高三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高三年级语文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文言文专题复习设想: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高考古诗文占36分,其中文言文翻译10分,分值较多,失分也较严重。
以往古文复习是先分解复习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词等知识点,最后再讲文言文翻译。
今年我想倒过来复习,把文言文翻译放到第一节课来复习,因为这更能让学生明白接下来分解复习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词等知识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以篇章翻译来带动零散词句的记忆会更有效率。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文言文翻译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①不重视前后语境,会出现很离谱的错误。
②只翻译大意,不能做到字字落实,拿不到具体采分点的分。
3.本节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探讨高考文言文翻译考查规律,结合主要失分原因,寻找应对措施,归纳解题技巧。
二、目标设定:
1.学习目标:
①探讨高考文言文翻译考查规律。
②归纳文言文翻译技巧。
2.教学目标
1.你清楚在高考中文言文翻译怎么考及如何评分吗?
:文言文翻译基本原则与方法
1.文言文翻译基本原则:信、达、雅
2.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①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
②准确判断并翻译采分点。
3.文言文翻译常用技巧:留、补、删、换、调、变
1.根据上下文语境揣摩大意。
2.判断给分点。
3.灵活运用六字法(留、补、删、换、调、变)字字落实,动笔翻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1 忠实原文:准确传达作者的原意,不添加个人理解,不改变原文的表达方式。
1.2 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使翻译后的文言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便于学生理解。
1.3 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体现文言文的特点。
第二章:文言文词汇翻译技巧2.1 词义辨析:通过对原文词语的上下文分析,准确理解词语的古代意义,并找到恰当的现代汉语对应词。
2.2 词类活用: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等,并准确翻译。
2.3 一词多义:对于原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义项进行翻译。
第三章:文言文句式翻译技巧3.1 省略句:在翻译时,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的成分,使句子完整。
3.2 倒装句: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将倒装句调整为正常语序,便于学生理解。
3.3 被动句:在翻译时,将被动句调整为主动句,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第四章:文言文翻译实践4.1 选取一段高考真题的文言文,让学生现场进行翻译练习。
4.2 针对学生的翻译,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正确的翻译示例。
第五章:高考文言文翻译策略5.1 熟悉高考文言文的命题规律和题型,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考查重点和难点。
5.2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策略,提高翻译速度和准确性。
5.3 进行系统的文言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第六章:文言文翻译中的特殊现象6.1 古今异义词:识别古今异义词,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现代汉语词汇进行翻译。
6.2 通假字:识别通假字,并根据上下文找出其本字进行翻译。
6.3 特殊句式:分析判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等,并准确翻译。
第七章:文言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7.1 古代文化常识:介绍古代文化常识,如官职、礼仪、天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
7.2 成语典故:讲解文言文中涉及到的成语典故,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通用10篇)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通用10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篇1教学目标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2、在学生掌握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上,加强学生踩点得分的意识,通过对已学的难词难句的突破掌握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强化得分点。
2、掌握解题方法,答题步骤。
3、调动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思路以练得法,以法导练。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量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资源网络高三资料参考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和步骤:一、导语设计由同学自主谈谈翻译的困惑和亮点以及平时采用什么方法去突破,由此归纳出翻译的原则标准。
译文标准: 字字落实一一对应文从句顺二、自主探究,得出翻译的'方法。
(温故知新)1、练一练: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归纳:留——人名、地名、官名、制度名词等2、练一练:①“夫六国与秦皆诸侯”,②“昼夜勤作息”归纳:删——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同义互用等3、练一练: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②吾妻之美我者③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归纳:换——单音节词、通假字、活用、古今异义词等1、练一练:①大王来何操?②求人可使报秦者,不得。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归纳:调——变序句(主谓倒装、宾前、定后、状语后置、省略等)5、练一练:①一鼓作气,再而衰。
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归纳:补——省略成分(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6、练一练: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②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③至七月,乃扶病入觐,奏对称旨。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 培养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 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并翻译典型文言文句子。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翻译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言文教学PPT。
2. 学生准备文言文课本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文言文的趣味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学习氛围。
2. 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展示典型文言文句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翻译句子。
4. 互动教学(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翻译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板书文言文基本句式和词汇,方便学生记忆和复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翻译作业,评估学生的翻译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掌握情况。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提问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翻译一段文言文文本,要求准确无误。
2.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文言文句式和词汇,准备课堂测试。
八、教学反思1. 课后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堂测试1. 测试内容: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识别和运用。
2. 测试形式: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
3. 测试目的: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十、课后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翻译技巧。
3、培养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原则。
(2)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3)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
2、难点(1)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实词的准确翻译。
(2)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特殊句式的正确转换。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对翻译有初步的认识。
2、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翻译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翻译中的难点和疑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段简单的文言文,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让学生尝试翻译,从而引出文言文翻译的话题。
2、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信”强调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含义,不随意增减或改变。
举例:“沛公军霸上”,应翻译为“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不能随意改变“军”的意思。
(2)“达”要求译文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比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翻译为“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语言表达要自然。
(3)“雅”注重译文的优美和文采,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较高的要求,先保证“信”和“达”。
3、文言实词的翻译(1)一词多义讲解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如“兵”,有“兵器”“士兵”“军事”等意思,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其具体含义。
例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中“兵”指“兵器”;“赵亦盛设兵以待秦”中“兵”指“士兵”。
(2)词类活用介绍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等词类活用情况。
如“沛公军霸上”中“军”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驻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使……变绿”。
(3)古今异义指出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语,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
高三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设计教案

高三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2、运用方法准确翻译课外文言文语段。
二、过程与方法课内例题与高考题相结合,掌握六种翻译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言文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文言文翻译做到“信”“达”“雅”。
难点:要求学生按照“对”“留”“换”“调”“补”“删”的方法科学翻译文言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中华典籍,更是浩如烟海。
传承优秀的文化典籍,需要我们拥有扎实的文言文基础,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言文的翻译。
课件展示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2、运用方法准确翻译课外文言文语段。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信”:真实、准确。
译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2. “达”:就是译文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和习惯,无语病。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借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译: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3.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译: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明确:“信”、“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要求,“雅”是较高的要求。
三、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留、删、换、调、补、变)例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译文:永和九年,是癸丑年。
阴历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
“留”: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课堂训练: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018年全国一卷《鲁芝传》)参考译文: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例2:夫晋,何厌之有?译文: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语。
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 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技巧,提高翻译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 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3. 文言文翻译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翻译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和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3. 案例分析:分析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 翻译练习: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5. 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课后复习和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翻译练习,检查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掌握程度;2.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3.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文言文翻译题目,评估学生的翻译水平和进步情况。
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材料;2. 文言文翻译练习题;3. 教学PPT或教案手册。
教学时间安排:1. 章节一:文言文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讲解(2课时);2. 章节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2课时);3. 章节三:文言文翻译技巧讲解(2课时);4. 章节四:翻译练习和解答(2课时);5. 章节五:总结和复习(1课时)。
六、教学内容:1. 文言文翻译常见问题分析;2. 针对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型的专项训练;3. 提高文言文翻译准确性的策略。
七、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分析法,分析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2. 采用模拟测试法,进行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型的专项训练;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提高翻译准确性的策略。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翻译》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翻译》教学设计第1篇: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翻译》教学设计一、教学要点(一)古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古文翻译,是古文阅读中最具有综合*、最能看出浅易古文阅读水平的阅读能力,因为它兼及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情况、理解文意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转化)能力等项的考查。
古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直译,只是在直译不是以达其意的情况下,才能用意译。
所谓直译,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点:1.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是一个强调*的说法,应该分几种情况区别对待,这便是:专有名词之类,不译;与现代汉语字义完全相同者不译,或用现代汉语相应的双音节词取代;与现代汉语的意义既有相同处又有相异处的字,一定用现代汉语的词语来取代。
[例1]元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元国论》)本句中“元国”为专有名词,不译;“破天”,现代汉语说成“灭亡”;“非”现代汉语也这么用,一般说来,应译为“不是”;“兵”,在古今都是多义词,具义项有同有异,这里一是要译成“兵器”;“利”古今有同有异,这里应该译为“锋利”。
像“兵”、“利”这样的实词一般标为关键*的词,翻译时一是要落实;不落实,从考试来说则不能得分。
据此,本句应该这样翻译,元国灭亡,不是兵器不锋利……2.准确自然地体现原文用词的特点这里所说的用词特点,主要是指词类话用;“准确”,指意思翻译准确;“自然”是指不要用解释*的话当作翻译,力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的教案设计复习目的l、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3、理解文章的寓意,体会作者所处的社会现实和他的思想感情;复习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2、理解文章的寓意复习过程: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整体回顾。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4全文的主旨句是:5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6.本文采用的写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文言文一轮翻译复习教学目标:一是以课内翻译为切入口,落实高考文言文复习。
二是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过程: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 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步骤】一、课堂导入背诵《烛之武退秦师》环节一:就同学们正在背诵的课内文言文为例,找一些句子让同学翻译,其他同学评价,引导学生说出翻译的基本技巧。
例1:夫晋,何厌之有?2分例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3分例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分找三个学生上黑板翻译,找学生评价,为其打分。
问:你依据什么来判断他翻译的好坏?(1)知识重温——翻译的原则与技巧:引导学生回答: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第一: 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 ____ _____ (信达雅)第二: 字字落实,以_____为主,以_____为辅 (直译意译)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文言文翻译“信、达、雅”三字原则的理解明确翻译时要注意重点实词(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现象的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2)提问: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①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②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③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④换:把古词换成现代汉语。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⑤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⑥选:根据文意选, 选用文言词恰当的意项环节二:从高考题看文言文翻译的命题规律,得出文言文翻译步骤一: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1)出示高考题,学生试翻译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6年北京试卷)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①楚民即释其耕农畋而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2004年福建高考试题)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
”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
”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
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③纺:系参考答案①范氏富,盍已乎:范家富贵,何不(为什么不)取消(停止)这门婚事(亲事)呢?②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范献子把董叔抓来(捉来、逮住)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③欲而得之,又何请焉:想要的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2)思考:命题者为什么选择这些句子做翻译题?从中你得出了什么样的解题规律?明确:命题者往往选择含有与现代汉语用法差别较大的词语、句式的句子来作为翻译题。
(3)出示以上题目的评分标准,思考:命题时是根据什么拟定评分细则的?①范氏富,盍已乎(2分。
“盍”1分,何不,为什么不;“已”1分,停止)②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3分。
“执”1分,捉住;省略句“执之”1分;“纺”1分,绑)③欲而得之,又何请焉(3分。
“欲”1分,想要;宾语前置“何请”1分,请求什么;句意1分)明确: 评分细则的拟订往往会体现在句子的几个关键得分点处。
①句中的关键词语(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②特殊句式的翻译(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包括固定句式)(4)得出规律:文言文翻译步骤一-----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做翻译题的时候,应该有踩点得分的意识,要洞悉命题者关键想考查你哪些地方。
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
环节三:给同学们一个文言语段,让学生从里面挑出句子,自己命翻译题,定出分数和评分标准。
三、请你当命题者1.借鉴高考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评分依据,完成第五册文言文复习。
步骤:(1)做一做:试从第五册文言文单元《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子一妾》、《弈秋》中各命三道翻译题(注意找包含有关键词、特殊句式等多种语法现象的句子),并定出评分标准(共8分。
每组负责一文,小组讨论,选出三句有代表性的句子写下来。
)例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惟弈秋之为听。
(2)评一评:①选择一些命题,投影出来,由学生介绍命题理由。
②学生交换做题,然后交回命题者批改。
③选择一些评改结果,投影出来, 由学生介绍评分理由。
(3)悟一悟:学生谈当命题者和评卷者的心得总结:文言文翻译步骤一: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2.借鉴高考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评分依据,完成课外文段命题,进一步印证以上技巧举一反三。
(1)学以致用:试给下面文段命三道翻译题,附上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共8分)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2005年广州市一模)(2)投影出示学生的命题并由学生评价。
(3)对照2005年广州市一模的命题和评分标准①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译:五十天就攻下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这样的。
(3分。
译出大意 1分;“旬”1分;“举”1分)②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译:古人有这样做的,武王就是这样。
(2分。
译出大意 1分;“是”1分)③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译:用竹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大王您的军队。
(3分。
译出大意 1分;“箪”1分;“师”1分。
)(4)讨论:一些同学在拟参考答案时出现错误了,反映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好建议?如:要加强课本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梳理,夯实基础很重要遇到疑难的解决办法----要善于借助积累:①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3分)抓关键词语:旬、举要善于借助:旬——十月中旬(借助成语、词语判断);旬---五十岁?五月?五年?五个月?(借助上下语境推断);举——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借助课内文言知识积累)②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2分)(抓关键词语、关键句式)③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3分)抓关键词语:箪、师要善于借助:如:箪(借助字形判断);箪食壶浆(借助语法结构推断)(5)总结规律: 文言文翻译步骤二——善于借助,巧解疑难。
借助字音、字形判断;借助成语(词语)判断;借助课内文言知识积累;借助上下语境推断;借助语法结构推断……四、课堂总结文言文翻译步骤一: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文言文翻译步骤二:善于借助,巧解疑难依托:加强课本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梳理,夯实基础。
五、巩固练习1.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参考答案:①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②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参考答案:①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作。
②先生不是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③接受的别人的东西,就会害怕得罪他,给予了别人东西就会盛气凌人。
即使国君有所赏赐,而不傲视我,但是我能不畏惧吗?六、布置作业1.复习第五册的文言文,继续整理课文重要句子,并进一步归纳推断词义的方法。
2.完成第五册对应练习。
附:课堂训练材料1.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05年福建高考试题)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
”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
”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
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③纺:系①范氏富,盍已乎!(2分)译:②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3分)译:③欲而得之,又何请焉?(3分)译:2.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 (2005年广州市一模)①②③3.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