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 阅读与练习 八篇 第十三(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有答案)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一)哀溺文永①之氓②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③之溺大氓者乎?[注释]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永之氓咸善游()②中济,船破,皆游()③有顷,益怠()④又摇其首。
遂溺死()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③汝愚之甚,蔽之甚!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二)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
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郑人有欲买履者欲:___________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度:___________ 坐:___________3.反归取之反:___________ 之:_______4.及反,市罢反:___________ 罢:___________5.宁信度,无自信也宁:___________ 度:___________二、翻译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之市,而忘操之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郑人买履》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三)圯上敬履(甲)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1下邳圯上:下邳,地名。
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8篇)及参考答案

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履()② 操()③度()④ 宁()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二、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涉()②遽()③是()④求()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⑴做代词,代物的:()⑵做动词用的:()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三、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①于土墙凹凸处(在)②神游其中(想像)③项为之强(僵硬)④留蚊于素帐中(朴素的)⑤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⑥鞭数十(鞭子)⑦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⑧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2.解释一词多义:①之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之()心之所向()项为之强()②观昂首观之()作青云白鹤观()③以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④为项为之强()以虫蚁为兽()⑤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⑥其常蹲其身()神游其中()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 阅读与练习 八篇 第九(含答案)

6、7年级文言文练习与阅读91樊重树木樊重①欲作器物,先种梓漆②,时人嗤之。
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
引种植之不可已出。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此之谓也。
【注】①樊重:人名。
②梓漆:梓树和漆树。
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6分)(1)向.之笑者()(2)咸来求假.焉() (3)然.积以岁月()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时人嗤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3分)A.怅恨久之 B.何陋之有 C.亲戚畔之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3、翻译句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3分)4、“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4分)道理:。
启示:。
2韩湟,字太冲,节制三吴,所辟①宾佐,随其才器,用之悉当。
有故人子投之,更无他长。
尝召之与宴,毕席端坐,不与比座交言。
公署以随军,令监库门。
此人每早入帷,端坐至夕,吏卒无敢滥出入者。
【注】①辟:征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有故人子投.之 ( ) (2)此人每早入.帷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毕席端坐,不与比座交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吏卒无敢滥出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4.根据文章内容,韩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3分)3陆元方卖宅陆少保①,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
1.解释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3分)曾于东都:_______ (2)但无出水处耳:_______ (3)遽辞不买: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课外文言文 阅读与练习 八篇 第五(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练习与阅读51一轴鼠画东安①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谩悬于壁,旦而过之。
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东安:县名。
②作鼠一轴:画了一幅装裱好的鼠画。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1)一士人善.画()(2)其画为.逼真()2.本文写出了这幅画“____________”的特点。
(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3.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讽刺了县令缺乏艺术素养B、本文从侧面写出了猫的贪婪C、本文侧面写出了画家画技的高潮D、本文生动地写出了猫的敏锐2年羹尧用兵年羹尧①征西藏时,一夜漏②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倾即寂。
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
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
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选自《啸亭杂录》)【注】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
②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⑴人问其故()⑵此去西南数里()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3分)A.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片刻之后就没有了。
B.忽然听到强劲的风从西面刮来,片刻之后就静下来。
C.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很长时间后才没有了。
D.忽然听到强劲的风从西面刮来,很长时间后才静下来。
3、文中的“疾风”实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4、请概括年羹尧的用兵之道:(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4分)3吕蒙正不计人过吕蒙正①不喜记人过。
初任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④怒之,令诘⑤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
8、9课外文言文 阅读与练习 第十三(含答案)

八、九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与阅读131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①。
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
既还邸②,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
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
门人坚证其是。
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
”公大惋惜。
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
【注】①待用:等待朝廷任用。
②邸dǐ:官办的旅店。
③鸲鹆qú yù:鸟名,“八哥”。
1.解释加点词语。
(2分)(1)以一金易.归()(2)公讶其不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2分)4.文中门人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南文子为国忧智伯①欲伐卫,故遗之乘马②,赠之一壁。
卫君大悦,酌酒。
诸大夫皆喜,南文子③独不喜,有忧色。
卫君曰:“大国礼寡人,寡人故酌诸大夫酒,诸大夫皆喜,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南文子曰:“无方④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也。
我未有往,彼有往来,是以忧也。
”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⑤边城。
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注】①智伯:名瑶,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
②乘马:四匹马。
③南文子:战国时贤士,卫国大夫。
④方:缘由。
⑤拟:打算。
1.解释加点词语。
(2分)故遗.之乘马()寡人故.酌诸大夫酒()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分)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文子面有忧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3农妇与鹜①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和带问题详解双版)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篇)【一】晏子之御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回答。
1.解释下列短语。
(1)意气扬扬:(2)名显诸侯: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二】子鱼论战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宋人既.成列()2.翻译下面的句子。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3.用原文语句答题。
(3分)(1),;(2)。
【三】孔子见齐景公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廪丘:地名。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0分)曹冲①救库吏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②,犹惧不免③。
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④。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⑤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⑥柱乎?”一无所问。
【注释】①曹冲:曹操的儿子。
文中“太祖”即指曹操。
②面缚首罪: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请罪。
③免:免于祸④自归:自首。
⑤谬:假装。
⑥县:通“悬”。
13、“今单衣见.啮”中“见”的解释是()(2分)A.看见 B.见解 C.出现D.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E.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14、对画线句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A、我儿子的衣服在旁边被咬了,何必在意悬着的马鞍呢?B、我儿子衣服侧面尚且被咬了,何况马鞍是悬在梁柱的呢?C、我儿子的衣服在侧面,和尚用牙咬了,何况马鞍是悬在梁柱的呢?D、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坏,何况马鞍是悬在梁柱的呢?15、“库吏惧必死”是因为(2分)16、短文表现了曹冲是一个的人。
(3分)(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2-15 题(12分)飞将军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①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②而盛卧广。
行十余里,广详③死,睨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胜而上胡儿马,因推堕胡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④。
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注释] ①致:(押送)前往。
②络:用绳子结成的网络。
③详:通“佯”。
④入塞:进入雁门关(汉朝管辖的边关)。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单于素.闻广贤()(2)以故.得脱()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
课外文言文 阅读与练习 八篇 第十二(含答案)

6、7年级文言文练习与阅读121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1)才与.绢数尺()(2)农夫涕.泣()(3)不取直.而归()(4)遂.殴宦官()2、下列句中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是()(2分)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2迂公修屋有迂氏①者,世称迂公,性吝啬。
篱败不修,瓦裂不葺。
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
妻且号且诟,诘曰:“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
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
旦日,延人治屋。
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③。
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注释】①迂氏:姓迂的人。
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
迂,迂腐。
②适:嫁。
③雨兆:下雨的征兆。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①妻子..东藏西匿( ) ②妻且号.且诟(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旦日,延人治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迂公家为什么会“屋漏如注”?(用原文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笑话讽刺了什么样的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华还金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①大醉,去,遗所提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7年级文言文练习与阅读13
1
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庑①间,不可校数。
太后赐百姓负绢,任意自量
....,朝臣莫不称力②而去。
唯章武王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③倒伤踝。
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
时人笑焉。
侍中崔光止取两匹。
太后问曰:“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
(选自《太平广记》)【注】①廊庑wǔ:堂前的屋子。
②称力:尽力。
③蹶:跌倒。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库藏盈.溢()(2)侍中崔光止.取两匹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朝臣与王融、李崇的不同行为及后果推断,太后所说的“任意自量”应是指()(3分)
A、每个人可以不受约束地想拿多少拿多少
B、每个人可以自己思量究竟应该拿多少
C、每个人可以估计自己的力气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D、每个人可以根据官位的大小来决定到底拿多少
4.崔光的言行表明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2分)
2
家富性啬
《笑林》中有云: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
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管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
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
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①矣。
(选自三国魏·邯郸淳《笑林》)【注】①内帑(tǎng):国库。
1.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寻.复嘱云()(2)比.至于外()
2.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或许听从他并向他乞讨,他不能阻止他,就进入房间拿十文钱。
B、如果有人向他乞讨,他不得已时就进入房间取十文钱。
C、如果有人听从他向他乞讨,他不能阻止他,就进入房间拿十文钱。
D、或者向他乞讨,他不得已时就进入房间取十文钱。
3.短文中最能表现老人“性俭啬”的句子是哪一句?你能用一个动物的名称来称呼吝啬鬼?(2分)____________________
3
拷皮知主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为藉背之物。
久未果,遂讼于官。
是雍州刺史李惠,谓群下曰:“拷此羊皮可知主乎?”群下以为戏言,咸无答者。
惠遣争者出,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粒,惠
曰:“知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1.解释加点字(2分)
(1)人有负盐负薪者()(2)同释重担息树阴()
2.对文中画线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让相争的两人看从羊皮上敲下的盐粒,背柴的人于是叩头认罪
B、让相争的两人看敲打羊皮,背柴的人于是叩头认罪
C、让相争的两人看从羊皮上敲下的盐粒,背柴的人于是就伏了罪
D、让相争的两人看敲打羊皮,背柴的人于是就伏了罪
3.李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从李惠拷皮知主这个做法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日攘①一鸡
戴盈之曰:“什一②,去关市之征③,今兹④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⑤,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②什一:指税率而言,即十抽一。
③去关市之征:取消关卡和市场的赋税。
④今兹:今年。
⑤请损之:那就减少一些吧。
1.解释下列加点字。
(2分)
然后已.()或.告之曰()
2、在文中找出与“请损之”中“损”的含义相近的词语:()(2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列举偷鸡者的故事,用意在于(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本文学习,说说孟子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
四官争能
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①也。
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鼻为眼曰:“子有何
能.,而位在吾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鼻
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吾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争得,吾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
【注】①神:灵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吾能别.香臭()(2)子有何能.()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
吾能观美恶,望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次写出文中所用的人称代词(重复者不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
4.阅读本文拟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
苏轼徙知徐州
(苏轼)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
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谁与守?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遂筑东南长堤。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①以守,卒全其城。
【注】①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2分)
(1)民皆奔走()(2)卒全其城()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黄河河水冲垮了曹村,洪水泛滥到梁山泊上
B、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洪水在梁山泊上泛滥
C、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上可以泛舟
D、黄河河水冲垮了曹村,可以泛舟到梁山泊上
3.苏轼在洪水泛滥“城将败”之际,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调动军队筑堤护城、让官吏分堵守护等措施。
(2分)
4.文中“过家不入”体现苏轼的可贵品质是()(2分)
A、以身作则
B、临危不惧
C、公而忘私
D、亲民爱民
7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①,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②,或答人简札③,少不当意④,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注】①率:标准。
②苟且:敷衍了事,马虎。
③简札:书信。
④当意:称心,
满意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少.不当意()(2)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必定修改达到三次,不感到厌倦
B、即使觉得很容易,也不会满足
C、必定多次交换,不感到满足
D、必定三番五次修改它,不感到厌倦
3.文征明的书法水平能够达到很高的境界,与他平时对待写字__________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从文征明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1)满/充满(2)只是/仅仅
2.太后就不给他们了,让他们空着手出去
3.C
4.知足/不贪/廉洁/清廉
2
1.不久等到
2.B 3铁公鸡
3
1.(1)背(2)放下
2.A
3.敲打羊皮,看掉出的东西就可以判断它的主人是谁。
4.天下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多思考,多观察,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4
1. 停止有人2轻3这不是君子的行为4以偷鸡者明明知错,借故拖延,不肯马上改正为喻,劝戴盈之知错就改,不要拖延。
5善辩,正直,关心国家大事5
1.(1)识别(2)本领
2.我能观察善恶美丑,遥望东方和西方
3.尔吾子汝
4.做人做事务必谦虚谨慎,认清自己的位置;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别的优点,团结合作
6
1.(1)跑,逃跑(2)最终,终于
2.A、B
3.驱使富民回城
4.C
7
1.(1)稍微/略微(2)因此/所以
2.D
3.未尝苟且
4.做学问/做事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一丝不苟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