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1 忠实原文:准确传达作者的原意,不添加个人理解,不改变原文的表达方式。
1.2 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使翻译后的文言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便于学生理解。
1.3 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体现文言文的特点。
第二章:文言文词汇翻译技巧2.1 词义辨析:通过对原文词语的上下文分析,准确理解词语的古代意义,并找到恰当的现代汉语对应词。
2.2 词类活用: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等,并准确翻译。
2.3 一词多义:对于原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义项进行翻译。
第三章:文言文句式翻译技巧3.1 省略句:在翻译时,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的成分,使句子完整。
3.2 倒装句: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将倒装句调整为正常语序,便于学生理解。
3.3 被动句:在翻译时,将被动句调整为主动句,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第四章:文言文翻译实践4.1 选取一段高考真题的文言文,让学生现场进行翻译练习。
4.2 针对学生的翻译,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正确的翻译示例。
第五章:高考文言文翻译策略5.1 熟悉高考文言文的命题规律和题型,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考查重点和难点。
5.2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策略,提高翻译速度和准确性。
5.3 进行系统的文言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第六章:文言文翻译中的特殊现象6.1 古今异义词:识别古今异义词,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现代汉语词汇进行翻译。
6.2 通假字:识别通假字,并根据上下文找出其本字进行翻译。
6.3 特殊句式:分析判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等,并准确翻译。
第七章:文言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7.1 古代文化常识:介绍古代文化常识,如官职、礼仪、天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
7.2 成语典故:讲解文言文中涉及到的成语典故,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例题回顾: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
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
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译文:①不久郭崇韬进来(向庄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
②陛下凭借最高道德来承受天命,上天用丰收的年成来显示吉祥。
解析:第一句:“俄而”应翻译成“不久”:“谢”意思是“道歉谢罪”,不要翻译成“感谢”:“因”是“通过”的意思。
“因”一般不作因为讲,而常作因此于是讲,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第二句:第一个“以”是“凭借”的意思,是介词;后一个以是“才”,是连词。
“年”是“(好的)收成”,在《齐桓晋文之事》有:“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三、翻译的基本原则1.三字要领:“信”“达”“雅”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2.一句要求: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四、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1、保留法(留):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 培养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 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并翻译典型文言文句子。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翻译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言文教学PPT。
2. 学生准备文言文课本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文言文的趣味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学习氛围。
2. 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展示典型文言文句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翻译句子。
4. 互动教学(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翻译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板书文言文基本句式和词汇,方便学生记忆和复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翻译作业,评估学生的翻译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掌握情况。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提问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翻译一段文言文文本,要求准确无误。
2.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文言文句式和词汇,准备课堂测试。
八、教学反思1. 课后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堂测试1. 测试内容: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识别和运用。
2. 测试形式: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
3. 测试目的: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十、课后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8

(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技巧,即“二标准六方法”;形成初步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教学重点:以“二标准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为重点,通过较多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翻译的要领。
教学难点:翻译的操作教学安排: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近几年采用主观题形式,考查点也同样是“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从试题来看,它虽然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但同时也涉及到内容,因而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手段,这对考生的要求自然也就比以客观题形式更高。
二、分析错例,提出翻译的原则(一)读下面的文言句子,给老师的翻译找错误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②(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③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流传了。
⑤甚矣,汝之不惠。
太严重了,你的不聪明。
解析:(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2)以今义当古义,且无中生有。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4)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5)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前面,我们复习了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知道古今异义的翻译、偏义复词的翻译、词类活用的翻译、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的翻译都是需要特别注意而往往成为考试命题的给分点的。
(二)小结明确:得分点设置①一词多义:实词、虚词②古今异义③词类活用:(名作动、名意动、名作状、动词使动、形作<使>动、形意动)④语气揣摩:(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复句关系)⑤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⑥固定结构:附例表询问:如……何奈……何若……何谁……者表反问、商榷、猜度:得无……乎不亦……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何……之有表比较、选择:……孰与…………孰若……与其……孰若(岂若)“所”字结构:有所(以)无所(以)何所所以“者”字结构:形容词+者动词+者动宾词组+者数词+者知道了这些文言知识点易被设为翻译得分点,那么文言的翻译是不是只需掌握这些就能翻译好呢?文言文的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又是遵循怎样的标准的呢?(三)明确句子翻译的原则:1.严复:信、达、雅从纯理论的角度讲,把信、达、雅并列起来作为翻译标准是具有逻辑缺陷的,因为这似乎意味着:原文不达,也可以故意使之‘达’;原文不雅,也可以故意使之‘雅’。
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 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技巧,提高翻译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 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3. 文言文翻译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翻译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和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3. 案例分析:分析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 翻译练习: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5. 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课后复习和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翻译练习,检查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掌握程度;2.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3.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文言文翻译题目,评估学生的翻译水平和进步情况。
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材料;2. 文言文翻译练习题;3. 教学PPT或教案手册。
教学时间安排:1. 章节一:文言文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讲解(2课时);2. 章节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2课时);3. 章节三:文言文翻译技巧讲解(2课时);4. 章节四:翻译练习和解答(2课时);5. 章节五:总结和复习(1课时)。
六、教学内容:1. 文言文翻译常见问题分析;2. 针对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型的专项训练;3. 提高文言文翻译准确性的策略。
七、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分析法,分析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2. 采用模拟测试法,进行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型的专项训练;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提高翻译准确性的策略。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和考查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流畅地翻译文言文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信、达、雅。
(2)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留、删、换、调、补、贯。
2、难点(1)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等语法现象。
(2)根据语境灵活运用翻译方法,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翻译的知识和技巧。
2、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翻译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翻译中的难点和问题,共同解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高考语文中,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分值较高。
但很多同学在翻译文言文时感到困难,得分不高。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一下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家提高翻译水平。
(二)高考文言文翻译考查特点1、选材特点高考文言文翻译的选材一般来自于古代经典文献,如史书、散文等。
所选文段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文学性,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文言词汇和语法现象。
2、命题特点(1)句子简短,一般在 10 20 个字左右。
(2)重点考查实词、虚词、句式等语法知识。
(3)要求翻译的句子往往是文中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有重要作用。
(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信“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准确无误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
例如:“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我不能早任用您,现在情况危急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2、达“达”就是要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3、雅“雅”就是要语言优美,富有文采,能反映原文的语言风格。
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教案

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教案第一章: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1 忠实原文:在翻译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原文的意思和表达方式,不添加个人理解,不随意改动原文。
1.2 语言通顺:翻译后的文言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语句要通顺,符合语言逻辑。
1.3 保持风格:要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语气,不改变原文的写作特色。
第二章:文言文词汇的翻译2.1 实词翻译:对于文言文中的实词,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准确的翻译。
2.2 虚词翻译:文言文中的虚词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意,不改变其功能。
2.3 特殊词汇翻译:对于一些特殊的文言文词汇,要进行准确的翻译,例如官职、礼仪、古代称谓等。
第三章:文言文句式的翻译3.1 省略句的翻译:在翻译省略句时,要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的部分,使句子完整。
3.2 倒装句的翻译:倒装句的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调整,使句子通顺。
3.3 被动句的翻译:被动句的翻译时要突出被动关系,使句子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第四章:文言文翻译的技巧4.1 词类活用:在翻译词类活用时,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词类的变化,使句子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
4.2 通假字翻译:通假字的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正确的字义进行翻译。
4.3 成语和典故的翻译:成语和典故的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意,不改变其含义。
第五章:文言文翻译实践5.1 课内文言文翻译:选择一些课内的文言文进行翻译练习,加深对文言文翻译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5.2 课外文言文翻译:选择一些课外的文言文进行翻译练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5.3 翻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了解自己的翻译水平和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提高。
第六章:文言文翻译中的难点分析6.1 古今异义词:分析古今异义词的差异,掌握翻译时调整词汇的方法。
6.2 一词多义:讲解一词多义的现象,教授如何根据上下文准确选择词义。
6.3 特殊句式:分析判断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技巧。
第七章:文言文翻译的策略与应用7.1 上下文分析:强调翻译时对上下文的理解,如何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
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一、教案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特殊句式。
2. 学会使用“六字诀”进行文言文翻译。
3. 提高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基本句式和特殊句式的识别,以及“六字诀”的运用。
2. 教学难点:特殊句式的翻译,以及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引导学生复习基本句式和特殊句式。
2. 讲解:讲解“六字诀”的具体运用,并通过例句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翻译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文言文句式和翻译技巧。
2. 运用举例法,通过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翻译方法。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翻译中提高翻译能力。
五、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本句式:主谓宾、定状补、判断句、被动句等。
2. 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否定句等。
3. “六字诀”翻译法:直译、意译、替换、增删、调整、标注。
六、教学步骤1. 步骤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基本句式和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
2. 步骤二:讲解“六字诀”的第一个字“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地名等。
3. 步骤三:讲解“六字诀”的第二个字“补”,即补充省略的成分。
4. 步骤四:讲解“六字诀”的第三个字“删”,即删除不译的词语。
5. 步骤五:讲解“六字诀”的第四个字“换”,即替换古今异义词。
6. 步骤六:讲解“六字诀”的第五个字“调”,即调整句子结构。
7. 步骤七:讲解“六字诀”的第六个字“标”,即标注特殊句式。
七、课堂练习1. 练习一:让学生翻译一些含有基本句式的文言文句子。
2. 练习二:让学生翻译一些含有特殊句式的文言文句子。
3. 练习三:让学生运用“六字诀”翻译一些复杂的文言文句子。
八、课后作业1. 作业一:复习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整理笔记。
2. 作业二:翻译一篇短篇文言文,运用所学的“六字诀”。
九、教学评价1. 评价一: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式和翻译技巧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步骤(一)复习巩固热身训练:翻译下列课内文言语句。
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方法文言句子翻译,可以综合考察学生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虚词用法判断、文言句式识别、文章大意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因而它成为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题型,赋分常为8—10分,由于它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得分往往不高。
究其原因,我觉得学生对翻译文言的的要求不明白,方法不正确,解题随意性大,功夫做得不细,翻出的句子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
为此,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文言文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我建议学生在翻译文言句子时按以下步骤操作。
1、一种意识——踩分意识。
总结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均是在关键词句上赋分,那么文言文翻译需要哪些得分之点呢?主要有以下:关键单音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双音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例如2005年全国卷的文言文试题,要求翻译:马病肥死,使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该句的采分点是病肥、丧之、棺椁大夫礼、争、以为(5个点共5分);而像马死葬等人人都会的知识一般不作采分点。
翻译时,对这些得分点必须高度重视,集中全力译得准确通顺,千万不可模糊或出错。
参考答案:马患肥胖病而死,(楚王)让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左右臣对此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
2、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三个标准——信、达、雅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
温馨提示: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三种方法——划词、对译、誊写A、划词: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再逐一地加以解释。
注意:古汉语大多数是单音词,因此在划词时除留词(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书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外,均用横线标识出。
B、对译:将划出的词语采取一一对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C、誊写: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要点全部落实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上。
在誊写的过程中要做到三清、三不。
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温馨提示:四川从2011年实行网上阅卷,网上阅卷就是对试卷整体扫描、分题切块,每位考生的答题卷扫描后都将分割成几个部分,由不同的老师在电脑上进行评卷。
一方面保证了评卷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对考生卷面整洁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阅卷老师只能看到扫描区里的内容,如果考生字迹潦草,或者表述拖沓,超出答题范围,都会影响得分。
因此,一、考生应在平时就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必须用专用笔答题,浓淡适度;少涂抹、轻涂改,即使涂改,也要按规定修改(将所修改的内容用双横线划掉,然后在其上或下写上应改成的内容)。
字迹要清楚、整洁。
二,字不要写得太大、太松散,有格的也不要写得太饱满,字体要端正、不要太歪斜(斜度大的扫描出来很朦胧,模糊不清),字距行距也不要太大。
千万注意:模糊不清难以辨识的无论是简答题,还是作文一律判零分。
举例说明:(1)蹇叔之子与师。
《崤之战》↓↓↓↓蹇叔的儿子参加军队誊写:蹇叔的儿子参加军队。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这地方不是曹操定后标志,不译围困被周瑜----的地方吗誊写: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3)城中薄暮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
(四川2010)↓↓↓↓↓↓↓↓↓↓↓↓↓↓城里靠近傍晚飞尘飞扬抢劫走---的人死伤者躺路击鼓没有断注意几个词语:薄暮:靠近傍晚;横道:横躺在路上;枹鼓,名词作动词;注意省略。
誊写:(长安)城里傍晚时尘土飞扬,(为非作歹之徒)抢劫往来行人,死伤的人横七竖八躺在道路上,击鼓的声音不断。
4、四步程序(1)把握上下文具体语境,确定大意;(2)分析原句字词及句式特点,找出采分点,做到心中有数;(3)正确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等);(4)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译文准确表达出来。
4、六字方针——增、留、删、换、调、猜六个字。
(1)增: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
包括: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例: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数词后面增加量词例: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轩志》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
例: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游褒禅山记》补出判断句中的判断词是。
例:秦,虎狼之国。
——《屈原列传》译为: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
(2)留: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以为下临深潭……元封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3)删: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夫赵强而燕弱(发语词)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语气助词)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结构助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停顿助词)(4)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通假后的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
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5)调: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
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等。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译:有什么满足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语后置)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译:你的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了!)(6)猜:遇到疑难时,不妨根据语境来进行合理推断!翻译方法总结: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增贯遇到疑难不要慌最后一招猜猜看牛刀小试综合运用以上方法,翻译下面文段:(例:北京高考题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答案是课内的,习题是课外的。
文言文翻译歌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谨慎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整齐。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重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文言文翻译教案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技巧二标准六方法。
教学设想:1、以二标准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为重点,通过较多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翻译的要领。
2、用电子屏幕,实现较多文字内容的较快切换。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分析错例提出二标准,六方法学习,当堂练习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年开始要考文言文翻译。
同学们对翻译已是比较陌生了。
今天我们要探讨一下文言文翻译的比较明确的要求和实用的技巧。
二、分析错例,提出二标准:首先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一段译文,请大家指出其在翻译上的不足之处。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足奇,砉然向然,奏刀马砉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翻译:一个厨师丁给文惠君杀牛。
他用手按着牛头,用肩膀靠住牛脖子,用脚踩着牛肚子,用膝盖顶住牛身子,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杀牛刀在前进,也发出哗哗的响声。
这些声音,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合乎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传说中尧的乐曲的节奏。
错误有:解和杀意义不同;牛头、牛脖子、牛肚子之类为原文所没有的;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不很明确,如译为皮骨和肉分离时发出哗哗的响声可能会好一些;一个厨师丁不合现代汉语习惯,可译作一个叫丁的厨师;杀牛刀在前进,也不妥,可改为进刀时;合乎桑林的舞蹈,不通,应译为合乎桑林舞的节拍;传说中尧的乐曲没有必要译出。
其中为译得不确切、多余,译得不明白通顺。
)请学生分别指出其错误,然后概括说明,指出其错误主要在两个方面:意思翻译不准确、无中生,句子不通。
并指出这是我们翻译文言文的大忌:想当然,甚至靠想象;译出之后,句子却是不通的。
那么,文言文的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呢?提出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理解: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三、学习做到二标准的六方法那么,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到底怎样达到二标准呢?我教大家二招,就足够用了,我们可以用六方法,六方法听起来好像复杂,其实就是六个字,一个标准三个字,简言之,就是留删换、调补贯,等我们分析完之后,大家就更清楚了,对付文言文翻译可能就更得心应手了先针对字字落实,我们讲三个方法:留、删、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