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无答案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导学案(无答案)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2. 利用掌握的方法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3. 强化文言翻译的踩点意识,提高文言文的答题能力一、文言文翻译相关知识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意译的好处是文从句顺;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2)、文言文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文言文翻译的目标(1)信——要求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
(2)达——要求明白通畅,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3)雅——要求造句考究,文笔优美。
3、文言文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贯4、文言文翻译题的评分标准:句意通顺准确,关键词翻译到位。
二、规律总结:A组1、德祜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2、和氏璧,天下所传宝也。
3、卢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4、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
5、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原则:方法:留:自主研读学习Ⅰ学习总结B组1、夫赵强而燕弱城北徐公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组1、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5、先帝不以臣卑鄙D组1、夫晋,何厌之有?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3、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E组1、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竖子,不足与()谋。
4、今以钟磬置()水中。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教师版)主备人高玉玺审核人蔡勤贵2014-9-15【学习目标】1、学习并运用译句的基本方法。
2、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加强采点得分意识。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考点阐释】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人选择文言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这些语法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
【真题回放】(2014年湖北高考卷)(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答案:有的乡民拉着吴德基(南康丞)的衣襟与他你我相称,他也不斥责。
【方法指津】一、文言翻译的要求二、文言翻译的原则三、具体方法字词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1、留: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典例】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14年全国卷)【研习】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侯和秦伯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没有礼貌。
(若翻译成“晋国的侯王和秦国的霸主”就错了。
)2、删:把仅有语法作用而无实际意义的虚词、衬字删去。
这些词包括:句首发语词、句中舒缓语气词、结构作用词、凑足音节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
【典例】昼夜勤作息译文:白天和夜晚都勤奋的劳作。
(“作息”为偏义复词,只强调“作”。
)【研习】①夫战,勇气也。
译文:作战,是要靠勇气的。
(夫,发语词)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已。
译文:我对于国家(的治理),尽心了。
(之,取独;也,停顿;焉耳已,语气助词)3、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通假字换成本字,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词……换言之,该留的留下,该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2024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导学案01【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卷Ⅰ)襄子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武臣曰:“诺。
”(2022新高考卷Ⅰ)秦将伐魏。
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
……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
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方法指导】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雅、达;二是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
02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补、删、换、调、贯一、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⒈赵惠文王十六年⒉庐陵文天祥⒊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点小练: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高考专题复习十 文言翻译 导学案

高考专题复习十文言翻译(导学案)学习时间月日至月日学习目的:落实高考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翻译的能力。
学习步骤:一、课前导入(见《创新方案》第107页)二、真题热身(见《创新方案》第108页)三、真题探究(材料见《创新方案》第111页真题探究示例2)四、命题揭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侧重于考查对句意的理解和表述,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此考点一般采用主观题形式,要求翻译两至三个句子。
这几个句子一般为:①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考生须通读全文才能理解该句;②含有关键词(重点实词、虚词)的句子,考生须熟悉关键词,特别是多义词,才能确定其意,准确译出,这是得分点;③句式较特殊的句子,从表达方式上看,多为叙事性句子,少有议论性句子。
近几年,翻译考查越来越趋于全面,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皆有涉及,特别注重考查古今同形异义实词和词类活用的翻译五、方法归纳(一)文言文翻译好的译文的标准:信、达、雅“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步骤1.找到要译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仔细审读要译句子前后的句子,揣摩这段话的大致含意,明确这段话说的方向和范围。
2.找到句子的特点,即得分点。
3.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句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三)文言翻译的方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这时就要采用“留、换、删、补、调、缩”等方法。
1.留①至和元年..王某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七月某日,临川②光武..者?”(2006高考天津卷)..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③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
高三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指导一》导学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指导一》导学案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复习指导一一、研究样卷寻症结[例](2019·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5分)公[注]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
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
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汤显祖诗文集》附录,有删节)[注]公:指汤显祖。
[尝试答题][参考答案]但他自己不说穷,别人也不都知道他穷。
汤公不正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我即使为他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
[评分细则][你来阅卷](得分:2分)减分依据:非自信,为宾语前置句,未调整语序翻译,扣1分;虽,翻译成“虽然”,错误,扣1分;“忻”未翻译,扣1分。
(得分:2分)减分依据:然,译成“虽然”错误,扣1分;虽,译成“虽然”错误,扣1分;“忻”未翻译,扣1分。
二、由失分案例醒醒脑——知失分点文言文翻译常有以下几种失分情形:失误一该留不留,强行翻译[例1]会金左将军昌(完颜昌,人名)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
(节选自《宋史·赵立传》)[考生翻译][失分评析]官职名“左将军”“通守”“宣抚使”及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作用的“之”,不用翻译,却强行翻译,应保留官职名,删去“之”。
[参考答案]适逢金国左将军完颜昌加紧围困楚州,通守贾敦诗打算交出城投降,宣抚使杜充命令赵立率领部下前往支援。
[总结]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名、器物名、特殊称谓等在翻译时予以保留,照抄不译。
失误二该换不换,文白混杂[例2]僧一行,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数十万。
(摘自《酉阳杂俎》)[考生翻译][失分评析]“邻居有个王姥”文白掺杂,读者不能明白“王姥”是人名,还是一个老太太,“姥”根据文意应译为“年老的妇人”。
[参考答案]高僧一行,年幼时家庭贫困,邻居有个王老太太,前后接济一行几十万铜钱。
[总结]在翻译时,一定要一一对译,尽量将文言句子中的每个字都拆解成现代汉语的词语,这样就减少了个别词语未翻译或语句翻译不彻底的现象。
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课导学案(带答案)

“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复习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言文句子翻译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些基本方法【课前导学】一、知识详解:(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基本要求。
“信”就是译文要忠实于原文,保持原意,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达”就是要求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语言通畅,没有语病;例如: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凭勇气闻名在诸侯中间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雅”就是要求译文用词比较考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高考要求:在高考中,主要落实在一个“信”字,其次才是一个“达”字,至于“雅”,这是较高要求,有朝此目标努力的意识即可,考试一般不做要求。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翻译必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一一对应译出。
(三)、掌握翻译的一些基本方法。
1、保留:即保留原文中的物品名称、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度量衡单位等,这些不必翻译。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拜相如为上大夫庐陵文天祥2、调整:特殊句式加以调整。
(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判断句)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非铦于钩戟长铩也:(农具木棍)不比钩戟长矛锋利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贤哉回也:颜回很贤德啊刘备,天下枭雄:刘备是天下的英雄豪杰。
3、增补:省略句补充完整。
(成名)审谛之,(蟋蟀)短小,(蟋蟀)黑赤色,顿(觉得它)非前物。
今以钟磬置(于)水中4、替换:单音节换成双音节、偏义复词换成句中义、通假字换成句中义、词类活用换成活用后的句中义。
例:吾性不喜华靡: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
昼夜勤作息:日夜不停地辛勤劳作至莫夜月明:到了晚上月亮明亮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帝位控制天下二、课前知识演练有一人形俯捺履行者,居尚书里①。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三步法学案教师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落实“整体阅读文言文能力”的训练,培养结合前后文语境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2.通过文言文翻译三个步骤,加强踩点得分意识,攻破得分点,做到文言文翻译“信”、“达”、“雅”。
【课前作业】1.阅读下列文字,根据前后文语境翻译划线句子。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人们不赞美管仲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2.“初译”——对文言文句子进行“留”、“补”、“调”的处理。
(1)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练习:①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译文: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
②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译文: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
③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译文:参考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记(2)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练习:①子曰:“隐者也!”(子)使子路反见之,(子路)至则(隐者)行矣。
译文:孔子说:“他是一位隐者!”(孔子)让子路返回去见他。
(子路)到时,(隐者)已经出门了。
②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可以使士兵们的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失了。
③竖子,不足与(之)谋。
译文:这小子不足以同他谋划大事。
④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译文: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
(3)调——把文言文句中倒装句式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调整过来。
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译文:古人没有欺骗我。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高三语文二轮针对训练——文言文翻译导学案【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树立语境意识,加强踩点得分意识。
2、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检复:知识重温: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三、授新:(一)请你来当答题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句子。
(2019年全国卷3)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
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强。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考点解读及应对方法(一)考点解读:《考纲》明确指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
”所谓“理解”,是说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文句;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把古人文章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说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
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所给译句的特点:1、句中有关键或难点实词。
2、句中有一词多义现象。
3、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
5、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
6、句子的语气有特点。
7、属于复句,内部有一定层次关系。
(二)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呢?首先,要明白所给译句的特点:1、句中有关键或难点实词。
2、句中有一词多义现象。
3、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
5、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
6、句子的语气有特点。
7、属于复句,内部有一定层次关系。
其次,要认识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1、所谓“信”,就是译文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
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
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
例如:例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2、所谓“达”,就是译文必须通顺、晓畅,无语病,必须以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不能用似通非通、半文半白的语言表述。
这也是古文今译的基本标准。
为了做到“达”,必须在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词句进行翻译。
例如: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凭勇气闻名在诸侯中间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3、所谓“雅”,就是在“信”、“达”的基础上,讲究修辞文采,使译文的语言典雅优美,并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
“雅”是翻译的最高要求、最高标准,也是翻译工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高考要求:在高考中,主要落实在一个“信”字,其次才是一个“达”字,至于“雅”,这是较高要求,有朝此目标努力的意识即可,考试一般不做要求。
再次,要明白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说文言文以直译为主,字字句句讲究落实;当直译无法达意时,可用意译。
历年来高考设题主要采用直译的方式,酌情采用意译为辅助手段。
词义古今一一对应的,语序古今一致的,只需直译就行了;关键是另外一种情况,如词语古有今无,成分缺这少那,直译佶屈聱牙时,就需运用现代汉语的多方面知识,并且体现代汉语“简明、连惯、得体”的基本要求,进行意译。
意译不等于臆测大意以遮掩无知,不能随心所欲地翻译,意译也要符合“信、达、雅”的要求。
三、技巧学习:文言文翻译六字法(一)留即对文言文中的古代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物名、帝号、年号、国号、朝代、官名、度量衡单位和数量词)和古今词义相同的普通名词,可以直接抄录,不必翻译。
①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
(《观巴黎油画记》)[译文]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四日,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
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过秦论》)[译文](二)调即把古文中的词类活用和倒装句式调整语序,如使动、意动、为动、特殊动宾关系、互文见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使之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①吾终当有以活汝。
(《中山狼传》)[译文]我终究应当想办法让你活下去。
②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译文]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张衡传》)[译文]④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
[译文](三)换1.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或结构换古文中的单音词。
①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屈原列传》)[译文](怀王)疏远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
2.用现代汉语单音词换古文中的单音词。
①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译文]3.用现代汉语的词语换与今义不同的词语。
①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黄生借书说》)[译文]4.用本字换通假字,用今字换古字。
①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译文]要在天下伸大义。
②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赤壁之战》)[译文]5.用适当的词语换古文中的虚数。
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谋攻》)[译文](四)补1.名词活用为动词,就应补出相应成分。
①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狱中杂记》)[译文]如果被投入狱,不问是否有罪,都要用刑具拘系手脚。
②道不通,天又大风。
(《赤壁之战》)[译文]2.补出省略的成分。
①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论积贮疏》)[译文]因为年成不好而没有收入,官吏和百姓出卖爵位和子女。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捕蛇者说》)[译文]3.补出量词。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译文]4.按照现代分数表示法补出未出现的成分。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译文](五)删1.删去偏义复词中做为陪衬的词。
①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译文]2.删去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词,少量的关联词语、结构助词(包括发语词、“之”、“是”等)。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源记》)[译文]②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译文]③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文](六)贯。
即意译法(修辞还原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使用了修辞手法,采用直译法难以表达原文的意蕴,只能采用作为辅助的意译方式。
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互文、夸张、比喻、借代、婉曲、用典等。
如:1、比喻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译文:天下人像云一样地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地应和着他,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
(“云”“响”“景”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云一样地”“像回声一样地”“像影子一样地”。
)2、互文:所谓“互文”,是“互文见义”的简略说法。
“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
”即把应当放到一起说的两个词,放到两处说,而分别省去一个词,解释时要参互起来讲。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译文:③主人下马客在船译文:【实战演练】范宣,字宣子,陈留人也。
年十岁,能诵《诗》《书》。
尝以刀伤手,捧手改容。
人问痛邪,答曰:“不足为痛,但受全之体而致毁伤,不可处耳。
”家人以其年幼而异焉。
少尚隐遁,加以好学,手不释卷,以夜继日,遂博综众书,尤善《三礼》。
家至贫俭,躬耕供养。
亲没,负土成坟,庐于墓侧。
太尉郗鉴命为主簿,诏征太学博士、散骑郎,并不就。
家于豫章,太守殷羡见宣茅茨不完,欲为改宅,宣固辞之。
庾爰之以宣素贫,加年荒疾疫,厚饷给之,宣又不受。
爰之问宣曰:“君博学通综,何以太儒?”宣曰:“汉兴,贵经术,至于石渠之论①,实以儒为弊。
正始②以来,世尚老庄。
逮晋之初,竞以裸裎③为高。
仆诚太儒,然‘丘不与易’。
”宣言谈未尝及《老》《庄》。
客有问人生“与忧俱生”,不知此语何出。
宣云:“出《庄子•至乐篇》。
”客曰:“君言不读《老》《庄》,何由识此?”宣笑曰:“小时尝一览。
”时人莫之测也。
(节选自《晋书·儒林传》)[注]①石渠之论:石渠是西汉皇室藏书阁的名称,汉宣帝曾邀集当时诸多儒学大家在此阁中讲论“五经”异同。
②正始:三国时期曹魏君主曹芳的年号。
③裸裎:指脱衣露体。
翻译句子:1、家长以其年幼而异焉2、亲没,负土成坟,庐于墓侧3、客有问人生“与忧俱生”,不知此语何出古文复习之翻译专题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复习并巩固第一课时的文言文翻译题的技巧。
2、通过对近两年的高考翻译题的研究总结出命题规律和评分细则拟定的依据。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4、能够把这节课总结出来的文言文翻译技巧切实掌握,并在课外文言文的解答中有效地灵活地运用。
一、检查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句子及译文,找出翻译的错误之处。
(修改常见的翻译失误)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误译:晋国侯爵和秦国伯爵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国君对晋国国君没有以礼相等。
正确翻译:2.把今义当古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
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了。
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能把今义当古义。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误译: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正确翻译: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误译: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正确翻译: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误译: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正确翻译: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误译: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正确翻译: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要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
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司马光《赤壁之战》)误译: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正确翻译:7.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
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
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误译: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正确翻译: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
否则,就会造成失误。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误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正确翻译:9.应当译出的词语却遗漏了。
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
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误译: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正确翻译: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在古代汉语中倒装句较多,这类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误译: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
正确翻译:二、文言文翻译要有陷阱意识,要明确3类赋分点几乎所有的文言文翻译试题,都会设置各种陷阱,高明的考生总会善于找到这些陷阱,并予以突破。
类似医生治病:不仅要知道病人的病患之处,而且要将其病患之处消除。
这些陷阱,往往就是评分标准里的“赋分点”。
文言文翻译作为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一个小题,赋10分。
赋分点在参考答案中有具体规定,一般为三类:重要词语(包括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易误解的词等实词和关键虚词)、特殊句式以及句意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