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学案(1)精品版

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必考题型。
考试大纲中对翻译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
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考点里面包含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
“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文言词类活用现象。
1.文言文翻译“八法”(1)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并序》)这里除了“予”“左迁”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可将“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
(3)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
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4)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
张良曰:“谨诺。
”(《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可不译。
(5)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文言文翻译教案与学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与学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 培养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2. 文言文常用词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3. 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文基本句式和常用词汇的掌握。
2. 难点:文言文翻译原则的应用和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基本句式和常用词汇。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翻译技巧。
3. 练习法:布置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文言文基本句式和常用词汇,分析实例。
3. 练习:布置翻译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4. 讨论:学生互相交流翻译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翻译练习:评估学生完成的翻译练习质量,包括准确性、流畅性和表达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提供系统的文言文学习材料,包括经典文章和翻译实例。
2.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查阅相关的文言文参考书籍,丰富学习资源。
3. 在线平台:利用在线平台,提供丰富的文言文学习资源,包括视频讲座、练习题和讨论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第二周:讲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常用词汇。
3. 第三周:分析典型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翻译技巧。
4. 第四周:布置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九、课后作业1. 翻译练习:布置相关的文言文翻译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文言文文章进行研究性学习,深入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学案 新人教版

《不畏浮云望眼·二招六式巧解文言文翻译题》复习学案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标准原则:标准:二、文言文翻译的二招六式第一招:第一式:1、举例分析:翻译下列句子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2)得楚和氏璧。
3)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2007安徽高考题)翻译:2、方法总结:第二式:1、举例分析:翻译下列句子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翻译: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翻译:3)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
(2007全国卷1)翻译:4)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翻译: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翻译: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2、方法总结:第三式:1、举例分析:翻译下列句子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翻译: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翻译:3)璧有瑕,请指示王。
翻译:4)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翻译:5)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论积贮疏》)翻译:6)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2007浙江卷)翻译:2、方法总结:第二招:第一式:1、举例分析:翻译下列句子1)拜送书于廷翻译: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翻译:3)渺渺兮予怀翻译:2、方法总结:第二式:1、举例分析:翻译下列句子1)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翻译:2)又因厚币用事者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翻译:3)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翻译:2、方法总结:第三式:1、举例分析:翻译下列句子: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翻译: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翻译:3)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翻译:4)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指南录后序》翻译:5)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翻译:6)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翻译:7)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六国论》翻译:8)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翻译:9)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初中历史古文翻译训练教案

初中历史古文翻译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历史古文的翻译能力和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对古代历史事件及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
1.介绍历史古文翻译的重要性和技巧;
2.讲解古代历史事件及文化知识;
3.进行历史古文翻译训练。
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引入古代历史事件或名人介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古文翻译的技巧和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古文背后的文化内涵;
3.练习:布置历史古文翻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4.讨论: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5.总结:对学生的翻译成绩进行评价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资源:
1.教材:提供相关历史古文及课外阅读资料;
2.辅助工具:使用投影仪展示古文原文及翻译译文。
教学评估:
1.学生翻译练习成绩;
2.学生课堂表现及参与度;
3.学生对历史古文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教学反馈:
1.及时给予学生翻译成绩及建议;
2.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历史古文,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古文朗读比赛;
2.邀请历史学者或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古代历史事件及文化。
教学反馈:
1.及时给予学生翻译成绩及建议;
2.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历史古文,提出改进建议。
文言文教案二:古文阅读与翻译

古文阅读与翻译是学习汉语言和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古文既有文字之美,亦有思想之深。
但是,由于其古老的语言形式,诸如文言文中的语法和词汇等,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极大的困难。
如何有效地教授古文阅读和翻译,成为语文教师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阅读和解读能力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人所表达的思想。
古文中的思想和现代社会的思想有所不同,有时需要我们穿越时空,进入到古代思想的世界去理解其中的意思。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举例、解析、评析等方式,逐步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喜欢上古文,并且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此外,我们需要注重古文中的语法规律。
文言文的语法规律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相差甚远,词语的用法也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学生需要逐步掌握古文的基本语法规律,在语法上有所突破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古文中所表达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古典文学作品的选取。
古文阅读需要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文化素养,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古典文学作品,如《小窗幽记》、《仪礼》、《庄子》等,让学生逐渐接触到古文语言形式和思想内涵,增强其对古文阅读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古文翻译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生需要逐步掌握古文汉译的基本技能,如认识古文中的基本词汇、语法规律、常用短语等,这些都是翻译古文的重要基础。
选取一些经典的古文翻译练习,让学生逐步练习古文汉译的技巧。
通过精讲、精训、精练的方式,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古文翻译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误区。
不要过分强调记忆,忽视思维能力的锻炼。
不要过分注重翻译本身,而忽略了文本的文学质量和文化内涵。
不要只看表象,而忽略了句中蕴含的深层次意义,否则会造成学习效果的大打折扣。
古文阅读与翻译是学习汉语言和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提高语法规律掌握水平、选取适当的文学作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及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1、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乔阳不闻,邑人愧而归之。
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欲与妻子相欢娱耳,何以愧为?”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译文:范乔同乡在腊月除夕偷砍他家的树,有人告诉了范乔,范乔假装没听见,那个同乡惭愧地把偷砍的树归还给他。
范乔前去明白的告诉他说:“您在节日里拿点柴,想跟父母一起高高兴兴地过节罢了,为什么惭愧呢!”他通情达理善于开导,都像这样。
2、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太宗令封德彝举贤,德彝视事三年,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唯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夫君子之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其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之不能知,安可诬今人以无才。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唐太宗命令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视察了三年,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
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应分别取用它们的长处。
古代达到盛世的君王,难道都是向其他时代借用人才的吗?我们正担心自己不能了解人才,怎么可以冤枉现在人没有才能呢呢?”3、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
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
(《资治通鉴》)①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在朝廷上指出朕的错误,不肯当面顺从。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学案 苏教版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学案苏教版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学案苏教版江苏省灌南高中高三语文《文言翻译》复习学习计划苏教版学习目标:1.通过自己的句子翻译,总结句子翻译的规则和技巧。
2.通过培训,实施并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过程:一、考点解读2021年江苏《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翻译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
并且要求古文翻译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这一考点要求考生具备两项能力:第一能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的能力;第二,能准确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
二、高考例题例1:(2021年高考江苏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学科网(1)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2)你可以和县长一起做。
这远远不是一个好官员!网络(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例2。
(江苏2022高考卷)将文言读物中的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收集结婚用的衣服太多了。
我很穷。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在做文言文翻译问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个原则:(1)不脱离语境的原则文言文翻译时一定要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它的真正意思,即通常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有些词多义,但放在具体句子中它的义项就确定了;代词指代的内容,只能根据上下文去推断;虚词用法灵活,但在语境中的用法也是固定的。
三、法律概要a组:1、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2.古人对天地、山川、植被、昆虫、鱼类、鸟类和动物的看法经常得到认可。
3、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B组:1。
老师的方式已经很久没有传播了。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C组:1。
我和儿子于桥一起住在河岸上,有鱼、虾和麋鹿2、今王田猎于此。
3.假船和船不能浇水,但决不能浇水。
d组: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文言文翻译预习学案

课前趣题翻译: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我寒而不我衣,我饥而不我食 (选自《吕氏春秋》)。
2、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选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荀子.修身》) 。
回顾:文言文翻译五大原则
探究热身试题
•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天监六年,出为辅国 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 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 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 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 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 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 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 身俭素,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 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 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 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 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 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 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 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学习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 1、感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考点、得分点和评分标 准。 • 2、初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步骤、原则和方法。 • 【教学重难点】在练习中把握翻译方法和技巧。 • 【过程与方法】 研讨 探究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学 习先人们的伟大精神、高尚品德和高度智慧,增强 民族自豪感,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文言文翻译五大原则
三、( 2012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翻译试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 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 为乡闾所重。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 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 无所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技巧(一)文言文翻译标准: 3. ___________(二)文言文翻译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言文翻译采分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文言文翻译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一、察看考题,明确考点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4年湖南高考题)(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4分)(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3分)(3)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3分)二、尝试翻译,归纳方法1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
未几,复谢去。
翻译:2岂孰能讥之乎翻译:翻译方法一:【练习二】3.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翻译:4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翻译:5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
翻译:翻译方法二:【练习三】6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翻译:7.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翻译: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翻译:翻译方法三:_____【练习四】9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10.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翻译:1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翻译:翻译方法四:_____【练习五】12. 沛公军霸上。
翻译:1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翻译:14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翻译:翻译方法五:_____【练习六】15.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翻译:16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翻译:17通五经,贯六艺翻译:翻译方法六:____迁移练习:1 试给下面文段命两道翻译题,并且说明命题理由。
(共7分)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冲谓曰:“待三日后,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祥。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①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3分)②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4分)3 2014湖南高考题雪屋记(明)杜琼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
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
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
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
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
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
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圣人为屋以居,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
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2015·大连4月双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元景山,字珤岳。
少有器局,干略过人。
周闵帝时,随从大司马贺兰祥击吐谷浑,以功拜抚军将军。
其后数从征伐,累迁仪同三司,赐爵文昌县公,授亹川防主。
后与齐人战于北邙,斩级居多,加开府,迁.建州刺史,进封宋安郡公,邑三千户。
从武帝平齐,每战有功,拜大将军,改封平原郡公。
治亳州总管。
先是,州民王回洛、张季真等聚结亡命,每为劫盗。
前后牧守不能制。
景山下车..,逐捕之,回洛、季真挺身奔江南。
禽其党与数百人,皆斩之。
法令明肃,盗贼屏迹,称为大治。
陈人张景遵以淮南内属,为陈将任蛮奴所攻,破其数栅。
景山发谯、颍兵援之,蛮奴引军而退。
宣帝嗣.位,从上柱国韦孝宽经略淮南。
郧州总管宇文亮谋图不轨,以轻兵袭孝宽。
孝宽窘迫,未得整阵,为亮所薄.。
景山率铁骑三百出击,破之,斩亮传首。
高祖为丞相,尉迥称兵作乱。
荥州刺史宇文胄与迥通谋,阴以书讽动景山,景山执其使,封书诣相府。
高祖甚嘉之,进位上大将军。
司马消难之以郧州入陈也,陈遣将樊毅、马杰等来援。
景山率轻骑五百驰赴之。
毅等惧,掠居民而遁。
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拜安州总管,进位柱国,前后赐帛二千匹。
高祖受禅,拜上柱国。
明年,大举伐陈,以景山为行军元帅,率行军总管韩延、吕哲出汉口。
遣上开府邓孝儒将劲卒四千,攻陈甑山镇。
陈人遣其将陆纶以舟师来援,孝儒逆击,破之。
陈将鲁达、陈纪以兵守涢口,景山复遣兵击走之。
陈人大骇,甑山、沌阳二镇守将皆弃城而遁。
景山将济江,会陈宣帝卒,有诏班师。
景山大着威名,甚为敌人所惮。
后数载,坐事免,卒于家。
时年五十五。
赠梁州总管,赐缣千匹,谥曰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荥州刺史宇文胄与迥通谋,阴以书讽动景山,景山执其使,封书诣相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陈人遣其将陆纶以舟师来援,孝儒逆击,破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荥州刺史宇文胄与尉迥串通谋反,暗地里写信游说鼓动元景山(造反),元景山抓住他们的信使,封好书信送到丞相府。
(2)陈人派遣他们的将领陆纶率领水军来增援,邓孝儒迎头拦击,打败了敌军。
【参考译文】元景山,字珤岳。
年少时就很有器量,才干谋略过人。
周闵帝时,随从大司马贺兰祥攻打吐谷浑,因战功被授予抚军将军之职。
这以后多次随军出征讨伐,多次升迁后为仪同三司,赐文昌县公爵位,被授予亹川防主之职。
后来与齐人在北邙大战,斩敌首级最多,加授开府,升迁为建州刺史,晋封宋安郡公,食邑三千户。
跟随武帝平定齐地,每次作战都立下战功,被授予大将军之职,改封平原郡公。
元景山担任亳州总管。
先前,亳州百姓王回洛、张季真等聚集一些亡命之徒,常常抢掠盗窃。
历任州郡长官不能制服他们。
元景山到任之后,追逐搜捕他们,王回洛、张季真孤身逃奔江南。
元景山擒获他们的同党数百人,全部斩首。
法令清明严肃,盗贼收敛形迹,被称为政治修明,局势安定。
陈人张景遵以淮南之地归附,被陈将任蛮奴攻打,被攻破了好几个营寨。
元景山调动谯地、颍地的军队救援,任蛮奴带领军队退去。
周宣帝继承君位,元景山跟随上柱国韦孝宽规划治理淮南。
郧州总管宇文亮谋图不轨,率轻锐部队偷袭韦孝宽。
韦孝宽处境险恶,没来得及整列队阵,宇文亮军已经迫近。
元景山率三百铁骑出击,大败宇文亮,斩了他的首级并传送到京师。
高祖做丞相的时候,尉迥兴兵作乱。
荥州刺史宇文胄与尉迥串通谋反,暗地里写信游说鼓动元景山(造反),元景山抓住他们的信使,封好书信送到丞相府。
高祖非常赞许他,加封他为上大将军。
司马消难举郧州郡投奔陈,陈派遣将领樊毅、马杰等增援司马消难。
元景山率五百轻骑兵奔赴战场。
樊毅等人畏惧,抢掠了居民就逃跑了。
元景山追赶他们,一天一夜行军三百多里,与樊毅在漳口作战,两次交战都胜利了。
樊毅等退守甑山镇。
该城是被司马消难攻陷的城池,全都平定了。
元景山被授予安州总管,又提升为柱国,前后赏赐两千匹帛。
高祖登基,元景山被授予上柱国。
第二年,大规模兴兵伐陈,让元景山担任行军元帅,率领行军总管韩延、吕哲从汉口出兵。
派遣上开府邓孝儒率领四千精兵,攻打陈的甑山镇。
陈人派遣他们的将领陆纶率领水军来增援,邓孝儒迎头拦击,打败了敌军。
陈将鲁达、陈纪带兵镇守涢口,元景山又派遣军队,打跑了他们。
陈人非常害怕,甑山、沌阳两镇守将都弃城逃跑。
元景山要渡过长江时,正赶上陈宣帝死了,有诏书下令还师。
元景山威名大着,很被敌人惧怕。
过了几年,元景山因事获罪被免职,死在家里。
享年五十五岁。
朝廷追封他为梁州总管,赏赐千匹细绢,谥号为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