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微通道板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Si—MCP连续打拿极的制备

Si—MCP连续打拿极的制备

微通道 板 ( irca nl lt,M P M coh n e Pae用半导体薄膜技术和特殊 的激活技术完成。
纪 6 年代末开发成功的一种简单 紧凑的电子倍增 O 器件… , 由于其具有高增益 、高分辨率、长寿命 、 自 饱和效应等优点 ,一直受到人们 的广泛关注 ,其
料热拉 制和氢还 原处 理之 间相互 牵制 的矛盾 。 为了
电子发射层 ,也既是由导电层和二次电子发射层组 成。 作为连续打拿极 的导电层 ,电阻有一 定的要 求 ,电阻太 大 ,二 次 电子 放 出后 ,需 要有 补 充 时
间 ,脉 冲响应性 能 变坏 ;电阻 太低 ,连续 打拿极 电
VO. 9 N0 1 I 2 .
Ma .2 O 0 6 r
S— P连续 打 拿 极 的制 备 i MC
郭艳玲 ,薄春卫 ,桑卫 兵 ,王 国政 ,吴奎 ,姜德龙
( 长春理工大学 理学院 ,长春 10 2 ) 30 2

要 :苓文 阐述 了 M P连 续打拿极传统 的制备方法 ,并提 出采用半导体技术制备 s —MC C i P连 续打拿极的新途
流引起发热 ,存在散热问题。因此导电层材料的选 择受到限制 ,应选择 电阻率易控制 的材料。 当具有足够能量 的电子轰击物体表面时 , 会引 起电子从被轰击的物体表面发射出来 , 这种现象称 为二次电子发射。轰击物体的电子称为一次电子或 原电子 , 从被轰击物体发射出来的电子称为二次电 子或次级 电子。作为连续打拿极 的二次 电子发射 层 ,需要较高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 ,所谓二次电子
Th w eh d t e a e t i-m ir c a n l e Ne M t o o Pr p r he S ・ ・ c o h n a P a e Pr p r to n i u u n d l t e a a in Co tn o sDy o e

一种在硅微通道板中生长石墨烯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在硅微通道板中生长石墨烯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在硅微通道板中生长石墨烯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连卫,吴大军
申请号:CN201510232694.6
申请日:20150508
公开号:CN104828772A
公开日:
2015081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硅微通道板中生长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将硅微通道板浸泡在腐蚀液中;(2)无电镀镍:将预处理后的硅微通道板放入无电镀镍溶液中,进行化学镀多孔镍;(3)水热多元醇渗碳:表面活性剂再次浸泡镀镍硅微通道板,将其放入装有多元醇和钠盐催化剂的水热反应釜中;(4)退火:含有碳化镍的硅微通道板在管式炉中退火。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克服了利用电泳技术将石墨烯塞入硅微通道无法实现的困难;同时,避免了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生长石墨烯工艺复杂、成本高的缺点。

能够在高深宽比的镀镍硅微通道板表面和孔内生长多层石墨烯,该方法环境友好,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等特点。

申请人:华东师范大学
地址:200062 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吴泽群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硅微通道板芯片制造

硅微通道板芯片制造

硅微通道板芯片制造硅微通道板是一种用于数据处理的芯片,其特点是在芯片表面沿一个主轴或线状空间上建立一系列狭窄但连续的通道。

这种技术可以在任何尺寸芯片上运行,其功能是将一组信号分割成许多可加以处理的独立信号。

这种技术由于具有低成本、高灵活性和可缩小尺寸等优势,使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许多成果,如可编程逻辑器件、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线性传感器、激光刻录机等。

硅微通道板的制造过程需要将量子状态的硅原料熔融之后塑料成形,然后把熔融状态的硅原料重新组合成纳米结构。

在成型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缺点,这些缺点可能会影响最终的产品质量,比如会产生尘埃和气泡,这会导致芯片表面凹凸不平,短路电流等。

因此,在制造硅微通道板芯片时要采取加强检测和清洁技术等措施,来保证芯片的质量。

首先,在熔融硅原料时,要采取再造熔融技术,通过循环减少空气尘埃,以减少芯片表面的缺陷。

同时,在再造过程中,需要采取引入气体技术,及时处理表面气泡等问题,从而改善芯片表面状态。

其次,在制作芯片表面时,应使用精密的控制器,使硅芯片表面形成精细的微通道,从而改善导电性能和信号传输特性。

同时,需要采用换向技术,以保证通道列表的准确性,并确保芯片的连续性和晶胞的完整性。

最后,要用清洁和检测技术,以确保完整的纳米微通道的准确性。

要检查芯片的电气性能,这是芯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此外,还应定期对芯片进行可靠性测试,以确保芯片能正确执行其工作任务。

综上所述,制造硅微通道板芯片需要采取多种技术手段,以保证芯片质量。

这些技术手段包括精密的熔融、控制、引入气体技术、换向技术、清洁技术以及检测技术等,都可以改善芯片的质量,保证芯片能够精确的执行其功能。

只有经过这些多道技术的改进,才能确保芯片的可靠性和长期使用性能。

微通道板2.0~5.5keV X射线透过率标定

微通道板2.0~5.5keV X射线透过率标定
×3 6mm, 光斑 尺 寸 1mm×5mm。
* 收 稿 日期 :0 71- 2 2 0 —11 ,
修 订 日期 :0 80— 3 2 0 —12
作者简介 : 黎
航 (9 3 ) 男 , 科 , 事 I F实 验 诊 断 研 究 ;jh n @ 1 3 cr。 18 ~ , 本 从 C nl a g 6 .o i n
具 有蜂 窝状 结构 , 一块 通 道 内壁 具 有 良好 二 次 发 射 性 能 和一 定 导 电性 能 的 毛 细 空心 通 道铅 玻璃 纤 维 面 板 。 是
光 子先在 MC P表 面 镀有 的反 射式 光 阴极上 发 生光 电转换 , 电 的情 况 下 , 加 电子 再 在 毛 细空 心 通 道 内壁 产 生二
MC P实际 分 为微 带部 分和 非微 带部 分 , 固定 于滤 片组 转轮 样 品台 , 们工 作 时关 心 的 只是微 带部 分 , 以 我 所
所研究 的 MC P都 是 指其 微带 部 分 , 微带 部 分用 铜 片挡 住 , 非 使得 X光穿 透 的全都 是 微 带部 分 , 微带 尺寸 6mm
pn oe i h l

Fi .1 S h me o x e i n al e u g c e f e p rme t t p s
图 1 实 验 装 置 示 意 图
对 2 O 5 5k V能 段仿 照 滤片 进行 了测 量 , 开 了 5 5k V 以上 MC . ~ . e 避 . e P的吸 收边 , 此 能段 正是 MC 且 P选 通 X射线 皮 秒分 幅相 机 的 主测 能 段[ 。 流强 5 ~ 1 0mA, 电流 2 A 以下 , 空 度 1 P 4 ] 0 5 暗 0p 真 O a以上 。

pdms硅微通道板器件制备

pdms硅微通道板器件制备

pdms硅微通道板器件制备
1PDMS硅微通道板器件制备
PDMS(氟烷丙烯酸甲酯)硅微通道板器件是一种无毒、低毒、轻质、超细膜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过滤、储存等领域。

PDMS硅微通道板器件可以把特定溶液耦合到芯片上,从而达到检测和调控体系的目的。

1.1制备过程
首先准备PDMS硅微通道板器件所需的原料:PDMS硅材料、表面处理工具、模型布料和多孔材料。

接下来,即可开始进行制备。

1.1.1表面处理
将模型布料和多孔材料放在滚筒上,然后用表面处理工具将其表面进行处理,使其火花实地坊化。

1.1.2成型
将PDMS硅材料放在壳体中,放入火花实地坊处理过的模型布料和多孔材料,然后用模具对其进行压型。

1.1.3烘焙
最后,放入烘箱中,将制备好的PDMS硅微通道板器件进行烘焙,使PDMS硅材料能够与模板壳体完全融合,完成PDMS硅微通道板器件的制备。

1.2应用
PDMS硅微通道板器件已成功应用在各种生物医疗检测领域,比如细胞研究、癌症研究、微尺度内细胞分析等。

它可以用来对微尺度液体样本进行精确检测,可大大提高分离技术的效率,进而加快疾病的检测和诊断进程。

1.3总结
PDMS硅微通道板器件是一种无毒、低毒、轻质、超细膜材料,主要应用于生物医疗、过滤、储存等领域,能使微尺度的液体样本精确检测,加快了疾病的检测和诊断进程,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板器件。

多功能硅微通道板产品制备

多功能硅微通道板产品制备

多功能硅微通道板产品制备硅微通道板是一种现代微流体传感器的核心组件,其特征是具有多功能、高精度、低成本、易操作等特点,在生命科学领域和智能制造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它是将硅基材料形成微小流体通道,以控制流体的流动和流动特性,以及结合加工、化学、机械、电子等多种技术作用,形成许多基于微流体的复杂设备的高科技技术制造工序。

一般情况下,硅微通道板的制备需要经过若干步骤来完成,这些步骤包括模版制备、微流体通道沉积、模具定装和组装等。

首先要制备硅质模版,使用双面粘结剂固定硅质模版,使用电脑辅助设计制作,然后将硅质模版置于表面处理机器中,完成模版表面的金属沉积或微流体处理。

之后,在微流体处理机上完成微流体通道的沉积处理,生成在模版上的微沟槽形状。

接下来,将微流体处理好的模版安装在模具上,将模具安装在注模机上,把硅浆以固定力伸展成薄膜,以固定力以及合适的温度对膜进行压印,完成硅的成型。

最后,将厚度较厚的膜在分段装置中进行不同的分段,分段成几层薄膜,将微流体和电子互连,用热胶水将模板和硅膜片连接,完成硅微通道板的组装。

以上就是硅微通道板产品制备的一般流程,它既简单实用又节省成本,具有良好的质量,加之修改方便,多功能,使其在智能制造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国内外微通道行业现状

国内外微通道行业现状

国内外微通道行业现状摘要: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化工行业依然存在高耗能、高污染、低安全、高成本等的问题,微化工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不但是实现化学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一步,也是实现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过程。

上世纪90年代初,微化工技术研究在国外开始起步。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微化学工程与技术的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50家做微化工技术与设备供应商,其中欧洲占了约60%。

通过表1可以看出,每家的微反应器系统都各有特点,并代表了当前微反应器设计与制造的先进水平与发展方向。

德国Ehrfeld公司的微反应器模块可以很方便地拆装和清洗。

美国康宁公司的Mini-lab微反应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模块化装置,包括了混合、反应、换热等功能模块,所有模块均由玻璃制造。

西门子公司的Siprocess微反应器系统是一个集成的模块化系统,其特点是每个模块都安装了用于测量和控制的电子系统,使得人们对反应过程的控制更加容易、更加精确。

德国美因兹学院率先研制了一种用于从对甲氧基苯甲烷合成甲氧基苯甲醛的电化学微反应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展了一种用于气液固三相催化反应的微填充反应器。

英国Hull大学则设计了一种T形液液相微反应器,该反应器最大的特点是用电渗所法输送流体。

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制作的T形薄壁微反应器是具有代表性的气相微反应器。

国内开展微反应器研究已经有十余年时间,在微反应器的设计制造、微混合原理的探索、气相反应、液相反应、纳米颗粒制备等领域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目前主要研究微反应技术的机构有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制作一台用于甲醇蒸汽重制氢微反应器的板片。

中国科技大学利用烧结方法研制出陶瓷微反应器并进行了乙醇水气重整微反应器实验,取得了欣喜成果.北京化工大学针对目前宏观反应体系还不能对超低浓度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处理,研究并制备了软壳微反应器,同时与高级氧化技术Fention反应相结合的一种有效处理低浓度染料水的新方法。

数字硅微通道板器件制备

数字硅微通道板器件制备

数字硅微通道板器件制备
新型数字硅微通道板器件的制备技术表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

主要由
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1.预处理:预处理步骤是在元件制备前将用于制备元件的表面进行一
些必要的处理,包括去除表面污染物、粒度调节等。

2.蚀刻:蚀刻是一种利用蚀刻剂将电路中必要的部分隔离出来的方法。

3.平面板材加工:在该步骤中,平面板材加工的目的是将电路布线组
装到微通道板上。

4.电极连接:在电极连接步骤中,采用焊接、接头压力等方法将电极
连接到电路上。

5.封装:封装步骤旨在将元件完整地封装到一个容器中,以防止电路
被污染或损坏。

6.测试:在测试步骤中,将对元件中的各种参数进行测试,以确保元
件的正常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LSG— CP) h s be n i e i e y i ve tga e . I h s 0 y a s iion M CP h s a hive M a e nt nsv l n s i t d n t e pa t2 e r ,slc a c e d sgn fc n r r s nd be o eo hem o tp o sng M CPs i iia t p og e sa c m neoft s r mii .The r s a c r r s n S — e e r h p og e so i M CP i s m ma ie i s s r t m a e i l pr p r ton, pe f ma c a a lc to s u rz d n ub t a e t ra , e aai r or n e nd pp i a i n. The pr pa a i n o c o or us a r y,t r pa a i n p i i e a e ho f f nc i na a e f e r to f mir p o r a he p e r to rncpl nd m t d o u to ll y r o mi r po o n rwa la e d s u s d Co c o r us i ne l r ic s e . mpa e t he c nv n i na r d wih t o e to lLSG— CP,t e a a M h dv n—
pa e ( C lt s M P) t e e e o m e t o le n tv a e i l t r p a e l a sl a e g a s CP , h d v l p n f a t r a i e m t ra o e l c e d i c t ls M i
中 图分 类 号 : N2 3 B 2 T 2 ;T 3 1 文献标志码 : A
Pr g e s i im i r c nn lp a e o r s n S 。 c o ha e l t s
H UANG Yon — ng,HU ANG n g ga Yi g,ZH ANG ng,LI H u ,LIGu — n Ya U i oe
道板 (eds iaegasmirc a n l lts S MC ) 1 ict ls co h n e pae ,L G— P 的替代 材 料 已成 为 MC a l P研 究 的热 点 。
近2 0年来 , 以硅 为 替代材 料 的微 通道板 研 究取得 显 著进 展 , 并成 为 最 具应 用 前 景 的微 通道 板 类
p os c fSiM CP s p e e e o ur he e e o r pe to — i r s nt d f r f t r d v l pme t n.
Ke r s: iM CP ; p e a a i n;pe f m a c a a e e y wo d S — r p r to r or n e p r m t r
t ge nd dia v nt ge fSiM CP i e a a i n a r or a c e e a l z d Fi ly, t a sa s d a a so — n pr p r to nd pe f m n e w r na y e . na l he
型之一 。综述 了硅 微 通道板 ( i S- P 的研 究进展 , MC ) 主要 概 述 S- P的基底 材 料 、 i MC 制备 技 术 、 性
能和应 用领 域 , 尤其是 微孔 阵列及其 内壁 表 面功 能层 的成 形 技较, 分析 了 S— P制备 技 术与性 能 的优 劣 。 最后 , 望 了 S— P的进 一 步发展 方 向 。 i MC 展 i MC 关键 词 : 硅微 通道 板 ( i S— P ; 备技 术 ; 能参 数 MC ) 制 性
第3 2卷 第 5 期
21 0 1年 9月

用 光

Vo. 2 No 5 13 .
Se .2 1 p 01
J u n lo p id Op is o r a fAp l t e c
文 章 编 号 : 0 22 8 ( 0 1 0 — 9 00 1 0 —0 2 2 1 ) 50 6 — 7
硅 微 通 道板 的研 究 进 展
黄永刚 , 黄 英 , 张 洋 , 辉 , 国恩 刘 李
( 国建 筑 材 料 科 学 研 究 总 院 , 京 1 0 2 ) 中 北 0 0 4

要 : 于微 通道 板 ( co h n e pae , 基 mi c a n l l s MC ) r t P 高性 能与 绿 色制 造 的要 求 , 索铅 玻 璃微 通 探
引 言
MC P是 2 O世 纪 6 o年代 发展 起来 的具 备高 增 益 、 噪声 、 分 辨 率 等 特 性 的 电 子 倍 增 器 件 , 低 高 已 广 泛应 用 于微 光 成 像 、 子 探 测 等领 域 3。制 备 粒 _ ] 微 通道 板 的 材 料 须 具 有 合 适 的 电 子 导 电率 、 的 高 表 面二 次 电 子 发 射 系 数 , 具 备 良好 的热 加 工 及 并
( iaBulig M aeil a e ,Bej g 1 0 2 Chn i n tr sAc d my d a in 0 0 4,Chn ) i ia
Ab t a t sr c :Ba e n t m a ds f r hi r o ma c nd gr e nu ac u e o c o ha ne s d o he de n o gh pe f r n e a e n ma f t r f mir c n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