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作用

合集下载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亲切可感
(3)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气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简洁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

(5)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6)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8)设问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起思考,引出要表达的内容。

(9)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0)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一、比喻(1)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
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
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
种形式。

(3)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
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
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
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二、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拟人: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7.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9.引用: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0.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11.象征: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的修辞⼿法及作⽤修辞⼿法是为提⾼表达效果,⽤于各种⽂章或应⽤⽂的写作的语⾔表达⽅法的集合。

这是店铺为⼤家带来的常见的修辞⼿法及作⽤,希望能帮助到⼤家。

常见的修辞⼿法及作⽤常见的修辞⼿法及作⽤1⽐喻作⽤:(1)能将要表达的内容说明得⽣动、形象、具体、逼真 (2)能给⼈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作⽤:能使事物⼈格化,⽣动、形象。

3夸张作⽤:(1)揭⽰事物的本质,烘托⽓氛,增加语⾔感染⼒。

(2)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增加语⾔的⽣动性。

4排⽐作⽤:(1)加强语⾔⽓势⼀⽓呵成。

(2)使富有节奏感。

(3)增强⽂章的说服⼒和感染⼒。

5对⽐作⽤:(1)能使语⾔⾊彩鲜明。

(2)使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6对偶作⽤:(1)形式整齐匀称、声韵和谐。

(2)意义简练、醒⽬。

(3)对⽐鲜明。

7反复作⽤:(1)强调思想内容。

(2)突出思想感情。

(3)描写事物情态。

(4)摹写声⾳和颜⾊。

8反问作⽤:(1)加强语⽓。

(2)增强语⾔⼒量。

(3)激发了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9设问作⽤:(1)标题与开头⽤设问,能启发读者深思。

帮助读者领会⽂章的主题。

(2)段与段之间使⽤设问,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

(3)结尾处⽤设问,既可点明主旨,⼜能增加回味。

10引⽤作⽤:(1)使论据确凿、充分、有⼒。

(2)增强说服⼒,富有启发性。

(3)语⾔精炼,含蓄典雅。

其他优秀的⽐喻句1、那雪,就如⽩⽟,铺满了⼤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2、原始森林就像是⼀个性格粗犷骠悍的⼭野⼤汉。

3、⼈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

4、美丽的彩虹就像⼀座七彩的桥⼀样⾼挂在⾬后的天空。

5、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巧,娇嫩,好像是⼀些雏鸡,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6、弯弯的⽉亮像1条⼩船挂在夜空中。

7、⼏次渗地⾬下过,⽟⽶苗像⽓吹似的长起来,没多久,⼀年⼀度的青纱帐⼜出现了。

qq个性签名8、这⼏天的天⽓真是太冷,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割⼀样9、⽥垄⾥的麦苗稀稀拉拉的,像是在翘⾸苦盼着下⾬。

八大修辞手法的作用

八大修辞手法的作用

八大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不相关的概念相比较,以便产生新的理解或更深刻的描述。

比喻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拟人:拟人是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拟人,可以增加文字的感情色彩,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3.夸张:夸张是对一些事物或现象进行夸大描述,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夸张能够使文章更引人注目,使观点更加鲜明,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和记住。

4.排比:排比是通过把相同结构的成分进行并列排列,以达到强调和增加语言力量的效果。

排比能够使文章更有节奏感,增加语言的节奏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记忆。

5.倒装:倒装是将正常语序颠倒,以达到强调作用。

倒装能够使语言更加紧凑,增加句子的吸引力和引起读者的注意。

6.反问:反问是以问句的形式提出观点,但并不需要回答。

反问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加文章的互动性和表现力。

7.并列:并列是将几个相同或相似的成分并列排列,以增加语言的力量和表现力。

并列能够使文章更加紧凑,增加信息的密度和引起读者的注意。

8.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对象进行比较,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距和区别。

对比能够使观点更加鲜明,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效果。

这些修辞手法在不同的文章和场景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但总体来说,它们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增强表达力:修辞手法能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记忆力。

2.引起共鸣:修辞手法能够使用感性语言和形象化的表述方式,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深度。

3.强调重点:修辞手法能够通过对其中一观点或描述的强调,使其在文章中更加突出和引人注目,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效果。

4.增加形象感:修辞手法能够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修辞手法是指运用语言表达方式的技巧,在谈论话题时可以充分利用它们,以更生动、有力、深入的方式传达信息。

以下是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1. 比喻比喻是将一个比较成分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相比较的修辞手法。

在比喻中,常用一个物体来代表另一个物体,这使得听众更容易理解讲话者所进行的比较。

比喻还有助于让听众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因为它可以用图像性的语言来传递信息。

2. 比拟比喻有时会给听众留下模糊的印象,比拟可以弥补它的不足。

比拟的作用是通过类比不同的事物来解释某一概念。

使用比拟时需要注意事物的相似性,以确保它们在要传达的信息方面有足够的联系。

3. 比较比较涉及到将不同物品的特点进行对比。

它的作用是凸显相似点与差异点,使得听众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所传达的信息。

比较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在不使用过度修饰或复杂语句的情况下传达信息。

4. 对称对称是指重复或对称使用词语或短语的修辞手法。

这种手法的作用是强调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或想法,使其更加引人注目。

对称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助于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让听众更容易理解所说的话。

5. 联想联想是指利用类似乎物的形象来诱使听众有更深刻的理解。

联想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其中最显著的是可以增加听众的记忆力和提高他们对重要信息的理解。

6. 借喻借喻是指在表达中使用动词或名词来传达某种概念或思想。

借喻的作用在于使听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所说的话,并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个概念。

7. 排比排比是指在连续的语言中使用相同的语法结构来表达相似的想法。

排比的作用是使语言更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并且可以强调表达的重点。

8. 修辞问答修辞问答是指在语言中提出问题并直接回答。

修辞问答的作用在于使听众专注于讲话者所讲的话,并且可以增加听众在话题上的思考。

9. 夸张夸张是指增加或减少某个事物的状况。

夸张的作用在于让听众更加引人注目,并加强建立情感上的联系。

10. 双关语双关语指的是有多个意义的语言。

双关语的作用是让语言变得有趣并产生反讽的效果,它可以使听众理解说话人想表达的意思。

修辞的作用是什么

修辞的作用是什么

修辞手法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高句子的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利用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1、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

作用: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特点,渲染氛围,侧面烘托。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3、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人对事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易于突出人或事的本质,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4、对偶: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

作用:整齐匀称,凝炼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作用:增强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

6、用典: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作用: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7、反语:适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句子表达本意。

作用:比直接说更有感情,更有力量。

8、反诘:是反问句中的一种,这种反问句包含着答案,即反问之中已经带有答案了,不用再说答案了。

作用:语气更加强烈,更使印象深刻。

9、设问:正面问,自问自答。

作用:起到提醒注意,引导思考。

10、反复:有意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

11、层递:三项或三项以上,不受语言格式的限制,而在内容上有等次性,或递升,或递降。

作用:层层推进,逻辑性强。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问)、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事物间有相似性)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是用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手段,能够增强作品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以下是常见的63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 比喻: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行为和属性,增加表现力。

3. 拟声:通过语言模拟或描写声音,使句子更加形象传神。

4. 拟态:通过语言模拟或描写物体的形态,使句子更加生动。

5. 指事:用具体事物来代替抽象概念,增加形象感。

6.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的强度,引起强烈共鸣。

7. 暗喻:通过暗示或隐晦的方式表达意义,引起读者的思考。

8. 反问:用反问方式提出问题或表达观点,引起反思。

9. 排比:通过连续并列的结构,使语句更加节奏感强烈。

10. 对仗:使用相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增加韵律感和平衡感。

11. 近义反义:使用相近或相反的词语来增强表达力。

12. 叠词:将相同的或类似的词语重复使用,增加语气和效果。

13. 倒装:改变语序,使句子更加突出或显著。

14. 省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词语,使句子更简洁明了。

15. 讽刺:通过嘲讽或调侃的方式表达讽刺意义,引起思考。

16. 幽默:使用幽默的描述或表达方式,增加趣味性。

17. 比较:通过对比来凸显事物的特点或差异性,使句子更加生动。

18. 隐喻:通过隐喻的方式表达意义,增加文学性。

19. 明喻:直接表达意义,使句子更加明确。

20. 反讽:通过对相反意义的表达,增加句子的反向效果。

21. 反复:通过重复使用句子或词语,增加表达力和强度。

22. 借代:用代词或其他词语代替某一事物,增加推敲性和哲理性。

23. 对照:通过对照不同事物的特点,突出句子的衬托效果。

24. 真实描写:真实地描写事物的特征和情况,增加说服力。

25. 怎样:通过使用疑问副词开头的句子,引出问题或观点。

26. 修辞反问:通过修辞手法来表达反问的意义,加强效果。

27. 渲染氛围:通过描写环境、情感等细节,使氛围更加浓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的表达效果
1、比喻: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

【作用】1.形象具体可感。

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2.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分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2.突出作者的情感。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林逋《山园小梅》)
分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事物,而借用相关事物代替。

【作用】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
【作用】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分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分析: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6、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增强语势,突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例: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以五串形容植物之豆的衬字来修饰“铜豌豆”,从而赋予了它以坚韧不屈、与世抗争的特性。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说出看法。

【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反复
【作用】
1.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

2.强调主题,形成气势,突出情感。

3.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0、对比也叫对照,就是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的修辞手法。

【作用】1.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

2.强化作者思想感情。

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1、双关
【作用】1.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2.使语言含蓄、风趣,令人回味。

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分析:晴,与“情”字谐音,诗人用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

12、互文: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

理解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作用】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

例:主人下马客在船。

13、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

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作用】1、使立论有根据2、委婉表意3、减少语辞之繁累4、充实内容、美化词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分析:这里运用了向秀闻笛、王质遇仙两个典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

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

短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出了如此复杂的情感,这岂不是用典的魅力?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用典还使诗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结构严谨。

在增加诗歌内涵的同时,还增加其外形之工整。

14、叠词
【作用】增强语言的音乐美(韵律感);起强调作用,使描述的对象更加生动形象,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李清照《声声慢》
分析: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

15、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
①凝炼美。

如:陆游的《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语言凝练,意境开阔
②含蓄美。

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从而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北宋柳永的名篇《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诗人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

③意境美。

如马致远的《天沙净·秋思》前三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