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票卡接收器支架技术改造

合集下载

卡口升级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卡口升级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卡口升级改造工程施工方案项目简介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交通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卡口作为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监控交通流量、提高交通安全、打击违法犯罪等作用。

然而,随着车辆数量的快速增长和技术的革新,原有的卡口设施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管理需求,需要进行升级改造工程。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卡口升级改造工程,提高交通管理效率,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打击交通违法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工程规划工程范围本次卡口升级改造工程的范围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1. 卡口设施的更新和升级:包括车辆识别设备、道路监控设备、人脸识别设备等; 2.网络和通信设施的改造:包括网络设备的升级、通信线路的调整等; 3. 数据处理和存储设备的更新:包括服务器设备、数据库设备的更新等;4. 系统软件的升级和优化。

工程进度本次卡口升级改造工程计划总工期为6个月,具体的工程进度安排如下:工程阶段工期项目准备1个月设备更新与升级2个月系统软件升级1个月软硬件调试1个月工程交付1个月工程实施方案阶段1:项目准备1.成立项目组:由项目经理、技术专家和工程师组成的项目组,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监督;2.制定详细的工程计划和进度表: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工期,确保工程进度的顺利推进;3.确定项目需求和设计方案:与业主进行沟通,确定项目的具体需求和设计方案。

阶段2:设备更新与升级1.采购和安装新设备:根据项目需求和设计方案,采购新设备,并组织人员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2.升级和改造现有设备:对现有卡口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确保与新设备的兼容性。

阶段3:系统软件升级1.确定系统软件升级方案:根据项目需求和现有系统的特点,确定系统软件升级的方案;2.进行系统软件的升级:根据方案,对现有系统软件进行升级和优化;3.进行系统测试和验证:对升级后的系统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阶段4:软硬件调试1.进行软硬件的调试:对升级后的软硬件进行调试,确保设备和系统正常运行;2.进行数据传输测试:测试网络和通信设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处理;3.进行系统性能测试:通过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表现,并进行优化。

智慧站台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站台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站台系统设计方案智慧站台系统是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公共交通站点进行智能化改造,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下面是一个设计方案的简要概述:一、硬件设施:1. 智能监控设备:在站台上安装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控站台人流、车流情况,确保站台秩序和安全。

2. 自动售票机:提供自动购票、充值功能,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缩短乘客购票等待时间。

3. 充电设备:为智能手机、电动车等设备提供充电服务,满足市民出行和使用电子设备的需求。

4. 智能导向系统:在站台上设置数字地图和导览屏,向乘客提供准确的行程信息,指引乘客到达目的地。

5. 智能垃圾桶:配备传感器和压缩装置,实现垃圾的自动收集和压缩,减少垃圾清运频率和成本。

6. 站台气象监测仪器:监测站台的天气情况,实时提供气温、湿度等天气信息,帮助乘客合理选择出行服装和准备。

7. 安全防护设备:设置防护栏杆、卷闸门等设备,确保乘客安全进出站台,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二、软件系统:1. 实时车辆监控系统:通过车辆定位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控车辆的位置和行驶速度,为乘客提供准确的车辆到站时间。

2. 计算机视觉系统:利用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算法,识别站台上的人流量和排队情况,预测高峰期的拥堵情况,提供拥堵状况和疏散建议。

3. 人工智能客服系统: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技术,实现语音助手、自动回答常见问题等功能,提供乘客出行咨询和指引服务。

4. 大数据分析系统:将车流、人流、天气等各类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提供乘客流量预测、交通流量优化等决策支持,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

5. 移动支付系统:利用手机NFC技术和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平台,实现乘客刷卡、扫码支付车费及相关费用。

三、用户体验和优势:1. 提升出行体验:通过数字导向、实时车辆监控、语音助手等功能,提供给乘客准确、及时、定制化的出行信息,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2. 提高站台安全:通过智能监控、行程识别等功能,提高站台的安全监控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天津地铁1号线AFC系统改造项目实践总结

天津地铁1号线AFC系统改造项目实践总结
第2 5 卷 第 1期 2 0 1 5年 2月
天 津 建 设 科 技
T i a n j i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市 政 公 用 建 设
天 津 地 铁 1号 线 A F C 系统 改 造 项 目实践 总 结
当确 定在 线 改造 升 级方 式 后 ,需 要考 虑 核心 技术 问题 , 即如何 能够 保 证 新 、 旧A F C系统 对单 程 票 的无缝
兼容 并 能在 后期 顺利 向统 一 的一 票通 技术 规 范体 系 过 渡 。这 样 一来 , 系统 升级 需要两 次过 渡才 能完 成最终 的

造 升 级方 式 。所 以 , 只能 选择 设 备在 线 改造 方 式 , 在 设 备 升级 后立 即投 入使 用 , 以减少 改造对 运 营 的影 响 。但
这 种 方式 要求 新 系统 必 须在 正 式 改造 前 ,全 部完 成调
定 的信 息基 础 。在 具 体破 译 时采 用 了逐步 分 析法 和
1 改造 难 点
项 目实施 初 期 , 需要在 整 个 改造 升级 方 案 的设 计
中 充分 考 虑 l号 线 原有 A F C系 统 的诸 多 限制 因素 , 依
据不 同的 问题 点采 取相 应 的措 施 , 以尽量 避 免 改造 对
运 营的影 响 。
1 . 1改造 方式 选择
译 全部 单程 票 的技 术规 则 ,唯一 的破 译 途径 就 是 通过
的 改造 工 作 。在 整体项 目实施过程 中, 由于 l 号 线原 有 A F C系 统核 心技术 掌握 在 国外 的技术 厂 商手 中 , 系统 改 造工 作存 在异 乎寻 常 的难 度 。

景区智慧票务系统建设方案

景区智慧票务系统建设方案

07
总结回顾与未来发展规划
项目成果总结回顾
1 2 3
成功构建智慧票务系统平台
完成了智慧票务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工作, 实现了线上售票、验票、统计分析等功能。
提升景区运营效率
通过智慧票务系统,景区实现了电子化、自动化 的票务管理,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减少了人力 成本。
优化游客体验
游客可以通过手机、自助售票机等渠道快速购票 ,避免了长时间排队等待的情况,提升了游客的 满意度和体验。
通过智慧票务系统,优化游客 购票、入园流程,提高游客满
意度和忠诚度。
提升景区管理效率
实现景区票务、客流等信息的 实时监控和管理,降低运营成 本,提高管理效率。
促进景区营销创新
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游客需 求,为景区提供精准化、个性 化营销方案。
推动景区智慧化升级
以智慧票务系统为切入点,推 动景区整体智慧化升级,提升
手持检票终端
支持无线通讯,可实时查 询和验证门票信息;内置 GPS定位功能,方便工作 人员巡查和管理。
移动检票APP
支持手机或平板电脑端使 用,实现随时随地检票; 具备门票信息查询、统计 和报表功能。
辅助设备选型及配置要求
网络设备
高性能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保障景区内部网络畅 通无阻;采用无线通讯技术,实现设备间快速数据传输。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移动化趋势加强 大数据分析应用 智能化水平提升 跨界融合创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未来智慧票务系统将更加注重移动端 的功能优化和体验提升。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景区游客的购票、游览等行为进行分析, 为景区运营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智慧票务系统的智能化升 级,提高景区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提升游客体验

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提升游客体验

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提升游客体验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提升游客体验一、智慧旅游概述智慧旅游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体验的智能化,促进旅游业态向综合性和融合型转型提升。

二、智慧旅游平台的关键要素1. 信息整合与共享智慧旅游平台需要整合旅游目的地的各类信息,包括景区景点、酒店民宿、餐饮美食、交通出行、娱乐活动等。

这些信息应实时更新且准确无误,以便游客能够获取最新的资讯。

例如,景区的开放时间、门票价格、游客流量等信息的实时共享,能帮助游客合理规划行程。

同时,平台还应实现与其他相关系统的信息对接,如与门的票务系统对接,方便游客查询和预订车票、机票等。

2. 智能导览与导航为游客提供精准的智能导览和导航服务是智慧旅游平台的重要功能之一。

通过结合GPS定位、地图导航和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游客可以在景区内获得实时的路线指引,了解景点的详细介绍、历史文化背景等。

比如,当游客到达某一历史古迹时,使用手机扫描景点标识,就能通过AR技术看到古迹昔日的风貌,增强游览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3. 个性化服务推荐基于大数据分析游客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和消费偏好,智慧旅游平台能够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推荐。

例如,根据游客之前的浏览记录和预订信息,为其推荐符合口味的餐厅、感兴趣的景点周边活动以及合适的住宿选择。

对于喜欢自然风光的游客,平台可以推荐周边的徒步路线、露营地等特色项目,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4. 在线预订与支付便捷的在线预订和支付功能是智慧旅游平台不可或缺的部分。

游客可以通过平台预订景区门票、酒店房间、旅游套餐等,并进行安全快捷的在线支付。

平台应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如银行卡支付、第三方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同时,提供预订后的订单管理和售后服务,方便游客查询订单状态、申请退款或修改预订信息。

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车站与智慧停车

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车站与智慧停车

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车站与智慧停车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都市不可或缺的公共交通方式,其高效、便捷、环保的特点使其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也逐步迈向智能化。

智能车站与智慧停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高运营效率,还能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车站与智慧停车的发展现状、技术特点及其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重要作用。

一、智能车站的发展及应用1.1 智能车站的定义智能车站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车站内各种设施、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车站运营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车站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1.2 智能车站的发展现状目前,智能车站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自助购票机、自助取票机、自助行李托运机等自助服务设备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乘客的出行效率。

此外,智能监控系统、智能安检系统等也逐步应用于车站运营管理中,提高了安全性和便利性。

1.3 智能车站的应用案例以某城市的地铁站为例,该站采用了自助购票机、自助取票机和自助行李托运机等多种自助服务设备,使乘客可以快速完成购票、取票和行李托运等操作。

同时,该站还采用了智能监控系统和智能安检系统,实现了对车站内乘客流动、 security situation 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提高了车站的安全性。

二、智慧停车的技术及应用2.1 智慧停车的定义智慧停车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停车场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停车场的自动导航、车位检测、车位预约、支付结算等功能,提高停车场的运营效率和停车体验。

2.2 智慧停车的技术特点智慧停车技术的核心在于车牌识别、车位检测、导航系统和支付系统。

车牌识别技术可以实现车辆的快速进出,车位检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车位使用情况,导航系统可以引导车主快速找到空闲车位,支付系统可以实现快捷支付。

2.3 智慧停车的应用案例某城市的轨道交通停车场采用了智慧停车系统,实现了车牌识别、车位检测、导航和支付等功能。

商业综合体智能化改造项目计划书

商业综合体智能化改造项目计划书

商业综合体智能化改造项目计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商业综合体作为城市商业活动的重要载体,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运营管理要求和消费者需求。

传统的商业综合体在设施设备管理、客户服务、营销推广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为了提升商业综合体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智能化改造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项目目标1、提高运营效率通过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实现对商业综合体内部设施设备的自动化监控和管理,减少人工干预,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提升客户体验利用智能化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舒适、个性化的服务,如智能导航、智能停车、智能支付等,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3、优化营销效果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精准洞察消费者需求,制定更加有效的营销策略,提高营销活动的转化率和回报率。

4、增强安全保障通过智能化安防系统的建设,实现对商业综合体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和预警,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三、项目范围本项目涵盖商业综合体的以下方面:1、智能设施设备系统包括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空调系统、智能电梯系统等,实现对能源的精细化管理和设备的远程监控与维护。

2、智能安防系统安装高清摄像头、人脸识别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等,构建全方位的安全防护网络。

3、智能停车系统引入车牌识别技术、车位引导系统和在线支付功能,提高停车场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4、智能导航与导购系统通过移动应用程序为消费者提供室内导航、店铺查询和商品推荐等服务。

5、大数据分析与营销平台收集和分析消费者行为数据,为精准营销和运营决策提供支持。

四、项目实施计划1、需求调研与分析(时间区间 1)深入了解商业综合体的运营现状和业务需求,与相关部门和商户进行沟通,确定智能化改造的具体需求和重点方向。

2、方案设计(时间区间 2)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智能化改造方案,包括技术选型、系统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规划等。

3、设备采购与安装调试(时间区间 3)按照方案要求采购所需的智能化设备,并进行安装和调试,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智慧地铁的概念及应用

智慧地铁的概念及应用

智慧地铁的概念及应用智慧地铁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对地铁系统进行全面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以提升地铁运营效率、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乘车体验,并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一种创新应用。

一、智慧地铁的概念智慧地铁的概念是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将传统地铁系统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地铁设备、车辆、乘客之间的互联互通,从而提升地铁运营效率、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智慧地铁的应用1. 智能调度系统智慧地铁通过运用先进的调度系统,可以实现对地铁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地铁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可以根据乘客流量和交通状况,合理安排地铁车辆的运营计划,减少拥堵和延误。

2. 乘客信息服务智慧地铁可以通过在车站和车厢内安装信息显示屏、导航系统等设备,向乘客提供实时的列车到站信息、乘车指南、换乘信息等,帮助乘客更好地规划行程。

同时,乘客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设备,随时查询地铁线路、票价、车站设施等信息。

3. 安全监控系统智慧地铁通过安装视频监控设备、火灾报警系统等,实现对地铁车站、车厢和设备的全方位监控。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出警报,并向相关部门发送紧急求助信息,以保障乘客的安全。

4. 无线网络覆盖智慧地铁提供全面的无线网络覆盖,使乘客可以在地铁车厢内享受高速网络服务。

乘客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随时上网、查看新闻、聊天等,提供更加便捷的乘车体验。

5. 智能支付系统智慧地铁实现了智能支付系统,乘客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卡等方式进行支付,不再需要排队购票,提高了购票速度和便捷性。

同时,智能支付系统还可以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支付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一卡通的无缝衔接。

6. 大数据分析智慧地铁通过对乘客出行数据、运营数据等进行收集和分析,可以为地铁运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优化地铁的运营计划、调整线路布局、改进服务质量,提升地铁运营效率和乘车体验。

7.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智慧地铁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票卡接收器支架技术改造
摘要:南京地铁一号线自动售检票系统自2005年开通运营后已运行近六年时间,因设备的老化、高频次使用以及设备本身存在的缺陷等原因,导致一号线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故障率居高不下。

经长期研究,我们对智能票卡接收器的支架进行技术改造,一定程度上解决其本身的设计缺陷,降低了自动检票机的智能票卡接收器故障率,提高了一号线自动售检票系统运营服务质量。

关键词:自动检票机、智能票卡接收器(SMA)、支架、卡票、故障率
Abstract: the automatic subway ticket system in Nanjing has run for 6 years since 2005,
because of the high frequency equipment aging, use and the intrinsic defects of equipment, and other factors, it led to no.1 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system (afc) of the high failure rate. After long-term research, we reforms the intelligence of the rides receiver stent technical , to some extent, solves the design flaws in itself, and reduces the automatic ticket machine intelligence failure rate rides receiver, as well as improves the subway 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system (afc) operation service quality.
Keywords: automatic ticket machine, intelligent rides receiver (SMA), supports, card ticket, the failure
一、南京地铁一号线自动售检票系统故障情况概述
自动售检票系统(以下简称AFC系统)作为整个地铁运营体系中乘客最先接触到的系统之一,也是乘客使用频率最高的系统,AFC系统的故障率大小也将直接影响到运营服务质量的好坏。

一号线AFC系统故障高发原因
南京地铁一号线AFC系统自2005年开通运营以来,经过初期开通的磨合期、稳定期后,近两年又进入到一个故障的高发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故障跟踪和分析,发现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1)高频率的使用
从2005年开通至2010年5月28日,南京地铁从单线运营模式转变为网络化运营模式,一号线的客流量由日均30-40万增长至日均50-60万,客流量的增大导致设备的使用率上升,因此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故障率上升。

(2)使用年限过长
到目前为止,整个AFC故障的发生频率类似于可靠性工程”浴盆曲线”的理论,经历开通初期的设备磨合期、线网运营前的设备稳定期,现在进入了一个网络化运营下的设备的老化期。

与二号线、南延线不同的是,目前一号线AFC 系统已经使用了近6年时间,实际已超出了设备的正常使用年限,设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

(3)设备本身设计缺陷
一号线AFC系统的软件由法国泰雷兹开发,而硬件的生产由南京熊猫信息产业集团生产制作,第一次的国内外企业分工协作,使得整个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各方开发人员存在着很多理解上的差异,导致一些设备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功能设计缺陷。

一号线AFC系统故障情况概述
经过对近两年的数据分析,一号线AFC系统中自动检票机(以下简称闸机)的智能票卡接收器(以下简称SMA)的卡票故障率一直居高不下。

以2010年4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的故障统计为例,在此期间一号线AFC系统总共发生4057次故障,其中闸机故障974次,SMA卡票故障211次。

SMA卡票故障占闸机故障的21.66%,占AFC系统总故障的5.2%。

表1为此期间一号线AFC系统SMA故障概况。

表12010年4月至6月一号线AFC系统故障情况
通过此表看出SMA卡票故障是属于闸机的一种惯性故障,故障比例居高不下,因此为降低闸机的故障率,必须首先解决SMA卡票的问题。

二、SMA故障分析
每台出站闸机上均有一个SMA,安装在单程票回收装置之上,闸机的顶盖下方。

主要用于对乘客所持的储值类票卡进行校验扣值,单程票进行检票回收。

1.SMA工作原理
当SMA的读卡器检测到有票卡时,对票卡的有效性及金额进行校验,如果票卡有效,则可以正常出站;反之,则出站被拒绝。

2.SMA故障原因
根据SMA工作原理及SMA的故障现象,可以看出SMA的卡票故障主要由于SMA的某个部件设计的不合理而造成的,经过对SMA的各部件的长期的跟踪和检查,以及对SMA进行反复测试,发现SMA的支架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

3.SMA支架的作用
SMA支架的作用是当SMA出现卡票或收到无效票时,自动对SMA的回收通道进行清空,保证下一张单程票可以正常进行检票回收;被释放的票卡或无效票则直接进入废票槽中。

图1SMA支架结构图
4.SMA支架的设计缺陷
经过分析,发现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为在出现大量车票被卡的现象后,导致大量单程票处于回收通道内,SMA支架机械结构设计不合理,使得机构部分容易发生变形,调整后使用一段时间再次发生变形卡票。

在增加了日常故障维修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站务人员清点及票卡组回收、编码的日常工作量,同时造成乘客大量积压,无法正常出站的状况,直接影响到了运营服务质量。

三、智能票卡接收器的技术改造方案
为了更好的解决该问题,经过大量现场研究,决定将原有的闸机SMA 支架机构部分进行重新定制,修正初始设计不合理之处,从而有效的降低故障率,提升现场运营服务质量。

活动支架采用分离式设计,即活动架与固定架分开,解决了安装空间受限的问题(图2)。

固定架安装在SMA结构上面,与原先结构能够很好兼容,方便拆装,便于维护。

因活动支架为动作部件,对强度要求较高,所以设计之初就选用SUS304厚度为1.5mm的优质不锈钢(图3),可满足活动支架对于强度的要求。

图2 俯视图图3 仰视图
活动支架除了要有较高的强度之外,还需具备活动顺畅、阻力小的特点,所以连接部位的设计成了重中之重。

不锈钢虽然具有较好的耐磨性,但表面摩擦力较大,会产生较大的阻力与噪音,而铜除了具备较高的强度之外,表面摩擦力也非常小,所以铜作为连接部位的材料成了不二之选(图4)。

活动支架需要解决的是废票进入票箱的问题。

但两个票箱入口的距离足有100mm之长,若以此作为活动架的标准,那活动架必定笨重无比,而且机构也不能将其顺利弹起,所以根据票箱入口的距离,修改活动架的设计,删减不必要的材料,最大限度降低重量,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也能活动自如(图5)。

图4 正视图(后部)图5 正视图(前部)
在完成详细的方案论证及3D模拟后,对2D图纸进行了详细设计,主要设计支架各零部件及其结合部的尺寸,如固定孔位、折弯角度等精度要求较高的关键尺寸。

四、技术改造后的故障情况跟踪
经过对一号线全线的出站闸机更换新的SMA支架后,出站闸机的SMA卡票故障大大降低,尤其是网络化运营开通后,一号线客流呈现出一个上升的趋势,但客流的增长并未提高SMA的卡票故障率,说明SMA支架的改造减少了闸机SMA卡票现象。

为了更好说明SMA支架改造的效果,我们对改造前(2010年4月至6月)、改造后磨合期(2010年10月至12月)和改造后稳定期(2011年4月至6月)的重点车站的SMA卡票的故障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具体请参见表2。

表2一号线重点车站SMA故障对比表
自2010年5月28日二号线,一号线南延线开通以来,客流持续增长,从单线最高50万客流,到现在日均客流120万,客流增长给AFC设备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我们选择的三个观察周期分别处于单线运营期、单线向线网运营的磨合过渡期及线网运营的稳定期,客流呈现出一个持续稳定的增长。

就同期比较可以看出,一号线这几个重点车站SMA卡票故障下降非常明显。

五、结语
经过对一号线出站闸机的SMA支架的技术改造,解决了设备最初的一些设计问题,有效的降低故障率,提高了自身的维修水平,减少了对项目承包商的依赖,提升现场运营服务质量。

此次技术改造的成功也将为一号线其他设备的技术改造提供了技术参考,同时也是南京地铁自主维修和深度维修的一个里程碑。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