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A1

合集下载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习题解答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习题解答

作业习题解答在题图中,各元件电压为 U 1=-5V ,U 2=2V ,U 3=U 4=-3V ,指出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元件是负载解:元件上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P=UI ;电压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P=UI 。

P>0时元件吸收功率是负载,P<0时,元件释放功率,是电源。

本题中元件1、2、4上电流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元件3上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1=-U 1×3= -(-5)×3=15W ; P 2=-U 2×3=-2×3=-6W ; P 3=U 3×(-1)=-3×(-1)=3W ; P 4=-U 4×(-4)=-(-3)×(-4)=-12W 。

元件2、4是电源,元件1、3是负载。

在题图中,已知 I S =2A ,U S =4V ,求流过恒压源的电流I 、恒流源上的电压U 及它们的功率,验证电路的功率平衡。

解:I=I S =2A ,U=IR+U S =2×1+4=6V P I =I 2R=22×1=4W ,U S 与I 为关联参考方向,电压源功率:P U =IU S =2×4=8W , U 与I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电流源功率:P I =-I S U=-2×6=-12W ,验算:P U +P I +P R =8-12+4=0 求题图中的U 1、U 2和U 3。

解:此题由KVL 求解。

对回路Ⅰ,有: U 1-10-6=0,U 1=16V 对回路Ⅱ,有:U 1+U 2+3=0,U 2=-U 1-3=-16-3=-19V 对回路Ⅲ,有:U 2+U 3+10=0,U 3=-U 2-10=19-10=9V验算:对大回路,取顺时针绕行方向,有:-3+U 3-6=-3+9-6=0 ,KVL 成立+U 4-题1.1图题1.4图+U 3--3V ++6V -题1.6图求题图中a 点的电位V a 。

自动控制实验-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

自动控制实验-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一.实验目的1.通过搭建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熟悉并掌握自动控制综合实验台的使用方法。

2.通过对典型环节的软件仿真研究,熟悉并掌握ACES 软件的使用方法。

3.了解并掌握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特性,观察和分析各典型环节的响应曲线,掌握电路模拟和软件仿真研究方法。

二.实验内容1.搭建各种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观测并记录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2.调节模拟电路参数,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影响。

3.运行ACES 软件中的软件仿真功能,完成各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软件仿真研究,并与模拟电路观测的结果作比较。

三.实验步骤在实验中观测实验结果时,可选用普通示波器,也可选用本实验台上的虚拟示波器。

如果选用虚拟示波器,只要运行ACES 程序,选择菜单列表中的相应实验项目,再选择开始实验,就会打开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即可使用本实验台上的虚拟示波器CH1、CH2两通道观察被测波形。

具体用法参见用户手册中的示波器部分。

1.观察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实验中所用到的功能区域:阶跃信号、虚拟示波器、实验电路A1、实验电路A2。

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如图1-1-1所示,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0()()i U s K U s图1-1-1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1) 设置阶跃信号源:A .将阶跃信号区的选择开关拨至“0~5V ”;B .将阶跃信号区的“0~5V ”端子与实验电路A1的“IN13”端子相连接;C .按压阶跃信号区的红色开关按钮就可以在“0~5V ”端子产生阶跃信号。

(2) 搭建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A .将实验电路A1的“OUT1”端子与实验电路A2的“IN23”端子相连接;B .按照图1-1-1选择拨动开关:K=1时:将A1的S6、S13拨至开的位置,将A2的S7、S11拨至开的位置; K=0.5时:将A1的S6、S14拨至开的位置,将A2的S7、S11拨至开的位置。

(3) 连接虚拟示波器:将实验电路A2的“OUT2”与示波器通道CH1相连接。

A1 电路基本概念

A1 电路基本概念
m ρL m 1002 = 10 × 7.8 × 10 × = 5 1.56
7 3
作业:
TLX:P51 6、P52 5、9;P53 10 : 、 、 ; 1、一根均匀的导线,现将它均匀地拉长,使导线的直径减小 、一根均匀的导线,现将它均匀地拉长, 为原来的四分之一,此时它的电阻变为1152 ,则导线原来的 为原来的四分之一,此时它的电阻变为 电阻多大? 电阻多大? 2、把一根粗细均匀、表面涂有绝缘层的细导线紧密地绕在 、把一根粗细均匀、 圆柱体上,当圆柱体的横截面积为S、绕有n匝导线时,导 圆柱体上,当圆柱体的横截面积为 、绕有 匝导线时, 匝导线时 线的电阻是R;则在横截面积为2S的圆柱体上绕有 的圆柱体上绕有2n匝导 线的电阻是 ;则在横截面积为 的圆柱体上绕有 匝导 线的电阻是多大? 线的电阻是多大? 3、在一根直径为d的粗细均匀的导体两端,加上固定电压 、在一根直径为 的粗细均匀的导体两端 的粗细均匀的导体两端, U,在时间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子个数为 个;如果把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子个数为n个 ,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子个数为 此导体的长度均匀地拉长,使其直径变为d/2,保持电压U 此导体的长度均匀地拉长,使其直径变为 ,保持电压 不变,则在2t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子数为多少 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子数为多少? 不变,则在 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子数为多少?
L L 1 L 1 ′= ′ = 2 S ∴ R′ = ρ 2 = ρ = R QL S 2 2S 4 S 4
3.一根长 米的铁丝,m=1.56kg,则铁丝的电阻为 5 Ω 一根长100米的铁丝 米的铁丝, 一根长 ,则铁丝的电阻为___Ω 铁的密度ρ 电阻率ρ (铁的密度ρ=7.8×103kg/m2,电阻率ρ′=1.0×10-7Ωm) × × ) 解:由m=ρV= ρLS,得:S=m/ ρL。 2 由 ρ , 。 L L 代入电阻率公式得: 代入电阻率公式得:R = ρ ′ ∴ = ρ ′ρ

实例详解电子元器件 气敏电阻实物图、电路符号、原理、应用电路

实例详解电子元器件 气敏电阻实物图、电路符号、原理、应用电路

实例详解电子元器件气敏电阻实物图、电路符号、原理、应用电路气敏电阻实物下图是几种常见的气敏电阻实物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敏电阻有的有2个引脚,有的有4个引脚,有的有更多引脚。

通常情况下,4引脚的气敏电阻有两根是电极,另两根是加热丝引脚。

在常温性气敏电阻中,由于不需要加热丝,所以只有两个引脚。

气敏电阻电路符号下图为气敏电阻在电路中的图形符号,气敏电阻结构气敏电阻的结构示意图见下图。

从图中能够可以看出,气敏器件主要由防爆网、管座、电极、封装玻璃、加热丝和氧化物等几部分组成。

气敏电阻的分类按照气敏电阻的工作原理,气敏电阻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电阻式,另一种是非电阻式。

目前使用的大多为电阻式。

非电阻式气敏电阻一般为半导体器件。

气敏电阻的特性灵敏度-温度特性下图是气敏电阻的灵敏度-温度特性。

从曲线可以看出,在室温下电导率变化不大,当温度升高后,电导率就发生较大变化,因此气敏电阻在使用时需要加温。

阻值-气体浓度特性下图是气敏电阻阻值-气体浓度特性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敏电阻对乙醚、乙醇、氢以及正乙烷等具有较高灵敏度。

气敏电阻主要参数加热功率加热电压与加热电流的乘积。

工作电压工作条件下,气敏电阻两极间的电压。

灵敏度气敏电阻在最佳工作条件下,接触气体后其电阻值随气体浓度变化的特性。

如果采用电压测量法,其值等于接触某种气体前后负载电阻上电压降之比。

响应时间在最佳工作条件下,接触待测气体后,负载电阻的电压变化到规定值所需的时间。

恢复时间在最佳工作条件下,脱离被测气体后,负载电阻上电压恢复到规定值所需要的时间。

气敏电阻应用电路下图所示是气敏电阻构成的火灾报警器电路。

整个电路由3部分组成:烟雾检测电路、电子开关电路和高响度报警器。

开关集成电路A1A1总共有5个引脚。

1脚接电源正极,2脚和3脚是合并的,是内电路中的“电子开关”输出引脚。

4脚是接地引脚。

5脚是内电路“电子开关”的控制引脚,阈值电压为1.6V,当5脚电流小于30微安时,内电路中的“电子开关”断开,当5脚电流大于30微安时,内电路中的“电子开关”接通。

广西科技大学-电气-18级电路理论A1练习题及答案

广西科技大学-电气-18级电路理论A1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1.当流过理想直流电压源的电流增加时,其端电压将( C )。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2.当理想直流电流源的端电压增加时,其电流将( C )。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3.图1-4所示电路中,电流源功率为( D ),电压源功率如何?( A )A.发出B.吸收C.为零D.不确定 4.图1-5所示电路中,电压源功率为( A ),电流源功率如何?( B )A.发出B.吸收C.为零D.不确定5.如图1-7所示的有向电路中,已知A I 11=,A I 33=,A I 55=,则2I 与4I 分别为( A )。

A.–2A,2AB.2A,-2AC.–2A,-2AD.2A,2A6.电路如图7所示。

a 点电位为( B )。

A 、60V B 、40V C 、30V7.电路如图6所示。

a 点电位是( A )。

A 、2V B 、-1V C 、-2V8.图1-10所示电路中,欲使S I I 25.01=,则1R 和2R 的关系式为( C )。

A.2141R R =B.2131R R = C.213R R = D.214R R =9.图1-11所示电路中,欲使U U 311=,则1R 和2R 的关系式为( B )。

A.2131R R =B.2121R R = C.212R R = D.213R R =10.图2-1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 闭合后,电流表的读数将( C )。

A.减少B.增大C.不变D.不定 11.图2-2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 打开后,电压表的读数将( C )。

A.减少B.增大C.不变D.不定12.设Y R 为对称Y 形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则与其等效的△形电路中的每个电阻等于( B )。

A.Y R 3B.Y R 3C.Y R 31D.Y R 3113.图2-6所示电路中,已知Ω==2021R R ,a 、b 两端的等效电阻=R ( A )。

A.Ω4B.Ω5C.Ω10D.Ω20 14.图2-7所示电路中,已知Ω=201R ,Ω=52R ,a 、b 两端的等效电阻=R ( B )。

a1二极管参数

a1二极管参数

a1二极管参数一、引言a1二极管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

了解和掌握a1二极管的参数对于正确应用和设计电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a1二极管的参数及其影响。

二、正向电压降(VF)正向电压降是指在a1二极管正向导通时,二极管两端的电压降。

该参数取决于二极管的材料和结构。

一般情况下,VF约为0.6V至0.7V,但实际值会有一定的波动。

在电路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正向电压降,以确保二极管正常工作。

三、反向击穿电压(VBR)反向击穿电压是指当a1二极管处于反向偏置时,当反向电压超过一定值时,二极管会发生击穿现象。

VBR是保证二极管正常工作的重要参数之一。

一般情况下,VBR越大,二极管的反向击穿能力越强。

在电路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VBR。

四、最大正向电流(IF)最大正向电流是指a1二极管在正向导通状态下,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值。

该参数取决于二极管的材料和结构。

一般情况下,IF的数值较小,通常在几十毫安到几百毫安之间。

在设计电路时,需要确保正向电流不超过二极管的最大正向电流,以防止过载损坏。

五、最大反向电流(IR)最大反向电流是指a1二极管在反向偏置状态下,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值。

该参数也取决于二极管的材料和结构。

一般情况下,IR的数值较小,通常在几微安到几十微安之间。

在设计电路时,需要确保反向电流不超过二极管的最大反向电流,以防止过载损坏。

六、反向恢复时间(TRr)反向恢复时间是指a1二极管从正向导通到反向截止以及从反向截止到正向导通的时间间隔。

该参数会影响二极管在切换过程中的性能。

一般情况下,TRr的数值较小,通常在纳秒到微秒级别。

在高频电路中,需要选择具有较小反向恢复时间的二极管,以确保电路的工作稳定性。

七、容量(C)容量是指a1二极管的电容值。

在正向导通状态下,二极管的电容值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反向偏置状态下,二极管的电容值会显著增大。

在高频电路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二极管的容量,以避免对信号传输产生不良影响。

模拟电路模拟试题与答案(1)

模拟电路模拟试题与答案(1)

第 页 共 页《模拟电路》课程试题一、电路如图1所示,已知u i =3sinωt,二极管导通压降U D =0.6V ,画出u i 对应的u O 波形.(u i 波形自绘,简要写明解题过程)(8分).+_+_u iO 图1二、用万用表电压档测电路中三极管各电极对地电位如图2所示,判断三极管处于哪种工作情况.说明原因.(9分)+4V+4V+3.5V−6V−18V−12V图2(a)(b)(c)三、电路如图3所示,T 1~T 5的电流放大系数分别为β1~β5,b-e 间动态电阻分别为r b e1~r b e5,解答下列问题(15分). 1.画出电路的交流通路.2.简述图中虚线所示电路名称与作用.3.写出u A 、R i 和R o 的表达式。

四、电路如图4所示,解答下列问题(18分)1.合理接上信号源与反馈电阻R f,并使电路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减小.2.若R f=190KΩ,计算合理连线后电路的增益A u.3.简述D1,D2在电路中的作用.如果V CC=12V,R L=8Ω,T1,T2=?管子饱和压降可以忽略不计,估算负载RL所能获得的最大功率P Lmax五、如图5为一运算放大器应用电路A1、A2、A3为理想运放。

电路参数如图。

1.写出v o1~v i之间函数关系式和v o~v o2之间函数关系式。

2.图中v i(t)波形已图6中试在坐标平面中画出与v i(t)所对应v o2 与v o信号波形。

(20分)第页共页第 页 共 页1u u六、电路如图6所示, 稳压管D Z 起稳幅作用,其稳定电压±U Z =±6V 。

试估算:(15分)(1)输出电压不失真情况下的有效值; (2)振荡频率。

第 页 共 页七、如图直流稳压电源电路,解答下列问题(15分)1.说明各元件作用,在图中标出运放的同相端与反向端.2.D Z 的稳压为U Z ,估算输出电压U O 范围.3.若U I =24V ,T 1管饱和压降为U CES1≈2V 计算U 2(有效值)与U O 的最大值U Omax.图8《模拟电路》课程试题一、如图1所示电路,二极管导通电压V D =0.7V ,常温下U T =26mV ,电容C 对交流信号可视为短路,u i 为一交流小信号源.计算(8分) 1.求二极管静态工作电流I DQ 以及二极管的直流导通电阻R D . 2.常温下D 的交流电流有效值以及交流等效电阻.第 页 共 页Du二、判断下列放大电路能否完成信号的正常放大作用.说明原因.(10分)12VDD(a)(b)图2三、图3所示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中已知g m1=1mS,r be =1KΩ,晶体管β=100.其余参数如图,计算放大电路的A v ,R O ,R i .(10分)第 页 共 页四、如图差动放大电路,已知参数如下,其余参数如图所标.V CC =−V EE =12V ,I =1mA,V BEQ =0.6V ,r be =3KΩβ1=β2=50 求(12分) 1.计算静态V C1电位(图中所标).2.画出电路的交流通路,已知信号输入信号为u i1,u i2,写出共模与差模信号表达式,该电路抑制的是那个分量?3.共模抑制比K CMR =?图4五、如图5所示电路,元件参数如图,解答以下问题(15分)1.如果使电路的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减小应该引入何种负反馈?怎样合理在图5中接线??==iOuU U A第 页 共 页2.如R f =200KΩ,计算放大器增益图5第 页 共 页六、A 1,A 2为理想运放,u i1=−2mV ,u i2=2mV ,计算u o1,u o2,u o3.(15分)七、如图7电路,已知u o1的峰值为10V ,电路元件参数如图,A 1,A 2为理想运放.解答下列问题:1.A 1;A 2组成什么类型电路?R 2数值如何确定?2.对应画出u o1,u o2波形图.3.已知C=0.01μF,K Ωπ50R ,确定u o2频率.(15分)第 页 共 页八、如图直流稳压电源电路,解答下列问题(15分)1.说明各元件作用,在图中标出运放的同相端与反向端.2.D Z 的稳压为U Z ,估算输出电压U O 范围.3.若U I =24V ,T 1管饱和压降为U CES1≈2V 计算U 2(有效值)与U O 的最大值U Omax.图8《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0×2=20分):1.在P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

电路 第四版 答案(第四章)

电路 第四版 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 电路定理电路定理是电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求解电路问题提供了另一种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具有比较灵活,变换形式多样,目的性强的特点。

因此相对来说比第三章中的方程式法较难掌握一些,但应用正确,将使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的求解过程变得非常简单。

应用定理分析电路问题必须做到理解其内容,注意使用的范围、条件,熟练掌握使用的方法和步骤。

需要指出,在很多问题中定理和方程法往往又是结合使用的。

4-1 应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电压ab u 。

解:首先画出两个电源单独作用式的分电路入题解4-1图(a )和(b )所示。

对(a )图应用结点电压法可得1sin 5)121311(1tu n =+++ 解得 15sin 3sin 53n tu t V == (1)111113sin sin 2133n ab n u u u t t V =⨯==⨯=+对(b )图,应用电阻的分流公式有1132111135tt e i e A --+=⨯=++所以 (2)110.25t t abu i e e V --=⨯== 故由叠加定理得 (1)(2)s i n 0.2ta b a b a b u u u t e V -=+=+4-2 应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电压u 。

解:画出电源分别作用的分电路如题解(a )和(b )所示。

对(a )图应用结点电压法有105028136)101401281(1++=+++n u 解得 (1)113.650.10.0250.1n u u +==++18.624882.6670.2253V ===对(b )图,应用电阻串并联化简方法,可求得10402(8)32161040331040183(8)21040si u V ⨯⨯++=⨯=⨯=⨯+++ (2)16182323si u u V -==-⨯=- 所以,由叠加定理得原电路的u 为(1)(2)24888033u u u V =+=-= 4-3 应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电压2u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作 业
作业题:4-2、3、4、5、6、
6
石 家 庄 铁 道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第4周
日 期 电路定理

次 2 学时
授课内容
授课学时
1、 掌握戴维南定理的内容及应用;2、熟悉特勒根定理和互易定理; 教学目的 3、了解对偶原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戴维南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应用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讲授法、演示法 复习旧内容(5 分钟) 应用叠加定理解题的方法。 讲授新课(90 分钟) 教 (一) 戴维南定理的内容和应用。(50 分钟) 1、 戴维南定理的内容(10 分钟) 学 2、 戴维南定理的注意事项(7 分钟) 3、 最大功率传输(8 分钟) 过 4、 戴维南定理的应用举例(25 分钟) (二) 特勒根定理(20 分钟) 程 (三) 互易定理(15 分钟) (四) 对偶原理(5 分钟) (五) 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5 分钟)
石 家 庄 铁 道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第1周
日 期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次 2 学时
授课内容
授课学时
1、掌握电阻、电感、电源和电容元件的性质、和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目的 2、熟悉电路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电路元件特性和基尔霍夫定律 参考方向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多媒体课件 讲授法、演示法 综述电路课程(10 分钟) 讲授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地位以及学好该门课程的方法。 讲授新课(85 分钟) 教 (一) 电路模型的概念。(10 分钟) (二)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10 分钟) 学 (三) 电功率和能量(10 分钟) (四) 电路元件 过 1、电阻 5 分钟) 2、电感(10 分钟) 程 3、电容(5 分钟) 4、电源(10 分钟) (五) 基尔霍夫定律(25 分钟) (六) 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5 分钟)
思考题 作 业
作业题:4-8、11、15、16、17、18
7
石 家 庄 铁 道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第4周
日 期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次 2 学时
授课内容
授课学时
1、掌握含有理想运放的电阻电路分析方法 。 教学目的 2、熟悉运放工作在线性区的特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理想运放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运放的外特性 多媒体课件 讲授法、演示法 复习旧内容(5 分钟) 戴维南定理的应用。 讲授新课(90 分钟) 教 (一) 运放的电路模型。(30 分钟) 1、 电路符号(5 分钟);2、外特性(10 分钟);3、电路模型(7 分钟) 学 4、理想运放的特点(8 分钟)。 (二) 比例电路的分析(20 分钟) 过 (三) 含有理想运放的电路的分析(40 分钟) 1、 虚短和虚断的概念(10 分钟); 程 2、 反相比例器、加法器、同相比例器、电压跟随器等的分析方法(30 分钟)。 (四) 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5 分钟)

讲授新课(90 分钟) (一) 支路电流法。

1、 2b 法(10 分钟) 2、 支路电流法(20 分钟)

3、 应用举例(10 分钟) (二) 网孔电流法

1、 网孔电流法 (30 分钟) 2、 应用举例(20 分钟) (三) 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5 分钟)
思考题 作 业
作业题:3-7、3-8
4
石 家 庄 铁 道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第3周
日 期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次 2 学时
授课内容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授课学时
掌握回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 基本解题方法 含有无伴电源、含有受控源电路的处理方法 多媒体课件 讲授法、演示法 复习旧内容(5 分钟) 支路电流法和网孔电流法的解题基本思路。 讲授新课(90 分钟)
思考题 作 业
作业题:6-1、3、4、5、6、8、9、10、
9
石 家 庄 铁 道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第5周
日 期 一阶电路

次 2 学时
授课内容
授课学时
1、掌握一阶电路全响应分析方法。 教学目的 2、熟悉一阶电路阶跃响应和冲击响应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三要素法 阶跃函数和冲击函数的性质及其电路响应 多媒体课件 讲授法、演示法 复习旧内容(5 分钟)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讲授新课(90 分钟) 教 (一)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30 分钟) 1、 全响应的推导过程(15 分钟); 学 2、 三要素法(15 分钟) (二)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25 分钟) 过 1、 阶跃函数及其性质(15 分钟); 2、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10 分钟)。 程 (三) 一阶电路的冲击响应(35 分钟) 1、 冲击函数及其性质(15 分钟); 2、 冲击响应(10 分钟); 3、 阶跃响应和冲击响应的关系(10 分钟)。
11
石 家 庄 铁 道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第6周
日 期 相量法

次 2 学时
授课内容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授课学时
掌握复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正弦量的特点 复数的代数表示形式及其极坐标表示形式、正弦量的三要素 正弦量的有效值的意义 多媒体课件 讲授法、演示法 复习旧内容 (5 分钟)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讲授新课(90 分钟) (一) 复数。(45 分钟)
思考题 作 业
作业题:3-9、11、12、14、15、19、20、23
5
石 家 庄 铁 道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第3周
日 期 电路定理

次 2 学时
授课内容
授课学时
1、掌握叠加订立内容和有源二端网络的概念。 教学目的 2、熟悉替代定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叠加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叠加定理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 讲授法、演示法 复习旧内容(5 分钟) 应用回路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解题的方法。 讲授新课(90 分钟) 教 (一) 叠加定理。(50 分钟) 1、 叠加定理的内容(20 分钟) 学 2、 使用叠加定理应注意的事项(10 分钟) 3、 几种常见题型及应用举例(20 分钟) 过 (二) 替代定理(20 分钟) (三) 戴维南定理初步(20 分钟) 程 1、 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有源二端网络的输入电阻的概念(10 分钟) 2、 戴维南定理的推导(10 分钟) (四) 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5 分钟)
思考题 作 业
作业题:2-12、13、14、3-1、2、5、6
3
石 家 庄 铁 道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第2周
日 期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次 2 学时
授课内容
授课学时
1、掌握支路电流法和网孔电流法。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支路电流法和网孔电流法的解体方法 自阻和互阻的概念 多媒体课件 讲授法、演示法 复习旧内容(5 分钟) 输入电阻和图论。
掌握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二阶电路的分析方法 动态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多媒体课件 讲授法、演示法 复习旧内容 (5 分钟) 三要素法、阶跃响应及冲击响应。 讲授新课(90 分钟)

(一)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70 分钟) 1. 动态方程的建立(10 分钟);

2. 非震荡放电过程分析(20 分钟); 3. 震荡放电过程分析(20 分钟);
(四) 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5 分钟)
思考题 作 业
作业题:1-21、22、2-2、4、5、8、9、10 Nhomakorabea2
石 家 庄 铁 道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第2周
日 期

次 2 学时
授课内容
输入电阻和电路图论的初步概念 1、掌握输入电阻的求解方法。
授课学时
教学目的 2、熟悉电路图论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一端口网络的输入电阻、 一端口网络输入电阻的求解方法 多媒体课件 讲授法、演示法 复习旧内容(10 分钟) 电路等效变换。 教 讲授新课(85 分钟) (一) 一端口网络的输入电阻的定义和求解方法。(30 分钟) 学 (二) 电路的图的定义、(15 分钟) (三) KCL 和 KVL 的独立方程数(20 分钟) 过 (四) KCL 和 KVL 独立方程的寻找方法、包括树、树支、连支的概念(20 分钟) 程 (五) 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5 分钟)

4. 临界情况(20 分钟)。 (二)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阶跃响应(13 分钟)

举 GCL 并联电路为例动态方程建立击求解 (三) 二阶电路的冲击响应(7 分钟) 以 RLC 串联电路为例,求解其冲击响应 (四) 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5 分钟)
思考题 作 业
作业题:7-1、2、3、4
思考题 作 业
作业题:5-1、2、3、4、5、6、7
8
石 家 庄 铁 道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第5周
日 期 一阶电路

次 2 学时
授课内容
授课学时
1、掌握换路定则、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教学目的 2、能够建立动态方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和 媒体使用 教学方法 换路定则、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公式 动态方程的建立和时间常数的概念 多媒体课件 讲授法、演示法 复习旧内容(5 分钟) 含有理想运放的电路的分析、虚断、虚短。 讲授新课(90 分钟) 教 (一)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30 分钟) 1、 一阶电路的定义(10 分钟);2、换路定则及其条件(15 分钟); 学 3、举例(5 分钟) (二)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30 分钟) 过 1、 RC 电路动态方程的建立求解及过程分析(15 分钟);2、时间常数的 几何意义(5 分钟);3、RL 电路分析(10 分钟)。 程 (三)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30 分钟) 1、 RC 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分析(20 分钟); 2、 正弦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10 分钟)。 (四) 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5 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