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反馈例题分析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解读

第四章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习题4.1 判断图4-24所示各电路中有无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哪些构成了级间反馈?哪些构成了本级反馈?4.1解答:(a)R e1:本级直流反馈R e2:本级交直流反馈R f,C f:级间交流反馈(因为直流信号被C f隔直)(b)Re:本级直流反馈R b:本级直流反馈(因为交流信号被C2短路到地)(c)RR e2 :本级交直流反馈R e3:本级直流反馈(因为交流被C3短路)R f:级间交直流反馈(d)R1,R2,R3为级间交直流反馈R3:本级交直流反馈4-1解答续:(e)R2,R4:本级交直流反馈R L,R6:为级间交直流反馈(f)R e :本级直流反馈(∵交流信号被C e短路)R1, R2 :本级直流反馈(∵交流信号被C短路到地)(g)R1, R2 :级间交直流反馈(h)(i) R e2 :本级直流反馈R e1, R e3 :级间交流反馈(ii)R f1, R b :级间交直流反馈R f2, R e1 :级间交直流反馈4.2指出图4-24所示各电路中反馈的类型和极性,并在图中标出瞬时极性以及反馈电压或反馈电流。
(a)解答:R f,C f引入电压并联交流负反馈瞬间极性如图示:∵I b↓=I i-I f↑故为负反馈(b)解答,R b引入电压并联直流负反馈,瞬时极性如图示∵I b↓=I i-I f↑故为负反馈(C)解答:R f, R e1 :引入电压串联交流正反馈(∵直流被C2隔直),瞬时极性如图示:U be=U i+U f, U f与U i极性相同,故为正反馈(d)解答:R1,R2引入电压串联交直流正反馈,瞬时极性如图示:U 'i=U i+U f, U f与U i极性相同,故为正反馈(e)解答:R L,R6 引入电流串联交直流负反馈,(即ΔU i=(U+-U i)↓)(即同相端与反相端电位差下降,∴为负反馈)(f)解答:R1,R e 引电容并联直流负反馈(交流被C短路到地)瞬时极性为图示(因I b↓=I i-I f ↑)I f上升,I b下降(g)解答:R1,R2引入电压并联交直流负反馈瞬时极性如图示:∵I b↓=I i-I f↑(h)(i)解答:R b,R f1引入电压并联交直流负反馈瞬时极性为图示∵I b↓=I i-I f↑故为负反馈(ii)解答:R f2, R e1引入电流串联交直流负反馈瞬时极性为图示∵U be↓=U i-U f2↑= U i-U e1↑(U e1上升,U be下降)∴为负反馈4.3某放大电器输入电压信号为20mV 时,输出电压为2V 。
负反馈习题——精选推荐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在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中,闭环放大倍数Af=1/F,它与反馈系数有关,而与放大电路开环时的放大倍数无关,因此基本放大电路的参数无实际意义。
()(2)若放大电路的负载固定,为使其电压放大倍数稳定,可以引入电压负反馈也可以引入电流负反馈。
()(3)负反馈只能改善反馈环路内的放大性能,对反馈环路之外无效。
()(4)电压负反馈可以稳定输出电压,流过负载的电流也就必然稳定,因此电压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都可以稳定输出电流,在这一点上电压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没有区别。
()(答案)2、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在什么条件下其效果相同,什么条件下效果不同?(答案)3、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1)在放大电路中,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可以引入________;若要稳定放大倍数,应引入________;希望展宽频带,可以引入________;如要改变输入或输出电阻,可以引入________;为了抑制温漂,可以引入________。
(a.直流负反馈,b.交流负反馈,c.直流负反馈和交流负反馈)(2)如希望减小放大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则可采用________;如希望取得较强的反馈作用而信号源内阻很大,则宜采用________;如希望负载变化时输出电流稳定,则应引入________;如希望负载变化时输出电压稳定,则应引入________。
(a.电压负反馈,b.电流负反馈,c.串联负反馈,d.并联负反馈)(答案与提示)4、电路如图所示,判断其反馈类型。
(a)(b)(答案与提示)5、某同学设计一电压放大电路如图所示。
试问电路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在图中改正,并求出电路的增益(要求不增减元件)。
(答案)6、(1)一个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如果通过电阻引入负反馈,则________。
a. 一定会产生高频自激;b. 可能产生高频自激;c. 一般不会产生高频自激;d. 一定不会产生高频自激。
(答案)7、判断图中的反馈类型和极性;若Vi=1V,求Vo=?假设集成运放是理想的。
模电--负反馈题解

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自测题一、在括号内填入“√”或“×”,表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若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负,则引入的反馈一定是负反馈。
()(2)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与组成它的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量纲相同。
()(3)若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则负载电阻变化时,输出电压基本不变。
()(4)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耦合电容、旁路电容越多,引入负反馈后,越容易产生低频振荡。
()解:(1)×(2)√(3)×(4)√二、已知交流负反馈有四种组态: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下列空格内,只填入A、B、C或D。
(1)欲得到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2)欲将电压信号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电流信号,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3)欲减小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增大带负载能力,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4)欲从信号源获得更大的电流,并稳定输出电流,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解:(1)B (2)C (3)A (4)D三、判断图T6.3所示各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若引入了反馈,则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若引入了交流负反馈,则判断是哪种组态的负反馈,A 或f s u A 。
设图中所有并求出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 u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图T6.3解:图(a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u A 分别为 L 31321f 32131 R R R R R R A R R R R R F u 式中R L 为电流表的等效电阻。
图(b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并联负反馈。
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u A 分别为 12f 2 1R R A R F u 图(c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
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u A 分别为 1 1fu A F 图(d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正反馈。
负反馈放大电路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负反馈放大电路一、填空题1、两级放大电路第一级电压放大倍数为100,第二极电压放大倍数为60,则总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6000 。
2、多级放大电路常用的耦和方式有容抗、直接和变压器三种形式。
3、阻容耦合的缺点是不适合传送频率很的或变换缓慢的信号。
4、在多级放大电路里,前级是后级的输出端后级是前级的负载。
5、反馈放大电路是由放大电路和反馈电路两部分组成。
反馈电路是跨接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
6、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有下列几方面的影响:使放大倍数降低,放大倍数的稳定性___提高_______,输出波形的非线性失真改善,通频带宽度加宽,并且改变了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7、对共射极电路来说,反馈信号引入到输入端三极管发射极上,与输入信号串联起来,称为串联反馈;若反馈信号引入到输入端三极管的集极上,与输入信号并联起来,称为并联反馈。
8、射极输出器的特性归纳为:电压放大倍数约1 ,电压跟随性好,输入阻抗___大________,输出阻抗小,而且具有一定的电流放大能力和功率放大能力。
9、设三级放大电路,各级电压增益分别:20dB,20dB,20dB。
输入信号电压为u i=3mV,求输出电压u O= 。
10、使放大电路净输入信号减小的反馈称为负反馈;使净输入信号增加的反馈称为正反馈。
11、判别反馈极性的方法是瞬时极性法。
12、放大电路中,引入直流负反馈,可以稳定静态工作点;引入交流负反馈,可以稳定电压放大倍数。
13、为了提高电路的输入电阻,可以引入串联负反馈;为了在负载变化时,稳定输出电流,可以引入电流负反馈;为了在负载变化时,稳定输出电压,可以引入电压负反馈。
14、射极输出器的集电极为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的公共端,所以它是一种共集放大电路。
15、射极输出器无电压放大作用,但有电流放大和功率放大作用。
16、为了放大缓慢变化的非周期信号或直流信号,放大器之间应采用( C )A.阻容耦合电路B.变压器耦合电路C.直接耦合电路D.二极管耦合电路17、两级放大器中各级的电压增益分别是20dB和40dB时,总的电压增益应为( A )。
2012年模拟电子技术第四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练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负反馈放大电路【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了反馈的基本概念;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类型及其判断方法以及各类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并强调了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计算。
教学内容、要求和重点如表4.1。
表4.1 教学内容、要求和重点【例题分析与解答】【例题4-1】试判断例题4-1图所示电路的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解:首先进行有无反馈的判断。
若电路的输出回路与输入回路有由电阻、电容等元器件构成的通路,则说明电路中引入了反馈,否则无反馈。
在图4-1电路中,电阻R F和电容C F将电路的输出回路和输入回路“联系”起来,构成反馈通路,使输出电压影响电路的输入电压,故引入了反馈。
图 4-1再进行正、负反馈的判断。
假设电路输入端信号的极性为上“+”下“-”,即T 1基极为“+”,集电极则为“-”,T 2基极为“-”,集电极则为“+”。
T 2集电极的输出信号通过电阻R F 和电容C F 反馈至R E1得到反馈信号f V ,其极性为上“+”下“-”,导致T 1的净输入信号be i f V V V =-减小,可判断该反馈为负反馈。
【例题4-2】电路如图4-1所示。
求深度负反馈下的电压放大倍数vf A 。
解:首先判断该电路中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且o V 作用于反馈网络,在R E1上的压降即为反馈电压,故E1f o E1FR V V R R =+根据式if V V ≈有o o F vf i f E11V V R A V V R =≈=+ 【例题4-3】电路如图4-3所示。
求深度负反馈下的电压放大倍数vsf A 。
oV +sV I fI图4-3解:首先判断该电路中引入了电流并联负反馈,且o I 作用于反馈网络所得反馈电流为E2f o E2FR I I R R =+注意,在深度电流并联负反馈中,i 0I '≈,即电路输入电阻上的压降为零,亦即T 1基极电位为零,电阻R F 和R E2为并联关系,故有上式成立。
反馈及负反馈放大电路-习题解答培训资料

反馈及负反馈放大电路-习题解答负反馈典型例题6.4如图T6.4所示,它的最大跨级反馈可从晶体管的集电极或发射极引出,接到的基极或发射极,共有4种接法(①和③、①和④、②和③、②和④相连)。
试判断这4种接法各为何种组态的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设各电容可视为交流短路6.5已知一个负反馈放大电路的A 105, F 2 103。
求:(1) A f = ?(2)若A的相对变化率为20%,则A f的相对变化率为多少?6.6电路如图T6.6所示。
试问:若以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作为输入电压,则当R2的滑动端位置变化时,输出电压U。
的调节范围是多少?+V cc-U O 图T 6.6 图角军T 6.6 (a) 图解T 6.6 (b)VD z2龙U z=6V□ RU I -----------R2R1R2+A出+R36.7在图P6.2的各电路中,说明有无反馈,由哪些元器件组成反馈网络,是直流反馈还是父流反馈?(f)有R5、R3: 级间反R5、R3 :交流反馈;反馈馈;R3: 本级反馈R3 :交直流反馈6.8在图P6.8的各电路中,说明有无反馈,由那些元器件组成反馈网络,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图P 6.8°+V CC(b)R3R2(a)R L++(c)R3I(e)【解6.4】简答①和③相连:电压并联组态,负反馈;①和④相连:电流并联组态,正反馈;②和③相连:电压串联组态,正反馈;②和④相连:电流串联组态,负反馈。
详解:(a)①和③相连:如图解T 6.4(a),用瞬时极性法分析可知,从输入端来看:i id i i i f,净输入电流减小,反馈极性为负;反馈回来的信号与输入信号在同一节点,表现为电流的形式,为并联反馈;从输出端来看:反馈信号从电压输出端引回来与输出电压正比,为电压反馈。
总之,①和③相连为电压并联负反馈。
(b)①和④相连:如图解T 6.4 (b),用瞬时极性法分析可知,输入端i id i i i f,净输入电流增加,反馈极性为正,且为并联反馈;从输出端来看:反馈信号从非电压输出端引回来,反馈信号不与输出电压成正比,而与输出电流成正比,为电流反馈。
生态系统中负反馈调节的例子

生态系统中负反馈调节的例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联系,互为条件,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有机统一体。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的,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很难找到其内部各成分之间明确的界限,这就决定了生态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中每个成员都要通过各种形式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和物质,把自己所固定的太阳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消耗了大量的氧气,使大气中的氧气浓度减少,破坏了地球上的碳氧平衡。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还具有温室效应。
植物死亡,泥土中有机质会被分解成小分子的无机盐随水流失,由于没有新的植物,地球表面就会逐渐被沙漠覆盖,一次大规模的“绿色革命”就发生了,其后果是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人类将无法生存。
所以说,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了某一限度,会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必须保持一定的浓度。
2、呼吸作用,一切活细胞都需要消耗氧气。
如果植物、微生物在阳光下呼吸作用释放大量的氧气,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进而影响地球上碳氧平衡。
3、温室效应也是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即地球表面温度提高。
因为二氧化碳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有毒气体,被吸入人体后就会使人体血液中含碳酸过多,而造成呼吸困难,人就会窒息死亡。
4、生物的新陈代谢需要能量,但只有摄入能量后,才能利用这些能量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而光合作用固定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大减少了温室气体的含量,使温度降低,使地球上的能量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减缓了全球变暖的速度,并促进了碳循环。
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使地球上碳氧平衡始终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2、呼吸作用,一切活细胞都需要消耗氧气。
如果植物、微生物在阳光下呼吸作用释放大量的氧气,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进而影响地球上碳氧平衡。
电子技术第06讲负反馈例题2002.3

例3(续)
C1
RS
+
Ii
uS –
RC1
Ib
T1
RF
RC2 C2
Ie2 T2
RE
CE If Re2
+EC
+
RL uo
–
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
US Ii RS
Ii If
If
Re 2 RF Re2
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方法
2002.3.18
1.分析以下各电路,哪些电阻起直流负反馈 作用?
1. 是否是负反馈放大器?哪些电阻起交流负 反馈作用? (级间反馈用“瞬时极性法”判断是正反
馈还是负反馈) 3. 由给定的参数估算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
瞬时极性判断法
(1)C点电位与B电
+EC
位变化极性相反
RB1 C1
Ie 2
Re 2 RF Re2
Ic 2
Re 2
(
Uo
)
Uo Re2
RF Re2
RC 2 // RL
(RF Re2 )(RC 2 // RL )
例3(续)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
US Ii RS
Ii If
If
(RF
Uo Re2 Re2 )(RC 2
//
RL )
Uo
(RF
Re2 )(RC2 Re2
此放大器是交流正反馈放大器
例6
+
ui
–
C1 R1
RC1
RC2
T1 R2
T2 CF
RC3 C2 T3
+E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ɺ 1 Uo Auf ≈ = ɺ Fu U f
串联反馈时: 串联反馈时:
ɺ ɺ Ui ≈ Uf
ɺ Uo 1 Rf 18 Auf = ɺ ≈ F = 1 + R = 1 + 2 = 10 Ui u b2
4)要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Rf应如何连接?运放 )要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 应如何连接? 输入端的正负极性如何标志? ? 输入端的正负极性如何标志? Auf=?
4
Chapter 4 Chapter 4
试分别按下列要求将信号源u 电阻R 试分别按下列要求将信号源 s、电阻 f正确接 入该电路。 入该电路。
1)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
5
Chapter 4 Chapter 4
例3
1)当ui=0时, ) 时 UC1=UC2=? ? (设UBE=0.7V) )
Chapter 4 Chapter 4 6
ɺ Uf 2 R1 Fu = ɺ = = = 0.1 U o R1 + R2 2 + 18
Chapter 4 Chapter 4 2
反馈深度为: 反馈深度为: 1+AudFu = 1+105×0.1≈104
2)估算闭环增益 uf )估算闭环增益A
1 Auf ≈ = 10 Fu
Chapter 4 Chapter 4 3
例题分析
Chapter 4
例1
设Aud=105,R1=2k ,R2=18k 1)试估算反馈系数F、反馈深 )试估算反馈系数 、 度(1+AudF); ); 2)估算闭环增益 uf; )估算闭环增益A 3)若集成运放的开环增益 ud的相对变化量为 )若集成运放的开环增益A 10%,求闭环增益A 相对变化量; ±10%,求闭环增益 uf的相对变化量; 4)若运放的 H =7Hz, fL =0,求闭环时的通频带。 )若运放的f , ,求闭环时的通频带。 解:1)反馈系数为: )反馈系数为:
2)要引入电压串 ) 联负反馈, 联负反馈,Rf应如 何连接? 何连接?运放输入 端的正负极性如何 标志? 标志? 3)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求闭环电压增益 uf。 )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求闭环电压增益A 4)要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Rf应如何连接?运放 )要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 应如何连接? 输入端的正负极性如何标志? 输入端的正负极性如何标志? Auf=? ?
U C1 = U C2 = VCC − I C1 RC1 = 15 − 0.5 × 20 = 5V
2)要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Rf应如何连接?运 )要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应如何连接? 放输入端的正负极性如何标志? 放输入端的正负极性如何标志?
8
Chapter 4 Chapter 4
+
3)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求闭环电压增益 uf。 )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求闭环电压增益A
Aud= 105 AudFu =104>>1
3)若开环增益 ud的相对变化量为±10%,则闭 )若开环增益A 的相对变化量为±10%, 环增益A 相对变化量为: 环增益 uf的相对变化量为:
dAuf 1 dAud ± 10% = ⋅ = = ±0.001% 4 Auf 1 + Aud Fu Aud 10
解: 1)当ui=0时, ) 时 UC1=UC2=? ? (设UBE=0.7V) )
7
Chapter 4 Chapter 4
R2 6 U R2 = × [VCC − − VEE)= ( ] × [15 − − 15 ] = 6V ( ) R1 + R2 24 + 6 1 U R 2 − U BE 1 6 − 0.7 = 0.5mA I C1 = × = × 2 Re 3 2 5.3
10
Chapter 4 Chapter 4
+
ɺ Uo ɺ If = − Rf ɺ If 1 Fs = =− ɺ Uo Rf
Chapter 4 Chapter 4 11
并联反馈时: 并联反馈时:
ɺ ɺ Ii ≈ If ɺ 1 Uo Arf ≈ ≈ ɺ Fs Ii = − Rf ɺ ɺ Rf 18 Uo Uo Arf =− = − = −9 = Auf = ɺ = ɺ Rb1 2 I i Rb1 Ui Rb1
说明引入反馈深度为10 的负反馈后, 说明引入反馈深度为 4的负反馈后,增益稳定 性提高了10 性提高了 4倍。 4)若运放的 H =7Hz, fL =0,闭环时的通频带为: )若运放的f , ,闭环时的通频带为: BWf = fHf =(1+AudFu )fH= 104×7 =70 kHZ (
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