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6《古代汉语》201810真题(含解析)
2018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大路

4您家中缺少的东西,不过是义罢了。
5不安抚爱护薛地百姓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子民,却凭借薛地用商贾的手段向百姓取利。
6(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
六标点
子路曰:“負重道遠者不擇地而休,家貧親老者不擇祿而仕。昔者由事二親之時,常食藜藿之實,而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没之後,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願食藜藿為親負米之時不可復得也。枯魚銜索,幾何不蠹?二親之壽,忽如過隙。草木欲長,霜露不使;賢者欲養,二親不待。故曰:家贫親老不擇祿而仕也。”
七阅读
1禽:“擒”,擒拿。
2知:“智”,智慧,智谋。
3所以:表示行为的方法;现代汉语的“所以”是一个连词,古代汉语的“所以”为介词“以”和代词“所”搭配使用。
4雖然:“虽然如此,……”;现代汉语的“虽然”是一个连词,古代汉语的“虽然”为连词“虽”和代词“然”搭配使用。
5担心一: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玉璧,但不借给我们道路,那怎么办?
古代汉语试题答案
一单选
1-5CACDA
6-10ABBCA
11-15ABCBA
16-20DAADC
二背诵
1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2斧斤以時入山林
3蓋均無貧,和無寡
4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5教然後知困
6養生喪死無憾
三解释
1聊:依靠。
2池:护城河。
3乳:生育。
4勸:勉励,努力。
5就:靠近,走近。
6以:介词;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担心二:宫之奇在虞国,一定不让虞君接受礼物。
感想:玉璧倒还是这块玉璧,但是我的马岁数增加了(或更老了)。
61.他们的礼物贵重,他们的言辞卑微(卑下),一定对虞国不利。
10月全国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古代汉语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课程代码:00536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鄙”的字形,可以推测它的本义是( )A.浅陋B.质朴C.轻视D.边邑2.“夫寒之于衣,不待輕火爰 ”一句中“火爰”是“暖”的异体字,两字在结构上的差别是() A.一为会意字,一为形声字 B.同是会意字,成分不同C.同是形声字,形符不同D.同是形声字,声符不同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的本义是昏暮,它的后起字是“暮”。
B.“夫”的本义是成年男子,“夫”作为指示代词是它的假借义。
C.“午”的本义是中午,“午”作为十二地支的第七位,是其假借义。
D.“戚”的本义是一种斧钺类武器,忧愁是其假借义。
4.下列各项所列,对应的每组汉字都属于通假字关系的一项是( )A.伸-信、采-扌采 、取-娶B.叛-畔、早-蚤、修-脩C.說-悦、亡-無、昏-婚D.拒-距、益-溢、原-源5.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声符均居于一角的一组是( )A.修、滕、栽、戚B.旗、衷、颍、載C.贏、務、隨、徽D.旌、施、徒、從6.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了简化字的一句是( )A.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
B.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
C.吾聞出於幽谷,迁.於喬木者。
D.孝文在代時,前后.有三男。
7.被称作古今汉字分水岭的字体是( )A.钟鼎文B.隶书C.草书D.楷书8.许慎所说的“建類一首,同意相受”是指“六书”中的( )A.会意B.形声C.转注D.假借9.在下列四组古今字中,今字是为引申义所造的一组是( )A.辟 避B.家 嫁C .州 洲10.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范围,后世有所缩小的是( )A.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B.夸父與日逐走.。
C.富貴則親戚..畏懼。
D.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536古代汉语》试卷附答案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古代汉语(课程代码 00536)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各组字,全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逐星鳳B.眉女晚C.灾岳牧D.戚题坑2.许慎《说文解字》为“轉注”下的定义是A.畫成其物,隨體詰詘B.建類一首,同意相受C.比類合誼,以見指撝D.祝而可識,察而見意3.下列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智,从羽,从白B.徙,从辵,从止C.脩,从肉,攸聲D.竟,从立,从日,从儿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分化关系的一句是A.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鬻.(粥)耳。
”B.魏文侯燕.(宴)飲,皆令諸大夫論己。
C.少而理曰治,多而亂曰耗.(眊)。
D.使主内亡邪辟.(僻)之行,外無騫汙之名。
5.汉字隶变指的是A.甲骨文向隶书演变B.金文向隶书演变C.篆文向隶书演变D.隶书向楷书演变6.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属于联绵词的一句是A.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
B.草木榮華..滋硕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
C.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
D.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
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属于双音短语的一句是A.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B.是非知能材性然也,是注錯習俗..之節異也。
C.身勞而國亂,功廢而名辱,社稷..必危。
D.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
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A.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
B.齊人歸.其玉而予之糴。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爲之辭。
古代汉语(00536)2018年4月真题及答案解析_1

古代汉语(00536)2018 年 4 月真题及答案解析1、下列各组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一组是()A、大莫灾獲B、眉亦名歡C、其刃息逐D、向日哀佞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A 选项的结构类型分别是象形、会意、会意、形声。
B 选项的结构类型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C 选项的结构类型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会意。
D 选项的结构类型分别是象形、象形、形声、会意。
2、下列各组字中,义符相同的一组是()A、溪谿B、游遊C、猶猷D、腾勝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A 选项中溪(从氵、奚声),谿(从水,奚声)。
B 选项中游(从?,汓聲),遊(从?、汓聲)。
C 选项中猶(从犬,酋聲),猷(从犬,酋聲)。
D 选项中腾(从马,朕( zhèn)声),勝(从力,朕聲)。
3、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分化字关系的一组是()A、共——供B、村——邨C、管——館D、咳——孩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A 选项属于分化关系,“共”原本指共同、供给等四个意义,由于共的意义过多,会造成表义的模糊,后来人们造出了“供”来承担供给的意义。
共是源字,供是分化字。
B 选项是一对异体字。
C 选项是一对通假字。
D 选项原本是一对异体字,后来发生分化,成为了完全不同的两个字。
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异体字关系的一句是()A、王如知此,則(毋)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B、北(溟)有魚,其名曰鲲。
C、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
D、寡助之至,親戚(叛)之。
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异体字是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同的字。
麤同“粗”,它们的音义相同,职能相同。
5、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通假字关系的一句是()A、堯舜(肢)解人,從何軀始?B、小(智)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00536《古代汉语》201810真题(含解析)

2018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古代汉语试卷(课程代码00536)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部分选择题(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组字中,全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大明星B.弑匪春C.頸蝕騰D.从責放2.许慎为“象形”下的定义是【】A.盡成其物,隨體詰訕B.視而可識,察而見意C.比類合誼,以見指撝D.以事爲名,取臂相成3.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分化字关系的一组是【】A.無一毋B.然一燃C.群一翠D.脩一修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异体字关系的一句是【】A.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返),腹猶果然。
B.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辨)乎?C.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啗.(啖)君。
D.魏文侯燕.(宴)飲,皆令諸大夫論己。
5.列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是【】A.牧,从支从牛,指事。
B.赖,从束从負,會意C.高,象台觀之形,象形。
D.牟,象聲氣從口出,形聲。
6.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属于联绵词的一句是【】A.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 B.計猶豫,未有所决。
C.古者丈夫..之義。
..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
D.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7.句中的“易”与“移風易俗”中的“易”意思相同的一句是【】A.竊货日盛,匿行曰詐,易言曰誕。
B.斯季孫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C.古之易时,非仁也,財多也。
D.此令臣輕背其主,而民易去其鄉。
8.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意义变化属于广度宽窄差异的一句是【】A.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
B.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C.子爲父死亡所恨.。
D.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9.下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是【】A.楚聞之,夜引兵而去。
B.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間。
C.天柱折,地维絕。
D.竊人之財猶謂之盜,况食天之功以爲己力乎?10.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同义连用的是【】A.是以人民衆而貨.財.寡。
2018年古代汉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古代汉语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一、填空题1、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
2、(记号)和(图画)是汉字产生的两个途径。
3、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4、(古隶)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5、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有:(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词义(感情色彩的演变)。
6、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链条)式和(辐射)式。
7、单一型的被动句主要有(为)字式、(见)字式、(被)字式。
8、有些宾语可以依靠(是)、(之)、“焉”等字提前在动词或介词前。
二、用六书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1豕2字3荆4刃5牧6闽7车8豫9本10集1、象形:象猪形。
2、会意:从从子。
3、形声:从刑声。
4、指事:刀上加一点指示此处是刃口。
4、会意:从攴从牛。
6、形声:从虫门声。
7、象形:象车形。
8、形声:从象予声。
9、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根部。
10、会意:从雥(省)从木。
每小题1分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字,并写出其今字1、姜氏欲之,焉辟害2、公赐之食,食舍肉。
3、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4、闲于兵甲,习于战攻。
5、宋人有酤酒者……为酒甚美,县帜甚高。
6、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1、辟避2、舍捨3、共供4、闲娴5、县悬6、反返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词义,并指出其属本义,还是引申义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3、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
4、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
5、多行不义,必自斃。
6、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7、虽有甲兵,无所阵之。
1、城墙本义2、安抚引申义3、官职引申义4、源头本义5、垮台引申义6、水边本义7、兵器本义五、说明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1、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
2、甘其食,美其服。
3、范增数目项王。
4、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1、小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2、甘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目名作动4、船名作状六、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庄公寤生,惊姜氏。
《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古代汉语》是语言学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其考试内容一般包括音韵、文字、语法、修辞、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本文将根据关键词和内容提供一份《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供参考。
一、音韵1、“韵”是指什么?请简要解释古韵和今韵的区别。
2、什么是“四声”?请简要解释其特点及其在古代诗歌中的作用。
3、请简要解释“反切”法,并说明它在古代汉语语音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文字1、“六书”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其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2、请解释什么是“通假字”,并说明它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特点。
3、“碑帖”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用途和历史价值。
三、语法1、请简要解释古代汉语的基本句式,例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
2、什么是“使动用法”?请举例说明其在古代汉语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3、“之”、“其”、“而”等虚词在古代汉语中有什么作用?请分别举例说明。
四、修辞1、“对偶”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特点及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
2、“互文”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其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及作用。
3、什么是“比喻”?请举例说明其在古代汉语中的种类和作用。
五、历史文化1、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并说明其对古代文化传承的影响。
2、“科举制度”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起源、发展和影响。
3、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五行思想”,并说明其对古代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音韵1、“韵”指语音的韵母部分,古韵指古代的音韵系统,今韵指现代的音韵系统。
古韵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广韵》、《集韵》、《礼部韵》等,现代音韵则以普通话为基础。
2、“四声”指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分别为平、上、去、入。
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上声分为全上和半上,去声分为平去和上去,入声分为平入和上入。
四声在古代诗歌中具有节奏、抑扬顿挫的作用,能够表达情感和增强艺术效果。
3、“反切”是一种古代汉语的注音方法,将两个字的部分组合起来表示一个音节。
2018年10月自考古代汉语考试部分真题及答案详解

2018年10月自考古代汉语考试部分真题及答案详解二、古文背诵题21.媼之送燕后也,( ),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
22.祸兮福所倚,( )23(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4.是故學然後知不足,(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25.( )不患贫而患不安。
26.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 )也。
【答案】21.持其踵爲之泣22.福兮禍所伏23.吾十有五而志于學24.教然後知困25.不患寡而患不均26.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三、释词题(略)(等待更新)四、简答题37.指出下列字的本字和假借字。
并说明怎么区别本字和假借字?(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2)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答案】(1)归:馈赠,借字(2)归:归去,本字。
(3)去:离开,本字(4)去:收集,借字借字:用一个音同或音近字来代替本字,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
本字:为表示某一词义而造的汉字,与通用的假借字不同。
38.(略)(等待更新)39.(略)(等待更新)五.翻译题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40. 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41.食之,舍其半42.既而与为公介43.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44.亡不越竟,反不讨贼45.其我之谓矣【答案】40.问他得了什么病,灵辄回答说:“已经多日没有吃东西了41.灵辄留下一半食物不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古代汉语试卷(课程代码00536)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核分人题分2061020121220复查人得分第Ⅰ部分选择题(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组字中,全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大明星B.弑匪春C.頸蝕騰D.从責放2.许慎为“象形”下的定义是【】A.盡成其物,隨體詰訕B.視而可識,察而見意C.比類合誼,以見指撝D.以事爲名,取臂相成3.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分化字关系的一组是【】A.無一毋B.然一燃C.群一翠D.脩一修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异体字关系的一句是【】A.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返),腹猶果然。
B.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辨)乎?C.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啗(啖)君。
D.魏文侯燕(宴)飲,皆令諸大夫論己。
5.列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是【】A.牧,从支从牛,指事。
B.赖,从束从負,會意C.高,象台觀之形,象形。
D.牟,象聲氣從口出,形聲。
6.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属于联绵词的一句是【】A.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B.計猶豫,未有所决。
C.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
D.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義。
7.句中的“易”与“移風易俗”中的“易”意思相同的一句是【】A.竊货日盛,匿行曰詐,易言曰誕。
B.斯季孫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C.古之易时,非仁也,財多也。
D.此令臣輕背其主,而民易去其鄉。
8.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意义变化属于广度宽窄差异的一句是【】A.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
B.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C.子爲父死亡所恨。
D.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9.下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是【】A.楚聞之,夜引兵而去。
B.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間。
C.天柱折,地维絕。
D.竊人之財猶謂之盜,况食天之功以爲己力乎?10.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同义连用的是【】A.是以人民衆而貨財寡。
B.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
C.且陛下春秋高,法令無常。
D.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
1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是【】A.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刑:刑罚)B.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
(督:责问)C.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
(乘:骑马)D.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
(概:大约12.下列句中的“夫”是语气词的是【】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以睦兄弟,以和夫婦C.宰夫腼熊蹯不孰,殺之,置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D.夫寒之於衣,不待輕煖13.下列句中画线部分的动宾关系属于使动关系的一句是【】A.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B.不戰而屈人之兵。
C.邴夏御齊侯,逢丑父爲右。
D.四月秀葽,五月鳴蜩。
14.下列句中有名词意动用法的一句是【】A.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B.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C.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
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D.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
15.下列句中数字表示虚数的一句是【】A.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B.大都不過象國之一。
C.夫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
D.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16.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是谦敬副词的一句是【】A.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後,如車輪焉。
B.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孰事。
C.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D.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是人称代词的一句是【】A.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B.微斯人,吾誰與歸?C.許子奚爲不自織?D.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18.下列句中属于判断句表示比喻关系的一句是【】A.兵者,凶器也。
B.良庖歲更刀,割也。
C.仲尼,日月也。
D.廉頗,趙人。
19.古书旧注中用一个字为另一个同音字注音的方式叫【】A.反切B.讀若C.直音D.讀如20.《禮記·玉藻》“大夫不得造車馬”,采用的特殊表达方式是【】A.比喻B.互文C.變文D.連類而及第Ⅱ部分非选择题(80分)二、古文背诵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将下列文句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21.媼之送燕后也, ,念悲其速也,亦哀之矣。
22.禍兮福所倚,。
23.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4.有國有家者,,不患貧而患不安。
25.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 ,也。
26.是故學然後知不足, 。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3、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27.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遂:28.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控:29.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逮30.入而徐趨,至而自謝。
謝:31.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
水之無聲,風蕩之鳴。
撓:(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作用。
32.敏於事而慎於言於:33.及莊公即位,爲之請制。
爲:34.公子鲍美而艷。
而35.彌子矯駕君車以出。
以:3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撸地爾。
爾: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37.指出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哪些用的是本字,哪些用的是通假字,并说明如何区分本字和通假字。
(6分)(1)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
(2)長鋏歸來乎!出無車。
(3)沛公已去,閒至軍中。
(4)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38.解释(1)(2)(3)句中“發”的意义,并在(4)(5)(6)句加着重号的词中指出与之对应的同义词。
(6分)(1)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發:(2)使桓公發倉囷而賜貧窮。
發:(3)王何不發將而擊之?發:(4)今宜之日,軍門啟而虜自潰矣。
(5)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
(6)遣使者黄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
39.结合下列例句,说明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主要格式,(8分)(1)誰爲爲之?孰令聽之?(2)苟入而賀,何後之有?(3)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4)子曰:“象乎!吾道一以贯之。
”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把下文章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初,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
曰:“不食三曰矣。
”食之,舍其半。
同之。
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遺之。
”使盡之,而爲之簞食與肉,置诸橐以興之。
既而與属公介,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
問何故。
對曰:“翳桑之餓人也。
”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趙穿攻靈公於桃園。
宣子未出山而復。
大史書曰:“趙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不然。
”對曰:“子爲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
”40.問其病。
曰:“不食三日矣。
”41.食之,舍其半42.既而興爲公介43.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44.亡不越竟,反不討贼45.其我之謂矣六、古文标点题(本大题共12分。
)46.用现代标点符号标点下面的文言短文侯生盧生相興譏議始皇因亡去始皇聞之大怒日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爲妖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周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謫從邊始皇長子扶蘇諫曰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軍於上郡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晉國苦盗,有郄雍者,能視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間而得其情。
晉侯使視盗,千百無遗一焉。
晉侯大喜,告趙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國盗爲盡矣,奚用多爲?”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盜,盗不盡矣。
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
”俄而羣盗謀曰:“吾所窮者,郄雍也。
”遂共盗而殘之。
晉侯聞而大駭,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
然取盗何方?”文子曰:“周諺有言:察見渊魚者不样,智料隱匿者有殃。
且君欲無盜,莫若舉賢而任之,使敎明於上,化行於下,民有恥心,則何盜之爲?”於是用隨會知政,而羣盗奔秦焉。
(一)解释文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
(5分)47.情:48.恃:49.殘:50.駭:51.奔:(二)指出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词性,并说明用法或词义。
(4分)52.千百無遺一焉。
53.奚用多爲?(三)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54.吾所窮者,郄雍也。
55.然取盗何方?(四)56.郄雍依靠什么辨认盗贼?效果怎么样?请用现代汉语陈述。
(4分)(五)57.赵文子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杜绝盗贼?请用现代汉语陈述。
(3分)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P9-15)2.A(P9)3.B(P50)4.C(P171)5. C(P10)6.B(P63)7.B(P65)8.D(P74)9.A(P89-90) 10.A(P110)11.B(P275) 12.D(P243) 13.B(P150) 14.C(P144) 15.D(P127) 16.B(P170) 17.A(P160) 18.C(P258) 19.C(P303) 20.D(P323)1.[解析] A项分别为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B项分别为形声字、形声字、会意字。
C项均为形声字。
D项分别为会意字、形声字、形声字。
2.[解析] B、C、D三项分别是许慎为指事、会意、形声下的定义。
3.[解析] “然”的本义是”燃烧”,后来“然”字被借用去记录指示代词,本义另造“燃”字来分担。
故“然”和“燃”是分化字关系。
A、D两项是通假字关系,C项是异体字关系。
4.[解析] A项中加着重号的字和括号中的半是分化字关系,B、D两项加着重号的字和括号中的字是假借字关系。
5.[解析] A项“牧”是会意字,B项“赖,从貝剌聲,形聲”,D项“牟”是象形字。
7.[解析] “移風易俗”中的“易”意思是“改变,变换”。
B项中的“易”意思与之相同。
A、D两项中的“易”“輕易”的意思。
C項中的“易”是“輕視”的意思。
8.[解析] D项中“臭”在先秦表“气味”时,泛指一般气味,后来范围变窄,专指秽气。
属于古今广度宽窄差异。
A项加点字属于古代义项的消失。
B项加点字属于古今色彩衰贬的差异。
C项加点字属于古今程度深浅的差异。
9.[解析] A项中“引”的本义是“开弓”,此处用的是引申义,意思是“率领”。
B、C、D三项加着重号的词用的是本义。
11.[解析] A项中“刑”是“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法则”。
C项“乘”是“坐车”的意思,D项“概”是“量谷物时刮平斗斛等量器的木板。
12.[解析] A项中的“夫”是指示代词,B、C两项中的“夫”是名词。
13.[解析] B项中“屈”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A项中画线部分的动宾关系属于受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