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模拟试卷和答案讲解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古文背诵题 3. 释词题 4. 简答题 5. 古文翻译题6. 古文标点题7. 古文阅读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是判断句的是( )A.洚水者,洪水也。
B.是非君子之言也。
C.汲黯何如人哉?D.雨?雨,我?我。
正确答案:C解析: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事物的属性做出判断。
A项“洪水”是对主语“洚水”的判断,因此是判断句,B项是对“君子之言”是或不是的判断,因此是判断句。
C项只是简单的疑问句。
D项是对属性的判断,因此为判断句。
2.下列各选项中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故不能推?而及。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所害。
C.?精於勤,荒於嬉。
D.君子??垂统,?可?也。
正确答案:A解析:A项是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3.下列各选项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志乎古,必遗乎今。
C.?王身亦被十??。
D.?考叔??谷封人。
正确答案:D解析:D项是叙述句,既不是被动句,也不是判断句。
4.下列选项中“是”用作谓语的一项是( )A.?之?棘也是已。
B.是社稷之臣也。
C.知之?知之,不知?不知,是知也。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也。
正确答案:A解析:B项“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C、D两项的“是”用来复指前面提刭的事。
5.下列选项中,主谓之间表示比喻关系的一项是( )A.百乘,?使也。
B.今之王,古之帝也。
C.君子之德,?;小人之德,草。
D.良庖?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正确答案:C解析:C项判断句主语和谓语的关系即一种比喻关系,大致的意思是“君子之德好比风,小人之德好比草”。
6.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语省略的一项是( )A.初,?武公娶於申,曰武姜。
B.人皆有兄弟,我??。
C.忠之?也,可以一?,????。
D.?子不足??。
正确答案:A解析:B项动词宾语的省略;C、D项介词宾语的省略。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解析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___一、选择题(共20分)(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A、條倍脩休B、特牧福祈C、盆簋益孟D、颖颍顿颈1、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A 说——悦B 矜——鳏C 歌——謌D 昏——婚2、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A 遁——遯B 脩——修C 辟——避D 罢——疲3、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A A 姜氏何厌之有?B B 敢问何谓也?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4、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7、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D 百里奚举于市。
8、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A 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A A 惠等哭,舆归营。
B B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古代汉语(一)模拟试卷及答案

《古代汉语(一)》模拟试卷一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关于《左传》的作者比较可信的是:()。
[A] 刘向[B] 杜预[C] 左丘明[D] 司马迁2、《康熙字典》里所采用的汉字排列方法是:()。
[A] 部首排列法[B] 音序排列法[C] 四角号码排列法[D] 部首兼音序排列法3、“庄公寤生”中的“寤”字,正确的通假字应是:()。
[A] 无[B] 勿[C] 毋[D] 牾4、“冬,十二月丙子朔”中的“朔”表示的时间是:()。
[A] 月首第一天[B] 月末第一天[C] 月中第一天[D] 月首第二天5、“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出自:()。
[A] 《庄辛说楚襄王》[B] 《江乙对荆宣王》[C] 《赵威后问齐使》[D] 《冯谖客孟尝君》6、下列对“解”和“释”辨析不正确的一句是:()。
[A] “解”和“释”都有“解开”的意思[B] “解”和“释”都有分析的意思[C] “解”和“释”还有各自的习惯用法[D] “解”和“释”的意义古代和现代完全一致7、“然则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中的“烹醢”是:()。
[A] 食物[B] 一种刑法[C] 上供的礼品[D] 无具体含义8、“见兔而顾犬”中的“顾”可以解释为:()。
[A] 兼顾[B] 照顾[C] 回头看[D] 注意9、在古代汉语里,谓语动词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用法叫做:()。
[A] 使动用法[B] 意动用法[C] 词类活用[D] 词类借用10、根据字形分析,“时”字的本义应该是:()。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模拟题和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模拟题和答案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古代汉语试题(A)一、填空题(每空2分,10空,共20分)1.___六书“假借”的定义是指本义与音义不同,但音近字形相似,所以借用。
2.本义是指汉字最初的意义。
3.异体字是指字形不同但音义相同的字。
4.文字学家辨别汉字的本义主要依靠汉字的形、义、音、辞、源等方面的考察。
5.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___着的《说文解字》。
6.判断句是以主语为中心,用“是”、“非”等判断词作谓语的句子。
7.上古汉语判断句很少用判断词来表示,而是通过语序和上下文来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十三经》中的《尚书》。
9.“莫”的本义是“没有”,“莫”的今字是“无”。
二、解释下列词语意义并指出词性(每题1分,共20题,共20分)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词性:名词,意义:一种野生鸟类。
2.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词性:代词,意义:多个。
3.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词性:代词,意义:那。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词性:名词,意义:行李、物品。
5.必死是间,___。
词性:代词,意义:那个。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词性:副词,意义:没有。
7.贼民之主,不忠。
词性:名词,意义:贼、叛逆。
8.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词性:动词,意义:放置、安置。
9.虽然,必告不谷。
词性:名词,意义:谷物。
10.晋侯问___,称___。
词性:动词,意义:称呼、称赞。
1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词性:动词,意义:经过、拜访。
12.___使使者问___后,书未发。
词性:动词,意义:发表、公布。
1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词性:动词,意义:瞪眼、回头。
14.___使尊___为帝,___,罢兵去。
词性:名词,意义:诚实、真诚。
15.老臣贱息___,最少,不肖。
词性:名词,意义:儿子、后代。
16.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词性:副词,意义:勉强、勉力。
17.___归女乐,___受之。
词性:动词,意义:接受、收下。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解析

*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___一、选择题(共20分)(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A、條倍脩休B、特牧福祈C、盆簋益孟D、颖颍顿颈1、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A 说——悦B 矜——鳏C 歌——謌D 昏——婚2、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A 遁——遯B 脩——修C 辟——避D 罢——疲3、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A A 姜氏何厌之有?B B 敢问何谓也?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D、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5、4.* *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7、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D 百里奚举于市。
8、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A 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A A 惠等哭,舆归营。
B B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古代汉语试题(下)评分标准以及参考答案_2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下)一、解释术语(20分)古无舌上音三十六字母叶音说四库全书总目二、分析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翻译该句(10分)1.(苏天爵)进为师长,端已悉心,以范学者。
(《元史·苏天爵传》)2.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
(《史记·孝文本纪》)3.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淮南子·原道训》)4.欲影正者端其表。
(《盐铁论·疾贫》)5.圣人甚祸无故之利。
(《史记·赵世家》)三、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说明它们前置的条件,并翻译全句(10)。
1.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
”(《史记·孔子世家》)2.旁无介绍,惴惴然疑先生之未必我见也。
(袁枚《徐灵胎先生传》)3.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4.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
何以知国之将乱也? 以其不嗜贤也。
(王符《潜夫论》)5.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报任安书》)四、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其主语和谓语。
(10分)1.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论语·雍也》)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
(《战国策·魏策四》)3.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率善人也。
(《史记·孝文本纪》)4.角抵者,相扑之异。
又谓之争交。
(《罗梁录》卷二十《角抵》)5.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
(《 梁传·僖公二年》)五、根据古汉语中的被动表示法,给下列句子填上适当的表示被动意义的词(10分)。
(1)兵败()陈涉,地夺()刘氏。
(《汉书·贾谊传》)(2)秦城恐不可得,徒()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4)吏当广所失亡多。
()虏()生得,当斩。
(《史记·李将军列传》)(5)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天下笑。
古代汉语试题及解析

古代汉语试题及解析多项选择题1、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从总的方面来看,大致有______。
(2 分)2、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两个系统是______。
(2 分)3、下列句子中都有双声连绵字的是?(2 分)5、给《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作注释的是?(2 分)6、下列上古韵部中属于入声韵的是?(2 分)8、介词“于”的用法主要有______。
(2 分)9、下列句子中“是”作指示代词的是?(2 分)10、连词“则”的主要用法是______。
(2 分)单项选择题11、下列各句属于判断句的是?(2 分)12、下列句子中与“公语之故”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 分)13、被称作古今汉字分水岭的字体是( )。
(2 分)14、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处所的一项是()。
(2 分)15、“六书”之名始见于__________。
(2 分)16、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比喻的一项是()。
(2 分)17、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18、“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克”的意思是?(2 分)19、下列句子中与“公赐之食”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 分)20、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2 分)21、《说文解字•叙》中所谓“视而可识,察而可见”,指的是“六书”中的()。
(2 分)22、下列各句中,用“所”字帮助表示被动的一句是?(2 分)23、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是______。
(2 分)24、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第一次给“六书”中的每一书下了定义,并举例予以说明,其中“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六书”中的______。
(2 分)25、“穆公访诸蹇叔。
”其中“访”的词义是?(2 分)26、________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该书收单字56000左右。
(2 分)27、下列句子,属于用判断句形式表示原因的一句是?(2 分)28、“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中“给”的意思是?(2 分)29、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对待的一项是()。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2)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导言古代汉语是指汉语在古代历史阶段所使用的语言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用法、含义以及语法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学习古代汉语对于理解古代文献、文化遗产和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关于古代汉语的试题及其答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古老的语言。
试题一:按照古代用法完善句子请根据下面的句子,按照古代汉语的用法,填写适当的字词使句子完整有意义。
1.雨_____,江水泛滥。
2.此事大家_____知。
3.他年纪虽小,却______了父亲来。
4.人生有______起伏不定的道理。
答案1.雨洪,江水泛滥。
2.此事大家共知。
3.他年纪虽小,却\**能*\了父亲来。
4.人生有\**阔*\起伏不定的道理。
试题二:古代汉语短文阅读请阅读下面的古代汉语短文,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哲学家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提出了许多独特的思想观点,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追求自由、宽容和心灵的平静。
他主张“无为而治”、“以道观天”等理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启示。
1.哲学家的名字是什么?2.哲学家庄子的思想对中国哲学产生了哪些影响?3.庄子主张的两个理念是什么?答案1.哲学家的名字是庄子。
2.哲学家庄子的思想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庄子主张的两个理念是“无为而治”和“以道观天”。
试题三:翻译古代汉语句子请将下面的句子从古代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2.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3.念去去千里,烦锁重楼。
答案1.不要说君王走得太早,还有其他人也走得早。
2.如果遇到了这个人就像彩虹一样,只有亲自经历过才会知道。
3.想起曾经走过的那段千里之行,感到心烦意乱的思绪像重楼一样沉重。
结语通过以上的试题,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用法和文化内涵。
掌握古代汉语不仅可以读懂古代文献、诗词和历史文化,还可以从中领悟到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思想。
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大家都能够掌握古代汉语,并在相关领域有所建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的是下列哪位将军的伟大事迹()。
[A]项羽 [B]韩信[C]李陵 [D]李广2、管夷吾字仲,字与名的关系是()。
[A]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 [B]是同义词[C]是反义词 [D]以排行为字3、下列同义词中,感情色彩上不同的是()。
[A]耻和辱[B]恭和敬 [C]杀和弑 [D]饥和饿4、下列句子中的“问”字用其本义的时()。
[A]既而羁留京师,久无家问。
[B]伯牛有疾,子问之。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5、下列句子中,“讽”字用其本义的是()。
[A]优孟尝以谈笑讽谏。
[B]玉之言盖有讽焉。
[C]谢眺每篇堪讽咏。
[D]杂以嘲讽穷诗骚。
6、下列句子,“是”用作指示代词的是()。
[A]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B]生所谓立言者,是也。
[C]此必是豫让也。
[D]是谷也,宅幽而势险,隐者之所盘旋。
7、“孰为夫子”中“夫”和下列哪句话中的“夫”同义()。
[A]由与求也,相夫子。
[B]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C]夫君子之所取者远。
[D]逝者如斯夫。
8、下列句子中的“寄”,有“寄托”之意的是()。
[A]君何淹留寄他方。
[B]老妻寄异县。
[C]未有第宅,寄居丘亭。
[D]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9、“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句中“幽”的意思是()。
[A]深暗 [B]监禁 [C]拘囚[D]古代地名10、下列工具书中,最适合初学古汉语者掌握古书中常用字的常用义的一本是()。
[A]《词诠》[B]《经传释词》[C]《说文解字》[D]《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1、“始为布衣,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中的“无行”应理解为()。
[A]不走 [B]不可以[C]没有善行 [D]不允许12、下列各句中,()句没有通假字。
[A]常从人寄视饮。
[B]乃晨炊蓐食。
[C]不能死,出我裤下。
[D]大丈夫不能自食。
13、“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中的“行”应该理解为()。
[A]行走 [B]们 [C]行列 [D]可以14、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合起来称为()[A]七星 [B]七律 [C]七绝 [D]七政15、下列各句中,()中没有使用“分承”修辞。
[A]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B]未敢尝饮君之酒肉。
[C]木水之有本原。
[D]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6、下列属于音译词的是()[A]吐蕃 [B]葡萄 [C]可汗 [D]罗汉17、下列各字的释义,属于引申义的是()。
[A]召:招致[B]谓:对……说 [C]坊:河堤 [D]举:推荐18、下列句子中的“学”,当“学校”讲的是()。
[A]比年入学 [B]国之先生晨入太学[C]学而不厌 [D]学而优则仕19、依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九族”中所指的名称包括()。
[A]高祖和曾祖 [B]祖父和父亲[C]子和孙 [D]曾孙和玄孙20、下列各句,属于判断句的是()[A]此庸夫之怒也。
[B]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
[C]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D]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21、下列句子中的“塞”字,表示“边界上险要的地方”的是()。
[A]凉秋九月,塞外草衰。
[B]使陵将五校兵随后行至塞。
[C]大漠穷秋塞草衰。
[D]从者塞途。
22、以下汉字,以“肉”为字符的是()。
[A]胡 [B]脚 [C]肯[D]脩23、下列句子中,“丈夫”意为“男子”的句子是()。
[A]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B]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
[C]生丈夫,二壶酒,一犬。
[D]其丈夫官三年不归,其妻爱之;其所爱者曰:子之丈夫来,则且奈何。
24、下列句子的“议”,特指“议论政事”的是()。
[A]或出于风议。
[B]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C]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D]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25、乐府诗根据音乐类别,可分为()[A]郊庙歌辞[B]鼓吹歌辞[C]相和歌辞 [D]杂曲歌辞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6、《报任安书》的作者是杨恽。
()27、“孤苦伶仃,至于成立”中的“成立”是“成人自立”的意思。
()28、周代贵族男子二十岁时由父亲在宗庙里主持加笄礼仪式。
()29、《答李翊书》和《师说》的作者是同一个人。
()30、今体诗的“仄”指的是上、去、入三声。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格,每空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1、明代正式的科举制度一般分为__、___、___。
32、骈体文在语言方面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33、所谓“三苏”指的是___、___、___。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4、谥号35、三正36、骈体文37、用典六、【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题10分,第39题15分,共2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8、简述姓和氏的异同。
39、给下面的段落加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四、【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31、会试、乡试、殿试32、骈偶、“四六”、平仄、用典33、苏洵、苏轼、苏辙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34、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如“武”帝,“哀”公等。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九单元,第十四讲,古汉语通论(二十一),古代文化常识(三)姓名、礼俗、宗法。
35、春秋战国时代有所谓夏历、殷历和周历,三者主要的区别在於岁首的月建不同,所以又叫做三正。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九单元,第十四讲,古汉语通论(二十一),古代文化常识(三)姓名、礼俗、宗法。
36、骈体文是汉以后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体,在语言方面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十一单元,第二十八讲,古汉语通论(二十五),骈体文的构成(上)。
37、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十一单元,第二十九讲,古汉语通论(二十六),骈体文的构成(下)。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题10分,第39题15分,共25分)38、上古有姓有氏。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周代的姓氏和封建制度、宗法以有密切联系。
贵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没有姓氏。
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因为“氏”是用来“明贵贱”的,“姓”是用来“别婚姻”的,二者作用不同。
上古同姓不婚,贵族妇女的姓比名更为重要。
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二为一,汉代则通称为“姓”。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九单元,第十四讲,古汉语通论(二十一),古代文化常识(三)姓名、礼俗、宗法。
39、标点:太行之阳有盘谷。
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
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友人李愿居之。
译文:太行山的南面有个盘谷。
盘谷中间,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人烟稀少。
有人说:“因为这山谷环绕在两山之间,所以称作‘盘’。
”也有人说:“这个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势阻塞,是隐者盘桓逗留的地方。
”我的朋友李愿就住在这里。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二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送孟浩然之广陵》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本诗标题中的“广陵”是指()。
[A]广州 [B]扬州[C]杭州 [D]苏州2、“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己,乃亨之,而走高密,使使之楚请救。
”中的“亨”现写作()。
[A]哼 [B]悙 [C]烹[D]享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的“区区”表示()。
[A]形容数量少或不重要 [B]庸庸碌碌[C]诚情挚意 [D]拳拳,形容自己私情4、“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
”句中的“莫”的词性和意义是()。
[A]副词,不 [B]代词,没有谁[C]副词,不要[D] 形容词,天黑5、()句中的划线的词语的意思和它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接近。
[A]遂遭变故,横被口语。
[B]遭遇时变,以获爵位。
[C]身幽北阙,妻子满狱。
[D]岂意得全其首领?6、“宫商角徵羽”统称作()。
[A]五行 [B]五言 [C]五音[D]五方7、“详”在()中不是通假字。
[A]蒯通说不听,已详狂为巫。
[B]原足下详察之。
[C]击龙且,详不胜,还走。
[D]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8、“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中的“亡”的意思()。
[A]灭亡 [B]死亡 [C]逃亡[D]消亡9、“七月流火”中的“火”指()。
[A]心宿 [B]火星 [C]太阳 [D]流星10、“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一句中的“衣”是()。
[A]名词用作定语[B]名词用作状语[C]名词用作宾语[D]名词用作动词11、“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