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模拟试卷答案3
模拟题及答案

华夏大地自考古代汉语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组字,全部都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B 】A.眉高舂 B.息牧臭C.星莫从 D.亦祝折2.下列各组字,全部属于义符居于一角的一组是【 B 】A.佞贏徒 B.勝脩穎C.弑旗疆 D.隨賴衷3.下列句中,加括号中的词用假借字的一句是【 B 】CA.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
B.舉公義,(辟)..私怨,此若言之謂也。
C.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幸而至於旦,請敬易之。
D.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4.下列各组字,属于造字方法不同而形成异体字的一组是【 D 】A.污——汙 B.秋——秌 C.達——达 D.岳——嶽5.“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中的“親戚”词义发展成今义,词义变化属于【 A 】A.词义范围缩小B.词义范围扩大C.词义感情色彩由褒义变为贬义D.词义感情色彩由贬义变为褒义6.下列各组词中,全部属于双声联绵词的一组是【 D 】A.饑饉伶俐仓促 B.玄黃憔悴从容C.狐狸参差忐忑 D.流连踌躇仿佛7.下列句中,加括号中的词语属于复合词的一句是【 D 】A.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B.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
”C.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
D.且陛下(春秋)...高,法令無常。
8.下列句中,加括号中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 【B 】A .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B .執事不以釁鼓,使歸(即)..戮,君之惠也。
C .我君景公(引)..領西望。
D .晨往,寢門闢矣,盛服將(朝)..。
9.下列句中,加括号中的词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 B 】A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勝過)B .不知戒,後必有(恨)..。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答案3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答案3《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三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0分)(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D )A、目伐戒哀B、末又劣都C、鸟甘受牧D、日亦修疆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A、烟——煙B、州——洲C、早——蚤D、彫——雕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B )A、暱——昵B、昏——婚C、赴——讣D、距——拒4、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C )A 若之何以病败君之大事也?B 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C 姜氏何厌之有?D 君何患焉?5、下列句子中具有名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B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B 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C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 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 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C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D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7、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C )A 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
B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C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D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8、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C )A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B 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C 见犯乃死,重负国。
D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二、填空题(共20分)1、清代学者王引之所著、专门解释儒家经典中的虚词的一部工具书是《经传释词》。
2、清代编撰的《康熙字典》按照部首和笔画排列字头,书中所收字头的共分为214个部首。
北语20新上《古代汉语》(三)作业3答案

(单选题)1: 七言仄起平收式首联对句的平仄应该是
A: 仄仄平平平仄仄
B: 平平仄仄平平仄
C: 平平仄仄仄平平
D: 仄仄平平仄仄平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2: 下列句子中的“便”,有“轻便”之意的是()。
A: 或谓救之便
B: 友便辟,友善柔
C: 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D: 人人自便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3: 大月十六,小月十五,在古代叫做()。
A: 圆
B: 满
C: 朔
D: 望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4: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选自?
A: 《蜀道难》
B: 《梦游天姥吟留别》
C: 《侠客行》
D: 《大车扬飞尘》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5: “日食饮得无衰乎”中的“衰”指的是()。
A: 衰老
B: 衰败
C: 减少
D: 衰落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6: 古代的“浴佛节”指的是()。
A: 四月初八
B: 五月初五
C: 九月初九
D: 二月十二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7: “落霞与孤鹜齐飞”的下一句是()。
A: 秋水共长天一色。
古代汉语经典模拟题附答案

古代汉语经典模拟题(附答案)(这些题是考研中经常会考到的,因是不同模拟套题,每套题中有重复的)古代汉语模拟题(1)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即本鸟通见上耳悲涉旌既本鱼歌江下耳悲陟门题旦视疆寸马弃丹粪户牟鬲采徒廿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2、蔡溃.,遂伐楚。
3、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4、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5、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6、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心忧炭贱.愿天寒。
8、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
9、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0、君能补过.,衮不废也。
1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3、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4、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5、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6、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7、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8、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9、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10、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同志者,当不远千里而至。
4、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6、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7、左右欲刃相如。
8、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9、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0、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1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五、简答。
1、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判断句。
2、写出《十三经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
3、举例说明许慎对汉字六书的解释。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共20分)(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A、條倍脩休B、特牧福祈C、盆簋益孟D、颖颍顿颈1、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A 说——悦B 矜——鳏C 歌——謌D 昏——婚2、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A 遁——遯B 脩——修C 辟——避D 罢——疲3、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A A 姜氏何厌之有?B B 敢问何谓也?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4、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7、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D 百里奚举于市。
8、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A 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A A 惠等哭,舆归营。
B B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模拟题和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模拟题和答案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古代汉语试题(A)一、填空题(每空2分,10空,共20分)1.___六书“假借”的定义是指本义与音义不同,但音近字形相似,所以借用。
2.本义是指汉字最初的意义。
3.异体字是指字形不同但音义相同的字。
4.文字学家辨别汉字的本义主要依靠汉字的形、义、音、辞、源等方面的考察。
5.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___着的《说文解字》。
6.判断句是以主语为中心,用“是”、“非”等判断词作谓语的句子。
7.上古汉语判断句很少用判断词来表示,而是通过语序和上下文来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十三经》中的《尚书》。
9.“莫”的本义是“没有”,“莫”的今字是“无”。
二、解释下列词语意义并指出词性(每题1分,共20题,共20分)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词性:名词,意义:一种野生鸟类。
2.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词性:代词,意义:多个。
3.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词性:代词,意义:那。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词性:名词,意义:行李、物品。
5.必死是间,___。
词性:代词,意义:那个。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词性:副词,意义:没有。
7.贼民之主,不忠。
词性:名词,意义:贼、叛逆。
8.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词性:动词,意义:放置、安置。
9.虽然,必告不谷。
词性:名词,意义:谷物。
10.晋侯问___,称___。
词性:动词,意义:称呼、称赞。
1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词性:动词,意义:经过、拜访。
12.___使使者问___后,书未发。
词性:动词,意义:发表、公布。
1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词性:动词,意义:瞪眼、回头。
14.___使尊___为帝,___,罢兵去。
词性:名词,意义:诚实、真诚。
15.老臣贱息___,最少,不肖。
词性:名词,意义:儿子、后代。
16.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词性:副词,意义:勉强、勉力。
17.___归女乐,___受之。
词性:动词,意义:接受、收下。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的词义是:A. 妻子B. 丈夫C. 行李D. 虽然答案:D2. 在古代汉语中,“走”的意思是:A. 跑B. 走失C. 散步D. 走路答案:A3. “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的作用是:A. 表示疑问B. 表示感叹C. 表示肯定D. 表示否定答案:A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的意思是:A. 说话B. 喜悦C. 说服D. 说明5. “君子不器”中的“器”指的是:A. 器具B. 才能C. 限制D. 容器答案:C6.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指:A. 夭折B. 茂盛C. 夭折的桃树D. 夭折的花答案:B7.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A. 圆规和直尺B. 法律和道德C. 规则和准则D. 规矩的形状答案:C8.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的“驷马”是指:A. 四匹马B. 马车C. 马的速度D. 马的力量答案:C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指的是:B. 智慧C. 了解D. 认识答案:D10. “温故而知新”中的“温故”是指:A. 重温过去B. 温暖过去C. 温习旧知识D. 温暖旧知识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而不厌,______”出自《论语》。
答案:诲人不倦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中的“焉”字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在其中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指的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愤:愤怒;悱:困惑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中的“乐”字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喜欢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中的“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形容的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坦荡荡:君子的胸怀;长戚戚:小人的心态6.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中的“跬步”指的是______。
答案:半步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古代汉语(一)模拟试卷及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古代汉语(一)》模拟试卷一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关于《左传》的作者比较可信的是:()。
[A] 刘向[B] 杜预[C] 左丘明[D] 司马迁2、《康熙字典》里所采用的汉字排列方法是:()。
[A] 部首排列法[B] 音序排列法[C] 四角号码排列法[D] 部首兼音序排列法3、“庄公寤生”中的“寤”字,正确的通假字应是:()。
[A] 无[B] 勿[C] 毋[D] 牾4、“冬,十二月丙子朔”中的“朔”表示的时间是:()。
[A] 月首第一天[B] 月末第一天[C] 月中第一天[D] 月首第二天5、“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出自:()。
[A] 《庄辛说楚襄王》[B] 《江乙对荆宣王》[C] 《赵威后问齐使》[D] 《冯谖客孟尝君》6、下列对“解”和“释”辨析不正确的一句是:()。
[A] “解”和“释”都有“解开”的意思[B] “解”和“释”都有分析的意思[C] “解”和“释”还有各自的习惯用法[D] “解”和“释”的意义古代和现代完全一致7、“然则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中的“烹醢”是:()。
[A] 食物[B] 一种刑法[C] 上供的礼品[D] 无具体含义8、“见兔而顾犬”中的“顾”可以解释为:()。
[A] 兼顾[B] 照顾[C] 回头看[D] 注意9、在古代汉语里,谓语动词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用法叫做:()。
[A] 使动用法[B] 意动用法[C] 词类活用[D] 词类借用10、根据字形分析,“时”字的本义应该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三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0分)
(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
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D )
A、目伐戒哀
B、末又劣都
C、鸟甘受牧
D、日亦修疆
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烟——煙
B、州——洲
C、早——蚤
D、彫——雕
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B )
A、暱——昵
B、昏——婚
C、赴——讣
D、距——拒
4、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C )
A 若之何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B 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C 姜氏何厌之有?
D 君何患焉?
5、下列句子中具有名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B )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B 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C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 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 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C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D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7、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C )
A 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
B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C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D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8、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C )
A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B 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C 见犯乃死,重负国。
D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二、填空题(共20分)
1、清代学者王引之所著、专门解释儒家经典中的虚词的一部工具书是《经传释词》。
2、清代编撰的《康熙字典》按照部首和笔画排列字头,书中所收字头的共分为214个部首。
3、古书注音常采用反切法,如“膑,鼻引切”。
这种反切法的原理是见取右字的“声”,左字的“韵”。
4、根据“四书”分析,“牧”字的构造类型是会意,本义是雄性鸟兽。
5、根据“四书”分析,“本”字的构造类型是指事,本义是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6、《战国策·秦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其中的“宫”的解释是古代房屋的通称,这说明“宫”的今义发生了以下变化:词义在缩小。
7、在《汉书·苏武传》“子为父死亡所恨”句中,“恨”的意思是痛
恨。
这是古今词义在感情色彩方面发生了变化。
8、“都”的古义是都城,如“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这个意义在现代汉语里作为词素组成复合词“首都”。
9、“丈夫”的古义为成年男子的通称,如《韩非子·五蠹》“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
今义为“女子的配偶”。
10、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句中,“而”的词性是连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间的并立转折相互关系。
12、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句中,“于”的词性是助动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被动。
三、释词题(共30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分)
(1)爱其母,施.及庄公。
施:延伸、影响
(2)射其左,越.于车下。
越:坠
(3)姜氏何厌.之有?
厌:满足
(4)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险:险峻难走的路。
(5)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遗:赠,赠给
(6)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擐:穿上
(7)我決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抢:触,碰
(8)赦之,以劝.事君者。
劝:勉励
(9)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爰求柔桑。
微行:小路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10分)
(1)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
乎:表示商榷语气
(2)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于:于,助动词
(3)赦之,以.劝事君者。
以:鼓励
(4)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焉:于之,在这里,在哪里
四、古文标点题(共10分)
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尝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五、古文今译题(共20分)
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脾胃,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今有搆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1、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群害。
人类受不了禽兽虫蛇的侵害。
有位圣人出现了,在树上架木做巢居住来避免兽群的侵害。
2、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
新圣笑矣。
那么如果有人在今天还赞美尧、、、、的政治措施,一定会被新的圣人耻笑了。
3、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因此圣人不要求效法古代,不取法所谓永久适用的制度,而应研究当前的社会情况,并根据它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
4、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树桩上,碰断脖子死了;这个人便因此放下手里翻土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再捡到死兔子
5、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兔子不可能再得到,可是他本人却被宋国人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