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0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试题

古代汉语试题

二、用六书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10%): 1豕;象形:象猪形 2字;会意:从从子 3荆;形声:从刑声4刃;指事:刀上加一点指示此处是刃口 5牧;会意:从攴从牛 6闽;形声:从虫门声 7车;象形:象车形 8豫;形声:从象予声9本;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根部 10集;会意:从雥(省)从木1、行:象形:象道路形2、颍:形声:从水顷声3、逐:会意:从辵从豕4、豫:形声:从象予声5、寸:指事: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寸关节6、集:会意:从雥(省)从木7、益:会意:从水从皿8、本: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为根部9、好:会意:从女从子 10、鱼:象形:象鱼之形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字,并写出其今字 1、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避 2、公赐之食,食舍肉。

舍捨3、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共供4、闲于兵甲,习于战攻。

闲娴5、宋人有酤酒者……为酒甚美,县帜甚高。

县悬6、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反返古代汉语试题(2)一、单项选择题(1×10)1、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信武果 B 取尖安 C从休亡 D 朝高回2、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 A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B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C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D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A肖 B服 C 期 D朔4、下面全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阙掘咏詠 B沽酤预豫 C賸剩笋筍 D陈阵泪淚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A引申义 B 本义 C 假借义 D 比喻义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的是()A恭敬 B动静 C恐惧 D逶迤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的是()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C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8、《方言》的作者是()A王念孙 B许慎 C 段玉裁 D扬雄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A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成人教育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及参考答案

成人教育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及参考答案

xx学院成人教育《古代汉语专题》试卷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0分)1、汉字的形体演变,以之际的变化最为剧烈,一般以之作为古今汉字的分野。

前于此的是古汉字阶段,以为其殿军,后此于的是隶楷阶段,以隶书的出现为其开端。

2、六书理论在中国文字学史上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所谓“六书”是指:象形、、、形声、转注、假借。

3、我国第一部字典《》是由东汉著名文字学家编撰的。

4、某个多义字的几个意义中,有一个意义或几个意义后来用另一个字来记录,原先的这个多义字与后来的另一个字便组成一对字。

5、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它们的写法不同,但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可以替代的,就是一组字。

6、词义的引申方式有三种类型,即连锁式、和综合式。

7、《》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种阅读古典作品的工具书,也是我国关于古代语文的“训诂”方面的代表作。

二、选择题(30分)1、下列汉字都属于象形字的一组是()A、龟贝燕鼎B、网鹿休莫C、末面旦虽D、新腾姻凹2、对下列汉字的本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控(开弓)把(握)捉(握持)扬(用双手举起)B、及(追及前人)受(接受)采(采摘)圣(听觉灵敏)C、睦(目顺)访(广泛地咨询)诚(言语诚实)宇(屋檐)D、扉(门扇)闱(宫中的门)圃(果园)表(外衣)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括号内的字不构成古今字的是()A、将食,张.(胀),如厕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影)从C、臣愿奉.(捧)壁往使D、晋国、天下莫.(暮)焉4、下列句子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A、下无倍畔之心B、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C、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D、疆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5、下列各项中全是偏正式复合词的是()A、布衣天下诸侯君子B、先生不肖黄泉干戈C、红颜元帅风雨贫乏D、艰难美丽好歹中国6、下列联绵词的语音形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崔嵬峥嵘逍遥从容B、陆离踌躇磊落妖娆C浩荡跋扈颠沛缱绻D、赳赳关关蟋蟀滂沱7、下列句中不含偏义复词的一项是()第 1 页共4 页。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A、條倍脩休B、特牧福祈C、盆簋益孟D、颖颍顿颈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A 说——悦B 矜——鳏C 歌——謌D 昏——婚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A 遁——遯B 脩——修C 辟——避D 罢——疲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A 姜氏何厌之有?B 敢问何谓也?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从左右,皆肘之。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盍各言尔志?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百里奚举于市。

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A 惠等哭,舆归营。

B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11、下列各组汉字,都是形声字并且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C )A、陣都鄙隣B、树析休栔C、修脩儵倏D、胃肺膾炙1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D )A、暱——昵B、翦——剪C、桀——揭D、赴——讣13 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A)A、知——智B、昏——婚C、雕——彫D、襍——雜14 下列句子,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B )A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王力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王力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王力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古代汉语中的虚词?
A. 之
B. 乎
C. 者
D. 也
答案:D
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的意思是?
A. 喜悦
B. 说话
C. 说服
D. 说辞
答案:A
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以下哪部古籍?
A. 《论语》
C. 君子的忧虑多,小人的忧虑少
D. 君子的心胸宽广,小人的忧虑少
答案:A
6.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指的是?
A. 过去的事情
B. 旧的知识
C. 老朋友
D. 故乡
答案:B
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焉”表示的是?
A. 语气词,无实义
B. 疑问
C. 选择
D. 转折
答案:A
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是”指的是?
答案:美德,恶行
10.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______。
答案:工具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自己不希望遭受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强调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同理心。
2. 解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指出只学习不思考会导致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则会导致危险,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结合。
A. 这是
B. 这样
C. 正确
D. 错误
答案:B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勿”的意思是?
A. 不要
B. 忘记
C. 忽略
D. 放弃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名词的是:A. 君子B. 德行C. 仁义D. 礼智2. “诗经”中的“风”指的是:A. 风景B. 民歌C. 风土人情D. 风尚3. 古代汉语中,“吾”和“余”在人称代词中分别代表:A. 第一人称单数和复数B. 第二人称单数和复数C. 第三人称单数和复数D. 不定人称4. “左传”是下列哪一本史书的注释?A. 春秋B. 尚书C. 礼记D. 周易5. “夫子何为者”中的“夫子”是指:A. 丈夫B. 老师C. 父亲D. 尊称6.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哪部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汉赋D. 唐诗7. “夫战,勇气也”中的“夫”字,其在句中的作用是:A. 助词,无实际意义B. 代词,指代人或物C. 连词,连接前后句子D. 副词,表示程度或范围8. “礼失求诸野”中的“野”指的是:A. 野外B. 未开化之地C. 民间D. 边疆9. “出淤泥而不染”中的“淤泥”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比喻:A. 污泥B. 困境C. 恶劣环境D. 低贱出身10. “夫子喟然叹曰”中的“喟然”表示:A. 悲伤B. 惊讶C. 感慨D. 愤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在古代汉语中,“__”是指通过诗歌、音乐、舞蹈等形式进行的一种礼仪教育。

2. “__”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历法,以十二年为一个周期。

3. “__”是《诗经》中的一篇诗歌,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4. “__”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意在强调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

5. “__”是《尚书》中的一篇文献,记载了周公辅佐成王治理国家的故事。

6. “__”是《左传》中的一个典故,讲述了晋国大夫屠岸贾因忠诚而遭受不幸的故事。

7. “__”是《孟子》中提出的一个政治理念,主张君主应以民为本。

8. “__”是《周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9. “__”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记述了汉代名将卫青的生平事迹。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试题+答案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试题+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答案1.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是( )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今之争奪,非鄙也,財寡也。

C.四鄙之萌人。

D.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2。

下面对”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中"逝”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逝:往。

B.逝:跑。

C.逝:死.D.逝:通"誓”,发誓。

3."殮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臨"在句子中应理解为()A。

面对 B。

临视 C.哭悼死者 D.从高处向低处看4.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条是( ) A.德之不脩,學之不講。

[講:講解] B.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憤:憋悶,積]C。

多行不義必自斃。

[斃:死亡] D。

臧宣叔逆晋師,且道之。

[逆:違背]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A。

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

敢問以國報隹誰者奈何?C。

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D.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A.響:回聲—聲音 B.色:臉色-颜色C.獄:案件—監獄 D.墳:土堆—墳墓7。

在下面的同义词辨析中,对”恭”和”敬”两词的词义差异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恭"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敬"没有动词用法。

B."敬”表示一般的对人尊敬;而"恭"则表示对人非常尊敬。

C。

”敬"多用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恭”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D."恭”多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8."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A。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B。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

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9。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中所有字的声母都是浊音?A. 苹果B. 狗熊C. 马车D. 桌子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以下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史记》D. 《左传》3. 以下哪个成语与“掩耳盗铃”意思相近?A. 画蛇添足B. 刻舟求剑C. 杯弓蛇影D. 对牛弹琴4.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指的是什么?A. 身材苗条B. 品德高尚C. 容貌美丽D. 举止优雅5. 下列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量词?A. 千B. 万C. 匹D. 只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什么?A. 书生B. 衣服C. 朋友D. 爱人7.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8. 以下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助词?A. 之B. 乎C. 者D. 也9.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指的是多长时间?A. 三个月B. 三年C. 三个季节D. 三十年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了哪种哲学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佛家思想D. 法家思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______,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

12. “______,白露为霜”是《诗经》中的名句。

13. “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是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言。

14. “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15. “______,死亦为鬼雄”出自《左传》。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解释“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的作用。

17. 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8. 描述“礼”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

19. 阐述“君子”在儒家思想中的含义。

四、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20. 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成现代汉语。

21. 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成现代汉语。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之乎者也”中“之”的用法是:A. 代词B. 助词C. 动词D. 形容词答案:B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A. 《诗经》B. 《论语》C. 《孟子》D. 《大学》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子路问于孔子B. 于我如浮云C. 子曰:学而时习之D. 子不语怪力乱神答案:C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的“长”字的意思是:A. 经常B. 长久C. 长处D. 长度答案:A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和“矩”分别指:A. 圆规和直尺B. 规则和方法C. 法律和道德D. 工具和工具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中的______。

答案:《周南·桃夭》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教育原则,其中“愤”指的是______。

答案:心求通而未得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中的______。

答案:《梁惠王下》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______。

答案:学子的衣领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中的______。

答案:《子张》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诗经》中的“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答案:赋是直接陈述事物,比是通过类比来表达,兴则是通过触景生情来引发联想。

2. 孔子提出的“仁”的概念是什么?答案: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3. 解释《孟子》中“性善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会影响人的行为。

4. 《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和意义是什么?答案:这是儒家思想中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八个步骤,从个人修养到治理国家,再到实现天下大同。

四、翻译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翻译《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0)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 )
A、目甘伐哀
B、又受劣都
C、鱼牧末戒
D、日亦修疆
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C )
A、州——洲
B、襍——雜
C、罢——疲
D、雕——彫
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暱——昵
B、昏——婚
C、赴——讣
D、信——伸
4、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 )
a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是以远至迩安。

c之二虫又何知?d君何患焉?
5、下列句子中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C )
a众人匹之,不亦悲乎?b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c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 )
a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b象有齿以焚其身。

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7、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B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从左右,皆肘之。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d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8、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动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C )a彼且奚适也?b何以知其然也?c姜氏何厌之有?d去以六月息者也。

9、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意思的一句是(D )a会天大雨,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b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c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d于是秦王廷见相如。

10、下列句子,属于语义上的被动句的一句是(B )
a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c见犯乃死,重负国。

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
见乎?
二、填空题(共20分)
1、清代学者刘淇所著、专门解释古代汉语中虚词的一部工具书是《助字辨略》。

2、近人张相所著、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

3、古书注音常采用反切法,如“膑,鼻引切”。

反切法的原理是叠韵。

4、根据“四书”分析,“行”字的构造类型是象形,本义是跑。

5、根据“四书”分析,“焚”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烧。

6、《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中的“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解释是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
意义所在”。

7、在“冯唐已老听吹嘘”句中,“吹嘘”的意思是指替人宣扬,称扬。

这是古今词义在感情色彩方面发生了变化。

8、“宫”的古义是房屋,居室,如“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9、《三国志•华佗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可知“禽”在古代词义范围比今天有所
扩大,意思是鸟兽的总称。

10、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句中,“而”的词性是连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间的并立转折相互关系。

11、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句中,“以”的词性是连词,其语法作用是相当于“而”。

12、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中“于”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被动。

三、释词题(共30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分)
1、颍考叔,纯孝也。

纯:敦厚
2、射其左,越于车下。

越:坠落
3、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险:险阻
4、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遗:赠给
5、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擐:穿起
6、我決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決:迅疾
7、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卒:聚集
8、故饑岁之春,幼弟不饟;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穰:分收
9、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爨:烧饭
10、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懿:深
(二)说明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10分)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与::连词和同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于::被助动词
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

之:连词赦之,以劝事君者。

劝:鼓励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焉:于此在这里,在那里
四、古文标点题(共10分)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

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
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
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五、古文今译题(共20分)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民食果蓏蚌蛤,腥
臊恶臭而伤害脾胃,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今有搆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宋人有耕者,田中
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1、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群害。

人民少而禽兽多,人民受不了禽兽的侵袭,有位圣人起来,有位圣人起来,在树木上构架起鸟巢一样的住处,来避免群兽的伤害。

2、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那么现在学习尧、舜、汤、武、禹的的人,一定会被现在的
圣人嘲笑。

3、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因此圣人不希望一切都学习古代,不墨守成规,而是研讨当代的情况,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

4、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一只兔子奔跑是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而死。

于是他便放下了农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得到兔子,
5、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兔子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