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试卷编号12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试卷编号12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试卷编号121)1.[单选题]奏刀臻然,莫不中音。

(《庄子·庖丁解牛》)( )A)演奏、吹奏B)节奏C)进答案:C解析:2.[单选题]下列各组汉字都是同体会意字的是:A)吕 北 步 骉B)及 众 林 比C)淼 炎 行 磊答案:A解析:3.[单选题]下列各组汉字都是异体会意字的是:A)美 取 逐 监B)秉 众 即 来C)马 劣 尖 宿答案:A解析:4.[单选题]讨的本义为( )A)声讨B)研究C)治理答案:B解析:5.[单选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句中"以"、"贰"的含义是( )A)因为、第二次B)以便、两属C)因为、两属答案:C解析:6.[单选题]清代学者提出的四体二用,“四体”是指:A)象形 象事 象声 会意7.[单选题]躬( )A)身体B)自己、自身C)亲自答案:A解析:8.[单选题]浮( )A)轻浮B)浮在水面C)不合实际答案:B解析:9.[单选题]商代甲骨文的单字数量是:A)3000多字B)4000多字C)5000多字答案:B解析:10.[单选题]堪的本义为( )A)经得起B)可以C)地答案:C解析:11.[单选题]对( )A)面对B)正确C)回答在上的问题答案:C解析:12.[单选题]则必摄缄滕,固扃鐍。

(《庄子·肤箧》)( )A)收紧、勒紧13.[单选题]下列是敬词的是A)不谷B)惠C)令D)陛下答案:D解析:14.[单选题]“桓公解管仲束缚而相之。

”用了特殊的动宾关系中的( )。

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处动用法D)为动用法答案:C解析:15.[单选题]“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也,越竟乃免。

”中的“竟”与“境”的关系是A)古今字B)异体字C)通假字D)繁简字答案:A解析:16.[单选题]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A)亦、寸.甘.下B)犬.上、本、州C)夕、末、刃、及D)未、又、日、目答案:A解析:17.[单选题]“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一、给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选择恰当的义项1.相:A.视,观察B.辅助C.貌相,状貌D.扶着瞎子走路的人(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季氏将伐颛臾》)2.过:A.过错B.超过C.太甚D.责备(1)求!无乃尔是过与?(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3.国:A.国家B.诸侯的封地C.都城D.一个地域(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郑伯克段于鄢》)二、解释下列括号内词的意思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四、解释下列句中带颜色的词,并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加以比较1.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5.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五、给下列括号内的词选择合适的义项1.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A.多少B.小桌子C.接近、接近D.数量少2.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A.房屋的统称B.宗庙C.古代刑罚之一D.古代五声音阶之一3.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

A.知道B.知识,见识C.记住D.标志,记号4.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A.劝告B.劝诫C.勉励D.提倡六、选出下列句中宾语前置的一项A.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B.当其取于心儿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C.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试卷编号15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试卷编号15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试卷编号151)1.[单选题]之死矢靡它。

()A)矢不虚发B)矢志不渝C)三遗矢答案:B解析:2.[单选题]集于苞栩。

()A)集思广益B)集腋成裘C)龙腾凤集答案:C解析:3.[单选题]备的本义是( )A)完备B)谨慎C)防备答案:B解析:4.[单选题]庄子持竿不顾曰。

(《庄子·庄子钓于濮水》)( )A)看、视B)回头看C)照顾、照应答案:B解析:5.[单选题]过的本义是( )A)经过、走过B)胜过、超过C)过错答案:A解析:6.[单选题]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墨子·非攻》)( )A)感情7.[单选题]不惩其心,复怨其正。

()A)惩忿窒欲B)惩善劝恶C)惩前毖后答案:C解析:8.[单选题]《说文解字》收录了( )小篆,并进行了说解。

A)7000多个B)8000多个C)9000多个答案:C解析:9.[单选题]邮的本义为( )A)顾念.顾惜B)优愁C)救济、周济答案:B解析:10.[单选题]故的本义是( )A)缘故、原因B)所以C)旧的答案:A解析:11.[单选题]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北冥有鱼》)( )A)振奋、奋起B)气愤、愤怒C)努力、勉力答案:A解析:12.[单选题]乱的特指义是( )A)没有秩序,跟"整"相对13.[单选题]“诸将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用了特殊的动宾关系中的( )。

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处动用法D)为动用法答案:A解析:14.[单选题]对白居易的处世态度和诗歌创作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是( )A)安史之乱B)被贬江州C)“二王八司马”事件D)甘露之变答案:B解析:15.[单选题]“孟尝君怪之。

”用了特殊的动宾关系中的( )。

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处动用法D)为动用法答案:B解析:16.[单选题]“城中皆不之觉”关于“觉”的分析正确的是A)代词,作动词宾语B)代词,作介词宾语C)提宾标志D)动词,到答案:A解析:17.[单选题]“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句中划线的“其”词性、词义是A)代词、他的B)代词、我的C)代词、你的D)语气助词、表示委婉的语气18.[单选题]岑参被称为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以下符合边塞诗的是( )A)善于描写战争场面B)表现战士思想C)对朝廷用将不当的讥讽D)善于描写边地风光答案:A解析:19.[单选题]下列各组字中属于繁简字的- -组是( )A)梅揲B)虛壚C)猿狻D)灶竈答案:D解析:20.[单选题]李白的《菩萨蛮》以含蓄的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感情?A)官场失意的惆怅之情B)异乡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C)忧国忧民之情D)抒发隐居生活的无穷乐趣答案:B解析:21.[单选题]“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536古代汉语》试卷附答案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536古代汉语》试卷附答案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古代汉语(课程代码 00536)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各组字,全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逐星鳳B.眉女晚C.灾岳牧D.戚题坑2.许慎《说文解字》为“轉注”下的定义是A.畫成其物,隨體詰詘B.建類一首,同意相受C.比類合誼,以見指撝D.祝而可識,察而見意3.下列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智,从羽,从白B.徙,从辵,从止C.脩,从肉,攸聲D.竟,从立,从日,从儿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分化关系的一句是A.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鬻.(粥)耳。

”B.魏文侯燕.(宴)飲,皆令諸大夫論己。

C.少而理曰治,多而亂曰耗.(眊)。

D.使主内亡邪辟.(僻)之行,外無騫汙之名。

5.汉字隶变指的是A.甲骨文向隶书演变B.金文向隶书演变C.篆文向隶书演变D.隶书向楷书演变6.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属于联绵词的一句是A.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

B.草木榮華..滋硕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

C.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

D.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

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属于双音短语的一句是A.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B.是非知能材性然也,是注錯習俗..之節異也。

C.身勞而國亂,功廢而名辱,社稷..必危。

D.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

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A.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

B.齊人歸.其玉而予之糴。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爲之辭。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试卷编号11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试卷编号11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试卷编号111)1.[单选题]衣的特指义是( )A)上衣B)穿衣C)给人穿衣答案:A解析:2.[单选题]坚的本义是( )A)坚强B)泥土坚硬C)牢固答案:B解析:3.[单选题]作的本义是( )A)站起来B)兴起C)创造、制作答案:A解析:4.[单选题]策( )A)写字的竹简或木简B)竹制的马鞭子C)蓍草作的筹码,用来占卜答案:B解析:5.[单选题]“四体二用”中的二用指:A)转注 假借B)指事 会意C)象形 指事答案:A解析:6.[单选题]吏的本义是( )A)法官答案:B解析:7.[单选题]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荀子·劝学》( )A)到达B)使……到达C)招引答案:B解析:8.[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含有介宾结构做状话情况的是A)斧厅以时入山林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C)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栗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D 、鲁人欲勿殇童汪踦。

答案:A解析:9.[单选题]慕()A)爱恋、思念B)羡慕、向往C)倾慕、仰慕答案:A解析:10.[单选题]其不欲见贤邪。

(《老子》)( )A)显示出、表现出B)看到C)被答案:A解析:11.[单选题]闻而审,则为福矣。

(《吕氏春秋·察传》)( )A)详细B)审讯C)审察答案:C解析:12.[单选题]奔的特指义是( )C)战败逃跑答案:C解析:13.[单选题]“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这个宾语前置句属以下哪种情况A)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

B)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C)动词宾语前置,用“是”、“之”等词作标志的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答案:B解析:14.[单选题]( )的作品集为《杜工部集》A)杜甫B)李白C)韦庄D)杜牧答案:A解析:15.[单选题]《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阜之墓也”+旬中“后”字是( )A)简体字B)古今字C)本字D)异体字答案:C解析:16.[单选题]“凡御之所贵”有活用的词语是A)御B)之C)所D)贵答案:D解析:17.[单选题]下面不是蒋捷的词的有?A)《虞美人.听雨》B)<摸鱼儿》(更能消)C)《一剪梅.周过吴江》解析:18.[单选题]“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试卷编号24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试卷编号24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试卷编号241)1.[单选题]“赴”的特指义是( )A)奔向,投向B)奔告丧事C)投向凶险的处所或危险的事物答案:C解析:2.[单选题]"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句中"甲兵"的含义是( )A)穿上铠甲的兵士B)最好的武器C)铠甲和兵器答案:C解析:3.[单选题]堪的本义为( )A)经得起B)可以C)地答案:C解析:4.[单选题]亩( )A)田垄B)农田C)土地单位量词答案:C解析:5.[单选题]之死矢靡它。

()A)矢不虚发B)矢志不渝C)三遗矢答案:B解析:6.[单选题]“固”的特指义是( )A)坚固7.[单选题]《说文解字》收录了( )小篆,并进行了说解。

A)7000多个B)8000多个C)9000多个答案:C解析:8.[单选题]过的本义是( )A)经过、走过B)胜过、超过C)过错答案:A解析:9.[单选题]反的本义为( )A)相反,对立B)造反,反叛C)翻转,颠倒答案:C解析:10.[单选题]慕()A)爱恋、思念B)羡慕、向往C)倾慕、仰慕答案:A解析:11.[单选题]离的本义是( )A)仓庚B)分离C)遭受答案:A解析:12.[单选题]集于苞栩。

()A)集思广益13.[单选题]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 )A)生庄公及共叔段。

B)公赐之食。

C)姜氏何厌之有?D)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答案:B解析:14.[单选题]“诸将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用了特殊的动宾关系中的( )。

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处动用法D)为动用法答案:A解析:15.[单选题]"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是谁的作品?A)姜夔B)柳永C)辛弃疾D)苏轼答案:C解析:16.[单选题]平的本义是( )A)平坦B)语气平直舒缓C)公正、公平D)平定答案:B解析:17.[单选题]李煜和( )并称“二主”A)李白B)李璟C)李商隐D)冯延己18.[单选题]“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试卷编号16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试卷编号16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试卷编号161)1.[单选题]完的本义是( )A)完全、完整B)修葺C)完毕答案:A解析:2.[单选题]纳( )A)接受B)让他进来或进去C)丝被水浸湿答案:C解析:3.[单选题]“厌”的特指义是( )A)用迷信的方法去镇压B)饱,吃饱C)讨厌,憎恶答案:A解析:4.[单选题]悠( )A)(忧)思B)深远的样子C)娴静的样子答案:A解析:5.[单选题]皇( )A)君主B)大C)美盛鲜明答案:B解析:6.[单选题]遵()A)顺着、沿着7.[单选题]伤的特指义是( )A)战斗时遭受创伤B)受伤C)悲伤答案:A解析:8.[单选题]“固”的特指义是( )A)坚固B)地理险要或堿郭坚固,便于防守C)本来,当然答案:B解析:9.[单选题]说的本义是( )A)学说B)说服C)说明﹑解释答案:C解析:10.[单选题]被( )A)遭受B)被子C)披发答案:B解析:11.[单选题]亩( )A)田垄B)农田C)土地单位量词答案:C解析:12.[单选题]操()A)操守13.[单选题]口( )A)孔穴B)嘴C)出入的通道D)人数、人口答案:B解析:14.[单选题]“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

”鱼肉是A)名词作状语B)名词活用作动词C)形容词活用作名词D)动词活用作名词答案:B解析:15.[单选题]在下列四句中,用作兼词(=于是)的焉字句是( )A)姜氏欲之,焉辟害?B)万钟于我何加焉?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D)制, 岩邑也,虢叔死焉。

答案:D解析:16.[单选题]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的是A)蒋捷B)姜夔C)辛弃疾D)柳永答案:A解析:17.[单选题][]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是( )。

A)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B)岂不谷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C)姜氏何厌之有 ?18.[单选题]是疑问代词的是A)奚B)兹C)斯D)此答案:A解析:19.[单选题]“甚于妇人。

”于的词性、词义是A)介词、引出处所B)助词、无意义C)介词、表示被动D)介词、表示比较答案:D解析:20.[单选题]“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共20分)(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A、條倍脩休B、特牧福祈C、盆簋益孟D、颖颍顿颈1、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A 说——悦B 矜——鳏C 歌——謌D 昏——婚2、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A 遁——遯B 脩——修C 辟——避D 罢——疲3、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A A 姜氏何厌之有?B B 敢问何谓也?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4、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7、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D 百里奚举于市。

8、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A 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A A 惠等哭,舆归营。

B B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今之争奪,非鄙也,財寡也。

C.四鄙之萌人。

D.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2.下面对“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中“逝”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逝:往。

B.逝:跑。

C.逝:死。

D.逝:通“誓”,发誓。

3.“殮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臨”在句子中应理解为( )A.面对B.临视C.哭悼死者D.从高处向低处看4.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条是( )A.德之不脩,學之不講。

[講:講解]B.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憤:憋悶,積]C.多行不義必自斃。

[斃:死亡]D.臧宣叔逆晋師,且道之。

[逆:違背]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A.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敢問以國報隹誰者奈何?C.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D.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君,師必退。

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A.響:回聲—聲音B.色:臉色—颜色C.獄:案件—監獄D.墳:土堆—墳墓7.在下面的同义词辨析中,对“恭”和“敬”两词的词义差异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恭”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敬”没有动词用法。

B.“敬”表示一般的对人尊敬;而“恭”则表示对人非常尊敬。

C.“敬”多用于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恭”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D.“恭”多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8.“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 )A.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B.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

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A.伯牛有疾,子問之。

B.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C.五穀皆熟爲有年也。

D.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10.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其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是( )A. 怕乎無爲,澹乎自持。

B. 子爲父死,亡所恨。

C. 項王、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

D.下臣不幸,屬當戎行。

11.下列句子,“之”连接主谓结构的一句是( )A.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

B.夫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蟣蝨。

C.氏何厭之有?D.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築與?抑亦盗跖之所築與?12.“君爲我呼入”句中的“爲”字,其词性和语法作用是( )A.动词,作谓语。

B.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的实际发出者。

C.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

D.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13.“太后之色少解”的“少”字,其词性是( )A.形容词B.副词C.名词D.动词14.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 )A.射之,豕人立而啼。

B.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絶江河。

D.踵門而告文公。

15.下列句子,加着重号的“於”字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A.今之嗣主,忽於至道,皆惛於教,亂於治;迷於言,惑於語。

B.臣之客欲有求於臣。

C.上古競於道德,中古逐於智謀,當今争於氣力。

D.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16.下列句子,具有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A.故天下盡以扁鵲爲能生死人。

B.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管仲,世所謂賢臣,而孔子小之。

D.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

17.下列句子,具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B.楚左項伯者,素善留侯張良。

C.孟嘗君客我。

D.關中阻山河四塞。

18.下列句子,具有前置宾语的一句是( )A.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B.誰與,哭者?C.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D.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19.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A.是社稷之臣也。

B.楚左君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C.(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D.千金,重幣也。

20.“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句中的“莫”字,其詞性是( )A.副词B.名词C.形容词D.无定代词2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简化字的是( )A.窈窕淑女,钟鼓樂之。

B.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

C.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

D.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22.下列句中的“诛”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A.商罪貫盈,天命誅之。

B.於予與何誅?C.誅屨于徒人費,弗得。

D.不誅之則爲亂。

23.下列各组汉字,形符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條倏脩修B.穀轂彀縠C.勝騰謄滕D.旗施旌旂24.下列各组字,都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 )A.甘朝問篇B.即戒鳴及C.行莫亦大D.雷遘集各25.下列工具书中,最适合初学古汉语者掌握古书中常用字的常用义的一本是( )A.詞詮B.經傳釋詞C.説文解字D.古漢語常用字字典26.《詩經•七月》:“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鷄振羽”后面的诗句,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A.七月在宇,八月在户,九月在野,十月蟋蟀入我爿木下。

B.七月在户,八月在野,九月在宇,十月蟋蟀入我爿木下。

C.七月在野,八月在户,九月在宇,十月蟋蟀入我爿木下。

D.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爿木下。

27.王维的五律《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暄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这首诗尾联出句的平仄格式是( )A.仄起仄收式B.仄起平收式C.平起仄收式D.平起平收式28.古代注疏在辨析意义相同或相类的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时,常用的注释用语是( )A.謂之B.謂C.猶D.之爲言29.根据教材所标注的古音,对“大宛、吐蕃、莫邪、僕射”标音全对的一组是A.DàyuānTǔbōMòxiépūyìB.DàyuānTǔbōMòxiépūshèC.DàyuānTǔfānMòyēpūyìD.DàyuānTǔbōMòyēpūyì30.在“宣子説,乃輕幣”句中,“説”字后来通常用“悦”代替,下面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説”字的情况相类似的一句是( )A.嫂虵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

B.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

C.故饑歲之春,幼弟不饟。

D.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在《詩經•七月》中,“十月”之后出现的词语有( )A.納禾稼B.穫稻C.亨葵及菽D.納于凌陰E.塞向墐户3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联绵词的是( )A.取彼狐狸,爲公子裘。

B.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C.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D.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E.孟嘗君爲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33.下列各组词在上古属于同义词的有( )A.追—逐B.貧—窮C.省—視D.盗—贼E.更—改34.下列各组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结构都具备的有( )A.末然人牧B.鳳亦焚徒C.上燕徒聞D.車采灸逐E.羊亦佞鳴35.下列古书的注解,容为串讲文意的是( )A.《楚辭•離蚤》:“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王逸注:“言日月晝夜常行,忽然不久,春秋往來,以次相代。

”B.《詩經•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鄭箋:“視鼠有皮,雖處高之處,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與人無威儀者同。

”C.《詩經•汝墳》:“既見君子,不我遐弃。

”孔穎逹疏:“不我遐弃猶云不遐弃我。

”D.《左傳•隱公元年》:“不義不暱,厚將崩。

”孔穎逹疏:“高大而壞謂之崩。

”E.《詩經•采薇》:“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鄭玄箋:“君子謂將率。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

36.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縣官:37.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待:38.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

書:39.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

患:40.下臣不幸,屬當戎行,無所逃隱,且忄瞿奔辟而忝兩君。

忝:(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41.大人世及以爲禮,城郭溝池以爲固,禮義以爲紀。

以爲:42.夫星之隊,木之鳴,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是:43.陳良,楚産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北方之學者,未能或之先也。

或:44.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孰與:45.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擇也。

所以: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46.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古今意义,并以此为例,分析说明古今词义在词义色彩上发生的变化:(1)長安中謡言曰:“見乞兒,與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2)下流之人,衆毁所歸。

(3)馮唐已老聽吹嘘。

(4)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5)吏治者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則鍛煉而周之。

(6)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鍛煉之吏,持心近薄。

47.根据文字学的观点,“莫”字的本义是昏暮,但是它主要被借用来表示语言中的无定代词,表示“没有谁(什么)”,昏暮的意思后来用“暮”字表示。

“夫”字的本义是成年男子,但是它同时也被借用记录语言中的指示代词,如“夫执舆者为谁”。

“疲”字的本义是疲劳,但古书里疲劳的意思常用“罷”来记录。

请分析一下这三种用字现象的共同点及区别。

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癸酉,師陳于鞌。

丙阝夏御齊侯,逢丑父爲右。

晋解張御郤克,鄭丘緩爲右。

齊侯曰:“余姑翦滅此而朝食!不介馬而馳之。

郤克傷于矢,流血及屨,未絶鼓音,曰:“余病矣!”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

余折以御,左輪朱殷。

豈敢言病?吾子忍之!”緩曰:“自始合,苟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 然子病矣!”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

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

吾子勉之!”左并轡,右援枹而鼓。

48.余姑翦滅此而朝食49.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50.苟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51.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52.左并轡,右援枹而鼓六、古文标点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53.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新式标点:鄒與魯閧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孟子對曰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廪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穆公使賈人載鹽,微諸賈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