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推荐国外大学经典课件纳米材料在能源与生物医学的用途

合集下载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一、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1. 生物传感器:纳米材料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和运载。

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纳米材料能够在低浓度下高度灵敏地探测生物分子,如蛋白质、DNA、RNA等。

纳米材料的高比表面积也能够提高生物分子的靶向性和识别能力,因此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2. 药物传输:纳米材料在药物传输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基于其独特的尺寸和表面性质,纳米材料可以实现药物的高效载体和传输,可以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保留时间,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纳米材料还可以通过靶向控制药物的释放,提高药物的效力和准确性。

3. 治疗:纳米材料的生物学特性还可以被用来治疗疾病。

纳米材料可以通过特定的靶向途径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病灶部位,实现对肿瘤、炎症等疾病的治疗。

纳米材料本身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以大大减少对人体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4. 影像检测:纳米材料在影像检测方面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纳米材料可以被用作造影剂,可以通过在体内对比增强显像的方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检测和诊断。

纳米材料还可以通过特定的结构设计和表面修饰,提高对特定靶向组织或细胞的识别和检测能力。

二、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1. 纳米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纳米生物传感器是将纳米材料作为传感器材料,能够感知和转换生物分子的信号。

近年来,许多基于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已经被开发出来,并且在许多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应用。

一种基于纳米金材料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已经被研发出来,能够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用于糖尿病的监测和治疗。

2. 纳米材料在药物传输方面的研究进展纳米材料在药物传输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以纳米脂质体为载体的药物传输系统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并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纳米材料的特殊表面性质也为药物的靶向控制提供了很多可能性。

一种基于聚合物纳米粒子的药物传输系统已经被成功研发出来,并能够实现对癌细胞的高度靶向,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

国外大学经典课件-纳米材料在能源与生物医学的用途演示课件

国外大学经典课件-纳米材料在能源与生物医学的用途演示课件

DREXEL

NANOTECHNOLOGY
I NSTITUTE Major Research Activities
• Nanotubes, Nanocones, and Nanowires
Y. G., J.A. Libera, N. Kalashnikov, M. Yoshimura, Science, v. 290, 317 (2000)
Electrical. Fluorescence. Optical, SERS,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Glass pipette
400 nm
<200 nm Carbobe
Au
Nanotube
J. R. Freedman, et al. Appl. Phys. Lett. 90, 103108 (2007) D. Staack, et al, Angewandte Chemie Int. Ed., 47, 8020 (2008) M. G. Schrlau, et al, Nanotechnology 19, 325102 (2008)
DREXEL NANOTECHNOLOGY I NSTITUTE

Nanostructured Carbide-Derived Carbons for Energy-Related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Yury Gogotsi
• Nanotube-Reinforced Polymers
F. Ko, Y. G., A. Ali, et al., Advanced Materials, v. 15, 1161 (2003)
• Nanodiamond Powders and Composites

新型纳米材料在能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新型纳米材料在能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新型纳米材料在能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在能源和医疗两大领域,新型纳米材料的应用已经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本文将对新型纳米材料在这两大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的探讨,以期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新型纳米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纳米光电材料及其应用纳米光电材料是指具有纳米尺度的光电材料,其独特的介观或量子特性使得光电转换效率大大提高,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光能的储存与利用、太阳能电池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纳米光电材料的应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光能的储存与利用纳米光电材料可以高效地吸收和储存太阳能,并通过光电转换技术将其转化为电能或热能。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能源短缺的问题,还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利用,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太阳能电池纳米光电材料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尤为突出。

通过优化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可以显著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目前,纳米太阳能电池已经成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并有望在未来实现商业化应用。

(3)环境保护纳米光电材料在环境保护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利用纳米光电材料制备的光催化剂可以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实现环境净化。

此外,纳米光电材料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纳米热电材料及其应用纳米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够实现能量从热能到电能直接转化的材料。

具有纳米尺寸的半导体材料热导率低、电学特性高,是比较理想的热电材料。

纳米热电材料的应用领域包括小功率电源、废热发电、微型传感器、医学恒温等。

(1)小功率电源纳米热电材料可以用于制备小型化的热电发电装置,为便携式电子设备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源。

这种电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无需维护等优点,可以满足现代电子设备对电源的需求。

(2)废热发电纳米热电材料可以利用工业生产中的废热进行发电,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

这对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大学经典课件纳米材料在能源与生物医学的用途

国外大学经典课件纳米材料在能源与生物医学的用途

电池存储
1.A 电池存储是利用纳米材料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和充电性能。
1.B 纳米材料可以改善电极材料的电导率和容
量,提高电池的充放电速度和循环寿命。
1.C 纳米结构还可以改善电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 ,防止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体积变化和 容量衰减。
1.D 纳米材料在电池存储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电
动汽车、移动设备等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 性能。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 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纳米材料在燃料电池中 可以改善电极性能和催 化剂活性。
纳米材料可以提高电极 的电化学反应活性,增 加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 和能量密度。
纳米催化剂可以降低燃 料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 活化能,提高电极反应 速率,延长燃料电池的 使用寿命。
纳米材料在燃料电池中 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 染。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纳米材料可以保护药物分子免受体内环境的 影响,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D
医学成像
磁共振成像(MRI)
利用纳米材料作为对比剂,提高成像的分辨 率和对比度。
X射线成像
光学成像
利用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实现高灵敏度的 荧光成像和光声成像。
通过调节纳米材料的性质,降低X射线的辐 射剂量,同时提高成像质量。
02
01
超声成像
利用纳米气泡等纳米材料作为超声造影剂, 提高超声成像的对比度和分辨率。
04
03
生物传感器
检测生物分子
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如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和局域场增 强等,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高灵
敏度检测。
检测生物样本
通过纳米材料构建生物传感器 ,实现对生物样本的快速、准 确检测。
监测生理参数

国外大学经典课件-纳米材料在能源与生物医学的用途

国外大学经典课件-纳米材料在能源与生物医学的用途
DREXEL NANOTECHNOLOGY I NSTITUTE

Nanostructured Carbide-Derived Carbons for Energy-Related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Yury Gogotsi
➢Precise control over structure and pore size
N.F. Fedorov, Russ. Chem. J. 39, 73 (1995)
M. G. Schrlau, et al, Nanotechnology 19, 325102 (2008)
OES
DREXEL

NANOTECHNOLOGY
I NSTITUTE Carbide-Derived Carbon (CDC)
SiC(s) + 2Cl2(g) SiCl4(g) + C(s)
Glass pipette
400 nm
<200 nm Carbon Nanotube
Glass pipette
SERS probe
Au
Nanotube
J. R. Freedman, et al. Appl. Phys. Lett. 90, 103108 (2007)
D. Staack, et al, Angewandte Chemie Int. Ed., 47, 8020教(2学00p8p) t
P.H. Tan, S. Dimovski, Y.G., Phil. Trans. Royal Soc. Lond. A, v.362, 2289 (2004)
• Carbide-Derived Carbons for
Energy-Related and Other Applications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纳米材料是指至少在一个空间维度上尺寸小于100纳米的材料。

由于其特殊的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效应,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从纳米材料在生物成像、药物输送、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全面介绍。

纳米材料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纳米材料可以作为生物标记物,通过修饰表面使其具有特异性,结合生物分子或靶向器官,实现对生物体的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成像,如金纳米颗粒、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等。

此外,纳米材料本身也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性能,如碳点、量子点等,可用于荧光成像和荧光探针。

纳米材料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纳米材料作为药物传递系统具有许多优点,如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延长血液循环时间、增强组织特异性等。

各种纳米载体被设计用来输送常规药物、核酸药物和蛋白质药物等。

其中,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子和胶束是常用的纳米药物载体,在肿瘤治疗和基因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纳米材料在诊断中的应用利用纳米材料制备的诊断探针具有高比表面积、易修饰表面以及较大比表面积等特点,可以用来检测生物标记物、疾病标志物等。

例如,利用金纳米棒修饰表面实现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可以对微量分子进行高灵敏度检测。

另外,超顺磁性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还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肿瘤和其他疾病进行准确定位。

纳米材料在治疗中的应用除了作为载体输送药物之外,纳米材料本身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以直接应用于治疗。

如碳纳米管可以作为光敏剂用于光动力治疗;金纳米颗粒通过局部化热疗法可对肿瘤进行非侵入式治疗等。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挑战与展望虽然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毒性、代谢途径不清等问题。

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其作用机制,并加强对其生物安全性的评估。

同时,随着生物医学领域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相信纳米材料将会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运用PPT课件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运用PPT课件

Thank You !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
在二维物体表面行走的“纳米蜘蛛”机器
相关技术的开发还需要生物医学研究者与纳米材料的研究人员需进一步加强合作,制造出更先进的生物医用纳米材料来造福人类。
2013,DOI: 10.
也 Th就em是eG说al,ler一y i旦s a感D染esi“g超n 级Dig细ita菌l C”o,nt能en用t &于C治on疗te的nt药s m物al非l d常ev少elo,pe绝d 对by有Gu效ild的D甚es至ign没In有c.。为了躲避免疫系统,海绵球需要
TT世hhee界mm世e上eG界G很aal上llle多err很yy学i多iss者aa学 者DD对ee对ss于iigg于n把n把DD纳iig纳gi米itta米al技l 技术 术药CmGCmG运中ououa运中aninil用,lllltdltd用,eedd在进DnDneet在进vteve生行e&se&sil生行ilgogoC物了Cnpnpo物了oeenI医大nIdndntt医大ececb药量b.n.nyyttss 量的深研入究的。研并究取。得
样的系统既非典型的微观系统亦非典型的宏观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介观系统。 ✓ 表面效应 ✓ 体积效应 ✓ 量子效应 ✓ 隧道效应 ✓ 介电限域效应
纳米材料简介
发展中的重大事件
灵感来源——理查德·费曼 1959年所作的一次题为《在底部 还有很大空间》的演讲。
关键突破——IBM 1990年,IBM公司阿尔马登研 究中心的科学家成功地对单个的 原子进行了重排。
纳米技术建立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使人类能够利用越来越小越来越精确的物质和精细的技术来满足更高层次的要求纳米技术建立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使人类能够利用越来越小越来越精确的物质和精细的技术来满足更高层次的要求纳米技术建立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使人类能够利用越来越小越来越精确的物质和精细的技术来满足更高层次的要求纳米技术建立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使人类能够利用越来越小越来越精确的物质和精细的技术来满足更高层次的要求纳米技术建立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使人类能够利用越来越小越来越精确的物质和精细的技术来满足更高层次的要求themegallerydesigndigitalcontentcontentsmalldevelopedguilddesigninc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应用课件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应用课件

生物成像与诊断
光学成像
利用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开发新型 光学成像试剂和探针,提高成像的分 辨率和灵敏度。
核医学成像
将放射性核素标记在纳米载体上,用 于PET、SPECT等核医学成像技术,提 高成像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
细胞培养
利用纳米材料模拟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功能,为细胞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 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对未来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发展提出期望与建议
期望
希望未来纳米技术能够更加深入地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方法 。
建议
加强跨学科合作,促进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的深度融合;加强纳米技术相关的基础研究,为应用研究提供更多理 论支持;加强纳米技术的安全性评估,确保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可控性;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纳米 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
官。
生物成像
利用纳米材料作为荧光 标记物或磁共振成像剂 ,提高成像的分辨率和
灵敏度。
02
CATALOGUE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药物传输与释放
药物传输
利用纳米技术将药物包裹在纳米 载体中,实现药物的定向传输和 靶向释放,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 低副作用。
药物释放
通过控制纳米载体材料的性质和 环境因素,实现药物的缓释和控 释,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和提高 治疗效果。
创新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国际合作项目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国外 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纳 米生物医学领域的整体水平。
人才培养与教育
加强纳米生物医学领域的人才培养 和教育,提高研究人员的专业素养 和技术水平,为学科发展提供有力 的人才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REXEL

N ANOTECHNOLOGY
I NSTITUTE Major Research Activities
• Nanotubes, Nanocones, and Nanowires
Y. G., J.A. Libera, N. Kalashnikov, M. Yoshimura, Science, v. 290, 317 (2000)
D REXEL

N ANOTECHNOLOGY
I NSTITUTE Nanotube-Tipped Multifunctional
Cellular Probes
Nucleus of HeLa cell
v
Carbon Nanotube
nucleus
Yury Gogotsi
Director, A.J. Drexel Nanotechnology Institute Trustee Chair Professor of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Drexel University, Philadelphia, PA 19104, USA gogotsi@
OES
D REXEL

N ANOTECHNOLOGY
I NSTITUTE Carbide-Derived Carbon (CDC)
SiC(s) + 2Cl2(g) SiCl4(g) + C(s)
Carbide
Carbide Derived Carbon
Totalfina Elf Energies No. 5
September 2004
• Indentation Induced Phase Transformations
Y. G., A. Kailer, K.G. Nickel, Nature, v. 401, 663 (1999)
• Raman Spectroscopy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Process Features
O. Hutchins, US Patent, 1271713 (1918) W.A. Mohun, US Patent, 3066099 (1962)
Network of open pores
S.K. Gordeev et al., J.Appl. Chem. (USSR) 64, 1178 (1991)
Precise control over structure and pore size
N.F. Fedorov, Russ. Chem. J. 39, 73 (1995)
P.H. Tan, S. Dimovski, Y.G., Phil. Trans. Royal Soc. Lond. A, v.362, 2289 (2004)
• Carbide-Derived Carbons for
Energy-Related and Other Applications
Y. G, M. Yoshimura, Nature, v. 367, 628-630 (1994) Y. G., S. Welz, D. Ersoy, M.J. McNallan, Nature, v. 411, 283 (2001) J. Chmiola, G. Yushin, Y.G., et al., Science, v. 313, 1760 (2006)
D REXEL N ANOTECHNOLOGY I NSTITUTE

Nanostructured Carbide-Derived Carbons for Energy-Related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Electrical. Fluorescence. Optical, SERS,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Glass pipette
400 nm
<200 nm Carbon Nanotube
Glass pipette
SERS probe
Au
Nanotube
J. R. Freedman, et al. Appl. Phys. Lett. 90, 103108 (2007) D. Staack, et al, Angewandte Chemie Int. Ed., 47, 8020 (2008) M. G. Schrlau, et al, Nanotechnology 19, 325102 (2008)
• Nanotu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Reinforced Polymers
F. Ko, Y. G., A. Ali, et al., Advanced Materials, v. 15, 1161 (2003)
• Nanodiamond Powders and Composites
S. Osswald, G. Yushin, V. Mochalin, S. Kucheyev, Y. G., J.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v. 128, 11635 (2006)
Etching Agent:
Cl2, F2 ,Br2, I2, HCl, HBr, HI,
Supercritical H2O
2 nm
Vcarbide = VCDC
Temperature: 200-1200oC
2 nm
Carbide Porosity = 0%
Nanoporous Carbon Porosity >50%
• Nanotube-Based Nanofluidic Devices
Y. G., J. Libera, A. Yazicioglu, et al., Appl. Phys. Letters,v. 79, p.1021 (2001) N. Naguib, H. Ye, Y. G., et al. Nano Letters, v. 4, 2237 (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