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

中国的明清时期是一个极漫长而富有变革的时代,这段时间里,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当中所发生的一些事件只有在确定了这个时代原始状况的情境下才能真正理解。
其中,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封闭之间的关系,是近代中华历史上一个极富争议性的话题。
各种学说和理论纷纷涌现,而在不同意见的议论之间,可以看到明清时期的真正历史价值。
一、经济的发展与封闭最初的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丝毫没有放缓。
在明朝时代,中国政府再一次集中政治力量,加固了官方政权,使古代传统的生活方式短暂地复苏了。
此时,亚洲的海岸线对中外贸易都十分热闹,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市场。
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起来,经济活动相当繁荣,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过,在清朝时代,国家逐渐向内闭关锁国。
这个时期,加强政府统治的首要目标,变成了封锁交通和限制人民的自由,以此来控制经济发展。
货币也被统一管理,丝路被封闭,国外商人的来访被限制,禁止有关中国知识和情报的出入。
轻工业和制造业缓慢萎缩,经济活动也减弱。
国内门派相争和多次战乱,更是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二、封闭带来的启示近代的中国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的文化研究。
在不同时期,明清历史教材的中心重点也会不断变化。
总的大趋势,始终是封闭与开放这一命题。
封闭的过程当中,企业家、人民和政府都在经济体系中损失了许多。
封闭也是国际了解中国观念逐渐浮出水面的必要手段。
对于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大多数的商人和外交官并不认为自己是探险家。
相反,他们希望找到一条通商的路,寻求多种的互惠协议。
封闭和人权之败,使中国在世界上沉寂最终不得不向外开放。
三、中国的文化与近代化经济和政治的困境并不是近代中国的全部。
近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冲突,一直是中国的一大内耗。
中国政府为了应对西方观念的腐蚀,而推出大力发展道德精神、儒家哲学和宿命论的政策。
再加上在政治上有着相当大的压抑,这些措施也是中国文化与近代化、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依然存在的原因。
历史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明清经济发展概况 • 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 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的关系 • 明清经济发展的成就与局限 • 总结与反思
01
明清经济发展概况
农业的发展
作物种植
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发展以 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如水稻、 小麦、玉米等。同时,经济作 物如茶叶、丝绸、棉花等也逐
消极方面
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无法 了解世界的变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 落伍。
03
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的关系
经济繁荣与对外贸易
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特别是纺织业、制瓷业 和冶铁业等部门。这些行业的繁荣发展为对外贸易提供了丰富的商 品。
海上贸易的繁荣
明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使得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销往 东南亚、欧洲等地,同时也引进了外来文化和商品。
手工业在明清时期也得到了较大的发 展,如纺织、制瓷、制茶等。这些手 工业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 还大量出口到海外市场。
03
商业文化
明清时期的商业文化逐渐形成,商人 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同 时,商业法规和货币制度也得到了完 善。
城市化与人口增长
城市化
明清时期,一些城市逐渐发展壮大,如北京 、南京、苏州等。这些城市成为了政治、经 济和文化中心。
明清时期,中国积极开展海外 贸易活动,与世界各地的贸易 往来不断扩大。这为中国积累 了大量的财富,也促进了中外 文化的交流。
闭关锁国的教训与启示
封闭导致落后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导致技术落后、思想保守,使中国逐渐 落后于世界潮流。
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2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掌握明清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记住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腐朽,同时认识到落后和封闭就要挨打,只有开放才是民族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上课前准备好的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在学生的疑问中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农产品你知道原产于哪里吗?它们是怎样从国外传入我国,在我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学习了这一课你就会了解这些问题二、讲授新课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15___116页的内容,思考、讨论,明朝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口大量增加,粮食供给日益紧张,遇到灾荒年月就尤其突出。
为解决粮食日益紧张的问题,明朝大量引进了哪些外来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2、这些高产农作物的种植将起到怎样的作用?(解决粮食紧张问题,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3、当年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物品中,最受外国人欢迎的就是丝绸和青瓷碗盘。
现在请思考一下: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受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1)当时中国科技仍较发达。
(2)中国的商品有一定的销售市场。
4、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那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1)商品种类增多。
农民和手工业者生产的粮食、棉布、丝绸、瓷器等都大量投入市场成为商品。
(2)城市繁荣。
明朝商业城市很多,较著名的就有三十多座,这些城市大多集中于运河两岸,交通十分发达。
而北京和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引导学生看《皇都积胜图》和《南都繁会景象图》,提出问题:图中的“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招牌,反映了什么景象?(商品经济的繁荣)5、明清时期中国最有名的商人是晋商和徽商,他们除经商外,还直接投资于手工业生产,成为了早期的资本家。
新历史七下《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新历史七下《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明代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基础。
明代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农民的种植技术不断改进,种植面积也有所扩大,农田水利的修建和农业纵横交错的种植方式使得农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农民可以拥有土地,并享受到相对较高的收入。
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产品出口迅速增长。
在明朝的后期,商业经济也开始发展。
明代的商业经济主要是由市场贸易和长途贸易组成的。
市场贸易在城市中进行,城市中的市场面积有所扩大,商品种类也日渐丰富。
长途贸易则是通过陆路和海路进行的。
陆路贸易主要是通过南北两大河流和运河进行的,而海路贸易则是通过明代的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航线的不断开拓,使得海上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长途贸易的发展,也带动了商业城市的繁荣,例如杭州、苏州等地成为那时候最繁荣的城市之一然而,尽管明代的经济发展较为繁荣,但“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使得明代的经济发展并不如预期。
明代的封闭政策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的经济和文化,防止外来的侵扰。
这种政策使得海上贸易受到很大的限制,对外贸易呈现出禁止或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只允许少数几个海港城市进行对外贸易。
这种政策的实行导致了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脱节,错失了与外界交流、学习和竞争的机会。
明代封闭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封闭政策使得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与此同时,欧洲的工业革命使得欧洲国家的经济繁荣起来。
这种差距让中国逐渐退居世界经济的边缘。
同时,封闭政策也使得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难以与国际接轨,错失了许多进步的机会。
“闭关锁国”的政策在明朝末年达到了顶峰,在清朝时期基本上延续下来。
清朝实行了更为严格的封闭政策,称为“海禁”,禁止中国商人与外国进行贸易。
长期以来的封闭政策导致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无法适应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总之,明清时期是中国经济繁荣的时期,但由于封闭的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高惠)

明清时期的农业——引进推广新的农作物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花生
向日葵
猜一猜
北 美 洲
南 美 洲
原产美洲农作物传入中国的路径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农 业 手 工 业 商 业
引进推广新农作物 玉米、甘薯、马铃薯、 花生、向日葵 棉织业
丝织业
制瓷业
棉织业
“松江质地好,无锡花色新,棉布生 产成中心。” 南方的棉织业中心
乾隆皇帝 马嘎尔尼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 的信函——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 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 (1)“重农抑末”政策 (2)统治者的妄自尊大 (3)防范外来侵略
2、“闭关锁国”的过程
清初为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 “片板不准下海”
⑴ 清初40年—— 严厉的 禁海政策
景德镇成为全国 制瓷业的中心
青花瓷 粉彩瓷
颜色釉瓷
玲珑瓷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农 业 手 工 业 商 业
引进推广新农作物 棉织业 玉米、甘薯、马铃薯、 花生、向日葵 从南方推广到北方
丝织业
制瓷业 商贸城市 商人群体
苏州(明)、南京(清) 景德胜图(北京)
商 贸 城 市
1、施复夫妇为什么会在当时成为大机户? 2、机户和机工各自的身份是什么?他们之间是 怎样的一种关系?
明代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 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的萌芽
被雇用
早 期 机 资 户 本 家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早 期 机 雇 佣 工 工 人
雇用 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机房
闭 关
锁 国
第 20 课
云台山
⑵ 清统一台湾后—— 开放 四个港口 作为对 外通商口岸;但有严格 限制。
20、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南都繁会图
二、资本主义萌芽
1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何时?何地?
何行业? 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
2 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表现是什么?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机户: 早期的资本家
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
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
机房: 早期的手工工场 机工: 早期的雇佣工人 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 机户与机工间的关系: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即资本主义的生产 关系。
三、“闭关锁国”政策
1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 物产丰富,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流。
3、西方统治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着担 心国家的领土受到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农业:新农作物的引进
手工业:纺织业
商业:商业城市
制瓷业
商人
苜蓿
茭白
占城稻
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 青花海水云龙瓷扁瓶
宣德 青花山形洗
矾红彩藏草瓶 祭蓝釉锥把瓶
黄釉刻云龙纹碗 粉彩镂空六 角中后期北京城繁胜景况的再现。画面从卢沟桥经广 宁门(今广安门)进叫区又经正阳门棋盘街、大明门、承天门(天安 门)、皇宫等街市,向北延伸呈居庸关。画面看重描绘市区商业街道 面貌,街道上车马行人熙来攘往,茶楼酒肆店铺林立,招幌牌匾随处 可见,马戏,小唱处处聚集有人群看客,金店银铺人潮如涌。
弊: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 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 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 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21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21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鲁教版巩固辅导四第1题【单选题】清朝中期中国明显落后于世界,根本原因是( )A、清朝实行闭关政策B、清政府实行残酷的文化专制政策C、西方国家发展迅速D、清朝社会制度的落后【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果用一组词来概括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下列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繁荣与开放并存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C、国家巩固与危机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并存【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历史叙述有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历史评价、历史解释等方式。
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提示历史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因果搭配错误的是( )A、刺史的设置——加强了对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监督检举B、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C、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D、闭关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这一知识点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AB、BC、CD、D【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小宋同学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不属于该主题的是( ) A、B、C、D、【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过许多政权,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下列不属于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的是( )A、北魏B、元朝C、明朝D、清朝【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明代引进南美洲的农作物新品种的是( )A、玉米B、甘薯C、葡萄D、花生【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点解析及测试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考点:“闭关锁国”七下P118 能力要求:识记理解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明代从国外引进的新物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手工业:①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②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后来居上;③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3、商业: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4、资本主义萌芽:①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
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用工人。
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②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部门增多了,生产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1、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②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③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表现: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②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③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3、影响:要一分为二的评价:①正面: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反面: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适时地向外国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清朝的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有何认识?答:影响:(1)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2)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3)不能从根本上低档殖民势力的侵略;(4)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潮流,最终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 条 件 二、资本主义的萌芽:时间、区域、表现 阻 碍 三、“闭关锁国”政策:原因、表现、影
响
119/1. 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应搞清楚几个词的含义:南都指南 京;东西两洋指东洋、西洋;西北两口指张家口和古北 口。这些招牌,反映了当时南京经营货物的广泛性,是 当时商品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
119/对比: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引进外国 作物,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而清朝 “闭关锁国”,则使中国在世界上迅速落伍了。 想法:①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界隔绝,应广 泛交往。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②在交往过程中应积极 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③我国目前的开放政策是社 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Leabharlann (1)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2)许多富人积极从事商贸活动, 推动商业的发展。
(3)商品种类增多:投入市场的
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多达200多种
明朝松江府的印花布
明 朝 人 的 服 饰
青 花 海 水 行 龙 纹 扁 瓶
116/小女孩说的有一定道理,
但小男孩说的更准确,因为纺 纱织布不仅要求一定的温度, 更重要的是要求一定的湿度。 半地窖式的房屋既有利于保持 一定湿度,也有利于维持常温, 所以可以织出好棉布。
120/2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后果:①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 事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②限制中 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 术,使中国落伍了;③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 打的局面。 “想法” :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jí 取教训;②坚定 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 6、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当 C 时唯一对外通商的城市是 • A、杭州B、香港C、广州D、泉州
歌 谣
• 明代引进农作物, • 棉织丝织青花瓷, • 明中后期资萌芽, “机工”出卖劳动力, • 清朝国策大错, • 对外“闭关锁国”, • 长期与世隔绝, 玉甘花向马铃薯, 商贸出现大城市, “机户”长成资本家, 雇佣关系就成立。 对内“重本抑末”, 先进技术不学, 二百年来国弱。
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何时? 何地?何行业?典型表现?
明朝中后期; 江南一些地区(苏州、松江等地); 纺织业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三、清朝的“闭关锁国” 政策
1、原因(见课本118第一段) 2、具体表现 3、影响
1,闭关锁国的原因?118
2、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
A、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
• • • • 2、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D ①玉米②甘薯③马铃薯④花生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 • • • • •
3、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A A、景德镇B、越州C、杭州D、邢州 4、明清时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是 A、长安和洛阳B、成都和洛阳 D C、广州和扬州D、北京和南京 5、明朝中后期,在手工工场里被雇 佣的劳动者是 C • A、机户B、机房C、机工D、织户
2 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表现是什么?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机户: 早期的资本家 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
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
机房: 机工: 早期的手工工场 早期的雇佣工人 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 机户与机工间的关系: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种雇佣与被雇 佣的关系,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课 堂
练
习
1、16世纪,我国的广东、福建等 南美洲 地引进了原产于 的高产农 作物玉米 甘薯 。
2、 明朝中后期,在我国 江南一些地区 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在生产领 域出现了 雇佣与被雇佣 的生产关系,即 这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练一练
• 1、明代的丝织中心是 A • A、苏州B、南京C、松江D、广州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 与 “闭关锁国”
复习旧知
自古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早在半坡和河姆渡时期,我们的先民们就已经培育出了 世界上最早的( 水稻 )(粟 ) 商朝时有了五谷(稻、黍、粟、麦、豆) (葡萄、石榴、核桃、苜蓿、胡萝卜等 ) 汉朝时传入了 北宋时我们又引进了高产的水稻(占城稻)
本课知识目标:
玉米
向日葵
花生
苜蓿
想一想
引进农作物的意义?
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
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 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 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料。
2、明清手工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 部门? (1)棉织业:松江
(2)丝织业:苏州、南京
(3)制瓷业:景德镇(青花瓷)
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 体表现有哪些?
明皇都积胜图 (北京的繁荣景象)
明南都繁会图 (南京的繁荣景象)
知识回顾(经济发展)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先进 商业(商品 农业(引种 高产农作物) 技艺) 经济活跃)
二、资本主义的萌芽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二、资本主义萌芽
1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何时?何地?
何行业? 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
B、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 为对外通商口岸。
C、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 载重量。
3、影响: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 200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 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与 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 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 界上逐渐落伍了。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农业 2、手工业3、商品经济的活跃
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原因 表现 影响
1、明朝时,我国广泛引种了哪些 外来高产农作物?
主要:玉米、甘薯、花生、马铃薯、向日葵
用什么方法能记住以上农作物的名称?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马铃薯
甘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