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感官检验方法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茶叶感官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品尝和嗅闻等方式对茶叶的色泽、香气、口感等特征进行综合评定的过程。
在进行茶叶感官评价时,需要了解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准确地评价茶叶的质量和特点。
本文将对茶叶感官评价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浅析。
一、观察茶叶外形观察茶叶的外形是茶叶感官评价的第一步。
首先要选择一个明亮的环境,将茶叶放在白色的纸张上,对茶叶的外形进行观察。
茶叶的外形包括整体形状、叶片大小、叶片的完整度和茶叶的颜色等方面。
优质的茶叶通常叶片完整,色泽一致,叶片大小均匀。
而劣质的茶叶则叶片不完整,颜色不均匀。
观察茶叶外形可以初步了解茶叶的质量和加工工艺。
二、嗅闻茶叶香气嗅闻茶叶香气是感官评价茶叶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嗅闻时,应选择清淡的环境,将茶叶放在杯中稍微晃动后,贴近鼻子轻轻吸气,闻其清香。
茶叶的香气可以分为干香、洗泡前香和洗泡后香。
干香是指茶叶未泡水前的香气,可以初步了解茶叶的香气特点;洗泡前香是指茶叶泡水前的香气,在茶叶泡水前可以用来判断茶叶是否有异味或异香;洗泡后香是指茶叶泡水后的香气,可以了解茶叶在水中释放出的香气特点。
通过嗅闻茶叶的香气可以初步了解茶叶的香气特点和品质。
三、品饮茶叶口感品饮茶叶口感是感官评价茶叶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品饮时,应选择干净的杯具和开水,将适量的茶叶放入杯中,注入适量的热水,待茶汤冲泡完成后,用舌尖小口品尝,感受茶叶的滋味。
品饮茶叶口感时,主要要注意茶汤的醇厚度、回甘度、滑爽度和余味等口感特点。
优质的茶叶口感醇厚、回甘、滑爽,余味悠长;而劣质茶叶口感单薄、涩涩的,没有余味。
通过品饮茶叶口感可以准确了解茶叶的品质和口感特点。
四、评判茶叶质量在完成以上三个步骤后,根据茶叶的外形、香气和口感特点进行综合评判。
首先要看茶叶的外形是否整齐完整,叶片是否均匀,颜色是否一致;其次要闻茶叶的干香、洗泡前香和洗泡后香是否清香丰富;最后要品饮茶叶,感受茶叶的口感特点。
通过综合评判,可以准确的判断茶叶的品质和特点。
茶叶审评技术:茶叶感官审评与感觉

四、触觉
触觉的敏感性
触压觉的感受器在皮肤内的分布不均匀, 所以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敏感性。四肢皮肤 比躯干部敏感,手指尖的敏感性强。此外, 不同皮肤区感受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也有所不同,舌尖具有最大敏感性,能分 辨两个相隔1.1mm的刺激。手指掌面能分 辨2.2mm。
四、触觉
触觉的敏感性
皮肤分布着冷点与温点,且冷点多于温点, 两者之比为4:1~10:1。所以,皮肤对冷敏感 而对热相对不敏感。面部皮肤对热和冷有最大 敏感性。一般躯干部皮肤对冷的敏感性比四肢 皮肤大。
四、触觉
触觉的生理特点
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结构物质, 具有辨别物体的机械特性和温度的感 觉。皮肤受到机械刺激尚未引起变形 时的感觉为触觉。若刺激强度增加, 使皮肤变形,此时的感觉为压觉。二 者是相互联系的,故又称为触压觉。
四、触觉
触觉的生理特点
触压觉的感受器接受了机械刺激后,产生神 经冲动,并由传入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中央 返回,产生触压觉。皮肤分布着冷点与温点,若 以冷或温的刺激作用于冷点或温点,便可产生温 度觉。
二、嗅觉
嗅觉的生理特点
产生疲劳,而且当嗅球 等中枢系统中由于气味的刺激陷入负反 馈状态时,感觉受到抑制,气味感消失, 这便是对气味产生了适应性。所以,对 产品气味的检查或对比,数量和时间都 应尽量控制,以避免嗅觉疲劳。
二、嗅觉
嗅觉的个体差异很大,有嗅觉敏锐者和 嗅觉迟钝者。嗅觉敏锐者并非对所有气味都 敏锐,因不同气味而异。如长期从事评茶工 作的人,其嗅觉对茶香的变化非常敏感。人 的身体状况可以影响嗅觉器官。如人在感冒 时,品尝茶叶的香味显然不如平常那样芳香 扑鼻。当身体疲倦或营养不良时,都会引起 嗅觉功能的降低。
茶叶感官审评与感觉
感官审评

毛茶感官审评检验毛茶的审评检验由感官审评和理化检验组成,感官审评是依靠评茶人员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判断茶叶品质好坏的检验方法。
茶叶的理化检验由理化指标决定。
感官审评:一)毛茶的验收扦样:大件包装取样时1—5件取1件,6—50件取样2件,51—500件,每增加50件增取1件(不足50件的按50件计)。
扦样时分上、中、下三层扦取,差异大的要多点扦样,样品才具有代表性。
充分混合后用对角四分法取500g样品于样茶盘中,按审评要求扦取小样开汤审评。
二)审评项目:分干评外形(嫩度、色泽、条索、整碎、净度),开汤评内质(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1、外形审评:取具有代表性干毛茶250g—300g放入样茶盘中,先看面张茶的净度、条索是否一致,看中段茶的老嫩度、条索细紧、重实,再看下段茶碎片末的含量。
看完后查看三者比例,一般原料较粗老的,则滋味、水色较淡,下段茶多,即断碎;一般原料较嫩的,冲泡后往往造成水色、滋味过浓。
以中段茶多,且条索紧结、匀直、嫩度好的为好。
2、内质审评:取3g或5g放入150或250mL审评杯中冲入沸水浸泡3—5分钟即可,把茶汤倒入碗中,1)看碗中的汤色2)嗅杯中香气3)尝滋味4)看叶底嫩度、色泽等。
三)理化检验:1、烘青绿茶和晒青毛茶由公司检测中心按企业标准GB/T14456.2—2008(绿茶)中规定项目进行检测。
2、红茶由公司检测中心按国家标准GB/T13738.2—2008(红茶)中规定项目进行检测。
红茶级别和定级品质依据参考下表:品名外形内质条索整碎色泽净度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特级细紧匀直显锋苗匀整显金毫匀净鲜嫩、甜香红艳明亮带金圈鲜浓红艳、柔嫩均匀一级细紧有锋苗匀整有金毫匀净鲜嫩、甜香红艳明亮带金圈鲜浓红艳、嫩匀二级紧结匀整乌润略有金毫有嫩茎甜香红艳明亮带金圈鲜浓红艳、嫩匀三级紧实尚匀整乌润稍有茎梗甜香红艳明亮浓醇红艳、尚嫩四级粗实尚匀整乌润稍有朴片甜香红浓尚明浓醇红艳有光泽五级稍粗实欠匀整乌黑尚润有梗朴片甜香略带青气黄红明亮粗淡红艳稍有花青六级粗松欠匀整稍褐欠润多梗朴片甜香略带青气黄红尚明亮粗淡红艳稍有花青晒青毛茶级别和定级品质依据参考下表:级别外形内质条索整碎色泽净度香气汤色滋味叶底单芽圆直显锋苗匀整身披白毫匀净清香清澈明亮鲜醇柔嫩完整特级紧结显锋苗匀整显白毫匀净清香清黄明亮鲜醇嫩匀绿黄明亮一级紧结匀整较显白毫匀净清香绿黄明亮浓厚尚嫩匀绿黄明亮二级紧结匀整绿润有白毫匀净清纯绿黄明亮浓厚尚嫩绿黄明亮三级紧实匀整绿润略显毫匀净纯正绿黄明亮浓厚尚嫩绿黄明亮四级紧实尚匀整黄绿略有梗片纯正绿黄明亮浓醇绿黄尚亮五级壮实尚匀整深绿有梗片纯正绿黄明亮浓醇绿黄尚亮六级壮实尚匀整深绿稍有梗片纯正绿黄明亮浓醇绿黄尚亮七级粗实尚匀整墨绿有梗片纯正绿黄尚亮醇和绿黄欠匀八级粗实尚匀整露黄稍粗有梗片略有粗青气深黄尚亮略有粗青味绿黄欠匀九级粗松尚匀整露黄有粗老梗片稍有粗青气深黄尚亮稍有粗青味绿黄欠匀十级粗松尚匀整褐枯有粗老梗片有粗青气深黄尚亮有粗青味粗老级外松泡欠匀整褐枯花杂有粗老梗片筋皮粗青气深黄粗青味暗杂晒青乔木松扁尚匀直尚匀整深绿尚润稍有梗片香高绿黄明亮浓纯绿黄尚匀手工晒青毛茶级别和定级品质依据参考下表:级别外形内质条索整碎色泽净度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特级条松匀直匀整显白毫匀净清香清黄明亮鲜醇嫩匀绿黄匀整一级条松匀直匀整较显毫匀净清香绿黄明亮浓醇尚嫩匀绿黄明亮二级粗实尚匀直匀整绿润有白毫匀净清纯绿黄明亮浓厚尚嫩绿黄明亮烘青毛茶级别和定级品质依据参考下表:级别外形内质条索整碎净度色泽香气汤色滋味叶底毫峰紧细匀直锋苗显露匀整匀净翠绿光亮鲜嫩清香清澈、明亮鲜醇柔嫩完整、嫩绿光亮特级条索紧细匀整、锋苗好匀整匀净绿润显白毫鲜嫩清香清绿、明亮鲜醇柔嫩均匀、嫩绿明亮一级条索紧结、有锋苗匀整匀净匀润较显毫清高清绿、明亮醇厚鲜爽嫩匀、黄绿明亮二级条索紧结、重实尚匀整尚匀净黄绿匀润清香黄绿明亮鲜纯有收敛性尚嫩匀、黄绿尚亮三级条索紧实尚匀整稍有梗片黄绿尚润纯正黄绿尚亮有收敛性尚嫩黄绿四级紧实尚匀整略有梗片绿黄尚匀纯正绿黄明亮浓醇黄绿尚亮五级壮实尚匀整略有梗片深绿尚匀纯正绿黄明亮浓醇黄绿尚亮六级壮实尚匀整有梗片深绿尚匀纯正绿黄明亮浓醇黄绿尚亮七级粗实尚匀整有梗片墨绿欠匀纯正绿黄尚亮醇和黄绿欠匀四)感官品质审评及评分方法1、感官品质检验按毛茶审评检验规定执行。
茶叶评价中专业级的感官审评体系及方法

茶叶评价中专业级的感官审评体系及方法专业审评杯的程序化冲泡是茶质量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方式在判定茶叶是否是好茶和符合质量标准我认为是二种不同的评价体系,好茶的概念是一种消费体验的概念,这里的标准来自于消费者个体或一个群体形成的对茶的评价观念,如对于一个喜欢吃浓茶的人来说,滋味浓烈一定是好茶的必备条件之一,在这样的标准下,一些嫩度很高的茶因为不耐泡等原因就进入不了他心目中好茶的位置。
而茶叶的产品质量评价是为了满足进行茶叶交易或需要对生产的共杏质量进行评定时使用的,它的评价标准是固定的,不会因评价人员的喜好而改变。
我们可以把这二种评价方式用专业和业余进行区别,本篇将介绍我国的茶叶感官审评体系及相应的一些操作方法。
一、茶叶感官审评的标准体系。
由于涉及到标准化的审评,因此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来保证整个审评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较性,为此我国在这方面建立了相应的感官审评的标准体系,从审评的场所、人员、取样方法、审评方法、描述的专业用语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标准体系。
主要包括:1· 实验室:GB/T 18797-2012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2· 从业人员:按照《评茶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规定,评茶员有5个等级,分别为初级评茶员、中级评茶员、高级评茶员、评茶师、高级评茶师。
3·样品取样:GB/T 8302-2002 茶取样4·审评方法:GB/T 23776-2009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5·品质描述: GB/T 14487-2008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6· 标准样制备GB/T 18795-2012 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另外相对应的产品标准有很多,如国家的绿茶、红茶等大宗茶类标准,还包括企业制定的茶叶标准,如西湖龙井等。
对于上面这些标准涉及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到相应的标准进行完整的了解。
二、感官审评的设备用品专业的审评用具主要包括审评盘、杯碗套件、叶底盘,还有其它的一些如茶匙、汤杯、吐茶筒、烧水壶、计时器、称茶样用的天平等1、审评盘:正方形230×230×30mm,白色;长方形250×160×30mm,白色。
茶叶感官品质记录与结果判定

说明
差异大,明显好于标准样 差异较大,好于标准样 仔细辨别才能区分,稍好于标准样 标准样或成交样的水平 仔细辨别才能区分,稍差于标准样 差异较大,差于标准样 差异大,明显差于标准样
(2)结果评定
任何单一审评因子中得负3分者均判该样品不合格。 总得分小于等于负3分该样品为不合格。
3、品质比较 根据外形和内质的各项审评因子,根据品质的高低按百分制
茶叶感官品质记录与结果判定
审评结果判定
级别判定
合格判定
品质判定
1.样品级别判定
特级
一级
标准样品
二级
三级
未知茶样
四级
五级
未知样级别=(外形+内质)/2
2、对样审评 (1)对照标准样或成交样,按下列规定给分:
比标准样 或成交样
高 较高 稍高 相当 稍低 较低 低
评分
+3 +2 +1 0 -1 -2 -3
给各因子(一般为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因子) 打分,然后乘以各因子所占的权数所得的总和。
计算公式:Y=A*a+B*b+…E*e 式子中 Y表示茶叶审评总得分 A、B…E表示各品质因子的审评得分 a、b…e表示品质因子的评分系数
各类茶审评因碎茶 乌龙茶 黑茶(散茶) 紧压茶 白茶 黄茶 花茶
外形(a) 25 25 20 20 20 20 25 25 20
汤色(b) 10 10 10 5 15 10 10 10 5
香气(c) 25 25 30 30 25 30 25 25 35
滋味(d) 30 30 30 35 30 35 30 30 30
叶底(e) 10 10 10 10 10 5 10 10 10
食品感官检验技术3 茶叶评定-A-非A检验法

武夷岩茶、铁观音、
白茶则基本上就是靠日晒制成的
02 茶叶评定的语言
(1)评定方法
观其形,察其色,闻其香,赏其姿,尝其味
评定 指标
茶汤 颜色
描述性语言
汤色红艳;翠绿色、黄绿色、嫩绿色; 亮黄色、金黄色、橙黄色、蜜黄色; 清澈、纯净透明,无混杂为好; 陈茶或霉变茶:汤色灰暗、无光泽、浑浊者为差 清爽、清香、高香、醇厚、浓郁、持久、新鲜纯 正、没有其他异味。 陈茶或霉变茶:香气淡薄、持续时间短、无新茶 的新鲜气味,有的具有烟焦、发馊、霉变等异常气 味。 醇厚甘甜、喉间回味长;苦、先感烧涩而后转甘。 陈茶或霉变的茶:味淡、苦涩、无回味或回味短 长条形、卷曲条形、扁形、针形、圆形、螺钉形、 片形、尖形、颗粒形、团块形等。
样品呈送
样品 顺序号 1 2 3 4 5 随机 编码 591 304 547 743 568 该样品是? A 非A
样品呈递要点
• 样品呈送顺序应在品评员之间交叉随机化。 • 分发给每个鉴评员的样品数应相同,但样品“A” 的数目与样品“非A”的数目不必相同。 • 每个样品要被呈送20-50次。 • 一般每个品评员可以连续品评10个样品。
茶 祁红、滇红、英红
“湖南黑茶”、“湖 北老青茶”、“广西 六堡茶”、四川的“ 西路边茶”“南路边 茶”、云南的“紧茶 ”、“扁茶”、“方 茶”和“圆茶”
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像云南 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种
乌龙 茶
黄茶 白茶
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 凤凰单丛、台湾乌龙 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 茶
湖南洞庭湖君山银 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 芽、四川雅安、名 间需要闷黄三天 山县的蒙顶黄芽、 安徽霍山的霍内芽 白豪银针茶、白牡 丹茶
描述性检验 A-非A检验法
食品感官检验技术3 茶叶评定-A-非A检验法

样品呈送
样品 顺序号 1 2 3 4 5 随机 编码 591 304 547 743 568 该样品是? A 非A
样品呈递要点
• 样品呈送顺序应在品评员之间交叉随机化。 • 分发给每个鉴评员的样品数应相同,但样品“A” 的数目与样品“非A”的数目不必相同。 • 每个样品要被呈送20-50次。 • 一般每个品评员可以连续品评10个样品。
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祁红滇红英红黑茶黑茶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种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种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01乌龙茶乌龙茶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武夷岩茶铁观音凤凰单丛台湾乌龙武夷岩茶铁观音凤凰单丛台湾乌龙茶黄茶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三天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内芽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三天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内芽白茶白茶则基本上就是靠日晒制成的白豪银针茶白牡丹茶白茶则基本上就是靠日晒制成的白豪银针茶白牡丹茶茶叶评定的语言1评定方法观其形察其色闻其香赏其姿尝其味02评定指标描述性语言评定指标描述性语言茶汤颜色汤色红艳
2
A-非A检验案例
• 15位鉴评员判定海天酱油(A)和八喜 (非A)后,两者的差异关系。每位鉴评员评 判10个样品,且 “A”和 “非A”数量相同。
回答情况 判为A的回答 数 判为非A的回 答数 累计 A 40 n11 40 n21 80 n.1 非A 20 n12 50 n22 70 n.2 累计 60 n1. 90 n2. 150 n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茶叶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喜爱的饮品,而茶叶的品质如何则关乎着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茶叶的感官审评成为了衡量茶叶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茶叶感官审评中,品茶师需要借助自己的感官和经验来判断茶叶的香气、味道和口感。
本文将浅析茶叶感官审评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茶叶品质的评判标准。
一、观察茶叶外观茶叶的外观对于感官审评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要观察茶叶的外形,看其整体的形状是否规整,外表是否有明显的损伤或搅拌过度的痕迹。
要看茶叶的颜色和光泽,一般来说,茶叶的颜色应该鲜艳自然,有光泽;如果是红茶,则颜色应该鲜红,金芽茶应该有金黄的光泽。
要观察茶叶的叶片是否完整,叶脉是否清晰,如果是碎茶,则要看其颗粒的大小是否均匀。
观察茶叶外观的技巧:我们可以将茶叶倒在白色的纸上,然后用手指轻轻拨开茶叶,用眼睛仔细观察。
或者将茶叶置于灯光下,观察其颜色和透光度。
经过观察之后,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茶叶的质量是否良好。
二、闻香品茶闻香是感官审评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判断茶叶品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品茶师需要通过闻香来判断茶叶的香气是否纯正、浓郁,区分茶的品种和制作工艺,以及判断茶叶是否有陈香或其他异味。
在进行闻香品茶时,我们首先要将干茶叶放在杯子里,然后用手掌轻轻捂住杯口,摇动杯子使茶叶散发出香气。
然后快速用鼻子吸气,深层次地嗅闻茶叶的香气。
这样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茶叶的香气并做出评价。
品茶师在进行闻香品茶时,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味蕾和鼻腔充分地接触到茶香,用心去聆听茶叶所释放的香气。
同时也要注意区分茶叶的主要香气和次要香气,以及能否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杯中。
通过闻香品茶,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茶叶的香气是否纯正,是否符合所评茶叶的品种和等级。
三、品茶品味品茶品味是感官审评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品茶师需要通过品尝茶汤来判断茶的滋味、口感和喉韵。
在品茶品味时,品茶师需要留意茶汤的颜色、透亮度和鲜艳度,还要关注茶汤的滋味、回甘的感受和喉韵的余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感官检验方法茶叶感官检验方法1、茶叶的感官鉴别要点茶叶的优与劣,新与陈,真与假主要是通过感官来鉴别的。
一般而言,茶叶质量的感官鉴别都分为两个阶段,即按照先“干看”(即冲泡前鉴别)后“湿看”(即冲泡后鉴别)的顺序进行。
“干看”包括了对茶叶的形态、嫩度、色泽、净度、香气滋味等五方面指标的体察与目测。
不同种类的茶叶外形各异,但一般都是以细密、紧固、光滑、质量等的程度作为衡量标准的,这是共性,接着观察茶叶的油润程度、芽尖和白毫的多寡、茶梗、籽、片、末的含量,并由此来判断茶叶的色泽,嫩度和净度,最后通过鼻嗅和口嚼来评价茶香是否浓郁,有无苦、涩、霉、焦等异味。
“湿看”则包括了对茶叶冲泡成茶汤后的气味、汤色、滋味、叶底等四项内容的鉴别。
即闻一闻茶汤的香气是否醇厚浓郁、观察其色度、亮度和清浊度,品尝其味道是否醇香甘甜、叶底的色泽、薄厚与软硬程度等。
归纳以上所有各项识别结果来综合评价茶叶的质量。
带有包装的茶叶,必须在包装物上印有产品名称,厂家名称,生产日期,批号规格,保存期限等。
产品要有合格证明。
2、茶叶的品种我国的茶叶种类甚多,花色品种更是纷繁复杂,而茶叶的命名和分类方法又历来都很不统一。
但目前根据商业经营习惯,一般将茶叶分为如下几类:(1)红茶:它是用采摘下来的茶树嫩枝芽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而形成特有的色、香、味的一种商品茶。
红茶又可细分为块红茶(如祁红、滇红、川红、越红等),红碎茶(装成小袋茶等)和小种红茶。
(2)绿茶:它是采用中小叶型的茶树嫩枝芽叶,经高温杀菌、制止酶对茶多酚的氧化作用,从而保持鲜叶绿色的一种商品茶。
绿茶依干燥方法不同又可细分为①炒青:有条形的(如眉茶)、圆形的(如珠茶)、扁形的(如龙井茶)等。
②烘青:有条形茶(如黄山主峰)、尖形茶(如信阳毛尖)、片形茶、针形茶等。
③晒青:主要有普通晒青茶和特种晒青茶。
(3)花茶:花茶是用制好的绿茶(主要是烘青)配进香花窖制而成的茶叶。
花茶具有不同的香型,花色品种多以加入的香花命名,如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柚子花茶等。
(4)乌龙茶:它是红绿茶加工技术的结合,是半发酵茶的总称。
先使茶树鲜叶局部轻度发酵,然后采用高温杀菌,制得的成品茶叶索有“绿叶红镶边”之说。
其主要品种有武夷岩茶、铁观音、台湾乌龙茶等。
(5)紧压茶:用黑茶,晒青和红茶的副茶为原料,经蒸茶装模或装萎压制成砖、砣、饼型的再制茶,统称为紧压茶。
其主要品种如黑砖、茯砖、沧茶、普洱茶等。
3、鉴别茶叶的外貌茶叶外貌的感官鉴别也称“干看”,即取茶叶样品(嫩枝、幼叶和新芽等)置掌中或单色背景下,用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进行观察,再辅以鼻嗅、口嚼。
(1)外形鉴别良质茶叶——绿茶、红茶、花茶以条索紧细、圆直或弯直光滑,质重匀齐者为优质。
乌龙茶以条索肥壮、圆芽的外形颗粒形圆而紧实者为佳,越圆越紧越细越重就愈好。
外形呈条索状的茶叶,以条索紧细、圆直成弯直光滑,质重均齐者为优质。
外形圆形状的茶叶,以越圆越紧越细光滑而质量为优良。
外形扁平的茶叶,以平扁挺直光滑为上品。
次质茶叶——条索、圆形、扁平三种形状的茶叶,凡是外形看上去粗糙、松散、结块、热曲、短碎者均为次质。
(4)(5)别叶底的软硬、薄厚和老嫩程度时,除用日光观察外,还可借助于手指按压、牙齿咬嚼等方式。
①良质绿茶——以翠绿而明亮的细嫩鲜叶为佳,在叶底背面有白色毫毛。
次质绿茶——以粗老,灰黄,破碎者为次品。
若绿茶条青不及时或不彻底,还会出现红叶或红梗。
②良质红茶——以红艳明亮为上品。
次质红茶——以粗老,色泽花青者为次。
③良质花茶——以绿色均匀稍带黄且明亮者为上品。
次质花茶——以色泽褐暗,杂而不匀的为次品。
④良质乌龙茶——其叶底应是绿叶镶红边,即叶脉和叶缘部分为红色,其余部分为绿色。
因此以叶边带红而明亮者为上品。
次质乌龙茶——叶底色暗发乌者为次品。
5、鉴别花茶的质量鉴别花茶质量的优劣,需要从色、香、味、形方面去检验。
(1)色泽:纯绿无光的花茶,质量优,灰绿光亮的花茶,质量次。
(2)香味:有绿茶之清香,又有鲜花之芬芳,具有花郁茶香的花茶,才是佳品,如果只有茶香而无芬芳,则花少,只有花香而茶味淡薄的,则花已漫茶。
有的商贩,用低级花茶窖制一次,里面再掺入大量茶厂中废弃的干花,冒充高级花茶,实质上是低级花茶。
(3)滋味:干茶是难以鉴别的,只有用开水冲泡后才能鉴别。
取3克花茶,放在150毫升的茶杯中,用开水泡5分钟,然后将茶汤倒入另一只杯中,先闻杯中留下的茶根香气,再看茶汤的颜色,优质花茶色泽黄亮,质次的呈红浑色。
再品尝滋味,优质花茶花郁茶香,鲜灵度好,质差的花茶,香味淡薄。
(4)嫩度:将冲泡后的茶根从杯中倒出,看其颜色和嫩度。
花茶以绿匀为好,枯杂为次。
(5)体形:指茶叶的样子,不论哪种茶,条索紧结、重实、圆浑、粗细长短均匀为好,松泡、轻飘、短碎的为次。
6、鉴别红茶的质量红茶有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之分,它们的质量鉴别如下:(1)工夫红茶:质量鉴别有以下几方面:①外形:条索紧细、匀齐的质量好,反之,条索粗松、匀齐度差的,质量次。
②色泽:色泽乌润,富有光泽,质量好,反之,色泽不一致,有死灰枯暗的茶叶,则质量次。
③香气:香气馥郁的质量好,香气不纯,带有青草气味的,质量次,香气低闷的为劣。
④汤色:汤色红艳,在评茶杯内茶汤边缘形成金黄圈的为优,汤色欠明的为次,汤色深浊的为劣。
⑤滋味:滋味醇厚的为优,滋味苦涩的为次,滋味粗淡的为劣。
⑥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
(2)红碎茶:红碎茶的品质优劣,特别着重内质的汤味和香气,外形是第二位的。
①外形:红碎茶外形要求匀齐一致。
碎茶颗粒卷紧,叶茶条索紧直,片茶皱褶而厚实,末茶成砂粒状,体质重实。
碎、片、叶、末的规格要分清。
碎茶中不含片末茶,片茶中不含末茶,末茶中不含灰末。
色泽乌润或带褐红,忌灰枯或泛黄。
②滋味:品评红碎茶的滋味,特别强调汤质。
汤质是指浓、强、鲜(浓厚、强烈、鲜爽)的程度。
浓度是红碎茶的品质基础,鲜强是红碎茶的品质风格。
红碎茶汤要求浓、强、鲜具备,如果汤质淡、钝、陈,则茶叶的品质次。
③香气:高档的红碎茶,香气特别高,具有果香、花香和类似茉莉花的甜香,要求尝味时,还能闻到茶香。
我国云南的红碎茶,就具有这样的香气。
④叶底: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花杂为下。
红碎茶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⑤汤色: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浊为下。
红碎茶汤色深浅和明亮度,是茶叶汤质的反映。
决定汤色的主要成分,是茶黄索和茶红索。
茶汤乳凝(冷后浑)是汤质的优良表现。
国外拼配商,习惯采用加牛乳审评的方法:每杯茶汤中加入数量约为茶汤的十分之一的鲜牛奶,加量过多不利于鉴别汤味。
加奶后,汤色以粉红明亮或棕红明亮为好,淡黄微红或淡红的较好,暗褐、淡灰、灰白的为不好。
加奶后的汤味,要求仍能尝出明显的茶味,这是茶汤浓的反应。
茶汤入口后,两腮立即有明显的刺激性,是茶汤强度的反应,如果只感到明显的奶味,而茶味淡薄,则此茶品质差。
7、鉴别绿茶的质量绿茶是外形和内质并重的茶类,尤其是珠茶更重视外形。
(1)外形:高级珠眉和茶色嫩绿起霜,眉茶条索匀整、重实有峰苗,珠茶颗粒紧结、滚圆如珠的为上品。
如果珍眉条索松扁,弯曲、轻飘、色黄,珠茶扁块或松散开口、色黄,这都属于低级产品。
蒸青绿茶,外形紧缩重实,大小匀整,芽尖完整,色泽调匀,浓绿发青有光彩者为上品。
外形断碎,下盘茶多,色泽发黄、发紫、暗淡的,则品质差。
(2)香气:高级绿茶,皆有嫩香持久的特点。
屯绿有持久的板栗香,舒绿有浓烈的花香,湿绿有高锐的嫩香,珠茶芳香持久,蒸青绿茶香气鲜嫩,又带有特殊的紫菜香。
如果绿茶香气重有青草气、晒气、泥土气、烟焦气或发酵气味的,则品质差。
(3)滋味:品质好的绿茶,如眉茶浓纯鲜爽,珠茶浓厚,回味带甘,蒸青绿茶有良好的新鲜味。
品质差的绿茶,滋味淡薄、粗涩,并有老青味和其他杂味。
(4)汤色:品质好的绿茶,如眉茶、珠茶的汤色清澈黄绿,蒸青绿茶淡黄泛绿、清澈明亮。
品质差的绿茶,汤色深黄、暗浊、泛红。
(5)叶底:明亮、细嫩,厚软的茶品好,如果茶的叶底黄暗、粗老、薄硬者,茶的品质较次,如果是红梗,红叶、靛青色及青菜色的叶底,这种茶叶品质最差。
8、鉴别乌龙茶的质量乌龙茶的审评重视内质。
因为香气和滋味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重要条件,其次才是外形和茶底,而茶汤仅是审计的参考。
(1)外形:乌龙茶的外形条索,可分为两种类型。
①直条形:叶端扭曲,条索壮结,如水仙、奇种等。
但是,同为直条形茶,水仙比奇种壮实肥大。
②拳曲形:条索紧结,如铁观音、色种等。
但是,同为拳曲形茶,铁观音比乌龙茶重实。
乌龙茶外形上下级之间一般差距不大,要求不严,但最忌断碎。
如果茶的外形断碎,下盘茶多,品质为差。
(2)香气和滋味:乌龙茶的香气和滋味同茶树的品种关系很大。
武夷岩茶要求具有岩韵,铁观音要求具有音韵。
乌龙茶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火候,火候适当,可以使品种特征显露。
(3)叶底:叶底主要看茶的老嫩、厚薄。
叶色和均匀程度。
要求叶张完整、匀度、嫩度好。
色泽翠绿稍带黄,红点明亮,这样的茶叶品质就好,如果色泽暗绿,红点暗红,品质就差。
叶张形态有助于鉴定品种。
如水仙品种叶张长大,主脉基部宽扁,铁观音叶张肥厚,呈椭圆形,佛手叶张接近圆形,毛蟹叶张锯齿密,茸毛多,黄淡叶张薄,叶色黄多绿少。
9、鉴别白茶的质量鉴别白茶品质优劣有以下几方面,(1)外形:嫩度以毫多而肥壮,叶张肥嫩的为上品;毫芽瘦小而稀少的,则品质次之;叶张老嫩不匀火杂有老叶、腊叶的,则品质差。
(2)色泽:毫色银白有光泽,叶面灰绿(叶背银白色)或墨绿,翠绿的,则为上品;铁板色的,品质次之;草绿黄、黑、红色及腊质光泽的,品质最差。
(3)叶态:叶子平伏舒展,叶缘重卷,叶面有隆起波纹,芽叶连枝稍为并拢,叶尖上翘不断碎的,品质最优,叶片摊开、折贴、弯曲的,品质次之。
(4)净度:要求不得含有枳,老梗、老叶及腊叶,如果茶叶中含有杂质,则品质差。
(5)香气:以毫香浓显,清鲜纯正的为上品;有淡薄、青臭、失鲜、发酵感的为次。
(6)滋味;以鲜爽、醇厚、清甜的为上品;粗涩、淡薄的为差。
(7)汤色:以杏黄、杏绿、清澈明亮的为上品;泛红、暗浑的为差。
(8)叶底:以匀整、肥软,毫芽壮多、叶色鲜亮的为上品;硬挺、破碎、暗杂、花红、黄张、焦叶红边的为差。
10、鉴别紧压茶的质量紧压茶的花色品种很多,品质要求各异。
松紧度方面,黑砖、青砖、米砖是蒸压越紧越好,而茯砖就不宜蒸压过紧。
色泽方面,金尖需猪肝红,康砖则要棕褐色,汤色方面,沱茶以橙黄明亮为正常,叶底方面,康砖以深褐色为正常,紧茶、饼茶则以嫩黄色为佳,香味方面,米砖、青砖有烟味是缺点。
含梗量方面,米砖不含梗子,而茯砖、青砖允许含有一定比例的当年嫩梗,不得含有隔年老梗。
囊压茶的品质检验,应对照茶叶标准进行实物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