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藻目绿藻刺松藻LHCⅡ复合物的分离

合集下载

Fulgensia fulgens绿藻细胞的分离培养研究

Fulgensia fulgens绿藻细胞的分离培养研究
1 方 法 . 2
培养 , 3d 样 1 , 录 其 细胞 生 长 个 数 , 养 3 后 每 取 次 记 培 周 测 其 B 萝 卜 、 素 a叶绿素 b 朝 素 叶绿 、 以及 叶绿素 ab + 的含 量 。
2 结果 与分 析
1 . 绿 藻 的分 离 。取 新 鲜 采 集 的 凡l nif g 标 本 , .1 2 g s l e nu e 在加有 玻璃 珠 的蒸馏 水 中反 复 荡洗 5次 ,再 用 无菌 水 洗涤 5 , 次 无菌 条 件下 轻度 匀 浆 , 在解 剖 镜下 将 藻胞 层 与 菌 丝髓 层刮离, 吸取 藻细 胞 涂 布于 土 豆 培养 基 、 芽 汁 培养 基 、 麦 酵 母 膏蛋 白胨 培养基 上 ,0 c 2 自然光 照 培养 。 c 1 . 绿 藻 的 IS 列 的分子 鉴定 。 .2 2 T序 1 .1 F l ni l n 衣 体标 本 总 D A和 所 分离 的绿 .2 u s g 地 2. e g Ⅱ e N
1 材料 与方 法
11 材 料 .
的绿 藻 , 以此 来建 立一 个共 同的 系统 发育 树 , 而确 定所 分 从
离 绿 藻 的系统 地 位 。 反 向 引物 [ 18 0f A C G G A G 正 4 0 : C T C G A 1 :
G T A ? L 8 0 C T A G A TF T C。 C ( 0L ) A C T , R 1 5 : C C C G T C G Y P R 5 L 1
苏 敏 (北 学 命 学 院河 保 7】) 河 大 生 科 学 ,北 定o 【 1】 ( 2
摘 要 从 ni u e 分 离、 s fl a g 纯化 出了一种 绿 藻 , 对其 进行 了分子 鉴定 和培 养特 性研 究 。 结果 表 明 : 从地 衣体 上 分 离 出的绿 藻 不一 定是其 共 生藻 , 衣体上 所存 在 的藻 类具 有 多样性 。 地 关键词 地 衣 ; ni u e ; 藻 ; 离培养 sflm 绿 a g 分 中图分 类号 Q 4 . 9 31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0 1 — 6 12 0 ) — 0 1— 2 5 7 6 1 (0 8 0 0 4 3 0 2

藻类学

藻类学


真红藻纲:藻体复杂,丝状体,假膜体,膜状体,无性繁殖:四分孢子 顶端生长
一、原红藻纲
红毛菜目, 紫球藻科 紫球藻,细胞壁厚
红毛菜科 紫菜
二、真红藻纲
海索面目
石花菜目 石花菜、鸡毛菜
隐丝藻目 海螺 蜈蚣藻 珊瑚藻 厚膜藻 拟厚膜藻 亮管藻
杉藻目
叉枝藻 江离 麒麟菜
红皮藻目 红皮藻 金膜藻
仙菜目
仙菜 凹顶藻 鸭毛藻(褐红)软骨藻(褐色) 多管藻
2、结合藻纲
鼓藻目
双星藻目
中带藻目
具体实例
A 绿藻纲
一、团藻目:
①扁藻 青岛大扁藻(低温种),亚心形扁藻(高温种)
形态构造:广卵形,4 根鞭毛,杯状色素体;应用:饵料——青蟹育苗,双壳类的后期
育苗,沙蚕育苗。
②盐藻 梨形,2 根鞭毛,杯状色素体;应用:生产β-胡萝卜素,生产甘油,蛋白质
③雨生红球藻 绿:动孢子和动细胞;红:不动孢子和不动细胞,外围有厚厚的胶层。
1)无壳缝目(仅有假壳缝)
脆杆藻科、海线藻科
2)有壳缝目(具壳缝或管壳缝)
单壳缝亚目:一壳面有壳缝,另一壳面假壳缝
双壳缝亚目:两个壳面有壳缝
菱形亚目:有管壳缝
双菱亚目:有管壳缝
①无壳缝目脆杆藻科: 斑条藻
楔形藻
条纹藻
拟星杆藻
②无壳缝目海线藻科:
海线藻
海毛藻
这是宁波大学藻类学笔记的整理,系个人制作
有壳缝目——单壳缝亚目
4)网管藻目:圆柱状分枝或管状,囊状的膜状体 鹅肠菜 小的 橄榄绿,大的 褐色
萱菜 管状,分枝,褐色 无节萱菜/萱菜
这是宁波大学藻类学笔记的整理,系个人制作
囊藻 囊状 里面有水 半球型

(整理)中国淡水藻分类检索.

(整理)中国淡水藻分类检索.

中国淡水藻类———目录前言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蓝藻门Cyanophyta第三章红藻门Rhodophyta第四章隐藻门Cryptophyta第五章甲藻门Pyrrophyta第六章金藻门Chrysophyceae第七章黄藻门Xanthophyta第八章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第九章褐藻门Phaeophyta第十章裸藻门Euglenophyta第十一章绿藻门Chlorophyceae第十二章轮藻门Charophyta中国淡水藻类分门e检索1(2)细胞无色素体和核。

色素直接分散在原生质中,大多呈蓝绿色,有时呈橄榄绿色、淡紫色、淡玫瑰色;贮藏物主要为蓝藻淀粉……………………………………蓝藻门Cyanophyta 2(1)细胞具色素体和核,贮藏物不是蓝藻淀粉。

3(4)细胞有硅质的、由上下两瓣套合的壁(壳),壳上有左右对称或辐射对称的花纹…………………………………………………硅藻门Bacillariophyta4(3)细胞壁无上述构造。

5(8)营养细胞或动孢子具横沟或纵沟或仅具纵沟,有背腹之分。

6(7)无细胞壁或细胞壁由一定数目的板片组成……………………甲藻门Pyrrophyta7(6)无细胞壁或细胞壁不具板片,鞭毛多为偏顶生…………………隐藻门Cryptophyta8(5)营养细胞或动孢子不具横沟和纵沟,无背腹之分。

9(12)色素体呈绿色,很少为无色或灰色;贮藏物质为淀粉或裸藻淀粉。

10(11)贮藏物质为淀粉;植物体的体型多种多样:单细胞、群体、丝状或薄壁组织体;运动的营养细胞或动孢子具2条(少数具4条或8条)等长的鞭毛………绿藻门Chlorophyceae11(10)贮藏物质为棵藻淀粉;植物体多为单细胞,少数为群体。

色素体呈绿色,有时无色;运动细胞多具顶生鞭毛1条(极少数有2条或3条)…………………………裸藻门Euglenophyta 12(9)色素体呈黄绿色、金褐色或淡棕黄色;贮藏物质为白糖素或油。

中国黄、渤海常见大型海藻的脂肪酸组成

中国黄、渤海常见大型海藻的脂肪酸组成

中国黄、渤海常见大型海藻的脂肪酸组成李宪璀;范晓;韩丽君;严小军;娄清香【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02(033)002【摘要】对中国黄、渤海沿岸的17种红藻、12种褐藻、7种绿藻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和渤海的绝大多数红藻都富含二十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碳四烯酸,AA),一般都占总脂肪酸的40% 以上;仙菜目的松节藻、细枝软骨藻,隐丝藻目的亮管藻、海萝、海膜、蜈蚣藻中的EPA含量均超过40%,其中海萝达到58%;杉藻目扁江蓠中EPA含量很低,但花生四烯酸含量达到58%.褐藻中16∶0、18∶1(n-9)、20∶4(n-6)和20∶5(n-3)含量占绝对优势, 十八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PUFAs)和二十碳PUFAs是主要的脂肪酸.在每种褐藻中还含有一定量的14 ∶0、18∶2(n-6)、18∶3(n-3)和18∶4(n-3).褐藻中的十八碳PUFAs含量比红藻高 ,而二十碳PUFAs比红藻低.绿藻中的主要脂肪酸是16∶0、十六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16∶4 (n-3)和16∶3(n-3))、18∶1以及C18PUFAs(主要包括18∶2(n-6),18∶3(n-3)和18∶4(n-3)),绿藻的C16、C18PUFAs含量较高.【总页数】10页(P215-224)【作者】李宪璀;范晓;韩丽君;严小军;娄清香【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46【相关文献】1.2010年5月与2013年6月黄、渤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比较研究[J], 李帅;吕腾腾;韩庆功;郑俊勇;韩庆喜2.黄、渤海沉积物中陆源脂类有机质的组成分布与转化特征 [J], 高寒凌;邹立;王凯;叶曦雯3.黄、渤海漂移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脂肪酸组成及聚类分析的研究 [J], 杨佰娟;郑立;陈军辉;臧家业;王小如;黎先春4.我国海域大型藻类的详细图解——《南海常见大型海藻图鉴》和《黄、渤海及东海常见大型海藻图鉴》书评 [J], 程净净5.不同蛋白能量水平饲粮对黄渠桥羊羔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 [J], 施安;张俊丽;马小明;于洋;李聚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细胞藻种质分离、培养和应用的技术操作规范

单细胞藻种质分离、培养和应用的技术操作规范

单细胞藻种质分离、培养和应用的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常见单细胞藻的生物学简介第一节绿藻一、扁藻扁藻属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扁藻属。

常用种类有青岛大扁藻和亚心形扁藻。

形态特征:亚心形扁藻的藻体一般扁压,细胞前面观广卵形,前端较宽阔,顶端前部凹陷。

鞭毛4条由凹陷处生出。

细胞内有一个大型、杯状、绿色的色素体,后端有一个呈内上开口的杯状蛋白核,有一个到数个红色眼点比较稳定地位于蛋白核附近、细胞中间略前。

原生质体里有一个细胞核。

细胞外有一层薄薄的纤维质细胞壁。

细胞长11~16微米,宽7~9微米,厚3.5~5微米。

能快速活泼游动。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细胞纵分裂形成2个(少数情况下4个)子细胞,环境不良时形成休眠孢子。

生态条件:1、盐度亚心形扁藻为广盐性,在8‰~80‰盐度的水中均能生长繁殖。

最适盐度在30‰~40‰之间。

2、温度亚心形扁藻为广温性,在7~3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在20~28℃之间。

3、光照亚心形扁藻在光照强度为1000~20000勒克斯范围内都能生长繁殖,最适光照强度约在5000~10000勒克斯之间。

4、酸碱度一般在pH6~9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约在pH7.5~8.5之间。

绿藻门的藻类在含有机质丰富的水中生长良好。

二、盐藻盐藻属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盐藻科,盐藻属。

主要培养种类是盐藻,又称杜氏藻。

形态特征:盐藻没有细胞壁,细胞外只有一层弹性膜,所以体形变化很大,有梨形、椭圆形、长颈形和纺锤形等。

细胞内有一个杯状的色素体,色素体内的色素主要是叶绿素,生活条件不良时产生血红素,藻体呈红色。

在色素体内靠近基部有一个大的蛋白核,有一个红色眼点位于细胞上部。

原生质体中央有一个细胞核。

前端生出两条等长的鞭毛,鞭毛比细胞长约1/3。

细胞长16~24微米,宽10~13微米。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细胞纵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环境不良时行有性生殖。

生态条件:1、盐度盐藻在高盐度水中生长特别好。

绿藻门

绿藻门

常见:礁膜属 石莼属 浒苔属。
礁膜属 (Monostroma) 石莼属(Ulva)
浒苔属 (Enteromorpha)
礁膜属 石莼属 浒苔属三者的区别
三者都具有二世代类型生活史。 礁膜:①膜状体薄,有粘滑感②横切:一层细胞③ 肉眼可以看到配子体,孢子微小④异型世代交替 石莼:①膜状体厚,无粘滑感②横切:两层细胞 ③既有孢子体又有配子体④同型世代交替 浒苔:①膜状体中空管状②横切:一层细胞,管 状③既有孢子体又有配子体④同型世代交替
绿藻门
Chlorophycophyta
概述
绿藻门种类繁多,有单细胞体、群体、 多细胞体。色素体中含有叶绿素a、 叶绿素 b 、 α胡萝卜素 、β 胡萝卜素、叶黄素。 藻体常呈鲜草绿色,这是由于叶绿素的优 势掩盖了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之故。同化产 物为淀粉。运动型营养细胞或生殖细胞具 有两条等长的、顶生的鞭毛。无性繁殖除 细胞分裂外,还有游泳孢子、似亲孢子等。
藻体形态
绿藻的形态构造:绿藻的藻体大小不一, 少数大型的种类,如长松藻,高可达1~15 米,但总的来说,10厘米以上的大、中型 的藻体比较少,10厘米以下的较多,微小 的种类则占多数,其形态也多种多样,可 归纳如下:
1、单细胞体:
(1) 具鞭毛能运动的
如衣藻属
(Chlamydomonas)
衣藻属
二倍体单世代型
游孢子(2n) 无性环 藻体(2n) 减数分裂 有性环
♂配子(n)
♀配子(n)
接合
合子(2n)
二世代型
孤性生殖
减数分裂 孢子体(2n) 游孢子(n)
♂配子体(n) ♂配子体(n)
♀配子体(n) ♀配子体(n) 孤性生殖
接合
合子 (2n)

藻类中植物激素的分离、纯化和测定

藻类中植物激素的分离、纯化和测定
2 2 2
理 论研 究苑
科2 1 2年 6 0 巍霾 1第 期 群
藻类中植物激素的分离、纯化和测定
邵曼玮
( 贵阳护理职业学 院卫管 系,贵州贵阳 5 0 8 5 0 1)

要 高等植物 中的激素研 究取得 了大量成就 ,而藻类 中 植物激素 的研究远远落后 于高等植物 ,制约了人们对 海洋植物 资
中含有 乙烯 。 乙烯 在生 物学 系统 中充 当一个 信 号 分子 的角 色 ,具 有 “ 激 遇 而增 ,信息 应 变” 的性 质 和 作用 。近几 年 的研 究 发现 ,各 种 环境 胁 迫 都 能 引 起 乙烯 产 生 量 的 增 加 ,如 :机 械 胁 迫 、低 温 、水 、
细胞 分类 素又 称 细胞 分 裂素 ,它是 具 有生 理 活性 的 一类 嘌 呤 衍 生物 。早在 16 年Jnig就对 昆布等 褐藻 和沙菜 等 红藻 中 的内 9 9 enns 源 细胞 分 裂素 的 含量 和其 作 为植 物 生 长调 节物 质 的作 用 进行 了研 究 。 自此 之后 ,这 方 面的研究 报 道不 断增 多。Mony V nSee oe和 a t n d 在 18 年使 用 H L 方法 分析 了海 藻 中 主要有 t玉米 素 、二氢 玉米 97 PC 一 素 、异戊烯腺苷嘌呤和t玉米素核苷等细胞激动素 。19 年 日本 一 91 科 学家 Fro i 用 N 技术 再一 次 证实 了海 藻 中除 了含 有 上 述细 aoq使 MR
于海 藻上 的微 生 物产 生 的 。14 年 ,T i an Sog 现生 长素 90 hr n 和 co发 m 在 植物 组织 中 以多种 化学形 式存 在 ,但最 可能 的活性 形式 是I A A 。 IA A 能在植 物 中起到快 速 的反应 ( 如使细 胞增 长 ),也能 起到 长期 的反 应 ( 细胞 分 裂 和分 化 )。后来 ,随着 分 离技 术 的发 展 和研 如 究 的深 入 ,陆续 又有 一些 生长素 被 鉴定 来 。 生长 素在 藻 体 中 的含 量与 海 藻 所处 的发 育 阶段 和 藻 体 的部位 有 密切 的关 系 。通 常处 在 发育 阶段 和生 长 季节 的海 藻 中 生长 素 的 含量 较 高 ,其 合成 部位 主要在 植 物 体 的尖端 。生长 素 在 藻体 内具 有结 合 态和 游 离态 两 种形 式 ,能 够 影响 细胞 形 成层 的活 性 ;增 强 细胞 膜的 渗透性 ;诱 导 乙烯的 生成 。

海生红藻多管藻中2种R-藻红蛋白的分离与分析

海生红藻多管藻中2种R-藻红蛋白的分离与分析

些进展性的研究报道,如紫球藻半球形藻胆体在类 囊体膜上的分 布 及 其 与 代 谢 的 相 关 性 [1,7],藻 胆 体 与与 光 反 应 系 统 的 能 量 传 递[8-9],藻 胆 体 连 接 多 肽[10]和以冷冻电镜为基础的红藻 Griffithsiapacifica 的 Blocktype藻胆体的模拟重构研究[11].本实验所 用的材料为 海 生 红 藻 多 管 藻,属 于 红 藻 门,真 红 藻 纲,仙菜目,松节藻科,多管藻属,是中国黄渤海及东 海沿岸常见的种类,在实验室前期研究工作中顺序 进行 离 子 交 换 层 析 和 两 种 凝 胶 过 滤 (SephadexG- 150(G-150),SephacryS-300(S-300)),从多 管藻(Polysiphoniaurceolata)中分离纯化出 2种分子 质量相同的 R-PE(R-PEI和 R-PEII)[12].这一 结果证明,多管藻含有在表面电荷特性上表现出差 异的 2种不同结构类型的六聚体 R-藻红蛋白,但
第 32卷第 3期 2019年 7月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JournalofYantaiUniversity(NaturalScienceandEngineeringEdition)
Vol.32No.3 Jul.2019
文章编号:10048820(2019)03023808
doi:10.13951/j.cnki.371213/n.2019.03.007
收稿日期:20181101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8LD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976083). 作者简介:刁海平(1993 ),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孙力(sunliytu@aliyun.com),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O a C eg(n i t o ca g g h hns Aae )0 Si cs Qnd o S ad n 6 0 1 H U B i hn Ist e f eml k — t O u o ,TeC i e cdm , c ne, i a , h nog2 6 7 ) e e g
而 N kym aaa a分 离 的 大 羽 藻 ( r pi m x a By s a i ) os m
L C1 H I只含有 2 0 80 0和 3 0 20 0u两种 多肽 因此 , 确 定这 些 多肽 哪些结 台 色素 , 有 助于 管藻 目绿藻 将 L CI H [结构 的 阐明 。本 文 以管 藻 目绿 藻 刺 松 藻 为 材料 . 改变分 离条 件 , 到 了一种 只含 有 2 0 得 800u 多肽 的 L CI从 而 证 实 该 多 肽 是 含 有 色 素 的 H I,
提要
采用 TinX 10增 摩刺松 藻娄 囊体膜 . ro 一0 t 经帮 离心 、 蔗糖 密度 梯度 离心和 M 聚集作 用后再 离心, 纯化到 一千 只舍 士
有分子质量为 2 0 8 0u脱辅基蛋 白的 I I 0 MCI复合物 。证 妾此种 多肽 为同时结合 有 C l 、 h h和管 藻黄素及管 藻素的 色素 h C l a 蛋 白复合精, h ah= 1 吸收和荧光光谱 显示分 离物 中各种 色素之间保持 着 起好 的能量传递关 系, 中管藻黄素及 管 C l / 0 9 其
Io a in n s lto a d Cha a trz to fLH CI r m p no a m e Gr e - r ce ia in o If o a Siho us M r e n Al
g , o mfa i a C  ̄u rgl e
C N Mi , I^ — e HE n L jF n,G ONG Ba — n ( p rmet B oh mi O ,Y na nvri oA Deat n ic e a , a t iU i st t e y,Y n ,S a d n 6 0 5 at  ̄i h n o g2 4 0
0 8 to . l-L。 ( )、 l-L。 (1m1 0 5 o “ 0 5 m1 0 6 mo 。 )、
条带 , 但各 条 带 之 间 的关 系 以及 多肽 构 成 却 不 清 楚 。只 有 A dr n 和 N kym n e o s aaa a等 尝 试 采 用 较 为温和 的 TinX一 0和 毛 地 黄皂 苷 增 溶 , ro 1 t 0 并结 合蔗糖 密 度 梯 度 离 心 法 及 柱 层 析 法 分 离 完 整 的 L CI H I复合 物 。但是 前者 报道 分 离的松 藻 ( oim C du I. L CI 2 0 ~ 500u的 5种多肽 构成 ; p ) H I 由 700 3 0

素 一 h ab蛋 白复合物 , C l/ 一 唯有管藻 目绿藻例外 , 是
特异 的管藻 黄 素 一C l / 一 白复合 物 。。尽 管 h b蛋 a 。 多年来人们对 这 类 复合物 的结构 做 了不少研 究 , 但 了解 程度 有限 , 不 及高等植 物 。 目前 多数 报道 采 远
用 S SP G D .A E法 , 常 可得 到 3 ~4个 L CI … 通 HI
7 保 存 的类 囊体 膜化 冻 后 , O 用含 有 5 0
m o m l・L。山 梨醇 的 7 5m o L。E T 。 . m ]・ “D A溶 液 (H 80 洗 涤 2次 ,20 0 g离心 收 集 。将沉 淀 p ) 1 0 重新 悬浮 于重蒸 水 中 , 三 乙醇胺 调 p 用 H至 78 控 . 制 叶绿素 浓度 为 0 8 ~0 9m r ~。然后 加入 . . g・n l 2 %TinX一0 0 ro 10至终 浓 度 为 07 , 4 下震 荡 t % 于 增 溶 3 i 增 溶 后 的类 囊 体 膜 于 3 0 g离 0rn a 000 心 1 i, 清液用 于蔗糖密 度梯 度 离心 0rn上 a 3 复合物 的蔗糖 密 度梯 度离心 分 离 采用不 连续 蔗糖 梯度 进 行离 心 分离 在 5m l 离 心 管 中由下至 上依 次为 15to - ( 1 、 l L 0 5m ) o
维普资讯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3 8卷 第 1 , 0 2年 2月 期 20
பைடு நூலகம்
管藻 目绿 藻 刺松 藻 L I 复合 物 的分 离 HC I
礞 敏 李爱 宫宝 烟 大 生 化 系 山 烟 6 0 芬 安( 台 学 物 学 ,东 台2 0 ) 45
周百 ( 国 学院 洋 究 山 青 6 7) 成 中 科 海 研 所, 东 岛201 6
o l L。( to - 。 1 ) 04 t l- 。 1 ) 0 3r - m1 、 o 1 ( o 。 m1 和 M n
L 。0 5m ) 各含 0 0 % 的 Ti nX 10 将初 步 。( . 1 , .2 ro -0 t
离 心得到 的 上 清 液 加 入 管 顶 , 样 量 0 5 m/ 。 上 . l管 采 用 Hici 5 _2S t h- P7 W41型 水 平 转 头 . 4 、 a 5 于 ℃
藻 素 吸 收 的 光 能 可 直接 传 递 给 C l , 无 需 C l h a而 h h作 为 中介 。 关 键词 L I 多肤 HCI Tinx 10蔗糖 密度 梯 度 离心 ro 一 t 0 刺 拇 藻
高 等植 物和 多 数绿 藻 的捕 光 复合 物 都 是 叶黄
烟 台海湾 参 照 A dr n 的方 法 制 备 叶绿 体 和 ne o s 类囊 体膜 2 类囊体 膜 的增溶 及初 步离 心分 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