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工作者的道德约束

合集下载

科技行为道德约束的困境与法德并济

科技行为道德约束的困境与法德并济

第17卷第10期自然辩证法研究V01.17.No.10 2001年 1 0月Studies in Dial ect ics of Natur e Oct.。

2001文章编号:1000—8934(2001)10—0059一03科技行为道德约束的困境与法德并济刘素民(武汉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道德本身缺乏强制力的特点决定了原本同人类其他社会行为一样服从于道德规则的现代科技行为的道德约束陷入了困境,法律的强制力虽是一条有效的拯救之道,但其有时也会陷入僵局。

法德并济才是高科技时代科技行为健康实施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科技行为;道德约束;法律制裁;法德并济· 中图分类号:B82—057文献标识码:A和威慑力,很难达到扬善惩恶的效果,这就必然削弱1 科技行为道德约束的困境现实中科技工作者对科技道德责任实际承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使现代科技行为的道德约束陷入科技行为(sc i en ti fi c an d t e c h ni c a l b“a、rior)是指困境。

科技工作者受思想支配而自觉地、有目的地探索、研究自然现象的本质与发展规律并综合运用物质手2拯救之道段、精神手段和信息手段,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需要服务的活动。

科技行为具有全民族性、全人科技道德是科技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调节类性。

有益的科技行为可以造福民族、造福人类,反科技活动中个人与个人、个人与整体相互关系的行之,则为祸民族,为祸人类。

为规范的总和。

是科技人员普遍遵循的评价与判断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人类善恶的最基本的标准,是约束科技工作者科技行为的生活,其中“巨大的利益与潜在的严重后果并的具体原则。

科技道德原则如何成为科技行为选择存”[1],这就必然提出如何利用科学力量这样的道德的价值方针——我们需要研究用什么力量去推动人问题。

“科学同任何其他人类活动的形式一样服从们这种道德实践,仅靠道德的约束显然是一条死亡于道德规则”[刳。

论科技工作者创新的道德风险

论科技工作者创新的道德风险
福 社会 造福 人类 。

两大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 , 我们把改造的对象逐 渐从 自 然转 向了人 , 不变 的是仍然缺少对创新 的伦 理 思考 以及对创新 的道德风险 的正确评估 。这不 仅会让人们在科技进步 的大环境下在伦理价值上 做无原则地退让 , 还会使人最终变成社会生产机器
内涵以及外延 , 并能够使科技工作者对 自己所做 的 研究 , 包括研究过程 、 研究结果以及研究成果所带
做 的 事情都 应该 做 ; 第二 , 追求 最大 的效 率 与产
出。 这两 个坏 原 则也 是 当今科 技发 展 应该 预 防 的
来 的社会影响 , 都 能秉持谨慎负责的态度 , 最终造
足人们 的物质需求 , 人们开始摆脱大 自然的束缚变 成食物 的生产者。此时人 与 自然的关 系仍然是基
本 和谐 的 。而 到 了工业 文 明 时期 , 人 们 开始 发 现生 活中 、 田地 里 、 工 厂 内发 明改造 的各 种 可 能性 , 开始
新进行伦理反思 , 运用例证法对科技工作者创新会 带来道德风险的观点进行论证 , 最终提倡科技工作
中丧 失 个 性 的零 件 。为 了避 免 这 种 恶 劣 情 况 的发

科 技创 新与道 德 的关 系
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如今 的科技 时代 , 当前在社
会历史主体与客体的双 向建构 中, 主体的现实活动
日益 占据 主导地位。[ 2 1 原始社会时期 , 人们顺应 自 然环境的变化 , 以神明之说来解释 自然。为 了满足 基本 的生活需要 , 人们变成采集者 以及狩猎 者 , 这
2 01 6 —1 0 —1 9
NO 2 A
4 6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 学报

中国科协关于印发《科技工作者道德行为自律规范》的通知

中国科协关于印发《科技工作者道德行为自律规范》的通知

中国科协关于印发《科技工作者道德行为自律规范》的通知【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发文字号】科协发组字[2017]41号【发布部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日期】2017.07.10【实施日期】2017.07.1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团体规定中国科协关于印发《科技工作者道德行为自律规范》的通知(科协发组字〔2017〕41号)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相关高校科协、企业科协: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2015年以来,我国科技界接连遭遇国外出版集团较大规模的集中撤稿,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我国科学家的国际声誉受到直接冲击。

撤稿事件反映出我国少数科技工作者自律意识缺乏,底线意识不强,在名利诱惑面前心态失衡。

为弘扬科学精神,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者道德行为自律,中国科协研究制定了《科技工作者道德行为自律规范》(以下简称《自律规范》)。

《自律规范》已经中国科协第九届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和高校科协、企业科协要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广泛宣传,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关规定,加强自律监督,进一步改革完善科技评价体系,为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和环境保障;要积极指导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建立学术道德委员会等内设机构,健全科研诚信制度规范,加大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力度,确保《自律规范》落到实处。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严于自律,坚持“自觉担当科技报国使命、自觉恪尽创新争先职责、自觉履行造福人民义务、自觉遵守科学道德规范”的高线,坚守“反对科研数据成果造假、反对抄袭剽窃科研成果、反对委托代写代发论文、反对庸俗化学术评价”的底线,肩负起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历史重任,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科技工作者的学术道德规范与道德底线

科技工作者的学术道德规范与道德底线

科技⼯作者的学术道德规范与道德底线科技⼯作者的学术道德规范与道德底线1.现状:近年来,学术领域频现的失范⾏为,使⼈们认识到学术道德建设迫在眉睫。

学术道德失范,可能是没有建⽴起学术道德必须遵守的规范,也可能是有规范但没严格执⾏。

2.道德规范是什么学术活动也是⼈们的⼀种实践⾏为,⼈们的⾏为活动既要⽽向外部的客观世界,也要⽴⾜于个⼈的内部精神世界。

要使⾏为达到⽬标,⼈们既要遵守外部客观世界中的规律,也需遵照内部主观世界的诉求。

为解决这种主观诉求与客观规律之间的⽭盾,就需要建⽴⼀定的规范作为共同的价值评价标准。

3.道德底线是什么规范是学术研究的底线,是研究者在学术活动中应当遵守的最起码的底线伦理。

这个底线伦理继承了规范的普遍有效性,对任何⼀位研究者都有最普遍的可⾏性,是学术秩序和学术发展的最基本的伦理需要。

在学术领域,由规范⽣成的底线伦理要求学术共同体所有研究者必须遵守⼤家所公认的规范,履⾏作为⼀个学者应有的学术义务和学术责任。

所以,学术规范的底线伦理内含研究的义务和责任。

判断研究者是否遵守学术规范,⾸先是看研究者有没有尽到规范要求的义务。

研究者如果尽到了规范明确的学术义务,那就要看研究者是否承担了学术的责任。

只有研究者既履⾏了学术义务,⼜承担了学术责任,才能说研究者符合学术底线伦理的标准。

4.具体表现(1)受访者对于学术道德与诚信现状⼤体表⽰满意,但认为如果不采取进⼀步的防范措施,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会出现下滑。

(2)从现有的主要学术道德与诚信管理⽂件学习情况看,近2/3的受访者表⽰对学术道德相关规定有⼀定了解;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国家有必要通过⽴法来治理严重违反学术道德与诚信的⾏为。

(3)在违背学术道德与诚信的⾏为中,受访者认为主要表现在学术资源获取、学术成果产出和认可、学术荣誉的获得等⽅⾯,⼀⽅⾯表现为科研⼯作者⾃律不⾜,另⼀⽅⾯表现为学术资源和荣誉分配过程中的竞争不合理。

影响这些失范和不端⾏为的原因主要来⾃两个⽅⾯,⼀是外部的社会环境与学术界环境中不良要素或不完善之处,⼆是科研⼯作者⾃⾝学术道德要求和具体科研实践中规范性不⾜。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与纪律要求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与纪律要求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与纪律要求科学技术部作为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者和科技管理的执行者,其工作人员需要遵循一定的工作规范与纪律要求,以确保工作的高效进行,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就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与纪律要求展开探讨。

一、严守职业道德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是公务员队伍的一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准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首先,工作人员应具备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私人利益交换或谋取不正当利益。

其次,工作人员应保守国家机密和科技机构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国家和单位的重要信息。

另外,工作人员要注重形象和修养,言谈举止得体,不得有不良嗜好和不端行为。

二、严格遵守工作纪律1. 准时上下班:工作人员应按规定时间准时上班,不得早退、迟到或旷工。

下班时应安排好当天的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服从领导:工作人员应当服从上级的指挥和安排,在工作过程中积极执行领导的决策和部署。

不得擅自违反规定,独断专行。

3. 保守工作机密: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经常接触到一些敏感信息和机密文件,必须保守秘密,不得擅自外泄信息,尤其是涉及国家利益的重大事项。

4. 高效完成任务:工作人员要高效、高质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要善于学习和研究,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诚实守信:工作人员应保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得故意误导或欺骗他人。

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社会声誉。

三、恪守纪律要求1. 公文处理纪律:工作人员在处理公文时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更改、删除、私自批示或泄露未审批的文件。

2. 会议纪律:工作人员在会议期间要严守会议纪律,按时参加,不得迟到或早退。

会议期间要注意听取并记录会议内容,积极参与讨论,不得散布会议讨论内容。

3. 办公纪律: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内要保持安静整洁,不得大声喧哗或进行个人娱乐活动。

工作人员要爱护办公设备,不得损坏、盗窃或滥用公物。

浅论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范

浅论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范

浅论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范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工作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研究成果和产出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科技工作者所涉及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并非毫无限制,需要遵守伦理规范,以保护人类的尊严、自由和公正,本文将就浅论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范。

一、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作为科技工作者,首要的职责就是尊重个人的人权和尊严,不能伤害或危害人类或动物或对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

科技工作者不能通过违反伦理规范来获得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的结果,并且应该尊重人类的尊严和权利,确保自己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结果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

二、知情同意在进行测试、试验或者调查时,科技工作者应该确保被测试者得到知情同意。

被测试者应该清楚的了解他们的权利和责任,包括测试目的、程序和可能对其造成的任何健康风险。

科技工作者需要确保测量结果的精确性,但不能损害被测试人的生命或身心健康。

三、透明度在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过程中,应该保持高度透明度。

科技工作者应提交真实和准确的数据,同时对于他们的结果和研究方法也应该让其他科学家或实验室能够重复验证。

科技工作者应该避免造成破坏科学研究的情况,在通过伦理审核时应该保证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程序在道德和法律上合法。

四、隐私和保密科技工作者应该保护受试者的隐私权和保密性。

对于他们与受试者交流和保有的信息,应该仔细保密,确保不会泄漏与受试者有关的私密信息。

同时,在技术开发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保护专利权和知识产权,确保不受到侵犯。

五、社会责任作为科技工作者,应该对他们的技术和研究能够建立和维护公正和平等的社会体系。

他们应该对社会贡献,处理并避免造成人类或其他物种的危害,同时,科技工作者应该保持良好的社会责任心,推动技术研究并产生对社会的实际贡献。

综上所述,在技术的快速发展中,科技工作者伦理规范显得尤为重要,他们需要对他们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过程中遵守的道德和法律准则保持警觉,并对社会的公正和平等担负起社会责任。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操守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操守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操守作为科学技术部的工作人员,我们肩负着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和促进国家创新的重要使命。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职业中,职业道德和操守是我们必须严守的准则。

在本文中,我将论述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并说明其重要性。

1. 忠诚与公正作为科学技术部的工作人员,我们首先应该对国家和人民忠诚。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情况,我们都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站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为国家创新和进步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要始终保持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公正地处理和裁决各种科技事务,确保公正的科学技术决策。

2.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基本品质。

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用真实的数据和研究结果为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我们要按照合同和协议履行承诺,言行举止要求实,言出必行。

只有保持诚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3. 保密与不私利科学技术部的工作涉及到重要的科技项目和技术信息,我们必须严守保密义务。

不泄露国家和单位机密,不私自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利益。

只有守住科技安全的底线,才能推动科技创新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4. 尊重知识产权科学技术部的工作直接关乎到知识产权的保护。

我们要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不盗用他人的专利、技术和成果。

如果发现有他人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我们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保护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

5. 创新与学习科学技术部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和学习。

我们要鼓励创新思维,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

同时,我们要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科技素养和专业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和工作需要。

总结起来,科学技术部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忠诚与公正、诚实守信、保密与不私利、尊重知识产权以及创新与学习等职业道德和操守。

这些准则不仅是我们在职业生涯中应该坚守和遵循的,也是我们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和促进国家创新的基础。

只有始终坚持这些准则,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推动科技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与素养要求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与素养要求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与素养要求科学技术部是负责国家科技事务的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对于保持部门高效运转和推动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要求,以确保其履行职责的专业性和社会责任感。

一、诚信和正直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应以诚实守信为基本准则,坚守职业道德规范,维护科技事务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他们应该坦诚对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隐瞒真相,不夸大或歪曲事实,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工作人员还应该主动披露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并在处理工作中遵循公正和公平原则。

二、保守机密与保护知识产权作为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他们将接触到一些重要的机密信息和商业秘密,如科技项目的研究成果、未来科技发展的规划等。

因此,工作人员应严格保守相关机密,遵守国家和部门的相应法规。

同时,他们还应保护知识产权,不得私自泄露或盗用他人的创新成果,积极创建良好的科学伦理环境。

三、独立公正与科学原则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在开展科技事务工作时,应始终遵循科学原则,无论在评估科技项目、制定政策还是提供咨询方面,都应客观公正、基于事实和科学证据作出决策。

他们应避免受到不当利益干扰,做到真实、客观、公正、透明地履行职责。

四、维护社会责任感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应当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时刻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他们应主动参与科技伦理和社会风险评估,确保科技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并推动科技成果的社会化运用,更好地造福社会。

五、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在多个科技领域和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协调和沟通。

因此,他们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凝聚共识,解决分歧。

同时,他们应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倾听并尊重他人意见,并清晰明确地向相关人员传达信息。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要求包括诚信和正直、保守机密与保护知识产权、独立公正与科学原则、维护社会责任感以及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9月第l卷第3期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0FSOUTHWESTⅡA07IUNGUNⅣERSⅡY(socmsciences)SeD2000V01.1No,3论科技工作者的道德约束肖平(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31)[关键词]科技I作;道德约束;道德激励[擒要]本文针对学术界在科研中的不道德行为,从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属性、道德约束对科技创造的激励以厦道德约束的内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了科技工作者道德自我约束的越要性和科技工作者应有的道德品质。

[中田分类号】酷2—0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4474(2000)03—0084—05OnMoralRes椭intforSci眦代&-I.佻hnOlo贸M蜘X【AOPing(&b020厂月h,黼缸协。

以Soc捌&如,删。

50u砘一埘哪f五口讲ong‰沁rs蚵,仇7增也610031,醌i凡o)Kq唧0rds:8cience&technolo盯work,m0阻Ires虹aint,moralmotivaⅡonAk由1ct:Thepap豇analyz曲山e∞ciala删bute0fsciends乜,tIlemotivadngme锄ingofmomIres啪intonscien曲c&t∞hnologicdcr∞【bn,criⅡcizingtheimHloralbehaviorinscientincresearchandtllewm“gviewpointtllatscieⅡce&tec王lIl0Io盯worke璐shoIlldIl’tberestrairledbymoralityn11es.ItalsodemonBnntesthenece8siqthat卵ien6sb工es蛐山e卫埘ve8i11momlity蚰dtllemomlcha豫cterth8tscie血s恒sh叩ldhold.“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o爱因斯坦在此强调了正确应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重要性。

如果,科技工作者不能以整个人类的福祉反省科技活动,自觉为人类做有益的事,反而自动解除职业活动的道德责任,这就等于无偿地出卖自己的道德良知,把自己变成纯粹的技术工具。

科技人员一旦远离道德的引导,这对社会来说是件十分可怕的事,二战期间就有不少法西斯国家的科学家成了战争、阴谋、罪恶的工具。

更多的不注意在科技活动中进行道德约束的科技工作者则表现为对科技运用后果的不审慎,致使科技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又危害人类。

当然,我们还注意到有少数科技工作者以不道德的方式沽名钓誉,做出与科学精神相悖的事。

然而,无论就哪一种情况来说,科技工作者都应遵守必要的道德约束。

本文将从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属性、道德约束对科技创造的意义以及道德约束的内涵三个方面来论证科技工作者道德约束的必要性。

一、科技工作者是社会的人科技工作者是社会的人有两层含义:一是科技工作者生活在特定社会中,他生活、工作以至做人的准则都来源于社会,他必然受到社会文化价值的引导。

二是科技工作者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其利益得失与荣辱尊严应当由社会价值决定。

首先,任何一个科技工作者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与其他人一样,他也是社会的人,同样受到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的影响和引导。

尤其在知识经济的今天。

走科技富国强国的[收稿日期]2000一3—27[作者简介]肖平(1956一),女,重庆市人,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万方数据第3期肖平论科技工作者的道德约束路,成为各国的发展战略,这就决定了社会必以各种利益为杠杆,刺激科技创新。

科技工作者生于这样的时代应该说是相当幸运的。

发展的需要、政策的支持都鼓励他们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自身利益并赢得社会地位。

但是,在个人利益与社会目标之间往往存在着十分困难的道德选择。

今天的科技研究,社会化程度都很高,一切先进技术都需要精良设备,站在高起点上的科技活动已经离不开社会的巨大投入。

而科技工作者个人或受到物质利益的驱使,或为荣誉所诱惑,或为发现所鼓舞。

于是我们痛心地看到一些科技工作者为追逐名利,为获得社会、政府的科研资金和具有私人利益的工程项目丧失起码的科学精神和道德良知,不惜弄虚作假、以次充好。

T.萨默林用墨水涂在小白鼠皮肤上,造成皮肤移植的假象,以证明不同种属的动物皮肤移植时不发生免疫上的排斥反应;约翰.朗用枭猴染色体照片冒充人的染色体照片,宣称他独立地培养了霍奇金氏细胞系;李富斌在国外期刊发表两篇剽窃论文的同时,还捏造自己在国外发表了23篇论文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o据估计,本世纪重大的科学作伪案竞可能高达2000件以上,其中的参与者不乏著名的科学家。

我们还看到,近两年在我国工程界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质量问题,一些工程技术人员为了从工程中获取更多的利润而牺牲工程质量,致使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受到严重损害。

针对此类现象,1989年,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在重定义“工程”概念时,将伦理观念的实践看做是一个工程师在解决问题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其次,可能有人会说,如此作伪造劣之人已经称不上科技工作者,他们不仅违背了普遍的社会道德也违背了科学精神。

那么遵从科学精神,甚至具有一般道德素质的科技工作者是否就一定能保证科学造福人类呢?我们发现在科技史上,有些兢兢业业、卓有成绩的科学家,常为自己的成果未得到正当运用而后悔不已,如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这让我们注意到另一事实:那就是科学的宗旨在于造福人类,但只管埋头工作,不作道德追问的科技工作者很可能会在自己的工作中迷失方向。

而科技工作者的职业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往往比其他行业更大.因而他所承担的道义责任也就更大。

技术应用产生的负面效应可能源于多种因素,一是人类认识水平的局限,在开发和应用某项技术时并未预见到其后果。

例如,氟里昂作为制冷剂,在大量使用多年之后,人们才发现它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的破坏,由此造成皮肤癌患者每年增加30万,白内障患者年增170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

二是已经知道危害,但因为别的原因(如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刺激经济增长、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或满足公众的消费需求等)仍然继续实施。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制与使用以及烟草的种植加工。

此外如农药、化肥的生产和使用,也是令人喜忧参半的技术成果。

化肥和农药对农业增产的贡献最大,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大,它对土地肥力的破坏、农药残留物对人体的伤害、农药对昆虫和植物的杀伤力所带来的生态失衡以及大量农药和化肥被带河流造成污染,鱼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所有这些问题虽已被人们认识,但却一时难以避免。

三是由于疏忽大意,对技术运用不当带来的。

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会随着科技威力的增加而强化.一项技术获利越大,其潜伏的危险也可能越大。

事实上,人们运用高科技手段将核能和其他危险物质运用于生产、生活时,核泄漏、放射性物质、有毒气体等对生命、对环境的威胁从来就没有消除过。

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严重核泄精事故,以及1999年日本茨城县核燃料工厂发生的泄漏事故都是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加上设计中的漏洞造成的。

这些问题首先要依靠合理的制度来解决,但这些问题的大量出现,我们不能不想到科技创造者和使用者的道德约束问题。

一个常常被忽略的事实是,科技工作者既是科技发明创造的主体,也是科技成果运用过程中的主体,他们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和影响的人。

因此他们不仅能够对其活动的目标和后果作出判断,还应该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道德审视,对工程手段选择进行道德控制。

因为正如当人类的科技活动推动社会文明向前发展时,社会不会忘记科技工作者贡献一样,当科技应用中出现问题时,人们也会十分自然地想到他们在其中应负的道德责任。

同时,真正最有效的控制只能来自科技工作者的自我反省和自我约束。

现代科技发展的高度专门化,已令不同学科的工程技术人员之问难以有完全的沟通,更不用说对某一学科一无所知或知之不多的行政管理者或普通的公众,要对一项工程的多重效应作出恰当的预见和分析是多么困难。

惟其如此,就更需要科技工作者对 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J卷本学科的研究及其应用建立起高度的道德责任感。

因为,科技活动是一种具有高度智性的活动,行为主体对其活动的预期目标、达到目标的手段选择以及行为的各种可能性后果应该比其他人更能够作出全面深入的价值评价。

关键在于他是否形成了相应的意识。

和是否有勇气在利益冲突时作出符合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亦即符合道德的抉择。

因此,我们认为仅仅具备一般公民的道德素质仍不足以确保工程活动实现造福人类的目标,因为科技工作者职业活动的高尚性与智性,实际上并没能避免科技实践的负面效应,工程师的职业活动还需要特殊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审视来保证。

科学认知的相对性与局限性决定了科技运用风险的存在,而在崇尚科技的时代这一点往往被人忽略。

加之部分习惯于只问“为什么”的科技工作者由于深陷其研究之中,其思路甚至情感都呈一意掘进的单向性,往往并不对其科技活动和成果运用作全方位的价值审视。

如果今天的科技工作者仍然像过去那样埋头绘图桌、实验室而不问其工作成果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如果我们仍然不对科技工作者提出必须的整体的社会观、未来观,仍然不要求他们树立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人类价值意识,那么,科技运用的风险无疑会更大,这也是近代科技飞速发展而问题也日趋严重的原因。

因此我们说职业活动的高尚并不保障行为效果的道德性,因此,社会不能不对科技工作者提出道德审视的要求。

二、道德约束激励技术创造应该看到,道德不仅有约束性,更有激励功能。

社会对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要求不是要束缚他们的创造性,正相反是要激励他们为人类福祉努力工作。

那些认为对科技工作者做道德要求会束缚他们的创造性的认识,出于两个误会:一是将道德的社会功能只作约束性、惩罚性的理解,而没有看到它激励和赞赏的~面;二是注意到历史上陈腐反动的道德,如中世纪的基督教道德对科学技术的扼杀与阻碍,而设有看到今天随科学发展而发展的道德进步和对科技运用进行道德审视的重要性。

让我们来看一个实例,哥伦比亚医生、生物化学家曼努埃尔.帕塔罗约是一个有强烈社会关怀和道德精神的科学家。

他看到疟疾威胁着40%的世界人口,每年造成二三百万人死亡,仅非洲每年就有一百五十万五岁以下的儿童死于疟疾。

为此他在1986年研制成功了合成疫苗SP聃6,并把疫苗无偿献给世界卫生组织。

“因为疫苗不应该出售,我也不想从它身上去赚钱。

”他还想让疫苗生产总厂设在波哥大,以使疫苗成本维持在低水平上,让穷人也能用得起。

他把疫苗命名为“哥伦比亚”,把荣誉归于他的祖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