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反应器中剩余污泥的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剩余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Vol.28,No.62010年6月中国资源综合利用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目前,剩余污泥的产生量越来越大,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对剩余污泥的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其中厌氧消化技术是处理剩余污泥的主要技术之一。
传统的厌氧消化存在消化速率低、停留时间长(需20~30d)及产气率低等不足[1-3],限制了厌氧消化技术优势的发挥。
为提高剩余污泥的厌氧消化效率,对剩余污泥中微生物细胞进行破解,使其中的有机物进入水相,从而有利于微生物对有机物的进攻、利用和降解。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剩余污泥预处理方法和效率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主要预处理手段包括超声波、热解、微波、超临界氧化、加碱法及其它方法组合而成的预处理工艺方法等。
这些方法均可以有效破坏剩余污泥的结构及细胞壁,使絮体中胞内外有机物不同程度地溶出并进入液相,促进剩余污泥的水解过程。
1超声波预处理超声波预处理剩余污泥,可使污泥中的有机物更充分地厌氧消化降解并转化为沼气资源。
其污泥破解原理是在超声波(20kHz~10MHz)作用下污泥不断压缩和膨胀,污泥内部产生气穴泡,且不断成长并最终共振内爆,局部产生超高温、高压,同时产生巨大的水力剪切力[4-5],使污泥结构中相当数量的微生物细胞壁得以破坏,细胞质和酶得以释放。
超声波预处理促进胞内溶解性有机物释放,表现为剩余污泥的可溶性COD的比例上升和氮与磷浓度的增加,从而改善剩余污泥的微生物可利用性[6]。
超声波预处理具有如下优势[7]:(1)紧凑的设计并且可以改装完成;(2)实现低成本和自动化操作;(3)提高产气率;(4)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5)对污泥后续处理没有影响。
因此,国内外对超声波预处理剩余污泥效果进行了大量研究。
Wang等[8]研究了不同固体含量的剩余污泥经频率为20kHz和超声密度为0.768W/mL、超声时间为5~15min预处理后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的释放规律。
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趋势

资的情况下处理其它来源有机废弃物!使污水处理 厂碳中和运行成为可能'
本文在介绍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技术特性的基 础上!结合几种常 见& 典 型 共 消 化 有 机 底 物! 综 述 剩 余污泥厌氧共消化实验研究进展!以实例说明剩余 污泥厌氧共消化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技术特性
=?= > 厌 氧 共 消 化 技 术 概 述 厌氧共消化技术是将 $ 种或 $ 种以上不同来源
M@O?-4&Q-! #\@)I?-.:#+@O;4^-
" X/RJ4[&349&3R&5K3[4. N9&38]49/3NR09/8 4.Q H49/36.7-3&.8/.9! T-.-093R&56Q2<49-&.! U/-F-.:K.-7/30-9R&5 +-7-'6.:-.//3-.:4.Q @3<,-9/<923/! U/-F-.:!"""== ! +,-.4#
图 !#污泥厌氧共消化有机废弃物来源&能源转化方式与用途 V-:a!#N&23</0&5&3:4.-<]409/0! 5&380&5<&.7/39/Q /./3:R4.Q 4WW'-<49-&.0-. <&BQ-:/09-&. ]-9, /c</000'2Q:/
第 !$ 期
郝晓地等+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趋势
$:70%-60#+43[&. ./2934'-9R&5]409/]49/393/498/.9W'4.90" HH\S0# 84Y/04.4/3&[-<Q-:/09-&. &5/c</00 0'2Q:/3/020<-949/Q(M&]/7/3! 9,/48&2.9&5/c</000'2Q:/Q/W/.Q0&. -.5'2/.9&3:4.-<<&.</.9349-&. " +O;# ! 4.Q '&]-.5'2/.9+O;<&.</.9349-&.0-. +,-.484Y/<43[&. ./2934'-9R&5HH\S0-8W&00-['/! [40/Q &.'R&. 9,/ Q-:/09-&. &5/c</000'2Q:/(N&8/092Q-/0,47/-.Q-<49/Q 9,4984.R/c9/3.4'&3:4.-<]409/0<4. [/20/Q 5&3<&BQ-B :/09-&. ]-9, /c</000'2Q:/! ],-<, <,4.:/09,/QR.48-<&5/./3:R<&.7/30-&. 9&$! f! h$% 4.Q <3/49/0W&9/.9-4' 5&3<43[&. ./2934'-9R-. HH\S0(U40/Q &. 9,/9/<,.&'&:-<4'<,434<9/3-09-<0&5<&BQ-:/09-&.! 0/7/. Q-55/3/.99RW/0 &5&3:4.-<]409/0]/3/3/7-/]/Q 5&39,/-34[-'-9R9&<&BQ-:/095&3/./3:R<&.7/30-&.(Z. 4QQ-9-&.! 0-c5&3/-:. HH\S03/4'-d-.:<43[&. ./2934'-9R43/W3/0/.9/Q 9&Q/8&.09349/9,/W3&0W/<90&5<&BQ-:/09-&. -. 4WW'-<49-&.(@'B 9,&2:, &23/.7-3&.8/.94'W&'-<-/0'-8-99,//.:-.//3-.:W3&:3/00&5<&BQ-:/09-&.! <&BQ-:/09-&. &5/c</000'2Q:/ ]-9, Y-9<,/. ]409/0! 82.-<-W4':3400/0E5'&]/30! 4.Q 84.23/0,&2'Q [//cW'&3/Q -. &2352923/3/0/43<,! 40-9-04 W34<9-<4'8/9,&Q 5&3<&8W3/,/.0-7/'RQ-0W&0-.:&582.-<-W4'&3:4.-<]409/0(
IC厌氧反应器调试及颗粒污泥的培养

市新琪安科技EGSB厌氧污泥床反应器调试方案工业大学2013.4.13EGSB调试及厌氧颗粒污泥的驯化一、调试计划1、颗粒污泥菌种经研究决定EGSB颗粒污泥菌种选用金禾柠檬酸集团污水站的颗粒污泥,经现场考察,颗粒污泥的性状非常好。
其粒度分布较均匀,大小在2-3mm,表面光滑,呈现灰黑色;颗粒的密度较大,沉降性能非常好,几乎几秒钟的时间,颗粒就与水分离,且水色清澈,没有浑浊现象。
产气量大,静置几分钟时间,容器就产生大量的气泡升浮到液面,需要不时地打开容器的瓶盖排气。
见图示。
2、颗粒污泥的运输由于调试时间紧,近日气温高,决定选用30吨槽罐车由高速公路运输。
由于颗粒污泥价格较高,考虑柠檬酸废水与三氯蔗糖废水在水质性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积累和掌握三氯蔗糖废水颗粒污泥驯化的经验和要求,以减少调试的风险,保证调试时间。
基于上述的考虑,调试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先调试西北面的EGSB反应器,待调试成功进入第二阶段调试余下的反应器。
根据调试经验和试验结果,利用颗粒污泥进行驯化,所需颗粒污泥量要求大于12kg/m3,据此计算,第一阶段一个罐体所需干污泥量大于9600kg,按污泥的含水率为90%~93%计算,则湿污泥量为96t~120t。
按100t采购,三辆槽罐车运输。
3、颗粒污泥的验收运输车到现场后,应进行验收含水率、颗粒形态和污泥量检验验收:(1)含水率检测现场准备一只100ml或1000ml玻璃量筒,运输车到现场后,取泥量至量筒的刻度,经5~10分钟的静置沉淀,泥水界面大于8ml或80ml,即含水率满足要求;(2)颗粒形态观察观察沉淀筒中的颗粒污泥的形态。
如颗粒的大小约2~3mm,形状呈球形或橄榄状,颜色呈灰黑色,即形态满足要求;(3)污泥量估算根据槽罐车的形状,量测污泥的液位深度。
通常液位超过罐顶,在罐顶人孔颈位附近。
否则,量不够。
4、颗粒污泥的装填(1)排空EGSB反应罐污水,以免现存废水对接种颗粒污泥产生毒害作用;(2)直接装填,减少中间环节从槽罐车到反应器宜直接装填,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以免打碎颗粒污泥;(3)应采用螺杆泵增压提升颗粒污泥输送提升应采用螺杆泵,以免导致颗粒污泥破碎解体;(4)管道输送流速应小于1.0m/s,以免打碎污泥;(5)适当加热在输送污泥罐上设置间接加热装置,使污泥温度保持在35℃。
臭氧预处理—厌氧消化工艺促进剩余污泥减量化的研究

c e ia x g n d ma d ( C0D),t t l r a i a b n( hm cl y e e n S o o a g n cc r o TOC) r t i n a b h d a ei h u e n t n f x e s o ,p o en a d c r o y r t t es p r a a t c s n o e s u g r n r a e e r a l .Th s p i ca a r b cd g s in ( 5℃ )e f i n y o x e ss u g sg e ty l d e we e i c e s d r ma k b y e me o h l n e o i i e t i o 3 fi e c f c s l d e wa r a l c e i r v d a t ro o e p e r a me t( h z n o a e wa . 5 e r m S . Afe 5 d y f sa l p r to mp o e fe z n r te t n t e o o e d s g s 0 0 0 g p r g a S ) t r 6 a s o t b e o e a i n,
陈英 文等 臭 氧 预 处 理 一 厌 氧 消 化 工 艺 促 进 剩 余 污 泥减 量化 的研 究
臭氧预处理一厌氧 消化工 艺促进剩 余污泥 减 量化 的研 究 *
陈 英 文 刘 明 庆 赵 冰 怡 魏 基 业 祝 社 民 沈树 宝
(. 京 工 业 大 学 生 物 与 制 药工 程学 院 , 料 化 学 工 程 国 家重 点 实 验 室 , 苏 1南 材 江 2 南 京 工 业 大 学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 料 化 学 工 程 国家 重 点 实验 室 , 苏 . 材 江 南京 2 0 0 ; 1 0 9 南京 200) 10 9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处理高浓度L-乳酸精馏残液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处理高浓度L-乳酸精馏残液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L-乳酸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的重要有机酸,其生产产生的精馏残液中L-乳酸浓度高达80%以上,若不加以处理直接排放,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目前,处理L-乳酸精馏残液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两种,其中生物处理因其具有能够降解有机物质的优势,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作为一种环保型生物处理技术,其具有处理高浓度、复杂有机物质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处理高浓度L-乳酸精馏残液的可行性和效果,为该行业提供有效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案,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高浓度L-乳酸精馏残液为对象,采用IC工艺进行生物处理,探究其处理效果及反应机理。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处理高浓度L-乳酸精馏残液的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由IC反应器、加热循环水槽、阀门、流量计、压力计、COD检测仪等部分组成。
2.研究IC反应器中添加剂、温度、氧气流量等操作条件对反应器处理高浓度L-乳酸精馏残液的影响。
实验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不同条件下的COD去除率、L-乳酸降解率等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
3.利用扫描电镜(SEM)、荧光定量PCR(qPCR)等技术手段,研究IC反应器中微生物的菌群结构和数量变化,探究微生物种类及其代谢途径对L-乳酸降解的贡献。
三、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通过实验发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能够有效处理高浓度L-乳酸精馏残液,此外,考虑到IC反应器内部的微生物多样性和嫌氧条件的作用,预计将获得与传统生物处理有差异的降解途径和菌群结构,为深入探究工业废水生物处理的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IC厌氧反应器调试及颗粒污泥的培养

市新琪安科技EGSB厌氧污泥床反应器调试方案工业大学2013.4.13EGSB调试及厌氧颗粒污泥的驯化一、调试计划1、颗粒污泥菌种经研究决定EGSB颗粒污泥菌种选用金禾柠檬酸集团污水站的颗粒污泥,经现场考察,颗粒污泥的性状非常好。
其粒度分布较均匀,大小在2-3mm,表面光滑,呈现灰黑色;颗粒的密度较大,沉降性能非常好,几乎几秒钟的时间,颗粒就与水分离,且水色清澈,没有浑浊现象。
产气量大,静置几分钟时间,容器就产生大量的气泡升浮到液面,需要不时地打开容器的瓶盖排气。
见图示。
2、颗粒污泥的运输由于调试时间紧,近日气温高,决定选用30吨槽罐车由高速公路运输。
由于颗粒污泥价格较高,考虑柠檬酸废水与三氯蔗糖废水在水质性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积累和掌握三氯蔗糖废水颗粒污泥驯化的经验和要求,以减少调试的风险,保证调试时间。
基于上述的考虑,调试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先调试西北面的EGSB反应器,待调试成功进入第二阶段调试余下的反应器。
根据调试经验和试验结果,利用颗粒污泥进行驯化,所需颗粒污泥量要求大于12kg/m3,据此计算,第一阶段一个罐体所需干污泥量大于9600kg,按污泥的含水率为90%~93%计算,则湿污泥量为96t~120t。
按100t采购,三辆槽罐车运输。
3、颗粒污泥的验收运输车到现场后,应进行验收含水率、颗粒形态和污泥量检验验收:(1)含水率检测现场准备一只100ml或1000ml玻璃量筒,运输车到现场后,取泥量至量筒的刻度,经5~10分钟的静置沉淀,泥水界面大于8ml或80ml,即含水率满足要求;(2)颗粒形态观察观察沉淀筒中的颗粒污泥的形态。
如颗粒的大小约2~3mm,形状呈球形或橄榄状,颜色呈灰黑色,即形态满足要求;(3)污泥量估算根据槽罐车的形状,量测污泥的液位深度。
通常液位超过罐顶,在罐顶人孔颈位附近。
否则,量不够。
4、颗粒污泥的装填(1)排空EGSB反应罐污水,以免现存废水对接种颗粒污泥产生毒害作用;(2)直接装填,减少中间环节从槽罐车到反应器宜直接装填,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以免打碎颗粒污泥;(3)应采用螺杆泵增压提升颗粒污泥输送提升应采用螺杆泵,以免导致颗粒污泥破碎解体;(4)管道输送流速应小于1.0m/s,以免打碎污泥;(5)适当加热在输送污泥罐上设置间接加热装置,使污泥温度保持在35℃。
剩余污泥高速转盘破解及破解液厌氧消化特性

sse ddsl s( S )mascne t t n ( i i oi )i tem i fc rta cnr ue otes de up n e o d ML S i s o cn a o h h v csy s h an at t otb t t h l g ri g s t o h i d u
提 高 了近 2 %和 1 . % ; 不 同投 配 比条 件 下 ( .3 ,% ,0 ,0 ) 半 连 续 式 厌 氧 消 化 实 验 中 , 个 投 配 比 O 21 在 33% 5 1% 2 % 的 各 条 件 下 破 解 污泥 的 C 量 均 明显 提 高 , 注 重 污泥 的资 源 化 利 用 考 虑 , 佳投 配 比应 介 于 5 一 1 % 。 H 产 若 最 % 0
A s a tHg p e o r Ds H R ,n w e u m n frecs s deds tg t n w sd s nd ad b t c : i S edR t y i r h a k( S D) e q i e t o xes l g iner i , a ei e n p u i ao g
10 1 ; 1 89 75 1) 5 46 1 ( . 东北 大学 机 械 工 程 与 自动 化学 院 ,辽 宁 沈 阳 1 2 日本 国 山 口大 学 大 学 院 理 工 学研 究 科 ,山 口 宇 部 .
摘要 : 采用 自主开发并设计制造 的高速转盘剩余污泥破解装 置进行剩余 污泥破解 实验 , 考察不 同的运转条 件对 污 泥粒径 、 破解率 的影 响, 对 破解 污 泥 的厌氧 消 化特 性进 行 实验 研 究 。实 验 发现 : 盘 在 高混 合 液 悬浮 固体 并 转
( . col f ehncl ni e n n uo a o , ot at nU i r t, hnag10 1 , i nn r i e 1 Sho o cai g er gadA t t n N r es r nv sy S eyn 189 La igPo n , M aE n i m i h e ei o vc
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中试分析

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中试分析酵罐和沉淀池2部分组成,其流程如图1所示。
污水厂污泥池剩余污泥经污泥泵输送至厌氧发酵罐内,通过自混合的方式进行厌氧发酵反应,发酵产生的混合液自流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采用磷酸铵镁沉淀法去除其中大部分氮磷后,作为碳源投加至污水厂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池;沉淀污泥采用板框压滤机脱水后外运处置。
厌氧发酵罐污泥来源是CAST池排出的剩余生物污泥,其pH为6.62——7.35,COD为18.6g/L,SCOD为68——110mg/L,总固体(TS)的质量浓度为10——13g/L(其中挥发性固体VS的质量分数63.8%——65.1%),总有机碳(TOC)、总碳水化合物、NH4+-N、PO43--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8.88、12.4、2——10、5.0——10mg/L,VFAs含量为0。
设计采用的污泥发酵罐为一种自混合方式运行的塔式反应器,直径为4m,高为10m,有效容积为125m?,全碳钢结构。
罐体设有循环加热系统,保持罐内温度35——50℃。
通过调节进泥量与内循环比,使得发酵罐内pH稳定在7.0左右,形成稳定的发酵产酸环境。
2 运行效果污泥发酵罐反应器经80d的调试运行,反应器内形成以产酸菌为优势菌属的微生物种群。
利用实验室小试初步确定中试系统的运行参数,在中试系统中进行单因素实验,最终获得污泥发酵罐优化运行参数为:污泥停留时间(SRT)=10d、内循环体积比为300%。
反应器VFAs 产量最高为284.6mg/L,最大产酸率(m(VFAs)/m(VS))为0.58g/g。
发酵罐平均进泥量为12.5m³/d,其中TS的质量浓度为10——13g/L,则进泥TS总质量为125——163kg。
发酵原液沉淀污泥经板框压滤机处理后水的质量分数80%,泥量为0.315——0.455t/d,则出泥TS总质量为63——91kg。
由此计算出系统对剩余污泥减量化程度达到44%——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5-7854(2007)03-0073-04IC 反应器中剩余污泥的厌氧消化试验研究王光辉,于冰,张志凡,张洪林(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摘 要:利用IC 反应器对抚顺三宝屯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进行中温与高温厌氧消化试验,考察厌氧消化工艺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中温、高温连续出泥分别为12d ,8d 后,出泥COD 去除率开始稳定,产气量也逐渐达到稳定,气体中的甲烷含量在70%以上。
絮凝试验结果表明,与生污泥相比,消化污泥经絮凝后等量干固体的泥饼体积仅为原来的56%。
关键词: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中温;高温;IC 反应器中图分类号:X70311;X70313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N ANA EROB IC DIGESTION OF THE RESIDUALSL UD GE WITH IC REACTORW A N G Guang 2hui ,Y U B i ng ,ZHA N G Zhi 2f an ,ZHA N G Hong 2li n(School of Envi ronmental and B iologic Engi neeri ng ,L iaoni ng U niversity of Pet roleum &Chem icalTechnology ,Fushun 113001,L iaoni ng ,Chi na )ABSTRACT :The test is conducted on experiments of anaerobic digestion with IC reactor under mesophilic and high temperature conditions for residual sludge from Sanbaotun waste water plant in fushun ,and the feasibility of 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 is investigated 1The research result shows that the removal rate of COD and pro 2ducing air quantities under mesophilic and high temperature conditions are steady after continuous producing sludge respectively for 12or 8days 1The methane content in air is over 70%1Flocculation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mud cake volume of the equal weight digestive sludge after flocculating is 56%,compared to raw sludge 1KE Y WOR DS :residual sludge ;anaerobic digestion ;mesophilic temperature ;high temperature ;IC reactor收稿日期:2006-12-20作者简介:王光辉,硕士,研究方向:废弃物资源化。
1 引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量的递增,污泥也呈增加的趋势。
城市污泥中除了含有丰富的可以利用的氮、磷、钾、多种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外,还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病原菌、寄生虫(卵),重金属以及二口恶英、放射性核素等,如果不经过合理处置将会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因此经济、合理地处理并综合利用污泥已成为污水处理厂和相关部门共同关注的课题。
而随着污泥最终处理的难度的加大,处理技术成本也随之提高。
目前研究重点是污泥的减量化,由于城市污泥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多糖等有机物,所以要解决剩余污泥问题,必须从构成活性污泥的有机物转化出发。
1 试验部分111 泥质分析对抚顺三宝屯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通过初步的重力沉降进行浓缩,减小了污泥的含水率,得到含固量较高的污泥,提高单位反应器的处理效率。
经24h 重力沉降浓缩后污泥的泥质指标见表1。
第16卷 第3期2007年9月 矿 冶MININ G &METALLURGY Vol.16,No.3September 2007表1 经浓缩的剩余污泥的性质Table 1 Quality of concentrated residual sludgeCOD /(mg ・L -1)水相泥相BOD /(mg ・L -1)p H VFA /(mg ・L-1)TS/%VS /%碱度/(mg ・L-1)氨氮/(mg ・L-1)TN/(mg ・L -1)浓缩污泥70~20019000~2800012000~17000712~71524~120214~316115~215102~19436~961000~1200112 分析方法测定COD :重铬酸钾法;BOD :BOD 测定仪;p H 值:PHS -3B 型数字式酸度计;碱度:滴定法;氨氮:纳氏试剂比色法;V FA :蒸馏法;TS 、V TS :重量法。
113 试验装置试验装置见图1。
IC 反应器用圆柱形有机玻璃管制成,由两个USAB 反应器上下叠加串联构成,高度可达016m ,高径比为6,由5部分组成:混合区、颗粒污泥膨胀床区、精处理区、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
其中内循环系统是IC 工艺的核心部分,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和泥水下降管等组成。
图1 内循环厌氧(IC)反应器示意图Fig 11 Sketch map of anaerobic reactor (IC )with internal circulation2 试验结果与讨论211 消化试验将沉降后的剩余污泥和预先培养的种泥按9∶1混合,进行中温(35℃)和高温(53℃)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在启动一周后,每天按投配比例8%加生污泥,排泥量由投加量及反应器的溢流口严格控制,每天测定生污泥和消化后污泥的泥相、水相的COD 及NH 3-N 、VFA 、pH 值等指标,记录产气量,以考察比较可消化性。
消化试验发现,抚顺三宝屯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有较好的消化性能,且中温消化一个周期约为20~25d ;高温一个消化周期为10~12d 。
21111 COD 变化情况通过高温和中温消化剩余污泥,其泥相的COD 分别由29769mg/L 和24044mg/L 降解为6092mg/L 和8847mg/L ,COD 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7%和65%;上清液的COD 先上升后下降,最高分别为5450mg/L 和3162mg/L ,最后降低至1507mg/L 和880mg/L ,如图2所示。
在消化反应的第一阶段,产酸菌将固体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可溶性有机物,从而固相的COD 下降,液相的COD 有上升的趋势;之后在产甲烷阶段,甲烷菌将可溶性有机物乙酸、丙酸等进一步分解成CH 4、CO 2、H 2而释放到气相使液相的COD 呈下降趋势。
图2 高温和中温条件下剩余污泥消化过程中COD 的变化情况Fig 13 Changes of COD in the process of residual sludge digestion under high and mesophilic temperature conditions21112 p H 值的变化情况p H 值是厌氧处理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污泥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经过酸性发酵和碱性发酵,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并转化为新细胞形成消化污泥,酸性和碱性发酵最适宜的p H 值各自不同,产甲烷细菌对p H 值非常敏感,酸性发酵阶段最适合p H 值为518,而甲烷发酵最适合的p H 值为718,酸生成菌在低p H 值范围内增值比较快,而产甲烷菌只在弱碱性环境下生长,产酸细菌和产甲烷菌共存时p H 值在7~716最合适。
图3为在中温和高温条件下剩余污泥消化过程中,系统p H 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在消化过程中,系统的p H 值保持在6~716之间。
・47・矿 冶图3 高温和中温条件下剩余污泥消化过程中pH 值的变化情况Fig 13 Changes of p H in the process of residual sludge digestion under high and mesophilic temperature conditions21113 挥发性脂肪酸的变化情况系统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变化也验证了污泥厌氧消化的机理。
图4为挥发性脂肪酸的变化情况。
剩余污泥在消化的过程中V FA 先增大后减小,这是由于消化处于第一阶段(产酸阶段)时,兼性菌为主要微生物,产酸菌将高分子固体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可溶性有机物即挥发性脂肪酸,而进入液相;然后进入产甲烷阶段,甲烷菌将挥发性脂肪酸进一步分解为甲烷而释放出去,因此挥发性脂肪酸呈下降趋势。
相比之下,高温情况下的挥发性脂肪酸的值变化较中温的更早,值变化更大;这说明在高温条件下污泥更易被分解成低分子有机酸,而参与进一步的反应;同时也说明高温消化细菌的活性更高。
图4 高温和中温条件下剩余污泥消化过程中VFA 的变化情况Fig 14 Changes of VFA in the process of residual sludge digestion under high and mesophilic temperature conditions21114 碱度和氨氮的变化情况碱度是中和酸能力的一个指标,其主要来源于弱酸盐。
如果酸(H 2CO 3和V FA )的浓度超过可利用的碱度,反应器将会变酸(p H 值下降),严重抑制微生物尤其是甲烷菌的活性。
当产甲烷停止时,V FA 可能会继续积累,进一步恶化反应环境。
厌氧反应器中总碱度应维持在2000~5000mg/L 的范围内,如果反应器总碱度小于1000mg/L ,就会导致p H 值的下降。
试验中,对碱度进行连续检测,碱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
在消化过程中,系统中的碱度随反应的进行不断增大,这是由于在消化水解反应过程中产生简单的丁酸、丙酸、乙酸和甲酸等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
但随着消化过程进入到碱性发酵阶段,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都挥发了,而氨则以强碱性的亚硝酸铵的形式留在污泥中,创造了产甲烷菌生存所需的弱碱性环境;所以系统碱度又重新得以恢复,形成了有力保护系统正常运行的缓冲系统。
图6为消化过程中氨氮的变化情况。
图5 高温和中温条件下剩余污泥消化过程中碱度的变化情况Fig 15 Changes of alkalinity in the process of residual sludge digestion under high and mes ophilic temperature conditions图6 高温和中温条件下剩余污泥消化过程中氨氮的变化情况Fig 16 Changes of NH 4+-N in the process of residual sludge digestion under high and mes ophilic temperature conditions21115 产气量的情况气体产量与组成是厌氧消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每日的产气量可做为判定厌氧反应是否正常的最直接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