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语文5《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3)

二年级下语文5《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背景本节课程为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内容为两首古诗:《菩提树下的村庄》和《夜泊牛渚怀古》。
该单元教学目标为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诗歌语言。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菩提树下的村庄》和《夜泊牛渚怀古》的基本含义;2.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诗歌语言,如“村庄”、“泊舟”等;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流程导入(5分钟)课堂开始前,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程将要学习的两首古诗的概要。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发问、多思考。
课文展示(10分钟)播放《菩提树下的村庄》和《夜泊牛渚怀古》两首古诗的演唱视频,学生一边听一边看,全神贯注地聆听。
文本学习(30分钟)将两首古诗分别分段,并让学生依据段落学习每首诗的基本意思和词汇理解,逐步形成对两首诗全貌的理解。
互动讨论(20分钟)分小组进行讨论,从“你从诗中了解到什么?”、“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一种场景?”等多角度开展深入的交流。
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次学习的主要内容。
教学评价1.通过展示视频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容易地进入了学习状态;2.强调词汇理解,通过分段讲解和分组交流,促进了想象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3.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们的热情和思考能力。
课后作业•背诵《菩提树下的村庄》和《夜泊牛渚怀古》中的一段;•模仿一种场景改编诗歌写成一首小诗歌(不少于8行)。
小结通过本次《古诗二首》的优质课教学设计,学生们全面学习和掌握了基本的诗歌知识,扩宽了自己的文化视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学形式与意义的关系,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最新

东吴:三国时期的吴国。
万里船:即将驶往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
4.解题。
明确: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5.诗歌大意。
明确:两只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即将驶向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
2.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但学习了一首新的古诗,还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善于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多发现,多查找,吸收更多的知识。让我们再把这首古诗朗诵一遍吧!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
反思
第(六)单元第_15__课第_2_课时
课题
古诗二首
作课时间
课时
教学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
反思
3.让学生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老师请教。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你从“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两句诗中知道了什么?
明确:时间:六月中旬。地点:西湖。作者感受:景色与其他时节不一样。
描写春天的词语拓展示例:
春暖花开 春光明媚 春意盎然
春色满园 春寒料峭 春回大地
4.找出诗中表示数量的词。
明确:两个、一行、千秋、万里。
模仿秀:
模仿“两个黄鹂”“一行白鹭”的格式写短语。
一辆汽车 三只小猪 八匹马
一盘点心 两桶水 一束花
五瓶饮料 一群羊 四本书
(完整版)新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

1、古诗二首(1)村居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8个生字,会认11个生字。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2、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创设情景,进行层进式的引导与点拨。
学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感悟诗意诗情。
教具准备:朗诵音频、生字卡片。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
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二、自读古诗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
(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
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生汇报。
4、(PPT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
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
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7、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绝句》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绝句》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理解诗句的大意。
难点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感受诗人的心情。
三、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
四、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3.汇报生字词解决情况,教师相机强调。
“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áng”,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xíng”,组词“行走”。
4.同桌互认生字新词。
5.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五、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白鹭、积雪、船)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4.看图读古诗,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古诗)5.梳理诗句,说说诗意。
(出示课文插图,小组讨论,说说诗意。
)六、活动激趣,记诵诗句1.找对应的词语。
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教案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教案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1. 能够正确拼读古诗二首;
2. 能够熟练朗读古诗二首;
3. 能够理解并能初步解释古诗二首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
1. 能够熟练朗读古诗二首;
2. 能够理解并能初步解释古诗二首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
1. 能够正确拼读古诗二首;
2. 能够理解并能初步解释古诗二首的内容。
四、教学准备
2.教学器材:录音机、多媒体
3.教学方法:活动法、口语法
五、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身体在音乐里自由表演,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2.启发探究:先给学生播放古诗二首的音频,让学生聆听
古诗的音乐,让学生记住古诗的内容,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理解解读: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古诗的内容,理解古
诗的诗意,解释古诗的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理解古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小结:让学生总结古诗的内容,理解古诗的意义,激发
学生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教学反思古诗二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分,古诗中有着深厚隐含的文化内涵,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难以真正理解古诗的内容,教师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内容。
此外,教师也应该结合当前的社会环境,给学生讲解古诗的文化背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内容。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1、古诗两⾸之《村居》 教学⽬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字。
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激发情趣、导⼊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些什么?清朝诗⼈⾼⿍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睹了⼉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留下了⼀⾸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
(板题,⽣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范读课⽂、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
三、⾃读课⽂、⾃学⽣字 1.利⽤拼⾳⾃读古诗,边圈画⽣字,要求把字⾳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组合作,交流识字⽅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
(2)“烟”韵母是前⿐韵母。
(3)“童”可以⽤熟字相加的⽅法认记(⽴+⾥)。
(4)“散”是平⾆⾳;偏旁是反⽂旁,不是折⽂旁。
(5)“忙”书空;扩词;⽤“急忙”说话。
3.⾃读古诗,然后谈⼀谈你最喜欢这⾸诗的哪⼀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
(演⽰课件或出⽰图⽚,帮助学⽣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乐听xx同学朗诵这⾸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读出你的感受。
(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篇1《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
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
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二:打开古诗之门,引导学生朝气蓬勃

1.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理解、背诵和写出古诗《江雪》和《登鹳雀楼》的内容与意义;(2)通过分析古诗《江雪》和《登鹳雀楼》,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觉和认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
2.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和背诵古诗《江雪》和《登鹳雀楼》;(2)分析古诗中的词语、意境、修辞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感性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3.教学方法(1)朗读法:教师朗读古诗,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义和情感;(2)导读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词语、意境、修辞、情感等,培养学生的感性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3)对比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对比,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认识。
4.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播放古诗《江雪》和《登鹳雀楼》的诵读视频,并让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情感。
(2)理解古诗《江雪》:教师通过朗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江雪》中的词语、意境、修辞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冬天的寒冷、江水的清凉和人们的孤独和憧憬。
(3)背诵古诗《江雪》:教师带领学生一遍遍地朗读古诗《江雪》,并分段让学生背诵古诗,从而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4)理解古诗《登鹳雀楼》:教师通过朗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登鹳雀楼》中的词语、意境、修辞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千古风流和山水异域的美好与壮阔。
(5)背诵古诗《登鹳雀楼》:教师带领学生一遍遍地朗读古诗《登鹳雀楼》,并分段让学生背诵古诗,从而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6)对比古诗《江雪》和《登鹳雀楼》: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古诗《江雪》和《登鹳雀楼》,分析两篇古诗中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启发学生对语言的感觉和认识。
(7)作文练习:教师让学生写一篇文章,比较和评价两篇古诗,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5.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和比较两篇古诗,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感性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背诵和作文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诗二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背诵古诗《村居》。
3.理解古诗《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
二、激趣导入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吧!(板书课题:村居)四、自读古诗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
(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2.(出示风筝图)大家瞧,这些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
“堤”的声母是“d”,不是“t”。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
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齐读生字) 4.自读古诗,想一想:古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5.小组交流。
五、品悟古诗(一)学习第1、2句。
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第1、2句。
3.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
4.你能把你看到的景物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第1、2句)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早春二月里,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仿佛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里,在春风中轻拂堤岸。
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
你们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指名读)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生汇报)7.这么多美妙的感受,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两句诗的。
(生齐读第1、2句)(二)学习第3、4句。
出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你能读好它吗?2.自由读这两句古诗。
3.在这么好的春光里,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4.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他们在干什么?(分组交流) 5.你们能配合画面,说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分组交流,尝试练说)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6.读了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生汇报)7.你们的想法都很有意思,你们能将自己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指名读) 8.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中去呢?这样吧,让我们朗读古诗,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吧。
(生齐读第3、4句)六、背诵古诗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
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
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
我相信这首古诗你们一定能背下来。
3.生自由背。
七、指导书写指导写好生字“诗”“童”“村”,重点写好生字“童”。
1.看“电脑小博士”的笔顺顺序,学生认真观察笔顺顺序、笔画写法。
2.指名反馈。
“童”字是上下结构,共有12画,可组词为“儿童、童年”。
3.观察田字格中的“童”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找到关键笔画,再通过课件演示,提醒学生“立”的最后一横最长。
)4.教师范写3个生字。
6.师生评议。
八、梳理板书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咏、妆、丝、绦、裁、剪”6个生字,会写“碧、妆、绿、丝、剪”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咏柳》,背诵古诗《咏柳》。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二、导入新课,初感诗境1.课前齐唱歌曲《春天在哪里》。
2.齐背古诗《村居》。
3.导入:同学们,春天来了,这轻快飞行的黄莺,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随风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柳图)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说)5.揭题解题: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
6.欣赏配乐朗读,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
7.自由读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8.突显生字,指出这些字是今天所要学习的生字,再让学生读这些生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四、交流切磋,诵读感悟1.指导学习第1、2句。
出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生齐读。
(2)(出示从远处看柳树的图片)你们看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3)多么婀娜的柳树啊,在诗人的眼中,它就像什么呢?(碧玉、丝绦)(4)指名读。
教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合作学习第3、4句。
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和同桌一起读第3、4句。
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出示第4句诗的课件)让学生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一树碧玉,万条绿丝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原来是二月春风的杰作啊!继而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4)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3.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4.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感受到的意境描述出来五、分组活动,熟读成诵师:大家都喜欢这首古诗,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这首古诗,告诉老师,好吗?(学生思考、讨论,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用白话文翻译、画画等。
) 1.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把他们分成三组:朗诵组、翻译组、画画组。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小组。
2.学生分组开始创作。
(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3.分组展示。
(1)朗诵组用多种朗读方式诵读古诗;(2)翻译组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3)画画组展示各自根据诗意描绘的图画。
4.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了这首诗歌,我觉得大家都做得非常好。
六、指导书写1.出示要写的5个生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教师指导。
“绿”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不要把右下部写成“水”。
“丝”字注意笔顺。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七、板书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八、教学感悟在教学这两首诗时,我都能以生动亲切的语气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此基础上,我以有层次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
此外,我还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改变单纯的师生交往的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
2找春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寻找春天,通过朗读、理解、感悟,说说春天的样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春天,体会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到大自然中去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观察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春天的特征。
3.热爱春天,愿意去发现、观察春天。
三、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常说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那么春天在哪里呢?你是怎么知道春天来了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找找春天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四、读课文,识记生字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认读。
(着重指导读好“遮”“嫩”“触”)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发现不正确的地方及时纠正)4.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让学生认读,全班齐读。
5.出示词语,请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
脱掉棉袄寻找害羞姑娘嫩芽音符解冻杜鹃遮遮掩掩五、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学生齐读课文。
(2)分段抽读课文。
(对字音读得准确、语句读得流畅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读得不够好的学生要给予帮助和鼓励)2.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1)启发思考,自己解决。
(2)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理解“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等词语。
(3)学生之间互相解决没弄懂的问题。
(4)教师解答剩余问题。
3.精读感悟,合作学习。
(1)课文的题目是《找春天》,你们跟随课文中的小朋友找到春天了吗?都找到了些什么?(2)分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页纸,由小组长组织大家在课文里寻找答案,并把大家找到的答案记录下来。
(3)由各组选派一名同学把小组学习的结果向全班汇报。
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感悟,并给予恰当的肯定和引导,适时板书:小草野花嫩芽小溪柳枝风筝喜鹊杜鹃桃花杏花六、读文想象,拓展延伸1.齐读课文。
思考:“我们”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听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闻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触到了春天的什么?2.现在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后说一说,你在春天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播放展示春天美景的视频)学生汇报、交流看视频后的新发现。
3.除了这些,请你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一定还会有新的发现。
下节课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七、梳理板书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其中蕴含的感情。
3.感受春天那清新、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中去的情趣。
复习导入1.借助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识记生字新词的情况。
同桌互相检查、互相纠正。
2.谁对春天又有新的发现?请告诉大家。
(学生自由发言)四、品读感悟1.学习课文的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
(2)师:想一想,春天来了,你们喜欢它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课文呢?学生讨论,总结出朗读的语气。
(语气:高兴、欢迎、激动。
)(3)师:谁愿意来试一试?学生自荐朗读,然后齐读,体会春天来了的快乐。
2.学习课文的第2自然段。
(1)师:面对美丽的春天,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呢?谁愿意来读课文第2自然段?(指名读)(2)师:这几个孩子是怎样去找春天的?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内讨论,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
(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