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十四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交汇题型过关练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020年高考题汇总附答案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020年高考题1.(2020北京卷)番茄根尖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可以获得完整的番茄植株,有关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脱分化、再分化B.植物激素在此过程中起调节作用C.此过程中若发生杂菌污染则难以获得目的植株D.根尖细胞最终发育为无叶绿体的植株2. (2020北京卷)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获得B细胞之前需给动物注射特定的抗原B.分离出的B细胞应与骨髓瘤细胞融合C.需要从融合的细胞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D.得到的所有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均相同3. (2020江苏卷,多选)小鼠胚胎干细胞经定向诱导可获得多种功能细胞,制备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获得更多的囊胚,采用激素注射促进雄鼠产生更多的精子B.细胞a和细胞b内含有的核基因不同,所以全能性高低不同C.用胰蛋白酶将细胞a的膜蛋白消化后可获得分散的胚胎干细胞D.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出的各种细胞都需在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4.(2020天津卷)在克隆哺乳动物过程中,通常作为核移植受体细胞的是去核的( )A.卵原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C.次级卵母细胞D.卵细胞5.(2020浙江卷)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受体大肠杆菌含有构建重组质粒时用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则一定有利于该重组质粒进入受体并保持结构稳定B.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某抗盐植物获得2个稳定遗传转基因品系,抗性鉴定为抗除草剂抗盐和抗除草剂不抗盐。
表明一定是抗盐性的改变与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入无关C.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某植物获得转基因植株,其DNA检测均含目的基因,抗性鉴定为抗除草剂和不抗除草剂。
表明一定是前者表达了抗性蛋白而后者只表达抗性基因RNAD.已知不同分子量DNA可分开成不同条带,相同分子量的为一条带。
用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完全酶切环状质粒后,出现3条带。
表明该质粒上一定至少有3个被该酶切开的位置6.(2020山东卷)两种远缘植物的细胞融合后会导致一方的染色体被排出。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8现代生物科技练习(含解析)

专题8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考点考向考情分析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一基因工程 1.考查题型:非选择题。
2.考查形式:根据提供的文字信息作答。
3.命题特点:(1)对基因工程的考查频率较高,侧重考查操作工具的种类、功能以及操作基本程序等。
动物细胞工程技术中的核移植技术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也有所考查。
二细胞工程(2)题目常借助简洁的文字材料或模式图等考查有关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工程的原理、技术手段等,尤为注重对教材中一些关键词的填充及对结论性语句的准确表述等。
胚胎工程与生态工程三胚胎工程 1.考查题型:非选择题。
2.考查形式:根据提供的文字信息作答。
3.命题特点:(1)从全国卷命题来看,曾考查过胚胎移植的概念。
多以简单的科研实例为载体考查本部分知识,如胚胎移植的概念、基本程序等,有时也会结合基因工程技术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综合考查。
(2)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为开放性的试题,暂时没有考查。
四生态工程五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1.(2019年全国Ⅰ卷)基因工程中所用的目的基因可以人工合成,也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得。
基因文库包括和。
答案▶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2.(2019年全国Ⅰ卷)生物体细胞内的DNA复制开始时,解开DNA双链的酶是。
在体外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使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解链为单链的条件是。
上述两个解链过程的共同点是破坏了DNA双链分子中的。
答案▶解旋酶加热至90~95℃氢键3.(2019年全国Ⅱ卷)植物微型繁殖是植物繁殖的一种途径。
与常规的种子繁殖方法相比,这种微型繁殖技术的特点有(答出2点即可)。
答案▶能保持植物原有的遗传特性,繁殖速度快4.(2019年全国Ⅱ卷)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把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成胚状体,再通过人工种皮(人工薄膜)包装得到人工种子,这种人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可萌发生长。
人工种皮具备透气性的作用是。
人工胚乳能够为胚状体生长提供所需的物质,因此应含有植物激素、和等几类物质。
高中生物 专题十四 种群与群落学业水平考试(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全册生物试题

种群与群落[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及特征(a);(2)标志重捕法(a)。
2.种群的增长方式:(1)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b);(2)环境容纳量(a)。
3.群落:(1)群落的概念和结构(a);(2)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a);(3)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a)。
种群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1)种群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2)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等。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结构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①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②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可分为:③性比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④种群密度:是指某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大小是决定生物的益或坏、狩猎或禁猎、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也是检查保护效果或防治效果、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及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
2.标志重捕法(1)调查对象: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如田鼠、鸟类、鱼类等。
(2)计算公式N (种群总个体数)=M ·n mM —标志个体数,n —重捕个体数,m —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二、种群的增长方式1.种群的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1)指数增长①条件: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增长曲线为“J”形。
②特点:起始增长很慢,但随着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每单位时间都按种群的一定百分数或倍数增长,其增长势头强大。
增长速率不断增大。
(2)逻辑斯谛增长①条件: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其他生物制约条件下,增长曲线为“S”形。
②特点:起始呈加速增长,K/2时增长最快,此后便开始减速增长,到K值时便停止增长或在K 值上下波动。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新课标):专题十四 高考开放性生物实验应试分析 Word版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十四)[专题十四高考开放性生物实验应试分析](时间:40分钟)1.为探究主动运输的特点,科研人员利用图6-14-1中图1装臵进行实验(HgCl2能抑制ATP水解),实验得到如图2所示的结果。
据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1图2图6-14-1A.本实验是探究HgCl2和细胞成熟程度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的影响B.温度、pH、溶解氧、胡萝卜片的量是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C.科研人员在实验前后需测定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D.比较乙组和丙组结果,可知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需要消耗能量2.切除老鼠的甲状腺后,其物质代谢能力大大下降;若切除甲状腺后,连续给老鼠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其物质代谢能力与切除前相比没有下降。
由此可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代谢能力。
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再进行其他对照实验,用以观察比较。
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实验组的是( )A.既不切除体内的甲状腺,又不注射甲状腺激素B.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量后进行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再移植甲状腺C.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D.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注射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3.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B.在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正方体琼脂块的体积是无关变量C.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中,插条生根数是因变量D.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无关变量4.不同种植物种植在一起时,有些会分泌化学亲和物质,使生长相互促进;有些会分泌毒素或防御素对邻近植物产生毒害。
为了研究洋葱和甜菜之间能否混种,下列相关设计思路不正确的是( )A.应用洋葱、甜菜单独种植和混合种植进行对照B.各组植物生长的温度、光照、土壤条件应相同C.通过重复实验可减少实验结果的偶然性D.用洋葱与甜菜的株高差作为实验结果的观察指标5.(双选)为了比较不同清洁剂的抗菌效果,某学生用2种清洁剂在2种不同的家具上进行实验。
2022《全品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讲练:专题十四 生物技术实践

选修模块专题十四生物技术实践考纲要求 1.微生物的利用(1)微生物的分别和培育。
(2)培育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3)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
2.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1)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
(2)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3)植物的组织培育。
3.试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2021·全国卷Ⅰ] 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
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
回答有关问题:(1)显微观看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____________染色。
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____________(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________为碳源的固体培育基进行培育。
(3)若要测定培育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__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________法进行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 ℃、40 ℃、45 ℃温度下降解10 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 mg、1 mg、6 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________℃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________℃设计后续试验。
2.[2022·海南卷] 已知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泡制时间有关。
为了测定不同泡制天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一个试验,试验材料、试剂及用具包括:刻度移液管、比色管、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亚硝酸盐的显色剂、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等。
回答相关问题:(1)请完善下列试验步骤。
①标准管的制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
②样品管的制备: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肯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
2020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四-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

专题十四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A组三年高考真题(2016~2014年)1.(2016·全国课标卷Ⅲ,3)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2.(2016·江苏卷,15)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3.(2016·江苏卷,16)如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c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C.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4.(2015·课标卷Ⅰ,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5.(2015·海南卷,18)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6.(2015·江苏卷,5)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7.(2015·海南卷,1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B.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D.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8.(2015·江苏卷,16)下图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使白细胞黏着B.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消耗ATPC.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需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白细胞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9.(2014·课标卷Ⅰ,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10.(2014·课标卷Ⅱ,3)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11.(2014·北京卷,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整合训练(十四)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

整合训练(十四) 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全员必做题1.[2022·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和五华县高三一模]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挺水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
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B.引进的芦苇、香蒲在与藻类竞争光照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从而抑制藻类生长繁殖C.“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涉及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D.放养的植食性鱼类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2.[2022·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农牧业生产的现象描述和规律总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地虽瘠薄,常加粪沃,皆可化为良田”描述的是通过施肥改良农田的做法,表明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B.“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描述的是农田中狗尾草的生长现象,狗尾草等杂草与农作物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C.“毋覆巢,毋杀胎夭飞鸟,毋麝卵”描述了对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提高出生率D.“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了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3.[2022·广东省汕尾市高三期末调研]生态农庄是集种植、养殖、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新兴农业模式,如图是某农庄生态系统结构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农庄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包括太阳能和饲料中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C.该生态农庄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据图分析,蚯蚓从粪便中获得的能量属于鸡和牛的同化量4.[2022·山东省济宁市高三模拟](不定项选择)净初级生产量(NP)指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GP)和生产者呼吸消耗有机物量(R)的差值。
专题23 家庭与婚姻-三年(2020-2022)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23 家庭与婚姻一、单选题1. (2022·06浙江高考真题)2019年1月,张某在H市购买一处房产。
2021年5月,张某与王某结婚,双方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的不动产归共同所有,取得的其他财产归各自所有。
2021年9月,王某在N市购买一处房产。
2022年3月,张某发表小说作品获稿酬5万元,王某获得其父母赠与小车一辆。
关于财产的归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市和N市房产归张某、王某共同所有B. H市房产归张某所有,N市房产归王某所有C. 稿酬5万元和小车归张某、王某共同所有D. 稿酬5万元归张某所有,小车归王某所有2. (2022·01浙江高考真题)钱某与妻子周某离婚,女儿小钱被判给周某。
钱某后来与刘某再婚,刘某有一在外地独立生活的成年儿子小刘。
钱某年迈去世,留下一处房产和数十万存款,未立遗嘱。
可以继承钱某遗产的有()①妻子刘某②前妻周某③女儿小钱④继子小刘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2020·浙江·高考真题)王某是某中学的音乐教师,与没有音乐细胞的张某结婚三年后,因夫妻感情破裂要求离婚。
双方就财产的分割发生纠纷。
以下属于王某个人财产的是()①王某婚后购买的价值上万元的音乐书籍②王某婚后接受张某爷爷指定赠与她的小轿车③王某婚后创作的音乐作品所获的收益④王某婚后用婚前个人财产炒股所获得的收益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2020·浙江·高考真题)小明八周岁时父母离异。
两年后,母亲与孙某再婚,并生下女儿小玲。
小明一直跟随母亲和孙某生活,直至他和小玲都成家立业。
五年后,孙某病重,生活出现困难,要求小明和小玲支付赡养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孙某只能要求小玲支付赡养费②孙某应当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③孙某有权要求小明和小玲支付赡养费④小明对孙某的财产有继承权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5.(2021·浙江·模拟预测)李某(女)与张某(男)在登记结婚后第三年购置了新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四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交汇题型过关练
1.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强致病性RNA病毒,以埃博拉病毒外壳某蛋白为主要抗原制备疫苗和抗体是预防和诊疗埃博拉出血热的一种有效策略。
其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图:
(1)过程①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酶的催化下合成DNA,将获得的DNA与载体连接后导入受体菌群建立病毒的________________文库,再从中筛选出A基因。
(2)过程②利用PCR技术扩增A基因时,需在__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进行,PCR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③采用的技术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获得的X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
(4)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________________所制备的疫苗注射到健康人体内,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免疫预防,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解题指导】解读图示信息: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强致病性RNA病毒,则①表示逆转录形成DNA的过程;②表示获取A(目的)基因的过程;③表示细胞融合的过程,X为杂交瘤细胞。
【解析】(1)埃博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过程①代表逆转录的过程,需要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DNA。
基因文库是指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
基因组文库包含某种生物所有的基因;部分基因文库包含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
将获得的DNA与载体连接后导入受体菌群建立病毒的基因组文库,再从中筛选出A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A基因时,加入引物的作用是与A基因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热稳定DNA聚合酶(Taq 酶)作用下进行延伸。
PCR技术所依据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
(3)过程③需要采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X为杂交瘤细胞。
(4)图中的A蛋白相当于抗原,因此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A蛋白所制备的疫苗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的免疫预防。
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图中的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答案:( 1)逆转录基因组
(2)热稳定DNA聚合(Taq) DNA双链复制
(3)动物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
(4)A蛋白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2.人乳铁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药用保健蛋白。
如图表示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乳铁蛋白的过程,图中Tet 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Amp 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五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如下所示,请回答问题:
(1)要将人乳铁蛋白基因插入质粒,若只允许使用一种限制酶,应选择的限制酶是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首先需要在含________________(填“四环素”“氨苄青霉素”或“四环素或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原因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表达载体除图中所列部分外,还应包含____________。
若要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乳铁蛋白,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将目的基因与________________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
【解析】(1)根据题中五种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可知,限制酶Sau3AⅠ可以切割限制酶BclⅠ和限制酶BamHⅠ的识别序列,因此要将人乳铁蛋白基因插入质粒,在只允许用一种限制酶的情况下,应选择限制酶Sau3AⅠ。
(2)用限制酶Sau3AⅠ切割后会破坏四环素抗性基因(Tet r),但不会破坏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 r),导入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存下来。
因此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首先需要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
(3)图中已包含了目的基因、启动子、复制原点、标记基因,还缺少终止子。
若要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乳铁蛋白,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将目的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
答案:(1)Sau3AⅠ
(2)氨苄青霉素用限制酶切割后破坏了Tet r基因,但不会破坏Amp r基因,导入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对氨苄青霉素具有抗性)能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存下来
(3)终止子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3.美国新希望生殖医学中心张进团队正式宣布,世界首个细胞核移植“三父母”男婴已于2016年4月诞生。
如图是该男婴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亲婴儿”的核DNA由双亲提供,质DNA由________________提供。
由此可见,“三亲婴儿”的意义在于可以避免子代________________遗传病的发生。
(2)过程③在体外进行时需要对精子进行________________处理,卵母细胞应处于MⅡ________期。
(3)过程④是早期胚胎培养,需将受精卵移入______________继续培养。
培养液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________________等营养成分,以及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
(4)过程⑤是____________技术,取囊胚期的____________细胞可以对移植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采用SRY-PCR的鉴定方法,在该PCR扩增过程中若消耗引物分子14个,则DNA扩增了________次。
【解析】(1)题图显示:该“三亲婴儿”由重组卵子与父亲丙产生的精子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而重组卵子是由母亲甲的卵母细胞的细胞核与捐献者乙的去核卵母细胞重组而成。
可见,该“三亲婴儿”的核DNA由母亲甲和父亲丙提供,细胞质DNA由捐献者乙提供。
由于线粒体来自捐献者乙的卵母细胞,因此“三亲婴儿”的意义在于可以避免子代细胞质DNA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生。
(2)过程③为体外受精,在体外进行时需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
只有处于MⅡ中期的卵母细胞才具有受精能力,所以体外受精时,卵母细胞应处于MⅡ中期。
(3)过程④是早期胚胎培养,需将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培养液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
(4)过程⑤是胚胎移植技术,取囊胚期的滋养层细胞可以对移植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
在PCR扩增过程中,每个新形成的子链都含有一个引物,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消耗引物分子14个时DNA扩增了n次,则有2n×2-2=14,解得n=3。
答案:(1)捐献者乙细胞质DNA控制的(2)获能中
(3)发育培养液核苷酸血清
(4)胚胎移植滋养层 3
4.(2018·全国卷Ⅱ)某种荧光蛋白(GFP)在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这一特性可用于检测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
某科研团队将某种病毒的外壳蛋白(L1)基因连接在GFP基因的5'末端,获得了L1-GFP融合基因(简称为甲),并将其插入质粒P0,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1,其部分结构和酶切位点的示意图如下,图中E1~E4四种限制酶产
生的黏性末端各不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断,该团队在将甲插入质粒P0时,使用了两种限制酶,这两种酶是______________。
使用这两种酶进行酶切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_,也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_______。
(2)将P1转入体外培养的牛皮肤细胞后,若在该细胞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则说明L1基因在牛的皮肤细胞中完成了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过程。
(3)为了获得含有甲的牛,该团队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将能够产生绿色荧光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移入牛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中、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
(4)为了检测甲是否存在于克隆牛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某同学用PCR方法进行鉴定,在鉴定时应分别以该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____________(填“mRNA”“总RNA”或“核DNA”)作为PCR模板。
【解析】(1)将甲插入质粒P0时,为了保证甲(L1-GFP融合基因)的完整性,应该选择E1和E4两种酶切割,并且把目的基因插入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从而使其能在受体细胞中表达。
(2)在牛皮肤细胞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表明基因已表达,而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3)由(4)题意可知,获得含有L1-GFP融合基因(甲)的牛为克隆牛,需要用核移植技术,即将能够产生绿色荧光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卵母细胞中。
(4)检测甲是否存在于牛的不同组织细胞中,可以采用PCR技术扩增,再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来检测,PCR技术中模板是DNA,并不是RNA。
答案:(1)E1和E4 甲的完整甲与载体正确连接
(2)转录翻译
(3)细胞核去核卵母细胞
(4)核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