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库车位设计
地下车库基本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基本设计规范地下车库是一种常见的停车设施,为了确保其安全、便捷和舒适性,以下是地下车库基本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
一、地下车库布局与尺寸1.通行道路宽度应符合消防车辆的需求,不得小于6米,同时考虑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
2.车位尺寸一般按照标准轿车的需求设计,长度不小于5米,宽度不小于2.5米。
3.配置足够数量的直接进入和退出车库的坡道、斜坡和平台,以便车辆顺利进出。
二、入口与出口设计1.地下车库的入口应设置在主要道路或交通枢纽附近,方便车辆进入。
2.设计合理的入口宽度,同时考虑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
3.出口应设计为单向通行,以确保车辆能顺利离开车库。
4.入口和出口应设置清晰的导向标志和指示灯,以提醒驾驶员。
三、照明和通风1.车库应有充足的照明设施,确保驾驶员能够清晰地看到道路、车位和其他车辆。
2.照明设施应采用防爆、防水和防腐蚀的材料,并具备节能功能。
3.车库应配备良好的通风系统,排除废气和车辆尾气,确保空气质量良好。
四、防火设施1.车库应设置消防设备,如消防栓、灭火器等,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及时应对。
2.地下车库的设计应考虑消防车辆的进入,以便进行灭火和救援工作。
五、安全设施1.车库应配备监控系统,监测车辆和人员的动态,确保安全。
2.为了方便应对紧急情况,车库应设置报警设备和安全出口。
六、排水系统1.地下车库应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雨水和洪水能够顺利排出。
2.排水设施应具备防腐蚀和防塌陷的特点,以确保长期使用的稳定性。
七、易于维护和保养1.地下车库的设计应考虑维护和保养的便利性,如设立检修通道、维修设备等。
2.各种设施和设备应定期检修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总之,地下车库的基本设计规范包括布局与尺寸、入口与出口设计、照明和通风、防火设施、安全设施、排水系统以及易于维护和保养。
只有满足这些规范要求,才能确保地下车库的安全性、可用性和舒适性。
地下停车场车库设计规范

地下停车场车库设计规范1.泊位布局泊位布局是地下停车场车库设计中的首要考虑因素。
正确合理的泊位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车辆停放效率,并减少因泊位之间距离过小、通道不畅等问题导致的拥堵。
泊位布局要遵循以下原则:-活动性布局:确保泊位之间的通行道宽度足够,方便车辆进出和转弯。
-纵横错落:合理设置主次通道,避免单一通道造成的交通拥堵。
-合理划分车位大小:根据不同车辆尺寸需求,合理划分泊位大小。
2.安全出入口设计安全出入口设计是地下停车场车库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车辆安全和流畅出入。
出入口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入口通道宽度要满足车辆进出的需求,同时留有一定余地,以确保车辆安全通过。
-出入口坡度要适中,不宜过陡,以免影响车辆通过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出入口视线要良好,避免盲区,以便驾驶员能够清晰地观察周围情况。
3.照明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对人工光源的依赖,节省能源。
-照明设备要合理布局,保证整个停车场车库能够均匀照明。
-使用高质量、节能的照明设备,以提高照明效果和降低能耗。
4.防火防烟设计防火防烟是地下停车场车库设计中的重要方面,确保车库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排烟、灭火,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合理设置排烟口和排烟通道,确保烟雾能够迅速排出车库,避免烟雾堆积。
-安装火警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设备,确保及时报警和灭火。
5.节能环保设计-使用太阳能和LED灯等节能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合理设计通风系统和水处理系统,确保车库通风良好,水资源合理利用。
总之,地下停车场车库的设计规范需要考虑泊位布局、安全出入口设计、照明设计、防火防烟设计和节能环保设计等方面。
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确保地下停车场车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便捷的停车服务,为城市交通管理贡献力量。
地下停车库设计规范

地下停车库设计规范地下停车库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停车库的功能性、安全性和舒适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准则。
地下停车库通常位于建筑物地下,既可以供住宅小区或商业综合体使用,也可以提供城市公共停车服务。
以下是一些地下停车库设计规范的重点:1. 车位标准:地下停车库的车位宽度应满足标准尺寸要求,一般为2.5米。
车位之间应有足够距离,方便驾驶员进出车位。
2. 车库通道:车库通道的宽度应满足消防车和紧急救援车辆的需求。
一般来说,车库通道的宽度为6米,以确保车辆可以方便地操控。
3. 通风与排烟系统:地下停车库应配备有效的通风和排烟系统,以避免空气污染和有害气体积聚。
通风系统的设计应满足相关建筑规范,确保车库内空气的新鲜与流通。
4. 照明系统:地下停车库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以提供明亮的照明环境,确保驾驶员的安全视野。
照明设施应具备防水性能,以应对潮湿的地下环境。
5. 消防设施:地下停车库应配备消防设施,包括火灾报警系统、灭火器、消防栓等。
应设有合适数量和位置的消防设备,以应对紧急情况。
6. 层高和层板:地下停车库的层高应满足车辆和行人的通行要求,一般为2.8米至3.2米。
层板应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以适应车辆和人员的重量。
7. 防水与防潮:地下停车库应采用防水和防潮措施,以防止地下水渗入并保持车库内干燥。
地下停车库设计时应考虑防水层和排水系统,并采用耐用的材料。
8. 安全设施:地下停车库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紧急电话、监控摄像头、报警按钮等,以保障驾驶员和车辆的安全。
9. 指示标志与画线:地下停车库应设置清晰的指示标志和标线,以指导驾驶员停放车辆和行走路径。
标志和标线应醒目易懂,并定期维护更新。
总而言之,地下停车库设计规范的目的是确保停车库的功能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通过规范的设计,可以提供便利的停车环境,保障驾驶员和车辆的安全,并提升城市交通服务的质量。
地下车库的设计规范

▌一、停车位指标停车位的确定为停车场建筑面积进行估算提出一定依据,小型车每车位约30~40㎡。
以上指标均包括--停靠位和车道以及墙、柱等建筑构件面积。
实际工程统计表明,地下停车库平均每车位约37~47㎡,室外停车场平均每车位约27~37㎡。
【案例】恒大停车位尺寸要求中高端/中端楼盘:一个车位保证满足2400mm×5300mm。
高端楼盘:一个车位保证满足2700mm×5700mm(在人行出入口附近考虑5%数量的2700mm ×6000mm车位)。
▌二、防火设计1.防火分区大型高层建筑的地下车库往往规模较大,为了将火势控制在发生范围内,避免向外蔓延,需将地下车库按一定面积划分为防火分区。
《规范》规定地下车库不设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为2000㎡,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一倍,为4000㎡。
各防火分区以防火墙进行分隔,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设门、窗、洞口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卷帘。
2.安全疏散《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对地下车库的安全疏散做了如下规定:(1)地下车库人员安全出口应和汽车疏散出口分开设置。
这是因为不论平时还是在火灾情况下,都应做到人、车分流,各行其道,避免造成交通事故,不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
(2)地下车库的每个防火分区内,其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目的是能够吸效地进行双向疏散。
但若不加区别地多设出口,会增加车库的建筑面积及投资。
因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出口。
a.同一时间车库人数不超过25人。
b.IV类汽车库,即停车数不超过50辆的汽车库。
c.当地下车库规模较大,划分为两个以上的防火分区,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分别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3)地下车库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其与室内最远工作点的距离不应超过45m。
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超过60m。
地下停车场车库布局规范

地下停车场车库布局规范1. 车位布局:车位应合理布置,确保车辆进出方便,并且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间。
车位之间应保留足够的间隔,以便车辆停放和驶入驶出。
车位布局:车位应合理布置,确保车辆进出方便,并且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间。
车位之间应保留足够的间隔,以便车辆停放和驶入驶出。
2. 车道设计:车道应根据车辆流量和车库规模进行设计。
主要车道应足够宽阔,以便车辆顺利进入和离开停车场。
同时,需要设置辅助车道和转弯区域,方便车辆转弯和行驶。
车道设计:车道应根据车辆流量和车库规模进行设计。
主要车道应足够宽阔,以便车辆顺利进入和离开停车场。
同时,需要设置辅助车道和转弯区域,方便车辆转弯和行驶。
3. 入口和出口:停车场的入口和出口应设计合理,方便车辆进出。
入口和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和指引,以引导车辆驶入和离开停车场。
入口和出口:停车场的入口和出口应设计合理,方便车辆进出。
入口和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和指引,以引导车辆驶入和离开停车场。
4. 通风和照明:地下停车场车库应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设施。
通风系统可以确保车库内空气流通,减少车辆尾气的积聚。
照明系统应光线充足,以确保车辆驾驶员能够清晰地看到道路和车位。
通风和照明:地下停车场车库应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设施。
通风系统可以确保车库内空气流通,减少车辆尾气的积聚。
照明系统应光线充足,以确保车辆驾驶员能够清晰地看到道路和车位。
5. 安全设施:地下停车场车库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包括灭火设备、监控摄像头和紧急求助设备。
这些设施有助于应对火灾和其他紧急情况,保障停车场的安全。
安全设施:地下停车场车库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包括灭火设备、监控摄像头和紧急求助设备。
这些设施有助于应对火灾和其他紧急情况,保障停车场的安全。
6. 无障碍设施:地下停车场车库应设计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人进出停车场。
包括设置无障碍通道、无障碍电梯和无障碍停车位等。
无障碍设施:地下停车场车库应设计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人进出停车场。
地下车库的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的设计规范地下车库设计规范1.车位尺寸:地下车库的每个停车位宜为5m×2.5m,以方便大部分车辆进入和停放,并且需要留出适当的通道宽度。
2.车位布局:车位之间的距离宜为2.5m,以便车辆进出方便;车位之间应有鲜明的标线,以避免车辆相互碰撞。
3.通道宽度:车辆进入和离开地下车库的通道宽度应不小于5m,以便车辆灵活转弯。
4.通风系统:地下车库应配备有效的通风系统,以保持车库空气的新鲜和流通,减少尾气的积聚。
5.照明系统:地下车库应配备充足的照明设备,确保停车位、通道等区域的良好可见性,提供明亮的停车环境。
6.防火设施:地下车库应配备适当的防火设施,包括火灾报警系统、灭火器、灭火栓等,以及明确的疏散路线和标识,确保车主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疏散。
7.停车标识:地下车库的每个停车位应设有明显的标识,包括车位号码、停车位类型等,方便车主找到自己的停车位。
8.监控系统:地下车库应安装监控摄像头,对停车过程进行记录和监控,以防止车辆被盗或遭到破坏。
9.停车收费系统:地下车库应配备合适的停车收费系统,包括收费亭、自动缴费设备等,方便车主支付停车费用。
10.禁止存储物品:地下车库禁止存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以确保车库的安全。
11.废水处理:地下车库的废水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确保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12.防水处理:地下车库应进行有效的防水处理,以防止地下水渗入,保证车库的干燥和使用寿命。
13.停车场标识和指示:地下车库应设有明显的停车场标识和指示牌,包括出入口标识、通道标识、车位标识等,以便车主快速找到入口和自己的停车位。
15.绿化环境:地下车库应进行适当的绿化,以改善车库的环境和氛围,提供舒适的停车环境。
总结起来,地下车库的设计规范包括车位尺寸、布局、通道宽度、通风系统、照明系统、防火设施、停车标识、监控系统、停车收费系统、禁止存储物品、废水处理、防水处理、停车场标识和指示、紧急求救装置以及绿化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地下车库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设计规范1.功能规范地下车库的主要功能是停放车辆,因此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车位数量:车库应提供足够的停车位,数量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规划,并考虑未来的扩建需求。
-车位尺寸:车位尺寸应能容纳不同尺寸的车辆,并考虑到驾驶员开门的空间。
-车辆通行:车库的通行道路宽度应满足车辆的需要,包括进出口的宽度和车位之间的间距。
-车库布局:车位布局应合理,便于车辆进出、通行和停放。
2.结构规范-承重能力:地下车库的结构应能够承受车辆和设备的重量负荷。
地下车库的地板必须能够承受车辆和停车设备的重量负荷。
-防水性能:地下车库应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以防止地下水进入车库。
-抗震性能:地下车库的结构应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以确保车库在地震发生时能保持稳定。
3.环境规范-通风系统:地下车库应配置合适的通风系统,以确保车库内空气的新鲜和流通。
-照明系统:地下车库的照明系统应提供足够的照明光线,以确保用户的安全和方便。
-排水系统:地下车库应配置合适的排水系统,以确保车库内雨水能够及时排出。
-消防设施:地下车库应配置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喷淋系统等,以确保车库内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处置。
4.安全规范-出入口安全: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应设置合适的道路标志和信号灯,以确保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隔离设施:地下车库应设置合适的隔离设施,以确保车库内外的安全可控。
-摄像监控系统:地下车库应配置摄像监控系统,以确保车库内的安全。
-应急疏散通道:地下车库应设置合适的应急疏散通道,以便用户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撤离。
5.节能规范-采光设计:地下车库的采光设计应合理,尽可能利用自然光,减少人工照明的需求。
-能源管理:地下车库应配置节能设备,如高效照明、热水系统、空调系统等。
-废水处理:地下车库的废水应经过适当的处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总结:地下车库的设计规范涵盖了功能、结构、环境、安全和节能等方面的要求,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停车环境。
地下车库基本设计规范(最新)

26
6 柱网布置基本要求
6.1 常见柱网形式 8400x8400
27
6 柱网布置基本要求
6.1 常见柱网形式 8100x8100
28
6 柱网布置基本要求
6.1 常见柱网形式 极限尺寸
29
6.2 柱网选择要点 1.单建式地库,停放小型车时不宜采用两柱间停一辆车的方式,避免柱子过多;而附建式地库, 有时因上部建筑柱网尺寸较小,两柱间可能停放一辆车。 2.除满足合理的技术要求和使用面积指标达到最优,还必须考虑结构上是否经济合理(包括结 构跨度尺寸不应过大、材料消耗量要小、结构构件尺寸合理、在平面和高度上不过多占用室内 空间、柱距与一定得结构形式相适应、柱网单元不应过多)。
于3个,并应设置人流专用出入口。 国标 1.不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可设一个: Ⅳ类汽车库(<50)或停车少于100辆的地下车库或坡道为双车道的Ⅲ类地上车库(51-150) 2.Ⅰ、 Ⅱ类汽车库和停车大于100的地下车库,如果采用错层或斜楼板,坡道是双车道,那没 首层或负一层到室外的汽车疏散口不少于2个,其它楼层疏散坡道可以设1个 3.特大型车库汽车(>500)出入口数量不应少于3个
7 消防设计要求
汽车库防火分区与
相邻防火分区,以防
火卷帘分隔,本区内
仅有一个人员安全出
口,防火墙上未设置
可供人员疏散的防火
门
。
35
7 消防设计要求
示例 某工程地下大型车库 ①汽车库内最远点至楼梯 间距离大于60m(两楼梯间 距离大于120m)。 ②停车位阻挡人员安全出 口。
18
4 车库出入口基本设计要求
4.2 出入口宽度确定 出入口最小宽度:单车5.0m,双车7.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车库车位设计我国建筑规范中对车库、停车场设计标准规定得比较复杂,并分为四个等级,并没有规定所谓“标准车位尺寸”,而是规定了相应最低满足的尺寸,如车长不大于6米及车宽不大于1.8米的车,规范车与车之间间距为不小于0.5米,车与墙、车位端之间间距不小于0.5米;车长大于6米不大于8米,车宽大于1.8米不大于2.2米的话,车与车之间间距不小于0.7米等。
回车路段的相应规范是满足一辆车一次性回转的需要,这实际上为不同类型的停车场提供了不同的尺寸松动。
因此对于一般以停小型车为主的停车场来讲,车位尺寸多采用2.5~2.7×5~6米的尺寸(象奔驰S系、宝马7系等豪华车车长都超过5米),而单车道回转车道宽度不小于3.5米,双车道不少于5米,现在的停车场为安全起见或者可以停中大型车辆,多设置为6米以上。
地下车库因其功能相对单一、成本高、结构复杂而成为设计优化的重点,笔者根据这几年的管理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地下车位由于空间紧张,一般采用车位与通道垂直的布置方案,南京车位销售专用合同:标准车位规格为长5.3米、宽2.4米;微型车位规格为长4.0米、宽2.2米。
两种规格车位的面积,分别为12.7平方米和8.8平方米据查阅相关标准,一般的车位面积为十六平方公尺左右大约6坪。
在建筑技术规则中,对室内停车位的法定尺寸标准是:平面车位的标准长宽应为6公尺、2.5公尺,但也可以设置小车位, 长宽为5.5公尺、2.5公尺;而机械式车位的尺寸最小不能小於长宽高各为 5.5公尺、2.2公尺及1.8公尺(机栻车位的标准尺寸是以外缘为准,所以实际使用时必须扣掉机械的宽度,尺寸相对缩小一些,但是高度不得低於1.8公尺1、柱网尺寸;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经济跨度在8米左右,每个车位宽2.4米,三个车位的尺寸最接近8米,车库的最经济柱净距为7.2(3X2.4)米,随着车辆大型化的趋势,交警部门要求车位白线内净宽为2.4米,则最经济柱净距变成了7.5(3X2.4+2X0.15)米,考虑柱边长一般不超过600,一般采用8.1米的柱距。
规范规定车位长为5.3米,通道宽度为5.5米,最经济的布置是中间一个车道,两边两排车位,在考虑一点余量一般就采用N*(5.4+6.3+5.4)的跨度,但这个跨度不是最经济的,所以一般把通道跨扩大,车位跨合并,形成5.4+N*7.8+5.4跨度。
2、层高:决定层高的因素有三个,结构厚度、设备管线布置和净高要求减少结构厚度的方法有许多,一般采用梁上翻、宽扁梁结构和无梁楼盖。
梁上翻必须是顶板上有覆土,还会造成顶板积水,留下渗漏隐患并影响上部植物的成活;宽扁梁结构和无梁楼盖缺点就是直接成本略高。
设备管线布置对层高的影响主要是消防水系统和通风排烟系统。
车位和通道上一般都要求有喷头保护,所以消防水系统所占的高度是没办法压缩的。
一般设计单位的风管布置仅考虑排风口的均匀布置,风管的截面和高宽比也按照噪声控制的标准,这样的要求的设备净空就比较大。
实际上,规范规定排烟口距该防烟分区内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而一般车库防烟分区的跨度很难超过60米,所以可一将风管布置在周边或局部高起来的地方,不占层高(如水岸枫情洋房地下室将风管布置在局部升高的位);如果做不到,也可以尽可能的减少需要的净高,如排风量最大的时候往往是事故通风,所以可以不顾忌噪声要求采用最大风速,截面高宽比采用规范的下限,以降低层高要求。
3、单层还是多层一般人都认为多层地下室成本更高,实际恰恰相反,如果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单层车库与多层(以二层为例)地下车库主要差别如下。
单层围护深度小,但围护周长有长1/3~1倍,这里差异不明显;单层地下室的底板比两层地下室要多一倍,这里要多20% 以上的造价。
单层地下室的防水面积也要增加40% 以上。
所以,只要规模够大,多层更经济一点。
4、注意边角优化前,有停不进车的边角优化后,边角挖掉,减少不必要的面积编者按: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在大幅的增长,停车难问题已成为摆在社会需求上的大问题,许多住宅小区利用地下空间修建停车库来缓解压力。
本文作者根据实例和经验,总结了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设计的一些特点,并对此提出一些可行的设计建议,值得设计师们借鉴。
随着国内城市建设的发展,许多城市都在大规模地建造居民住宅小区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质量,随之而来的居住区停车问题已成为曰益突出的矛盾,重视和解决这一矛盾是目前住宅小区设计中的当务之急。
一、住宅小区停车难的现状与前景前几年建成的住宅小区大多采用地面停车场或小区内路边停车的形式,由于当时居民拥有汽车量有限,尚能满足停车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几年小汽车已逐步进入平常家庭。
特别在大中型城市及地区,私有汽车的数量已达相当的水平,原有的小区设计已不能满足停车要求,车辆占道或占用区内绿地的情况屡见不鲜,导致小区内管理困难、环境恶化。
针对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数量密度大的特点,国内的住宅小区建筑密度一般都较大,因此,单一发展地面停车或地上多层停车库不是最佳的方案。
在不增加地面建筑密度和不减少地面绿化面积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住宅小区的停车设施已成为一种趋势。
合理地设计建造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停车位,同时可减小车辆对地面的干扰,最大限度地把宝贵的地面面积用作区内的绿化,改善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
再者,在大中城市可以把地下停车库与人防工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把原本使用率较低的人防空间合理地利用起来,达到孚战结合的目的。
目前,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有车一族的不断壮大,停车压力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除大力发展城市交通道路网,与之配套的停车设施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针对我国特有的情况以及参考国外的一些发展经验,建设地下停车库是解决城市内停车问题的最佳方式,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正是这种大趋势下的一个缩影。
在一些城市中已有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与经验。
广,州、深圳、珠海、汕头等地一些已建或在建的住宅小区采用全地下停车方式,地面上除留有小区内必须的消防和出入地下车库的车道外,建成大型区内花园,创造了较佳的使用效益和环境效益。
如深圳东海花园、汕头中信海滨花园、珠海凤凰花园等都采用这一方式,事实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值得其它住宅小区借鉴(见图1、2)。
二、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的技术设计要求1.住宅小区的总平面布局设计与城市中独立的专用地下停车库不同,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的总平面布局受地面以上住宅楼的影响较大。
由于上部住宅须满足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住宅间距等技术和使用要求,有时对地下停车库的布局造成不利,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便是上部住宅柱网对下部停车库的影响。
住宅较密的柱网常常把巴停车库分隔成零散的片区,停车效益大大降低,库内车道也不易简洁通畅。
特别在高层住宅小区,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以及必须延伸至地下的垂直消防交通系统对地下车库的影响更大。
因此,在设计构思初期就必须把地上住宅楼的总体布局与地下车库的设置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不应该在完成地上住宅部分的规划编排后简单地把地下车库加插在其下面。
根据停车库容量越大车道所占比例最小,即停车库的使用效率越高的特点,有必要尽可能地把地下停车空间集中在一块以形成整体的停车空间,以提高相同面积下的停车数量。
具体方法:一是可以把上部住宅尽可能沿周边布置,在中央形成一大片空地,下部作停车空间,地面则规划成小区中央花园;二是适当地把住宅楼多栋组合,提高小区空地的完整性。
从而有利地下停车库空间的完整性;对于大型住宅小区,有时地下停车库被分割成几个片区,每个片区除采用上述方法提高使用效率外,还要考虑各片区之间的连接通畅,不应产生瓶颈现象,从而对交通、消防不利。
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的总平面布局还必须兼顾区内住户对使用车库的方便性、车辆进出小区的便捷性和避免干扰小区安静环境等因素,地下室对上部结构稳定的影响也应在考虑之列。
2.地下停车库的平面布置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的平面布置内容包含车道和停车位的布置、柱网的确定、与地下室其它功能部分相协调等方面。
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的车道与停车位布置首先应根据住宅小区住户拥有车型的情况来确定,合理地确定标准车型进行设计可以避免盲目的经济和空间浪费或者使用不便。
一般而言,住户自备车为小型车辆,其中以轿车占大多数。
所以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应以中型轿车4.9m 长X1.8m宽x1.8m高为设计标准车型尺寸,据此的停车位尺寸应为(5—6)m长x(2.5—3)m 宽,车库车道的宽度及转弯半径也应据此数据进行设计。
车辆在车库内的停放方式,根据有关的研究,与车道成90°直角的车位且车辆倒进顺出的布置每台车所占车库面积的比例最小,由于住宅小区地下停车须最大限度地提供停车数量,采用此方式最为合理,按照此方式布置的地下停车库每车所占面积应在28m2—30m2的低限水平。
停车通道的布置应以路线便捷、进出车位与连接车库出入口方便为原则,且应避免交叉与逆行。
对于较大型车库,应尽量设环形车道。
当采用与车道成90°直角的停车位布置时,由于进出车位的需要,车道宽应在6m以上,此种情况下,车道可采用双车道双向行驶的车行路线方式。
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的柱网布置应以上述停车位和车道的特点为设计依据,同时须兼顾以下几点:(1)保证足够的行车、停车空间,避免车辆的碰撞损坏;(2)留有一定的使用灵活性;(3)结构的合理性和经济性;(4)减少不可利用面积;(5)尽可能统一柱网尺寸。
太小的柱网尺寸不便于行车与停放,太大的柱网尺寸虽然有利于使用,但增大柱距,使得屋盖结构厚度增大、造价升高,因此,应确定一个合理的柱网尺寸。
按照住宅小区可停车库的标准车型与车道尺寸,柱网宜在6X8m(柱间停两辆车)或8X8m{柱间停三辆车)左,右。
3.车库出入口的设计虽然1997年修编《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对地下停车库的人员安全出口已有规定,但根据实际设计经验,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的人员出入口往往多于此规范规定的数目,主要是为方便各栋住宅的住户到达地下停车库。
宜在停车库上方每栋高层住宅或每个多层住宅小组团内设一个人员出入口,且车库出人口与住宅交通核心间的连接部位有遮阳避雨措施,避免住户有从室内到室外再从室外进入室内的不良感受和各种不便。
另外应至少有一个人员出入口直接通向室外空地,以备紧急情况(如地震)时使用。
4.与人防工程的结合在一些大中型城市,按有关规定须在住宅小区内建设地下人防工程。
由于人防工程仅在战时使用,平时使用率甚低,因此把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与人防工程结合设计是目前的一种趋势,也符合对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的要求。
根据经验,完全建成的人防工程是不便于停车的,因为防爆的要求使得人防地下室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自然室外的汽车就无法进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