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高中生物第二部分酶的应用章末整合提升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选修1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二部分酶的应用教案浙科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二部分酶的应用教案浙科版选修1
学情分析
在教学《酶的应用》这一章节前,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1. 学生层次
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他们在生物学科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对生物实验技能也较为熟练;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在基础知识方面有所欠缺,对生物实验技能的掌握也相对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 学生可以关注与酶应用相关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官方网站,了解酶在实际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和最新动态。
- 学生可以参加与酶应用相关的比赛和竞赛,如科学实验竞赛、创新项目等,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
1. 请简述酶在食品工业中的三种应用及其作用原理。
答案:酶在食品工业中的三种应用包括发酵、嫩化和提取。发酵是通过酶的作用将糖类转化为酒精或乳酸;嫩化是通过酶的作用使肉类变嫩;提取是通过酶的作用从植物中提取特定成分。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上,我将运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酶的基本概念、特性和作用原理,以及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知识。通过生动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
(2)讨论法:针对酶应用的实例和实验,我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酶的基本概念、特性和作用原理。
(2)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

高中生物第二部分酶的应用章末整合提升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选修

高中生物第二部分酶的应用章末整合提升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选修

第二部分酶的应用章末整介提升梳理知识 构建纲要整合重点提升技能突破1定量探究某实验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一定梯度的自变量进行实验。

第二步: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否合适 (即是否出现最适值)。

① 如果出现最适值,说明自变量的范围设置合理。

② 如果不出现最适值,说明自变量的范围设置不合理,可将此实验作为预实验,然后根据实 验结果重新设置自变量的梯度和范围。

第三步:如果要提高实验的精度,应减小实验自变量的梯度,且梯度差越小,实验结果越精 确。

【突破体验:n.jn腑理ft 讨:林围定 在「足*4肉常禺搠fl:学祐合 權、 叱附法14底化苓饋tn mvi^tt皿:时何,单时 积11反謂樹的姑辆■・-捉粉龍圄3戏谅丄.摆 豪融住内,林推育鶴桩,便 酸和枇匕径通过,而应碇我叩以 Nil.址塊样淀档转化仔•摘朋的应用■阳化的Mlh7梨胶御玄杲汕 生产中的3用分酬 «1.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果胶酶对澄清苹果汁出汁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①制备苹果汁:将苹果洗净,切成小块,用榨汁机打碎成苹果汁匀浆。

加热苹果汁到100 C,再冷却至50 C左右。

②配制不同浓度的酶液:取5支10 mL的试管,依次编号为2〜6号。

分别加入不同量的质量浓度为10 g/mL的果胶酶溶液,再分别加入苹果酸定容至10 mL获得质量浓度分别为2 g/mL、4 g/mL、6 g/mL、8 g/mL、10 g/mL 的果胶酶溶液备用。

③降解苹果汁(如下图)I ml ] I ntU I ml{ I mL| I ml f I mL|■■- mt® 三6只烧杯中添加明胶、活性炭等物质搅拌处理,充分混匀后静置,分别过滤。

用量筒测量澄清滤液(即苹果汁)的体积,记入表格,并计算出汁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胶酶能提高苹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澄清的原因是⑵步骤①中,苹果汁先加热到100 c的目的是⑶步骤②中,在2〜6号试管中加入10 g/mL果胶酶溶液的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③中,在1号烧杯中加入1 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全程复习方略】高中生物 第二部分 酶的应用配套课件 浙科版选修1

【全程复习方略】高中生物 第二部分 酶的应用配套课件 浙科版选修1
_____表示。
A.酶的浓度
C.水的加入量
B.苹果泥的量
D.pH
②图中的纵坐标还可用_________来表示。
③步骤d中在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前,将两者分装在不同试管
中恒温保存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α -淀粉酶固定化实验过程 固定化α -淀粉酶,装入注射器中 以0.3 mL/min的流速滴加淀粉溶液过柱 流出5 mL淀粉溶液后接收0.5 mL 滴加KI-I2溶液,观察颜色,稀释1倍后再观察颜色 以10倍柱体积的蒸馏水洗涤固定化柱,放置在4 ℃冰箱中,几天 后重复实验
果胶酶活性的检测
【典例1】我国水果生产发展迅速,由于收获的季节性强,易造
取苹果或山楂果实,除去种子,制成匀浆 5 g匀浆+10 mL果胶酶溶液, 5 g匀浆+10 mL清水,间歇搅 间歇搅拌20 min~30 min 1号试管 4 mL混合液 并加热 2号试管 4 mL混 合液 拌20 min~30 min 3号试管4 mL 4号试管 混合液并加 热 4 mL混 合液
加入95%的乙醇4 mL,观察现象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_________时果汁量最多。能不能 确定该温度就是果胶酶的最适温度,如果不能,请设计出进一
步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南】 1.考查实质:本题以探究果胶酶的某些特性的实验为载体,综 合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解题关键:明确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无关变量为pH、酶 的浓度和苹果泥的量等因素。

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

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

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第一篇: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酶》教学设计设计者:01 授课内容:酶及其有关实验探究授课对象:高二学生教材:浙科版生物学必修1一、设计理念新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通过对基本生物学知识、生物学观点、生物学情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二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酶》这一节,既有丰富的生物学史实资料,还有现代生物技术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又不乏热点新闻、医疗健康这样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生活实例。

在学教过程中,加入这些生活实例,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更乐于探究新知识,进而获得自己独特的对生物学的理解、感受和体验。

本节课对于师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共同发展的平台。

在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同时,贯穿有关生活实际的内容,也能够较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

同时,学生在学习有关酶的实验探究方面,可以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想和发现。

倡导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路。

二、学习任务分析《酶》这一节内容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细胞与能量的关系,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后,对细胞代谢的进一具体步探究。

同时,也为即将学习的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因此,酶的学习体现了教材编排的延续性和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此外,本堂课对实验探究的学习较多,因此,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好时机,教师可在课堂上加强实验技能的说明和实验操作的讲解。

教材多结合图片及视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懂得实验探究在生物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普通中学的高二学生。

他们接触生物学时间不长,还不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学的学习也是较为薄弱的。

然而,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们需要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高中生物第二章章末整合提升教学案浙科版必修5

高中生物第二章章末整合提升教学案浙科版必修5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知识系统构建规律方法整合整合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1.列表比较法2.曲线图比较法3.分裂图像比较法(以二倍体动物细胞为例)例1 如图是某种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部分图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按先后顺序把有关有丝分裂图像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按顺序把有关减数分裂图像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动物的正常体细胞中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细胞核中有________个DNA 分子。

(3)在上述分裂图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此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增加一倍的是图____________。

(4)在上述分裂图中,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是图_______。

(5)在上述分裂图中,每条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 分子的是图____________。

答案(1)⑫②⑤⑥⑦ ①③⑧⑩④⑨⑪ (2)2 4 (3)⑤⑥ (4)①③⑧ (5)⑤⑥⑦⑨⑪ 解析 ①图中含4条染色体且两两配对,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②中含4条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面上,没有出现两两配对现象,为有丝分裂中期;③中含4条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④中含2条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⑤⑥都含8条染色体,染色体移向两极,为有丝分裂后期;⑦中细胞的每一极都含4条染色体,细胞膜正把细胞缢裂为两个,为有丝分裂末期;⑧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移向两极,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⑨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变成4条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⑩中无同源染色体,含2条已复制的染色体,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得到的细胞——次级性母细胞;⑪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得到的细胞——成熟生殖细胞;⑫中染色体散乱分布,中心粒正移向两极,为有丝分裂前期细胞。

整合二 概率计算中的“男孩患病”与“患病男孩” 1.常染色体遗传时(1)男孩患病:常染色体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性别及整个人群中的发生概率相等,故计算时不考虑性别,所得群体发病概率即为男孩患病的概率。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二部分酶的应用教案浙科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二部分酶的应用教案浙科版选修1
5. 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 题型:探究题
- 题目:请设计一个小组探究项目,探索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潜在应用。
- 答案:小组探究项目设计如下: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如食品腐败、疾病诊断等,然后研究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小组需要收集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最终撰写研究报告,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学生需要掌握酶在面包制作、酿酒、酸奶发酵等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和原理。
- 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学生需要了解酶在药物研发、生物制药、临床诊断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和案例。
- 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学生需要认识酶在废水处理、废气净化等环保领域的应用技术和效果。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使其能够运用酶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习酶在食品工业、医学领域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学生将能够理解酶的作用原理,并能够分析酶在不同行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同时,学生将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探索酶在解决问题中的潜在应用。
-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运用酶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探索酶在解决问题中的潜在应用。
6. 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 学生能够提出创新的酶应用想法,并与其他同学讨论其可行性。
-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有效沟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请根据以上框架,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教学情况,详细描述学生学习后的预期效果。
```
您可以根据这个框架来扩展每个点的具体内容,结合教材中的实例和知识点,描述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具体学习效果。

浙江省普通高中高中生物 第二章 生物科学与工业同步名师精选教案 浙科版选修2

浙江省普通高中高中生物 第二章 生物科学与工业同步名师精选教案 浙科版选修2

第二章生物科学与工业
一、课标内容
1.举例说出发酵与食品生产。

2.举例说明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举例说明生物工程技术药物和疫苗的生产原理。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
第二节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选学)
第三节
生物工程药物和疫苗
1.课时建议(共计9课时)
(1)“第一节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微生物发酵的条件、培养基的配制。

生物技术尽管在工业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其技术原理、操作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相距较远,而且部分技术原理相对较深奥。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建议在教学中从联系日常生活的实例着手,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利用“发酵生产的历史”这一材料,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是从生产实践中产生的,需要以基础科学研究作指导。

酵母菌的培养建立在活动与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观察在不同的环境下培养酵母菌得到的不同结果,认识酵母菌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的配制。

(2)“第三节生物工程药物和疫苗”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原理和意义。

学生已学过有关基因工程的一些基本知识,又大都注射过疫苗,所以对这部分内容既陌生又熟悉。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抓住教学素材,以生物工程为主线延伸出一系列应用实例,采取以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为主,让学生从熟悉的实例开始,在探究中一步步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可先向学生讲解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再让学生就教科书中的“现实中的问题──胰岛素的生产”展开讨论,由此引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2部分酶的应用阶段整合提升浙科选修

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2部分酶的应用阶段整合提升浙科选修

阶段整合提高网络建立一、研究酶的实验设计1.思路在保证没关变量同样的前提下,在一恒定温度下设置pH梯度,可确立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在一恒定pH条件下,经过设置温度梯度,可确立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在温度和pH都同样的条件下,经过设置酶的用量梯度能够确立酶的最合用量。

2.原则比较原则、单调变量原则、平行重还原则。

此中的变量就是所研究的对象。

在剖析实验问题时,重要紧抓住研究变量,把其余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变成常量,才能保证比较实验结果的严实性和正确性。

3.生物研究实验中的各样变量及控制(1)变量:在实验中,变量是指可被操控的特定要素或条件。

据其在实验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组:①实验变量与反响变量: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实验者所操控的要素或条件。

反响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因为实验变量而惹起的变化和结果。

往常,实验变量是原由,反响变量是结果,两者拥有因果关系。

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取和解说这类前因结果。

在本实验中,温度为实验变量,果汁的量为反响变量。

②没关变量与额外变量:没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之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的要素或条件。

额外变量,也称扰乱变量,指实验中因为没关变量所惹起的变化或结果。

明显,额外变量会对反响变量起扰乱作用。

比如,上述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之外,试管干净程度、酶的新鲜程度、试剂溶液的剂量、实验操作程序、温度办理的时间长短等,都属于没关变量。

假如没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要素或条件,对实验组的给定不等同、不平衡、不稳固,则会对实验结果造成扰乱,产生偏差。

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中,要尽量减少没关变量,并且不一样的实验组中的没关变量应完整同样,这样就会防止实验结果的差别是由没关变量惹起的可能性,便于清楚地研究实验变量与反响变量的关系。

(2)严格控制没关变量(以上述实验为例)①各实验组中苹果泥的用量和果胶酶的用量要严格控制相等。

②苹果泥和果胶酶混淆以前,要进行恒温办理,并且办理时间不可以很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酶的应用
梳理知识构建纲要
整合重点提升技能
突破1 定量探究某实验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一定梯度的自变量进行实验。

第二步: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否合适(即是否出现最适值)。

①如果出现最适值,说明自变量的范围设置合理。

②如果不出现最适值,说明自变量的范围设置不合理,可将此实验作为预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结果重新设置自变量的梯度和范围。

第三步:如果要提高实验的精度,应减小实验自变量的梯度,且梯度差越小,实验结果越精确。

突破体验
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果胶酶对澄清苹果汁出汁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制备苹果汁:将苹果洗净,切成小块,用榨汁机打碎成苹果汁匀浆。

加热苹果汁到100 ℃,再冷却至50 ℃左右。

②配制不同浓度的酶液:取5支10 mL的试管,依次编号为2~6号。

分别加入不同量的质量浓度为10 g/mL的果胶酶溶液,再分别加入苹果酸定容至10 mL,获得质量浓度分别为2 g/mL、4 g/mL、6 g/mL、8 g/mL、10 g/mL的果胶酶溶液备用。

③降解苹果汁(如下图)
④沉淀:向上述6只烧杯中添加明胶、活性炭等物质搅拌处理,充分混匀后静置,分别过滤。

记录并处理结果:用量筒测量澄清滤液(即苹果汁)的体积,记入表格,并计算出汁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能提高苹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澄清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苹果汁先加热到100 ℃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在2~6号试管中加入10 g/mL果胶酶溶液的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③中,在1号烧杯中加入1 m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预期结果,请绘制出澄清苹果汁出汁率与果胶酶浓度之间大致的关系曲线,并在坐标轴上标出澄清苹果汁最高出汁率所需的果胶酶最佳浓度。

答案(1)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瓦解细胞壁(2)使苹果中的酶失活,防止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3)2 mL、4 mL、6 mL、8 mL、10 mL 苹果酸(4)如图(关注坐标含义,曲线变化趋势,起点,最佳浓度)
解析出汁率曲线起点于纵轴某点,在一定范围内随果胶酶浓度升高而升高,出汁率上升达饱和点后可稳定。

突破2 酶的研究及应用
1.酶的本质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少数酶的化学本质为RNA。

2.酶的特性
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pH和温度。

能够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3.酶的分类
(1)根据存在部位不同,可分为胞内酶、胞外酶。

(2)根据酶催化的作用类型,可分为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裂解酶、连接酶、转移酶、异构酶
等。

4.固定化酶
经过固定化的酶不仅仍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和高度专一性,而且增强了对酸、碱和温度的耐受性,增加了酶的使用寿命。

使用固定化酶可简化工艺,反应后易与反应产物分离,减少了产物分离纯化的困难,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通常情况下,酶是在水溶液中与底物进行反应,固定化酶将水溶性的酶与不溶于水的载体结合,使酶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

固定化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同时,固定在载体上还可以被反复利用。

注意比较一般酶与固定化酶的主要不同是后者在位置上是相对独立的,其他特点如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等都是相同的。

突破体验
2.酶的固定化是将酶束缚或限制于一定区域内,使其进行酶促反应后可回收及重复利用的一类技术,下列关于固定化酶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使葡萄糖液与葡萄糖异构酶充分接触生产果糖,葡萄糖液应从固定化酶反应柱下端注入
B.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主要有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C.固定化酶固定时可能会对酶造成损伤而影响其活性
D.用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生产高果糖浆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
答案 A
解析葡萄糖液应从固定化酶反应柱的上端注入,使葡萄糖液流过反应柱,与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接触,转化成果糖。

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主要有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固定化酶固定时可能会对酶造成损伤而影响其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