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中考化学考点总复习课件1
2012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1]
![2012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1]](https://img.taocdn.com/s3/m/91253867bcd126fff7050bea.png)
在化学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15、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16、灭火的方法: (1)移走可燃物; (2)隔绝氧气(如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3)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如房屋着火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17、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和气体导致爆炸。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基本概念与原理部分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 合作用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 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 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 碱性等。 5、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 粗盐、石灰石、盐酸、黄铜、生铁和钢等各种合金、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6、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2 、N2 、CO2、H2O等。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 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构成物质的微粒: (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构成); (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3)离子(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微粒,可分为阳离子[如Na+、NH4+]和阴 离子[如Cl—、CO32—]。 9、原子结构: (1)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体积极小但质量相当于整个原子质量。它虽小,还可分 为带正电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2)电子:带负电,在原子核外很大空间作高速运转。跟原子比较,其质量和体积都 可忽略不计。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0、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1、稳定结构:①最外层8电子②第一层为最外层2电子。 12、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1)地壳中最多的元素:O (2)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3)海水、人体中最多的元素:O 13、化合物的命名: (1)两种元素化合:“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Fe3O4四氧化三铁,P2O5五 氧化二磷,Ca(OH)2氢氧化钙; (2)金属与酸根化合:“某酸某”,如CaCO3碳酸钙,CuSO4硫酸铜,NH4NO3硝酸铵。 14、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讲座【共7个专题】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讲座目录专题讲座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专题讲座二元素及化合物专题讲座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专题讲座四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专题讲座五化学实验专题讲座六化学与STS(科学、技术、社会问题)专题讲座七中考热点题型分析专题讲座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回目录考点剖析:1、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工具,熟悉并熟练应用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化学学科基本素质之一,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其基本要求是能够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书写。
2、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重点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会判断物质的类别并掌握各类物质的读法、写法。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重点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本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对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判别。
4、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热点预测1、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用化学用语表示微粒或元素化合价,根据物质名称或指定物质类别书写化学式是较典型的题。
近年来联系最新科技信息的题目渐多,一般是根据题目提供的化学式说明新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分子构成情况。
2、物质的结构和分类分子、原子、离子定义及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等内容是本部分考查的重点,联系环保、化工等问题,考查物质的类别、组成或构成及隶属关系。
在介绍一种新物质或有关环保、毒品或中毒的事件后,要求考生根据题给信息进行讨论和判断,是较新潮的题型。
3、化学方程式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等内容是考查的重点,对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多与书写方程式相揉和,特别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是必考点。
4、质量守恒定律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是本部分的基础,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各地中考题中的常见题型,如: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之中某物质的质量变化、求某物质的化学式或推断物质的组成。
2012中考化学知识点大全_人教版_图文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 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种类繁多(达 2000多万种 ,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 100多种。
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 , 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 6mm 的尼龙绳能吊起 2t 的汽车 (1nm=10-9m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要求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 , 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 “会” “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初中化学总复习—-物质的分类

考点三:酸、碱、盐
酸
碱
盐
概念
电离时生成的_阳_ 离子全部是 _氢_离_子_的化合物
电离时生成的_阴_离 子全部是_氢_氧_根__离_子_ 的化合物
电离时生成_金_属_离 子(或NH4+)和 __酸__根_离子的化合 物
相同点
均为_化__合__物
不同点 __H_++酸根离子
金属离子+_O_H__- _
27
例题与练习
例4: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C )
A. 液氧
B. 石油
C. 干冰
D. 生铁
提示: 化合物是纯净物,不能与混合物混淆。 液氧不是氧气的水溶液。
28
例题与练习
例5:下列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 ”分别 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D )
A
B
C
D
提示: 化合物的定义,重点:不同种分子的肯定是混合物, 不是化合物。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物质的分类
知识网络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金属 非金属
稀有气体
无机化合物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有机化合物
考点整合 考点一:混合物和纯净物
1. 纯净物:只由__一__种物质组成,如氧气、水、氯酸钾等。 2. 混合物:由 两种 或 两种 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 碘酒、石灰水等。
【答案】C
专题突破:【答案】⑴①、④、⑤、②③;
【例2】化学来自于生活,用于生活,下表是生 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PH值及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编号
①
②
③
名称
食醋
白酒 白糖水
主要成 CH3COOH C2H5OH C12H22O11 分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1讲 空气 氧气

主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讲空气氧气命题点1空气的成分和用途1.(2017·山西)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A.拉瓦锡B.侯德榜C.门捷列夫D.道尔顿2.(2017·郴州)空气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其中约占空气体积21%的气体是()A.N2B.CO2C.稀有气体D.O23.(2017·呼和浩特)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B.空气可用于工业制备氮气和氧气C.氮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命题点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4.(2017·邵阳)如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用过量的红磷进行实验B.红磷点燃后,缓慢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D.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5.(2017·徐州)磷的燃烧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能冒出浓厚的白烟,军事上常用来制烟幕弹。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利用燃磷法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过程如图。
他测得氧气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燃烧结束试管里剩余气体主要是________(填化学式)。
命题点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6.(2017·天津)下列物质中,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可吸入颗粒物7.(2017·青岛)“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C.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8.(2017·山西)2017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1篇考点聚焦模块五科学探究第17讲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D CuSO4溶液
质
第九页,共二十六页。
【解答】盐酸(yán suān)和氯化镁的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则盐酸和氢氧化钠先反应。
A.加入锌粉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盐酸,则氯化镁没有参加反应,故一定含有氯化镁,
正确;
B.加入氧化铜粉末没有现象,说明不含有盐酸,则一定有生成的氯化钠,若是氢氧化 钠与氯化镁恰好反应,则不含有氯化镁,只含有氯化钠,错误;
向固体中加入(jiārù)过量稀盐酸时,无气泡产生(或在步骤Ⅰ中未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第十八页,共二十六页。
Na2SO4+Ba(NO3)2===2NaNO3+BaSO4↓
(3)步骤Ⅱ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硝__酸__(x_i_ā_o_s_u_ān_)_、__硝__酸__(。xiāo suān)钠、硝酸(xiāo s
第十五页,共二十六页。
【例5】(2015,巴中)某校举行了一次化学实验技能比赛,某参赛同学抽到的题目是:现
有A、B、C、D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盐酸、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
,要求不使用任何试剂将它们鉴别出来。该同学采用(cǎiyòng)两两相互反应方法进行实验,其相互
反应实验现象如下表:(“↑”表示气体,“↓”表示沉淀,“-”表示无明显现象)。
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
A
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
BHale Waihona Puke 鉴别CO和CO2分别通过灼热的CuO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酒精和水
验证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
C
,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
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刻
D 除去CaCl2溶液中少量的盐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待没有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金属和金属材料课件

理
[解析]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A选项错误;金属过量,酸完全反应,所以
浓度大的稀硫酸产生的氢气多,故B选项错误;等质量、足量的镁和锌与等质量、
命
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并且镁比锌活泼,所以镁反应速率
题 热
较快,C选项正确;等质量的镁和锌与足量的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镁产
9.高炉炼铁得到的产物是纯铁 × ( )
×( )
知
识
体
系 梳
化学方程式网络构建
理
命 题 热 点 透 析
图5-1
知 识 体 系
梳 考向一 金属材料(6年6考)
理
1.[2019·河北]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 [答案]A
是
()
[解析]汞是金属,但是常温
命 题
A.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热
B.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题 热
C.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点 透
D.t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X=Y
析
图5-2
知
识
体
系 梳
[答案] D
理
[解析]从图像分析可知:t1时,X、Y两种金属都没有消耗完,X产生氢气的质量大
于Y;依题意可知,X、Y两金属质量相等,t2时,X恰好反应完,Y还未反应完,故消
命
耗X的质量大于Y;t3时,两反应都已结束,故消耗X的质量等于Y;当消耗等质量
题
热
选项金属盐溶液 A B C D
点
透 析
ZnSO4溶液 - Fe Ag Fe
FeSO4溶液 Zn Ag Zn -
AgNO3溶液 Fe -
- Fe
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C中组 合不能验证Fe、Ag两种金属 的活动性顺序。
中考化学总复习 2.2性质活泼的氧气课件1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三页。
3.要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不增加其他气体应选择最佳的
物质是( )
B
A.铁丝
B.红磷 C.木炭 D.石蜡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
(1)有无色(wú sè)无味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生成的
是( AD )
(2)发出耀眼强光的是:( )
(3)产生浓厚白烟的是( ) C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的气体 2021/12/8 (húnzhuó)
第八页,共二十三页。
现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并生 成(shēnɡ chén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jiélùn):文字表达
式
点燃
+ 氧气 碳
(yǎngqì)
碳
C
O2
二氧化 CO2
2021/12/8
第十二页,共二十三页。
【实验(shíyàn)2-4】燃烧金属铁,另一端裹一根火 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立即把铁丝伸入氧气 瓶中,请注意在瓶底要铺一些水或细沙,观 察现象。
2021/12/8
第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现象: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ránshāo),火 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 固体。
结论:
点燃
蜡烛(làzhú)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2021/12/8
第十六页,共二十三页。
以上物质燃烧在纯氧中进行(jìnxíng)比空气中进行(jìnxíng)得 更旺。
是因为在纯氧中氧气(yǎngqì)的浓度比在空气 中氧气(yǎngqì)的含量高,所以可燃物在空气 中燃烧不如在氧气(yǎngqì)中燃烧得剧烈。
• 实验:(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氧气(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教育版
│ 考点聚焦
3.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也叫沼气、坑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也叫沼气 、坑气 , 化 学式为CH4。 学式为 无 味的气体, 极难 无 物理性质:甲烷是____ ____色 ____味的气体 ______溶 物理性质 : 甲烷是____ 色、 ____ 味的气体, ______ 溶 排水法 解于水,可用________收集。 ________收集 解于水,可用________收集。 蓝 化学性质:甲烷易燃烧,产生____色火焰, ____色火焰 化学性质:甲烷易燃烧,产生____色火焰,放出热量 点燃 CH4+2O2=====CO2 + 2H2O 注意] [ 注意 ]①点燃甲烷和氧气或空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 因此,在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 炸。因此,在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 全措施,以防发生爆炸事故。 全措施,以防发生爆炸事故。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②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2012年2月中考一轮复习化学精品 课件沪教版(含2011中考真题) 第4单元燃烧 燃料部分(44张ppt)
第8课时 │燃烧和灭火
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8课时
燃烧和灭火 化石燃料的利用
·上海教育版
第8课时 │ 知识网络
燃烧的条件 知识网络 燃烧与灭火灭火原理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综合利用——干馏 干馏 煤:综合利用 化石燃料石油:综合利用 石油:综合利用——分馏 分馏 能源 天然气:甲烷的使用 天然气: 氢能:无污染的能源 氢能: 煤气(主要成分一氧化碳):毒性 煤气(主要成分一氧化碳) 其他能源 乙醇: 乙醇:清洁能源 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 可燃冰:
·上海教育版
│ 归类示例
请你根据小军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 (4) 请你根据小军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 , 指出他设计 的装置有何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装置有何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磷燃烧没有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白磷燃烧没有在密闭装置中进行,生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 解析] 相同条件下, 白磷燃烧, 红磷不燃烧, [ 解析 ] 相同条件下 , 白磷燃烧 , 红磷不燃烧 , 说明 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不同。同是白磷, 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不同。同是白磷,和空气接触的燃烧 在水中的没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和空气接触。 了,在水中的没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和空气接触。燃烧必 须有可燃物,如果去掉可燃物就会熄灭, 须有可燃物,如果去掉可燃物就会熄灭,可举例说明燃烧 必须有可燃物。在这个实验过程中, 必须有可燃物。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只有试管中的白磷能 够燃烧,但试管和空气相通, 够燃烧,但试管和空气相通,燃烧后的产物会直接排放到 空气中,产物是五氧化二磷,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空气中,产物是五氧化二磷,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应该采 用密闭装置。 用密闭装置。
·上海教育版
│ 考点聚焦 考点聚焦
考点1 燃烧
概念: 燃烧通常是指一种发光、 1 . 概念 : 燃烧通常是指一种发光 、 发热的剧烈 化学 反应。 ______反应 的______反应。 放热 发光 现象:________、________。 2.现象:________、________。 氧化 本质:__________反应 反应。 3.本质:__________反应。
·上海教育版
│ 考点聚焦
3.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如: 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上海教育版
│ 考点聚焦
身处火灾现场的自我救护: 4. 身处火灾现场的自我救护: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逃离现场、匍匐前行、打电话报警等。 逃离现场、匍匐前行、打电话报警等。 注意] [注意] 可燃性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 何比例下都会发生爆炸, 何比例下都会发生爆炸,只有当它们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 且遇到明火时才会发生爆炸,因此注意通风、 且遇到明火时才会发生爆炸,因此注意通风、严禁烟火等 均可有效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均可有效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上海教育版
│ 考点聚焦
考点 2 燃烧与灭火的方法及原理对比
灭火的措施 ①可燃物撤离燃烧区或与 火源 隔离 ______隔离
燃烧的条件 物质具有________ ①物质具有 可燃性
氧气(或空气 或空气) 可燃物与______________ ②可燃物与 氧气 或空气 ② 将 燃 烧 着 的 可 燃 物 与 空气 隔离 _____化石燃料
煤 石油 天然气 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 是不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 1.煤 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是古代植物遗体经过一系列复 杂变化而形成的,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杂变化而形成的,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 碳 要含有____元素。 ____元素 要含有____元素。 开发利用:干馏。 开发利用:干馏。 焦炭 产物为______( 冶金工业) 煤焦油( 化工原料) ______(冶金工业 产物为 ______( 冶金工业 ) 、 煤焦油 ( 化工原料 ) 、 焦炉气 燃料)。 (燃料 。
·上海教育版
│ 归类示例 归类示例
► 类型一 燃烧条件的探究
命题角度: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命题角度: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 例 1 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 , 小 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五氧化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 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他设计了如 所示的实验装置。 图8-2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 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 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 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 入到盛水的烧杯中, 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 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
·上海教育版
│ 归类示例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 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 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点燃 4P+5O2=====2P2O5 +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达到着火点 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空气(或氧气) 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_______________ (3)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_______________ , 关闭燃气灶阀门, 关闭燃气灶阀门 火焰熄灭(或打火机没燃料后打不着火;或森林起火打隔离带, 火焰熄灭(或打火机没燃料后打不着火;或森林起火打隔离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势不再蔓延;或木柴燃烧而石块不燃烧等) 火势不再蔓延;或木柴燃烧而石块不燃烧等)
·上海教育版
│ 考点聚焦
4.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NO2) ①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 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 ② 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 , 它们燃烧的尾气 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 、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 氮 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③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使“温室效应”加剧。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使“温室效应”加剧。 火力发电厂剩下的“ 余热” 污染水源, ④ 火力发电厂剩下的 “ 余热 ” 污染水源 , 导致水生 生物死亡。 生物死亡。
·上海教育版
│ 考点聚焦
2.石油 石油被称为“ 工业的血液” 是古代动、 石油被称为 “ 工业的血液 ” , 是古代动 、 植物遗体在 地壳中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是一种黏稠液体, 地壳中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是一种黏稠液体,主要含有 碳 氢 两种元素。 ______、_____两种元素 ______、_____两种元素。 综合利用:分馏。 综合利用:分馏。 柴油 煤油 产物为______ ______、______、润滑油、石蜡。 ______、 汽油 产物为______、______、______、润滑油、石蜡。 注意] 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 注意 ] 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 而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 化
可燃物温度需达到______ ③ 使 燃 烧 物 的 温 度 降 低 到 ③可燃物温度需达到 着火点 着火点 以下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以下 燃 烧必 须 同时 具备 三 个 条 破坏燃烧条件其中之一就可 灭火 件,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