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七大手法的作用概述
QC七大手法概述及作用说明

2020/3/3
QC七大手法:
➢ 因果图(鱼刺图)
实例: TFE
Quality Training
2020/3/3
Quality Training
QC七大手法:
➢ 柏拉图 柏拉图又称排列图。 一个质量问题可以由很多的因素来表现,但造成 问题的绝大部分都是有少数的因素引起的。只要 解决了这“关键的少数”,质量就能获得很大的改 善。8/2原则,TOP5
2020/3/3
Quality Training
Quality Training
QC七大手法:
➢ 因果图(鱼刺图) 因果图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征与影响质量特征 的因素之间关系的图。其形状如鱼刺,又称鱼刺 图。
2020/3/3
Quality Training
QC七大手法:
➢ 因果图(鱼刺图) 作用: (1)对影响质量特征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观 察和分析(4M1E),找出影响质量特征的主要因 素
QC七大手法:
➢ 柏拉图 8/2原则 80%的质量问题都是由及少数的原因引起的,只 要解决了这80%的问题,质量就能得到很大的提 到。根据数据统计,造成一个质量问题的前5项 原因一般都占80%以上。 TOP5
2020/3/3
Quality Training
QC七大手法:
➢ 柏拉图
制图方法: (1)确定问题,收集数据 (2)做排列图用数据记录表,要求有项目,数量和累计百 分比。 (3)根据数量按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列,“其它”放在最后。 (4)画两根纵轴和一根横轴
QC七大手法:
➢ 控制图
Quality Training
UCL CL LCL
时间
判定:如控制图中的点落在UCL或LCL之外或点在UCL和LCL之间 的排列不随机,则表明过程异常
QC七大手法简介及其应用

目录
Contents
• 概述 • 七大手法详解 • 应用场景与实例 • 实施步骤与注意事项 • 结论
01 概述
定义
定义
QC七大手法是一套用于质量改进和 问题解决的工具和方法集合,主要包 括特性要因图、柏拉图、查检表、层 别法、散布图、管制图和直方图。
解释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 管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通过数 据分析和可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和产品质量。
4. 制定解决方案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 改进措施和预防措施。
5. 实施解决方案
将制定的解决方案付诸实践,并进行跟踪和 监控。
6. 评估效果
对解决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
7. 总结经验教训
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 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散布图
总结词
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表。
详细描述
散布图是一种展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表,通过将两个变量的数据点绘制在 同一张图上,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散布图可以用来发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因果关系或独立关系,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线索和方向。
检查表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用于收集数据、记录信息或进行核实的表格。
层别法应用实例
总结词
层别法是一种用于分类整理数据的图表工具,通过层 别法可以系统地将数据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整理 。
详细描述
在收集客户反馈数据时,可以使用层别法来分类整理数 据。首先,确定客户反馈的主题和分类标准。接着,将 客户反馈的数据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整理。然 后使用层别法将分类后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通过层 别法可以系统地将客户反馈数据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 类整理,并找出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和共性。针对不同 类别之间的差异和共性进行分析和改进,可以提高客户 满意度和忠诚度。
QC七大手法的基本应用

QC七大手法的基本应用1. 引言QC(Quality Control)是指通过采取预防性措施和纠正措施来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一种管理方法。
QC的目标是减少质量问题、提升产品质量和满足客户需求。
在QC中,有七种基本手法被广泛运用,它们是:因果图、流程图、帕累托图、直方图、控制图、散点图和检查表。
本文将介绍这七大手法的基本应用及其在质量控制中的意义。
2. 因果图因果图(Cause and Effect Diagram),也称鱼骨图或石墨图,是一种将问题的根本原因与其各种可能因素联系起来的工具。
它的核心思想是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
因果图主要有以下几个应用方面:•问题分析:用于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原因识别:帮助识别问题的潜在原因,进一步扩大问题的考虑范围。
•团队协作:通过团体讨论和共享思维来促进团队内外部的合作和协作。
3. 流程图流程图(Flowchart)是一种用图形符号表示程序、计划或操作过程的图表。
它提供了对流程的可视化表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优化流程。
流程图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应用:•流程分析:用于分析和评估现有流程的有效性,找出改进的机会。
•流程规划:用于规划新的流程或更改现有流程,以实现更高效的运作。
•流程控制:帮助控制流程的执行,确保按照规定的步骤和顺序进行。
4. 帕累托图帕累托图(Pareto Chart)是一种用于显示各种因素的重要性或问题的频率的条形图。
它有助于确定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帕累托图在质量控制中具有以下应用:•问题分析:帮助分析导致问题的主要因素,并确定最重要的改进领域。
•优先级排序:通过识别和分类问题,帮助确定改进的优先级顺序。
•决策支持:提供数据和信息,以便做出基于事实的决策。
直方图(Histogram)是一种用于显示数据分布的统计图。
它通过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组,并计算每个范围的频率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直方图在质量控制中具有以下应用:•数据分析:帮助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以便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或偏差。
质量管理的qc七大手法详细介绍

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而在质量管理中,QC七大手法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质量管理的QC七大手法,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知识。
一、整理(Seiri)整理是指清除不必要的物品,只留下必要的物品。
在质量管理中,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使生产过程更加流畅。
只有把生产过程中的“无用之物”清除出去,企业才能更好地进行质量管理。
二、整顿(Seiton)整顿是指合理地安排必要的物品,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
在生产过程中,整顿可以让工作场所变得整洁、清爽,让员工能够更加高效地工作。
通过整顿,企业可以减少错误和浪费,提高产品的质量。
三、清扫(Seiso)清扫是指使工作场所保持清洁。
在质量管理中,清扫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降低工作场所的事故率,减少杂物对生产过程的干扰,保障产品的质量。
四、清洁(Seiketsu)清洁是指使工作场所保持整洁、清爽。
在质量管理中,清洁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让员工在一个整洁的环境中工作,有利于保障产品的质量。
五、遵守纪律(Shitsuke)遵守纪律是指要求员工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做好本职工作。
在质量管理中,遵守纪律可以保障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
六、标准化(Seiketsu)标准化是指建立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的生产工艺流程,加强操作规范。
在质量管理中,标准化可以保障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七、自律(Jishu)自律是指员工自觉遵守标准化操作规程,保障产品的质量。
在质量管理中,自律可以提高员工对质量的重视程度,保障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声誉。
总结起来,质量管理的QC七大手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涵盖了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在质量管理中应当重视QC七大手法的实施,不断优化和提升生产管理水平,使产品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QC七大手法介绍

QC七大手法介绍概述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简称QC〕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确保产品或效劳在生产过程中的符合质量要求。
为了更好地实施质量控制,QC采用了七大手法,即:相对论、因果图、检查表、直方图、散点图、控制图和PDCA循环。
这篇文档将详细介绍这七大手法的根本原理和应用。
1. 相对论相对论是一种质量管理中常用的工具和方法,用于分析产品或效劳的相对重要性和优先级。
通过相对论分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要求,制定出优先级高的任务和目标,从而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
相对论分析的根本步骤包括:确定要比拟的对象,确定比拟的标准,评估每个对象的得分,得出相对重要性和优先级。
因果图是一种用于分析问题根本原因的工具。
通过因果图分析,可以找出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因果图通常采用鱼骨图或者石墨烯图的形式展示,其中问题作为中心节点,各种可能的原因作为分支节点。
通过分析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3. 检查表检查表是一种记录和系统化检查过程的工具。
通过检查表可以确保每个步骤都得到正确执行,并及时发现和修正错误。
检查表通常包括了所需的步骤、标准和对应的结果,通过逐个勾选和记录,可以方便地跟踪和控制过程的执行情况。
直方图是一种用于统计数据分布情况的工具。
通过绘制数据的频率分布,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特点和规律,从而评估产品或效劳的质量水平。
直方图通常由横轴和纵轴组成,横轴表示数据的范围,纵轴表示数据的频率。
通过观察直方图的形状和分布,可以推断出数据的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
5. 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用于分析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工具。
通过将两个变量的取值绘制在坐标系上,可以观察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散点图通常由横轴和纵轴组成,分别表示两个变量的取值。
通过观察散点图的分布和趋势,可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和关联。
控制图是一种可用于监控过程稳定性和变化的工具。
QC七大手法的用途

QC 7大手法一、检查表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组成要素①确定检查项目;②确定检查频度;③确定检查人员。
2、实施步骤①确定检查对象;②制定检查表;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④对检查出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⑤检查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大量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
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① 确定研究主题;② 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③ 将收集数据进行层别;④ 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柏拉图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图形。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问题,抓住重要少数及有用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 图,又因为柏拉图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分类1)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B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C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D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2)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等;B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等;C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等;D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等。
2、柏拉图作用① 降低不良依据;② 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③ 可以确认改善效果。
3、实施步骤① 收集数据,用层别法分类,计算各层别项目占整体项目百分数;② 把分好类数据进行汇总,由多到少进行排列,并计算累计百分数;③ 绘制横轴和纵轴刻度;④ 绘制柱状图;⑤ 绘制累积曲线;⑥ 记录必要事项⑦ 分析柏拉图要点:A柏拉图有两个纵坐标,左侧纵坐标一般表示数量或金额,右侧纵坐标一般表示数量或金额累积百分数;B柏拉图横坐标一般表示检查项目,按影响程度大小,从左到右依次排列;C绘制柏拉图时,按各项目数量或金额出现频数,对应左侧纵坐标画出直方形,将各项目出现累计频率,对应右侧纵坐标描出点子,并将这些点子按顺序连接成线。
QC七大手法概述及作用说明

QC七大手法概述及作用说明1. QC(Quality Control)简介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简称QC)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测量、评估和纠正措施,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的管理活动。
通过质量控制手法的应用,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可靠性,并帮助组织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2. QC七大手法概述QC七大手法是指常用于质量控制领域的七种基本工具和技术,它们是:1.流程图2.帕累托图3.控制图4.直方图5.散点图6.因果图7.5W1H分析法下面将对每种手法进行详细的概述和作用说明。
2.1 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通过图形化的形式来描述工作流程和操作步骤的工具。
它通过使用各种符号和箭头表示不同的任务和决策,清晰地展示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和关键节点。
流程图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工作流程,识别潜在的瓶颈和改进机会。
2.2 帕累托图帕累托图也称为80/20法则(Pareto Principle),它是基于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 Pareto)的观察而得名。
帕累托图通过按照频率和影响力对问题或原因进行排序,确定关键因素和主要贡献因素。
它可以帮助质量控制团队优先处理最重要的问题和原因,提高效率和效果。
2.3 控制图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控和改进过程稳定性和能力的工具。
它以时间为横轴,以关键指标(如质量特性、工序时间、成本等)为纵轴,通过统计分析过程数据,绘制出一条中心线和上下限控制线。
通过实时监控测量数据,可以判断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2.4 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以长方形的形式显示数据分布情况的统计图表。
它通过将数据按照不同的范围划分为一系列等宽的区间,然后绘制每个区间的柱状图,表示该区间内数据的频率。
直方图能够直观地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帮助识别数据的偏移和异常值。
2.5 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用于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表。
QC七大手法的作用概述

數據及查檢表─查檢表(二)
• 類別
1. 記錄用查檢表:又稱改善用查檢表,常用 於不良原因和不良項目的記錄。
2. 點檢用查檢表:又稱備忘點檢表,常用於 機械設備與活動作業的確認。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數據及查檢表─查檢表(三)
• 範例:記錄用查檢表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1. 掌握問題點。 2. 掌握重要要因。 3. 確認改善效果。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數據及查檢表─數據(一)
• 定義
– 所謂數據,就是根據測量所得到的數值和 資料等事實。
– 數據=事實。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數據及查檢表─數據(二)
• 數據的種類
1. 定量數據 – 計量值:如長度、時間、重量等連續性數據。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特性要因圖(一)
• 定義
– 當一個問題的特性(結果)受到一些要因( 原因)影響時,將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為 有相互關係且有條理的圖形,這個圖形就稱 為特性要因圖,又叫魚骨圖(Fish-Bone Diagram)。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特性要因圖(二)
•大要因
•大要因
• 特 性
•中要因
•小要 因
•大要因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大要因
特性要因圖(三)
• 用途說明
1. 整理問題。 2. 追查真正的原因。 3. 尋找對策。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柏拉圖(一)
• 定義
– 又稱重點管理圖,根據所蒐集的數據,以 不同區分標準加以整理、分類,計算出各 分類項目所佔的比例而按照大小順序排列 ,再加上累積值的圖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方圖(二)
• 使用目的
1. 測知製程能力。 2. 測知數據的真偽。 3. 測知分配型態。 4. 計算產品不良率。 5. 調查是否混入兩個以上的不同群體。
24
直方圖(二)續
6. 藉以訂定規格界限。 7. 規格與標準值比較。 8. 設計管制界限是否可用於製程管制。 9. 求分配的平均值與標準差。
17
層別法(二)
• 用途說明
1. 發現問題,界定問題。 2. 發掘問題的要因。 3. 驗證要因產生的影響。
18
層別法(三)
• 範例:芒果汁加工場
芒果汁
SL
明仔+
舊機器
明仔芒果
舊機器
老林+ 舊機器
老林芒果
新機器
明仔+ 新機器
老林+ 新機器
SU
19
散佈圖(一)
• 定義
– 把互相有關連的對應數據,在方格紙上以 縱軸表示結果,以橫軸表示原因;然後用 點表示出分布形態,根據分布的形態來判 斷對應數據之間的相互關係。
QC七大手法的作用
• 協助我們作好日常管理。 • 可在混沌不明的情況下,認清問題
關鍵所在,進而解決問題。
1
什麼是QC?
• QC=Quality Control • 是指控制製造或服務的品質,使產
品或服務達到最優良的狀態。
2
QC七大手法
• 特性要因圖(Causes & Effects Chart) • 柏拉圖(Pareto Diagram) • 查檢表(Check List) • 層別法(Stratification) • 散佈圖(Scattered Diagram) • 直方圖(Histogram) • 統計圖(Statistical Chart)
300
35Βιβλιοθήκη 蔬菜米粉 芋頭米粉 肉燥米粉
200
35
200
35
300
15
湯圓 湯圓
500
50
小計 60,000 60,000
20,000 20,000 20,000 40,000
16,200 21,600
7,200
15,600 9,000 8,400
10,000 21,000
10,500 7,000 7,000 4,500
出
20000
金
91年3月 合計=25000元 製作日期:3月31日 製作者:阿珍
15000
額
10000
5000
0
(% ) 100 累
75 計 比
50 率
25
0
交
其
際
他
費
8
柏拉圖(三)
• 用途說明
1. 掌握問題點。 2. 掌握重要要因。 3. 確認改善效果。
9
數據及查檢表─數據(一)
• 定義
– 所謂數據,就是根據測量所得到的數值和 資料等事實。
– 數據=事實。
10
數據及查檢表─數據(二)
• 數據的種類
1. 定量數據 – 計量值:如長度、時間、重量等連續性數據。
– 計數值:如缺點數、不良品數、人數等非連續性
數據。 2. 定性數據
– 如衣服的美感等以優先順序、等級為依據的數據。
11
數據及查檢表─查檢表(一)
• 定義
– 以簡單的數據、用容易了解的方式做成圖 形或表格。表中記有查檢的必要項目,只 要記上檢查記號,並加以統計整理,就可 做為進一步分析或核對檢查之用。
3
特性要因圖(一)
• 定義
– 當一個問題的特性(結果)受到一些要因 (原因)影響時,將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 為有相互關係且有條理的圖形,這個圖形就 稱為特性要因圖,又叫魚骨圖(Fish-Bone Diagram)。
4
特性要因圖(二)
大要因
大要因
特 性
中要因
小要因
大要因
大要因
5
特性要因圖(三)
• 用途說明
25,000
合計 120,000 100,000
45,000
33,000
31,000 29,000
25,000 383,000
14
數據及查檢表─查檢表(四)
• 用途說明
1. 日常管理。 2. 蒐集數據。 3. 改善管理。
15
數據及查檢表─查檢表(五)
• 範例:點檢用查檢表
類別
項目
查檢
旅行文件 護照
25
直方圖(三)
• 次數分配表
組界
組中點
劃記
次數
11.45~11.95
11.7
2
11.95~12.45
12.2
1
12.45~12.95
包子類 客家菜包
3,000
20
艾草菜包
3,000
20
糕類 九層糕
1,000
20
米糕 芋頭糕 艾草榚
1,000
20
1,000
20
2,000
20
碗粿 甜碗粿
900
18
鹹碗粿 素碗粿
1,200
18
400
18
粽類 傳統肉粽
650
24
粄粽 素粽
500
18
350
24
麻糬 麻糬
500
20
傳統客家齊粑
350
60
米粉 純米米粉
班 級:208班 人數:30人 製 作:江老師 製作日:4/3
120 122 124 126 128 130 132 134 136 138 140
身高(cm)
22
直方圖(一)
• 定義
– 將所蒐集的數據、特性值或結果值,在橫 軸上適當地區分成幾個相等區間,並將各 區間內測定值所出現的次數累加起來,用 柱形畫出的圖形。
機票
行程手冊
旅費
信用卡
外幣
衣物
禦寒外套
外衣褲
內衣褲
盥洗用品 牙刷、牙膏
保養品
類別
項目
查檢
藥品
應急藥品
防蚊液
外出用品 照相機
底片
太陽眼鏡
雨傘、遮陽帽
手電筒
其他
親友電話
筆
計算機
16
層別法(一)
• 定義
– 對觀察到的現象或所蒐集到的數據,按照 它們共同的特徵加以分類、統計的一種分 析方法。
– 是容易觀察,有效掌握事實的最有效、最 簡單的方法。
20
散佈圖(二)
• 目的
1. 知道兩組數據(或原因與結果)之間是 否有相關及相關程度。
2. 依據各種可能影響原因層別繪製散佈圖, 可找出最適的要因。
3. 檢視是否為不相關。
21
散佈圖(三)
• 範例:身高與體重散佈圖
(kg)
43 41 39 37 35 33 31 29 27 25 23 21 體重
12
數據及查檢表─查檢表(二)
• 類別
1. 記錄用查檢表:又稱改善用查檢表,常用 於不良原因和不良項目的記錄。
2. 點檢用查檢表:又稱備忘點檢表,常用於 機械設備與活動作業的確認。
13
數據及查檢表─查檢表(三)
• 範例:記錄用查檢表
項次 1 2
3
4
5 6
7 合計
產品種類 項目(細項) 平均月銷售量 平均售價
1. 整理問題。 2. 追查真正的原因。 3. 尋找對策。
6
柏拉圖(一)
• 定義
– 又稱重點管理圖,根據所蒐集的數據,以 不同區分標準加以整理、分類,計算出各 分類項目所佔的比例而按照大小順序排列, 再加上累積值的圖形。
7
柏拉圖(二)
教育 費 水電瓦斯費 零用 錢 伙食 費
• 範例
(元 )
支
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