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基础知识
存储基础知识介绍

Local Area Network
Application File System
Storage
DAS
2012-6-19
18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DAS
Local Area Network
NAS
Application
Application File System
Wide Ultra 2 SCSI、Ultra 160 SCSI、Ultra 320
SCSI 2. 光纤通道:多模光纤(62.5µ、50µ)、单模光纤(9µ) 3. 以太网:细缆、粗缆、双绞线
2012-6-19
7
SCSI
SCSI的连接
Wide Ultra SCSI 40MB/s Ultra 320 SCSI 320MB/s
2012-6-19
…………..
28
主要厂商
• NetApp,EMC,HDS,HP,IBM,SUN,Dell,MS ,Intel • 网虎,Lenovo,宝德,浪潮,华仪未来 • 威达电,豪威,Maxxan, Infortrend
2012-6-19
29
议程
• • • • • •
存储系统基本概念 存储与主机的连接方式 DAS存储结构 NAS存储结构 SAN存储结构 相关技术对比
第一网
LAN(局域网)
Fabric = 第二网
“Fabric”是一个由智能光纤 通道交换机构成并具有良好 系统设计的高智能网络,这一 数据网络可以提供企业级的 性能, 扩展能力, 可管理能力, 可靠性和可用能力
存储区域网 (第二网)
存储子系统
2012-6-19
33
存储基础知识

NAS
多个 应用服务器
SAN
LAN
RAID
文件系统 RAID
JBOD(Just Bound Of Disk)
40年代~70年代 70年代~80年代 80年代~90年代
90年代之后
时间
DAS起源
服务器
SAS
FC
SCSI
控制器 控制器 控制器
磁盘阵列
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 时间:70年代 背景:用户最早因为数据量的增多而产生存储的
斜向校验盘:DP1—DP4为各个数据盘及横向校验盘的斜向数据的校验信息 例:DP1=A1 XOR A6 XOR A11 XOR A16
DP5
斜向校验盘
RAID组合级别 —— RAID 10,RAID50
RAID10
将镜像和条带进行两级组合的RAID级 别,第一级是RAID1镜像对,第二级 为RAID 0。RAID10也是一种应用比较 广泛的RAID级别
A B C D ……
异或运 算
数据
A0 B0 C0 D0 A1 B1 C1 E1 A2 B2 D2 ……
A0
A1
A2
PA
B0 C0
B1
B2
C1
C2
P
异或运算
PBC
A0 A1 A2
B0 B1 B2
C0
D0
P0
C1
P1
E1
P2
D2
E2
D0
D1
D2
PD
数据盘
校验盘
A3
P3
C3
D3
E3
P4
B4
C4
D4
E4
RAID级别 —— RAID 6原理示例
存储基础知识培训

存储基础知识培训一、存储概述存储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保持数据和程序的持久性。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存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介绍存储的基础知识,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存储的相关概念和技术。
二、存储类型1.主存储器主存储器(Main Memory)是计算机系统中最直接与CPU交互的存储设备,也被称为内存。
主存储器的容量决定了系统同时存储的数据和程序大小。
2.辅助存储器辅助存储器(Secondary Storage)用于长期存储大量的数据和程序,例如硬盘、光盘、固态硬盘等。
辅助存储器的容量一般远大于主存储器,可用于大数据存储和备份。
三、存储技术1.磁盘存储磁盘存储是一种机械存储技术,通过将数据存储在旋转的磁盘上来实现数据的读写。
磁盘以扇区为单位进行数据的存储和访问,随机存取速度较慢,但容量较大。
2.固态存储固态存储(Solid State Storage)采用闪存芯片作为存储介质,相对于传统磁盘存储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和较好的耐用性。
固态硬盘(SSD)已逐渐取代传统机械硬盘成为存储系统的主力。
3.网络存储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指的是通过网络连接远程存储设备的存储技术。
常见的网络存储技术有网络附加存储(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AN),可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备份。
四、存储管理1.存储器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层次结构由多级存储构成,层次结构越高,存取速度越快,成本越高。
常见的存储器层次结构包括高速缓存、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2.存储系统管理存储系统管理涉及存储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包括存储容量的规划、文件系统的设计与管理、数据备份与还原等。
合理的存储系统管理能够提高存储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五、存储安全1.数据安全存储安全是指对存储中的数据进行保护和控制,以防止非法访问、损坏或泄露。
常见的数据安全措施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权限控制和备份恢复。
2.存储设备安全存储设备安全涉及到存储设备的管理和防护。
存储技术基础知识

存储技术基础知识2023/9/7CONTENTS目录04半导体存储03光学存储02磁性存储01存储基本概念05数据存力存储基本概念01存储的作用·存储系统是计算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实现“记忆”的功能·存储系统负责对信息数据进行保存,可以支持写入和读取存储的类型(按类别)· 存储分为多种类型,内存(Memory) 和硬盘(Hard Disk)是最常见的两种· 内存有时候也叫运行内存(运存)。
它是CPU和硬盘之间的桥梁,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存储的类型(按类别)· 关机或断电后,内存上的数据就没有了,属于易失性(VM)存储器· 硬盘比内存的容量更大,存放了大量的数据文件。
只要执行了保存(写入)操作,即便关机或断电,硬盘上的数据仍会继续存在,属于非易失性(NVM)存储器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不同类型的存储器,根据性能和成本的权衡,应用于不同的位置。
· 性能越强的存储器,价格就越贵,会越离计算芯片 (CPU/GPU等)越近· 性能弱的存储器,可以承担一些对存储时延要求低,写入速度不敏感的需求,降低成本。
数据的类型存储技术分类(按介质)· 现代存储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别,分别是: 磁性存储、光学存储以及半导体存储.磁性存储02磁存储时代磁带机存储器· 以磁带为存储介质,由磁带机及其控制器组成的存储设备,是计算机的一种辅助存储器· 磁带机由磁带传动机构和磁头等组成,能驱动磁带相对磁头运动,用磁头进行电磁转换,在磁带上顺序地记录或读出数据。
· 低成本的存储方式,经常用于冷数据的离线存储硬盘(HDD)的基本知识硬盘(磁性)的组成· 主流的硬盘,扇区密度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越靠外侧,扇区数越多。
每个扇区的大小是4K字节,用一个逻辑块编号寻址 (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 以扇区为基础,一个或多个连续的扇区组成一个块,叫做物理块。
存储基本知识梳理

存储基本知识梳理基础概念1. 什么是分布式存储?⾸先了解⼀下存储的发展历史。
DAS:Direct Access Storage,直接连接存储,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接⼝或光纤通道连接到⼀台计算机上。
特点:直接和存储器连接,扩展性,灵活性⽐较差。
SAN、NAS等。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SAN:storage area network。
特点:设备类型丰富,可以通过外部IP/FC⽹络互连,具备⼀定的可扩展性;但是受控制器能⼒限制,扩展能⼒有限,PB级;设备到⽣命周期更换,需要进⾏数据迁移,耗时耗⼒。
分布式存储。
结构为:分布式软件+标准服务器。
特点:⾼扩展性,基于标准硬件和分布式架构,千节点/EB级扩展;易运维,块、对象、⽂件等多种类型存储统⼀管理。
分布式指明了⼀种独特的系统架构类型,这种系统架构是由⼀组通过⽹络进⾏通信,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协调⼯作的计算机节点组成。
所谓分布式存储,就是存储设备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数据就近存储,将数据分散在多个存储节点上,各个节点通过⽹络相连,对这些节点的资源进⾏统⼀的管理,从⽽⼤⼤缓解带宽压⼒,同时也解决了传统的本地⽂件系统在⽂件⼤⼩、⽂件数量等⽅⾯的限制。
⼏个问题:客户端(⽤户侧)是直接和某⼀个节点交互操作(操作包括增删改查),还是和某些节点交互操作?如果是某些,则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数据多重写⼊更改等是否会影响到数据的稳定可靠性?客户端读取数据的时候,是从哪个节点上读取数据的?数据存储备份是放到哪个节点上的?2. Ceph是什么?Ceph是当前⾮常流⾏的开源分布式存储系统,具有⾼扩展性、⾼性能、⾼可靠性等优点,同时提供块存储服务(rbd)、对象存储服务(rgw)以及⽂件系统存储服务(cephfs)。
对于三种基本存储服务的介绍:对象存储(Object Storage),既可以通过使⽤Ceph的库,利⽤C, C++, Java, Python, PHP代码,也可以通过Restful⽹关以对象的形式访问或存储数据,兼容亚马逊的S3和OpenStack的Swift。
hcie存储知识汇总笔记

hcie存储知识汇总笔记
HCIE(Huawei Certified ICT Expert)是华为认证体系中的最高级别,涵
盖了多个技术领域,其中存储技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关于HCIE存储知识的重要笔记:
1. 存储基础知识:了解存储技术的分类、特点和应用场景,如直接附加存储(DAS)、网络附加存储(NAS)、存储区域网络(SAN)等。
2. 存储协议和技术:熟悉常用的存储协议和技术,如SCSI、iSCSI、NFS、CIFS等,以及它们在存储系统中的作用和实现方式。
3. 存储设备:掌握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及其特点,如硬盘、固态硬盘(SSD)、磁带库等,以及它们在存储系统中的应用和选型原则。
4. 存储架构和设计:了解常见的存储架构和设计方式,如RAID、LUN、Tiering等,以及它们在提高存储系统性能、可靠性和扩展性方面的作用。
5. 存储管理:熟悉存储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包括存储设备的初始化、配置和管理,以及数据的备份、恢复和迁移等操作。
6. 分布式存储系统:了解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如Ceph、HDFS等,以及它们在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应用和优势。
7. 存储安全:熟悉存储系统的安全技术和措施,如加密、认证、访问控制等,以及它们在保护数据安全方面的作用。
8. 存储发展趋势:了解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如全闪存存储、软件定义存储、云存储等,以及它们在数字化时代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以上是HCIE存储知识的重要内容,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
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项目和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存储基础知识考试题答案

存储基础知识考试题答案1. 下列关于磁带存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磁带存储是一种顺序访问存储介质,适合用于大容量、大流量的数据存储。
它的存储介质是磁性的带状介质,数据按照顺序存储在磁带上。
因此,在访问数据时,需要按照顺序进行读取,不适合随机读写。
2. RAID技术中,下面哪一种级别提供了数据冗余和更高的读写性能:RAID 5级别提供了数据冗余和更高的读写性能。
RAID 5通过将数据和奇偶校验信息分布在多个磁盘上,实现数据冗余,并且通过并行读取和写入操作提高了磁盘阵列的读写性能。
3. 下列关于SSD固态硬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SSD固态硬盘是一种使用NAND闪存芯片作为存储介质的存储设备,具有高速读写、低功耗、无噪音等优点。
与传统磁盘相比,SSD没有机械结构,可以提供更好的抗震性能。
但是,SSD的寿命相对较短,主要原因是闪存芯片的擦写次数有限。
4. 在存储系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存储系统包括主存储器(内存)、辅助存储器(外存)和输入输出设备。
其中,主存储器是计算机与处理器直接交互的部分,用于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而辅助存储器则用于存储长期存储的数据和程序,例如硬盘、磁带等。
5. 下列关于块存储和文件存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块存储将数据分成固定大小的块进行存储,每个块都有唯一的地址。
块存储适合对数据进行快速存取和处理。
与之相对的是文件存储,文件存储以文件为单位进行存取,基于文件的存取方式更适合用户对数据的操作和管理。
6. 在存储系统中,下列关于SAN和NAS的说法中,正确的是:SAN(Storage Area Network)和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都是存储网络技术。
SAN通过高速通道将存储设备连接到计算机,提供高性能的存储资源。
而NAS则通过网络连接将存储设备作为文件服务器提供给用户。
两者主要区别在于SAN更适合用于大规模的存储共享、应用服务器集群等场景,而NAS则更适合用于文件共享和备份恢复。
存储基础知识培训

SAN环境多路径软件 SAN环境多路径软件
• • • • • • • • •
VERITAS Dynamic Multi-Path (DMP) IBM SubSytem Device(SDD) Compaq Secure Path EMC PowerPath HDS Dynamic Link Manger HP Auto Path Virtual Array for xp Xiotech REDI Path JNI Zentai HBA Qlogic Qldirect
容灾
高性能
高性能存储
国外存储厂商一览
存储交换设备
Vixel Inrange Nishan Cisco McData Brocade SUN HBA TAPE 厂商 HP EMC HDS SANRAD StoneFly FibreStream DotHill FalconStor DataCore IBM STK ADIC NetApp PROCOM Fujiton LSI Dell DotHill EDI
M
F l
RAID-1
M
F l
y
RAID-0
i e
MyFile
RAID-1
y
i e
RAID Level 30 :Striping of Two RAID 3 Arrays
M l
RAID 3
y e
P P
RAID 0
F
RAID 3
i
P
RAID Level 50: Striping of Two RAID 5 Arrays
存储的技术
RAID
Fibre Channel SCSI ATA
RAID与JBOD是什么 RAID与JBOD是什么? 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储的介质及其存储原理?1.磁存储介质磁存储介质主要分为磁带存储和磁盘存储。
(1)磁带存储磁带是所有存储媒体中单位存储信息成本最低、容量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常用存储介质之一。
它互换性好、易于保存,近年来由于采用了具有高纠错能力的编码技术和即写即读的通道技术,大大提高了磁带存储的可靠性和读写速度。
磁带存储器则是以磁带为存储介质,由磁带机及其控制器组成的存储设备,是计算机的一种辅助存储器。
磁带机由磁带传动机构和磁头等组成,能驱动磁带相对磁头运动,用磁头进行电磁转换,在磁带上顺序地记录或读出数据。
磁带存储器是计算机外围设备之一。
磁带存储器以顺序方式存取数据。
存储数据的磁带可脱机保存和互换读出。
磁带存储器也称为顺序存取存储器(SequentialAccessMemory,简称SAM)即磁带上的文件依次存放。
磁带存储器存储容量很大,但查找速度慢,在微型计算机上一般用做后备存储装置,以便在硬盘发生故障时,恢复系统和数据。
根据读写磁带的工作原理可分为螺旋扫描技术、线性记录(数据流)技术、DLT技术以及比较先进的LTO技术:螺旋扫描读写技术:以螺旋扫描方式读写磁带上数据的磁带读写技术与录像机基本相似,磁带缠绕磁鼓的大部分,并水平低速前进,而磁鼓在磁带读写过程中反向高速旋转,安装在磁鼓表面的磁头在旋转过程中完成数据的存取读写工作。
其磁头在读写过程中与磁带保持15度倾角,磁道在磁带上以75度倾角平行排列。
采用这种读写技术在同样磁带面积上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通道,充分利用了磁带的有效存储空间,因而拥有较高的数据存取密度。
线性记录读写技术:以线性记录方式读写磁带上数据的磁带读写技术与录音机基本相同,平行于磁头的高速运动磁带掠过静止的磁头,进行数据记录或读出操作。
这种技术可使驱动系统设计简单,读写速度较低,但由于数据在磁带上的记录轨迹与磁带两边平行,数据存储利用率较低。
为了有效提高磁带的利用率和读写速度,人们研制出了多磁头平行读写方式,提高了磁带的记录密度和传输速率,但驱动器的设计变得极为复杂,成本也随之增加。
数字线性磁带技术:DLT是一种先进的存储技术标准,包括1/2英寸磁带、线性记录方式、专利磁带导入装置和特殊磁带盒等关键技术。
利用DLT技术的磁带机,在带长为1828英尺、带宽为1/2英寸的磁带上具有128个磁道,使单磁带未压缩容量可高达20GB,压缩后容量可增加一倍。
线性开放式磁带技术:这是由IBM、HP、Seagate三大存储设备制造公司共同支持的高新磁带处理技术,它可以极大地提高磁带备份数据量。
LTO磁带可将磁带的容量提高到100GB,如果经过压缩可达到200GB。
LTO技术不仅可以增加磁带的信道密度,还能在磁头和伺服结构方面进行全面改进, LTO技术采用了先进的磁道伺服跟踪系统来有效地监视和控制磁头的精确定位,防止相邻磁道的误写问题,达到提高磁道密度的目的。
(2)磁盘存储磁盘分为软盘和硬盘,软盘是一个圆形而柔软的塑料薄片,它的一面或两面覆盖着铁氧化物颗粒。
这些颗粒具有磁性,软盘本身并没有读写头,需要软盘驱动器来读取数据。
可将软盘想象成硬盘中的一个盘片,用同一个软盘驱动器可以访问许多不同的软盘,用完一张,换上另一张即可。
而硬盘与硬盘驱动器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不可分割。
硬盘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
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
硬盘组成:硬盘所有盘片都固定在一个旋转轴上,这个轴是盘片主轴。
硬盘所有盘片之间是绝对平行的,在每个盘片的存储面上都有一个磁头,磁头与盘片之间的距离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
所有的磁头连在一个磁头控制器上,由磁头控制器负责各个磁头的运动。
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动作,而盘片以每分钟数千转到上万转的速度在高速旋转,这样磁头就能对盘片上的指定位置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
硬盘结构:要了解硬盘工作原理,先了解硬盘的结构:盘面、磁道、柱面和扇区。
盘面:硬盘的每一个盘片都有两个盘面(side),每个盘面都会利用,都可以存储数据,称为有效盘片,也有极个别硬盘盘面数为单数。
每一个这样的有效盘面都有一个盘面号,又叫磁头号,因为每一个有效盘面都有一个对应的读写磁头,盘面号按顺序从上至下从“0”开始依次编号。
磁道:磁盘在格式化时被划分成许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轨迹叫做磁道。
磁道从外向内从0开始顺序编号。
数据以脉冲串的形式记录在这些轨迹中,这些同心圆不是连续记录数据,而是被划分成一段段的圆弧,这些圆弧的角速度一样。
由于径向长度不一样。
所以线速度不一样。
同样的转速下,外圈在同样时间段里划过的圆弧长度比内圈划过的圆弧长度大。
磁道是“看”不见的,只是盘面上以特殊形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区,在磁盘格式化时就已规划完毕。
柱面:所有盘面上的同一磁道构成一个圆柱,通常称作柱面,每个圆柱上的磁头由上而下从“0”开始编号。
数据的读写按柱面进行,即磁头读/写数据时首先在同一柱面内从“0”磁头开始进行操作,依次向下在同一柱面的不同盘面即磁头上进行操作,只在同一柱面所有的磁头全部读/写完毕后磁头才转移到下一柱面,因为选取磁头只需通过电子切换即可,而选取柱面则必须通过机械切换。
电子切换相当快,比在机械上磁头向邻近磁道移动快得多,所以,数据的读/写按柱面进行,而不按盘面进行。
也就是说,一个磁道写满数据后,就在同一柱面的下一个盘面来写,一个柱面写满后,才移到下一个扇区开始写数据。
读数据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这样就提高了硬盘的读/写效率。
扇区:磁道的一段圆弧叫做一个扇区,扇区从“1”开始编号,每个扇区中的数据作为一个单元同时读出或写入。
扇区是硬盘上存储的物理单位,每个扇区包括512个字节的数据和一些其他信息。
一个扇区有两个主要部分:存储数据地点的标识符和存储数据的数据段。
硬盘工作原理:磁头靠近主轴接触的表面,即线速度最小的地方,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它不存放任何数据,称为启停区或着陆区(Landing Zone),启停区外就是数据区。
在最外圈,离主轴最远的地方是“0”磁道,硬盘数据的存放就是从最外圈开始的。
那么,磁头是如何找到“0”磁道的位置的呢?在硬盘中还有一个叫“0”磁道检测器的构件,它是用来完成硬盘的初始定位。
“0”磁道是如此的重要,以致很多硬盘仅仅因为“0”磁道损坏就报废,这是非常可惜的。
早期的硬盘在每次关机之前需要运行一个被称为Parking的程序,其作用是让磁头回到启停区。
现代硬盘在设计上已摒弃了这个虽不复杂却很让人不愉快的小缺陷。
硬盘不工作时,磁头停留在启停区,当需要从硬盘读写数据时,磁盘开始旋转。
旋转速度达到额定的高速时,磁头就会因盘片旋转产生的气流而抬起,这时磁头才向盘片存放数据的区域移动。
盘片旋转产生的气流相当强,足以使磁头托起,并与盘面保持一个微小的距离。
这个距离越小,磁头读写数据的灵敏度就越高,当然对硬盘各部件的要求也越高。
早期设计的磁盘驱动器使磁头保持在盘面上方几微米处飞行。
稍后一些设计使磁头在盘面上的飞行高度降到约0.1μm~0.5μm,现在的水平已经达到0.005μm~0.01μm,这只是人类头发直径的千分之一。
气流既能使磁头脱离开盘面,又能使它保持在离盘面足够近的地方,非常紧密地跟随着磁盘表面呈起伏运动,使磁头飞行处于严格受控状态。
磁头必须飞行在盘面上方,而不是接触盘面,这种位置可避免擦伤磁性涂层,而更重要的是不让磁性涂层损伤磁头。
但是,磁头也不能离盘面太远,否则,就不能使盘面达到足够强的磁化,难以读出盘上的磁化翻转(磁极转换形式,是磁盘上实际记录数据的方式)。
硬盘驱动器磁头的飞行悬浮高度低、速度快,一旦有小的尘埃进入硬盘密封腔内,或者一旦磁头与盘体发生碰撞,就可能造成数据丢失,形成坏块,甚至造成磁头和盘体的损坏。
所以,硬盘系统的密封一定要可靠,在非专业条件下绝对不能开启硬盘密封腔,否则,灰尘进入后会加速硬盘的损坏。
另外,硬盘驱动器磁头的寻道伺服电机多采用音圈式旋转或直线运动步进电机,在伺服跟踪的调节下精确地跟踪盘片的磁道,所以,硬盘工作时不要有冲击碰撞,搬动时要小心轻放。
硬盘读写原理:系统将文件存储到磁盘上时,按柱面、磁头、扇区的方式进行,即最先是第1磁道的第一磁头下(也就是第1盘面的第一磁道)的所有扇区,然后,是同一柱面的下一磁头,……,一个柱面存储满后就推进到下一个柱面,直到把文件内容全部写入磁盘。
(文件的记录在同一盘组上存放时,应先集中放在一个柱面上,然后再顺序存放在相邻的柱面上,对应同一柱面,则应该按盘面的次序顺序存放。
)(从上到下,然后从外到内,数据的读写按柱面进行,而不按盘面进行)系统也以相同的顺序读出数据。
读出数据时通过告诉磁盘控制器要读出扇区所在的柱面号、磁头号和扇区号(物理地址的三个组成部分)进行。
磁盘控制器则直接使磁头部件步进到相应的柱面,选通相应的磁头,等待要求的扇区移动到磁头下。
当需要从磁盘读取数据时,系统会将数据逻辑地址传给磁盘,磁盘的控制电路按照寻址逻辑将逻辑地址翻译成物理地址,即确定要读的数据在哪个磁道,哪个扇区。
为了读取这个扇区的数据,需要将磁头放到这个扇区上方,为了实现这一点:1)首先必须找到柱面,即磁头需要移动对准相应磁道,这个过程叫做寻道,所耗费时间叫做寻道时间,2)然后目标扇区旋转到磁头下,即磁盘旋转将目标扇区旋转到磁头下。
这个过程耗费的时间叫做旋转时间。
即一次访盘请求(读/写)完成过程由三个动作组成:1)寻道(时间):磁头移动定位到指定磁道2)旋转延迟(时间):等待指定扇区从磁头下旋转经过3)数据传输(时间):数据在磁盘与内存之间的实际传输扇区到来时,磁盘控制器读出每个扇区的头标,把这些头标中的地址信息与期待检出的磁头和柱面号做比较(即寻道),然后,寻找要求的扇区号。
待磁盘控制器找到该扇区头标时,根据其任务是写扇区还是读扇区,来决定是转换写电路,还是读出数据和尾部记录。
找到扇区后,磁盘控制器必须在继续寻找下一个扇区之前对该扇区的信息进行后处理。
如果是读数据,控制器计算此数据的ECC码,然后,把ECC码与已记录的ECC码相比较。
如果是写数据,控制器计算出此数据的ECC码,与数据一起存储。
在控制器对此扇区中的数据进行必要处理期间,磁盘继续旋转。
磁存储原理:磁头是实现读/写的关键元件。
写入时,将脉冲代码以磁化电流形式加入磁头线圈,使记录介质产生相应的磁化状态,即电磁转换。
读出时,磁层中的磁化翻转使磁头的读出线圈产生感应信号,即磁电转换。
写入数据:电带着数据通过电磁转换将信息存储在磁盘中读取数据:磁电转换将磁盘中的信息读出来2.光存储介质无论是CD光盘、DVD光盘等光存储介质,采用的存储方式都与软盘、硬盘相同,是以二进制数据的形式来存储信息。
而要在这些光盘上面储存数据,需要借助激光把电脑转换后的二进制数据用数据模式刻在扁平、具有反射能力的盘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