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ⅱ岳麓版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精)

合集下载

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2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件

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2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件

特点
生产经验的总结
垄断组织(大企业)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技术发展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 阶段
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总结: 改变世界的两次工业革命(梳理)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影 响 启示
(1)生产力发展,进入 蒸汽时代; (2)资本主义制度普遍 确立; (3)促进世界市场初步 形成; (4)英国成为“世界工 厂”,形成西方先进、 东方落后的局面。
——《共产党宣言》 (4)材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 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知道条件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8C中期— 19C中期) 1、背景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确立,政局稳 定;法律的保障,政策的支持。
(2)经济条件:人口、资本自由流动;资源丰富; 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技术知识;海外殖民地提 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原料。
总结:改变世界的两次工业革命(梳理)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标志
蒸汽机的使用
电力的使用
动力
蒸汽

新兴部门
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 交通运输业
能源 同 工业结构
煤 轻工业为主
电力
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飞 机制造业
电力、石油
重工业为主
点 经济组织 工厂制度
感悟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积 经济
极 影
政治
响 世界
蒸汽时代、工厂制度
电气时代、大企业
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岳麓版必修二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岳麓版必修二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②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
要生产组织形式。(改良蒸汽机的使用, 使工业革命集中生产成为可能,“蒸汽机是 工业城市之母”) ③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 挥重要作用。
2.社会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使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时代迈进工业文明时代,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 殖民扩张拓展了海外市场。 19世纪40年代,有线电报开发成功; 1840年前后,英国机器生产基本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①城乡结构: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 环境污染,人类生存有了新的威胁。
19世纪40年代,有线电报开发成功;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明显加快;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世界格局:东方从属于西方)
②阶级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
4.世界市场
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 成,东方从属于西方。
5.环境
环境污染,人类生存有了新的威胁。
1.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时代迈进工业文明时 代,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
2.使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经济格局和产业 结构的变化过程,还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
②表现方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等。
卡特尔——是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通过签订关于产品价格、销售市场、 生产规模等协定建立的垄断组织;
辛迪加——是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通过签订统一销售商品和采购 原材料的协定建立的垄断组织;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表现:欧美强国开始挑战和分享世界
贸易中心地位,20C初世界被
基本瓜分完毕
13
2、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
①国际贸易的发展 例:欧美自由贸易取代关税保护
(商品输出)
例:1895年《马关条约》
②资本的流动 (资本输出)
通商口岸设工厂
③武力威逼
例: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3、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
(1)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了日本,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 地,非洲大陆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在经济上又重新受 制于列强。 (2)欧美工业国可以从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它们需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 进行投资,它们之间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它们中的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会波及他国甚至 影响全球。
(2)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五、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11
小结: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e-Business 구현 단계_Fulfill Demand
第三次科技革命 •经济全球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的拓展 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7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20世纪初
2、背景:
(1)政治:资制度的广泛确立
(2)经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3)科技:自然科学重大进展、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推动力
(4)市场: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3)新兴化学工业
(4)钢铁工业 (5)新兴工业部门
落后,但也在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

高一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件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高一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件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一次能纺出多 根纱线的纺纱机,他把这种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的出现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并进一步引发了其他生产领域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工 业革命时代到来了。 1879年10月21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的纽约洛帕克街 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电的时代来临了。 两次工业革命各有哪些重大发明?对经济组织和世界 市场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本课第一目“蒸汽时代的到来”,主要讲述第一次工 业革命的进程,侧重于蒸汽机发明和铁路运输出现对人类
社会的影响。本课第二目“进入电气时代”,主要讲述第
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侧重于电力的广泛应用对于人类社 会的影响。本课第三目“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主要讲 述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从工厂制度的确立到大企业时代到来 的特点。第四目“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主要讲述世界 市场最终形成的时间以及方式。贯穿于本课的线索是:两 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推动了资本主义综合实力的迅速提高, 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经
3 .完成: ________ 世纪中期, ________ 的 ________ 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4.影响
(1)使 ________, ________涌现,________加快,英国 成为“________”。 (2)______国家纷纷效仿,________和 ________成为两 个领先的部门。
答案: 一、 1. 社会稳定 人口 资本流动自由 经济稳步发


工场手工业
阿克莱特 采矿业
海内外市场
手摇纺纱机 瓦特 英国
2.凯伊
飞梭
1885
哈格里夫
蒸汽时代 汽 新 铁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9【教学课件】《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9【教学课件】《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岳麓书社 高一年级 | 必修Ⅱ
1851年英国世博会 交通运输 汽船、火车
1904年美国世博会 汽车、飞机
莱特兄弟早期的飞机
史蒂芬孙蒸汽火车
福特制造的汽车
富尔顿发明的汽 船
岳麓书社 高一年级 | 必修Ⅱ
1851年英国世博会
展 品 生产力
1904年美国世博会
① ③
蒸汽时代 煤
② ④ ⑤
电气时代 石油、煤
140 材料一: 120 100 80 60 40 20 0 系列1 系列2
19世纪英国棉布、煤、生铁产量对比图
生铁产量
120
棉布产量
15.5 1
1796年 1830年 1
煤产量
12.8 1
1700年 1840年 2
1 1740年 1850年 3 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材料一现象表明英国工业革命带来怎样的影响? 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岳麓书社 高一年级 | 必修Ⅱ
材料二下图是19世纪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
(2)据材料二19世纪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思考:工业革命给英国带 来怎样的影响?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
岳麓书社 高一年级 | 必修Ⅱ
材料三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 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 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 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3)思考:工业革命在经济组织和社会关系方面引起了怎样的变化? 出现了工厂制度;社会分裂为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 无产阶级。
岳麓书社 高一年级 | 必修Ⅱ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工业革命对各国、各阶层的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4.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英国工业革命、美国工业革命等,进行深入剖析。
5.课后作业:布置阅读、写作等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工业革命对现代世界的重要意义。
7.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当前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1.展示图片:通过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性图片,如蒸汽机、纺织机械、工厂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
2.提问引导: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代表了什么历史事件吗?它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发学生思考。
3.引入背景:简要介绍工业革命的背景,如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创新等,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5.情感态度:学生在面对工业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时,可能产生对科技进步的赞叹,也可能对环境破坏、社会阶层矛盾等问题产生困惑。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工业革命的过程、主要发明和创新,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分析工业革命背后的经济、政治、社会因素,理解工业革命对现代世界形成的决定性作用。
2.思维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以便深入探讨工业革命背后的历史规律。
3.学习兴趣: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各异,部分学生对科技、发明等创新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为本章节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4.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可能更倾向于记忆、复述,而缺乏主动探究、分析的能力。因此,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9《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 课件(共30张PPT)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9《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 课件(共30张PPT)
3、思想:自由主义思想 形成;马克思主义诞生 4、社会生活:人们生活更加便捷但也带来严重的 环境污染 。
人文精神 的缺失等等。
的社会革命。其中,我们把18世纪60年代-19世 纪中期的工业革命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即狭义 的工业革命),而把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的 工业革命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方式:手工劳动
机器生产
生产组织:手工工场
工厂制度
本质特征: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一、原因: 煤(没)那么简单!
火车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欧美大陆纺织业和铁路业等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开始标志动力革新工业城市时代标志英国英国法国法国美国美国德意志俄国日本奥地利工业革命扩展地域范围示意图发明者身份时间部门发明的机器哈格里夫斯纺织工1765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阿克莱特理发匠1769棉纺织业水力纺纱机克隆普顿纺纱工1779棉纺织业卡特莱特卡特莱特工程师1785棉纺织业水力织布机瓦特修理工1785动力改良蒸汽机1807交通运输业轮船史蒂芬孙矿工1814交通运输业火车探究一
瓦特 富尔顿 史蒂芬孙
修理工 英 1785 动力
改良蒸汽机
工程师 美 1807 交通运输业 轮船
矿工 英 1814 交通运输业 火车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二、进程和成就 三、特点
1、首先发生于英国 ,开始于轻工业部门(纺织业);
2、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 实践经验 , 科学与技术 尚未 真正结合。
创办了棉纺织企业的你,为了能在当时的竞争中获 取更多的利润,不断地改革棉纺织技术,在当时你可能 经历哪些发展历程?
【教材导读】阅读教材40页—41页及材料 ,完成导学案
二、进程和成就 1、开始: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9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9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的进程,认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2.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和特点,认识其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3.知道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下,工业生产的经济组织发展演变的历程,认识这种经济组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知道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与形成的途径,能够正确评价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情景导学]“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蒸汽动力的出现,加快了工业化的速度;同时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1814年铁路运输出现,铁路时代到来。

思考: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提示: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由手工工场阶段过渡到机器生产阶段。

[教材导学]1.背景: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工场手工业十分兴旺。

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张,许多行业开始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

2.重大成就(1)棉纺织业:首先出现了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

约翰·凯伊发明飞梭,手摇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等先后出现。

棉纺织业的各个生产部门实现了机械化。

(2)冶金业和采矿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大大提高了炼铁和采煤技术。

(3)动力: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普遍被运用,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4)陆路运输:1814年,史蒂芬孙制成第一台蒸汽做动力的火车机车;1825年,第一条铁路通车,人们迎来了“铁路时代”。

(5)海上交通: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轮问世,对加强洲际之间的联系起了重要作用。

3.完成:机器制造业的诞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4.影响(1)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新兴工业部门的涌现,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欧美:各国纷纷开展工业革命,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易错易混]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的飞梭。

飞梭只是改革了手工工具的一个部件,并不是机器的发明,而珍妮机是同时能纺出8根纱线的机器——纺纱机,因而成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由此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程标准解读】[课标要求]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课标解读]1.能力要求。

本课有两个层次要求,前者是一般层次具体史实、历史概念的记忆。

主要把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重大发明、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内容和影响;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经济组织的变化;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等内容。

后者是高层次的学科认知能力要求,要求分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同特点;综合分析世界市场形成的整个过程;结合中国历史,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多方面影响等。

2.命题特点及趋势(1)从内容看,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特点、世界市场的形成等是考查的重点。

(2)从题型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大量出现,表明了本课的重要性。

(3)从命题形式看,多采用新材料、新情景的方式。

多综合考查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全方位影响。

(4)从难易度看,难度适中。

3.学法技巧:(1)注意分辨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成果。

(2)结合7、8课内容,顺理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3)注意与后面10、11、12、13课,也就是中国历史的联系。

【情境激趣诱思】有趣的场面【诱思探究】左边是马和火车赛跑的情景,右边是人们接听电话的场景。

你可以想象,当火车刚刚出现的时候,有很多人不服气,于是就有了马和火车赛跑的有趣想法;你还可以想象,当电话刚出现的时候,人们的那种惊奇和跃跃欲试的心情。

那么,你知道这样的情景发生在什么时候吗?让我们一起回到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来体会当时人们的更多的惊奇和不可思议吧!【教材内容详解】一蒸汽时代的到来[学法指导] 重点掌握蒸汽机的问世及其产生的影响。

1.背景:(1)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工场手工业十分兴旺。

(2)18世纪中期,随着海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张,许多行业开始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

2. 重大成就(1)棉纺织业:首先出现了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

约翰·凯伊发明飞梭,提高织布速度。

哈格里夫斯和阿克莱特发明手摇纺纱机、水力织布机,提高纺纱效率。

棉纺织业的各个生产部门实现了机械化。

(2)冶金业和采矿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大大提高了炼铁和采煤技术。

(3)动力: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普遍被运用,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4)交通运输:1814年,史蒂芬孙制成第一台蒸汽做动力的火车机车;1825年,第一条铁路通车,人们迎来了“铁路时代”;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轮问世,对加强洲际之间的联系起了重要作用。

3.完成: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的诞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4.影响(1)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新兴工业部门的涌现,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2)欧美:各国纷纷开展工业革命,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所谓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是用机器制造机器的革命,它不仅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大变革,同时也是社会关系方 面的一场革命。

(1)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海外市场的扩大;(2)一般人们把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3)火车机车和汽轮都以蒸汽机做动力,所以蒸汽机的出现是其基本条件。

工业革命的影响 (1)促进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为各国资产阶级巩固其统治地位奠定了物资基础。

(2)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改革。

(3)增强了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能力,促使资产阶级为满足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侵略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去形成。

(4)导致了阶级关系的变动,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5)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使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变化。

二 进入电气时代注意 拓展 拓展[学法指导] 重点把握电力的发明及其应用,注意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

1.时间: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2.特点(1)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重要发明大多出自科学家的实验室,而不是手工业者的实践经验。

(2)英、德、美、法等几个发达国家同时发生。

3.成就(1)电力的广泛运用是标志性成就,其理论依据是科学家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世界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发明与应用,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问世,石油成为新能源。

(3)新兴的化学工业取得显著的发展;(4)钢铁工业大发展。

5.影响:新的工业部门兴起,如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工业等,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能源是煤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是电力和石油;(2)第一次工业革命新出现的交通工具是火车和汽轮,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飞机和汽车;(3)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过程。

“会说话的机器”爱迪生在1876年以发明将人声记录下来的留声机而一举成名。

留声机被称为“会说话的机器”,轰动一时。

世人纷纷颂扬爱迪生是一个“魔术师”和“巫师”。

其实,爱迪生在他成功的背后经历了无数失败。

比如,为了试制一种新的蓄电池,他失败了8000多次。

他常常说:“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三 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学法指导] 注意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经济组织的不同特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1)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

(2)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实行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

(3)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2.第二次工业革命(1)生产和资本出现了集中的趋势,进入大企业时代。

大企业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经营。

(2)大企业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注意 典故“工场”和“工厂”的区别。

前者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后者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正确认识和评价垄断组织(大企业)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伴随生产和资本的高中集中而形成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它的形成一方面适应了大企业生产和新型工业生产的需要,消除了自由竞争时代的无序竞争和分散经营,促进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另一方面垄断组织形成后,垄断资本家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进而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生活,推动政府为满足垄断资本家的需要而进行侵略扩张,往往容易导致战争的爆发。

四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学法指导] 注意综合把握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主要方式: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和武力威逼等方式。

3.最终形成: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列强利用坚船利炮,把全球卷进了世界市场。

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西方列强不同阶段的侵略特点:工业革命之前:主要是通过赤裸裸的殖民掠夺来获取资本;工业革命时期:商品输出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输出为主。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评价:积极作用:(1)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2)在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使整个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3)在客观上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的政治经济体制,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消极影响:(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建立在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剥削的基础上的,加深了被侵略国家的殖民地化和半殖民地化,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陷于更加落后的状态。

注意 注意 拓展(2)欧美发达国家是世界市场的支配者和最大受益者,亚非拉落后国家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综合探究提升[知识结构][知能整合]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1)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为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政治前提。

(2)广阔的海外市场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殖民扩张使英国拥有大量海外市场,工场手工业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必然引起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

(3)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雄厚的资本。

(4)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

[例1]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

1619年—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

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

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这一材料主要说明()A. 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 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 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D. 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解题思路] 由材料中“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可以得出结论: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各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

[答案] C[方法技巧] 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并与工业革命的原因相联系。

2.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1)雏形: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伴随着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这是世界市场形成的第一步。

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2)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把国际间的交流推向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随着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获得迅猛发展,廉价商品成为打开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的利炮,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蒸汽机的发明、汽船的航运、铁路的畅通,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的条件,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也更加便捷,到19世纪中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了。

(3)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的实力大增;随着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在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

除了日本,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是半殖民地,非洲大陆的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

至此,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例2] “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

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