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对流层大气热运动及大气运动

合集下载

核心素养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教案

核心素养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教案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案二、教学重难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3.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作用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材五.课时安排3课时六.教学过程知识铺垫: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太阳辐射能量最集中的部分一一可见光区。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教材P34下面小字体)。

则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均为长波辐射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根本)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大气对太阳辐射做了什么手脚呢?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

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散射,大部分到达地球表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臭氧、水汽、二氧化碳等)反射(大云层及杂质)散射散射的应用:旭日和夕阳呈红色。

这是因为早晚阳光以很大的倾角穿过大气层,经历的大气层要远比中午时大得多,所有波长较短的绿光、蓝光等几乎朝侧向散射,仅剩下波长较长的红光到达观察者(近地面的空气中有尘埃,更增强了散射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应用:冬夜晴无风,早起必有霜;农田烟熊防霜冻;塑料大棚/玻璃温室育苗;高处不胜寒;月球昼夜温差大白天有太阳辐射(加热),但同时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气温不至于太高,但大气逆辐射每时每刻都存在,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2时(14点)左右月球没有大气层,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升温快,气温很高,温度可达127o C,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月球表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温度降至-183°Co★分析昼夜温差大小:比热容大、夜晚速度慢/一Ka=★解释全球气候变暖务注:主要的温室气体有水汽(H.0).弱化碳(C0,)'航化Sm(N.0).福利氏甲烷(CH.)等★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地中海沿岸葡萄园里铺设鹅卵石的原理答:白天鹅卵石吸热快,近地面气温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夜晚鹅卵石放热快,气温迅速降低,葡萄的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营养物质少,葡萄更甜。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知识点对流层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知识点对流层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知识点对流层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高考地理知识点对流层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中考地理知识点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选择性吸收、反射(无选择性)、散射。

电磁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电磁辐射中最强大部分的波长愈长;反之越短。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属长波辐射。

大气逆电磁辐射大气电磁辐射射回地面的部分。

夜间存有云较温暖,夜间阳光明媚较炎热。

大气的保温效应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保温作用全球的热量均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开支的热量就是成正比的。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暖失衡而构成的空气环流。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由高压横向指向扰动。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地转回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旋转轴风向右侧,南半球旋转轴风向左侧。

低纬度大,高纬度小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斜穿等压线。

根据等压线推论风向的步骤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横穿着等压线,指向扰动;高空与等压线平行。

左右手法则。

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海平面等压线扰动中心,高压中心。

低压槽、高压脊、鞍部。

大气环流的意义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地球上气压拎和风带的原产赤道扰动、信风、副低、中纬西风、副极地扰动、极地东风、极地高压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大致来说,对于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冬季主要气压中心(1月,北纬60度)亚洲高压(亚欧大陆)、阿留申扰动(北太平洋)和冰岛扰动(北大西洋)夏季主要气压中心(7月,北纬30度)亚洲低压(亚欧大陆),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北大西洋)季风的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②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南亚)季风的典型原产地区东亚季风(西北、东南风);南亚季风(东北、西南风)。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垂直分层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问题。

代号名称温度变化与人类的关系A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最密切,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本层B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C 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气温先降低再升高存在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深度思考1】为什么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温度垂直分布和大气运动不同?提示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因此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因下部热上部冷,所以对流运动显著;平流层因所含的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其增温,因此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因下部冷上部热,所以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2.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读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现形式为a选择性吸收、散射和b反射。

(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图中字母性质意义地面辐射 B 长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大气辐射 C 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e)使地面增温(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①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强度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②下垫面因素:影响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

③其他因素:其中气象因素的影响最大。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表现形式:a选择性吸收、散射和b反射。

(2)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①平流层臭氧吸收紫外线吸收作用②对流层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反射作用云层和较大颗粒尘埃,无选择性反射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天空呈蔚蓝或白色(可对比月球) 【深度思考2】为什么晴朗的早晨反而比阴天的早晨气温更低一些?提示晴天的早晨,天空中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故较阴天的早晨气温低。

4.陆地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差值变化差异日变化约14时日出前后日较差内陆地区日较差较大,沿海地区日较差较小年变化北半球7月北半球1月年较差内陆地区年较差大,沿海地区年较差小南半球1月南半球7月二、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对流层大气现象

对流层大气现象

对流层大气现象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中的一个重要层,位于地表到平均高度约为10至15千米的对流顶之间。

这个层次主要包含了我们所经历的天气和大气活动。

以下是一些在对流层中常见的大气现象:
1. 对流:对流是指由于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而产生的空气运动。

当地表受热后,空气升起形成对流气流,导致云的形成和天气的变化。

2. 对流层顶:对流层的顶部称为对流顶,它通常位于平均高度约为10至15千米。

在对流顶以上是平流层,这个层次中的大气运动相对较平静。

3. 云的形成:对流层是云的形成和演变的地方。

通过对流,水蒸气被抬升到较高的高度,当达到饱和点时,水蒸气就会凝结成云。

4. 风:对流层中的对流运动导致了风的产生。

温暖的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气流,这就是风的基本原理。

5. 气压梯度:对流层中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气压梯度是引发风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压梯度力越大,风的速度就越快。

6. 降水:通过对流,空气中的水蒸气被抬升,形成云,并在一定条件下导致降水,如雨、雪或冰雹。

7. 温度递减:通常情况下,随着海拔的增加,对流层中的温度递减。

这个温度递减对于天气和大气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1/ 2
8. 逆温层:在对流层中,有时候会出现逆温层,即高空的温度比较低,而低空的温度相对较高。

逆温层通常能够限制空气上升,影响大气的稳定性。

这些现象共同作用,形成了对流层中的复杂大气环境,对地球上的气象和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

2/ 2。

1-2.3.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第1课时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受热过程——黑龙江省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1-2.3.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第1课时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受热过程——黑龙江省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A.6~7月,增加④以降低白天土壤的温度 B.7~8月,削弱②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C.11~12月,增强③以防止近地面夜间气温过低 D.12月~次年1月,减少①以提高大气的温度
第32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湘教版)
答案 B 解析 图中①为反射作用,可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降低地面温度;②为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主要是大气 中温室气体通过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后,又以大气逆辐射方式把 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7~8月为夏季 且气温高,黑色尼龙网可阻挡太阳辐射照射到地面蔬菜上,从 而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11~12月气温低,黑色尼龙网会降低 地面光照而使棚内气温更低,故冬季不会用黑色尼龙网覆盖; ④为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强弱主要取决于地面温度,与网的颜 色无关。故选B项。
【点】 对流层的高度判读 (1)对流层在不同纬度厚度不同。 低纬度为17~18 km,中纬度为 10~12 km,高纬度为8~9 km; (2)平流层的22~27 km处存在臭 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
第5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湘教版)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个能量来源
(1)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B地面 辐射。
第27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湘教版)
图1 图2
第28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湘教版)
1.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主要环节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增强
2.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第29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湘教版)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 出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 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颗粒会增强大气的削弱作 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从而降低北极的气温。 故选A项。第2题,夏季气温较高,微生物数量较多,鸟粪被微 生物分解的量较多,形成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较多,对降 温影响最明显。故选B项。

高中地理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高中地理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高中地理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大洋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球表面。

3)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

4)地面长波辐射是对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强,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会增温。

2)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3)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补充:云层越厚,空气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二、大气热力环流1.大气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

2)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降,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3)大气热环流形成的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形式。

4)形成过程:a) A地受热,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D地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b) B、F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C、E两地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c) 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空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

5)大气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地表的冷热差异会产生大气热力环流。

补充:台湾海峡两岸风向的日变化,反映了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的日变化。

等压面:高压凸,低压凹,气压随海拔增高而降低。

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出现差异→空气水平运动2.常见的热力环流1)城市热岛环流①形成原因分析:城市中心区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送的热量多。

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工业交通发达,生产生活向大气释放的废热较多。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长波)-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蓝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阴天的昼夜温差小,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7.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

8.气温的水平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9.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0.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岸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11.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第7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1.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垂直分层气温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活动最密切平流层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影响(1)两大过程①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2)两大作用①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②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①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②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

③气象因素:大气状况不同,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也不同。

3.热力环流的成因(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2)热力环流的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形成:要抓住“一个过程、两种方向、两个关系”。

①一个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②两种气流运动方向a.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b.水平运动——从高压指向低压。

③两个关系a.温压关系:下垫面热低压、冷高压。

b.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4.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判断图中A、B、C分别代表的力及其对风的影响A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和风速。

B是摩擦力,影响风向和风速。

C是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

(2)甲、乙、丙三条等压线气压大小关系是甲>乙>丙,判断理由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丙。

(3)图示地区位于北(填“南”或“北”)半球,判断理由是风向向右偏转。

图中的风是近地面(填“高空”或“近地面”)风,判断理由是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对流层大气热运动及大气运动课型:复习课
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具体考察目标: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
学法指导:1、本节内容分为三课时完成。

在课前预习时做好“考基自主落实”;
1、充分运用图表,如“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
保温作用”、“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高空中和近地面的风比较”等图,并尝试自己绘图表达。

2、学会“等温线”、“等压线”的阅读方法;
3、理解“逆温现象”
4、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处理一些现实生活生产中常见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1、大气各层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2、对流层气温递减的原因是什么?试举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的例子。

3、试说明逆温是怎么回事?对大气质量有何影响?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绘图表示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解释下列现象
1)CO2、H2O、CH4等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
2)多云的夜晚温度不低
3)多云的白天气温不高
4)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
5)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是明亮的
6)新疆的气温日较差大
7)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8)臭氧层空洞的危害
9)冰雪的反射率较高,气温较低
三、热力环流
1、由于地面,受热的地方空气,近地面形成压,高空则形成压;受冷的地方空气,近地面形成压,高空形成压;因此水平面上空气流动,由压流向压。

这就形成了热力环流。

2、小结: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热上升,冷下沉,水平面上则由高压流向低压。

3、判断下列热力环流的气流方向、高低气压。

4、等压面的阅读
1)根据高空等压面,画出近地面的等
压面;近地面等压面与高空(相
同,相反)
2)在同一地点的不同高度,近地面气
压始终比高空气压;例如气压
A a c ( >=<)
3)同一水平面上,可用“高高低低”
来判断。

即等压面凸向高空为压,
凸向低空为压。

例如气压abcd的
大小顺序是。

4)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
热压;近地面受冷,空气收缩下
沉,形成冷压;反之,近地面形
成低压,是受(冷,热),例如白天的(陆地,海洋)、夏季的(陆地,海洋)、城郊中的、绿地裸地中的;
5)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压流向压;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热低压气流(上升,下降),近地面冷高压气流(上升,下降)。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大气水平运动的根本原因是;直接原因是,即使空气由指向的力,该力与等压线,并由压指向压。

2、读下图。

1)A图为风图,风向与等压线;
2)B图为风图,风向与等压线。

3)水平气压梯度始终由指向,并于等压线;地转偏向力与垂直,北南偏;摩擦力始终与风向,越往高空摩擦力越(大,小)。

4)风向由赤道往两极的偏转渐(大,小)。

3、读下图判断:
1)图中字母中气压场的名称为:A ,B ,C ,D ,2)各气压场的天气状况:阴雨天气的是,晴朗天气的是;
3)风向为E F
4)甲、乙风力较大的是,判断理由:
五、补充:
1、气温的水平空间分布规律?时间变化?
2、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当堂检测 P45考题创新预测
学习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