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2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论语》对后人的启发

合集下载

中学生论语阅读心得

中学生论语阅读心得

中学生论语阅读心得《论语》是一本关于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阅读《论语》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它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还可以引导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受启发,对于学习和生活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阅读《论语》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论语》中有很多对于学习的论述,比如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表达了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

孔子还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复习和温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地理解到,只有不断学习,勤于思考,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阅读《论语》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论语》中有很多关于做人的教诲,比如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绅士应该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即使意见不同也能够尊重对方。

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用自己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他人。

通过阅读《论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是要真诚待人,宽容包容,遵循道德准则。

再次,阅读《论语》让我懂得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论语》中有很多关于人际关系的教诲,比如孔子说:“朋友之道,贞而能一。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朋友应该坚持正直的态度,能够真挚地对待友谊。

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那么他将失去别人的信任。

通过阅读《论语》,我明白了处理人际关系的道理是要真诚待人,注重信用,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最后,阅读《论语》让我认识到了追求卓越的重要性。

《论语》中有很多关于追求卓越的教诲,比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真正喜欢并且乐于从事某项事业,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孔子还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当我们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时,要思考自己的不足并且不断反省自己。

2024年《论语》心得体会

2024年《论语》心得体会

2024年《论语》心得体会《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人记录和整理而成。

它以对话的形式阐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言行,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

2024年我读完了《论语》,在接下来的____字里,我将分享我对这部书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说的是《论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孔子对待学问的态度,还是他对待人生的智慧,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孔子认为学问是人类最重要的事情,他不仅自己努力去学习,还鼓励自己的学生也要勤奋好学。

他的学问不仅包括了诗、书、礼、乐等等,还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关心他人,要尊重他人的意见。

这些思想和观点对我有很大的启示,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学问的重要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

其次,我觉得《论语》中的一些观点至今仍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例如孔子提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但却非常有智慧的道理,它告诉我们要对他人抱有同样的宽容和尊重,不要随意伤害他人。

另外,孔子关于君子的标准和真正的人才的观点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他认为一个君子应该有仁爱之心,能够关心他人,而一个真正的人才应该具有学问、温和、勇敢等特质。

这些观点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很重要,它们提醒我们应该注重道德修养,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另外,《论语》中的一些故事也让我深受触动。

例如孔子与他的学生们的对话,他们之间的互动一方面展现了孔子的智慧,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学生们的聪明才智。

这些故事中的智慧和机智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和智慧。

此外,孔子的一生也是一个充满坎坷和挫折的故事。

他不仅面临了政治斗争的挑战,还受到了很多人的误解和困扰,但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信念,坚持着自己的理想。

这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力量,使我相信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孔子的思想和言行中的一些观点和行为是非常高尚和伟大的,让我感觉到自己与他们的差距非常之大。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2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如何看待孔子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2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如何看待孔子

主标题:如何看待孔子副标题:你是怎么看待孔子的,还是借鉴一下他们的观点吧。

关键词:孔子,态度,理想人格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读完《论语》,我们该如何看待孔子呢?1、孔子不是一个神,他有丰富的人生体验,是富于感情的人。

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孔子形象。

以这样的感觉去读《论语》,我们才不会觉得它是干巴巴的教条,才能将它与我们今天的生活联系起来。

2、孔子自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这种好学不倦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代伟人。

3、孔子的理想不只有积极用世的一面,有时他也向往超脱的生活。

【延伸】①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公冶长》)评析:“颜渊季路侍”一节内容讲的是孔子和弟子们闲话个人志向。

孔子主张尊老爱幼,对友忠诚,表现出一种可贵的人文关怀和积极用世的一面。

这也正是他“仁者爱人”思想的具体表现。

(弟子个人志向:子路重友,颜渊谦虚。

盍:hé,何不。

敝:使破旧。

伐:炫耀,自夸。

施:表白。

)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评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内容讲的是孔子和弟子们闲话个人志向,全文以“志”为焦点,以孔子为核心,由侍坐而问,由问而述,由述而评。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高中10篇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高中10篇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高中10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共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读书笔记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读书笔记吗?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论语十二章读后感中学(精选10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论语十二章读后感中学篇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表达了孔子的政治主见、道德观念及教育原那么等。

寒假里,我读了论语这本书,收益许多,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这句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意思是“不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忧自己不了解别人。

”有才有德的君子做人、做事,不是为了讨好别人,因此,当面对别人的毁誉的时候,也就可以泰然处之;因为不为求荣誉,当然也就不怕别人的诋毁。

君子以宽恕的心态来对待别人,所以,不求全责怪,当自己不被别人了解的时候,盼望被了解,却不指责别人的不了解。

君子假如不能了解别人,那也不符合君子的标准了:一方面说明自己的才德修养不够,因此难以宽容地对待别人;另一方面也简单使自己误会别人,由此而产生评价失误。

所以,不必因为别人不了解而悲伤埋怨,但是应当学会了解别人。

我想,在我们与同学相处时,也有这样的时候,当别人因为某件事而误会了自己的时候,我们会因此而苦恼,从而指责对方心胸狭窄,相互指责的结果就是使彼此的误会更深,而使原本非常亲近的好挚友关系渐渐疏远。

假如在冲突发生的时候,进展换位思索,从对方的角度去思索一下,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就可以宽恕对方的行为,体谅别人,不埋怨,不埋怨,不担忧,从而改善同学之间的关系,使友情更进一层。

记得有一次,是我做值日生,好挚友小吉是组长,她安排任务,扫地是最脏最累的任务了,大家都不喜爱做,早上,小吉安排任务时,竟然叫我去扫地,我想那么多同学,为什么让我去呢?当时就非常生气,反对她说:“我不扫,爱扫你扫!”小吉说:“上次是东东扫的,今日换一下任务,必需听从安排!”我又气又恼,心里想:有什么了不得的,不就是个组长吗?什么好挚友啊!哼!当天,我虽然硬着头皮扫完了地,心里却非常不安适。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 金陵十二钗(正钗)和判词-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 金陵十二钗(正钗)和判词-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

主标题:金陵十二钗(正钗)和判词副标题:《红楼梦》中人物的判词,是与人物的命运休戚相关的哦关键词:小说,金陵十二钗,判词难度:1重要程度:1内容:(一)[红楼梦十二曲——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是以警幻仙子的口气,借风月之情来抒发他的“愚衷”----作者意想补“天”而无法可补的思想矛盾。

《红楼梦》写“风月情浓”,表现了宝、黛之间的爱情。

这种爱情非“才子佳人”式的庸俗爱情,而是建筑在对封建礼教叛逆的基础上的纯洁的爱情。

(二)[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钗黛[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宝黛《终身误》是写宝钗的,曲子正因为她终身寂寞而命名。

宝钗的不幸处境,表现为婚后丈夫(宝玉)对她并没有真正的爱情,最后弃绝她而出家为僧。

但宝玉的无情,又与他始终不能忘怀为他而死的林黛玉有关。

所以,曲子从宝玉对钗、黛的不同态度去写;不过,此曲所要预示的还是宝钗的命运。

从曲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木石前盟”的证验在前,“金玉良缘”的结成在后。

这曲《枉凝眉》便是木石姻缘精彩的写照,只是两个人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悲剧先说说黛玉。

黛玉的容貌也许不能算倾国倾城,但却别有一番风情,曹雪芹刻画她的容貌时道“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红楼梦》第三回)”但看这一段话,黛玉呈现出来的完全是一种“病态美”,娇弱、凄楚然而超凡脱俗。

2024年《论语》深刻读书心得感受

2024年《论语》深刻读书心得感受

2024年《论语》深刻读书心得感受1.2024年《论语》深刻读书心得感受篇1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今年暑假,我就读了一部经典:《论语》。

《论语》是儒家文学的经典着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影响了从古至今的一代又一代人。

为政篇第二里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只是读书,而不思考问题,就会惘然无知没有收获;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认真读书,就会越来越疑惑。

在我们学习中,光读书而不思考,就会错误的理解文章的含义;光思考而不读书,疑惑越来越多,却又找不到正确答案。

只有既会读书,又会思考的学生,在学习中才会。

八佾篇第四里说: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出远门。

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要告诉他们确切的去处。

无论我们在哪儿,爸爸妈妈总是最牵挂我们的人,自己出去玩了,必须要跟父母说一声,让他们放心。

如果耽误了时间不能准时回家,也要跟他们说一声,不让他们担心。

述而篇第七里说: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奢侈了就会不谦逊,不懂礼节,节俭了就会寒酸。

与其不懂礼节,宁可寒酸。

我们在生活中必须要节俭,空调能不开就不开,洗菜的水能够用来浇花或冲厕所,用过的纸反面能够用来打草稿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学习前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

读一读《论语》,使自己学的更多,成长的更快。

2.2024年《论语》深刻读书心得感受篇2小时候,我们大家都学过《论语》十则。

虽然叫十则,但是《论语》可不光十则。

他总共有二十篇,它的作者就是伟大的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

它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就是孔子的代表作,记录了孔子及其_言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的第一篇是《学而》。

这一篇主要是阐述读书与做人的关系,强调严于利己,仁爱他人,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要点及练习、答案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要点及练习、答案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要点及练习、答案名著导读《论语》知识点及练题《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由XXX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XXX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XXX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XXX,名丘,字XXX,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礼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子罕》)翻译: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研究,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XXX,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翻译: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翻译: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得仁心就很少了。

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雍与》)翻译:伶俐的人快乐喜爱水,有仁心的人快乐喜爱山;伶俐的人好动,有仁心的人喜静;伶俐的人快乐,有仁心的人长命。

6、XXX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翻译:XXX问XXX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XXX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XXX问政。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颜渊》)翻译:子XXX如何治理政事。

XXX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2024年高中论语十二章每章读后感悟总结

2024年高中论语十二章每章读后感悟总结

2024年高中论语十二章每章读后感悟总结(____字)第一章:学而篇《学而篇》是论语中的开篇篇章,通过孔子的话语,向我们传递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读完《学而篇》后,我深受启发,对于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孔子告诉我们,学习无止境。

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来来不亦说乎?”。

这就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时时刻刻地复习巩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成果。

其次,我认识到了学习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孔子说:“由,不得其死而得其生”,意思是通过失败和反思来取得进步。

这告诉我们,学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有挫折和困难。

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找到哪里出了问题,然后加以改正,就能够不断进步。

第二章:为政篇《为政篇》是论语中的第二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于政治的看法和治国之道。

读完《为政篇》,我受到了很多启示,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好的政治家应该具备的素质。

首先,孔子告诉我们,为政之道在于德。

他说:“人主善为则民服,人主不善为则民畔”。

这告诉我们,一个好的政治家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要有真诚、正直、公正的品质,以身作则,以德服人。

其次,我认识到一个好的政治家应具备的才能。

孔子说:“君子务本”,意思是一个好的政治家应当注重基础,注重根本。

他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够制定科学的政策,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八佾篇《八佾篇》是论语中的第三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于礼仪的看法和礼仪之道。

读完《八佾篇》,我对于礼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孔子告诉我们,礼仪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方式。

他说:“朋友之间言而有信者,过矣夫”。

这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讲究礼仪,要言行一致,言行一致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我认识到礼仪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孔子说:“致我无错”,意思是礼仪使我们的行为更加规范,更加文明。

只有我们都遵守礼仪,才能使社会更加协调、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标题:《论语》对后人的启发
副标题:《论语》对后世有何影响,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关键词:论语,体例,思想,启发,
难度:3
重要程度:3
内容:
一、《论语》体例
《论语》全书共分20篇,篇名多用每篇首句中的两个字做篇名;每一篇又分若干章,每章长短不一。

前后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联系,是一个片段的集合体,并非出自一人之手。

语录体(以孔子等人的语录为主 / 以记言为主),有直录、问答、交谈和夹叙夹议性的等四种形式。

《论语》说话人言谈往往有特定的对象、语境,对同一件事可能有不同的说法。

二、《论语》对后人的启发
1、《论语》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仁。

能够统率《论语》全书的思想是仁。

【延伸】孔子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对“仁”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
(1)“克己复礼为仁”。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个体自觉的道德修养。

只有不断反省、循礼而行,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克制和礼让,从个人的修养角度谈的)
(2)“仁者爱人”的思想。

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更积极的角度说,还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宽恕待人,从人与人的相处之道或处理人际关系角度谈的)
2、孔子在教育方面也有很多精辟的言论,其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治学的角度看,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求实)、“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学、下问)的学习态度,提倡“温故而知新”(★故→新)的学习规律,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

(2)从教育的角度看,孔子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同时很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

3、《论语》当中还有不少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极富哲理性和启发性。

比如“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君子三戒”、“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要讲信用)、“见贤思齐”、“君子坦荡荡”
“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真正的君子)、“君子病无能焉”、“工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工作非常重要)等等。

【延伸】
(1)孔子很重视周礼,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动荡局势下,他希望社会和个体都能以“礼”为根本。

而“仁”的实现,正有赖于对“礼”的施行。

(2)至于什么是“克己复礼”?孔子也有明确的说明,那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

(3)建设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强调为政者必须关注民众的需求,同时还要宽刑罚而重教化,对民众“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而要做到这一点,为政者首先必须端正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仁政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