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试题模拟实战语文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高考模拟题试卷及解析

语文高考模拟题试卷及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涛骇浪漫不经心恰如其分B. 奋不顾身妄自菲薄妄自尊大C. 蹉跎岁月一蹴而就脚踏实地D. 鸿篇巨著一丝不苟世外桃源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我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措施,确保空气质量达到标准。

B.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使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C. 她在比赛中表现出了极高的体育素养和良好的竞技状态,为我国赢得了荣誉。

D. 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下列各句中,使用比喻手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他对这个问题一知半解,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B. 这场雨下得很大,仿佛天河决口。

C. 他的演讲激情澎湃,就像一首优美的诗篇。

D. 这座城市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犹如雨后春笋。

4.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你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但有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B. 你的成绩进步很大,继续保持哦!C. 你这个想法太天真了,根本不可行。

D. 你看,这个问题很简单,你肯定能解决。

5. 下列各句中,句子成分残缺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发挥出色,为我国赢得了荣誉。

C. 他虽然年纪小,但已经很有成就了。

D. 他的声音宏亮,像是在唱歌。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甲】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下,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智能语音助手到无人驾驶汽车,AI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

然而,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AI伦理和安全性的担忧也日益加剧。

AI伦理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人工智能的决策过程是否公正?在AI决策过程中,是否存在着歧视或偏见?2. AI是否能够保护个人隐私?在收集和处理个人数据时,AI是否会侵犯用户的隐私?3. AI是否能够确保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在网络安全领域,AI是否能够有效防范网络攻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AI伦理和安全标准。

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

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

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文化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最主要形态之一,是国家安全诸多变量中的最重要因素。

在AI(人工智能)出现之前,传统的网络文化监测主要通过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搜集互联网上的信息,经过文本分析技术,提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并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匹配,来判断是否存在网络文化安全问题。

这种监测模式依赖于存有已知威胁和相关关键词的数据库,把抓取的数据与存有已知威胁和相关关键词的数据库进行对比,当找到匹配项时,系统会触发警报。

虽然这种方法对已知威胁有效,但对新的和未知的威胁并不适用。

此外,这种模式还可能会产生大量误报,一旦合法流量恰好与已知威胁具有相似的特征,就可能被标记为恶意信息,很多时候需要依赖于人工判断,由专职或兼职人员承担起网络文化安全问题的巡查与监测的责任,通过对重点网站、重点论坛进行日常监测,及时发现网络文化安全问题。

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的信息数量呈现爆发态势。

目前,我国网民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每年以千万级的数目增长。

网络空间公众意见数量与密度的爆发式增长,使得通过传统方法来监测网络文化安全的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

当下,AI算法介入网络文化安全风险预警主要体现在借助数据挖掘、聚合与清洗,通过技术模型计算风险概率和发生路径,分析判断是否出现网络文化安全风险。

相比传统的网络文化预警方法,基于AI的解决方案在网络文化预警中具有明显优势。

人工智能不仅拥有精密的计算能力和强悍的算法,更可以24小时持续提供对网络信息的核查、定位、追踪、监管和治理,彻底改变了网络安全问题的处理方式。

例如在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中,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全天候收集、整理、归类数据,并借助语义、语音和视觉识别技术对内容进行有效识别,通过数据模型深度分析,精准得出反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图像及视频的特征,从而在第一时间阻止日益隐喻化的反主流意识内容的扩散和传播。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随着中国的国家力量与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如何在谋求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将自身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惠及普通国民与全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民。

已成为一项亟待取得突破的事业,而“讲好中国故事”就是推动这一事业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如何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实现有效的共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将对国家形象的构建以及对外宣传工作的开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近些年来,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东方卫视出品的节目《这就是中国》,紧扣时代脉搏,积极传达民族自信的精神。

《上新了·故宫》以勃发创新的时代力量,让文物活起来。

CGTN(中国环球电视网)已经建成多语种电视频道,在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实现了节目制作与播出。

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弱化了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界限,打破了媒介的壁垒。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社交平台,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也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舞台。

《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也纷纷开通了视频号,利用网络的便捷,提高及时性。

然而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讲好中国故事”也面临着被“污名化”“政治化”的挑战。

同时,传播技术不断进步,媒体融合全面推进,也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多维叙事提供了可能性与挑战性。

因此,提升媒体讲故事的能力,便被赋予了重要的价值甚至是历史意义。

尚克和艾贝尔森认为,故事解释着世界,人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的故事允许他们看到的世界。

当下的中国不乏好的故事,关键在于如何讲。

不同的媒体类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叙事资质,不同媒体对不同故事类型或者叙事性模式有着特别的适用关系。

有的媒体强调“情境再现”,有的凸显“煽情陈述”,有的注重“理性分析”,有的体现“深度解剖”。

讲好中国故事,就需要利用媒体的这些特质,在叙事话语、叙事符号、叙事关系和叙事主体等方面进行重新建构。

高中语文实战模拟试题与解析

高中语文实战模拟试题与解析

高中语文实战模拟试题与解析一、选择题1.1 单选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倾颓(qīng tuí)C. 解剖(pōu)D. 接踵而至(zhǒng)1.2 多选题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有:A. 他像一座山,矗立在我的心中。

B. 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

C. 春风又绿江南岸。

D.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

二、填空题2.1 填词语将下列词语填入句子中,使句子完整、合理:1. 他做事总是_______(犹豫不决/当机立断),让机会白白流逝。

2. 看到她那_______(楚楚动人/其貌不扬)的外表,大家都被她吸引了。

3. 他的_______(虚怀若谷/骄傲自大)让他不断进步。

2.2 填诗句将下列诗句填入句子中,使句子完整、合理:1.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填入句子:每当春天来临,看到那_______,我就想起了故乡。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填入句子:他有着_______的胸怀,对待人生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填入句子:夜晚,看到那_______,我总会想起远方的朋友。

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荷塘月色真美啊!今晚,我独自漫步在荷塘边,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

蜻蜓在荷叶上休息,蜘蛛在荷叶间织网。

一阵风吹过,荷叶摇摇晃晃,荷花也跟着摇曳生姿。

【问题】1. 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色?2. 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3.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四、作文题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观点明确,结构清晰,论述充分。

【例文】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它充满激情、活力和希望。

在我们的青春岁月里,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成长。

语文高考模拟考试卷及答案

语文高考模拟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碧血丹心B. 恍若隔世瞬息万变C. 风驰电掣色厉内荏D. 精卫填海水滴石穿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但这也给人们的视力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B.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D. 她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不仅赢得了观众的掌声,还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3.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堪称一代宗师。

B. 她貌美如花,才情出众,堪称女中豪杰。

C. 他的演讲生动有趣,引得听众哈哈大笑,掌声不断。

D. 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是公认的道德楷模。

4.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写了一篇关于环保的论文。

改句:关于环保,他写了一篇论文。

B. 原句:这本书是他送给我的。

改句:这本书是他送给我的。

C. 原句:她每天早上都会去跑步。

改句:每天早上,她都会去跑步。

D. 原句:他已经完成了这个任务。

改句:这个任务,他已经完成了。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C. 这座城市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

D. 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人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面对困难,有人选择放弃,有人选择勇敢面对。

以下是一篇关于勇敢面对困难的文章。

勇敢面对困难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奔跑。

在这场马拉松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

然而,勇敢面对困难,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

一、认识困难困难是人生的一部分,它无处不在。

困难可以是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是工作中的难题。

认识困难,是勇敢面对困难的第一步。

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模拟试卷及解析

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模拟试卷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这些字,我从来没有教过,以后也不要教了。

”在一次语文公开课上,一位语文老师这样说。

他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②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似乎有意在回避那些他所说的“字”。

我很好奇,就问:“为什么回避这些字呢?”他说:“它们是常用字,但是不好教,学生也难学。

”③我追问:“为什么不好教,学生也难学?”他说:“因为它们不是常用字,所以学生不知道它的意思,不知道它的用法,不知道它的结构,不知道它的演变,不知道它的文化内涵,更不知道它的美感。

”④我听后,深感震惊。

我想,如果学生不知道一个字的意思、用法、结构、演变、文化内涵和美感,那么这个字对他们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⑤于是,我决定深入研究这些字。

我发现,这些字确实不好教,学生也难学。

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我们应该回避的理由。

相反,我认为,这些字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努力去教授它们。

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教授这些字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困难。

关键在于,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字的美感,去理解这些字的文化内涵。

⑦比如,“鬼”字,它由“人”和“儿”组成,表达了人类对神秘事物的恐惧。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鬼”字为什么由“人”和“儿”组成?它与人类对神秘事物的恐惧有什么关系?⑧再比如,“龙”字,它由“工”和“虫”组成,表达了人类对力量的崇拜。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龙”字为什么由“工”和“虫”组成?它与人类对力量的崇拜有什么关系?⑨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这些字的意思、用法、结构、演变、文化内涵和美感,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⑩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努力去教授这些字,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美的力量、文化的魅力。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不好教,学生也难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生不知道这些字的意思、用法、结构、演变、文化内涵和美感。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整套及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整套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翘首以盼惊心动魄草长莺飞B. 豁然开朗息息相关震耳欲聋C. 毛遂自荐悬梁刺股声东击西D. 气壮山河赏心悦目拔苗助长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由于天气变化无常,所以这次活动不得不推迟。

B.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给全体教师提供一次培训的机会。

C. 他的成绩虽然一直名列前茅,但并不骄傲自满。

D. 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所以请大家放心。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 他在比赛中一马当先,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B. 她的书法作品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荣获了一等奖。

C.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D. 这个计划已经上报给了领导,等待他们的审批。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公园位于市中心,环境优美,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B. “这个周末,我们一起去爬山吧!”小王兴奋地说。

C. “你听说了吗?明天学校要举行运动会。

”老师问道。

D. 他正在读一本关于历史的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古代文明。

5. 下列各句中,句式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多才多艺。

B. 老师要求我们按时完成作业,不得抄袭。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 他看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走进历史历史是一座巍峨的长城,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兴衰;历史是一片浩瀚的星空,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走进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历史的长城,由无数英雄豪杰的奋斗组成。

他们或戎马倥偬,或文治武功,或坚守信念,或勇于创新,共同书写了人类文明的辉煌篇章。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秦朝的强盛;汉武帝开疆拓土,使汉朝进入鼎盛时期;唐太宗贞观之治,使得唐朝成为世界强国;成吉思汗征服四方,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4)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4)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有强大的战略定力,越是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中,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在不忘本来的基础上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我们才能在世界文化漱荡中始终站稳脚跟。

材料二: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动画就深受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追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成功塑造了诸多影响至今的典型形象。

作为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上映于1961年的《小蝌蚪找妈妈》真正做到让齐白石的“画”动了起来。

该片借鉴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创造出一群栩栩如生的小蝌蚪形象,在中国动画史上,为南齐画家谢赫所言的“气韵生动”留下最初的注脚。

中国传统美学历来注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旨在说明形象表达的不只是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在意蕴。

《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的民族风格表现为浓重、绚丽的格调。

在山川、石头、草木等景物以及宫殿建筑的造型设计上,华美的视觉造型和活泼的内在情绪融为一体,个性鲜明的人物性格与华丽鲜艳的神奇景色相得益彰,传统绘画的形式美感和装饰美学意味有机融合,呈现出一个灿烂丰富的意象世界,于情景交融中揭示作品的内在意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试卷试题模拟实战之.
2009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一)
语文试卷答案
一、
1.D
2.B [“权限”指职权范围,“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撤销”意为“取消”,“撤回”指“使人回来”或“收回(文件等)”]
3.A [“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

B. “心有余悸”与“贪污之初”矛盾;C.“从长计议”指慢慢儿地商量。

D.“拍手称快”指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4.C [ A项三重否定使表意错误,应删去最后一个“不”;B项表意不明,“演好戏”有“演/好戏”和“演好/戏”两种理解;D.“购房者”与“买房行动”搭配不当]
二、5.A [这是对普遍的“专利”意义的解释,范围过大。

]
6.D[这是产生基因资源被掠夺的原因]
7.B[将“或然”当做“必然”。

这只是人们的主观希望,不一定能实现。

]
8.C[备:完备、齐备]
9.D [两个“且”都是副词,“将、将要”。

A均作介词,前者表凭借,后者表原因。

B前者为助词在时间词后,补足音节;后者指示代词,“……的人”。

C均为连词,前者表承接,“于是、就”,后者表并列。

]
10.B [⑤⑥都是谈郭君,属“不生者”故排除。

]
11.A [楚庄王之忧是亡国之忧。

]
12.(1)翻译(8分)
①庄公的德行配得上做人们的君主,他的声威使诸侯顺服,还每天担惊害怕的,想要寻求贤能的人来辅佐他。

(3分)(意思对即可)
[“君人”(做人们的君主),“服”(使……顺服),“思索”(想要寻求)三处,一处1分。

]
②对他的车夫说:“我现在才知道我逃亡的原因。

”(2分)(意思对即可)
[“御”(车夫),“所以亡”(我逃亡的原因:补出省略成分)两处,一处1分。

]
③您喜欢听谄媚逢迎的话,不喜欢听真实的话。

我要是劝告您的话,恐怕在郭国灭亡以前就死了,因此我没有劝告您。

(3分)(意思对即可)
[“谀”(谄媚逢迎的话),“恶至言”(厌恶真实的话),“先郭亡”“是以”(译出省略句、宾语前置句)三处,一处1分]
(2)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三处1分,满九处即可得3分。

/为必断处,//为可断可不断。

]
13.答案(6分)
(1)周诗描绘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之中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赵诗描绘的是一
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仗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周诗写闲适的蝴蝶陶醉于东风野花之中,表现自己的惬意之情;赵诗埋怨秋风使万物包括人老去,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中表现自己的感情。

14.(5分,一处1分)
(1)①楚天千里清秋;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李清照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
(2)①余独好修以为常②慨当以慷③柳永烟柳画桥参差十万人家
15.(2分)A (A项错在“某些暴民联合起来追捕现实生活中的人”)
16.(3分,写出3条即可,每条1分)
1)让“被人肉者”承受超出法律的惩罚。

2)教训一个丧失了人道主义情怀的女生。

3)声讨一个骗取感情的法国知名摄影师。

4)暴露“铜须门”、“虐猫案”等事件。

5)搜索客们借实施“道德正义”之名,曝光他人隐私。

17.(3分)(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即可)
18.(3分)答:①暗示情节,小说的情节虽不是很复杂,但都以琴声为背景,都与琴声有关;
②刻画人物,突出了他在乡亲们心目中的地位;③突出主题,他在灾难面前镇静沉着、勇于牺牲的精神深入人心。

(大意相同即可,内容要点要围绕情节、主题、人物等要素。

每点1分)
19.(6分)答:①平时,琴声陪伴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帮助乡亲们度过一天天的劳累;
②危急时,乡亲们从琴声中获得启示、信念、力量,灵魂得以净化,平静的应对,最终转危为安;③琴声帮助乡亲们认识到它不只是一个聋子,更是一个舍己救人的英雄。

(大意相同即可,内容要点要围绕情节的推进展开。

每点2分)
20.(5分)答:①他虽然是一个聋子,(1分)②但是执著地追求艺术,演奏技艺高超,对作品有独到的领悟能力,(2分)③在危急时刻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

(2分)(大意相同即可,内容要点要围绕身体、艺术、思想境界等展开。


21.(4分)答:(1)当人们的灵魂得以净化,境界得到提升以后,死亡也就变得不可怕了,生的希望也就在眼前。

(2分)(2)他虽然死了,但他永远活在乡亲们心中,是乡亲们心中永远的琴王。

(2分)(大意相同即可,内容要与语境和小说主题相合。


23. (3分)该漫画讽刺了只顾各自埋头干活,不看方向、不讲协作的高耗低效的工作方式。

(意思对即可)
24. (2分,全对得满分,否则0分)①④⑤⑥③②
25.依据2008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评分标准和2009年天津卷《考试说明》评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