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整理)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课件上课用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课件上课用
发展的重要性。
05
总结与思考
如何将《论语》的思想应用于现代生活?
仁爱与尊重
将《论语》中强调的仁爱和尊重他人的思想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道德修养
通过学习《论语》中的道德规范,可以帮助现代人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个人修养。
自我管理
借鉴《论语》中的自我管理思想,可以帮助现代人更好地管理自己 的情绪和行为,提高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
学思结合
《论语十则》强调学思结合,有 助于培养人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
能力。
勤奋好学
通过学习《论语十则》,人们可 以培养出勤奋好学的品质,不断 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育理念
《论语十则》所蕴含的教育理念, 有助于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提
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
04
《论语》与其他儒家经典的 关联
《论语》与《大学》的关联
详细描述:《论语》和《孟子》都是儒家经典,它们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论语》中提出的仁、义 、礼、智、信等道德原则,在《孟子》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阐述。《孟子》强调了人性本善,提 倡仁政,主张君王应以德治国,这些思想都与《论语》中的思想相呼应。
《论语》与《中庸》的关联
总结词:哲学思考
详细描述:《论语》和《中庸》都是儒家经 典,它们都涉及到哲学思考。《中庸》强调 的是中庸之道,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和政治 关系时要保持平衡和谐,这与《论语》中提 出的仁爱、正义等原则是相通的。两者都强 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
总结词
实践与应用
03
总结词
快乐与满足
05
04
详细描述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和应用,只有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 真正地掌握它。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 课件(64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 课件(64张)

三、词类活用 1.饭.疏食、饮水 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吃_________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_动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安__逸__,__使__…___念__
3.就有道而正.焉 _形_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_修__正__(自__己__的__道__德__行__为__)______
◎国学链接 [文学常识]
语录体经典——《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 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的儒家学 派经典著作。 《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叙事体为 辅,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 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 庸》《孟子》并称“四书”。
4.知者乐水,____仁__者__乐__山______;知者动,_仁__者__静___;知 者乐,_仁__者__寿___。
5.不义而富且贵,___于__我__如__浮__云_____。 6.___君__子__坦__荡__荡_____,小人长戚戚。
节选的《 论语 十则》,通过孔子与弟子的谈话,对学习的
谨就食有之道,而时正而焉.献焉_助.__词___,代____表词____陈,____述相____语当____气于___“__之__”__ 且 则牛 焉.置 羊土 何石 择焉.__助__兼__词__词__,__,__表__于__疑__何__问__,__语__在__气__哪___里_____ 8.焉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_助__词__,__用__于__句__中__表__语__气__舒__缓__、__停__顿___ 于 _相__乱_当_石_于_间_“_择_然_其_”_一_,_二_…_扣…_的_之_样_,_子_硿__硿焉. _助__词__,__形__容__词__词__尾__,_ 青 _“__麻在__头这__伏里__焉、.__在___那兼____里词____”,____“____于__此__、__于__之__”__,__意__思__是____

人教版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 课件(69张)

人教版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 课件(69张)

8:能近取譬
比喻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
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先学做人,再做学问
本章内容是仁的根本。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 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 “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 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 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 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 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6)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7)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 识。
小结:
仁的核心就是爱人,就是承 认人的人格,承认人是社会群体的 成员,应该获得赖以生存的物质生 活资料。
前四则重点字:
在家里 通“悌”尊敬兄长 学说 用 忠,对人尽心竭力。 恕,对人仁爱宽厚 止,仅 5:何事于仁 其,大概;病,以为难 6:尧舜其犹病诸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立:使……立 达:使……达 1:入则孝 2:出则弟 3:吾道一以贯之 4: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 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 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 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 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于丹
后七则重点词:
1:盍各言尔志 何不 2:敝之以无憾 使……坏 3:愿无伐善 夸 4:无施劳 夸耀,表白 5:老者安之 使……安 6:固相师之道也. 本来;协助,帮助 7:过之,必趋 快步走 8: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 为……而死 称霸, 9:霸诸侯 10:一匡天下 完全;匡正 没有;大概;通“披” 11: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自缢 12: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3: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 衣:上衣。裳:下衣。名作动

第1课《论语》十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系列课件(人教版)

第1课《论语》十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系列课件(人教版)

明代启蒙思想的孕育——
《焚书》《童心说》(李贽);《明夷待访录》(黄宗羲)
古代科学技术的总结——
《齐民要术》《农政全书》;《九章算术》; 《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 《水经注》《徐霞客游记》;《营造法式》《天工开物》
近代中西学术思想的碰撞融合——
《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摩罗诗力说》
《周易》《尚书》《诗经》; 《周礼》《仪礼》《礼记》;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论语》《孟子》《孝经》《尔雅》等
3、所谓“二十四史”指的是哪二十四部史书?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4
《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5 《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6 《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4 《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5 《清史稿》(“二十五史”)
二、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论语》《老子》《孟子》《庄子》 中国史学传统的悠久漫长——《左传》《国语》《战国策》“二十四史” 礼书的层出不穷——《礼记》(西汉戴圣) 佛教典籍的继承发展——《百喻经》《坛经》 唐代盛世的治国要论——《贞观政要》(唐代吴兢) 宋代理学的应运而生——《朱子语类》(南宋朱熹)
拓展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 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 哉?” (《论语·为政》) ③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④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一、认识先贤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

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

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二、《论语》简介1、《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共20篇,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2、常识扩展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六艺(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三、经典研读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重点字词饱:饱足安:安逸,舒适敏:敏捷,勤快于:对于(在)而:表并列慎:小心,谨慎就:靠近正: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焉:语气助词已:通矣,了(2)翻译:先生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修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研讨:此则讲了哪些方面的问题?(这一则谈的是学习的态度、表现和要求)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1)重点字词有:通又。

于:在。

立:自立。

不惑:遇事不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从:遵从,随。

踰:逾,越过。

矩:规矩。

(2)翻译:先生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遇事不疑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但不超越规矩。

(3)研讨:此则讲了哪些方面的问题?(这则谈的是学习和修养问题。

《论语》十则(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论语》十则(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返回
一、多维探究 激活你的思维 1 .《〈论语〉十则》的前面几则,是孔子关于学习的 看法。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关于学习有哪些主张? 提示:从节选的这三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待学习 有如下主张: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苛求生活条件的好坏,即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学习要谨慎,要深入思考后再 提出自己的见解,即“敏于事而慎于言”;要善于向有道德的 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即“就 有道而正焉”;在学习的问题上,要有恒定的志向,才可以有 一定的作为,要谦虚、诚实,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 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以记 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 箴言。“论语”即是论纂( 先师孔子的 )语言。《论语》成于 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 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 “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 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 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 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 《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 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 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 《古
慎于言 ①敏于事而 . 枕之 ②曲肱而 . 知之 ①知之为 . ②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
A.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两个加点的“为” 字,用法不同。 B.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两个加点的“为” 字,用法相同。
返回
C.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两个加点的“为”
返回
《论语》还善于通过对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 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

《论语十则》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PPT

《论语十则》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PPT
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评析】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 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 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 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 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 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 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 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中, 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终身学习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怎样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在这句话中要 表达的意思?
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
4、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 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 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
这一则,孔子论述“仁”,强调克制
私欲,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侧重强 调了个人的修身。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从这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对老师所学的信 服,也可以看出师生关系的和谐。应该说, 讲究自我表现约束,用一定的社会规范来调 适自己的行为与语言,提高个人修养,使人 与人的关系和谐,这种思想是值得提倡的。
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 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林 孔子墓地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 。有语录体(也叫格言
体)、对话体、叙事体三种体式。是研究孔子 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讲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讲义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 得主曾在巴黎宣称: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 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孔子,名 ,字
,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
主张
,鼓励人们 入世 ,即“出
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
弟子
人,身通六艺者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第三则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 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女:同“汝”,你。 知:通“智”。
语十则》讲义
第二则
【赏析】这一则写出了孔子的早立志与 好学。孔子十五岁立下了学习的志向, 并且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想,然后坚持 不懈地努力,终有所成。正是通过刻苦 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成 为了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感悟】“终身学习,便成天才”。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孔子是一位旷世奇才,虽然一生颠 沛游离,命运坎坷,但他所创建的儒家 思想,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他在 政治思想上大力宣扬“仁”的学说,提 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实 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最高境界。 所宣扬的“忠孝礼仪”的儒家思想,在 漫长的封建王朝中起着主导地位,成为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被历代 封建统治者推崇为“圣人”。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 语十则》讲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整理)
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1)就:靠近、看齐。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 2?4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


【注释】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
欲而不越出规矩。

” 3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注释】
(1)由:姓仲名由,字子路。

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2)女:同汝,你。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4.颜渊、季路侍(1)。

子曰:“盍(2)各言尔志。

”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3)善,无施劳(4)。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


【注释】
(1)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

(2)盍:何不。

(3)伐:夸耀。

(4)施劳:施,表白。

劳,功劳。

(5)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5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6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注释】
(1)知者乐【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7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注释】
(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8 子曰:“君子坦荡荡(1),小人长戚戚(2)。


【注释】
(1)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2)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9.、【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这就是仁。

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

要做到仁要靠自己,难
道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它的详情。

”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违反礼法的话不要听、违反礼法的话不要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但请允许我实践这句话。

” 10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