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后练习题4 灯笼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4课 灯笼 重点练习课后习题课件

5.请依据语境,仿照画线句,补充一个恰当的句子。 除夕是一盏灯,一盏用亲情呵护的明灯。它穿越时空走来,
点燃每一个黑头发黑眼睛的人心中的火苗,为回家照明,为乡 愁照明……心灵,在除夕夜得以回归;祝福,在除夕夜得以实 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谐,在除夕夜 得以绽放!
【解析】“从文化、情感、政治等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 的重要意义”应为“从文化、情感、历史等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 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4 灯笼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焚• 身(fén)
B.岁• 梢(shāo) C.皎• 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ǎo) D.怅惘• (wǎng)
神龛• (kān) 溺• 炕(niào) 司马懿•(yì) 锵• 然(jiāng)
斡• 旋(wò) 静穆• (mù) 联珑• (lóng)
争讼• (sòng)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 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 B.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 C.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 里少有例外的事。 D.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C句中的“、”应改 为“,”。故答案为C。
【解析】 “霄”应为“宵”。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 原• 的一把烈火![(大火)延 烧原野] B.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 八十人,但辉• 煌• 景象已够华贵了。[(成绩等)显著;卓著] C.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 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安静庄严) D.那时自己对人• 情• 世• 故• 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 洁。(为人处世的道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4课《灯笼》同步练习(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7分)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sòng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
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弛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
到家常是二更时分。
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mù着的。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争sòng()静穆.()思mù()(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1分)(3)“掌故”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4)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个别人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总是当仁不让....,通常不会受到欢迎。
B.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下半场”“人工智能”“人为主体”等脍炙人口....的关键热词成为与会嘉宾讨论的热点。
C.我们既要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D.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3.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通过“中考百日誓师”活动,使河源市一中的同学们更加努力学习了。
(删除“通过”)B.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灯笼同步练习试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灯笼同步练习试题4.灯笼基础训练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焚身贪婪溺爱懦弱神龛食肆燎原瞭望2. 下面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一句的表达比较好?①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
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②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垂珠联珑的朱门也早已褪色了,只是那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
3. 下面是一位语文老师出的作文试题,阅读后按要求答题。
冬去春来,花落花开,我们的年龄在增长,我们的情感在丰富,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在深入。
回首过去,有多少成功的喜悦,多少失败的痛苦,多少期盼与憧憬,多少苦闷与( )。
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感悟,一定能使你的文章更加充实。
(1)在括号处填写一个词语,这个词语是鲁迅的一部小说集的名字,这个词语是________。
(2)这段文字运用得最多的修辞是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一个病句,并且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仿照句①,在横线上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内容要能推出句②的观点。
①无论是批阅十载完成《红楼梦》的曹雪芹,还是遍尝百草写成《本草纲目》的李时珍,___,_____,②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5. 下面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散文诗,经过文学家们的不断创造和开拓,终于水到渠成,成为常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B. 近十年来,我天南地北地跑了不少地方。
C. 强化舆论监督力度,使不法分子感到人言可畏。
D. 相敬如宾是朋友交往起码的一条原则。
6.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同学们,你是否听到过这句格言?是啊,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其实也能体现出他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质。
请你根据下列提供的具体情景,想一想,到底该怎么说为好呢?音乐课上,师生正在欣赏四川民歌《川江号子》,忽见一学生埋头大睡,老师叫醒他说:“你怎么把《川江号子》听成‘摇篮曲’?”学生面带愧色,却不失幽默地自我解嘲道:“_____________”(1)老师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2)如果你是那位学生,你解嘲的话是:___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欣赏二月兰季羡林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
第04课 灯笼-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后培优分级练(部编版)(解析版)

第04课灯笼课下注释小练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
②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mù,是一辈子思mù着的。
③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
④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
⑤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
⑥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liáo 原的一把烈火!答案自查【答案】wó;穆;慕;chàng wǎng;bǎi;zhuì;qiǎo;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
如“惘”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慕”是上下结构的字,“燎”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故答案为:①wó;②穆;慕;③chàng wǎng;④bǎi;zhuì;⑤qiǎo;⑥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仔细把握句子的意思,根据前后内容和拼音确定词语,仔细区别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字形,正确规范地写出词语。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课后培优练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2.填空。
本文作者是,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著名的家、家。
【答案】吴伯箫;散文;教育【解析】【分析】吴伯萧,山东莱芜人,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练习(含答案解析)

《灯笼》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灯笼.(long)领域.(yù)焰.火(yàn)马前卒.(zú)B.皎.洁(jiǎo)褪.色(tuì)斡.旋(wò)熙熙然(xī)C.宫.灯(gōng)点缀.(zhuì)锵.然(qiāng)暖融.融(róng)D.怅惘.(wǎng)幽悄.(qiāo)焚身(fén)滴.滴金(dī)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领域洪亮危险张灯结彩B.虚惊华贵观赏富贵荣华C.锵然燎原褪色人情事故D.神龛怅惘仿佛斗方大字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大火)延烧原野】B.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
【成绩等)显著;卓著】C.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安静庄严】D.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
【为人处世的道理】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的私语;想起祖父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如果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我们跟学舌的鹦鹉有什么区别呢?B.导演杨洁在拍摄《西游记》时,认为“取经女儿国”一集的情节可以有一段插曲,她决定把作词的任务交给词作家阎肃。
C.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及其投资或控股的公司,几乎掌握了中国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切。
D.屈原在诗句:“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以美人自比,隐喻楚怀王听信谗言,将他流放到外地,使他的才能没有施展之机,恰似“美人迟暮”。
《灯笼》课后练习题+答案

《灯笼》课后练习题(满分50分)一、课内知识(35分)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每空1分)锵.然( ) 焚.身( ) 溺.炕( )神龛.( ) 怅惘..( ) 幽悄.( )2.【辨清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
(每空1分)wò()旋争sòng( ) 静mù() 乡shēn()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领域洪亮危险张灯结彩B.虚惊华贵观赏富贵荣华C.锵然燎原褪色人情事故D.神龛怅惘仿佛斗方大字4.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每小题2分)文章中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的重要意义,请从以下两方面简要总结一下。
从文化上:从情感上: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作者行文过程中引用了许多典故,这些典故的运用使得文章优美雅致。
B.本文笔调闲适,情感真挚,意趣优雅,语言活泼。
C.作者在文章最后,通过列举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了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D.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容优雅地记录着岁月的沧桑,表达了自己对灯笼的喜爱。
6.第一段作者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亮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2分)7. 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5分)8.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
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4分)9.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2分)10.学灯笼法:化诗入文(每小题1分)理解:所谓化诗入文就是将诗歌中写景抒情言志的意境化入文章中,为表现文章主旨服务,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读下面的语句,写出都化用了哪些古诗文。
(1)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2)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3)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教学设计+同步习题

《灯笼》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设计思路说明这篇散文充分体现了形散神聚的特点,它写法多样,结构自由,不拘一格,但中心最后又非常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吴伯箫对民俗的思考,以及升华为一种家国情怀。
学生应该摆脱概念化的散文阅读观念。
要通过多读一些散文,探究不同风格作家不同写法的好处。
教材分析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这篇课文主要以灯笼切入,进行对民俗的思考,同学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过去的生活方式,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中要注意体会作者娓娓道来中寄寓的情思,品味语言。
教学目标1. 体会作者散文的自由笔法,融汇个人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的写作方法;2. 了解作者抒写了哪些关于灯笼的记忆,体会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抒写了哪些关于灯笼的记忆,体会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阅读吴伯萧的散文作品《记一辆纺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提起灯笼,你会想到什么?你的家里有灯笼吗?过年时商店门前高挂的红灯笼?戏台上的布景?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年代,灯笼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承载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二、检查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效果1.介绍吴伯萧,教师补充。
内容要点: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灯笼》提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灯笼》提高练习题一、基础精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
焚.身()贪婪.()神龛.()食盒.()结缘.()椽.子()斡.旋()翰.林()燎.原()瞭.望()2.下面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一句的表达效果比较好?①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
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②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垂珠联珑的朱门也早已褪色了,只是那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是一位语文老师出的作文试题,阅读后按要求答题。
冬去春来,花落花开,我们的年龄在增长,我们的情感在丰富,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在深入。
回首过去,有多少成功的喜悦,多少失败的痛苦,多少期盼与憧憬,多少苦闷与( )。
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感悟,一定能使你的文章更加充实。
(1)在括号处填写一个词语,这个词语是鲁迅的一部小说集的名字,这个词语是________。
(2)这段文字运用得最多的修辞是____________。
(3)找出一个病句,并且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仿照句①,在横线上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内容要能推出句②的观点。
①无论是批阅十载完成《红楼梦》的曹雪芹,还是遍尝百草写成《本草纲目》的李时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B组5.下面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散文诗,经过文学家们的不断创造和开拓,终于水到渠成....,成为常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灯笼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假定是暖融融.()的春xiāo(),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huǎn()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
....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垂珠帘珑:
(2)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
....的装饰吧。
翠羽流苏: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泰州晚报》刊登文章,解答如何申报“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B.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C.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D.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4.文中写道:“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
”春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言形式,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相反。
成语也可以成为春联,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井然有序—杂乱无章。
你也对一对。
(1)山清水秀—()
(2)粗茶淡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5.这段文字是紧扣哪个字来写的?
6.你能默写出本段文字化用的诗词吗?
7.“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中“马前卒”的比喻义是什么?
8.本段文字体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
参考答案
1.rǒng 宵缓 qiǎo
2.(1)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2)指宫灯上的各种装饰物。
翠羽,翠鸟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饰物。
3.A
4.示例:(1)花好月圆(花红柳绿、月明风清等)(2)山珍海味(山肴野蔌、玉盘珍馐等)
5.壮
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7.比喻愿意为英雄前驱,做勇于献身的战士。
8.本段体现出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