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强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2006年京津沪渝穗五城市规划工作交流会综述

划都具有明 确科学依据和充分说服力。 五、 交流了最新规划政策导向。 杭州规划局结合城市 总体规划编制和报审工作, 介绍了在城市规划工作方面中
央和建设部当前最为关心的八个方面政策导向和意见。 其 中涉及城市和区域协调关系、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城市规
划和相关规划衔接协调、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公交优先
发展战略实施等内容。 建设部规划司副司长张勤在会上作了( 全国人口 ( 迁移
后, 进入了优化城市发展内涵的新阶段。 二、 交流了最新规划运作机制。 北京规划委员会和重 庆规划局分别介绍了推进新农村规划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和 城市规划管理中建立的各项运行机制。 北京规委会在新农 村建设中主动送规划下乡、 坚持 “ 四节” 方针制定村庄规 划、 结合当地特色规划农村新型住宅。 重庆规划局在加强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发言。 其余9个城市规划局分别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主要 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
都市容量研究以及 “ 成都全境规划” ,这种前瞻性规划研 究使得规划部门 提出的城市发展政策建议和制定的各类规
一、 交流了 最新规划工作成果。 天津规划局和广州规 划局介绍了各自 最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情况、 在城市总体发 展上的新思路和规划编制方面采取的新举措。 天津确定了 科学清晰的城市功能定位、 产业发展布局和交通基础设施
利用规划关系时采取的 “ 双平台” 三吻合”工作模式, 、“ 给各兄弟规划部门留下较深印象。 成都市规划局介绍了成
年举办一次, 并由五城市轮流承办, 至今已举办19届。 这
次会议是 “ 十一五” 开局以来的第一次五城市规划工作交 流会, “ 以 加强城市规划工作,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主
题, 深入研讨交流规划工作如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全局,
浅析城市规划与建设和谐社区

情趣 ; 机动 车及非机动车交通道 路应尽量布局 在社 的外 围空间 , 少 减 对社区内居民生活 的十扰 。 社区内的园林绿化景观设 汁及建筑立 面装饰
差异 , 造成大环境 下的社会极化引发社区极化 、 区隔离现象。今天的卡 社 t 区是各种社会 群体 的聚集点 。 区居 民分化的多样性 和需求 的差异性是 社
其次 , 建设 和谐社 区至关重要 的是公 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完善程度 和 协调性。当前 , 随着我 国社会市场经 济的不断发展 , 民生活水平普遍 提 居 高, 因此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的配套有 了更 高的要求 , 如社 区物业 管理 、
维普资讯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号 :0 5 6 3 ( 0 7 1 — 16 0 10 — 0 3 2 0 )0 0 0 — 2
S I E HIF R A IND V L P N C— C O M TO E E O ME T& E O O T N C N MY
和谐社区意义十分重大 。
观。 便于维护 管理的植 物品种 , 进行社区软体景观环境的规划设 计; 建筑 立 面装饰设计应考虑社 区内居 民构成特点 , 以及与社Ⅸ周边城市环境的 协调 关系, 规划线条 明快 、 立面形式 丰富 、 色调鲜明的建筑环境。一个成 功 的社 区首先应使它 的社 区环境 与其居民的生活需求相和谐 , 这是建设 个 和谐社 区的基础条件。
20 年 07
第 l卷 7
第 1 期 O
收稿 日期 :0 6 2 2 20 —1— 8
浅新城市规划与建设和谐社区
王 琚 琳
第十一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国家,中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各级领导人的带领下,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
本文将简要介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主要目标和现状,以及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最基本目标是创造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公正、有序的社会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才能够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动力。
2.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问题。
这需要在推动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发展的基础上,打造一个更加文明、健康、高尚的社会氛围。
3. 提高民生福祉建设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这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方面,更包括精神生活的精致化、优雅化和高雅化,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精彩、丰富和有意义。
二、主要目标与现状1. 社会和谐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是: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和谐、生态和谐。
在政治和谐方面,必须是依法治国,自由民主,公正廉洁。
在经济和谐方面,必须是全面发展,公平共享,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在文化和谐方面,必须是多元文化,文化创意,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在社会和谐方面,必须是平等、正义、协调、和谐。
在生态和谐方面,必须是节约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在这些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继续不断努力。
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状从宏观上看,目前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社会稳定,居民幸福指数逐年上升,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和谐社会的建设

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和谐一直是人类社会的追求目标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本文将从政府、民众和社会组织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和谐社会的建设途径和重要性。
一、政府的角色政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担当重要角色。
首先,政府要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稳定的法律体系,使法律能够公正、公平地维护社会公众的权益。
此外,政府还需要通过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还应当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以保障社会的稳定运行。
二、民众的作用民众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每个人都应当积极参与到和谐社会建设中。
首先,每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尊重他人权益,保持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此外,民众应当主动关心社会公共事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同时,民众还应当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增强社会凝聚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社会组织的助推除了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外,社会组织也扮演着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角色。
社会组织包括各种非营利机构、社团组织和公益机构等,它们能够汇集社会资源,发起并组织社会公益活动,推动社会的公平公正发展。
社会组织还能够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促进社会的共同进步。
政府应当重视社会组织的发展,鼓励并扶持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共同推动社会的和谐建设。
总结: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民众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与努力。
政府要加强法治建设,推动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民众要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社会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建设出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和谐社会的美好未来。
城市设计·和谐社会

的 重 要 内 容 。本 文 从 城 市 设 计 学 、 谐 社 会 的 概 念 出 发 , 合 我 国 当 和 结
前 建 筑 市场 的 各 种 现 象 , 及 绿 色 、 持 续 发 展 的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 以 可 从 四点初 步论 述 了城 市设计 与和 谐社 会 的 关系 。 【 键 词 】 市 设 计 ; 筑 设 计 ; 谐 社 会 ; 持 续 发 展 关 城 建 和 可
者 、 客 等 ) 用 才 有 意 义 。 城 市 生 活 者 不 认 同 的设 计 , 论 具 游 利 无
有多高 的艺术价值也 是没法评价 的。因此城 市设 计评价 的基础 ,
不 应 是 那 些 实 体 模 糊 的“ 计 感 觉 ” 设 。竣 工 的设 计 项 目只 为 居 民 提 供 了 的 一 个 舞 台 , 种 各 样 的 活 动 使 它 充 满 生 机 。所 以 说 , 各 社 区 居 民所 喜 爱 的 城 市 空 间 才 是 好 的 空 间 , 上 去 漂 亮 、 也 不 去 看 谁
区域 进 行 总 体 规 划 设 计 、 源利 用 和 再 开 发 的活 动 。 资 由于城市设计除特殊情况外都 是对城市进行部分 的设计 , 所 以 与 其 它 部 分 的 关 联 性 决 定 着 设 计 的 有 效 性 。城 市 设 计 不 能 够 自身 实 现 完 整 性 , 而是 以 融 人 整 体 结 构 为 前 提 的 , 是 城 市 设 计 这
利 用 的 空 间 是 “ 良 空 问 ” 不 。
到 的 亲 近 自然 的需 求 , 现 出 人 对 自然 的 尊 重 , 以 人 为 本 的 前 体 在
提 下 , 求 人 与 自然 的 和 谐 共 生 , 过 绿 色 观 念 营 造 出 既 与 自然 追 通
“和谐社会”背景下城市规划的人文内涵

届 三 中 全 会 上 党 中央 正 式提 出 了 “ 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的倡 导 , 成 为全 国人 大和 政 协 会 议 最 热 门的 话 题 。城 市 规 划 如 何 服 务 于 构 建 “ 和谐社会 ” 、 “ 和谐社会 ” 的城 市 规 划 应 体 现 哪
资源 , 合理 开 发 和 利 用 自然 资 源 , 延长资源 的可供给年 限 , 不 断 开 辟 新 的 能 源 和 其 它 资源 ,
保护环 境和维护生态平衡 , 科 学 引导 城 市 发 展 , 满 足 就 业 和 生 活 的基 本 需 要 , 建 立 公 平 的 分
பைடு நூலகம்
Key w or ds :H a r m o n i o u s s o c i e t y ; C i t y p l a n n i g; n
欧 阳胜 ’ 吴 越 OU Y AN G S h e n g ’ WU Yu e
摘
要: 本文就 “ 和谐社会” 背景下城市 规划的
城市 的发展是人类居住环境 不断演变的过程 , 也 是人 类 自觉 和 不 自觉 地 对 居 住 环 境 进
行 规 划 安 排 的 过 程 。现 代 城 市 规 划 是 社 会 改 良运 动 、 政 府 行 为 和 工 程 技 术 的 结 合体 , 是“ 城
维普资讯
“ 和 谐社 会 " 背 景下 城 市规 划 的人 文 内涵
T h e u r b a n p l a n n i n g h u ma n i t i e s c o n n o t a t i o n u n d e r h a r mo n i o u s s o c i e t y b a c k g r o u n d
城建档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定位

些动力和源泉呢?这就需要挖掘其历 尔 ・ 克 明 确指 出 :在 全球 化 背 景 些档案不仅是古代勤劳智慧的先人们 库 史。珍贵古建筑的修葺 、城市建筑 的 下 , “ 档案服务已遍及教育和文化服 在建筑 方面结晶,而且是民族传统文 设计 、城市规划的实施等等这些内容 务” ,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 化 的在建筑方面的承载。展示这些档 都可以在城建档案中发现其痕迹。城 已成为档案事业的发展 的重要方向。 案不仅可 以激发人们的民族 自豪感和
资料的总称。随着全社会档案意识的 建设中可以有效的避免 ,使过去在建 大好 机遇 。
逐步增强 ,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 中的 设 中取得的经验可以为今天的城市建
可以说 ,城建档案与构建和谐社
应用越来越广泛。当前 ,在构建社会 设提供借鉴。总之,通过借助城建档 会是一对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的互动 主义和谐社会 的过程 中,城建档案也 案可以更好地 了解城市建设的过去 , 应充分发挥 自身的作用。 的城市未来。
、
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基于二者的交互 城建档案来说 ,其工作的内容与环境 城 建 档 案 是 城 市 建 设 的 历 史 名 是 由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等外部诸 片 ,是构建 和谐 社会 的重要组成 部 性 ,笔者认为城建档案与构建和谐社 06 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多因素共 同作用而进行的 。2 0 年 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城建档案只 首 先 ,作 为一 种信息 资源 ,城 十六届四中全会 ,党提出构建社会主 有找到 自己的角色定位 ,才能切实地 建档案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历史认 义和谐社会。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
一
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城市和谐 同样城建档案的变化和充实也离不开
城市规划管理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提高四种能力

( 收稿 日期]2 0 — 2 8 0 8 0 —1 ( 作者简 介) 张晓蓉 (9 6 ) 女 。 0 7 17 一 , 2 0 年毕业于山西省委党校本科法律 专业 ,太原 市规划局后 勤服务 中心科 员。
要完善群众咨询上访反映问题提出意规划管理就是要制定公共政策使不同利益群体见等群众利益诉求机制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地反映情共同遵守同一个制度这不能靠简单的行政命令而况和意见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认真负责地回答和解决是要善于利用利益这个指挥棒来引导人们的思想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
维普资讯
个 方 法 就 是 和 谐 的 思 维 和 方 法 。 和 谐 有 其 特 定 的 内
上 有 一 部 分 工 作 是 要 处 理 各 种 矛 盾 ,需 要 与 各 利 益 团 体 解 释 、 沟 通 、协 调 。 规 划 管 理 中 要 抑 制 和 化 解 社 会
矛盾 :
1要 提 高 协 调 社 会 利 益 的 能力 , 尤 其 要 关 心 城 市 .
党 的 十 六 届 四 中 全 会 已经 做 出 了 重 要 的 决 定 ,建
设 和谐 社会 关 键 是 提 高 党 和政 府 构 建 和谐 社 会 的能 力 。 因 为党 和 政 府 在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中发 挥 着
主 导 作 用 ,必 须 要 不 断 提 高 党 和 政 府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的
城 市 规 划 管 理 者 在 构 建
和 谮社会 中应 手 呈高 四 种 能 力
张 晓蓉
( 太原 市规 划局 ,山 西 太原 0 0 1) 3 0 2
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摘要:城市规划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密切相关,城市规划着眼于城市资源空间的利益分配,以促进城市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其思想方法和根本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
本文论述了城市规划的和谐理念,以及在城市规划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关键词:城市规划;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Abstract:City planning with set up the contents of the socialism diapason society closely related, the city planning is fix attention on in the city resources the benefits allotment of the space, with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that the city resources install biggest to change into the target, it thought method and the basic target is to set up the harmonious society.This text discussed the harmonious principle of the city planning, and the core thought that hold to make people the center in the city planning main force.Keyword:City planning Set up Harmonious society Make people the center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成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200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并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到2020年,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汇集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2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规划依据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在确保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上述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目标和主要任务都与城市规划的内容密切相关,其主要原则也正是城市规划所必需遵守的原则,所以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做好城市规划工作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3 如何发挥城市规划在构建和谐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要建设好城市,必须要编制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
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
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结构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
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发展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
其最终目的是为城市居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要通过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城市规划的调控作用,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协调社会利益,维护公平正义,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来发挥城市规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巨大作用。
3.1坚持以人为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和内容框架中,和谐社会应该是各种社会关系和谐的总和,其中又以各社会利益主体、社会各阶层之间生存状况与发展预期的和谐具有决定作用。
社会基本劳动主体生存需求不容忽视,他们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原动力。
其就业、生存环境等都是和谐社会所要考虑的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需要向弱势群体和弱者倾斜。
如果社会各阶层过渡分化和对立,势必影响和谐社会的大局。
必须认识到分化和对立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
和谐社会要保证弱势群体享有小康生活条件和公共资源享有权。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还需要贯穿于规划设计的各个阶段。
3.1.1总体规划阶段。
总体规划的成果,其编制主体是当地政府,体现的是满足规划期限之末时全体市民的现实需求,反映的是城市的整体最大效益,内在是当地政府的价值偏好、经济追求的动力和规划编制人员的技术素养等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应避免使其演变成当地政府圈地点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而应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出发,着重研究城市的空间框架,维护自然的山水格局,并留有发展余地,使发展模式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
在城市建设上,从追求量到量与质并重,以质优先的原则;在城市发展上完成从粗放式扩张到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延续城市文脉。
3.1.2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立足我国国情的一项规划编制技术,是对城市开发的有效控制和城市建设的有效管理手段,目前主要从土地使用、环境容量、建筑建造、城市设计引导、配套设施以及行为活动等六方面对建设项目进行控制。
在城市规划体系中,控规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的是一种模糊的需求,在当前的规划管理模式下,实际是管理者的需求,便于落实总体规划阶段提出的宏观政策。
在此阶段的以人为本容易异化为以规划管理为本,而忽视了市民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
因此,应加强法治建设,加大公众参与力度,使规划成果真正成为管理者和市民之间的一项契约,真正起到桥梁的作用。
3.1.3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
在详规阶段,主要是体现人的现实需求,既要满足最广大群众的公共利益,又要为特定地段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
为人与人的和睦共处创造有利的物质环境和空间环境。
如校园规划,要促进老师和老师、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而社区,则要重新拾回以前的邻里梦,不再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特别是在公共空间的建设上,更要突出这一点。
3.1.4城市设计中。
人是城市各种活动的主体。
作为连接修规和建筑设计桥梁的城市设计,其最终目的是要满足人的需要,创造一个令人身心愉悦的环境。
因而,衡量城市设计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做到了“以人为本”。
在我们的城市里,能见到越来越多的手拉环、盲文指引、斜坡、专用盲道、无障碍公共厕所等等,这些都是以关心弱势群体为先行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具体体现。
3.2发挥城市规划的调控手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建设的展开在相当程度上需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运作,但纯粹的市场机制运作会出现“市场失效”的现象。
因此需要政府对市场的运行进行干预,这种干预的手段是多样的,既有财政方面的,也有行政方面的,而城市规划则通过对城市土地和空间使用配置的调控,来对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市场行为进行干预,从而保证城市的有序发展。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之所以需要干预,关键在于各项建设活动和土地使用活动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在各项建设中,私人开发往往将外部经济性利用到极致,而将自身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推给了社会,从而使周边地区受到不利影响。
通常情况下,外部不经济性是由经济活动本身所产生,并且对活动本身并不构成危害,甚至是其活动效率提高所直接产生的,在没有外在干预的情况下,活动者为了自身的收益而不断提高活动的效率,从而产生更多的外部不经济性,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和利益关系是市场本身所无法进行调整的。
因此,就需要公共部门对各类开发进行管制,从而使新的开发建设避免对周围地区带来负面影响,从而保证全社会的整体利益。
3.3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城市是人口高度集聚的地区,当大量的人口生活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地区时,就形成了一些共同利益要求,比如重组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公园、游憩场所等)、公共安全、公共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等,同时还涉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历史文化的保护等等。
这些内容在经济学中通常都可称为“公共物品”,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即这些物品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能使用,而且都能从使用中获益,因此对于这些物品的提供者来说就不可能获得直接的收益,这就与追求最大利益的市场原则不一致。
因此,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市场不可能自觉地提供公共物品。
这就要求政府的干预,这是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干预的基础之一。
城市规划通过对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的分析,结合未来发展的安排,从社会需要角度对各类公共设施进行安排,并通过土地使用的安排为公共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基础,通过开放控制保障公共利益不受损害。
比如,根据人口的分布等进行学习、公园、游憩场所以及基础设施等的布局,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摒弃使用方便,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质量,同时能使设施的运营相对比较经济、节约公共投资等。
同时,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保证各项公共设施与周边的建设相协同。
3.4协调社会利益,维护公平社会利益涉及多方面,就城市规划的作用而言,主要是指由土地和空间使用所产生的社会利益之间的协调。
就此而论,社会利益的协调也涉及许多方面。
首先,城市是一个多元的复合型社会,而且又是不同类型人群高度聚集的地区,各个群体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希望谋求最适合自己、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因此也就必然会出现相互之间的竞争,这就需要有巨剑调停者来处理相关的竞争性事务。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就担当者这样的责任。
其次,通过开发控制的方式,协调特定的建设项目与周边建设和使用之间的利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