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海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海南州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海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海南州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9.22•【字号】南政办〔2020〕61号•【施行日期】2020.09.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海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海南州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人民政府,州政府各部门: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根本方针,立足海南州在青海省黄河流域独特区位,加快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防洪、供水、生态等水安全保障能力,助力全州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充分发挥水利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中的基础支撑作用,结合全州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形势治州方略,水为大政。
海南州地处三江源区中的黄河上游地区,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和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
黄河横贯全境长达411.3公里,我州输入水量占全省黄河水量的19%,水资源丰富。
加快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不仅关系全州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而且关系全省乃至黄河中下游地区水生态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水利事业发展,水利进入大投入、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
海南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的“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的重大要求,积极作为、精准施策,大力开展水利重大工程建设,为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我州境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工程不足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水生态、水环境脆弱是巩固生态安全屏障的明显软肋,水灾害突发多发频发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大隐患,水法治、水管理薄弱是制约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分散型水源地突发污染控制与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及示范”取得突破性进展

路泵 站 、鹦 鹉 洲泵 站 、鹦鹉 湖 泵站 、二 桥泵 站 、天 津路 泵
站 、舵落 口泵站 电费调整是 以功率 因数0 8 为标 准 。 .5
立和 完善 资源 节 约激励 约 束机 制 。同时 更 多的提 出一 些改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建设工程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建设工程一、强化青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聚焦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水资源节约利用、高质量发展、流域智慧管理与决策等重大战略问题,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要树立“天下黄河青海清”新目标。
突出源头保护与修复,强化干流综合治理,加强流域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提高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既要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又要实现一河碧水绿青海。
按照“一优两高”部署,坚持以水为脉、以人为本,提升水资源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打造高原宜居城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要落实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新机制。
紧紧抓住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方案的机遇,充分利用四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建立的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工作平台,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计量,逐步推进综合生态补偿标准化、实用化,为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开辟黄河源头、干流青海段生态保护新途径一是水源涵养工程。
以三江源、祁连山、黄河湾区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建设好三江源国家公园和祁连山国家公园,提高源头区水源涵养功能。
针对生态敏感脆弱区的青海湖、湟水流域、柴达木盆地等生态功能受损的区域,扩大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范围,谋划一批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力争纳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范围。
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以及生态流量监管。
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等流域内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强湿地保护,全力推进生态屏障建设。
二是黑土滩治理工程。
加大对青藏高原地区坡度大于25度的黑土坡退化成因及其生态过程科研和飞播等工程治理措施研发的支持力度,力争有所突破。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张晓健)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张晓健)6月19日~20日,由中国水网和清华大学环境系联合主办的“2021水业高级技术论坛”成功举办。
在论坛的第四单元中,清华大学教授张晓健以“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为题,作了精彩发言,以下内容根据其发言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今天跟大家交流的内容是关于“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希望用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目前我们国内供水科研界准备开展的一些项目。
我们国家庄严承诺要让人民喝上放心的水。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现在实行饮用水的新国标,新国标比原来85年的标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总共有106项,是去年的7月1号开始实施,这个标准的提出对全国的供水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十一五”重大专项课题“饮用水安全保障”情况国家把“保障供水安全,提高供水水质”作为一个战略目标,而且现在大力推广“节能减排、节水减污、保护水”,这样的重大决策对饮水水保护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为此,国家还特地启动实施了重大科研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研究”,这是“十一五”的重大专项。
但是我们也面临严重的挑战,首先水的水质还在不断下降,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这样的一个趋势。
其次,饮用水水质标准在不断提高。
除了这些情况,还有安全事故贫乏,水厂的应急能力不足,而水厂升级改造现在还缺少新的动力等问题。
在国家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当中,一共设置了五个主题和一个软课题,五个主题分别为湖泊、河流、城市水环境、饮用水和管理监控,另外还有一个政策方面的课题。
“饮用水安全保障”课题的目标设置,根据水的污染情况和不同区域的特征,以新国标为基础,来构建水保护、水质监测、风险控制、净化处理和饮用水输配为一体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
这个课题现在一共是分了七个项目:一是管理,管理是行业的共性问题,管理的第一个就是水的标准。
我们现在有饮用水的标准、水的水质标准、水地的划分等等。
二是监测、预警、应急。
三是长江下游重点地区。
建设部:加强城市公共厕所建设管理

设 施 完善 、
环境协调 、
管理 规范 的城 市公 厕 服务体 系 : 逐
步实现城市公 厕 全部免费使 用 . 有效服 务社会公 众 。 三 、 完善城市
公厕 建设规划 .
四 、
加快城 市公 厕 配 套建设 : 五 、
提 高城市公 厕 管
理水平 .
六 、
加大城市公 厕 建设管理 投入 ;
七 、
切实加强 对城市公
座公 厕 ,
二 类 以上 公 厕达 到
6 5 % ; 直 辖市 和省会城市 建 成 区 每平 方公 里 保有 4 — 7 座 公 厕 , 二 类
以上 公
厕达到75
% 。
逐步建立起
以固定式公 厕
为主
,
活动式公
厕
为
辅 .
沿街 公 共 建 筑 内厕 所 对 外开 放 的 网络格局 ,
形 成布局合理 、
数
量 充足 、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于 1 0 月 9 日 和 1 0 日 分 别 发 出 《关 于 发 布 水 专 项 “ 城 市 污 水
“
处理 厂 与排水管网优化技术研 究与示 范
等 1 2 个 课 题 申报 指 南 的 通 知 》和 《关 于 发
布 水 专 项 “ 城 市 供 水 绩 效 评 估 体 系 研 究 与 示 范 ” 等 5 个 课 题 申报 指 南 的通 知 》。
”
技术研 究与示 范
” 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
.
”
整治技术研究与示 范
和
” 水体污染控制战略与政
”
策
主 题 各 项 目实施 方 案论 证 意 见 .
现将
“
城市供水Βιβλιοθήκη ”绩效 评估体 系 研 究 与 示 范
水专项“饮用水主题”取得初步成果

处 理 - 全输 配全 过 程 的 .集 水 质 监控 .风 险评 估 、运 行 管理 、 安
应 急 处 置 于 一 体 的饮 用水 安 全 保 障 技 术 、标 准 和 监管 体 系 , 为
2 突破 净化 处理 关键技 术 ,保 障 出厂 水水质达 标。 、
针 对 一 些重 点 地 区水 厂 处 理 工艺 单 一 、难 以适 应 多样 化 水源 污染 的 问题 开展 了强 化 常规 处 理 、深 度 处理 、超 滤膜 处 理 等水 厂 净 化 处 理 关键 技 术 研 究 与应 用 示范 ,形 成 系列 水 厂 净化 技 术 和工 艺 .指 导 完成 了 1 余 座大 型水 厂 的技 术改 造或 新建 工程 。 O
课题 设置 数
7 8 6 6
0 5
0 6 0 7 0 8
珠江 下游 地区饮 用水 安全 保障技 术集 成与综 合示 范
建 设 .初 步 建 立 了应 对 不 同 种 类 污 染 物 的供 水 行 业 应 急 处 理 技
术体 系。
6
、
初 步 构 建 了饮 用 水 安 全 管理 的 基 础 技 术体 系
针 对我 国城 市水 质 风 险 问题 不 明确 、供 水 管理 技 术 体 系不 完 整 等 问 题 ,全 面 开展 了水 质 调 查 和风 险评 价 、水 质标 准 制 定 、水 源 保 护 区 划分 、供 水 系统 风 险 管理 和 供 水绩 效 评 估管 理 等 研究 ,
序 号
O 1 0 2 0 3 0 4
项 目名 称
饮用 水安 全保障 管理 技术 体系研 究与 示范 饮用水 水 质监控 预警及 应 急技术研 究 与示范 长 江下游 地区饮 用水 安全 保障技 术集 成与综 合示 范 黄河 下游 地区饮 用水 安全 保障技 术集 成与综 合示 范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若干意见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07.23•【文号】环发[2015]92号•【施行日期】2015.07.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关于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若干意见环发[2015]9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发展改革委: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的战略部署,完善主体功能区综合配套政策体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绿色化,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和《环境保护法》,就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编制实施《关于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深入贯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的重要举措,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对于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尊重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维护环境功能、保障公众健康、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推进战略环评、环境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相融合,加强环境分区管治,构建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环境政策支撑体系,充分发挥环境保护政策的导向作用,为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奠定良好政策环境和制度基础。
(二)基本原则——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
理顺体制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实施环境质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双管控,实行环保负面清单制度,以严格的环境监管和责任追究、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

附件1: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珠江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和综合示范”项目“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一、指南说明本项目紧紧围绕珠江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需求,根据地区范围内供水设施存在的巨大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研究和集成饮用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形成一系列重大集成、成套的工艺技术方案,构建区域水源多层次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多样化水厂升级技术,建立多环节水质安全输配网络,实行一体化信息监控管理,全面提高珠江下游地区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源季节性水量水质波动明显、城市水源可调控性差、原水低硬低碱以及南方湿热地区管网输配过程中存在的科学问题,本项目分解为4个课题:“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季节性污染原水预处理和常规处理工艺强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南方湿热地区深度处理工艺关键技术与系统化集成”,“南方大型输配水管网诊断改造优化与水质稳定技术集成与示范”,除“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外,其余课题已于2008年8月底通过国家水专项办组织论证,通过直接委托的方式确定了课题承担单位。
本次发布的是该项目“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的申请指南。
二、指南内容(一)课题名称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二)研究目标针对珠江下游地区代表性水源特点,通过单一水源的蓄水储备与调控、咸潮影响地区的抑咸水资源调配、城区水源水库的污染监控等技术和方法研究,建立水源调控与水质保障技术体系。
(三)研究内容1、备用水源调蓄设施安全构建与水质保障技术“咸潮、排涝、突发水源污染”是长期困扰珠江下游城市,特别是东莞市供水的三大棘手问题,对于单一水源地区其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
建设备用水源调蓄设施对于降低单一水源的安全风险,提供应急备用水源,提高珠江下游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意义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对总氮 、 氨氮 、 亚硝酸盐 、 总磷和 C O DMn 有去除 效 果, 去除率分别为 3 与 0% 、 5 3% 、 5 6% 、 9 8% 和 4 1% ;
沉沙条渠对照组相比 , 去除率分别高出1 8% 、 6 4% 、 人 工 湿 地 对 总 氮、 亚 硝 酸 盐、 总 4 9% 、 8 8% 和 4 8% ; 磷、 叶绿素 a 具 有 去 除 效 果 , 平均去除率分 C O DMn、 原位净化装置 别为 1 4% 、 4 7% 、 3 3% 、 2 3% 和 7 9% ; 对藻 类 、 总氮和 C O DMn 的 去 除 率 分 别 为 2 5% 、 1 2% 和1 有效改善了中试区水源水质 。 6% , 3. 3 引黄水库水常规工艺强化集成技术 在对现有黄河下游地区水厂常规工艺现状调研 突破了 曝 气 生 物 流 化 池 预 处 理 - 强 化 混 的基础上 , 凝, 基 于 藻 及 藻 毒 素 同 时 去 除 的 强 化 混 凝—浮 沉 池 — 活性过滤组合 工 艺 , 水厂气浮藻渣无害化处置 与微囊藻毒素再 利 用 关 键 技 术 , 建成了鹊华水厂多
2 , 省区 , 全长 5 最终从 4 6 4k m,流 域 面 积 7 9万 k m
( 已于2 G B 5 7 4 9—2 0 0 6) 0 0 7年7月1日起正式实 , 施 对黄河下游 饮 用 水 安 全 保 障 提 出 了 极 大 的 技 术 和管理挑战 。 2 项目研究集成技术路线 本项目针对黄河下游地区引黄水库水污 染特征 及净化输配 设 施 现 状 , 以国家《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 ) 准》 为 目 标, 开展引黄供水系统水 G B 5 7 4 9—2 0 0 6 集成与 质检测评估和供 水 提 标 改 造 关 键 技 术 研 发 、 示范 , 建立 “ 从源 头 到 龙 头 ” 供水全过程净化处理技 术支撑体系 、 标 准 规 范 体 系 和 示 范 工 程 体 系。项 目 技术路线如图 1 所示 。 ( )共性 技 术 研 究 : 针对引黄供水系统饮用水 1 在水质风险评估 、 水源生 态 安全保障共性技术难题 , 修复 、 水厂净化 处 理 和 管 网 安 全 输 配 等 方 面 进 行 关 建立特征污染物检测评估和净化处理 键技术研发 , 技术体系 。 ( )中试 验 证 研 究 : 在对引黄供水系统水质风 2 险进行检测和评 估 的 基 础 上 , 在济南鹊山水库开展 引黄水源生态修 复 、 原位净化及应急处理集成技术 对生物预处理 、 浮沉/浮滤池 、 臭氧 — 生 物 中试研究 ; 活性炭和超滤膜 集 成 工 艺 开 展 中 试 研 究 , 在济南和 东营中试基地分 别 进 行 拟 用 工 艺 的 优 选 和 验 证 ; 在
经济总量巨大 、 水质污染严重及净化工艺落后等现状 , 摘要 针对黄河下游地区人口高度密集 、 ( 以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 》 为 目 标, 在对引黄供水系统水质检 G B 5 7 4 9—2 0 0 6) 测评估和关键净化技术中试验证 基 础 上 , 研发建立了适于引黄水库水的“ 源 头” 生 态 净 化、 常规工艺 强化 、 臭氧 - 生物活性炭 、 超滤膜和 管网优 化 改造 等 组合 工艺 体 系 , 并 用于 4 座示范 工 程 水 厂 和 1 个 管网 水质 保障示范 区的建 设与运 行 研 究 , 构建了“ 从 源 头 到 龙 头” 全 流 程 监 测 评 估、 全过程净化处理 技术 支撑体 系 , 为黄河下游地区供水 安全提 供了 有力 的 科 技 支撑 。 关键词 黄河下游 饮用水 安全 风险 评估 深 度 处理 管网优 化 综合示范 1 研究背景 黄河是中华民 族 的 母 亲 河 , 自西向东流经9个
为核心的示范工程体系 , 示范工程运行后 , 出水浊 度 去除率较原常规工 艺 提 高 了 2. 8% , T O C 去除率提 高了 2 溴酸 盐 、 土臭素和二甲基异莰醇等关键 2% , 出水水质稳定达到 《 生活饮 污染指标均低于检出限 , ( ) 。 用水卫生标准 》 G B 5 7 4 9—2 0 0 6 3. 5 引黄水库水超滤膜处理集成技术 针对常规处理 工 艺 水 厂 无 法 应 对 藻 类 、 有机污 染物和 “ 两虫 ” 等 水 质 风 险 的 现 状, 系统开展了超滤 膜运行特性 、 超滤组合工艺 、 超滤膜后饮用水水质稳 定性 、 膜污染控 制 及 超 滤 膜 系 统 检 测 与 控 制 等 技 术 研究 , 建立了 粉 末 活 性 炭 吸 附 — 混 凝 — 沉 淀 预 处 理 和高锰酸盐预氧化 — 混凝 — 沉淀两种预处理关键技 有效解决了 超 滤 存 在 的 难 以 截 留 溶 解 性 有 机 物 术, 和 膜 污 染 的 技 术 问 题。 在 东 营 建 立 了 规 模 为
图 1 技术路线
莰醇 、 溴酸盐 、 二氯一溴甲烷 、 一氯二溴甲烷 、 邻苯二 多 氯 联 苯、 壬 基 酚 和 阿 特 拉 津 等, 并编 甲酸 二 丁 酯 、 为黄河项目其他课 制了相应的工艺 应 对 技 术 方 案 , 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 3. 2 引黄水库水源生态净化及水质改善集成技术 针对引黄水库 生 态 系 统 脆 弱 , 引水管理模式复 杂, 引黄水高营养盐 、 高有机污染 , 水泥沙含量高 、 季 节波动大等问题 , 从系统层面解析 “ 黄河水体 — 沉 砂 的引黄水库水源系统的结构及生态 池 — 调蓄水库 ” 系统特征 , 开展了引黄水库水源保护支撑技术 、 水质 水质改善与净化技术以及应对 水量联合调控技 术 、 突发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等创新和集成性研究 。 在 济南鹊山水库建 成 水 源 水 质 改 善 中 试 基 地 , 该基地 包括泥沙快速沉 降 与 吸 附 除 磷 耦 合 沉 沙 池 、 泥沙缓 慢沉降与水生植 物 耦 合 强 化 自 然 湿 地 、 防堵塞多粒 径复合人工湿地 、 近岸微扰动区底遮光控藻装置 、 湍 流区原位强化曝气人工水草装置及原水输水管 道投 加药剂式强化净化装置等 , 其中 , 沉沙池面积 1. 7万
给水排水 V o l . 3 8 N o . 1 1 2 0 1 2
表流 、 潜流 、 垂直流 3 种基本形式的 1 原位 3 种组合 ,
2 包含风力曝气和太阳 净化装置覆盖 面 积 2 1 0 0m 3 / 能富氧两种 原 位 净 化 装 置 及 可 应 对 4 0万 m d水 量的移动式药 剂 投 加 装 置 。 中 试 运 行 表 明 , 自然湿
3 / 功能组合式水处理中试研发基地 , 规模为1 5m h,
成技术比选和中试验证 , 将“ 混凝 — 高密度沉淀 池 — 臭氧接 触 池 — 上 向 流 生 物 活 性 炭 池 — 均 质 滤 料 过
3 / 滤 — 氯消毒 ” 组合 工 艺 应 用 于 鹊 华 水 厂 2 0万 m d 的深度处理改 造 工 程 , 形 成 了 以 臭 氧—生 物 活 性 炭
给水排水 V o l . 3 8 N o . 1 1 2 0 1 2
山东省东营市流入渤海湾 。 黄河两岸的人口已经达 占全国总人口的1 到 1. 7 2 亿, 5. 1% 。 随 着 黄 河 流 域社会经济的快 速 发 展 , 流域内污水排放量急剧增 加 。 据统计 , 黄河干流4 4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 中, 6% 。 同 中 上 游 Ⅳ 类以上水质的断 面 比 例 达 到 6 地区相比 , 黄河下 游 地 区 面 临 的 水 质 污 染 问 题 更 为 复杂 , 饮用水安全保障形势更为严峻 。 多年来, 为缓解 城 市 水 资 源 压 力, 黄河下游地 区沿黄城市多以引黄 水 为 水 源。引 黄 城 镇 为 保 证 足够的水量, 大多建有调蓄水 库, 引黄水库蓄集了 经预沉后 的 低 浊 度 高 营 养 盐 澄 清 水, 水体相对较 , 浅( 小于1 富营养化严重, 形成引黄水库特有 0 m) 的低浊高 藻 高 臭 味、 小分子有机物和溴离子含量 高等水质 特 征。 该 类 水 源 水 中 无 机 物、 有机物和 有害生物并存, 难于净化处理, 对水厂的稳定运行 和出水水质形成冲击; 另一方 面, 黄河下游城镇供 水管网 老 化 且 多 水 源 切 换 频 繁, 用户“ 龙 头 水” 水 质 难 以 保 证, 尤 其 是 国 家《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集成与示范
黄河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贾瑞宝1 孙韶华1 桂 萍2 刘文君3 李 星4 吕 谋5 0 王明泉1 刘衍波6 雒安国7 燕峒胜8 姜海英9 魏长学1
( 济南 2 北京 1 北京 1 1 济南市供排水监测中心 , 5 0 0 2 1; 2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0 0 0 4 4; 3 清华大学 , 0 0 0 8 4; 哈尔滨 1 青岛 2 济南 2 4 哈尔滨工业大学 , 5 0 0 9 0; 5 青岛理工大学 , 6 6 0 3 3; 6 济南泉城水务有限公司 , 5 0 0 2 3; 东营 2 东营 2 7 东营市自来水公司 , 5 7 0 9 1; 8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供水公司 , 5 7 0 4 5; ) 济南 2 济南 2 9 济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 5 0 0 1 2; 1 0 济南清源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 5 0 0 1 1
2 2 , 自然湿地面 积 1 包 含 强 化 沉 沙 区、 植物 m 3万 m 2 人工湿地面积 1 引入区和水位控制区 , 0 0 0m 包含
济南 、 青岛分别进行管网运行优化 、 水质稳定改造和 “ 黄水 ” 应急处理 等 中 试 研 究 , 提出示范区管网水质 保障技术优化方案 。 ( )示范 工 程 研 究 : 针 对 济 南、 东 营、 胜利油田 3 等地引黄水库差 异 性 水 质 特 点 , 将优选出的水厂处 理工艺应用于黄河下游地区 4 座水厂的提标改造示 确保出厂水水质稳定达标 ; 对济南市管网示 范建设 , 范区进行优化改造 , 全面提升示范区管网供水水质 , 为引黄供水系统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 。 项目研究与成果推广将从根本上提高黄河下游 对提升沿黄城 引黄供水城市饮 用 水 安 全 保 障 能 力 , 市现代化水平 , 改善投资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显著的经济 、 社会及生态效益 。 3 主要成果 3. 1 引黄供水系统水质保障能力综合评估体系 针对现有供水 水 质 检 测 方 法 不 完 善 , 污染物检 测识别技术体系 不 健 全 , 以及引黄供水系统水质风 险不明确等现状问题 , 优化改进了藻及臭味物质 、 痕 量有机污染物及毒理学风险污染物等特征污染物检 测识别关键技术 ; 研发了引黄供水地区水质保障能 力评 估 系 统 , 实现了对引黄供水地区水源地、 水 厂、 管网水质的综合评价及 “ 从源头到龙头 ” 污染物的迁 移转化规律可视化展示和弥散过程模拟 。 将上述研 究成果应用于山东省引黄供水系统水质风险识别与 结果 表 明 : 引黄水库属高氮磷比型中营养水 评估 ,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