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

合集下载

安全饮用水的保障

安全饮用水的保障

安全饮用水的保障在当今社会,安全饮用水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用水量不断的增加,但由于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因此,如何保障人民的安全饮用水,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水污染状况的分析近年来,我国的水污染严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 工业污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生产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其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水体的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

如化工业和电子工业的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威胁。

2. 农业污染随着农药和化肥的普及使用,农业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如许多地区的水源中都含有过量的硝酸盐,长期饮用会导致一些疾病的产生。

3. 生活污染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水中也存在很多污染物,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洗涤剂、洗发水等,都可能对水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安全饮用水的重要性保障人民的安全饮用水,是国家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安全的饮用水不仅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更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1. 保障公共卫生饮用安全的水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饮用的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会导致人体器官受损,还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保障安全饮用水,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保障公共卫生。

2. 促进经济发展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现代化社会不可或缺的资源。

保障安全饮用水的供应,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耕地的高产、工业生产的高效等都需要可靠的水源,保障有充足的安全饮用水,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发展保障。

3. 维护社会稳定水源和饮用水是人类的生命线,保障人民的安全饮用水,可以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如果饮用水出现质量问题,往往会引发市民的抗议和不满,甚至会产生严重的社会矛盾。

三、保障安全饮用水的措施为了保障人民的安全饮用水供应,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污染治理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的治理。

居民饮用水安全保障措施

居民饮用水安全保障措施

居民饮用水安全保障措施居民饮用水安全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保障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事关人民的生命健康。

为了保障居民饮用水的安全性,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饮用水监测体系是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的基础。

政府应该加强饮用水监测和水质检测的力度,对居民饮用水的水源、水质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饮用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同时,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站,加强对污染源的排查和处理,确保饮用水源地的安全。

其次,要加强居民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工作。

水源是居民饮用水的重要来源,必须加强对水源的保护。

加强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工作,防止污染源向水源地排放污染物;建立水源地保护区域,限制开发建设,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第三,要强化居民饮用水的净化处理工作。

对于饮用水中的污染物,需要通过适当的净化处理手段来去除。

政府应该加大对净化处理设施的投入,提高净化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确保饮用水的净化达标。

同时,也可以鼓励居民在家中安装净水器等设备,提高居民饮用水的安全性。

第四,加强居民饮用水的储存和配送管理。

保障饮用水安全还需要加强对饮用水的储存和配送管理。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供水管网、设立合理的储水设施等方式,提高居民饮用水的储存和配送效率。

同时,也要加强对饮用水配送企业的管理,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

最后,加强居民饮用水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

居民对于饮用水安全的认知和意识是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前提。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媒体报道等方式,提高居民对饮用水安全的重视程度和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也要加强居民饮用水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居民掌握正确的饮水知识和技巧,避免因饮用水问题引发的健康风险。

综上所述,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加强水源保护和净化处理工作;企业要提高水质保障和供水服务的质量;居民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合理利用和储存饮用水。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保障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存在哪些问题

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存在哪些问题

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存在哪些问题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的安全对于每个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农村地区,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饮用水安全保障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首先,水源污染是农村饮用水安全的一大威胁。

农村地区的污染源较为多样,比如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这些化学物质通过雨水冲刷、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水体,导致水源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超标,甚至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此外,农村的畜禽养殖也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

一些养殖场的粪便和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随意排放,不仅污染了地表水,还可能渗透到地下水中,影响地下水源的质量。

乡镇企业的发展也给农村水源带来了污染风险,部分企业违规排放废水,对周边的水体造成了严重破坏。

其次,供水设施简陋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在许多农村地区,供水设施建设滞后,缺乏集中供水系统。

一些地方仍然依靠分散式供水,比如自建的水井、水窖等。

这些分散式供水设施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设计和建设,防护措施不足,容易受到外界污染。

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净化和消毒设备,水中的微生物、杂质等难以去除,水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即使是有集中供水的农村地区,其供水管道也可能存在老化、破损等问题,导致在输水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影响饮用水的安全。

再者,农村饮用水的水质监测体系不完善。

水质监测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手段,但在农村地区,水质监测工作往往存在诸多不足。

一方面,监测站点数量少,覆盖范围有限,无法对农村的众多水源进行全面监测。

另一方面,监测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难以准确检测出水中的各种污染物。

同时,监测频率较低,不能及时发现水质的变化情况。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测,农村居民对于饮用水的质量状况往往缺乏了解,即使出现了问题也难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此外,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意识淡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很多农村居民对于饮用水的卫生知识了解不多,缺乏对水污染危害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不注意水源的保护,随意倾倒垃圾、排放污水。

阐述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阐述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全面评估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现状,并提出解决措施。

一、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问题很多农村地区的饮用水源来自于地下水或者河流,但由于地下水受到地表污染的影响,河流水质受到农业、工业废水的侵害,导致农村饮用水水质严重受到影响。

其中,农村工业和畜牧业废水对水源的影响较大,部分地区水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等超标现象频发。

2. 水量问题由于农村地区缺少高质量的饮用水资源,加之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导致一些地区的饮用水量不足,水源难以保障。

3. 饮用水安全设施落后农村地区的饮用水管网、水处理设施相对滞后,缺乏先进的水污染治理和饮用水处理设备,导致治水成本较高,水质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二、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措施针对上述问题,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需要综合施策:1. 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设施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饮用水设施的投入,加强农村地区的饮用水管网建设和改造,提供先进的水处理设备,确保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安全。

2. 加强农村饮用水资源保护政府应组织对农村地区的水资源进行保护与修复,限制农村工业、畜牧业污染,遏制地下水和河流受到污染。

3. 宣传健康饮水知识政府应组织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饮用水安全的重视和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意识。

三、个人观点及总结作为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我认为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投入,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提高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力度。

也需要农村居民自觉维护自己的饮用水资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保障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紧迫且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只有政府、社会和个人齐心协力,才能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确保农村居民能够安全饮用水,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健康发展。

保障饮水安全的措施

保障饮水安全的措施

保障饮水安全的措施饮水安全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为了保障饮水安全,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下面将列举其中一些主要措施:1. 水源保护:饮用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水源的保护。

各国政府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禁止在水源附近进行工业污染、农药使用等活动,以确保水源的纯净和可持续。

2. 水质监测和检测:政府和相关部门设立水质监测机构,定期对水源、自来水和饮用水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安全标准。

一旦发现水质问题,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3. 水处理设施建设:政府投资建设水处理设施,对原水进行净化和消毒处理,保证水质安全。

这些设施包括水厂、水龙头过滤器、净水器等,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4. 饮用水卫生标准制定:各国政府制定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允许浓度和饮用水的卫生指标,保证供水单位提供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5. 水源保护区划定:政府根据水源地的特点和保护需求,划定水源保护区,对这些区域采取特殊管理措施,防止污染物侵入水源地。

6. 农业环境管理:政府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限制和规范农药、肥料的使用,以减少农业活动对水质的影响。

7. 水环境治理:政府投入资金进行水环境治理工程,包括河道整治、湖泊修复、水体污染治理等,改善水体环境质量。

8. 公众教育宣传:政府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公众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饮用水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引导公众正确使用和保护水资源。

9. 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水资源管理和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处罚,维护饮用水安全。

10. 国际合作与技术支持:各国政府之间开展饮用水安全方面的合作,共享技术和经验,推动饮用水安全工作的发展。

总之,保障饮水安全需要政府、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水源保护、水质监测、水处理设施建设等措施,可以有效保证饮用水的质量和安全,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2024年饮用水安全保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3篇)

2024年饮用水安全保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3篇)

2024年饮用水安全保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____年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这一点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一、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是目前世界上最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

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20个国家正在饱受水资源短缺的困扰,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这种状况在____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相反,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等原因,该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

二、地下水污染问题地下水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饮用水来源,但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和污染物的排放,地下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____年,地下水污染问题依然存在并且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造成对饮用水的严重威胁。

三、水源保护问题水源保护是饮用水安全的基础,但在许多地区,水源的保护依然存在问题。

____年,水源保护问题不仅包括水体的污染和破坏,还包括水源涵养区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对饮用水的供应和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四、城市饮用水供应问题城市饮用水供应是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供应和水污染治理能力不足,许多城市在饮用水供应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____年,随着城市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城市饮用水供应问题将更加突出。

五、生态系统恢复问题生态系统是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但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许多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这不仅对生态系统本身造成了危害,还给饮用水的供应和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____年,生态系统恢复问题仍然是饮用水安全关注的焦点。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解决____年饮用水安全保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对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和管理,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水污染防治,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加强水源保护加强对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共同参与水源保护工作。

如何保障饮水安全

如何保障饮水安全

如何保障饮水安全饮水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我国虽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还存在许多饮用水安全的问题。

饮水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因此,各级政府应该把饮用水安全放在重要位置,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保障人们健康饮水。

第一,重视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是做好饮用水安全工作的前提。

政府需要制定科学规划、精准划分水源地保护区和水质保护区,严格禁止违法建设、破坏生态环境。

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生态环境,彻底改变人水共存的不平衡状况。

第二,严格水源保护和水质管控,制定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

加强水源地保护,明确保护区域界限,加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占用、破坏水源地行为,建立起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

水质监测能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对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从另一方面保障了人们健康饮水。

第三,加强自来水管网建设和管理。

完善自来水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自来水综合利用率,严格水质控制,用更加安全、经济、环保的方法治理自来水污染和细菌物质,并定期更新管网,维修老旧管道,杜绝漏水、渗漏、污染等现象。

可以考虑发展新型环保型自来水,引进更安全、更科学的处理方法,使自来水质更有保障。

第四,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

政府、媒体、社会团体和各类公共组织应该加强饮用水安全的宣传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向公众宣传重要性,向公众宣传饮用水安全知识和科学常识,提高公众饮用水安全意识,从而达到保护公众健康饮水的目的。

同时,加强公众意见反馈,及时回应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第五,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已有了完善的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体系。

但从实践中发现,一些地方对规定的执行不够彻底,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管。

因此,建议政府加强对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的宣传和落实,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及时查处违法行为,保护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健康。

最后,保障饮用水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各级政府应该重视和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加强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加快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的水。

安全饮水无保障整改措施

安全饮水无保障整改措施

安全饮水无保障整改措施在日常生活中,饮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需求,也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然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饮用水安全事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政府出台了许多措施,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本文将着重介绍当前我国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安全饮用水存在的问题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加强了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以下是当前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水源污染水源污染是导致饮用水不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水源地的污染已成为公认的环境问题。

水源被污染后,不仅会带来水质污染的问题,还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重大影响。

缺乏监管饮用水安全事关民生,也是政府的职责和义务。

然而,当前的监管存在着不足。

一些地方监管不力、监管措施不完善、作为电力垄断的水电公司存在与地方监管机构的利益博弈等问题,都导致了饮用水安全监管的不足。

应急处置不及时在饮用水安全事件发生时,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效率对人们身体健康的捍卫至关重要。

但在现实中,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效率仍然存在不足,导致饮用水安全紧急事件处理不及时、处置不到位等问题。

饮用水安全整改措施为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整改措施。

下面将分别介绍:水源保护饮用水的起源是源头。

加强水源保护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强水源地保护、精细化管理,修建水文测站、雨量测量设备,定时监测水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现有的水源地污染和未来的污染发生。

监管加强政府应该加强和规范对饮用水水源、生产、供应、运输等各个方面的监管,规范化规划饮用水源、修建、督查管辖,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加强对地下水的监管,推广检测技术等,使监管措施得到贯彻执行,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应对饮用水安全紧急事件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关键。

政府应该制定完善的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建立统一的省、市、县、乡、村五级防洪抗汛联动应急响应机制,明确不同情况下的处理程序和应急响应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圭白: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
时间:2009-12-08 来源:水世界作者:李圭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城市饮用水的安全保障分两方面:一个是水质问题;另一个是水量问题,我主要讲水质问题,就水质问题,一个是水的生物安全,另一个是水的化学性安全问题,这两方面构成了保障饮用水质安全的主要方面。

我国的水环境,水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有机污染和氨氮,由于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使我们国家不断提高饮用水水质标准,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得到保障,所以我们近年来也不断的出台各种饮用水质标准,2006年我们国家颁布了新的国标,水质指标达到106项,和国外饮用水水质指标基本上接轨。

一方面我们水环境水质比较差;另一方面饮用水指标大大提高了,形成了比较大的矛盾,也是挑战,正是这种矛盾、这种挑战对我们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力,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结合我们国家现有的水的处理技术谈一下城市饮用水水处理工艺的发展过程。

我们知道,20世纪以前,城市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致使水分烈性传染病流行,给城市居民的生命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这使人类面临着一个重大的生存安全问题,这就是生物安全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世纪初,研发出了混凝、沉淀、过滤、氯消毒工艺,我们把这个工艺称之为常规水处理工艺,使传染病流行得到控制,可称之为第一代工艺。

上世纪50年代又发现水中间病毒性疾病的流行问题,为了控制病毒性水界流行病的传播,人们发现这些病毒在水中不是单独存在的,都是吸附在颗粒物质表面存在,如果我们能够把水中颗粒物质浑浊度大大降低,就可以显著减少水中间病毒的浓度,再经过第一代工艺处理以后仍然能够有效的控制病毒,浊度原来是作为生活饮用水感性指标考虑的,现在具有了生物安全性的作用,所以被世界各国所高度关注。

美国列出了微生物学指标,对浊度的要求,大大推动了第一代工艺的发展。

上世纪70年代又发现了一些有毒物,这些物质能够致癌,长期饮用对人体有害,人类又一次面临饮水安全问题,这次遇到的是化学安全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又开发出了在第一代工艺基础上增加臭氧颗粒活性炭的工艺,我们称作第二代工艺,国外把它作为通用的工艺来推广,国内也继续在推广这样的工艺。

第二代工艺后头用颗粒活性炭,把水中间有毒害的有机物生产消毒副产物的有机物有效的消除了,但是在颗粒活性炭过程中繁殖了大量微生物,微生物能够随水流出,而且具有很强的抗毒性,使得水的生物安全性又有所降低,第二代工艺还不是很理想的。

从那以后我们又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水的安全性问题,例如我们解决了水中有毒、有害物质以后,又面临一些新的化学性安全问题,例如水中有毒、有害、有机物在日益增多,我们知道每年由于化学科学发展又合成成千上万种新的有机物,它们有一部分进入水体,对水体造成污染,现在发现的消毒副产物达到几百种,绝大部分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另外我们用了一些氧化剂,比如臭氧,除了氯以外,二氧化氯也会生长一些有毒害的氧化物。

此外还有有机物,有些复合型的污染物,刚才我们提出了一些有机和无机的污染物,现在我们只了解单独的毒性,多种污染物存在时候,复合毒性我们了解的很有限,虽然有时候复合毒性可能更强,这都是我们面临的新的化学安全性问题,另外还有出现了一些重大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例如以两虫为代表的生物安全性问题,所谓两虫,就是有能够致病的原生动物,上世纪末后半叶陆续体现的,他们的致病性非常强,并且有抗强的抗毒性,一旦进入到饮用水中,我们就可能受到污染,就得这种病,1993年美国由于这种病的爆发感染了40多万人,从那以后大家对“两虫”高度重视。

由于水环境污染,藻毒素以及其它有害生物也是最近频繁出现的一些水质问题,比如太湖水藻藻臭,藻类爆发产生的臭味问题,我们国家多个城市都曾经遇到过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水的生物稳定性问题,水的生物稳定性问题,出厂水虽然控制住了致病的细菌或者病毒,但是水中仍然存在相当数量的没有被完全消灭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存在,本身就存在一些还没有被我们认识的新的致病因子,当水中微生物多的时候,水生物安全性就越低。

当水从自来水龙头出来以后,虽然符合国家标准,但是仍然还有一些微生物,如果这些微生物还能够在输水和储存过程中不断的增殖,显然水的生物安全性就会相应的下降,这也是一个生物安全性问题。

针对这些新的生物安全性问题,第一代工艺或者第二代工艺都不能非常有效的使新的生物安全性得到解决和控制,所以有待发展更新的、更有效的技术和工艺。

如果说第三代工艺是一代工艺,首先解决的是水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对水来说,生物安全性问题对人类危害是最大的,首先要保证水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从目前技术来看,膜技术能够非常有效的提高水的生物安全性,例如超滤膜,孔径有几十纳米,原则上说可以讲水中间一切微生物截留下来,
使得水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一步,像超滤这样的技术,基本上还是物理截留技术,对溶解性或者小分子的物质效果比较差,所以我们说它单独使用去除微生物可能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对待其它一些有毒害的溶解性物质率比较差。

所以新一代节水工艺应该是以超滤为核心技术的组合工艺,不仅对颗粒物和细菌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为有机物以及其它的有毒害的物质也能够很好的控制
以超滤为核心技术的组合工艺大体上的组成怎么样呢?去除颗粒物、微生物及大分自由基无,使颗粒物、微生物、大分自由基无及部分溶解物质声称可为超滤去除的颗粒物。

吸附去除中等分子的有机物,生物氧化和吸附去除小分自有机物,化学氧化,提高混凝、吸附、生物处理的去除效率。

膜后处理,使水保持生物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第三代工艺有望将生物安全性和化学安全性都显著提高,达到新国际要求。

刚才我们谈的是水的净化技术,还要保障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性,特别是水质的安全性,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全水流程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能够进行工作,首先是城市饮用水水源,国内90%左右以上城市水源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要设法提高城市水源水质,水源水质的提高,是保障饮水水质安全一个基础,流域的污染防治,使得水源水质获得安全保障的根本途径,恢复水源水质用生态恢复这样的方法,对于改善水源水质是比较有效的,最近我参观了一个利用湿地进行水源水质生态恢复工程,日处理量24万吨,还是比较有效的,能够使水从四类水体提高到三类水体水源水质生态恢复有多种方法,湿地还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常规工艺升级换代改造,我国现有城市水厂95%为常规井水工艺,因水源水质污染,出水水质难以达到新国际要求,需升级换代改造,是一项急待解决的重大工程。

在常规工艺后增设臭氧--活性炭,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要求资金巨大,常无预留场地,高程方面的困难。

在“十一五”水专项里提出一个概念,短流程深度处理工艺:在常规工艺基础上,实现深度处理,强化混凝、预氧化、投加粉末活性炭,将滤改造为活性炭--砂滤池等。

用膜技术改造常规工艺,也可以有多种形式,以第三代的模式改造第一代工艺,可能有几种模式:一种在滤池后面增加超滤膜过滤,好处是能够使水质大大提高,超滤膜用于自来水主要有两个功能:第一个功能,能够截留几乎所有的有机物,包括“两虫”,解决了“两虫”“藻类”细菌引
发的疾病,第二膜后的水基本不含微生物或者只含少量微生物,完全达到饮用的标准,膜后的水不需要杀菌消毒,按照设计规范,只需要再投加少量的消毒剂使水具有一定的持续消毒能力,避免二次污染,消毒剂大大减少了,有利于控制和解决消毒副产物这样一个技术难题。

另一个方式将滤池改造成膜滤池,根据现在我们国内产的外压式低压超滤膜,在一平方米上过滤的水量大致能达到每小时15吨,为了提高滤后水水质,一般采用5-7米滤速,如果改造成膜滤池,甚至可以把水量提高到15吨,翻一倍,对国内很多自来水厂具有绝对的吸引力,因为很多地方还在发展,还需要建新的水厂,还需要提高供水量,如果旧水厂用膜改造滤池,水量就提高一倍,有很大吸引力,就不用再新建一个新的水厂。

第三种方式是把一部分沉淀池改成超滤膜滤池,还能够节省很多地。

这三种模式在国内在陆续应用,例如在滤池后面加一个超滤膜装置,国内不久就会建成10万吨的水厂。

第三种方式是把沉淀池改造成膜滤池,今年也有可能有一个25000吨水厂投产。

利用膜技术提升第一代技术也是非常好的方向。

水的生物稳定性问题,我们要控制它,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主要有两个参数可以控制出厂水的生物繁殖:一个是水中间的可为生物利用的AOC,另外一个磷。

饮用水供给的末端处理,由于国内自来水厂大多数是第一代工艺,还不能够达到要求,我们在末端设一个提高水质的设施,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方式。

有些人提出一个人一天就喝2升洁净水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呢?这是一种误导,是生产瓶装水厂家的误导,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自来水中间的污染物进入人体大概是三个途径:一个是入口,就是饮水;第二洗浴,皮肤吸收;另外水雾,肺吸收。

每只喝2升水,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

只解决1/3的问题,在楼宇、小区建直饮水系统,不能有效防治污染无对人体危害。

在楼宇、小区有必要对全部水进行除污染。

在住户安装家用净水设备,也是一种途径,安装超滤膜,可提高生物安全性。

装活性炭,可提高化学安全性。

这两项技术是比较有效的终端处理技术,这两项技术作为终端处理用在各家各户,关键在于管理和维护,任何设备都不是可以用一辈子的,定期需要更新,例如活性炭,一般3-6个月必须换新炭,如果不换,不仅不能吸毒,在某些条件下反而放毒。

维护和管理是终端处理的要害问题。

总而言之,我们国家饮水安全问题到目前为止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十一五”投入了很多科研经费,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领导也非常关注这方面,经过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能使我们国家饮用水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造福于人类。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