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电解电导检测器选择性检测含有卤素、氮和硫的农药
农药残留分析试题答案.doc

一、填空题1•气相色谱柱分为2•柱层析法净化过程中常用的吸附剂是胶、活性炭、离子交换柱。
3.FID检测器的温度设置,最低不能低于°C。
4.液相色谱仪一般由、、统、检测系统、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等五部分组成。
5.薄层色谱法>|>常用的显色方法有、法、试剂显色法。
6为残留试验的低剂量,以其1.5倍或2倍的剂量为残留试验的高剂量。
7o8.高效液相色谱由、统、检测系统、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等五部分组成。
5.农药残留分析的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①残留水平低,分析需分离和测定的物质是在ng(10-9g)、pg(10-12)g 甚至fg(10-15g)水平。
②分析过程的复杂性:是由农药历史的未知性和样品种类的多样性造成。
③农药品种的不断增多,对农药多残留分析提出了越來越高的技术适应性要求。
6.如何对土壤样品进行预处理?答:记录土壤样品的重量,风干,粉碎样品,过筛(2-4mm筛),除去图样屮的石块、动植物残体等杂物,如果杂物重量超过样品总量的5%,应记录杂物重量。
充分混匀后,以四分法缩分,最后按要求取l~2kg,装入容器, 附上标签。
7•影响液■固萃取的因素有哪些?答:①吸附剂;②洗脱溶剂;③保超体积;④流速;⑤物料的性质;⑥萃取温度;⑦萃取液浓度等。
8.固相萃取的装置及操作程序?答:装置:操作程序:首先是柱的活化和平衡,用适当的溶剂冲洗以及活化吸附剂表卖弄,然后再用水冲洗让柱处于湿润和适于接受样品溶液的状态;然后是上样,将用水稀释的样品溶液加在柱上,减压使样品通过柱子;第三步是倾析,即净化过程,以比水极性稍弱、能洗脱杂质而让分析物保留的溶剂过柱,除去干扰物;最后是洗脱步骤,用少量极性再弱些的溶剂将分析物洗脱回收,用于测定。
9.简述常用净化方法?答:①柱层析法;②液液分配法;③吹扫共憎法:④沉淀净化法;⑤化学净化法。
10.超临界流体萃取有哪些特点?答:①可以在接近于室温(35-40°C )的条件下CO2气体笼罩下进行提収有效地防止了热敏性物质的氧化和逸散。
辽宁省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参考答案中药中的农药残留及其检测

在线评测答题单项选择题有机氯测定最常用的检测器是()CA:电子捕获检测器(ECD)B:火焰光度检测器(FPD)C:氮磷检测器(NPD)D:紫外检测器(UVD)农药施用后,残存在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产物、分解产物和杂质的总称为()AA:农药残留B:农药残留量C:农药残留毒性D:农药残留类型有机氯测定最常用的检测器是()CA:电子捕获检测器(ECD)B:火焰光度检测器(FPD)C:氮磷检测器(NPD)D:紫外检测器(UVD)农药按照化学结构分类,不包括()BA:有机氯类B:抑菌类C:有机磷类D:拟除虫菊酯类气相色谱柱分为()和()两类CA:填充柱,SPE柱B:毛细管柱,SPE柱C:填充柱,毛细管柱D:毛细管柱,氨基柱农药施用后,残存在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产物、分解产物和杂质的总称为()AA:农药残留B:农药残留量C:农药残留毒性D:农药残留类型2020版中国药典《2341农药残留测定法》中第五法、“药材及饮片(植物类)中禁用农药多残留测定法”规定,中药材及饮片检测()种禁用农药CA:11B:22C:33D:44农药残留分析的复杂性不包括以下哪项()DA:农药品种的不断增多,对检测提出了更高要求B:分析过程的时间长,操作者需要掌握多种分析方法C:样品中使用农药的历史未知,使用农药的种类多样D:农药残留水平低,分析需分离和测定的物质在ng或者pg水平固相萃取法的一般步骤是()DA:柱预处理-柱洗涤-样品添加-洗脱物分析B:柱洗涤-柱预处理-样品添加-洗脱物分析C:样品添加-柱预处理-柱洗涤-洗脱物分析D:柱预处理-样品添加-柱洗涤-洗脱物分析中药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检查常用()DA:液相色谱法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薄层色谱法D:气相色谱法多项选择题。
色谱分析判断题

色谱分析色谱就是非题1、保留时间就是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的色谱峰谷的时间间隔。
(×)2、死体积就是由进样器至检测器的流路中被流动相占有的空间。
(√)3、保留体积就是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时,所需通过色谱柱的流动相体积。
(√)4、峰宽就是通过色谱峰两个拐点的距离。
(×)5、色谱过程可将各组分分离的前提条件就是各组分在流动相与固定相的分配系数必须相同从尔使个组分产生差速迁移而达到分离。
(×)6、在柱色谱中 ,组分的分配系数越大 ,保留时间越长。
(√)7、通过化学反应的方法将被测组分转变成另一种化合物(衍生物 ),再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的方法称为衍生化气相色谱法。
(√)8、以气体作为固定相的色谱法称为气相色谱法。
(×)9、选一样品中不含的标准品 ,加到样品中作对照物质 ,对比求算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为外标法。
(×)10、在一个分析周期内 ,按一定程序不断改变柱温 ,称为程序升温。
(√)11、以待测组分的标准品作对照物质 ,对比求算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为内标法。
(×)12、单位量的组分通过检测器所产生的电信号大小称为检测起的灵敏度。
(√)13、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液相色谱法就是反相色谱法。
(√)14、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液相色谱法就是正相色谱法。
(×)15、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 ,以缓冲溶液为流动相 ,分离、分析阴、阳离子及两性化合物的色谱法称为离子交换色谱法。
(√)16、用凝胶为固定相 ,利用凝胶的孔径与被分离组分分子线团尺寸间的相对大小关系,而分离、分析的色谱法为亲与色谱法。
(×)17、在一个分析周期内 ,按一定程序不断改变固定相的浓度配比,称为梯度洗脱。
(×)18、为能获得较高的柱效 ,节约分析时间 ,采用较小的流速 ,通常内径 4、6mm 的色谱柱 ,多用 50ml/min 的流量。
仪器分析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二章思考题与练习题1•对下列的物理量单位进行换算:(1) 150pm X射线的波数(cm1);(2) 670.7nm Li 线的频率(Hz);(3) 3300cm1波数的波长(口 m);答案: 二…;(2)「匚「n;(3) 3.03 口m=2.计算下列电磁辐射的频率(Hz)、波数(cm1)及光量子的能量(用电子伏 eV、尔格erg及千卡/摩尔表示):(1)波长为589.0nm的钠D线;答案:MEglO'MHs 1.的纹诃阳J , 2. ICeV, 3.37x10-° 魄,43.5千卡/摩尔. ;(2)在12.6 口 m的红外吸收峰。
答案: :-3.将波长443nm的光通过折射率为1.329的甲醇溶液时,试计算:(1)在甲醇溶液中的传播速度;(3)能量(J);(2)频率;(4)周期(s)。
答案: (1). .,「丨\.」;(2)「厂 | 丫讦匸];(3)__ ■1;(4)宀4.辐射通过空气(n=1.00027)与某玻璃(n=1.7000)界面时,其反射损失的能量大约有多少?答案: 6.7%5.何谓光的二象性?何谓电磁波谱?6.请按照能量递增和波长递增的顺序,分别排列下列电磁辐射区:红外线,无线电波,可见光, 紫外光,X射线,微波。
7.光谱法的仪器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自测题1.电磁辐射的二象性是指:A.电磁辐射是由电矢量和磁矢量组成;B.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电磁性;C.电磁辐射具有微粒性和光电效应;D.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电磁性。
2.光量子的能量与电磁辐射的哪一个物理量成正比?A.紫外;B.波长;C.波数;D.周期。
1 原子发射光谱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各种元素的原子都有其特征的谱线?可见区、紫外区、红外光区、无线电波四个电磁波区域中,能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分别 为 A.紫外区和无线电波区; B •可见光区和无线电波区;C •紫外区和红外区;D•波数越大。
4. 有机化合物成键电子的能级间隔越小,受激跃迁时吸收电磁辐射的A.能量越大;B.频率越高;C.波长越长; D .波数越大。
农药快速检测方法

农药快速检测方法
农药快速检测方法通常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三类。
1. 物理方法: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农药分子具有一定的吸收光谱,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检测样品吸光度的变化,可以确定农药的存在及浓度。
- 荧光光谱法:有些农药分子具有荧光性,利用荧光光谱仪检测样品的荧光强度,可以快速检测农药的存在及浓度。
- 红外光谱法:利用红外光谱仪检测样品的红外吸收谱图,可以确定样品中农药的种类和含量。
2. 化学方法: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和检测样品中的农药成分,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
- 气相色谱法(GC):利用气相色谱仪分离和检测样品中的农药成分,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
- 质谱法(MS):结合质谱仪和色谱法,可以快速测定农药的种类和含量。
3. 生物方法: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利用特定农药抗体与农药结合,然后通过酶标记对其进行检测,快速确定样品中农药的存在和含量。
- 生物传感器法:利用生物传感器对农药分子进行识别和检测,包括电化学
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
以上仅为常见的一些农药快速检测方法,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农药和检测要求。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仪器分析总习题及参考答案

1、试述“仪器分析”是怎样的一类分析方法?有何特点?大致分哪几类?具体应用最广的是哪两类?2、光谱法的仪器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光谱法的仪器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容器、检测器和读出器件五部分组成。
作用略。
3、请按照能量递增和波长递增的顺序,分别排列下列电磁辐射区:红外线,无线电波,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微波。
能量递增顺序: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
波长递增顺序:X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4、解释名词电磁辐射电磁波谱发射光谱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原子光谱分子光谱特征谱线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一种以巨大速度通过空间传播的光量子流,它即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电磁波谱――将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便得到电子波谱.电子波谱无确定的上下限,实际上它包括了波长或能量的无限范围.发射光谱――原来处于激发态的粒子回到低能级或基态时,往往会发射电磁辐射,这样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吸收光谱――物质对辐射选择性吸收而得到的原子或分子光谱称为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在某些情形下,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可能先通过无辐射跃迁过渡到较低激发态,然后再以辐射跃迁的形式过渡到基态,或者直接以辐射跃迁的形式过渡到基态。
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光谱,称为荧光光谱.原子光谱――由原子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分子光谱――由分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特征谱线――由于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核外电子能级不同),其共振线也因此各有其特征。
元素的共振线,亦称为特征谱线。
5、解释名词:灵敏线共振线第一共振线共振线――由任何激发态跃迁到基态的谱线称为共振线.主共振线――由第一激发态回到基态所产生的谱线;通常是最灵敏线、最后线灵敏线――元素的灵敏线一般是指强度较大的谱线,通常具有较低的激发电位和较大的跃迁几率。
AAS解释下列名词:多普勒变宽、谱线轮廓、光谱通带、释放剂、峰值吸收积分吸收锐线光源多普勒变宽――又称为热变宽,它是发射原子热运动的结果,主要是发射体朝向或背向观察器运动时,观测器所接收到的频率变高或变低,于是出现谱线变宽。
环境监测上岗考试水和废水离子色谱法试题集

环境监测上岗考试水和废水离子色谱法试题集(一)基础知识分类号:W7-0一、填空题1.离子交换色谱主要用于有机和无机、离子的分离。
答案:阴阳2.离子排斥色谱主要用于酸、酸和的分离。
答案:有机无机弱醇类3.离子对色谱主要用于表面活性的离子、离子和络合物的分离。
答案:阴阳金属4.离子色谱仪中,抑制器主要起降低淋洗液的和增加被测离子的,改善的作用。
答案:背景电导电导值信噪比5.离子色谱分析样品时,样品中离子价数越高,保留时间,离子半径越大,保留时间。
答案:越长越长6.离子色谱中抑制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的是树脂填充抑制柱、管状纤维膜抑制器,后来又有了平板微膜抑制器。
目前用得最多的是抑制器。
答案:自身再生7.在离子色谱分析中,为了缩短分析时间,可通过改变分离柱的容量、淋洗液强度和,以及在淋洗液中加入有机改进剂和用梯度淋洗技术来实现。
答案:流速二、判断题1.离子色谱(IC)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一种。
( ) 答案:正确2.离子色谱的分离方式有3种,即高效离子交换色谱(HPIC)、离子排斥色谱(HPIEC)和离子对色谱(MPIC)。
它们的分离机理是相同的。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它们的分离机理是不同的。
3.离子色谱分析中,其淋洗液的流速和被测离子的保留时间之间存在一种反比的关系。
( )答案:正确4.当改变离子色谱淋洗液的流速时,待测离子的洗脱顺序将会发生改变。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待测离子的洗脱顺序不会改变。
5.离子色谱分离柱的长度将直接影响理论塔板数(即柱效),当样品中被测离子的浓度远远小于其他离子的浓度时,可以用较长的分离柱以增加柱容量。
( )答案:正确6.离子色谱分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分离机理、抑制原理是相似的。
( )答案:正确7.离子色谱分析样品时,可以用去离子水稀释样品,还可以用淋洗液做稀释剂,以减小水负峰的影响。
( ) 答案:正确8.离子色谱分析中,水负峰的位置由分离柱的性质和淋洗液的流速决定,流速的改变可改变水负峰的位置和被测离子的保留时间。
2021高职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赛题11(赛项赛题)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理论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以下重金属检测技术中,可以进行多元素同时分析的有( C )。
A. HPLC-ICP-MSB. ICP-AESC. ICP-MSD. AAS2. 优级纯和分析纯的试剂代号分别为( B )A. CP和GRB.GR和ARC. AR和GRD. AR和CP3. 检测小青菜中的痕量含氯农药时,宜选用哪类检测器(C )A. FIDB. FPDC. ECDD. TCD4.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技术人员应当不少于( A )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的人员比例不低于40%。
A.5B. 6C. 7D. 85. 亚硝酸盐类护色剂的功能不包括下列哪一项(D )。
A. 护色作用B. 抑菌作用C. 增强风味D. 着色作用6. 如果样品比较复杂,相邻两峰间距离太近或操作条件不易控制稳定,要准确测定保留值有一定困难时,可选择以下方法(B )A. 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B. 加入已知物增加峰高的办法定性C. 利用文献保留值数据定性D. 与化学方法配合进行定性7. 下列不属于食品防腐剂的是(B )。
A. 苯甲酸B. 海藻酸钠C. 山梨酸D. 山梨酸钾8.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若组分较复杂且被测组分含量较低时,最好选择何种方法进行分析?(C )A. 工作曲线法B. 内标法C. 标准加入法D. 间接测定法9. RSD又称相对标准偏差,一般用来表示测试结果的(C )。
A. 合理性B. 准确度C. 精密度D. 回收率10. 固相微萃取技术是基于采用涂有固定相的熔融(C )来吸附、富集样品中的待测物质。
A. 玻璃棉B. 毛细管C. 石英纤维D. 活性炭11. 质谱图常以(C )为横坐标。
A. 相对强度B. 相对丰度C. 质荷比(m/z)D. 峰位12. 以下不属于液-液萃取体系的是(B )。
A. 简单分子萃取B. 微波萃取C. 离子缔合萃取D. 螯合萃取13. 色谱分析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抵消预处理过程中样品的损失,宜选择( A )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电解电导检测器选择性检测含 有卤素、氮和硫的农药
关键字 ELCD 卤素 氮 农药 硫
摘要 电解电导检测器(ELCD)用于选择性地检测从气相色谱柱子洗脱出来
的含有卤素、氮或硫的农药。检测器的操作原理是基于在高温反应腔中, 卤素(Cl、Br)、氮或者硫分别转变为可电离的物质 HX(X=Cl、Br)、NH3 或 SO2,然后在溶剂中电离,测量其电导率的改变。所有三种操作模式的 检测限都达到了极低的 pg 级。卤素模式的线性范围是 6 个数量级,氮模 式是 3.5 个数量级,而硫模式是 4 到 5 个数量级。
结果和讨论 三种操作模式各自的检出限已经计算得到。这些值通过注入很低浓度的标准,然后计算能够给出背
景噪声的标准偏差三倍峰值的样品量而得到。卤素模式的最低检出限(MDL)是 5pg,采用林丹作为标 准。氮模式的 MDL 为 5pg,以偶氮苯为标准。硫模式的 MDL 为 5pg,以甲拌磷为标准。因为 ELCD 对于元 素具有选择性,它对于任何给定物质的响应只取决于物质中存在的杂环原子的量。例如,对于同样浓度 的每种物质,林丹含有大约 73%的 Cl,因此在卤素模式下具有毒死蜱(含有大约 30%的 Cl)两倍的响应。 峰高度的响应取决于色谱的条件,例如柱子的内径和炉温。因此,这种检测器灵敏度的更为常用的描述 被定义为在单位时间内检测到的杂环原子(例如,Cl,N,S)的量。对于不同量的杂环原子的补偿也用 于柱子的内径和其它色谱变量。灵敏度的计算通过 MDL 乘以存在的杂环原子的百分比,再除以半高处的 峰宽。卤素模式的灵敏度为 0.1-0.2pg Cl/秒;氮模式为 0.4pg N/秒;硫模式为 0.5-1.0pg S/秒。
化学和应用实验室光谱会 过程导致的分析物损失。而且,由于 ELCD 对于元素特定检测的配置,使
议上展出,纽约市,纽约州, 干扰峰减少,从而将分析物的检测浓度进一步降低。
1990 年 3 月
这里呈现的内容在于证明 ELCD 操作于三种不同的元素选择模式(例
5-9 日
如,卤素(X),氮(N)或硫(S))的多功能性。电导率检测器在 1965 年
由 Coulson 提出,然后由 Hall 进一步作了大量的改进。检测器系统采用
一个高温的反应器,放置在气相色谱(GC)的检测器口上。反应器将要分
析的元素转变为离子物质。然后这些离子物质通过一个电导率池,在电导
率溶剂中被离子化,测量其电导率的改变。操作模式取决于所用反应气体、
溶剂系统和化学吸附器(如果需要的话)的类型。在卤素模式和氮模式,
配置了一个填充式连接注入口的一台 HP5890 系列 II GC(Hewlett-Packard,Avondale,PA)用于这 项分析。在填充式连接注入口处使用一个毛细管柱连接组件,用于分离农药。GC 的炉温程序,以 25℃/ 分钟从 50℃至 150℃,然后以 7℃/分钟至 250℃。采用超高纯度的氦气作为载气,流速为 7mL/分钟。 另外 20mL/分钟的氦气作为检测器的尾吹气。流速为 100mL/分钟的超高纯度的 H2(卤素或模式)或零级 空气(硫模式)作为反应气体。
简介
政府机构,例如环境保护署(EPA),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和美国农业部(USDA),要求执行残留分析的实验室需要分析我们国家的
农产品中正在不断增加的农药和除草剂。这就需要一种筛选的方法能够在
一次分析中识别大量的物质。类似的方法在 1975 年由 Luke et al.(1)推
出,并在 1981 年(2)进行了改进。这个改进的方法用于分析多达 79 种物
2
增加带来了选择性的下降。
物质 卤素物质 硫物质 氮物质 烷烃 氧化物质
还原产物 HX H2S NH3 CH4 H2O
模式(卤素、氮)评论
氧化产物
HX 在卤素模式下被选择性地检测, HX
而在氮模式下采用吸附器去除
H2S 在卤素模式下离子化较差,而在 SO2 氮模式下采用吸附器去除
NH3 在卤素模式下离子化较差,而在 N2,NO 氮模式下被选择性地检测
结论 已经显示,采用卤素-、氮-或硫模式的 ELCD 是采用多物质残留筛选过程,检测复杂样品基体中的
农药的理想检测器。检测器系统能够提供含有选择性的杂环原子的农药残留物质的检测,而不会由于化 学结构的不同导致对于物质的非线性响应和/或非选择性的检测。由于减少了样品制备的要求,而且使 实验室分析人员能够更简便地识别和确认物质,因此,采用 ELCD 系统能够提高样品的分析速度。
在卤素模式或在氮模式下,不能离 CO2 子化
在卤素模式和在氮模式下,响应较 CO2,H2O 差
表 1 在还原和氧化条件下的反应产物
硫模式评论 HX 在 硫模式下采 用吸附器去除 SO2 在 硫模 式 下被 选择性地检测 在硫模式下响应极 小或无响应 在硫模式下响应较 差 在硫模式下响应较 差
模式 卤素(X)
反应气体是氢气,在反应器中产生一个还原的环境。硫模式使用空气(氧
1
气),从而产生一个氧化的环境。各种模式的反应如下:
卤素模式: 氮模式: 硫模式:
R – X + H2 =〉 HX + 其它产物 R – N + H2 =〉NH3 + 其它产物 R – S +O2 =〉SO2 + 其它产物
(1) (2) (3)
名称 Chlorpropham Thimet Propham Atrazine Lindane Diazinon Alachlor Ronnel Prometryn Chlorpyrifos Malathion Endosulfan I Endosulfan II
中文名称 氯苯胺灵 甲拌磷 苯胺灵 萎去津 林丹 二嗪农 甲草胺 皮蝇磷 扑草净 毒死蜱 马拉硫磷 硫丹 I 硫丹 II
一个 23 物质的农药混合物加入到玉米叶萃取液和土壤萃取液中。然后这些萃取液用 ELCD(以所有 三种模式)、ECD 和氮磷检测器(NPD)进行分析。图 5 显示了 ELCD 在每种模式下分析农药的色谱图。 在每种情况下,显示在色谱图中的物质才含有那种模式中具有选择性的杂环原子。图 6 显示了采用 ELCD 卤素模式(a)和 ECD(b)分析玉米叶萃取液的色谱图。ECD 色谱图含有大量与样品基体有关的峰,导 致难以识别和定量。ELCD 的色谱图只含有氯化农药的峰。图 7 中的色谱是采用 ELCD 氮模式(a)和 NPD (b)分析玉米叶萃取液的色谱图。NPD 比 ECD 相对于氮来说,更具有选择性,但是相比于 ELCD 氮模式 的选择性就差了。NPD 还存在溶剂猝灭,致使每次分析的前几分钟谱图不能用于定量。ELCD 排放了溶剂 从而避免了这个缺点。图 8 显示了 ELCD 硫模式分析玉米叶萃取液的色谱图。在这种情况下,硫农药被 选择性检测。加入标准的土壤萃取液的色谱图显示于图 9-11。图 9 显示了 ELCD 卤素模式(a)和 ECD (b)的色谱图。色谱图中靠后的大的不能识别的峰,可能是狄氏剂或样品本身中的 4,4-DDE。土壤萃 取液的 ELCD 氮模式和 NPD 色谱图显示于图 10。而且,ELCD 氮模式只对于含氮的农药进行选择性检测。 图 11 显示了采用 ELCD 硫模式分析土壤萃取液中硫物质的色谱图。
卤素模式使用 1-丙醇不使用吸附器。使用 1-丙醇只是因为强电解液(例如,HCl 和 HBr)将在溶液 中离子化,因此这个模式只是对卤素具有选择性。氮模式使用水溶液,因为需要检测的物质,氨(NH3) 是一个弱的电解液,而水是几种能够电离它的中性溶剂之一。虽然如此,水也将电离一些存在的 HX 物 质;因此,使用一个快速的反应器化学吸附器去除反应器中产生的酸性物质。硫模式的溶剂是甲醇,它 是一种能够离子化电解液的、性能适中的溶剂。SO2 是一种中等的电解液,能够很好地被甲醇离子化。 为了达到更高的灵敏度,在甲醇中加入水,但是这将降低选择性。因此,再次使用一个吸附器以去除其 它强的电解液,主要是卤化氢。
氮(N) 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
反应温度(℃) 反应气体
电导率溶剂
850º – 995º
H2
1-丙醇
825º– 925º
H2
10%叔丁醇/水
875º - 995º
空气(O2)
甲醇
表 2 每种操作模式的优化条件
吸附器 无
氮模式 硫模式
为了证明检测器的多功能性,制备并且分析 12 个农药和除草剂的混合物。表 3 列出了这 12 个物质 和每个物质中要检测的元素。物质 13,硫丹 II,是物质 12,硫丹 I 的异构体。图 4 显示了这个混合物 在卤素模式(a)、氮模式(b)和硫模式(c)下得到的色谱图。如图所示,在每个模式下,只含有选定 的杂环原子的农药能够被检测。请注意,可以采用每种 ELCD 模式分析一个样品以发现杂环原子是否存 在,以确认农药的成分。
质。一个经过修订的“Luke 方法”在 1988 年得到加利福尼亚州的采用(修
改过的 CDFA 多残留筛选方法)(3),它包括 107 种物质。因为需要在分析
中进行快速的转变,这些方法对于通常复杂的样品基体只需要极少的甚至
不需要净化。通常这将导致复杂的色谱图形。当使用非特定的检测器,例
如电子捕获检测器(ECD),使错误地指定或者不能够指定目标分析物的现
3
参考 (1) Luke,M.A.,Froberg,J.E.,和 Masumoto, H.T. J.Assoc. Off.Anal. Chem., 1975 年,58,1020-1026
页。 (2) Luke M.A.,Froberg, J.El, Doose, G.M., 和 Mosumoto, H.T.J.Assoc. Off. Anal. Chem., 1981
象频繁发生。由于这些原因,Luke 方法选定了一种元素特定的检测器,电
解电导检测器(ELCD)作为主检测器(1、2)。加利福尼亚方法将 ELCD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