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六中2014届高三冲刺高考(最后一卷)数学理试题 扫描版
合肥六中2014冲刺高考最后1卷

合肥六中2014冲刺高考最后1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2012年的圣诞节,成千上万的美国家庭打开报箱,都看到一封灰色的“讣告”:在一张俯拍自空中的黑白照片上,一幢Art Deco风格的摩天大楼,从纽约曼哈顿的街区耸起,宛如一座墓碑。
照片中央一行大字标题:#LAST PRINT ISSUE(最后一期印刷版)。
这就是美国第二大新闻杂志《新闻周刊》印刷版最后一期的封面。
那墓碑般的大楼,是2010年和杂志本身一同被收购的前《新闻周刊》大厦。
②由此,杂志业多年偶像之一的《新闻周刊》,已经变得不可以被称作杂志了。
到2012年年底,它已转变成为一家网站,一个移动应用平台,一家会议公司,但却不再是印在纸上的一个图文集合。
塞迪称,走向数字化最终“解放”了杂志,它原有的品牌被印刷版的“形式”和“经济学”所束缚了。
这准确道出了印刷媒体今天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报纸和杂志的成本结构完全不具备合理性。
③出产一份报纸是昂贵的。
数据显示,美国报纸平均下来,管理成本占14%,纸张16%,印刷20%,发行9%,广告开销14%,最后留给内容生产的只有27%。
可以看到,近一半的报纸运营费用被用在物理生产过程中,而不是编采活动上。
当读者越来越多地在网上获取新闻,印刷出来的报纸注定会变得较为昂贵,成为一种利基产品,甚或是一种奢侈品。
④当然,报纸步入黄昏还有其他的原因。
比如,读者群的日渐匮乏。
报纸要想继续存在,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读者支撑。
然而,由于人们注意力的转移,以及年轻人未能发展出一种新闻阅读习惯,报纸的读者在不断萎缩。
游戏、社交媒体、明星文化都在和报纸争夺注意力,NPR的首席执行官加里·奈尔甚至极而言之:30岁以下的人不读报,即使他们的年龄增长,也不会读。
⑤另外,报纸的商业模式日暮途穷。
2014新课标高考压轴最后一卷 理科数学 Word版含解析 2014

2014新课标1高考压轴卷理科数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全集U={1,2,3,4,5,6,7,8},M={1,3,5,7},N={5,6,7},则∁U(M∪N)=()2. 复数的共轭复数是a+bi(a,b∈R),i是虛数单位,则点(a,b)为()3. 的值为()4. 函数f(x)=log2(1+x),g(x)=log2(1﹣x),则f(x)﹣g(x)是()5.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中任取一点P,则点P恰好落在正方形与曲线围成的区域内(阴影部分)的概率为()A. B. C. D.6.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其中主视图和侧视图都是半径为1的圆,且这个几何体是球体的一部分,则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3πB.4πC.6πD.8π7. 已知函数的图象(部分)如图所示,则ω,φ分别为()B8. “”是“数列{a n}为等比数列”的()9.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如果cos(2B+C)+2sinAsinB<0,那么三边长a、b、c之间满足的关系是()10. 等腰Rt△ACB,AB=2,.以直线AC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锥,D为圆锥底面一点,BD⊥CD,CH⊥AD于点H,M为AB中点,则当三棱锥C﹣HAM的体积最大时,CD 的长为()D11.定义域为R 的偶函数f (x )满足∀x ∈R ,有f (x+2)=f (x )﹣f (1),且当x ∈[2,3]时,f (x )=﹣2x 2+12x ﹣18.若函数y=f (x )﹣log a (x+1)至少有三个零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12. 设双曲线﹣=1(a >0,b >0)的右焦点为F ,过点F 作与x 轴垂直的直线l 交两渐近线于A 、B 两点,且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P ,设O 为坐标原点,若=λ+μ(λ,μ∈R ),λμ=,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B13. 函数22631y x x =++的最小值是14.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结果S 是________.15.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为CD 的中点,=m,=n(m•n≠0),若∥,则=___________________.16. 设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为M ,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为N .在M 内随机取一个点,这个点在N 内的概率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解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17.已知(3,cos())a x ω=-,(sin(b x ω=,其中0ω>,函数()f x a b =⋅的最小正周期为π.(1)求()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2)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2Af =,a =,求角A 、B 、C 的大小.18.某市为准备参加省中学生运动会,对本市甲、乙两个田径队的所有跳高运动员进行了测试,用茎叶图表示出甲、乙两队运动员本次测试的跳高成绩(单位:cm ,且均为整数),同时对全体运动员的成绩绘制了频率分布直方图.跳高成绩在185cm 以上(包括185cm )定义为“优秀”,由于某些原因,茎叶图中乙队的部分数据丢失,但已知所有运动员中成绩在190cm 以上(包括190cm )的只有两个人,且均在甲队.(Ⅰ)求甲、乙两队运动员的总人数a 及乙队中成绩在[160,170)(单位:cm )内的运动员人数b ;(Ⅱ)在甲、乙两队所有成绩在180cm 以上的运动员中随机选取2人,已知至少有1人成绩为“优秀”,求两人成绩均“优秀”的概率;(Ⅲ)在甲、乙两队中所有的成绩为“优秀”的运动员中随机选取2人参加省中学生运动会正式比赛,求所选取运动员中来自甲队的人数X 的分布列及期望.19.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3,点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且满足12AD CE DB EA == (如图1).将△ADE 沿DE 折起到△1A DE 的位置,使二面角1A DE B --为直二面角,连结11A B AC 、 (如图2).(Ⅰ)求证:1A D ⊥平面BCED ;(Ⅱ)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P ,使直线1PA 与平面1A BD 所成的角为60?若存在,求出PB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从曲线C 上一点P 做x 轴和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N M ,,点)0,(),0,(a B a A -(a a ,0>为常数),且02=+⋅ON BM AM λ(0≠λ) (1)求曲线C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曲线C 是什么图形;(2)当0>λ且1≠λ时,将曲线C 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曲线1C ,曲线C 与曲线1C 四个交点按逆时针依次为G F E D ,,,,且点D 在一象限 ①证明:四边形DEFG 为正方形; ②若D F AD ⊥,求λ值. 21. 已知21(),()2f x lnxg x ax bx ==+ (0),()()().a h x f x g x ≠=- (Ⅰ)当42a b ==,时,求()h x 的极大值点;(Ⅱ)设函数()f x 的图象1C 与函数()g x 的图象2C 交于P 、Q 两点,过线段PQ 的中点做x 轴的垂线分别交1C 、2C 于点M 、N ,证明:1C 在点M 处的切线与2C 在点N 处的切线不平行.请考生在第22、23、24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写清题号.22.已知AB 是圆O 的直径,C 为圆O 上一点,CD ⊥AB 于点D , 弦BE 与CD 、AC 分别交于点M 、N ,且MN = MC(1)求证:MN = MB ; (2)求证:OC ⊥MN 。
2014年安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含答案(Word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学(理科)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第2页,第II 卷第3至第4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与B 互斥,那么()()()P A B P A P B +=+如果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那么()()()P AB P A P B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设i 是虚数单位,z 表示复数z 的共轭复数,若z=1+I,则iz+i ·z = (A )-2 (B )-2i (C )2 (D )2i (2)“x <0”是ln (x+1)<0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A )34 (B )55 (C )78 (D )89(4) 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
已知直线l 的参数方程是⎩⎨⎧-=+=3,1t y t x (t 为参数),圆C 的极坐标方程是θρcos 4=,则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A )14 (B )214 (C )2 (D )22(5)x , y 满足约束条件⎪⎩⎪⎨⎧≥+-≤--≤-+.022,022,02y x y x y x 若z=y-ax 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则实数a 的值为(A )21 或-1 (B )2或21 (C )2或1 (D )2或-1 (6)设函数f(x)(x ∈R )满足f(x+π)=f(x)+sinx.当0≤x ≤π时,f(x)=0,则)623(πf = (A )21(B )23(C )0 (D )21-(7)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A )321+ (B )318+ (C )21 (D )18(8)从正方体六个面的对角线中任取两条作为一对,其中所成的角为60°的共有 (A )24对 (B )30对 (C )48对 (D )60对(9)若函数f(x)=| x+1 |+| 2x+a |的最小值为3,则实数a 的值为 (A )5或8 (B )-1或5 (C )-1或 -4 (D )-4或8(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向量啊a , b , | a | = | b | = 1 , a ·b = 0,点Q 满足=2( a + b ).曲线C={ P | =a cos θ + b sin θ ,0≤θ<2π},区域Ω={ P | 0 < r ≤| | ≤ R , r <R },若C ⋂Ω为两段分离的曲线,则(A )1 < r < R <3 (B )1 < r < 3 ≤ R (C )r ≤ 1 < R <3 (D )1 < r < 3 < R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 学(理科)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考生注意事项: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2014年安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含答案(Word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学(理科)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第2页,第II 卷第3至第4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与B 互斥,那么()()()P A B P A P B +=+如果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那么()()()P AB P A P B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设i 是虚数单位,z 表示复数z 的共轭复数,若z=1+I,则iz +i·z = (A )-2 (B )-2i (C )2 (D )2i (2)“x <0”是ln (x+1)<0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A )34 (B )55 (C )78 (D )89(4) 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
已知直线l 的参数方程是⎩⎨⎧-=+=3,1t y t x (t 为参数),圆C 的极坐标方程是θρcos 4=,则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A )14 (B )214 (C )2 (D )22(5)x , y 满足约束条件⎪⎩⎪⎨⎧≥+-≤--≤-+.022,022,02y x y x y x 若z=y-ax 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则实数a的值为 (A )21 或-1 (B )2或21 (C )2或1 (D )2或-1 (6)设函数f(x)(x ∈R )满足f(x+π)=f(x)+sinx.当0≤x≤π时,f(x)=0,则)623(πf = (A )21 (B )23 (C )0 (D )21-(7)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A )321+ (B )318+ (C )21 (D )18(8)从正方体六个面的对角线中任取两条作为一对,其中所成的角为60°的共有 (A )24对 (B )30对 (C )48对 (D )60对(9)若函数f(x)=| x+1 |+| 2x+a |的最小值为3,则实数a 的值为(A )5或8 (B )-1或5 (C )-1或 -4 (D )-4或8(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向量啊a , b , | a | = | b | = 1 , a ·b = 0,点Q 满足=2( a + b ).曲线C={ P | =a cos θ + b sin θ ,0≤θ<2π},区域Ω={ P | 0 < r ≤| | ≤ R , r <R },若C ⋂Ω为两段分离的曲线,则(A )1 < r < R <3 (B )1 < r < 3 ≤ R (C )r ≤ 1 < R <3 (D )1 < r < 3 < R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 学(理科)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考生注意事项: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2014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答案与解析

2014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分)(2014•安徽)设i是虚数单位,表示复数z的共轭复数.若z=1+i,则+i•=()A.﹣2 B.﹣2i C.2D.2i考点: 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专题:数系的扩充和复数.分析:把z及代入+i•,然后直接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求值.解答:解:∵z=1+i,∴,∴+i•==.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是基础的计算题.2.(5分)(2014•安徽)“x<0"是“ln(x+1)<0"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点:充要条件.专题: 计算题;简易逻辑.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利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x<0,∴x+1<1,当x+1>0时,ln(x+1)<0;∵ln(x+1)<0,∴0<x+1<1,∴﹣1<x<0,∴x<0,∴“x<0”是ln(x+1)<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比较基础.3.(5分)(2014•安徽)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A.34 B.55 C.78 D.89考点:程序框图;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的应用.专题:算法和程序框图.分析:写出前几次循环的结果,不满足判断框中的条件,退出循环,输出z的值.解答:解:第一次循环得z=2,x=1,y=2;第二次循环得z=3,x=2,y=3;第三次循环得z=5,x=3,y=5;第四次循环得z=8,x=5,y=8;第五次循环得z=13,x=8,y=13;第六次循环得z=21,x=13,y=21;第七次循环得z=34,x=21,y=34;第八次循环得z=55,x=34,y=55;退出循环,输出5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程序框图中的循环结构,常用的方法是写出前几次循环的结果找规律,属于一道基础题.4.(5分)(2014•安徽)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已知直线l的参数方程是(t为参数),圆C的极坐标方程是ρ=4cosθ,则直线l被圆C截得的弦长为()A.B.2C.D.2考点: 点的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专题: 坐标系和参数方程.分析:先求出直线和圆的直角坐标方程,求出半径和弦心距,再利用弦长公式求得弦长.解答:解:直线l的参数方程是(t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为x﹣y﹣4=0;圆C的极坐标方程是ρ=4cosθ,即ρ2=4ρcosθ,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x2+y2=4x,即(x﹣2)2+y2=4,表示以(2,0)为圆心、半径r等于2的圆.弦心距d==<r,∴弦长为2=2=2,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把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的方法,把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的方法,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弦长公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5.(5分)(2014•安徽)x、y满足约束条件,若z=y﹣ax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则实数a的值为()A.或﹣1 B.2或C.2或1 D.2或﹣1考点:简单线性规划.专题: 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得到直线y=ax+z斜率的变化,从而求出a的取值.解答:解: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阴影部分ABC).由z=y﹣ax得y=ax+z,即直线的截距最大,z也最大.若a=0,此时y=z,此时,目标函数只在A处取得最大值,不满足条件,若a>0,目标函数y=ax+z的斜率k=a>0,要使z=y﹣ax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则直线y=ax+z与直线2x﹣y+2=0平行,此时a=2,若a<0,目标函数y=ax+z的斜率k=a<0,要使z=y﹣ax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 则直线y=ax+z与直线x+y﹣2=0,平行,此时a=﹣1,综上a=﹣1或a=2,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的应用,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结合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注意要对a进行分类讨论,同时需要弄清楚最优解的定义.6.(5分)(2014•安徽)设函数f(x)(x∈R)满足f(x+π)=f(x)+sinx.当0≤x<π时,f(x)=0,则f()=()A.B.C.0D.﹣考点:抽象函数及其应用;函数的值.专题: 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利用已知条件,逐步求解表达式的值即可.解答:解:∵函数f(x)(x∈R)满足f(x+π)=f(x)+sinx.当0≤x<π时,f(x)=0,∴f()=f()=f()+sin=f()+sin+sin=f()+sin+sin+sin=sin+sin+sin==.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抽象函数的应用,函数值的求法,考查计算能力.7.(5分)(2014•安徽)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A.21+B.18+C.21 D.18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判断几何体的形状,结合三视图的数据,求出几何体的表面积.解答:解: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是正方体的棱长为2,截去两个正三棱锥,侧棱互相垂直,侧棱长为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S正方体﹣2S棱锥侧+2S棱锥底==2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三视图求解几何体的表面积,解题的关键是判断几何体的形状.8.(5分)(2014•安徽)从正方体六个面的对角线中任取两条作为一对.其中所成的角为60°的共有()A.24对B.30对C.48对D.60对考点: 排列、组合及简单计数问题;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专题: 排列组合.分析:利用正方体的面对角线形成的对数,减去不满足题意的对数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正方体的面对角线共有12条,两条为一对,共有=66条,同一面上的对角线不满足题意,对面的面对角线也不满足题意,一组平行平面共有6对不满足题意的直线对数,不满足题意的共有:3×6=18.从正方体六个面的对角线中任取两条作为一对.其中所成的角为60°的共有:66﹣18=48.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排列组合的综合应用,逆向思维是解题本题的关键.9.(5分)(2014•安徽)若函数f(x)=|x+1|+|2x+a|的最小值为3,则实数a的值为()A.5或8 B.﹣1或5 C.﹣1或﹣4 D.﹣4或8考点: 带绝对值的函数;函数最值的应用.专题:选作题;不等式.分析:分类讨论,利用f(x)=|x+1|+|2x+a|的最小值为3,建立方程,即可求出实数a的值.解答:解:<﹣1时,x<﹣,f(x)=﹣x﹣1﹣2x﹣a=﹣3x﹣a﹣1>﹣1;﹣≤x≤﹣1,f(x)=﹣x﹣1+2x+a=x+a﹣1≥﹣1;x>﹣1,f(x)=x+1+2x+a=3x+a+1>a﹣2,∴﹣1=3或a﹣2=3,∴a=8或a=5,a=5时,﹣1<a﹣2,故舍去;≥﹣1时,x<﹣1,f(x)=﹣x﹣1﹣2x﹣a=﹣3x﹣a﹣1>2﹣a;﹣1≤x≤﹣,f(x)=x+1﹣2x﹣a=﹣x﹣a+1≥﹣+1;x>﹣,f(x)=x+1+2x+a=3x+a+1>﹣+1,∴2﹣a=3或﹣+1=3,∴a=﹣1或a=﹣4,a=﹣1时,﹣+1<2﹣a,故舍去;综上,a=﹣4或8.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值域问题.解题过程采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属于中档题.10.(5分)(2014•安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向量、,||=||=1,•=0,点Q满足=(+),曲线C={P|=cosθ+sinθ,0≤θ≤2π},区域Ω={P|0<r≤||≤R,r<R}.若C∩Ω为两段分离的曲线,则()A.1<r<R<3 B.1<r<3≤R C.r≤1<R<3 D.1<r<3<R考点: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专题:平面向量及应用;直线与圆.分析:不妨令=(1,0),=(0,1),则P点的轨迹为单位圆,Ω={P|(0<r≤||≤R,r<R}表示的平面区域为:以Q点为圆心,内径为r,外径为R的圆环,若C∩Ω为两段分离的曲线,则单位圆与圆环的内外圆均相交,进而根据圆圆相交的充要条件得到答案.解答:解:∵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向量、,||=||=1,•=0,不妨令=(1,0),=(0,1),则=(+)=(,),=cosθ+sinθ=(cosθ,sinθ),故P点的轨迹为单位圆,Ω={P|(0<r≤||≤R,r<R}表示的平面区域为:以Q点为圆心,内径为r,外径为R的圆环,若C∩Ω为两段分离的曲线,则单位圆与圆环的内外圆均相交,故|OQ|﹣1<r<R<|OQ|+1,∵|OQ|=2,故1<r<R<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其中根据已知分析出P的轨迹及Ω={P|(0<r≤||≤R,r<R}表示的平面区域,是解答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1.(5分)(2014•安徽)若将函数f(x)=sin(2x+)的图象向右平移φ个单位,所得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φ的最小正值是.考点: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专题: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分析:根据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可得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sin (2x+﹣2φ),再根据所得图象关于y轴对称可得﹣2φ=kπ+,k∈z,由此求得φ的最小正值.解答:解:将函数f(x)=sin(2x+)的图象向右平移φ个单位,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sin[2(x﹣φ)+]=sin(2x+﹣2φ)关于y轴对称,则﹣2φ=kπ+,k∈z,即φ=﹣﹣,故φ的最小正值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余弦函数的图象的对称性,属于中档题.12.(5分)(2014•安徽)数列{a n}是等差数列,若a1+1,a3+3,a5+5构成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q=1.考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专题: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设出等差数列的公差,由a1+1,a3+3,a5+5构成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列式求出公差,则由化简得答案.解答:解: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由a1+1,a3+3,a5+5构成等比数列,得:,整理得:,即+5a1+a1+4d.化简得:(d+1)2=0,即d=﹣1.∴q==.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了等比数列的性质,是基础的计算题.13.(5分)(2014•安徽)设a≠0,n是大于1的自然数,(1+)n的展开式为a0+a1x+a2x2+…+a n x n.若点A i(i,a i)(i=0,1,2)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3.考点: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专题:二项式定理.分析:求出(1+)n的展开式的通项为,由图知,a0=1,a1=3,a2=4,列出方程组,求出a的值.解答:解:(1+)n的展开式的通项为,由图知,a0=1,a1=3,a2=4,∴,,,,a2﹣3a=0,解得a=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解决二项式的特定项问题,关键是求出展开式的通项,属于一道中档题.14.(5分)(2014•安徽)设F1,F2分别是椭圆E:x2+=1(0<b<1)的左、右焦点,过点F1的直线交椭圆E于A、B两点,若|AF1|=3|F1B|,AF2⊥x轴,则椭圆E的方程为x2+=1.考点: 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性质.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求出B(﹣c,﹣b2),代入椭圆方程,结合1=b2+c2,即可求出椭圆的方程.解答:解:由题意,F1(﹣c,0),F2(c,0),AF2⊥x轴,∴|AF2|=b2,∴A点坐标为(c,b2),设B(x,y),则∵|AF1|=3|F1B|,∴(﹣c﹣c,﹣b2)=3(x+c,y)∴B(﹣c,﹣b2),代入椭圆方程可得,∵1=b2+c2,∴b2=,c2=,∴x2+=1.故答案为:x2+=1.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方程与性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5.(5分)(2014•安徽)已知两个不相等的非零向量,,两组向量,,,,和,,,,均由2个和3个排列而成,记S=•+•+•+•+•,S min表示S所有可能取值中的最小值.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②④(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①S有5个不同的值;②若⊥,则S min与||无关;③若∥,则S min与||无关;④若||>4||,则S min>0;⑤若||=2||,S min=8||2,则与的夹角为.考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平行向量与共线向量.专题:平面向量及应用;简易逻辑.分析:依题意,可求得S有3种结果:S1=++++,S2=+•+•++,S3=•+•+•+•+,可判断①错误;进一步分析有S1﹣S2=S2﹣S3=+﹣2•≥+﹣2||•||=≥0,即S中最小为S3;再对②③④⑤逐一分析即可得答案.解答:解:∵x i,y i(i=1,2,3,4,5)均由2个和3个排列而成,∴S=x i y i可能情况有三种:①S=2+3;②S=+2•+2;③S=4•+.S有3种结果:S1=++++,S2=+•+•++,S3=•+•+•+•+,故①错误;∵S1﹣S2=S2﹣S3=+﹣2•≥+﹣2||•||=≥0,∴S中最小为S3;若⊥,则S min=S3=,与||无关,故②正确;③若∥,则S min=S3=4•+,与||有关,故③错误;④若||>4||,则S min=S3=4||•||cosθ+>﹣4||•||+>﹣+=0,故④正确;⑤若||=2||,S min=S3=8||2cosθ+4=8,∴2cosθ=1,∴θ=,即与的夹角为.综上所述,命题正确的是②④,故答案为:②④.点评:本题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着重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综合应用,考查推理、分析与运算的综合应用,属于难题.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解答早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16.(12分)(2014•安徽)设△ABC的内角为A、B、C所对边的长分别是a、b、c,且b=3,c=1,A=2B.(Ⅰ)求a的值;(Ⅱ)求sin(A+)的值.考点:正弦定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专题:综合题;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Ⅰ)利用正弦定理,可得a=6cosB,再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a的值;(Ⅱ)求出sinA,cosA,即可求sin(A+)的值.解答:解:(Ⅰ)∵A=2B,,b=3,∴a=6cosB,∴a=6,∴a=2;(Ⅱ)∵a=6cosB,∴cosB=,∴sinB=,∴sinA=sin2B=,cosA=cos2B=2cos2B﹣1=﹣,∴sin(A+)=(sinA+cosA)=.点评:本题考查余弦定理、考查正弦定理,考查二倍角公式,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7.(12分)(2014•安徽)甲乙两人进行围棋比赛,约定先连胜两局者直接赢得比赛,若赛完5局仍未出现连胜,则判定获胜局数多者赢得比赛.假设每局甲获胜的概率为,乙获胜的概率为,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Ⅰ)求甲在4局以内(含4局)赢得比赛的概率;(Ⅱ)记X为比赛决胜出胜负时的总局数,求X的分布列和均值(数学期望).考点: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专题: 概率与统计.分析:(1)根据概率的乘法公式,求出对应的概率,即可得到结论.(2)利用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别求出对应的概率,即可求X的分布列;以及均值.解答:解:用A表示甲在4局以内(含4局)赢得比赛的是事件,A k表示第k局甲获胜,B k 表示第k局乙获胜,则P(A k)=,P(B k)=,k=1,2,3,4,5(Ⅰ)P(A)=P(A1A2)+P(B1A2A3)+P(A1B2A3A4)=()2+×()2+××()2=.(Ⅱ)X的可能取值为2,3,4,5.P(X=2)=P(A1A2)+P(B1B2)=,P(X=3)=P(B1A2A3)+P(A1B2B3)=,P(X=4)=P(A1B2A3A4)+P(B1A2B3B4)=,P(X=5)=P(A1B2A3B4A5)+P(B1A2B3A4B5)+P(B1A2B3A4A5)+P(A1B2A3B4B5)==,或者P(X=5)=1﹣P(X=2)﹣P(X=3)﹣P(X=4)=,故分布列为:X 2 3 4 5PE(X)=2×+3×+4×+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概率的计算,以及离散型分布列的计算,以及利用期望的计算,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18.(12分)(2014•安徽)设函数f(x)=1+(1+a)x﹣x2﹣x3,其中a>0.(Ⅰ)讨论f(x)在其定义域上的单调性;(Ⅱ)当x∈[0,1]时,求f(x)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时的x的值.考点: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专题:导数的综合应用.分析:(Ⅰ)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即可;(Ⅱ)利用(Ⅰ)的结论,讨论两根与1的大小关系,判断函数在[0,1]时的单调性,得出取最值时的x的取值.解答:解:(Ⅰ)f(x)的定义域为(﹣∞,+∞),f′(x)=1+a﹣2x﹣3x2,由f′(x)=0,得x1=,x2=,x1<x2,∴由f′(x)<0得x<,x>;由f′(x)>0得<x<;故f(x)在(﹣∞,)和(,+∞)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Ⅱ)∵a>0,∴x1<0,x2>0,①当a≥4时,x2≥1,由(Ⅰ)知,f(x)在[0,1]上单调递增,∴f(x)在x=0和x=1处分别取得最小值和最大值.②当0<a<4时,x2<1,由(Ⅰ)知,f(x)在[0,x2]单调递增,在[x2,1]上单调递减,因此f(x)在x=x2=处取得最大值,又f(0)=1,f(1)=a,∴当0<a<1时,f(x)在x=1处取得最小值;当a=1时,f(x)在x=0和x=1处取得最小值;当1<a<4时,f(x)在x=0处取得最小值.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及最值的知识,考查学生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能力,属中档题.19.(13分)(2014•安徽)如图,已知两条抛物线E1:y2=2p1x(p1>0)和E2:y2=2p2x(p2>0),过原点O的两条直线l1和l2,l1与E1,E2分别交于A1、A2两点,l2与E1、E2分别交于B1、B2两点.(Ⅰ)证明:A1B1∥A2B2;(Ⅱ)过O作直线l(异于l1,l2)与E1、E2分别交于C1、C2两点.记△A1B1C1与△A2B2C2的面积分别为S1与S2,求的值.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专题:向量与圆锥曲线.分析:(Ⅰ)由题意设出直线l1和l2的方程,然后分别和两抛物线联立求得交点坐标,得到的坐标,然后由向量共线得答案;(Ⅱ)结合(Ⅰ)可知△A1B1C1与△A2B2C2的三边平行,进一步得到两三角形相似,由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得答案.解答:(Ⅰ)证明:由题意可知,l1和l2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设l1:y=k1x,l2:y=k2x.联立,解得.联立,解得.联立,解得.联立,解得.∴,.,∴A1B1∥A2B2;(Ⅱ)解:由(Ⅰ)知A1B1∥A2B2,同(Ⅰ)可证B1C1∥B2C2,A1C1∥A2C2.∴△A1B1C1∽△A2B2C2,因此,又,∴.故.点评:本题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题,考查了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训练了三角形的相似比与面积比的关系,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压轴题.20.(13分)(2014•安徽)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1A⊥底面ABCD,四边形ABCD为梯形,AD∥BC,且AD=2BC,过A1、C、D三点的平面记为α,BB1与α的交点为Q.(Ⅰ)证明:Q为BB1的中点;(Ⅱ)求此四棱柱被平面α所分成上下两部分的体积之比;(Ⅲ)若AA1=4,CD=2,梯形ABCD的面积为6,求平面α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考点: 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用空间向量求平面间的夹角.专题: 综合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Ⅰ)证明平面QBC∥平面A1D1DA,可得△QBC∽△A1AD,即可证明Q为BB1的中点;(Ⅱ)设BC=a,则AD=2a,则==,V Q﹣ABCD==ahd,利用V棱柱=ahd,即可求出此四棱柱被平面α所分成上、下两部分的体积之比;(Ⅲ)△ADC中,作AE⊥DC,垂足为E,连接A1E,则DE⊥平面AEA1,DE⊥A1E,可得∠AEA1为平面α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求出S△ADC=4,AE=4,可得tan∠AEA1==1,即可求平面α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解答:(Ⅰ)证明:∵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四边形ABCD为梯形,AD∥BC,∴平面QBC∥平面A1D1DA,∴平面A1CD与面QBC、平面A1D1DA的交线平行,∴QC∥A1D∴△QBC∽△A1AD,∴=,∴Q为BB1的中点;(Ⅱ)解:连接QA,QD,设AA1=h,梯形ABCD的高为d,四棱柱被平面α所分成上、下两部分的体积为V1,V2,设BC=a,则AD=2a,∴==,V Q﹣ABCD==ahd,∴V2=,∵V棱柱=ahd,∴V1=ahd,∴四棱柱被平面α所分成上、下两部分的体积之比;(Ⅲ)解:在△ADC中,作AE⊥DC,垂足为E,连接A1E,则DE⊥平面AEA1,∴DE⊥A1E,∴∠AEA1为平面α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BC∥AD,AD=2BC,∴S△ADC=2S△ABC,∵梯形ABCD的面积为6,DC=2,∴S△ADC=4,AE=4,∴tan∠AEA1==1,∴∠AEA1=,∴平面α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点评:本题考查面面平行的性质,考查体积的计算,考查面面角,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21.(13分)(2014•安徽)设实数c>0,整数p>1,n∈N*.(Ⅰ)证明:当x>﹣1且x≠0时,(1+x)p>1+px;(Ⅱ)数列{a n}满足a1>,a n+1=a n+a n1﹣p.证明:a n>a n+1>.考点:不等式的证明;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分析法和综合法.专题:函数思想;点列、递归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分析:第(Ⅰ)问中,可构造函数f(x)=(1+x)p﹣(1+px),求导数后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解;对第(Ⅱ)问,从a n+1着手,由a n+1=a n+a n1﹣p,将求证式进行等价转化后即可解决,用相同的方式将a n>a n+1进行转换,设法利用已证结论证明.解答:证明:(Ⅰ)令f(x)=(1+x)p﹣(1+px),则f′(x)=p(1+x)p﹣1﹣p=p[(1+x)p﹣1﹣1].①当﹣1<x<0时,0<1+x<1,由p>1知p﹣1>0,∴(1+x)p﹣1<(1+x)0=1,∴(1+x)p﹣1﹣1<0,即f′(x)<0,∴f(x)在(﹣1,0]上为减函数,∴f(x)>f(0)=(1+0)p﹣(1+p×0)=0,即(1+x)p﹣(1+px)>0,∴(1+x)p>1+px.②当x>0时,有1+x>1,得(1+x)p﹣1>(1+x)0=1,∴f′(x)>0,∴f(x)在[0,+∞)上为增函数,∴f(x)>f(0)=0,∴(1+x)p>1+px.综合①、②知,当x>﹣1且x≠0时,都有(1+x)p>1+px,得证.(Ⅱ)先证a n+1>.∵a n+1=a n+a n1﹣p,∴只需证a n+a n1﹣p>,将写成p﹣1个相加,上式左边=,当且仅当,即时,上式取“=”号,当n=1时,由题设知,∴上式“=”号不成立,∴a n+a n1﹣p>,即a n+1>.再证a n>a n+1.只需证a n>a n+a n1﹣p,化简、整理得a n p>c,只需证a n>c.由前知a n+1>成立,即从数列{a n}的第2项开始成立,又n=1时,由题设知成立,∴对n∈N*成立,∴a n>a n+1.综上知,a n>a n+1>,原不等式得证.点评:本题是一道压轴题,考查的知识众多,涉及到函数、数列、不等式,利用的方法有分析法与综合法等,综合性很强,难度较大.。
2014年高考安徽卷数学(理)试卷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数学(理科)试卷第I 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i 是虚数单位,z 表示复数z 的共轭复数. 若,1i z +=则zi z i+⋅=( ) 2- B. i 2- C. 2 D. i 220<x ”是“0)1ln(<+x ”的(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0)1ln(<+x ,所以ln(1)ln1x +<,即10x -<<,因而“0<x ”是“0)1ln(<+x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考点:1.对数的运算;2.充要条件.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 ) A. 34 B. 55 C. 78 D. 89【答案】B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已知直线l 的参数方程是13x t y t =+⎧⎨=-⎩(t 为参数),圆C 的极坐标方程是θρcos 4=,则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 )14B.142C.2D.22y x ,满足约束条件⎪⎩⎪⎨⎧≥+-≤--≤-+02202202y x y x y x ,若ax y z -=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则实数a 的值为( ) A,121-或 B.212或 C.2或1 D.12-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中的约束条件表示的区域如下图,将ax y z -=化成斜截式为y ax z =+,要使其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则y ax z =+在平移的过程中与20x y +-=重合或与220x y -+=重合,所以2a =或1-.考点:1.线性规划求参数的值.设函数))((R x x f ∈满足.sin )()(x x f x f +=+π当π<≤x 0时,0)(=x f ,则=)623(πf ( ) 21 B. 23 C.0 D.21-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 )A.21+3B.18+3C.21D.18考点:多面体的三视图与表面积.8.从正方体六个面的对角线中任取两条作为一对,其中所成的角为60 的共有()A.24对B.30对C.48对D.60对考点:1.直线的位置关系;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9.若函数()12f x x x a =+++的最小值为3,则实数a 的值为( ) A.5或8 B.1-或5 C.1-或4- D.4-或8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向量,,1,0,a b a b a b ==⋅=点Q 满足2()OQ a b =+.曲线{cos sin ,02}C P OP a b θθθπ==+≤≤,区域{0,}P r PQ R r R Ω=<≤≤<.若C Ω为两段分离的曲线,则( )A.13r R <<<B.13r R <<≤C.13r R ≤<<D.13r R <<< 【答案】A第I I 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二. 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若将函数()sin 24f x x π⎛⎫=+ ⎪⎝⎭的图像向右平移ϕ个单位,所得图像关于y 轴对称, 则ϕ的最小正值是________.10d +=,∴1q =.考点:1.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设n a ,0≠是大于1的自然数,na x ⎪⎭⎫⎝⎛+1的展开式为n n x a x a x a a ++++ 2210.若点)2,1,0)(,(=i a i A i i 的位置如图所示,则______=a .【答案】3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易知0121,3,4a a a ===,则12212113,()4n n a C a C a a ====,即23(1)42na n n a ⎧=⎪⎪⎨-⎪=⎪⎩,解得3a =.考点:1.二项展开式的应用.设21,F F 分别是椭圆)10(1:222<<=+b by x E 的左、右焦点,过点1F 的直线交椭圆E 于B A ,两点,若x AF BF AF ⊥=211,3轴,则椭圆E 的方程为__________已知两个不相等的非零向量,,b a 两组向量54321,,,,x x x x x 和54321,,,,y y y y y 均由2个a 和3个b 排列而成.记5544332211y x y x y x y x y x S ⋅+⋅+⋅+⋅+⋅=,min S 表示S 所有可能取值中的最小值.则下列命题的是_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①S 有5个不同的值. ②若,b a ⊥则min S a .③若,b a ∥则min S 与b 无关. ④若a b 4>,则0min >S . ⑤若2min ||2||,8||b a Sa ==,则a 与b 的夹角为4π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子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解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 (16)(本小题满分12分)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是,,a b c ,且3,1,2.b c A B === (1)求a 的值; (2)求sin()4A π+的值.故sin()sin coscos sin444A A A πππ+=+2221242()32326-=⨯+-⨯=.(17)(本小题满分12分)甲乙两人进行围棋比赛,约定先连胜两局者直接赢得比赛,若赛完5局仍未出现连胜,则判定获胜局数多者赢得比赛,假设每局甲获胜的概率为23,乙获胜的概率为13,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 求甲在4局以内(含4局)赢得比赛的概率;记X 为比赛决出胜负时的总局数,求X 的分布列和均值(数学期望).k 局乙获胜”.则2()3k P A =,1(),1,2,3,4,53k P B k ==. 121231234()()()()P A P A A P B A A P A B A A =++121231234()()()()()()()()()P A P A P B P A P A P A P B P A P A =++2222122125633333381⎛⎫⎛⎫⎛⎫=+⨯+⨯⨯= ⎪ ⎪ ⎪⎝⎭⎝⎭⎝⎭.X 的可能取值为2,3,4,5.121212125(2)()()()()()()9P X P A A P B B P A P A P B P B ==+=+=. 1231231231232(3)()()()()()()()()9P X P B A A P A B B P B P A P A P A P B P B ==+=+=123412341234123410(4)()()()()()()()()()()81P X P A B A A P B A B B P A P B P A P A P B P A P B P B ==+=+=8(5)1(2)(3)(4)81P X P X P X P X ==-=-=-==. X 2 345P59 29 1081 8814a ≥时,21x ≥,由(1)知,()f x 在[0,1]上单调递增,所以()f x 在0x =和1x =处分别取得最小值和最大值.②当04a <<时,21x <.由(1)知,()f x 在2[0,]x 上单调递增,在2[,1]x 上单调递减,因此()f x 在21433ax x -++==处取得最大值.又(0)1,(1)f f a ==,所以当01a <<时,()f x 在1x =处取得最小值;当1a =时,()f x 在0x =和1x =处同时取学科网得最小只;当14a <<时,()f x 在0x =处取得最小值.考点:1.含参函数的单调性;2.含参函数的最值求解. (本小题满分13分)如图,已知两条抛物线()02:1121>=p x p y E 和()02:2222>=p x p y E ,过原点O 的两条直线1l 和2l ,1l 与21,E E 分别交于21,A A 两点,2l 与21,E E 分别交于21,B B 两点.证明:;//2211B A B A过原点O 作直线l (异于1l ,2l )与21,E E 分别交于21,C C 两点.记111C B A ∆与222C B A ∆的面积分别为1S 与2S ,求21S S 的值.(20)(本题满分13分)如图,四棱柱1111D C B A ABCD -中,A A 1⊥底面ABCD .四边形ABCD 为梯形,BC AD //,且BC AD 2=.过D C A ,,1三点的平面记为α,1BB 与α的交点为Q . 证明:Q 为1BB 的中点;求此四棱柱被平面α所分成上下两部分的体积之比;若A A 14=,2=CD ,梯形ABCD 的面积为6,求平面α与底面ABCD 所成二面角大小.【答案】(1)Q 为1BB 的中点;(2)117;(3)4π.解法2如第(20)题图2,以D 为原点,1,DA DD 分别为x 轴和z 轴正方向建立空学科网间直角坐标系.(本小题满分13分)设实数0>c ,整数1>p ,*N n ∈.(1)证明:当1->x 且0≠x 时,px x p+>+1)1(;(2)数列{}n a 满足pc a 11>,pn n n a pc a p p a -++-=111,证明:p n n c a a 11>>+.综合①②可得,当1->x 且0≠x 时,对一切整数1p >,不等式px x p +>+1)1(均成立.证法1: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pn a c >.①当1n =时,由题设11pa c >知1pn a c >成立.②假设(1,*)n k k k N =≥∈时,不等式1pk a c >成立.由111p n n n p c a a a p p-+-=+易知0,*n a n N >∈.当1n k =+时,1111(1)p k k p k ka p c ca a p p p a -+-=+=+-.。
2014年高考真题——理数(安徽卷)Word版含答案(图片)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学(理科)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第2页,第II 卷第3至第4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与B 互斥,那么()()()P A B P A P B +=+如果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那么()()()P AB P A P B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设i 是虚数单位,z 表示复数z 的共轭复数,若z=1+I,则iz +i ·z = (A )-2 (B )-2i(C )2 (D )2i(2)“x <0”是ln (x+1)<0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A )34(B )55(C )78(D )89(4) 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
已知直线l 的参数方程是⎩⎨⎧-=+=3,1t y t x (t 为参数),圆C 的极坐标方程是θρcos 4=,则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A )14 (B )214(C )2 (D )22(5)x , y 满足约束条件⎪⎩⎪⎨⎧≥+-≤--≤-+.022,022,02y x y x y x 若z=y-ax 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则实数a 的值为(A )21 或-1 (B )2或21 (C )2或1 (D )2或-1 (6)设函数f(x)(x ∈R )满足f(x+π)=f(x)+sinx.当0≤x ≤π时,f(x)=0,则)623(πf = (A )21 (B )23 (C )0 (D )21- (7)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A )321+ (B )318+ (C )21 (D )18(8)从正方体六个面的对角线中任取两条作为一对,其中所成的角为60°的共有(A )24对 (B )30对 (C )48对 (D )60对(9)若函数f(x)=| x+1 |+| 2x+a |的最小值为3,则实数a 的值为(A )5或8 (B )-1或5(C )-1或 -4 (D )-4或8(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向量啊a , b , | a | = | b | = 1 , a ·b = 0,点Q 满足OQ =2( a + b ).曲线C={ P | =a cos θ + b sin θ ,0≤θ<2π},区域Ω={ P | 0 < r ≤| | ≤ R , r < R },若C ⋂Ω为两段分离的曲线,则(A )1 < r < R <3 (B )1 < r < 3 ≤ R(C )r ≤ 1 < R <3 (D )1 < r < 3 < R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 学(理科)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考生注意事项: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2014年安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含答案(Word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学(理科)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第2页,第II 卷第3至第4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与B 互斥,那么()()()P A B P A P B +=+如果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那么()()()P AB P A P B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设i 是虚数单位,z 表示复数z 的共轭复数,若z=1+I,则iz +i·z = (A )-2 (B )-2i (C )2 (D )2i (2)“x <0”是ln (x+1)<0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A )34 (B )55 (C )78 (D )89(4) 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
已知直线l 的参数方程是⎩⎨⎧-=+=3,1t y t x (t 为参数),圆C 的极坐标方程是θρcos 4=,则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A )14 (B )214 (C )2 (D )22(5)x , y 满足约束条件⎪⎩⎪⎨⎧≥+-≤--≤-+.022,022,02y x y x y x 若z=y-ax 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则实数a的值为 (A )21 或-1 (B )2或21 (C )2或1 (D )2或-1 (6)设函数f(x)(x ∈R )满足f(x+π)=f(x)+sinx.当0≤x≤π时,f(x)=0,则)623(πf = (A )21 (B )23 (C )0 (D )21-(7)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A )321+ (B )318+ (C )21 (D )18(8)从正方体六个面的对角线中任取两条作为一对,其中所成的角为60°的共有 (A )24对 (B )30对 (C )48对 (D )60对(9)若函数f(x)=| x+1 |+| 2x+a |的最小值为3,则实数a 的值为(A )5或8 (B )-1或5 (C )-1或 -4 (D )-4或8(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向量啊a , b , | a | = | b | = 1 , a ·b = 0,点Q 满足=2( a + b ).曲线C={ P | =a cos θ + b sin θ ,0≤θ<2π},区域Ω={ P | 0 < r ≤| | ≤ R , r <R },若C ⋂Ω为两段分离的曲线,则(A )1 < r < R <3 (B )1 < r < 3 ≤ R (C )r ≤ 1 < R <3 (D )1 < r < 3 < R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 学(理科)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考生注意事项: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