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包塔油田合理注采比研究
对油藏开发中如何确定合理注采比的几点看法

对油藏开发中如何确定合理注采比的几点看法作者:***来源:《商情》2019年第11期【摘要】注水开发油田在长期注水之后,不可避免地产生一部分无效注水,本文运用理论推导和实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引入了“有效注采比”的概念,通过对一个油田(或单元)无效注水比例的测算,确定出在不同压力保持水平、不同采液速度下的注采比及在合理压力保持水平,合理采液速度下的合理注采比,为油田进行合理的配产配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油田开发注采比无效注水压力水平随着油田开采程度的加深,开采状况发生了变化,不可避免地形成一部分无效注水,按照理论计算的注采比进行配产配注,就会使地下的注采平衡遭到破坏,地层压力将会持续下降。
本文通过测算油田(或单元)无效注水比例,消除无效注水对合理配产配注的影响,确定不同压力保持水平、不同采液速度下的注采比,为油田进行合理的配产配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实例计算表明,运用油田(或单元)实际产液量、总压降和注采比资料进行回归,可以定量计算无效注水比例,确定任一压力水平、采液量下合理注采比。
在含水90%~95%阶段,某油田区块合理注采比为1.14;Ⅳ1-3单元合理注采比为1.18。
只有完善开发方案,优化措施工作,提高油田管理水平,才能减少无效注水量,提高注水利用率,改善注水开发效果。
注水开发油田是通过注水来保证油井具有旺盛生产能力的。
为达到较好的开发效果,一般是通过注采平衡来实现的,而要达到注采平衡就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注采比。
油田开发初期,合理的注采比是通过理论计算获得的,随着油田开采程度的加深,地下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井况越来越差,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一部分无效注水,按照理论计算的注采比进行配产配注,就会使地下的注采平衡遭到破坏,地层压力将会持续下降。
通过对无效注水比例的测算,来确定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合理注采比。
1注采比平衡原理对于弹性一水驱油藏,根据注采比平衡原理有:2无效注水比例测算运用油田(或单元)的实际△P/Q t值与IPR回归,回归系数值a总是大于或等于1,当一个油田(或单元)不存在无效注水或无效注水比例较小时,a值接近于1,当一个油田(或单元)的无效注水比例较大时,则a值大于1,无效注水比例S=1-(1/a)。
注采压力系统及合理注采比研究的一种方法

pa t e T o e t rbe ,t o p t it o ijc o p o u t n pe s r ss m i s de y te u e o rs r i rc c. o sl h po l i v e m h c m ai ly f ne t n— r ci r ue yt s t i b h s f e e or e bi i d o s e u d v e g er gm to n ea a s f edd v l m n a i p p r T er s n be ne t n po u t nrt f ae o d n i e n e da dt n l i o l e e p e t t i t s a e h a o a l ijc o - r ci i o tr o n i h h ys f i o d anh . e i d o ao w f l
范 姝 l 巳 姝 1
(. 京大 学 地球 科 学 与 1 程 学 院 , 苏 南 京 20 9 2辽 河油 田公 司 金 马 油 田 开 发公 司 , 宁 盘 锦 14 1 ) 1 南 二 江 103;. 辽 2 0 0
摘
要 注 采 比是 表 征 油 田注 水 开发 过 程 中注 采 平衡 状 况 , 映产 液 量 、 水 量 与地 层 压 力之 间联 系的 一 个 综合 性 指 反 注
敖古拉油田注采平衡参数研究

二= O . 0 0 0 8 f 2一 O . 0 8 0 3 厂 W + 3 。 l 1 9 4
( 5 1
’
△ Q = : 一 ) × ( 1 一 )
含 水的 影响 :
△ = X ( 一 )
从 表看出在一定时间内要保持一定的递减率, 必须保持一定的产液增长
油 田注采 比是 注水 开发油 田合理配 置注 水量 的重 要依据 , 油 田注采 比的预 测是建立 在阶 段注采 比与压 力的 近似线性 关系上 来确 定的 , 即物质 平衡 平衡原 理, 利用 多元 回 归法 确定 塔5 井 区合 理注 采 比 。 2 . 1 地层 压 力与注 采 比之闫 的关 系 考 虑到油 、 水井地 层压 力差别 后 , 累积 注采 比( R c ) 与 油井 地层压 力存 在 以
价值 。 【 关键 词] 递减 率 地 层压 力 中图分 类号 : T E 3 4 1 合理 注 采 比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号 : 1 0 0 9 —9 1 4 X ( 2 0 1 5 ) 3 3 — 0 1 0 0 - 0 1
1对现有开发数据进行分析 。 寻找递减率与其它指标的关系
1 . 4 自然递减 率 与注采 比关系 曲线
从 曲线看 二者 的 关系为 :
D= 3 3 . 2 6 9 L n ( 1 P R ) 一 1 . 1 2 6 6
式中: 【 ) _ 一 递 减率 , I P R 一年 注 采 比 从曲 线看 出 , 虽 然二 者半对 数 关系符 合率 较好 , 但注 采 比只 间接对 递减 率
1 . 1 自然递 减 率与综 合 含 水关 系 曲线 从 曲线 看 二者 的关 系为 :
D =2 5 . 7 3 2 L n l . ) 一4 5 . 4 7 5 式 中: D —递 减 率 , f 一 综合 含水 从含水上 升率及 递减率 变化 曲线看 , 随着含 水上 升率 的增加 , 递减率 上升 ,
浅析敖南油田水平井井轨迹优化设计方法

浅析敖南油田水平井井轨迹优化设计方法侯广【摘要】敖包塔油田南部位于大庆长垣南端,属大庆长垣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储层类型以席状砂为主,砂体厚度薄、横向连续性差,构造上隔层厚度大、小断层多、地层倾角大,水平井方案设计及现场实施难度较大.本文根据敖南油田的地质特征,以精细油藏描述为基础,结合现场实施效果,总结出了一套薄差储层优化水平井轨迹的设计方法,对同类油田水平井的设计具体重要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1(037)001【总页数】2页(P69-70)【关键词】水平井;方案设计;薄差砂体油藏;精细油藏描述【作者】侯广【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地质大队【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1敖南油田区域构造位置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大庆长垣二级构造带向南延伸的敖南鼻状构造上,总体呈北高南低的鼻状构造。
区内共有主要断层83条,断距最大为60m,延伸长度10km左右,延伸方向近南北向,基本为同沉积断层。
小断层566条,长度多为50-75m,断距一般小于10m。
敖南油田储层类型主要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总体上砂体相对稳定,适合钻水平井。
但深入分析,发现敖南油田砂层多、厚度薄、隔层厚度大、地层倾角大且含油性差,给水平井方案设计带来很大困难。
2.1.1 根据油层数确定水平井形式如果井组区域只有单油层稳定发育,或其它层发育不好(如层薄、物性差、含油性差,不稳定或规模小等),则采用单层水平井开发。
如南220-平331(图1)。
如果发育2-3稳定油层,其它不发育或很差,则采用双阶梯水平井形式,其它非主力油层则通过水平井轨迹的上穿下插来揭露、动用。
如南214-平324(图2)。
2.1.2 根据构造确定水平井形式对于构造较陡的区域,如构造倾角大于4°,最好采用单层水平井。
2.1.3 根据泥岩隔层厚度确定水平井形式两油层间泥岩隔层厚度影响水平井形式的选择。
合理注采井数比与合理压力保持水平的确定

合理注采井数比与合理压力保持水平的确定李留仁;袁士义;胡永乐【摘要】遵循最大产液量目标及注采平衡的原则,在确定合理井网密度的基础上,根据油井产液指数、生产井最小井底流压、水井吸水指数、注水井最大井底流压,建立了同时确定合理注采井数比、合理压力保持水平、合理生产压差、合理注水压差、最大产液量、油井合理产液量和水井合理注水量的数学模型.应用实例表明模型实用、可靠.【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26)003【总页数】4页(P59-61,66)【关键词】合理压力保持水平;合理注采井数比;合理生产压差;合理注水压差;最大产液量;油井合理产液量;水井合理注水量【作者】李留仁;袁士义;胡永乐【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北京100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3+1.2注采井网和压力保持水平极大地影响着注水开发油田的开发效果.注采井网包括注采井网形式和井网密度,注采井网形式和注采井数比相对应,注采井网形式常常是根据注采井数比确定,注采井数比通常是根据注采平衡的原则,由水井的吸水指数和油井的产液指数确定[1-9].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假定油井的生产压差和注水井的注水压差相等,实际上它们常常是不相等的.合理压力保持水平通常是在给定注采井数比的情况下,根据注采平衡的原则确定[10-11].现有方法常常将注采井数比的优化和合理压力保持水平的优化分开进行.实际上二者是有联系的,它们的优化不能分开.本文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方法是:在合理井网密度的基础上,根据注采平衡原则,以单元产液量最大化为目标,同时优化注采井数比和压力保持水平,求出合理注采井数比和合理压力保持水平.1 合理注采井数比、合理压力保持水平数学模型的建立对于一个优化了合理井网密度[12]的注水开发油田来说,在注采工艺技术水平许可的情况下,注水井井底流压有一最大值,生产井井底流压有一最小值,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可以认为水井的吸水能力一定,油井的产液能力一定,此时使得水井能注水、注够水和单元产液量最大的注采井数比称为合理注采井数比,压力保持水平称为合理压力保持水平.设合理井网密度为n,其中油井数为no,水井数为nw,单元产液量(每平方千米油井产液量之和)和单元注水量(每平方千米水井注水量之和)分别为式中:n为合理井网密度,口 /km2;Jl为油井产液指数,m3/(d·MPa);pwf为油井井底流压,MPa;Iw为注水井吸水指数,m3/(d·MPa);pI为注水井井底流压,MPa;p 为合理压力保持水平,MPa.根据注采平衡原理得将式(3)代入式(4),化简得将式(5)代入式(1)得单元产液量(每平方千米油井产液量之和)为由式(6)可以看出,在合理井网密度、油井产液指数、油井井底流压、注水井吸水指数、注水井井底流压一定的情况下,油井产液量随油井井数变化.根据极值理论,存在一合理油井数使得单元产液量(每平方千米油井产液量之和)最大.对上式求导得令上式等于零,就得到使得单元产液量(每平方千米油井产液量之和)最大的合理油井数将式(8)代入式(3)得合理水井数因此,合理注采井数比由式(10)可见,合理注采井数比不是油井产液指数与注水井吸水指数简单比,而是其平方根.同时,油井产液指数与注水井吸水指数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常常是变化的,因此在油田开发的不同阶段,其合理注采井数比也是变化的,这说明了井网不断调整完善的必要性.将式(8)代入式(5)得地层合理压力保持水平此式说明,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地层合理压力保持水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开发过程中油井产液指数和井底流压、注水井吸水指数和井底流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油井合理生产压差为式(11)代入式(6)得单元产液量(每平方千米油井产液量之和)最大值则油井单井合理产液量注水井合理注水压差为水井单井合理注水量2 应用实例表1 `合理注采系统参数计算结果Tab.1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the parameters of reasonable injecting-producing system砂组油井产液指数/(t·d-1·MPa-1)参数商一区沙二下东商二区沙二上商三区沙二下南块1+2+3砂组 4 2.5 3.2 1.5 1.5生产井最小井底流压/MPa 9.6 8 10 10水井吸水指数/(m3·d -1·MPa-1) 9.5 5.5 2.3 2.3注水井最大流压/MPa 25 25 40 40合理注采井数比1∶1.96 1∶1.32 1∶1.23 1∶1.23合理压力保持水平/MPa 16.78 17.64 22.60 23.60合理生产压差/MPa 10.18 9.64 16.60 16.60油井合理产液量/(t·d-1) 25.45 30.86 24.90 24.90水井合理注水量/(m3·d-1)49.60 40.46 30.83 30.83 应用上述数学模型,根据商河油田商一区沙二下东、商二区沙二上及商三区沙二下南块两套开发层系的油井产液指数、生产井最小井底流压、水井吸水指数、注水井最大流压,确定了各单元的合理注采井数比、合理压力保持水平、合理生产压差、最大产液量、油井最大产液量和水井最大注水量,结果如表1.图1为合理注采井数比与合理压力保持水平计算过程图解.图中曲线为不同注采井数比在其合理压力保持水平下的产液量和注水量,曲线上最大的纵坐标为最大产液量和最大注水量,此值对应的注采井数比即为合理注采井数比,此值对应的压力为合理压力保持水平.图1 合理注采井数比和合理压力保持水平求解图Fig.1 The graphic solution of the reasonable injection-to-production well ratio and the reasonable reservoir pressure maintenance level3 结论以产液量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一种同时确定合理注采井数比和合理压力保持水平的新模型,合理注采井数比是油井产液指数与水井吸水指数之比的平方根,合理压力保持水平同时与注水井井底流压、吸水指数,油井的井底流压、产液指数有关,该方法还能同时确定油井的合理生产压差、合理产液量,水井的合理注水压差、合理注水量.参考文献:[1]李道品.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210-211. LI Dao-pin.The Development of Low-Permeability Sand Reservoir [M].Beijing:Petroleum Industry Press,1997: 210-211.[2]袁向春,杨凤波.高含水期注采井网的重组调整[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30(5):94-96.YUAN Xiang-chun,YANG Feng-bo.Regrouping adjusting of the producer-injector well-pattern in the high aquifer period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J].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03,30(5):94-96. [3]欧阳明华,谢丛姣.低渗油藏井网适应性研究:以张天渠油田长2油藏为例[J].海洋石油,2004,24(2):64-68.OU-YANG Ming-hua,XIE Cong-jiao.Adaptability research of well pattern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Taking Chang-2 reservoir in the Zhangtianqu oilfield as example[J].Offshore Oil,2004,24(2):64-68.[4]张威,梅冬.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采系统调整技术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6):43-46.ZHANG Wei,MEI Dong.Research on injection-production system adjustment technique in fractured and low permeable reservoirs[J].Petroleum Geology and Oilfield Development in Daqing,2006,25(6):43-46.[5]许宁.巨厚块状砂砾岩底水油藏合理注采井网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4,11(6):30-32.XU Ning.Study on the reasonable injecting and producing well pattern in thick block sand-gravel bottom water reservoir[J].Special Oil and Gas Reservoir,2004,11(6):30-32.[6]贾自力,高文君.水驱油田合理井网密度和注采井数比的确定[J].新疆石油地质,2005,26(5):346-348.JIA Zi-li,GAO Wen-jun.Determination of reasonable well spacing density and injection-to-production well ratio in waterflooding field[J].Xinjiang Petroleum Geology,2005,26(5):346-348.[7]杨凤波.注采井数比对水驱采收率的影响[J].新疆石油地质,1998,19(5):410-413.YANG Feng-bo.The effects of the ratio of injectors to producers on the water flooding recovery[J].Xinjiang Petroleum Geology,1998,19(5):410-413.[8]彭长水,高文君.注采井网对水驱采收率的影响[J].新疆石油地质,2000,21(4):315-318.PENG Chang-shui,GAO Wen-jun.The effects of the injecting and producing well pattern on the water flooding recovery[J].XinjiangPetroleum Geology,2000,21(4):315-318.[9]李彦平.注水开发油藏合理压力水平研究[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3,15(3):52-56.LI Yan-ping.Determination of reasonable maintenance level of reservoir pressure in waterflooding field[J].Journal of Xinjiang Petroleum Institute,2003,15(3):52-56.[10]卿路,钟德康,沈正翔.朝阳沟油田合理油层压力保持水平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5,14(3):27-30.QING Lu,ZHONG De-kang,SHEN Zheng-xiang.Determination of reasonable maintenance level of reservoir pressure in Chaoyanggou Field [J].Petroleum Geology and Oilfield Development in Daqing,1995,14(3):27-30.。
油田注水配注合理注采比计算方法研究

将式 ( 1 ) 代 入式 ( 2 ) 得
1 +口 N
p
一
稳 油控 水提 供 理论 指 导 。而 传 统 注 采 比模 型口
不 能直 观表 达 出含 水 率 对 注采 比 的影 响 , 仅 有 一
2 . 3 0 3 pQ。
‘ 。
( 3 )
…
两边 取对 数整 理后 得
本文运用油藏工程方法推导出油田注水合理注采比随含水率的变化预测模型与传统注采比预测模型相比该模型直观地表达了含水率的变化对注采比大小的影响为传统注采比模型16不能直观表达出含水率对注采比的影响仅有一种模型在考虑气体亏空时才有注采比受含水率的影响但这种模型只适用于油藏出现气体亏空的情况
第4 o 卷
第1 期
[ 关 键 词 ]注 水 ; 配注 ; 注采 比; 含水率; 累积 产 油 量 [ 分 类 号 ]TE 3 5 7 [ 文 献标 志码 ]A
到 目前 为止 国 内外 大多 数 油 田主 要采用 水 驱
种模 型在考 虑气 体 亏空 时才有 注采 比受 含水率 的 影响, 但这 种模 型 只适 用 于油 藏 出 现 气体 亏空 的 情 况 。本 文推 导 出的注采 比计 算新模 型 基 于的油 藏 工程方 法不 受 油 藏是 否 出现 气体 亏 空 的 限制 , 只要油藏 出现 累积 产量 随含水 率上 升 而增加 及 累
l g ( W。 一 F)一 d+ N ( 1 )
递 减 的油 田 , 否则 只在递 减 阶段有 较高 精度 ; 水驱
曲线 法 主要用 于油 田生 产规律 出现 符合 水驱 曲线
的情 况 , 阶段 存水率 图版法口 比较适 合 于 存水 率 变化 规律 显著 的生 产情 况 。本 文运 用油 藏工 程方
确定合理注采比提高高含水期油藏开发效率

92前言注采比反映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产液量与注水量和地层压力之间的关系,油田进入到开发后期地层含水升高,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水井配注来满足生产需求。
注采比的大小直接影响地层压力的高低,注采比过高将导致注入能量升高,甚至超过地层破裂压力,注采比较低时,能量不足,产液量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合理注采比是油田正常生产的重要保证。
所以,根据油田实际地质特点与开发状况,有的放矢地调节注采比,对地层压力水平进行能动地控制,是实现整个开发注采系统最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研究区概况沈84-安12块高凝油注水砂岩油藏作为沈阳油田的主力开发区块,其含油层位为S3,沉积相为扇三角洲水上平原-水下分流河道,储层岩性为不等粒砂岩及含砾砂岩,平均孔隙度为22.5%,泥质含量为6.5%,渗透率平均为0.396μm 2,变化区间为0.15-1.6μm2,最大渗透率与最小渗透率相差1400倍,非均质性严重,孔隙结构类型为大孔细喉不均匀型,属中渗油藏。
1986年投入开发,1987年起就开始采用反九点面积法注水。
二、合理注采比的确定合理注采比的确定应能满足产液量合理增长,以及地层压力得以保持或合理恢复的需要。
1.注采比与压力变化速度的关系(1)式(1)中即为注采比与产液量、含水率、水的体积系数、油的体积系数、地质储量、岩石压缩系数、地层压力恢复速度的关系式。
2.注采比与注采压差及注入速度的关系(2)式(2)即为注采比与注入速度、压力恢复速度的关系式。
式中:Pw-水井地层压力,MPa;Po-油井地层压力,MPa;qL-油井产量,t/d;q i-注水量;μo-原油粘度,MPa·s;μw-水相粘度,MPa·s;K-油层渗透率,10-3μm2;h-油层厚度,m。
并根据式(2)计算得到的不同注入速度下注采比与压力恢复速度的关系。
3.合理注采比的确定用范函数法研究了不同注入速度下的合理注采比。
设计了3个系列方案,每个系列的注入速度分别为0.1pv、0.2pv、0.3pv。
合理注采比计算方法研究

合理注采比计算方法研究作者:石亚男来源:《科技视界》2016年第23期【摘要】合理的注采比可以有效缓解储层非均质性引起的开发矛盾,使目前地层压力保持相对平衡,确保油田持续稳产,控制含水上升速度。
本文将物质平衡理论法与水油比方法相结合进行合理注采比的计算,过程中既考虑了地层压力与含水的合理性,又考虑了无效注水的影响,最终得到可信度较高的计算结果。
【关键词】注采比;物质平衡理论;水油比关系法0 引言注采比是主要的油田开发参数之一,保持合理注采比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保持地层能量充足,二是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提高采收率。
但合理注采比的计算一直是油田开发工作的难点,本文以杏北开发区X区块为例,对区块内不同井网的合理注采比进行了计算。
1 物质平衡理论1.1 物质平衡原理运用物质平衡原理,确定压力恢复速度与注采液量差间的关系,再根据年注采液量与注采比的关系,确定压力恢复速度与注采比、含水率间的关系。
通过乙型水驱规律预测2014年各井网生产数据,再运用注采比公式计算2014年各井网的注采比,原井网为0.731,一次井网为1.237,二次井网为1.793,三次井网为1.262; 2014年的实际生产数据计算的实际注采比为原井网0.714,一次井网1.21,二次井网1.76,三次井网1.29,两者相对误差均低于2.4%,预测结果可靠性较高。
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三项:生产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地层压力测试数据的精度以及拟合公式的近似处理造成的估算误差。
2 水油比方法2.1 水油比方法原理以水驱油动态方程为基础,建立预测注采比变化规律的通用数学模型,曲线模型表明,注采比变化过程是水油比单值的函数。
利用上述公式对2014年不同井网进行注采比预测,可得原井网0.743,一次井网1.256,二次井网1.791,三次井网1.316。
2014年的实际注采比:原井网0.714,一次井网1.21,二次井网1.76,三次井网1.29,各井网相对误差均小于4.1%,预测结果可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1210223作者简介:李结实(1956-),男,河南扶沟人,工程师,从事油田地质管理。
文章编号:100023754(2002)022*******敖包塔油田合理注采比研究李结实1,葛云凤1,张扬凡2(1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黑龙江大庆 163517;21吉林油田分公司技工学校,吉林松源 138000)摘要:根据渗流力学原理,分析了地层压力与注采比、地层压力与流压、地层压力与产液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定量地分析了地层压力的变化以及各种因素对地层压力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层压力定量计算的数学模型。
根据模型,可以在给定某油田油井地层压力、流压、产液量合理值情况下求得该油田在某一时期的合理注采比,从而为油田开发综合调整方案的编制提供理论依据。
为了方便现场管理,应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在给定油井地层压力、流压、产量可能出现的数值范围的情况下,制成了合理注采比测算表和标准图版,使用时只要给出某油田某一开发阶段合理的地层压力、流压、产量,即可在表或图中直接查出合理注采比的值。
关键词:合理注采比;计算;数学模型;标准图版中图分类号:TE321 文献标识码:A1 引 言注采比是表征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注采平衡状况,反映产液量、注水量与地层压力之间联系的一个综合性指标,是规划和设计油田注水量的重要依据。
合理的注采比是保持合理的地层压力,从而使油田具有旺盛的产液、产油能力,降低无效能耗,并取得较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保证。
所以,根据油田实际地质特点与开发状况,有的放矢地调节注采比,对地层压力水平进行能动地控制,是实现整个开发注采系统最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敖包塔油田1995年8月投入开发,含油面积1711km 2,地质储量520×104t ,属于渗透率低、孔隙度低、储量丰度低的低产油田。
在开发初期采取了“两早、三高、一适时”的注水开发原则来保持地层压力,但随着开发过程的不断深入,油田注采比应如何控制,其与地层压力关系如何,已成为今后生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 油井地层压力与注采比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11 油、水井地层压力差的影响因素运用等产量一源一汇(注采比为1)径向流叠加原理可求得油、水井间地层压力差p w -p o =014413qμ/(Kh )(1)式中 p w ———水井地层压力,MPa ;p o ———油井地层压力,MPa ;q ———油井产量,t/d ;μ———原油粘度,mPa ・s ;K ———油层渗透率,10-3μm 2;h ———油层厚度,m 。
该式表明:在一定井网条件下,决定油、水井地层压力及其差别的主要因素是参数团qμ/(Kh ),定义其为油、水井地层压力差别准数,即使在注采比恒等于110时,qμ/(Kh )值越大,油、水井地层压力差别越大。
从qμ/(Kh )可以看出,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产液量越高,油、水井地层压力差别越大,含水越高,准数qμ/(Kh )越小,油、水井地层压力差别越小,油井地层压力相对变高。
212 注采比与地层压力的关系油井地层压力与累积注采比的关系可以写成p o -p i =[(1-a )/(V φC t )](R c -1)Q cL -CQ aL (2)式中 R c ———累积注采比;Q cL 、Q aL ———分别为累积产液量和年产液量,104t ;p i ———油井原始地层压力,MPa ;C t ———综合弹性压缩系数;a ———描述区块间窜流能力的参数;V ———油层体积,104m 3;φ———油层孔隙度,%;C =014413n w /[(n w +n o )(Kh )/μ]———与Kh/μ成反比的有关参数(其中n o 、n w 分别为油、水井数)。
・71・第21卷 第2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 1G 1O 1D 1D 1 2002年4月年注采比与油井地层压力年变化关系式p t -p t -1=[(1-a )/(V φC t )](R a t -1)Q a t ・[(CQ aL )t-(CQ aL )t -1](3)式中 R a t ———年注采比;t ,t -1———表示第t 年,第t -1年。
累积注采比与年注采比的关系为R c t =R c t -1+(R a t -R c t -1)(Q aL /Q cL t )(4) 式(2),(3)表明,油井地层压力绝对变化与相对变化可分解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累积注采比与年注采比的作用(反映整体油层亏空状况),第二部分则是产液量和油层性质所决定的油水井地层压力差别准数对改变油井地层压力的作用(反映油层内部油、水井区压力差别)。
这说明了油田累积注采比或年注采比并不是决定油井地层压力的唯一因素。
敖包塔油田油井压力与注采比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注采比升高,油井地层压力呈上升趋势。
且上升幅度基本不变,即地层压力对注采比的变化率为一常数。
213 地层压力与产液量、流压、含水的关系注采比并不是决定油井地层压力的唯一因素,产液量也是影响油井地层压力的因素之一。
年注采比小于1或等于1时,液量年上升幅度越大,油井地层压力下降幅度越大。
年注采比大于1时,年产液量增加,使油井地层压力呈下降趋势,而较高的年产液量,又使注入采出体积之差增大,使油井地层压力呈上升趋势,总的效果取决于二者代数和,地下亏空一定情况下,产液量越高油井地层压力水平越低。
统计敖包塔油田油井地层压力与产液量的变化关系,随着产液量的增加油井地层压力下降,且下降幅度基本不变,即地层压力对于产液量的变化率是一常数。
油井地层压力对于流压、含水的变化率也为一常数(图2)。
3 合理注采比的确定311 地层压力计算模型的建立敖包塔油田的注采比虽然经过几次调整,但注采比多大合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我们通过对地层压力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以及在开发过程中生产数据所表现出的规律性,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得到地层压力的定量关系式p R =81855+012544R a -013896q +016851p f (5)式中 p R ———油井平均地层压力,MPa ;p f ———油井平均流动压力,MPa 。
式(5)即为敖包塔油田地层压力定量计算的数学模型。
312 计算方法的验证应用上述方法进行计算,所得出的油井地层压力与实际测得地层压力进行比较,定量计算法确定的油井地层压力与实际测得的结果是很接近的(绝对误差在-0123~+0126MPa )。
那么通过该方法就可以在给定的油井地层压力、流压、产量的情况下,求得该油田在某一时期的合理注采比。
敖包塔油田目前压力水平比较低,参考《葡萄花油田合理压力系统研究》,该油田在目前的生产状况下开采,地层压力应为911~915MPa ,流动压力应为210~215MPa ,平均单井日产液达到319t ,则此阶段的合理注采比应保持在1155~1178。
313 边界条件敖包塔油田地层压力计算模型的建立是基于该油田投产以来的开采动态数据,地层压力的取值范围在815~1015MPa ,流动压力的取值范围在110~315MPa ,平均单井日产液的取值范围在215~415t ,注采比的取值范围在110~211。
因此,在应用该模型导出的合理注采比计算公式进行预测时,以上各参数的取值也应在上述数值范围之内,否则,预测值将不能用于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
314 计算模型的图版化为了方便现场管理,应用式(5)在给定油井地层压力、流压、产量可能出现的数值范围的情况下,计算出敖包塔油田对应的注采比系列,在表中可以直接查出所要求地层压力、流压、产量时的注采比。
同时,还将计算模型制成了标准图版(图3),使用时(下转第20页)应性。
对比曲线见图2。
从对比曲线来看,在井网密度较大时,矩形井网的井距较小,压裂规模也较小,因此数模预测结果与国内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比较接近;而在井网密度比较小时,这两个油田的数值模拟结果要明显好于国内经验公式和谢氏公式的计算结果。
此时的矩形井网的井距和裂缝规模都较大。
这个对比结果可以理解为采用大规模压裂(或天然裂缝比较发育)的矩形井网确实提高了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此时即使利用国内经验公式计算,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偏差也比较大。
图3是吉林两井油田根据国内经验公式和数值模拟统计规律分别做的井网密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曲线。
从图中看出,利用两种方法得出的经济最佳井网密度相差近一倍,根据数值模拟统计规律计算的经济最佳井网密度明显要小。
如果利用谢氏公式计算,结果相差会更大。
从上面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几种经验公式对低渗透油藏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以前的经验公式明显不能准确反映低渗透压裂井网尤其是大规模压裂井网的水驱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
结合压裂优化和井网优化,有必要建立低渗透油藏压裂井网的水驱采收率与井网密度的关系,以便能准确地预测低渗透油藏非常规井网的水驱开发效果,作出合理的经济评价。
3 结束语(1)针对低渗透油藏研究发现,对于常规方式注水开发井网,在利用经验公式计算不同井网密度下水驱采收率时,前苏联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明显偏大,而谢氏公式偏小,国内经验公式相对比较可靠。
(2)对于压裂注采井网,特别是对实施大规模压裂的低渗透油藏注采井网,利用已有经验公式计算水驱采收率或进行经济评价时有一定偏差。
因此,有必要建立低渗透油藏压裂注采井网的水驱采收率与井网密度的经验公式。
参考文献:[1]李道品1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M ]1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1编辑:何先华(上接第18页)只须用已知参数查图,即可得到该油田某一开发阶段所需的注采比。
4 结 论(1)敖包塔油田的地质特点是油层渗透率低,有效厚度较小,所以油、水井压力差别准数较大,保持油井地层压力需要较高的注采比,经计算敖包塔油田现阶段合理注采比应为1155~1178。
这样才能达到注采平衡,有利于油田开发。
(2)地层压力多元回归关系式的建立,在已给出未来阶段地层压力的期望值的条件下,可以利用该模型求出该阶段注采比的合理取值。
编辑:邵宪志K ey w ords:core;lithology;reservoir;saturation distribution; fracture parameter of the coreArticle ID:100023754(2002)022*******R easonable I njection2production R atio in Aob aota Oil Field L I Jie2shi1,GE Yun2feng1,ZHAN G Y ang2fan2(1.No.7 Oil Production Company of Daqing Oil Field Company Ltd., Daqing163517,China; 2.Technology School of Jilin Oil Field Branch Company,S ongyuan138000,China)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seepage flow,this paper an2 alyz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formation pressure and injection2pro2 duction ratio,flowing pressure,production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formation pressure.Based on mechanism research,it ana2 lyzes quantitatively the change of formation pressure and the influ2 encing degree of all the factors to the formation pressure using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so as to establish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calculating formation pressure quantitatively.According to the model,we can calculate the reasonable injection2production ratio of an oil field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if formation pressure and flowing pressure and production of oil wells are reasonable,provid2 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work2out of the general adjustment scheme of the oil field development.We make a reasonable injec2 tion2production ratio calculating table and a standard plate consid2 ering possibly arisen scales of formation pressure and flowing pres2 sure and production of oil wells using the established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convenience of scene administration.We can find directly the reasonable injection2production ratio in the table or the plate if ascertaining reasonable formation pressure and flowing pressure and production of an oil field in some time.K ey w ords:reasonable injection2production ratio;; mathematical model;standard plateArticle ID:100023754(2002)022*******A Discussion on the R elation betw een W aterflooding R ecovery and Well Spacing of Fracturing Well P attern of Low Permeable R eservoirJ IAN G Rui2zhong1,HOU Jian2feng2(1.Department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Petroleum University,Dong ying 257061,China;2.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PetroChina,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true data of Ansai Oilfield in Chang qing and Liangjing Oilfield in Jilin,using XIE formula,former S oviet empirical formula and domestic empirical formula,a discus2 sion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waterflooding recovery and well spac2 ing of fracturing well pattern of low permeable reservoir is made. As the result indicates,for conventional water injection developing well spacing,if use empirical formula to calculate waterflooding re2 covery in different well spacing,the calculating result of former S oviet empirical formula is on the high side obviously,while that of XIE formula is on the low side,and the domestic empirical for2 mula is relative reliable.For fracturing injection2production pat2 tern,especially for those of low permeable reservoir having been fractured in a large scale,using known empirical formula to calcu2 late water flooding recovery or make economic evaluations has some error.Therefore,it is essential to establish an empirical formula for fracturing injection2production pattern and well spacing of low permeable reservoir.K ey w ords:low permeable reservoir;fracturing pattern;water flooding recovery;well spacingArticle ID:100023754(2002)022*******A Study on the Finger Advancement during W aterflooding stage in U ntabulated Multilayer R eservoirL I Jie1,Y AN G Zheng2ming1,Q IU Y ong2song2(1.Re2 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etroChina,Langfang065007,China; 2.Yushulin Oil Field Company of Daqing Oil Field Company Ltd.,Zhaodong151100, China)Abstract: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of oil2bearing strata,especially permeability contrast can arise fingering of the water2oil frontal during waterflooding stage in a regular multilayer reservoir.In or2 der to avoid severe watered2out and to make efficiency of the devel2 opment plan,the different character of oil2bearing strata and wa2 ter2oil frontal should be considered before water drive exploitation. During the exploitation of untabulated reservoir,the existence of starting pressure gradient make this problem even complex.By using porous flow theory of untabulated reservoirs,this paper devi2 ates a water2oil frontal movement formula which fits waterflooding exploitation of untabulated reservoirs.K ey w ords:untabulated reservoir;fingering;starting pressure gradient;waterflooding behavior;division of series of strata Article ID:100023754(2002)022*******A Modif ied Method for Describing Oil and W ater Phase Seepage Flow in U ltra2low Permeable R eservoirLAN Yu2bo1,XIAO Lu2chuan2,ZHAO Yu2zhen3(1. 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Anda151400,China; 2.Explo2 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Daqing Oil Field Company Ltd.,Daqing163712,China; 3.Technique Training Center of Daqing Oil Field,Daqing163255,China) Abstract:Based on laboratory experiment,and starting from sin2 gle item non2linear seepage flow equation,a set of equation for de2 scribing oil and water phase seepage flow in ultra2low permeable reservoir is set up according to1D two phase seepage flow theory, from which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non2stable oil and water rela2 tive permeability curve of low permeable sample is deducted.The traditional calculation method is only done when LμV>1,and this new method is a breakthrough of the traditional method,in which not only the capillary pressure,but also the oil2water non2 darcy seepage flow is considered,reflecting correctly the character2 istic of two phase non2linear seepage flow in ultra2low permeable core,providing reliable experimental data for describing oil and water two phase seepage flow regularity in ultra2low permeable oil fields.K ey w ords:low permeability;seepage flow;oil and water phases Article ID:100023754(2002)022*******The Producing Conditi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Adjustment Di2 rection of All Kinds of R eservoirs in the stage of Super2high W a2 ter2cut in Lam adian Oil FieldZHAO Wei,ZHAO Yun2fei,WAN G Li2ming,REN Hai2 bin(No.6Oil Production Company of Daqing Oil Field Company Ltd.,Daqing163114,China)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Lamadian Oil Field,in which the remaining oil are highly scattered with more and more difficulty for potential tapping,and basing on learning the genetic mode and the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stic of all kinds of fluvial2delta depositional system reservoir,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producing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reservoirs and describes exactly the distribution rule of plane macroscopic and inner deposit2 ed layer microscopic remaining oil and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re2 maining oil for potential tapping,which supplies reliable geology foundation and points to the dominant adjustment direction.K ey w ords:reservoir;producing condition;adjustment direction Article ID:100023754(2002)022******* Vol121No12 Petroleum G eology&Oilfield Development in Daqing Apr.200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