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四川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本科)》20年6月作业考核 答案.doc
[四川农业大学]《生物技术概论(本科)》20年6月作业考核
![[四川农业大学]《生物技术概论(本科)》20年6月作业考核](https://img.taocdn.com/s3/m/6998500228ea81c758f578f1.png)
【奥鹏】-[ 四川农业大学] 《生物技术概论(本科)》 20 年 6 月作业考核试卷总分:100 得分 :100第 1 题 , 基因工程是利用()技术,定向地改造生物的技术体系。
A、细胞培养B、无性繁殖C、DNA体外重组D、细胞融合正确答案:C第 2 题 , 生物的生命活动是直接通过()来完成的。
A、基因B、 RNAC、蛋白质D、 DNA正确答案:D第 3 题 , 用于基因工程的大多数受体要求的条件应是对()无害的。
A、人B、畜C、环境D、人、畜和环境正确答案:D第 4 题 , 生物中有许多限制性内切酶,而每种DNA限制性内切酶)特定的核苷酸序只能(列。
A、识别B、切割C、识别和切割D、合成正确答案:C第 5 题 , 涉及单克隆抗体中的抗原的本质是()。
A、免疫球蛋白B、金属微量元素C、致病物D、血清正确答案:C第 6 题 , 细胞工程是当今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运用精巧的细胞学技术,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结构,培育出人们所需要的动植物品种或细胞群体的一种技术体系。
A、遗传B、细胞核C、细胞质D、细胞器正确答案:A第 7 题 , 在基因工程中,要将一个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生物中,常需要()作为媒介来实现。
A、载体B、质粒C、噬菌体D、动植物病毒正确答案:A第 8 题 , 利用酶或生物体所具有的生物功能,在生物体外进行各种生化反应的系统装置,在生物技术领域称为()。
A、仿生器B、模拟器C、生物反应器D、替代生物装置正确答案:C第 9 题 , 农经作物的抗虫基因工程上,目前采用的目的基因主要是()的泌毒蛋白基因。
A、酵母菌B、苏云金杆菌C、大肠杆菌D、T2 噬菌体正确答案:B第 10 题 , 下列微生物中()是真核微生物。
A、立克氏体B、抗原体C、病毒D、支原体正确答案:A第 11 题 , 植物花药培养经诱导长出的植株将)的物种。
是(A、单倍体B、二倍体C、同源多倍体D、异源多倍体正确答案:A第 12题 , 用发酵工程生产的(),被近代食品工业称为“第一食用酸味剂”。
奥鹏四川农业大学2020年6月课程考试考试《农业气象(本科)》网考资料及答案.doc

单选题1.辐射能力强的物体,吸收能力()A.强B.弱C.不变答案: A2.若大气透明系数一定,大气质量数以等差级数增加,则透过大气层的辐照度以等比级数()A.增大B.减小C.不变答案: B3.()是低层大气的主要热源A.太阳直接辐射B.地面辐射C.太阳散射辐射D.太阳总辐射答案: B4.地面辐射差额的年变化是()A.夏季的辐射差额为负;冬季也为负B.夏季的辐射差额为正;冬季也为正C.夏季的辐射差额为正;冬季为负D.夏季的辐射差额为负;冬季为正答案: C5.6 月 22 日,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A.广州B.哈尔滨D.成都答案: B6.在 5 月 1 日这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C.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答案: B7.地面温度高时,地面有效辐射()A.增大B.减小C.不变答案: A8.在海拔高的地方,紫外线和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的含量()A.增多B.减少C.不变答案: A9.大气透明系数越大,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照度(),散射辐射照度()A.减少,增加B.减少,较少C.增加,增加D.增加,减少答案: C10.大气质量和水汽主要集中在()A.对流层B.平流层D.热层答案: A11.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日照时间()A.长于 12 小时B.短于 12 小时C.等于 12 小时答案: C12.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面有效辐射()A.增大B.减小C.不变答案: A13.植物的光和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度值称()A.光补偿点B.光平衡点C.呼吸饱和点D.光饱和点答案: D14.短日照作物,由南向北引种时,生育期将()A.缩短B.不变C.延长答案: C15.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仍然是明亮的,这是由于()A.吸收作用B.大气逆辐射作用D.反射作用答案: C16.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性植物的是()A.小麦B.番茄C.水稻D.黄瓜答案: C17.太阳辐射年总量一般随纬度增高而减少,这主要是由于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增高而()的缘故A.增大B.减小C.不变答案: B18.下列关于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几乎全部的水汽、尘埃、氮、氧都集中在对流层B.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二氧化碳C.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大气中D.臭氧能吸收波长小于 0.175 微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答案: C19.对流层大气增温的主要原因是()A.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B.吸收太阳的长波辐射C.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D.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答案: C20.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的太阳辐照度,随大气透明系数增加而()A.增大B.减小C.不变答案: A21.太阳辐射中,散射能力最强的光是()A.红光B.黄光C.蓝光答案: C22.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能直接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B.大气能大量吸收地面的长波反射C.臭氧直接吸收地面大量短波反射D.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答案: D23.下列现象中,与地球公转运动密切相关的是()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B.台风的形成C.北京冬冷夏热D.大气环流答案: C24.春分日,下列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A.深圳B.长沙C.北京D.沈阳答案: A25.有一些作物要求经过较长的光照和较短的黑暗才能开花结实,这些作物叫()A.短日照作物B.喜阳植物C.怕阴植物D.长日照作物答案: D26.()是低层大气能量的主要来源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答案: B27.太阳辐射光谱中能量最大的区域是()A.紫外线区B.可见光区C.红外线区答案: B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O2的作用是成云致雨B.氮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C.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D.水汽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答案: C29.有些作物要求经过一段较长的黑暗和较短的光照才能开花结实,这些作物叫做()A.长日照作物B.喜阴植物C.怕光植物D.短日照植物答案: D30.有关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间层的臭氧强烈吸收了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对流层中的水汽和CO2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反射作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大气中尘埃物质的多少D.散射作用是没有选择性的,各种可见光被等量散射答案: B31.在空气的所有气体中,对农业作用最大的气体有氧气、水汽、二氧化碳和()A.氢气B.氮气C.氨气D.沼气答案: B32.植物光合作用是利用太阳辐射中的( )部分辐射A.紫外线B.可见光C.红外线答案: B33.大气湿度增大时,地面有效辐射()A.增大B.减小C.不变答案: B34.在一年中南北回归线之间可以有()次太阳直射A.1B.2C.3答案: B35.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受到大气的吸收、散射和反射而减弱,其减弱的程度主要决定与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经过的路径长短和()A.大气温度B.大气透明度C.气压D.风速答案: B36.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降低,波长长的光谱成分逐渐(),波长短的光谱成分逐渐( )A.减少,增加B.减少,较少C.增加,增加D.增加,减少答案: D37.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平行观测原则是()。
四川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农学”《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本科)》网课测试题答案5

四川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农学”《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本科)》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在种群几何级数增长模型中,λ的意义是()A.子代比亲代的增值倍数B.常数C.瞬时速率D.数量2.原产墨西哥,后来经东南亚国家进入我国,发生生态入侵,对当地的农田和森林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杂草是()A.空心莲子草B.紫茎泽兰C.枫叶狗尾草D.蜘蛛抱蛋3.如果一个地区以培育良好的耕地,但生产的产品以自给自足为主,且很少使用机械化农具,那么这样一个地区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A.原始农业B.传统农业C.现代农业D.后现代农业4.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三大组成要素是()A.生产者B.消费者C.传递者D.分解者5.二年生草本植物一般是以块根、块茎鳞茎的形式度过寒冷季节。
()A.正确B.错误6.在生态系统内,作为消费者的一般是()A.草食动物B.细菌C.真菌D.病毒7.以下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是()A.沼泽地B.泥炭地C.浅水水域D.稻田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种群之间的生态位差异较大时,它们一方面竞争会很弱,另一方面也能更好的利用资源,产生较高的生产力。
()A.正确B.错误9.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是以种子的形式度过夏季或旱季季节。
()A.正确B.错误10.最大出生率又叫()A.绝对出生率和生理出生率B.相对出生率和生态出生率C.高端出生率和成年出生率D.绝对出生率和相对出生率1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包括()A.植物B.蓝藻C.放线菌D.真菌12.发生种群爆发,可能出现在()A.某种生物被引入到以前没有这种生物的地区,而环境有很有利于这种生物B.某种生物的天敌突然消失了C.种群长期处于低生殖率状态D.种群长期处于死亡率高于出生率1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包括()A.能量流动B.能量循环C.物质循环D.信息循环14.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来源是()A.植物残体B.动物残体C.动物粪便D.石油15.在以下生物中偏向于更具有K对策者特征的是()A.细菌B.禾本科植物C.小鼠D.鲸类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以集群为生活方式的种群对其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称为()A.分散利用B.共同利用C.相互抑制D.递减2.轮作有利于减少作物病虫害,也有利于平衡地力。
奥鹏四川农业大学《耕作学(本科)》20年6月作业考核A 答案.doc

1.7.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A.前提;B.保障;C.基础;D.目的。
【参考答案】: C2.()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A.作物布局;B.复种;C.种植制度;D.间套作。
【参考答案】: A3.在基本生活因素中,()为宇宙因素,大范围不能调控,只能安排作物适应。
A.水;B.光;C.肥;D.气。
【参考答案】: B4.我国光资源的特点之一是()A.纬度北高南低;B.纬度北低南高;C.经度东高西低;D.海拔低高高低。
【参考答案】: A5.19.在下列土壤耕作措施中,作用土层最深的是()。
A.深松耕;B.耙地;C.中耕;D.翻耕。
【参考答案】: A6.下列作物中属于小春作物(秋冬播)的是()。
A.水稻;B.小麦;C.玉米;D.甘薯。
【参考答案】: B7.农业生产的中心任务是()。
A.提高劳动生产率;B.提高资金生产率;C.提高肥料利用率;D.提高光能利用率。
【参考答案】: D8.10.合理套作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A.充分利用时间;B.充分利用土地;C.充分利用水分;D.充分利用养分。
【参考答案】: A9.15.在下列作物中,属于养地作物的是( )。
A.禾谷类;B.油菜;C.薯类;D.豆类。
【参考答案】: D10.下列表达式中属于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是()。
A.YL=f1(Q);B.YLT=f1(Q)?f2(T);C.YLTW=f1(Q)?f2(T)?f3(W);D.YLTS=f1(Q)?f2(T)?f3(W)?f4(S)。
【参考答案】: C11.我国热量资源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纬度北高南低;B.纬度北低南高;C.季节夏低冬高;D.海拔低低高高。
【参考答案】: B12.在进行作物布局时,应尽可能将每一种作物均安排种植在其()。
A.生态最适宜区;B.生态次适宜区;C.生态经济最适宜区;D.生态经济次适宜区。
【参考答案】: C13.1.()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科学技术条件下所形成的一整套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体系。
奥鹏四川农业大学2020年6月课程考试考试《环境生态学(本科)》网考资料及答案.doc

单选题1.3、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A.种子植物B.蕨类植物C.蓝绿藻D.真菌答案: D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兼养生物组成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答案: D3.4、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
A.高等植物B.哺乳动物C.大型真菌D.蓝绿藻答案: B4.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答案: C5.4. 影响植物水平和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温度B.高度、纬度C.阳光、纬度D.阳光、地形答案: B6.3. 植物光合作用率与呼吸作用率相等时的光强称为 ( )A.光补偿点B.光饱和点C.光平衡点D.生理辐射答案: D7.6. 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与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相比 ( )A.身体大 , 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变小变短B.身体小 , 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变小变短C.身体大 , 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变大变长D.身体小 , 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变大变长答案: A8.2. 小麦只在春末夏初才能开花 ,这是由于( )A.它需要春末夏初的高温B.它需要春末夏初的长日照C.它需要春末夏初的短夜D.它需要春末夏初的适宜温度答案: D9.7. 长白山植物的垂直分布与海洋藻类的垂直分布分别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所致 ( )A.海拔高度与海水深度B.温度与光照C.均受C02 的浓度D.均受光照的影响答案: A10.9. 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 , 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 )A.温度较高 , 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 , 相对湿度较大C.温度较低 , 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 , 相对湿度较大答案: A11.11、形成次级生物量的生物类群是()。
奥鹏四川农业大学2020年6月课程考试考试《生物化学(本科)》网考资料及答案.doc

单选题1.关于有氧条件下,NADH从胞液进入线粒体氧化的机制,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NADH直接穿过线粒体膜而进入。
B.磷酸二羟丙酮被NADH还原成3-磷酸甘油进入线粒体,在内膜上又被氧化成磷酸二羟丙酮同时生成NADH。
C.草酰乙酸被还原成苹果酸,进入线粒体再被氧化成草酰乙酸,停留于线粒体内。
D.草酰乙酸被还原成苹果酸进人线粒体,然后再被氧化成草酰乙酸,再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天冬氨酸,最后转移到线粒体外。
答案: D2.下列关于cAMP的论述那个是错误的:A.是由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产生B.是由鸟苷酸环化酶催化ATP产生的C.是细胞第二信息物质D.可被磷酸二酯酶水解为5'-AMP答案: B3.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具有下列哪种动力学效应:A.Vm不变,Km增大B.Vm不变,Km减小C.Vm增大,Km不变D.Vm减小,K m不变答案: A4.下列物质在体内氧化产生ATP最多的是:A.甘油B.丙酮酸C.谷氨酸D.乳酸答案: C5.下列几段多肽中,最可能形成α-螺旋的是:A.Gly-His-Phe-Pro-Ala-TyrB.Phe-Glu-Asp-Glu-Ser-AlaC.Ser-Arg-Lys-Gly-Lys-MetD.Val-Tyr- Ser -Met-Ala-Phe答案: D6.下列关于化学渗透学说的叙述哪一条是不对的:A.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都有质子泵的作用B.H+返回膜内时可以推动ATP酶合成ATPC.线粒体内膜外侧H+不能自由返回膜内D.呼吸链各组分按特定的位置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答案: A7.下列何处是氨酰tRNA的结合部位?A.核糖体小亚基B.核糖体的P位C.核糖体的D位D.核糖体的A位答案: D8.氰化物中毒是由于抑制了细胞色素:A.CytcB.CytbC.Cytc1D.Cytaa3答案: D9.关于同工酶:A.它们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B.它们的分子结构相同C.它们的理化性质相同D.它们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答案: A10.某蛋白质pI为7.5,在pH6.0的缓冲液中进行电泳,其泳动方向为:A.原点不动B.向正极泳动C.向负极泳动D.以上都不是答案: C11.原核细胞的操纵子通常含有qA.一个启动序列和一个编码基因B.一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C.数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D.两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答案: B12.如果质子没有经过F1/F0-ATP合成酶而回到线粒体基质,则会发生:A.氧化B.还原C.解偶联D.主动运输答案: C13.一碳单位的载体是:A.二氢叶酸B.四氢叶酸C.生物素D.硫辛酸答案: B14.在接近中性pH的条件,下列哪种基团既可为H+的受体,也可为H+的供体?A.His-咪唑基B.Lys-e-氨基C.Arg-胍基D.Cys-巯基答案: A15.下面哪一项引起DNA移码突变?A.DNA中的腺嘌呤转换为鸟嘌呤B.DNA中的胞嘧啶转换为尿嘧啶C.DNA中的鸟嘌呤颠换为胸腺嘧啶D.DNA链缺失一个核苷酸答案: D16.下述序列中,在双链状态下属于完全回文结构的序列是A.AGTCCTGAB.AGTCAGTCC.AGTCGACTD.GACTCTGA答案: C17.形成稳定的肽链空间结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肽键中的四个原子以及和它相邻的两个α-碳原子处于A.不断绕动状态B.可以相对自由旋转C.同一平面D.随不同外界环境而变化的状态答案: C18.下列哪对物质是合成嘌呤环和嘧啶环都是必需的?A.Gln/AspB.Gln/GlyC.Gln/ProD.Asp/ArgE.Gly/Asp答案: A19.Na+与K+的运送属于A.被动运送B.促进扩散C.主动运送D.基因转位20.TCA循环中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化合物是A.α-酮戊二酸B.琥珀酸C.琥珀酰CoAD.苹果酸答案: C判断题1.胰蛋白酶专一性水解芳香族氨基酸的羧基形成的肽键。
奥鹏四川农业大学2020年6月课程考试考试《园林生态学(本科)》网考资料及答案.doc

单选题1.生物多样性指的是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程度以及生境的复杂性。
该概念包含了几个水平上的多样性?()A.物种、生态系统B.物种、群落、生态系统C.物种、生态系统、景观D.物种、生态系统、景观、遗传答案: D2.逻辑斯蒂曲线是:( )A.J型曲线B.S型与J型中间过渡型C.S型曲线D.双曲线答案: C3.极地和高山植物的芽或叶片常受到油脂类物质的保护,植物具有体形矮小、枝条匍匐、花色鲜艳等特点,这主要是植物对该地区什么生态因子的适应?()A.温度、光照B.温度、雪、紫外线C.低温、短波光D.海拔、光照、低温答案: C4.风信子,洋槐和丁香花的芳香物质,能抑制相邻植物的伸长生长。
这种作用是:( )A.竞争作用B.他感作用C.偏利作用D.互利共生答案: B5.C4植物与C3植物相比,前者比后者能利用更___的CO2浓度,具有较___的光补偿点:( )A.低,高B.高,高C.高,低D.低,低答案: A6.在形态上,有些植物有密绒毛和鳞片,这是植物对___的适应:( )A.高温现象B.低温现象C.骤冷现象D.失水现象答案: A7.四个季节中,在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的淡水湖生产力最高时期是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 A8._____的垂直结构最复杂.( )A.热带雨林群落B.常绿阔叶林群落C.落叶阔叶林群落D.寒带针叶林群落答案: A9.不同景观要素类型的斑块数越___,异质性越____;不同类型的斑块分布越___,异质性就越____。
( )A.少,小;均匀,小B.多,大;均匀,小C.多,小;均匀,大D.多,大;均匀,大答案: D10.消失最快的斑块类型是:( )A.残余斑块B.干扰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D.引入斑块答案: B11.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 )A.生活环境B.生态环境C.生境D.生存环境答案: C12.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进行趋同适应的结果,形成了植物的:( )A.生存型B.生态型C.生活型D.生理型答案: C13.城市生态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 )A.人口的发展代替或限制了其它生物的发展B.次级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人C.主体是人类D.能量流动表现出与“生态学金字塔”规律的相反性答案: A14.趋同适应是指:____种类的植物当生长在____的环境条件下时,往往形成_____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A.不同,不同,相同或相似B.不同,相同,相同或相似C.相同,不同,不同D.相同,相同,不同答案: B15.酸雨改变土壤酸碱度,使土壤酸化,土壤酸中和能力下降。
奥鹏四川农业大学《环境规划与管理(本科)》20年6月作业考核 答案.doc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为( )。
A.3级B.4级C.5级D.6级【参考答案】: C2.环境管理最基本手段是( )。
A.行政手段B.法律手段C.经济手段D.教育手段【参考答案】: B3.依据国家环境法律规定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的行政管理制度是( )。
A.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B.污染限期治理C.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D.污染强制淘汰制度【参考答案】: A4.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1)、有毒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2)、重金属的水环境容量(3)的大小排序为( )。
A.(1)>(2)>(3)B.(3)>(2)>(1)C.(2)>(3)>(1)【参考答案】: A5.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三同时制度中的规定。
( )A.同时设计B.同时规划C.同时施工D.同时投产使用【参考答案】: B6.环境规划按时间分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其中中期的年度范围为( )。
A.3-5年B.5-10年C.10-15年D.15-20年【参考答案】: B7.一般说来,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是( )。
A.自然资源B.环境质量C.商品D.废弃物【参考答案】: C8.处理解决多阶段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为( )。
A.非线性规划B.动态规划C.线性规划D.多目标规划【参考答案】: B9.对“三同时”制度作出具体规定的法律、法规是( )。
A.环境保护法B.海洋环境保护法C.大气污染防治法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参考答案】: D10.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的对象是( )。
A.环境污染B.原生环境问题C.次生环境问题D.生态破坏【参考答案】: C11.环境管理的核心的管理对象是( )。
A.物B.人C.技术D.资金【参考答案】: B12.一般说来,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 )。
A.自然资源B.环境质量C.商品D.废弃物【参考答案】: B13.“以新带老”的原则就是( )。
A.以新建项目管理带动老污染治理B.以新技术改造带动老产品更新C.以新管理对策代替老管理对策【参考答案】: A14.一般而言,环境权是指(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以下种群调节的因素中,属于非密度制约因子的是
A.干旱
B.种群内的攻击行为
C.病害
D.食物供应
【参考答案】: A
2.生物的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分为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这称为
A.温差
B.积温
C.基础温度
D.温度三基点
【参考答案】: D
3.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则:
A.占据的生态位越少,对资源的利用越不充分。
B.占据的生态位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不充分。
C.占据的生态位越少,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占据的生态位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参考答案】: D
4.在种群的增长模型dNdt=rN (K-NK)中,dNdt是指
A.种群的起始大小
B.种群增长率
C.时间(代数)
D.种群的周期增长率
【参考答案】: B
5.用种群的增长模型dNdt=rN (K-NK)所绘出的图为
A.J型不连续散点
B.J型的连续曲线
C.S型不连续散点
D.S型的连续曲线
【参考答案】: D
6.在下列生物中,属于初级生产者的是
A.草鱼
B.食用菌
C.山羊
D.小麦
【参考答案】: D
7.在无光或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植物不能形成正常的形态,表现出叶绿
素缺少,叶片畸形,节间过长的现象,即是
A.黑雾现象
B.豆芽现象
C.黄化现象
D.窘迫现象
【参考答案】: C
8.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个生物种的个体总数,即是
A.种群密度
B.种群大小
C.生态位
D.生境
【参考答案】: A
9.有关黄土高原农田生态系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干旱少雨
B.水土流失严重
C.农田生产力高
D.出产优质苹果
【参考答案】: C
10.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
A.群落效应
B.边缘效应
C.邻接效应
D.衰减效应
【参考答案】: C
11.种群的不规则波动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的不稳定性
B.生物种类的繁殖常数
C.种群增长率最高
D.种群增长有周期性
【参考答案】: A
12.以下人类的疾病中,最能体现出“密度制约”的是
A.扭伤
B.糖尿病
C.癌症
D.流感
【参考答案】: D
13.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
出现,出现了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就是A.群落波动 B.群落效应 C.群落演替 D.群落优势
【参考答案】: C
14.有关太湖平原农田生态系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水稻主产区
B.土壤主要是水稻土
C.不产小麦
D.洪涝灾害加
剧
【参考答案】: C
15.在一大段河滩上,有一些小水洼,小水洼里有黑斑蛙的蝌蚪。
有关蝌
蚪的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蝌蚪的数量除以河滩的面积就是蝌蚪的粗密度
B.蝌蚪的数量除以水洼的面积就是蝌蚪的粗密度
C.蝌蚪的数量除以其他动物的数量就是蝌蚪的生态密度
D.蝌蚪的数量除以小鱼的数量就是蝌蚪的生态密度
【参考答案】: A
16.“禾苗——田鼠——黄鼠狼”这条食物链属于:
A.捕食食物链
B.腐食食物链
C.寄生食物链
D.竞争食物链
【参考答案】: A
17.在种群的增长模型 dNdt=rN (K-NK)中,K是指
A.种群的起始大小
B.种群增长的极限
C.时间(代数)
D.种群的周期增长率
【参考答案】: B
18.蜜蜂和白蚁,所发生的集群行为属于
A.暂时性集群
B.季节性集群
C.稳定性集群
D.非集群
【参考答案】: C
19.在群落中地位、作用比较突出,具有主要控制权或“统治权”的种类
或类群
A.常见种
B.偶见种
C.生态优势种
D.伴生种
【参考答案】: C
20.以集群为生活方式的种群对其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称为
A.分散利用
B.共同利用
C.相互抑制
D.递减
【参考答案】: B
21.以下情况中属于“迁移”的是
A.雄性小狮子长大了,妈妈将它赶出了群体
B.蜜蜂群产生了一个新“蜂后”,它带领着一群工蜂去新的地方安家
C.柳絮飞到较远的地方发芽
D.真菌的孢子被弹射到较远的地方萌发
【参考答案】: AB
22.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来源是
A.植物残体
B.动物残体
C.动物粪便
D.石油
【参考答案】: ABC
23.在干旱地区的一座高山,随着海拔的升高,会发生
A.温度逐渐下降
B.湿度逐渐上升
C.群落越来越低
D.植物越来越
少
【参考答案】: AB
24.我国的淡水养殖鱼类主要是
A.鳙鱼
B.草鱼
C.带鱼
D.黄花鱼
【参考答案】: AB
25.以下情况中属于“扩散”的是
A.雄性小狮子长大了,妈妈将它赶出了群体
B.蜜蜂群产生了一个新“蜂后”,它带领着一群工蜂去新的地方安家
C.柳絮飞到较远的地方发芽
D.真菌的孢子被弹射到较远的地方萌发
【参考答案】: CD
26.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农业生态系统的净生产力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B.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
C.农业生态系统对地球没有生态贡献
D.农业生态系统不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参考答案】: AB
27.生态系统中,主要来自土壤的养分包括
A.磷钾
B.钙镁
C.铁锰
D.硼锌
【参考答案】: ABCD
28.我国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
A.全部由禾本科植物构成
B.有多年生半灌木
C.有小灌木
D.全部由大戟科植物构成
【参考答案】: BC
29.种群密度过高时,一部分个体向外迁移,这部分个体往往是
A.新成长的个体
B.种群中没有圈定领域的个体
C.较弱的个体
D.头领
【参考答案】: ABC
30.在湿润地区的一座高山,随着海拔的升高,会发生
A.温度明显下降
B.湿度明显下降
C.土壤明显下降
D.光照强度明显上升
【参考答案】: AD
31.直立水生植物又叫挺水植物。
T.对 F.错
【参考答案】: A
32.岩石上开始的演替,拓荒者一般是草本植物。
T.对 F.错
【参考答案】: B
33.很多植物果实成熟时变成红色或散发出香味,它和吃它的动物是非
共生性互利关系。
T.对 F.错
【参考答案】: A
34.地衣植物之所以能够成为旱生演替中的“拓荒者”,是因为它们的真
菌部分能吸收水分并腐蚀岩石,而藻类部分能光合作用获得能量。
T.对 F.错
【参考答案】: A
35.现在在我国污染的淡水水体中,常见水葫芦、水白菜等漂浮植物。
T.对 F.错
【参考答案】: A
36.2个群落之间的区域,或2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区域,叫做生态交错区。
T.对 F.错
【参考答案】: B
3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之间,其生态位重叠程度越小,相互的竞争也越弱。
T.对 F.错
【参考答案】: A
38.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对环境要求很相似的两个物种大都不能长期共存,因食物、阳光等其他的生活资源而竞争,迟早会导致竞争力弱的物种部分灭亡或被取代,这种现象就是竞争排斥原理。
T.对 F.错
【参考答案】: A
39.互利共生关系的两个种群,分别帮对方扩大了生态位。
T.对 F.错
【参考答案】: A
40.蜜蜂集群生活使蜂巢内的温度较高,有利于蜜蜂幼虫的生活。
T.对 F.错
【参考答案】: A
41.评价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需要评价生态系统的哪些方面的价值?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内容。
评价直接利用价值,评价间接利用价值,评价选择价值,评价存在价值。
42.什么是化感作用?举例说明我们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如何利用化感作用?举例说明我们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如何避免化感作用?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内容。
化感作用只由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
利用化感作用,例如利用具有化感作用的植物防治病虫害或杀菌。
避免化感作用,例如避免将有抑制作用的植物种植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