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穿法腋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体会
浅谈静脉穿刺体会

浅谈静脉穿刺体会静脉穿刺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常见于献血、输液、化验等情况。
虽然在医院里属于一项日常操作,但对于一些病人来说,静脉穿刺却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
在我这一年的实习经验中,我有幸参与了很多次的静脉穿刺,感觉自己在这方面也有了一些经验,现在我想分享一些自己的体会。
前期准备静脉穿刺前,需要明确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情况。
在操作前,需要对手术场所进行消毒,并为病人打上局部麻醉。
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些简单的步骤,但这些步骤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为接下来的手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如何找到合适的静脉在静脉穿刺的整个过程中,找到合适的静脉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首先,需要观察病人的手臂,看看哪一侧的血管较为明显,以及血管的粗细程度。
通常情况下,对于成年人来说,靠近手肘的前臂内侧的血管比较粗,较为适合静脉穿刺。
当我们找到一个合适的静脉后,可以把病人的手臂用绷带缠绕起来,这样可以帮助血管鼓起来,使得操作更加方便。
针头的选择选择合适的针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静脉穿刺中,常用的针头有两种:直接穿刺式采血针和带引导线的穿刺针。
在选择针头时,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筛选。
对于比较年轻的病人来说,直接穿刺式采血针比较适合,操作简单,可以快速完成采血过程;而对于较老年的病人和静脉较难穿刺的病人,带引导线的穿刺针则比较适合,可以帮助医生更精准地操作,减少病人疼痛和出血的风险。
如何操作静脉穿刺在进行静脉穿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描述采血过程和时间,以免过程中遗忘重要细节。
2.严格遵守手消减,避免交叉感染。
3.不要轻易停留在静脉上,可以适当拨动病人手臂,帮助血液流动,并加速血液采集。
4.完成静脉穿刺后,需要仔细观察病人的情况,包括是否出现疼痛、出血等不良反应。
同时,也需要确认血样的质量是否合格,并注明病人采血的部位和时间。
5.完成操作后注意清理、消毒,以免遗留医疗废弃物。
结束语总之,静脉穿刺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是一项非常基础的操作,但对于患者来说,这项操作还是有一定的痛苦的。
无痛静脉穿刺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无痛静脉穿刺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和抢救患者最常用且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护理人员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多数住院者都是通过静脉用药治疗疾病。
因此,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及穿刺质量,减轻患者疼痛,是每位护士应解决的问题。
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在静脉穿刺操作中采用的持针法和绷紧患者皮肤法,从而达到无痛的效果,深受患者的好评,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不同持针方法的体会比较一种是右手拇指、食指分别持针柄上下两面;一种是以右手拇指、食指分别紧卡针柄左右两侧。
这两种方法,本人觉得以第二种方法比较便于操作,利于穿刺成功。
因为以第一种方法,一般在进针后,沿血管方向再向前进针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角度偏大,刺破血管,导致穿刺失败的可能性大。
还有的护士以这种持针法进针后,还习惯再换成以食指、拇指卡针柄两侧向前寻找血管或是重新调整角度向前进针,在换手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针头在患者皮下晃动,并容易造成无意间穿破血管,导致穿刺的失败。
而第二种卡紧行柄两侧法,在进针后前寻找血管时,不需要再换手,向前进针的角度可自由选择,比较灵活,便于操作,也利于穿刺成功,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2绷紧皮肤法的体会比较方法一、在穿刺前,先让患者握紧拳头,选择血管后,穿刺者再绷紧患者皮肤进针。
方法二、先嘱患者放松,穿刺者轻轻活动患者手部或欲穿刺部位,选择好血管后,穿刺者用左手抓紧患者的手指下端或欲穿刺部位的下部,并向下拉紧患者皮肤,在穿刺成功前尽量不改变此状态,以免松手后,患者血管滑动。
用第二种方式进针,患者因精神放松,血管充盈,穿刺成功率较高,且患者感觉疼痛也小,甚至多数患者没有感到疼痛时,穿刺已经成功了。
而第一种方式则因患者本身在扎针前就因害怕会精神紧张,再让其攥紧拳头就更加重了患者精神紧张程度,患者血管也因此容易收缩,尤其是在冬天手部末稍血液循环不好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穿刺失败。
通过临床实践,笔者认为用右手拇指、食指分别紧卡针柄左右两侧,针尖斜面向上,嘱患者放松,再以操作者的左手抓握患者的手指或欲穿刺部位并向下拉紧患者皮肤进针穿刺,从而达到了无痛静脉穿刺并提高穿刺成功率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以及护理的方法。
方法对急诊科留观输液治疗的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因减少了静脉穿刺的次数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开展。
结果运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在留置的时间、并发症的预防保证患者的治疗顺利进行等均获得成功。
结论静脉留置针的输液应用,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节约支出,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标签: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护理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其具有操作简单、柔韧性好、管壁光滑、对血管壁刺激性小、保留时间长、保证静脉顺利用药等优点,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利于临床治疗和抢救。
近年来在我国基本普及使用,在临床护理中的穿刺留置方法、并发症预防以及观察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0 年10 月—2013年9月急诊留观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935 例,其中成年男性363 例,成年女性350 例,老年患者120例,儿童102例,年龄0.5岁~82 岁,平均年龄46岁。
1.2 方法选择急诊科接受留院治疗、适合置管的患者。
首先由护士详细宣教静脉留置针的费用、留置方法、意义及可能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经患者或家属同意后方可置管。
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留置针、静脉、正确的穿刺方法及封管方法,在置管期间进行护理,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2 结果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者在留置时间、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对患者静脉留置期间的护理均获得成功。
3 护理体会3.1 临床应用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与广泛使用:①静脉输血、输液:留置针流速快,能满足危重患者抢救需快速补液的要求,也能满足不同年龄及各种患者的长期输液,以及多次化疗外周常用浅静脉严重破坏、穿刺极度困难患者的多次输液。
放置静脉留置针等于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可随时给药,为住院和家庭护理患者静脉输血、输液提供了方便,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抢救更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应用与护理感想

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应用与护理感想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应用与护理感想新生儿腋静脉粗、直,容易穿刺,并发症少,且保留时间较长,便于护理。
我科从2008年07月起开展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穿刺,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于2008年07月~2009年12月的新生儿416例,其中男235案件,女181患者,1.4~3.9公斤,出生体重,胎龄28~41周,天0.5小时日~26日。
1.2材料与方法:留置针的选择:我们选择了这家德国公司Omnitest生产的型号为24号的静脉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24BDGA)一枚,3M透明塑料贴,注射器5毫升,生理盐水3毫升,连接5号头皮针排气备用,常规输液用一组。
孩子们设置开放式辐射抢救床,取仰卧位,在儿童头部侧的操作员站,首先要选择好的一面腋静脉穿刺,侧臂轻轻拉直背伸,不能强拉,腋窝是暴露水平,左手拇指和其他四指握住侧旁三角肌。
腋窝皮肤绷紧,在腋腋静脉内侧动态脉冲点,蓝色的外观没有跳动,助手用手指指腹按压腋静脉近端,灌装腋静脉显露,皮肤0.5%碘伏消毒待干后,指针指向下面的点2中的2/3和1/3的锁骨~3cm的至胸锁突肌外侧缘进针,15~25度进针和皮肤时,针应缓慢,针看后暗红色的血液进入腋静脉留置针软管的同时,撤出针芯,放入0.9%2毫升生理盐水,观察渗出,果酱,如光滑3M透明胶盖是否固定,显示日期和运营商的名称,恢复与武器的自然位置。
2.护理体会2.1腋静脉优点:腋静脉血流量大,血流速度加快,如果输入刺激性药物或肠外营养随血液进入流通环节,降低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减少了泄漏的可能性,长时间留置输液是不容易的化学性静脉炎。
腋静脉直径粗,走直线,留置针套管进入容器漂浮在血管,减少血管壁长时间机械摩擦留置针套管,从而减少流体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和外渗。
上臂肌肉丰富和腋窝中央,隐蔽的位置腋静脉是不容易被抓到过腋下,活动虽小,但也减少了机械摩擦,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和消除管道。
进展丨吴永全团队创新“盲法”腋静脉穿刺术,成功率95.5%

进展丨吴永全团队创新“盲法”腋静脉穿刺术,成功率95.5%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作为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方法,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静脉穿刺是植入起搏器的最重要步骤之一,静脉穿刺成功相当于完成了植入术的一半。
对初学者而言,穿刺静脉往往比导线本身的放置更为困难。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静脉入路包括锁骨下静脉、腋静脉或头静脉等入路,各种入路各有其优缺点。
其中,腋静脉入路可以说是上帝留给人类的最佳穿刺部位。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吴永全教授团队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了一篇原创文章,介绍了他们创新的一种腋静脉穿刺技术。
这种新技术操作简单、有效,并且很安全,值得在国内外推广应用。
该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张俊蒙教授。
一. 为什么要探索新的腋静脉穿刺技术?腋静脉是锁骨下静脉的延续,较粗大,在锁骨外,位于胸廓外,是穿刺的较佳选择(图1)。
近年来腋静脉穿刺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对腋静脉穿刺进行了诸多探索。
在X线或其他影像指导下的腋静脉穿刺是目前主要方法。
但目前的方法仍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如X 线暴露、对比剂过敏或出现对比剂肾损伤等。
图1. 腋静脉解剖。
如何能找到通过体表标志而进行的腋静脉穿刺方法,是国内外学者探索的热点。
尽管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方法,但总体而言,目前的腋静脉穿刺技术较为繁琐,学习曲线长,推广较难。
现将国内外腋静脉穿刺术的特点总结如下。
·需X线指导,或肘正中造影;· 以锁骨与第一肋骨交叉处为重要标志;· 囊袋做或不做均可;· 以体表标志进行穿刺,但操作繁琐。
有鉴于此,吴永全教授团队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反复摸索,成功探索出了一种更简单、更快捷的方法,整个穿刺过程无X线及其他影像学技术指导,仅通过体表标志进行腋静脉穿刺,即“盲法”腋静脉穿刺术。
二. 新“盲法”腋静脉穿刺技术及其优点所谓的“盲法”即穿刺过程无X线或其他影像指导,仅用体表标志的方法进行穿刺。
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的体会

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的体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术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尤其是在抢救急危重病人中,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决定了抢救是否成功。
那么,造成静脉穿刺困难的原因有哪些呢?①长时间的静脉输液,②化疗药物及其它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长时间应用,③老年患者,④小儿患者,⑤全身浮肿等使静脉血管硬化、血管萎陷、血管变细或血管网不清楚。
这时,我们该如何选择血管进行穿刺?现将有关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静脉长期使用者,穿刺部位的选择慢性病、血液病、肿瘤等病人一般均需长期治疗,要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合理选择穿刺部位。
①应有计划地使用静脉,避免在一条静脉上反复穿刺,穿刺点应选择由末梢开始,两侧肢体交替穿刺;②选择血管尽量选择弹性良好、无破损、无炎症的静脉;③穿刺时尽量做到一针成功,减少对血管的损伤;④进针后固定好针柄,避免针尖移动刺伤血管壁,对小儿或不合作的患者,必要时用夹板固定肢体;⑤血管弹性差、充盈不良时,要有效利用小静脉,可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均匀涂在手背上,然后用湿热小毛巾置于拟输液部位3㎝左右,表浅小静脉可迅速充盈。
其原理是:湿热毛巾外敷促使血管扩张,并可透加硝酸甘油的渗透作用,而硝甘油具有扩张局部静脉作用,用此方法穿刺,既可使病人减轻痛苦,又能使较大血管壁弹性逐渐恢复。
2 老年患者穿刺部位的选择老年人机体老化、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差、脆性大、皮肤松弛、血管不易固定以及回血缓慢,凝血较快,成为老年患者静脉的共同特点,但不同的疾病,静脉特点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进行穿刺时,根据病种选择穿刺部位。
①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选择手足小静脉,因这类病人血管损坏主要表现在大、中血管,远端的表浅小血管往往损害较小;②糖尿病患者,应选择手足部位较直、管腔稍粗一些的血管,因这类患者血流处于高凝状态,如果血管过细、过短,回血往往不等回到可视部位就凝固了,致使针头堵塞,造成穿刺失败,而直粗一些的小静脉血流压力相对大一些,可避免过早凝血现象的发生;③慢性肝、肾功能衰竭患者,应避免使用肢体内侧的小血管,这类患者血管脆性大,凝血机制差,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同时内侧皮肤较薄,血管表浅易刺破或穿刺成功后,易发生液体部分外渗;④瘫痪息者,应选择患侧肢体血管,好处是肢体固定,易穿刺,保留时间长,不影响健侧肢体的活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形成。
静脉穿刺心得体会

静脉穿刺心得体会静脉穿刺是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备的技能之一,能够有效地给患者输液、采血等,同时也是临床分析的基础之一。
在我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穿刺经常被使用,下面我将分享一些静脉穿刺的心得体会。
1. 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2. 仔细观察患者体征在进行静脉穿刺操作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包括了解患者的病情、测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这些数据能够帮助我们选择最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和方法。
进行穿刺操作之后也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如感觉不适、波动等等。
3. 熟练掌握缝合术的技巧静脉穿刺后,医务人员还需要进行缝合术。
缝合一方面能够防止穿刺部位出血,也能够有效的减少感染风险。
在缝合术操作时,医务人员需要熟知各种不同的缝合技巧,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操作,要保证缝合牢固并且美观。
静脉穿刺技巧是医务人员进行静脉穿刺操作时最基本的技能之一。
穿刺技巧决定着操作的成功率和患者的舒适度。
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不同的手部位置、静脉情况和操作的目的来选择最合适的穿刺技巧,包括直接穿刺法、针刺法和导管法等等。
在进行穿刺操作时,要熟练掌握每种技巧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5.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医务人员还需要遵循各种操作规范。
比如注射液品质必须符合标准,穿刺器械和药品必须经过消毒,隔离材料必须使用,将穿刺针头用垃圾桶扔掉……这些操作规范必须得到大家的严格遵守,以确保操作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6. 不断学习新知识在医学领域,科技日新月异,新的技术和知识不断涌现。
医务人员需要时刻关注新领域的发展,学习新技术和理论,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之,静脉穿刺是一项需要严格操作的技术,要求医务人员具备严谨细致、精湛的专业能力和切实的职业道德素养。
高质量的静脉穿刺能够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能够为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涯加分。
腋静脉穿刺置管在新生儿输液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腋静脉穿刺置管在新生儿输液中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讨腋静脉穿刺置管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0例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5例,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穿刺置管,参考组采用经头皮静脉置管,观察两组患儿穿刺置管时间及置管期间出现的并发症。
结果观察组患儿置管时间明显长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现3例并发症,参考组患儿出现9例并发症,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腋静脉穿刺置管能够减少患儿生理痛苦,延长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较少,可作为首要置管方法推广使用。
标签:腋静脉穿刺置管;新生儿;输液新生儿血管细小,穿刺难度较大,同时长期多次持续静脉输液可导致药物外渗等并发症,加重血管损伤,对患儿造成一定的损伤[1],因此适当静脉置管时间、减少穿刺次数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为对腋静脉穿刺置管在新生儿输液中的使用价值进行观察分析,笔者对我院收治的70例静脉输液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分别给予经腋静脉穿刺置管及经头皮静脉置管。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0例静脉输液患儿,男39例,女31例,体重2.8~4.1kg,平均体重(3.43±0.32)kg,纳入标准:患儿腋区完整无破损、感染等,腋下静脉完好,凝血功能常规检查均正常,患儿静脉输液时间大于5d或需要高渗性药物静脉输液。
将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5例,两组患儿性别、体重等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患儿采用腋静脉穿刺置管:清洁患儿全身胎脂、血污,对穿刺部位进行重点消毒,保证清洁。
将患儿放在暖台上,取仰卧或侧卧体位,背部垫高2cm,头偏向对侧,上臂外展,将其手部举高,环抱枕骨粗隆如行军礼状,保证其腋静脉可充分暴露于皮肤最浅表处;正常体重患儿,穿刺针与腋窝皮肤呈15°左右,肥胖患儿加大进针角度呈25°左右;进针角度<30°,缓慢进针,避免刺入腋动脉;在输液期间加强观察双侧腋窝,及时发现渗漏等并发症,并给予及时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5 6 ຫໍສະໝຸດ [ ] 唐 佩 福 , 琦 , 鹏 , .股 骨 近 端 髓 内钉 一螺 旋 刀 片 治 疗 高 龄 5 姚 董 等 骨质疏松性股骨 转子 间骨折 [] J .中 华 创 伤 骨 科 杂 志 ,0 7 9 20 ,
( 7):2 6 2—6 3 2
[ 稿 日期 ] 2 1 0 0 收 0 1— 4— 5
‘ 9‘ 5
[ 参 考 文 献 ]
[ ] Jne S l s ci no oh ntr atrs J .A t Oto 1 e snJ .Ca i a o frca i f cue[ ] ca r p sf i i t ecr h
S a d, 9 0, : 0 c n 1 8 51 8 3—81 0
短 , 后较早功能锻炼及负重 , 术 因此 对 于 老年 人特 别适 合 。 P N 内 固定 既 保 持 了 A FA O坚 强 固定 的理 念 , 物 力 学 稳 生
[ ] Har 2 rsWH.Tama r ri o ehpat ioao n c- i ru i at is ft i frds ct nadae c h t h e l i
tb lrfa u eb l r r p a t a a u a c t r y mo d a t o l s n.An e d r s h su y u i g a r h y n -e u t d sn
n wme o feut vla o [ ] oeJit ugA 16 , e t do rsl eaut n J .JB n o r m,9 9 h i nS
练 掌握 胸 前 区 解 剖 结 构 , 用 盲 穿 法 经 腋 静 脉 途 径 行 中 心静 脉 置 管 术 是 安 全 可 行 的 。 应 [ 键词 】 腋静脉 ; 关 穿刺 ; 管 ; 发 症 置 并 [ 图分 类 号 ] R 7 中 42 [ 献标识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0 文 0 8—84 ( 02 O 0 5 0 89 2 1 ) 1— 0 9— 2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 dr ora o Itga dTaioa C ieea dWet nM dc e 02Jn 2 ( ) o enJunl fner e rdt nl hns n s r e in 1 a , 1 1 t i e i 2
刀 片 具 有 填 压 骨 质 , 尖 端 宽 大 的 接 触 面 积 与 夯 实 的 骨 质 之 其 间 形 成 牢 固 的锚 和 力 和 抗 切 出 能 力 , 股 骨 头 、 获 得 减 轻 的 使 颈 年 股 骨 粗 隆 间 骨 折 最 理 想 的治 疗 方 法 。
5 ( :3 1 4) 7 7
定坚强 , 早期下 地行走 , 体 现 了 B 和微创 外 科 的精髓 。 可 又 O 通过 临床实践 , 者体会到应用 P N 笔 F A需 注 意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① 术 前 拍 摄 健 侧 髋 关 节 正 侧 位 片 , 量 颈 干 角 以便 术 中选 用 测 10 或 15 主钉 。 ② 测 量 髓 腔 大 小 以便 术 中 正 确 选 择 主 钉 3 。 3。 大 小 。③ 术 中 患 肢 一 定 要 内 收 1 0~1 。 5 。④ 牵 引 床 上 闭 合 复 位 非 常 重 要 。⑤ 术 中 透 视 螺 旋 刀 片 及 导 针 正 位 在 股 骨 颈 中下 部 分 , 位在股骨 颈中央或稍偏后方 。 侧 综 上 所 述 ,F A作 为 一 种 新 型 微 创 内 固 定 系 统 , 决 了 PN 解
的肿 瘤 患 者 应 用胸 前 区 体 表 标 志 定位 , 用 盲 穿法 行 腋 静 脉 穿刺 行 中 心 静 脉 导 管 。 蛄 果 采
12例 患 者 均 成 功 行 中心 0
静脉置 管术, 中 9 其 7例 经 左 侧 腋 静 脉 途 径 成 功 , 腋 静 脉 途 径 失 败 者 4例 行 左 锁 骨 下 静 脉 置 入 , 经 1例 经 右 股 静 脉 置 入 。术 中 2例 出现 穿刺 部 位 小 血 肿 , 误 穿左 锁 骨 下 动 脉 , 后 1 并 发 气胸 , 胸 腔 穿 刺 引 流 后 治 愈 。蛄 论 熟 1例 术 例 经
手术时间短 、 出血 少 、 口小 、 定 可 靠 等 优 点 , 目前 治 疗 老 切 固 是
盲 穿 法腋 静 脉 穿 刺置 管 的I 应 用体 会 临床
陈 凯
( 苏省 中 医院 , 江 江苏 南京 2 0 2 ) 1 0 9
[ 要 ] 目的 摘 探 讨 应 用胸 前 区体 表 标 志 定 位 盲 穿 法行 腋 静 脉 穿 刺 置 管 的 安 全 性 。 方 法 12例 准备 接 受 化 疗 0
内 固定 , 螺 旋 刀 片 可 以 自动 锁 定 , 且 自身 不 会 旋 转 , 此 不 能 因 退 钉 , 防 止 了 股 骨 头 的旋 转 , 时 配 以精 确 的 定 位 装 置 , 也 同 使 得 手 术 可 以微 创 技 术 , 作 简 便 , 血 少 , 口小 , 术 时 间 操 出 切 手
老 年性 股 骨 粗 隆 间 骨 折 内 固定 的难 题 , 方 法 具 有 操 作 简 便 、 该
[ ] 胡年宏 , 3 蔡桦 , 钊 , .动 力 髋 螺 钉 内 固 定 股 骨 头 切 割 原 因分 李 等 析[] J .中国 中 医 骨 伤 杂 志 ,0 6 1 ( )2 2 2 0 ,4 1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