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凝胶弹簧圈栓塞胼周动脉瘤一例
基于血流动力学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新理念

4 8 2・
中华 神经 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 C h i n J N e u r o s u r g D i s R e s ) 2 0 1 3 ; 管影 像 与 未破 裂 动脉 瘤 进行 比较 , 这并 不 能反 映导致 动脉 瘤破裂 前 的血流 动力 学
特征 。针 对公 认具 有破 裂 高 危 的伴 有 动 眼神 经麻 痹
重叠 多支 架 的应 用使 支 架 的血 流 动 力 学作 用 更 趋 显 著 。尽 管宽颈 动脉瘤 可 以采 用球 囊辅助 栓塞 、 多导管
等技 术进 行治疗 , 但 临床 随访结果 显 示支架植 入后 动
后交 通动脉 瘤 的形 态 学 与血 流 动 力 学研 究也 证 实其
与破 裂 动脉 瘤 间的 差 异 J 。 到 目前 为 止 , 动脉 瘤破 裂危 险 的 C F D研 究均 是 基 于 小 宗 病 例 的研 究 ; 而 对
脉瘤 内进 一 步血 栓 形 成 的 概 率是 非 支 架 辅 助 者 的
l 8 . 5倍 。而 与球 囊 辅 助 治 疗 组 比 较 , 随 访 结 果 显 示 支架 组 的治愈 率 明 显 高于 球 囊 组 ( 7 5 . 4 %和 5 0 %) , 再 治疗 率显著低 于球 囊辅助 组 ( 4 . 3 %和1 5 . 6 %) 1 4 j 。
型动脉 瘤 治疗后 6~1 2个 月 的完全 闭塞 率 可达 8 0 %
塞 的弹簧 圈对血 流 影 响在 继 续填 塞 的过 程 中逐 渐减
尽 管血管 内栓 塞 治疗 已成 为 动脉 瘤 的最 为 重要 的方法 , 但对 于大 型或 巨大 型 动脉 瘤 的治 疗 , 动脉 瘤 囊 内的栓塞 治疗依 然存在 很 大的局 限性 , 包 括 占位效 应、 昂贵 的费用 以及 较高 的复发 率 等。这 也驱 动各领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处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处理 Key Words
➢分级管理 ➢多模态监测 ➢优化脑灌注和脑保护 ➢血管痉挛预防
多模态监测
• 床旁CT、超声 • TCD • ICP • EEG • Bis/镇静指数 • TEG • MR
蛛网膜下腔出血处理 Key Words
➢分级管理 ➢多模态监测 ➢优化脑灌注和脑保护 ➢血管痉挛预防
预防血管痉挛 10-14d 转二级医院继续治疗 根据病情3w左右出院
H-H IV级
手术(介入/开颅夹闭) 术后评估
脑积水
无脑积水
CT环池结构清晰 腰池引流7d 腰穿
CT环池结构不清 脑室引流7-12 d 腰池引流/腰穿
腰穿测压、腰池引流
强化体温管理 气管切开/空肠喂养
控制颅高压 TCD,CT/MR 预防血管痉挛 3w 转康复和高压氧
动脉瘤—再次出血
• 15% 在住院治疗前死亡 • 20% 在两周内发生再次出血 • 30% 在一个月内发生再次出血 • 40% 在六个月内发生再次出血
• 发生再次出血的死亡率:>25-30% (如不接受治疗)
SAH病理
•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 可逆流入或破入脑室系统(20%) • 血块如在脑实质、侧裂和纵裂内,压迫
40-50y 1:1 70-80y 1:10 75-85% 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动脉瘤破裂 aSAH年发病率约2.0/10万
发病危险因素
• 吸烟(11倍,吸后3h最易发病) • 酗酒、毒品 • 高血压 • 高血压同时吸烟(15倍) • 避孕药(有争议)、月经期
男性 晚秋,女性 春末 1/3在用力时发病
• 全身细菌或病毒感染 • 偏头疼 • 高血压危象 • 颈椎疾病 • 脑肿瘤 • 无菌性脑膜炎 • 副鼻窦炎 • 酒精中毒 • CO中毒
水凝胶水解式微弹簧圈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塑 苤查 ! 生 旦蔓 鱼鲞箜 朔 Jn r nR d l 07 V16 N . t v t ai 0 , o1 , o 0
G nrlei eea rv w・ e
水凝胶水解式微弹簧 圈在颅 内动脉瘤治疗 中的应用
D pat n e rme t
o ersr r , h eodH si h nogU i r t, i n20 3 , hn fN uoug y TeScn o t o adn nv sy J a 5 03 C i e p d fS ei n a
【 btat I tercn f er, a a o h ee p et fi evnin c nl y te A s c】 n h eet e ya r w s pr f m tedvl m n o tr t a t h o g , h tr o n e ol e o
p e e t t a e n i i a l p l d i l i. h sa t l UTT rz st e c a a trsis t e p e l ia t d , r s n s b e nt y a p i n c i c T i r ce S lIa ie h h r ce t , h r ci c su y ih i l e n i II i c n l
e p n a l u a s r l y r g lmae a 。whc a mp o e t e f l gv l me p o o t n o e a e r s At x a d b e, n b o b eh d o e trl i ih c n i r v h l n o u r p r o ft n u y m. i i i h
d v lp n o n w i d mae a o p c i g n r c a i a e r s h s a t n d h p o t n f e eo me t f e kn s tr l r a k n ita r n a n u y ms a h e e t e r moi o i f l s o e d v c lr it r e t n r a me tg e t . Mir v ni n c mp n nr d c s lt l Hy r c i, a k n f n o a ua n e v ni a t t n r al s ol e y c o e t o a y i t u e a ey o o d o ol id o h d o a gu i ae c o p n ol w ih a o t a s e i y r l k d tc me tt c n lg , e r h n h y r — g ltn t d mir s r g c i h c d p s p ca h d oi ea h n e h oo n c ig t e i l n y i me h d fe d v c lrte t n r c r b a a e r s . Hy r c i i ata i o a lt u c i c ae t t o s o n o a ua r ame tf ee r n u y ms s o l d o o l s r d t n p a i m ol o t d wi i l n h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发展史和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发展史和新进展曹向宇;王君;杜志华;刘新峰;梁永平;苏慧【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and new materials,endovascular therapy has become the main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The 70-year develop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endovascular therapy mainly includes 3 stages:firstly,the electric coagulation induced thrombosi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n the period of 1940-1960;secondly,balloon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during 1970-1990;thirdly,coil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90 to the present.In recent years,the widespread use of flow diverter devices and intrasaccular flow disruptor have opened up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业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发展历经70余年,主要包括3个阶段:第1阶段,1940-1960年的电凝致颅内动脉瘤内血栓形成时期;第2阶段,1970-1990年的球囊栓塞颅内动脉瘤时期;第3阶段,1990年至今的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时期.近年来,血流导向装置和动脉瘤腔内血流阻断装置的广泛应用也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开拓新的方向.【期刊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7(017)011【总页数】4页(P781-784)【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性;球囊和椭圆囊;支架;医学史;综述【作者】曹向宇;王君;杜志华;刘新峰;梁永平;苏慧【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最为危重的脑血管病,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指南指出,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隙出血的病死率为8%~60%[1]。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的护理配合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的护理配合摘要:脑动脉瘤为常见脑血管异常扩张导致的瘤状病变,0.2%~7.9%的患者会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增加了病残病死率[1]。
据报道[2],脑动脉瘤病残率高达50%左右,病死率仅次于脑梗死与高血压脑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弹簧圈栓塞治疗仍为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单纯应用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难以致密栓塞宽颈动脉瘤等复杂的脑动脉瘤,且复发率高,存在一定局限性。
有学者指出[3],当血流能够通过的支架网孔面积与支架金属网格所围成的菱形面积之比值小于0.6时,可使流经支架进入动脉瘤的血流衰减,促进血栓形成,减少预后复发。
[关键词]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颅内动脉瘤,患者护理配合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导致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因血流冲击、动脉壁薄弱引起,确诊后需尽早采取手术治疗,防止颅内动脉瘤破裂,威胁患者术后生命。
本次研究选取78例行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探究重症护理配合效果,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均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符合手术治疗相关指征,签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病变、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手术禁忌症、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
根据患者手术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9例。
常规组中男女患者比例19:20,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0.12±5.70)岁,Hunt-Hess分级:Ⅳ级、V级分别有28例、11例;干预组中男女患者比例18:21,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50.10±5.60)岁,Hunt-Hess分级:Ⅳ级、V级分别有27例、12例;两组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择期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术后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环境护理,调节适应温湿度,保持空气流通,保持绝对卧床休息1天,适当抬高床头,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脑水肿,针对患者心理需求施加个性化心理疏导,缓解负面情绪。
水凝胶力学性能强化及典型应用研究进展

水凝胶力学性能强化及典型应用研究进展秦广照;贾博清;王斌;王佳翔;芦继健;赵康;李支康;赵立波【期刊名称】《应用力学学报》【年(卷),期】2024(41)3【摘要】水凝胶在生物医学、脑机接口、传感器、制动器等高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水凝胶在面对不同应用环境时仍存在力学性能上的挑战,包括易发生拉伸断裂、塑性变形以及疲劳破坏等问题,这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为了增强水凝胶的力学性能以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本研究对当前不同组分水凝胶所具备的力学性能以及多种力学强化水凝胶的典型应用进行了综述。
首先,对水凝胶的成分构成进行了介绍,包括天然聚合物水凝胶和合成聚合物水凝胶等。
进而,通过系统总结不同水凝胶的力学特性和强化方式,深入剖析了抗拉强度、黏接强度和疲劳阈值等力学性能的优化途径。
最后,指明了具有优秀力学性能水凝胶相应的应用场景,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本综述提供了水凝胶力学性能提升的多元化视角和解决方案,为设计特定需求的新型水凝胶材料提供了科学指导。
【总页数】14页(P485-498)【作者】秦广照;贾博清;王斌;王佳翔;芦继健;赵康;李支康;赵立波【作者单位】明石创新(烟台)微纳传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精密微纳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微纳制造与测试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789【相关文献】1.Ti_(3)AlC_(2)陶瓷力学性能强化研究进展2.调控光固化3D打印水凝胶力学性能策略的研究进展3.高力学性能水凝胶研究进展4.网络形成体平均键能对化学强化典型盖板玻璃力学性能的影响5.冷却过程对典型钢材结构与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 作者单位 ] . 1 宁夏 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 宁夏 银川 70 0 50 4 2 北京天坛总 医院介入科 , . 北京 10 5 000 [ 作者简介 ] 黄德俊 ( 98一 , , 16 ) 男 硕士 , 主任医师 , 主要从事脑 血管 病的血管内微创治疗和显微神经外科 手术治疗 。 [ 通讯作者 ] 万定 ,m i W n i 0 7 ou tm E a : a Dn 0 @s .o l g h 【 网络 出版时间 】0 1 1 — 7 1 : 2 1 — 1 1 34 4 【 网络 出版地址 ] t : w w c k nt c sdt l 4 10 . . h p/ w .ni e km / e i 6 .0 8 R t / . / a/
颅脑 C 血管成像 ( T 检查 , T C A) 明确显示 动脉瘤 4 5
宁夏医学杂志 2 1 0 2年 1月第 3 4卷第 1期
N nx MeJJn2 1 , l 4, o 1 igi d ,a .0 2 Vo 3 N . a
例, 5例显 示不 清楚 。在血 管 内治疗 前行 全 脑血 管 造
2 1l l 1 4 . 2. t 01 l 7. 3 4 01 h ml
其中 5 例为破裂动脉瘤 , 例为未破裂动脉瘤 ; 0 5 男性
2 2例 , 性 3 女 3例 , 龄 2 7 年 8~ 8岁 , 均5 . 岁 。 临 平 20 床症状 有 头痛 2 5例 , 识 不 清呈 嗜 睡 2 意 5例 , 昏迷 浅 4例 , ~重 度 昏迷 1 。动脉 瘤 按 H n —H s 中 例 ut es分 级 ,—I级 5 I I O例 , I 4例 , I级 I I V级 1 。 例 12 影像 学检 查 : 有动 脉瘤 在 血 管 内治疗 前 均 行 . 所
胼周胼缘动脉起始部双动脉瘤1例

胼周胼缘动脉起始部双动脉瘤1例
冯文峰;黄胜平;漆松涛
【期刊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024)009
【摘要】颅内动肪瘤以单发多见,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常发生在多个动脉上,而在1个动脉分又部同时发生2个动脉瘤尚未见报道,最近我科收治1例胼周胼缘动脉起始部双动脉瘤患者,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1096-1096)
【作者】冯文峰;黄胜平;漆松涛
【作者单位】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
州,5105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
【相关文献】
1.弹簧圈栓塞胼缘动脉巨大蛇形动脉瘤一例 [J], 宗海亮;凌锋;张鸿祺
2.胼周动脉 A3段侧-侧搭桥治疗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大脑前动脉 A1段动脉瘤一例[J], 陈贤谊;王林;方兵;虞军
3.动脉瘤形态学特征对胼周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分析 [J], 翟晓东;李传捷;于嘉兴;任健;张鸿祺
4.小骨窗纵裂入路开颅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动脉瘤 [J], 敖祥生;周毅
5.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附23例报告) [J], 陈刚;李俊;徐国政;秦尚振;龚杰;杨铭;潘力;马廉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例因动脉瘤颈不明最,直接行动脉瘤腔栓塞难度大,考虑 到闭塞A4段后对肢体功能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小大及经济等因素,采用 HES栓寨动脉瘤近端的载瘤动脉。仪用2枚HES使动脉瘤 达到完全致密栓塞,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原有症状及体征消 失。此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不具备显微神经外科于术条件 的地I汀级医院。
DOI:10.3760/cma.j.jssrL 1001-2346.2010.09.022 作者单位:237005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收稿:2009—12—14修回:2010.07—29) (本文编辑:张玉琪张杨)
万方数据
水凝胶弹簧圈栓塞胼周动脉瘤一例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Matsuno A,Katayama tt,Wada H,et a1.Signifi,·ance nf ronse— eutive bilateral surgeries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subdural hematnma who devel,,p contralateral acute epi。or subdural hematoma.Surg Neur01.2003,60:23-30. Tamaki T。Node Y。Yamamotn Y.et a1.Cardiopulmonary hem— odynami,·,'hanges during acute subdural hematoma evacuation. Neurol Med Chir,2006,46:219-225. Mohindra S,Mukherjee KK,(;upta R,et a1.Decompressive sat一 辨ry rf,r acute subdural haematoma leading In c,mtralateral extradural haematoma:a report of 1wo cases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Br J Neurosurg.2005,19:490-,4.94.
2009,30:65-66.
Su rrM.I∞’rH.Chen WF.et a1.Contralateral acute epidural he— matoma after decompressive surgery of a‘·ute subdural hematoma: 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0me.J Trauma.2008.65:1298一1302.
·822·
虫垡控经处社丞盍!Q!Q生!旦筮!i鲞笙竺翻£堕!』盟型塑!!监:!业!!翌垃!垫!Q:!!!:!!:堕垒!
"
哺1j
p m 1j
¨ 1J _【,_l 坦 1J
冯东侠.莺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的急性脑膨出.临床医学,
1995.15:11一12.
黄水辉.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治疗进展.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专家点评】 对于重型颅脑伤高颅压的手术方式一直在探讨之中,尤
其是骨瓣大小、位置、术中减压方式、硬脑膜是否缝合、骨瓣 是否去除等。本研究通过大宗病例前瞻性研究发现应用逐 步控制性减压有利于防止脑膨出和脑梗死,可降低死残率, 值得称赞,有创新,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价值。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 江基尧 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张赛
[13]Feuerman T。w”kym PA,Gade GF,et a1.Intraoperative devel— opment of eontralateral epidural hematoma during evacuation of traumatic extraaxial hematnma.Neurusurgery,1988,23:480484. (收稿:2010—04—09修M:2010.06—04) (本文编辑:张玉琪张杨)
陈光贵, 陶翔玉, 郑立升 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37005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2010,26(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sjwkzz98201009022.aspx
.病例报告.
水凝胶弹簧圈栓塞胼周动脉瘤一例
陈光贵 陶翔玉 郑立升
患者男,39岁。用力排便后突发剧烈头疼伴呕吐4 h 急送当地医院。入院查体:意识旱昏睡状,双下肢瘫痪,小便 失禁。cT提示胼胝体前部纵裂问小血肿伴蛛网膜下腔出 血。保守治疗13 d后转入我院,入院时神志清楚,双I:肢肌 力【l:常,双下肢肌力Ⅳ级,浅感觉稍减退。及时行DSA检杳, 显示片侧大脑前动脉胼周段(A4)囊形动脉瘤(图1),形态不 规则,瘤颈小明显,约5 him X6 mm,其余血管末见明显异常。 术巾选择合适的水凝胶弹簧圈(HES)栓塞动脉瘤近端的载 瘤动脉。填塞第1枚HES后造影见动脉瘤充盈及排空延迟, 观察20 min后造影见动脉瘤充盈及排空明显延迟,载瘤动脉 血流明显缓慢。填入第2枚HES后造影见动脉瘤充盈及排 空在之前基础上显著延迟,观察20 min后冉次造影见动脉瘤 及其远段血管完伞不显影(图2)。术后恢复良好,无相关并 发症发生,半个月后_}l{院,_}fj院时患者双卜.肢肌力及浅感觉 恢复正常。半年后复查DSA示动脉瘤栓塞满意,无复发 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