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体质辨识观察耳穴贴压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的疗效

合集下载

耳部铜砭刮痧联合耳穴贴压改善阴虚火旺型失眠症的护理效果研究

耳部铜砭刮痧联合耳穴贴压改善阴虚火旺型失眠症的护理效果研究

耳部铜砭刮痧联合耳穴贴压改善阴虚火旺型失眠症的护理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本文评估耳部铜砭刮痧联合耳穴贴压在改善阴虚火旺型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观察2023年6月至2023年7月的护理门诊患者,以30例阴虚火旺型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给予常规西药干预方案与耳部铜砭刮痧联合耳穴贴压干预方案,并对睡眠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利用统计学方法予以比对。

结果:两组方案相比较,试验组更为优异(P值<0.05)。

结论:在改善失眠症患者中,应用耳部铜砭刮痧联合耳穴贴压技术为更佳干预方案,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大力推广。

【关键词】耳部铜砭刮痧;耳穴贴压;失眠症;护理效果通过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的学习,经过各个基地游转学习培养了循证护理思维,拓展了护理科研思维,提高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创新与运用能力。

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在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要去创新,要用脑思考,用心琢磨,用行动去实践。

在广东省中医院学习了虎符铜砭刮痧,铜砭刮痧在耳部刮痧有很好的改善失眠的功效。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受工作压力、社会压力、生活压力等因素影响,使人易出现精神疲惫,导致精神不振,健忘,五心烦热,失眠等,临床阴虚火旺型为常见证型,其病因病机为肾精耗伤、虚火扰神。

失眠症的患病率逐年递增,严重危害民众身心健康,若不采取及时干预措施,会极大降低患者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诱发心脑血管疾病[1]。

故此,本文以30例阴虚火旺型失眠症患者为例,重点观察耳部铜砭刮痧联合耳穴贴压干预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研究提供有效证据,具体内容表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23年6月至2023年7月为限,以30例阴虚火旺型失眠症患者为例,采用系统抽样法,每组安排(n=15);试验组:男女占比:8∶7;年龄限值:36--65岁(50.5±4.28)岁;病程均值(8.45±3.17)个月;对照组:男女占比:7∶8;年龄限值:37--66岁(51.5±4.17)岁;病程均值(9.31±4.29)个月,资料差异(P>0.05)。

辩证论治穴位敷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辩证论治穴位敷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辩证论治穴位敷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4-06-03T11:10:12.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9期供稿作者:杜绪华黄元和秦秀荣[导读] 失眠症多与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有关.临床上诊治初患失眠患者。

杜绪华黄元和秦秀荣 ( 东阿县中医医院聊城东阿 252200) 【摘要】目的观察自制中药膏穴位敷贴治疗瘀血内阻型失眠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瘀血内阻型失眠患者7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5例采用足底涌泉穴、神阙穴、三阴交穴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35例采用阿普唑仑0.8mg睡前口服;疗程4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自评问卷(PSQI)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57%,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SQI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SQI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瘀血内阻型失眠疗效显著。

【关键词】瘀血内阻型失眠症中药膏穴位贴敷 PSQI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012-02 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

中医称之为“不寐”、“不得眠”“目不瞑”[1]是指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疾病,重者可有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头晕,心悸,食欲不振,甚至导致认知功能及行为情绪方面的改变,增加了抑郁症焦虑症的患病风险。

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我国的失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43.1%的成年人曾不同程度的受到过失眠困扰[2]中医药治疗失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笔者依据中医外治理论,选用活血化瘀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失眠症患者70 例,入选病例依单盲、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 例,进行平行阳性对照。

中药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65例

中药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65例

1 临床资料
11 对 象 与分 组 .
将 15例失眠症 患者, 0 随机分 为两组 治疗组 6 5例. 男 性 2 9例. 女性 3 6例 :年龄 1 - 6 9 8岁:病程最短 1 月. 个 最 长 1 年 对照组 4 0 0例, 男性 l 7例, 女性 2 3例;年龄 2  ̄6 0 6 岁 :病程虽短 1 个月, 最长 1 2年 1 2 诊 断标 准 . 参照 中国精神疾病 分类方案 与诊断标准 (C D 2 R 。几 CM 一 一 ) 乎以睡眠障碍 为唯 一 症状 , 其他 症状均 继发于 失眠. 包括难 入睡 、睡眠不深 、易醒、多梦、早醒 、醒后 不易再 睡、疲乏 或 白天 困倦 :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 生 3次 并持续 1个 月 上:失眠 引起显 著的苦恼 或精 神活动效 率下 降;不是
道 如 下
磁珠 贴敷于耳 穴 E 用 拇指和 食指对压 耳穴. , 手法 由轻至重. 使之产 生醴 麻 、胀 、痛感 每次按压 3 5 i, - m n 嘱患者每
日自行按压 5 ~6次, 餐后 3 m n和睡前加强按压 3天更 0i 每
换 1 双耳 交替。 孜
2 2 时 照 纽
报 道如 F
检☆听阈大十 9 0分 贝。 4 治疗结果 2 O例患者疗程结 束时显教 1 , 7例 好转 2例, 无效 1例. 总有效率为 9% 5 5 小结
1 一般资 料 率组 2 例 患者均来 自本院外科康复病房, 中男 l 倒 , 0 其 3 女 7例 :年龄 2 -6 5 6岁, 平均 4 . 0 3岁;疗 程 7天~1个月 原发病 均为颅脑外伤, 中开颅术后 9例 , 其 保守 治疗 1 1例 。
费用增加和 l _ 作效率下 降 已成为 许多 国家广泛关注 的公共 卫

中药耳穴贴敷治疗失眠阴虚火旺证的临床观察

中药耳穴贴敷治疗失眠阴虚火旺证的临床观察

中药耳穴贴敷治疗失眠阴虚火旺证的临床观察
何羽
【期刊名称】《哲理》
【年(卷),期】2009(000)012
【摘要】将65例失眠阴虚火旺证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3例,采用中药决明子进行耳穴贴敷法,对照组32例,采用耳穴埋针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从而得出结论:中药耳穴贴敷治疗失眠阴虚火旺证疗效显著。

【总页数】3页(P40-41,44)
【作者】何羽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加味温胆汤配合耳穴贴敷治疗脑梗塞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J], 张丽娜
2.中药熏洗加耳穴贴敷护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J], 曾燕;刘婷婷;杨娟;莫杰
3.更年安神方治疗失眠阴虚火旺证72例临床观察 [J], 黄俊山;苏灿斌;张娅;张一帆;李璟怡;杨臖;朱莹;郁阿翠
4.甘麦大枣合酸枣仁汤治疗失眠(阴虚火旺证)临床观察 [J], 徐丹;高红勤
5.黄连阿胶汤加减辅以耳穴贴敷治疗卒中后失眠症84例临床观察研究 [J], 褚爱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耳穴辩证施治贴压治疗中青年失眠症患者临床观察

耳穴辩证施治贴压治疗中青年失眠症患者临床观察
1.2.2对照组
本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给予患者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10mg,每天1次,持续治疗不超过4周。
1.3观察指标
采取PSQI问卷量表对两组进行睡眠状况评定,其中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每项均采取0~3级评分,满分21分,分数高,代表睡眠质量差[2]。
【参考文献】
[1]李红兵,荆萍,张英等.耳穴压豆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失眠症6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5):69-71.
[2]徐征,朱丽群.耳穴埋豆治疗慢性肝炎伴失眠症患者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2880-2882.
[3]王寒,孟贤慧,邹伟等.调神针法配合耳穴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7):26-28.
西医对于中青年人失眠症状多采用安眠药物治疗,并且在治疗中需要严格控制镇静药物的用量,因此效果也受到了影响[4]。
本研究将耳穴辩证施治贴压方法与酒石酸唑吡坦片的临床效果进行对照,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睡眠质量均有着较大的提升,说明两种方式治疗失眠症均有效,并且耳穴辩证施治贴压治疗效果较第三代镇静药物酒石酸唑吡坦片更好,说明西药治疗中青年失眠将剂量控制在了安全范围,但停药后患者睡眠质量虽然有所改善,但改善作用较中医耳穴辩证施治贴压方法更差,说明选取与大脑功能相关的穴位进行按压,配合耳穴贴压,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且不会产生成瘾性,十分适宜与中青年患者采用。
【关键词】耳穴;辩证施治;中青年;失眠症
【中图分类号】R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326-02
成年人失眠现象在当代十分普遍,失眠表现为睡眠时间不正常,并且睡眠质量差,多梦等,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情况严重时需要采取适宜的治疗[1]。一般对于不严重的失眠提倡自我调节或者心理疗法,而偶发、频发的较严重的失眠则需要采取镇静药物治疗,但西药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但依然具有成瘾性,并且治疗中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当患者对药物耐受不佳时,容易出现宿睡等现象,因此国内对失眠的治疗多采用中医手段,本研究采用耳穴辩证施治贴压方法治疗中青年失眠,效果令人满意,并与西药进行对照观察,旨在探讨耳穴辩证施治贴压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观察耳穴磁珠贴压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观察耳穴磁珠贴压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观察耳穴磁珠贴压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发表时间:2016-07-28T10:35:12.3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作者:杨洁陆佳[导读] 临床上应用耳穴贴压法治疗失眠症疗效满意,且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

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江苏无锡 214071摘要:失眠症为临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常因其伴发一系列症状,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

临床上应用耳穴贴压法治疗失眠症疗效满意,且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

本文通过对56例失眠症患者采取耳穴磁珠贴压的疗效进行观察,有效率高达94.6%。

关键词:耳穴贴压;失眠症;疗效失眠,属中医“不寐”范畴,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1]。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全国调查问卷统计显示:高达38.2%的中国城市居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眠。

一项针对中国6城市的普通人群睡眠问题的调查表明,成年人在过去的12个月内有失眠症状的比率高达57%,其中北京60%;上海62%;广州68%,女性失眠率是男性的1.4~2倍。

耳穴贴压法简称压丸法,简便易行,能持续起到刺激作用且安全无副作用,适用于年老、体弱、儿童怯痛和不能坚持每日就诊者。

2014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我们根据中医理论在临床上采用耳穴磁珠贴压治疗失眠患者5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患者,年龄最大者75岁,最小者23岁;男性21例,女性35例;病程最长15年,最短2个月。

2.1 诊断标准(1)参照《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制定的中国成年人失眠诊断标准:①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min;②睡眠质量睡眠质量下降,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③总睡眠时间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h。

(2)未使用精神药物或停药2周以上。

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8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耳穴贴压结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1.4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耳穴贴压治疗能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疗效显著。

【关键词】耳穴贴压失眠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171-01失眠,中医称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1]。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思想压力越来越大,不寐患者日渐增多,如何帮助人们解决这一问题,提高睡眠质量,成为医务工作者的迫切任务。

我科于2012年10月-2013年12月运用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病人,疗效显著。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我科门诊及住院的失眠病人58例随机分为两组,男36例,女22例,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3月―3年,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用耳穴贴压加内科药物治疗。

耳穴贴压取穴:主穴为神门、枕、皮质下、心、垂前、耳尖。

随证配穴:肝火上扰加肝,心肾不交加肾,胃腑不和加胃,心脾两虚加脾,心胆气虚加胆。

方法:先观察要贴压的穴位区有无变色、红肿、隆起等,再用探针在该穴区探压,用力均匀,找到压痛敏感点,即痛点,用探针刺激数下,75%酒精棉签消毒耳廓,然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王不留行籽穴贴对准耳穴贴压好,按压片刻,注意按压的强度,使耳廓有沉、酸、麻、发热、胀痛感(即得气)为度,每次贴压一侧耳穴,2天更换一次,每日按压4次,即早、中、晚和睡前三十分钟,每次每穴1—2分钟,10次为一疗程。

耳穴压丸配合针刺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疗效观察

耳穴压丸配合针刺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疗效观察

耳穴压丸配合针刺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疗效观察薛新丽1,杨瑞2*(1.北京市朝阳区双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22;2.北京市朝阳区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29)摘要目的:观察采用耳穴压丸配合针刺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科2018年2月 2019年10月就诊的失眠患者共96例,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采用耳穴压丸配合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共治疗14d。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估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

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2.50%和91.67%,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的PSQI评分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耳穴压丸配合针刺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能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失眠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关键词:失眠;阴虚火旺型;针刺疗法;耳穴压丸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6-978X(2020)05-0016-0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班、熬夜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伴随因素,失眠成为影响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长期的失眠会引起一系列内分泌失调、紊乱等问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也随之降低,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1]。

而目前常采用的镇静安眠药物,长期服用容易造成药物依赖甚至影响认知功能。

耳穴压丸和针灸协同治疗睡眠障碍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等优势,能较好地改善失眠症状,具有重大意义。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2月 2019年10月就诊于我科的失眠类型患者96例,男47例,女49例;年龄45岁 65岁,平均(55.57ʃ5.97)岁;病程1a 5a,平均(2.57ʃ0.68)a;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54例,初中及以下42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8例。

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中医杂志2019年8月第54卷第8期・585・基于中医体质辨识观察耳穴贴压治疗阴虚火旺型失昵患者的疗效*
李剑霜郑婷婷郑娅吕智隸
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浙江金华321000
关键词中医体质辨识耳穴阴虚火旺失眠
失眠是指经常无法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睡眠紊乱现象,严重时更会影响人体健康。

有研究发现失眠主要证型中阴虚火旺型占有近1/3比例⑴。

中医体质学是“辨体一辨证一辨病”最重要的理论基础⑷,是治病求本的关键。

本研究基于中医体质辨识采用耳穴贴压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失眠诊断参考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叫阴虚火旺证辨证分型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⑷。

1.2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阴虚炎旺型失眠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

观察组年龄53.78±6.65岁,病程6.37±3.28月;对照组年龄53.67±6.28岁,病程6.69±3.42岁。

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纳入标准:①签署知情同意、同时符合上述失眠诊断标准和阴虚炎旺者;②年龄45-65岁;③病程超过1个月者;④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7分;⑤患者未曾服用治疗本病的药物及其他治疗措施。

1.4排除标准:①全身性疾病所致失眠,以及外界环境干扰引起者;②精神病患者,合并有造血系统、肝、心血管、肺和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③存在心理冲突或重大生活事件未处理者;④酒精、药物滥用者。

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耳穴压豆进行治疗。

对照组取脑、心、神门、内分泌耳穴。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
表2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DS01-A中医体质辨识系统进行体质辨识。

根据体质辨识结果进行配穴:阴虚质加肾、皮质下;气虚质加脾、胃耳穴;痰湿质加肺、脾耳穴;湿热质加肺、大肠耳穴;瘀血质加肝、脾及耳尖放血耳穴;气郁质加肝、胆、交感耳穴。

单侧磁珠贴压,3天后换耳,每日按压5次,每次1分钟,睡前必须按压。

治疗21天后评估疗效。

3疗效观察
3.1疗效判断:采用PSQI评分表评价睡眠质量⑸,分为0~21分,总分愈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PSQI量表评分减分率[减分率=(治疗前PSQI评分-治疗后PSQI评分)/治疗前PSQI评分X100%]。

痊愈:减分率为76%~ 100%;显效:减分率为51%-75%;有效:减分率为25%~ 50%;无效:减分率<25%
3.2治疗结果:在课题进行期间治疗组胶布过敏2例,自动放弃2名,对照组自动放弃1,均终止试验。

观察组最终46例完成治疗(男19例,女27例),对照组49例完成治疗(男23例,女26例)。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PSQI量表各项积分及总分比较,见表2。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1o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468288295.65%°对照组4931622883.67%
两组在治疗前、后PSQI各项目积分及总分的比较G±s,分)
组别时间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总分观察组治疗前 2.54±0.50 2.46±0.50 2.48±0.50 2.67±0,59 1.91±0.4 1.28±0.4613.35±1.04(46例)治疗后0.87±0.65°0.83±0,74°0.98+0.68°0.96±0.F0.70±0.70A0.35±0.48* 4.67+2.20A 对照组治疗前 2.53±0.50 2.33±0.51 2.41±0.49 2.53±0.59 1.96±0.35 1.29±0.4713.04±1.34(49例)治疗后 1.26±0.76 1.35±0.69 1.37±0.73 1.22±0.56 1.12±0.560.61±0.61 6.96±2.50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P<0.05o
------------------------------------------4体会
*基金项目:金华市中心医院青年基金资助项目基于中现代医学治疗失眠目前主要有抗焦虑、抑郁等药医体质辨识观察耳穴砧压治疗阴虚火旺失眠患者的疗效,物,长时间服用易造成药品依赖’且有一定的副作编号:JY2016-2-13用。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中医药在治疗
・586・浙江中医杂志2019年8月第54卷第8期乌梅丸治疗顽固性失眠验案
周润津林兴栋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
关键词乌梅丸顽固性失眠医案
顽固性失眠是指长期持久的难以入睡,频繁或持久的觉醒、早醒,持续3周以上,且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睡眠障碍,属中医学“不寐”范畴。

笔者导师林兴栋教授善用经方辨治失眠症,效果满意。

现择其运用乌梅丸治疗顽固性失眠典型病案如下.并阐释其证治机理。

方某,男,54岁。

主诉:入睡困难2年余,于2018年8月26日初诊。

患者2年前因工作不顺等原因开始出现入睡困难,间断服助眠药(思诺思),伴夜梦多,常于凌晨2 ~3点醒来,醒后难入睡,自觉肢体乏力,咽干口苦,白天精神困倦,注意力难集中,影响工作,遂于我院门诊就诊。

进一步问诊,知患者平日感头部胀闷、咽部干痒不适,四肢畏寒(过肘膝部),腰部酸软感.纳差,大便稀,不成形,1~2次/天,舌黯、苔白偏干,脉弦细。

查体:双眼结膜充血,咽部扁桃体I度肿大,轻度充血,淋巴滤泡增多。

既往史:高尿酸血症、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辨证:厥阴证(上热下寒)。

处方:乌梅、白芍、天冬、首乌藤各30g,盐牛膝、酒萸肉各20gJ|茸、太子参、醋香附、酸枣仁各15g,淡附片(先煎)、桂枝、干姜、黄苓、炙甘草各10g,黄连5g,细辛(先煎)、肉桂(冲服)各3g°8剂,日1剂,水煎服.服药期间禁食生冷、油腻之品。

同时嘱患者尝试停用助眠药,若难以入睡可酌情服用。

二诊:患者怕冷感较前改善,但入睡困难感仍在,于原方加入北沙参
#通讯作者:林兴栋,E-mail:linxdlili@
失眠有独特优势。

笔者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采用体质辨识,以便更精准的进行治疗。

体质辨识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属于阴虚质29人(63%)、气虚质11人(24%),湿热质4人(9%),气郁质2人(4%),阴虚质占比最大,说明辨证分型与辨体质总体分布趋势是一致的,在耳穴选择时,兼顾体质因素,根据患者体质有针对性地加用穴位,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在睡眠质量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辨体一辨证一辨病结合的思路指导临床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疗效。

5参考文献30g以补益肝阴。

5剂。

三诊,诉症状缓解明显,睡眠时间每日可有5~6小时,中间仍会醒来,醒后可再入睡2个小时,大便偏软,成形,腰部酸软感仍在,舌脉同上,查体:扁桃体现无肿大,滤泡较前减少。

于原方加补骨脂10g,继服2周。

四诊:患者已基本停用安眠药,每日基本能保证6~7小时睡眠,时咽干无口苦,四肢畏寒感明显减轻,大便日1次,成形。

现遗留腰部酸软感,嘱其针灸推拿门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加服金匮肾气丸。

2019年1月电话随访,患者诉睡眠改善明显,症状未再复发。

按语:乌梅丸作为治疗厥阴病本证的代表方,基本确定病位在足厥阴肝,属上热下寒证;因足厥阴肝经主藏血,寄相火,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其性体阴用阳,若肝阴血不足,则心神失养,故见入睡困难、夜梦多等症。

由于病情日久不愈,患者多有焦虑情绪,长期睡眠不满足感进一步加重焦虑状态,若气郁化火,可见上热表现。

此外.厥阴经经气旺于丑时,故部分患者往往于凌晨2 ~3点易醒。

林师用乌梅丸汤剂温下清上,并加用首乌藤、酸枣仁宁心安神;香附疏解三焦气机;炙甘草调和诸药。

从而达到补益阴阳、调和寒热作用。

临证时使用乌梅丸可以抓住3点进行辨证:①易醒时间多在凌晨2到3点;②患者平素易上火(如口腔溃疡、咽痛等),兼见畏寒肢冷;③大便不调,以便稀多见。

收稿日期2019-01-19
[1]刘东生,连新福,袁少英,等.原发性失眠症中医证候群筛选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4):102-105.
[2]王振宇,姚海强,王琦.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的临床运[J].中医杂志,2016,57(22):1921-1924.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119.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32.
[5]唐润栋,徐晓林,姜彦,等.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对经子宫切除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33(3):222-225.
收稿日期2019-04-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