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1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耳穴压豆法操作规程

耳穴压豆法操作规程

二、耳穴压豆法
【目的】
耳穴埋籽是采用王不留行籽(或菜籽)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眩晕高血压、中风后呃逆、便秘、失眠、食欲不振等。

【用物准备】
治疗盘、探针、棉签、0.5%碘伏、镜子、王不留行籽、胶布、剪刀、弯盘等。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

3.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针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常规消毒。

4.埋籽:将王不留行籽粘于7mm×7mm胶布中间,贴于所选穴位上,并用食指指腹按压。

5.一边按压一边询问病人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

6.教会病人或家属按压的方法,根据需要留籽2~3天。

7.撤籽:撤除胶布和王不留行籽,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并及时给予处理。

8.操作完毕,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耳廓有炎症、冻伤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2.动作轻巧,按压力度适中,使病人有“得气”的感觉即可。

3.胶布潮湿,脱落应及时更换。

《耳穴压豆》课件

《耳穴压豆》课件

《耳穴压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健康与幸福》教材第五章第二节“耳穴压豆”。

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耳穴压豆的基本知识,包括耳穴压豆的定义、作用、选穴方法、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耳穴压豆的基本知识,知道耳穴压豆的作用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耳穴压豆的定义、作用、选穴方法、操作步骤。

难点:耳穴压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耳穴模型、耳穴压豆图解。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耳穴压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缓解头痛、失眠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耳穴压豆的定义、作用、选穴方法、操作步骤。

4. 课堂讲解:结合PPT和耳穴模型,详细讲解耳穴压豆的操作步骤,如选穴、消毒、压豆等。

5. 示范演示:教师现场演示耳穴压豆的操作步骤,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整个过程。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耳穴压豆1. 定义:通过压迫耳穴,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2. 作用:缓解头痛、失眠、焦虑等症状。

3. 选穴方法: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耳穴。

4. 操作步骤:a. 选穴: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耳穴。

b. 消毒:用酒精棉球擦拭耳穴。

c. 压豆:将豆子放在耳穴上,用胶布固定。

d. 调整: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压豆的位置和力度。

5. 注意事项:a. 避免压迫敏感区域。

b. 保持耳穴清洁,防止感染。

c. 定期检查,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耳穴压豆的操作步骤图。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了耳穴压豆的基本知识。

课后,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耳穴压豆的原理和应用,尝试在家中进行实践,观察并记录效果。

耳穴压豆法的操作规程

耳穴压豆法的操作规程

耳穴压豆法的操作规程
【目的】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适应症】
【操作前准备】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评估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6、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王不留籽等,酒精、棉签、镊子、
探棒、胶布、弯盘等。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用镊子持王不留行籽胶布贴附在耳穴部位,留埋期间,
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5、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注意事项】
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

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3.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

4.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

5.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耳穴压豆技术流程

耳穴压豆技术流程

耳穴压豆技术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耳穴压豆技术流程一、准备工作阶段。

在进行耳穴压豆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耳穴压豆艾灸法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耳穴压豆艾灸法
等症状。
联合治疗方式
1 2
针灸与耳穴压豆艾灸法结合
在针灸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艾灸法,增强治 疗效果。
中药与耳穴压豆艾灸法结合
在口服中药的同时,配合耳穴压豆艾灸法,提高 疗效。
3
其他疗法与耳穴压豆艾灸法结合
如推拿、拔罐等,通过多种疗法的协同作用,增 强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与评估
01
02
03
症状改善情况
避免烫伤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烫伤皮肤。如感觉温度过高,可适当调整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
注意保暖
保持室内温暖,避免患者受凉。
注意事项与安全防范
• 注意过敏:如果患者对中药或艾条过敏,应立即停止操作 并就医。
注意事项与安全防范
防火措施
在操作过程中,要远离易燃物品,确 保室内通风良好。
急救准备
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
未来发展
随着中医技术的不断发展,耳穴压豆艾灸法有望与其他中医治疗方法结合,形成更完善 的治疗体系。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耳穴压豆艾灸法有望在预防保健领域
发挥更大的作用。
研究方向
进一步研究耳穴压豆艾灸法的作用机制,探索其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结合现代科 技手段,提高治疗的精准度和舒适度;加强临床研究,积累更多案例和经验,为推广应
毛巾或纸巾:用于清洁和保护操作区域 。
镊子或钳子:用于夹取艾条。
艾条:选用优质艾绒制作,长度适中, 便于手持和操作。
酒精灯、火柴或电子点火器:用于点燃 艾条。
操作步骤
清洁耳部
用毛巾或纸巾轻轻擦拭耳廓表面 ,保持干燥。
选取穴位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相应的耳穴 进行压豆。
操作步骤
• 放置压豆:用镊子或钳子夹取准备好的中药小布 袋,贴在选定的耳穴上,并用手指按压片刻,使 其固定。

耳学压豆的操作流程

耳学压豆的操作流程

耳学压豆的操作流程耳学压豆是一种古老的中医传统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提高免疫力。

下面是耳学压豆的操作流程,详细介绍如何正确进行。

1.准备工作:-清洁耳朵:用温水和中性洗面奶清洁耳朵,确保耳朵干净,并清除耳垢。

-消毒工具:使用医用酒精或消毒液消毒耳针或耳贴。

2.确定穴位:-十几个常用的耳穴:丸脑、肾脑、心脑、脾脑、胆脑等等。

-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需求和具体症状,在耳穴图上找到相应的穴位。

3.使用耳针:-选择合适的耳针:根据穴位的深浅,选择合适长度的耳针。

-插入耳针:使用洗手液清洁双手后,拿起消毒后的耳针,抓住耳针的头部,注意不要触碰杆的部分,以免感染。

将耳针缓慢插入穴位,按照一定深度插入。

-固定耳针:轻轻转动耳针,确保其在穴位内部固定。

使用轻柔的绷带或细丝线将耳针固定在耳廓上。

4.刺激穴位:-旋转耳针:使用拇指和食指握住耳针的杆部,轻轻旋转耳针。

根据个人的感觉,选择适度的旋转力度,一般为3-5圈。

-轻拍穴位:用拇指轻拍穴位,以诱发局部酸胀、酥麻、发热等感觉。

可以根据个人耐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来控制拍打的力度和频率。

5.注意事项:-适度施力:旋转耳针或拍打穴位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刺激过大或损伤皮肤。

-避免感染:每次使用耳针前后都要进行消毒,确保操作的卫生。

-谨慎使用:孕妇、严重高血压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等,不适合进行耳学压豆,或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6.耳贴替代耳针:-准备耳贴:选择符合个人需求的耳贴,可以用贴剂或者有药性的耳贴。

-贴上耳贴:用消毒液清洁后,将耳贴直接贴在相应的穴位上。

-刺激耳贴:轻轻摸按耳贴,以发酵其药力。

根据产品说明或医嘱,控制摸按的力度和时间。

耳穴压豆技术流程

耳穴压豆技术流程

耳穴压豆技术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耳穴压豆技术流程一、准备工作阶段。

在进行耳穴压豆操作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完整版)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完整版)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目的】用物品(如菜籽、王不留行子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适应证】临床适用于高血压、眩晕、失眠、疼痛、便秘、腹胀、颈椎病、腰痛等临床常见病症【禁忌症】1、耳郭上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不宜用耳穴治疗。

2、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用耳针治疗;妇女怀孕期间也应慎用,尤其不宜用子宫、卵巢、内分泌、肾等穴。

【用物准备】治疗盘、耳穴模型、探针、棉签、0.5%碘伏、镊子、王不留行籽、胶布、剪刀、弯盘等。

【操作流程】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

3、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针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常规消毒。

4、埋籽: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以局部耳廓微红、发热为度。

5、一边按压一边询问病人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

6、教会病人或家属按压的方法。

7、撤籽:撤除胶布和王不留行籽,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并及时给予处理。

8、操作完毕,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操作后应进行手的卫生消毒。

【注意事项】1、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

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2、动作轻巧,按压力度均匀适中,使病人有热、麻、胀、痛等感觉即可。

3、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一旦胶布潮湿,脱落应及时更换。

4、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5、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

6、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

【流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敷法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适应症
肢体肿胀、关节炎等外科肿疡
禁忌症: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操作前准备:
着装整齐,仪表端庄;核对医嘱、治疗卡;携治疗卡到病房,核对床头卡、腕带、病症、治疗项目、部位。
操作流程:
1、推车至床旁。
2、核对治疗卡,腕带内容。
3、关闭门窗,遮挡床幔。
4、取舒适体位,暴漏敷药部位。
13.整理床单位,拉开窗幔,开窗通风
14.再次核对腕带,治疗卡
15.讲解注意事项,关心体贴病人
16.垃圾分类放置,六部洗手法洗手,摘口罩,记录
推车出病室
注意事项
1.施灸时要调整好患者的体位,随时刮艾灰,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注意观察施灸部位的情况,对昏迷、感觉迟钝、小儿患者,施灸时操作者食、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随时调节施灸距离,防止烫伤,
3、取坐位,选穴。
4、棉棒蘸酒精消毒皮肤。
5、小镊子夹取王不留行籽的胶布粘于穴位上。
6、观察病人是否有不适情况。
7、讲解传授自行按摩技巧及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8、再次核对治疗卡,腕带、病症、选穴。
9、整理床单位,关心体贴病人。
10、垃圾分类放置,六步洗手法,摘口罩,记录、推车出病室。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已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3)治疗过程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泡、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艾条灸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适应症
全身各系统顽固病症而又适于灸法者,如哮喘、肺结核等
禁忌症
5.点燃艾条,下接碗盘移至治疗巾处。
6.施灸方法:温和灸。看时间,5---7分钟,距离2---3厘米
7.第二种雀啄灸,距离施灸部位皮肤3---5厘米,约10分钟
8.第三种回旋灸,距离施灸部位皮肤3厘米,约20---30分钟
9.观察并正确指导。
10.随时弹去艾灰
11.看时间,时间到。
12.将艾条与碗盘一并移至治疗车,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
5、垫治疗巾,将浸药纱布敷于治疗部位上。
6、每隔5—10分钟淋药一次,讲解注意事项,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7、看表,时间到,去除纱布、治疗巾。
8、观察治疗效果,容。爱护体贴病人,开窗通风,拉开床幔。
10、医疗垃圾分类处理;六部洗手法洗手,记录。
11、推车出病室。
1.凡属实热证或阳虚发热者。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
操作前准备
1.着装整洁,仪表端庄;
2.核对医嘱;
3.携治疗单到病房,对床号、床头卡、腕带、病症。治疗项目、部位。
操作流程
1.推车至床旁。
2.治疗卡核对床头卡,患者姓名,床号,腕带,穴位,病症名称。必要时为患者遮挡。
3.向患者解释。
4.定位:取穴,取合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铺垫巾。
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1
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适应症:
各种疼痛性病症、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失眠、腹胀等
禁忌症: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操作前准备:
着装整齐、仪表端庄;核对医嘱、治疗卡;携治疗卡到病房,核对床头卡、腕带、病症、选穴。
操作流程:
1、推车至床旁。
2、核对床头卡、患者姓名、腕带,选的穴。
3.凡发热者,有大血管的部位、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4.如施灸后局部出现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外涂烫伤膏,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觉。
(1)操作所选用的王不留行籽及胶布等应常规消毒,以防感染。(2)防止胶布潮湿及污染,以免引起皮肤炎症,对胶布过敏者可加贴肾上腺素或使用抗过敏胶布。(3)夏季压豆因多汗,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留置1—2天。(4)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慎用,耳廓皮肤有炎症。冻伤的部位不宜使用。(5)按压刺激强度以患者具体情况而定。湿敷法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