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岳阳楼记教案初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全文;(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了解《岳阳楼记》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岳阳楼记》的思想内涵;(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岳阳楼记》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2. 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 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2. 文中某些词语的解释和翻译;3. 对课文深层次思想内涵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2. 参考资料:关于《岳阳楼记》的背景资料、相关评论和分析文章;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美;(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亮点和难点;(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解答学生疑问。
4. 深入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从思想内涵、艺术特色等方面,深入解读《岳阳楼记》;(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交流心得体会。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1)请学生背诵《岳阳楼记》;(2)结合课文,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岳阳楼记》的短文,介绍作者、背景、文学价值以及自己的学习感悟。
岳阳楼记(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岳阳楼记(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岳阳楼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熟练地翻译课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结合注解和工具书,熟练地疏通课文。
3、查阅资料,了解范仲淹的生平、思想,了解《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三、教学准备1.岳阳楼、《洞庭晚秋图》的电脑展示图片。
2.将课文的知识整理成幻灯片。
设计思路1.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
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2.倡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3.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
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电脑示图解题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岳阳楼记

27.岳陽樓記范仲淹課型:教讀課執教人:苟小琳教學目標:二、教學重點:1.朗讀和背誦全文。
2.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彙。
三、教學難點:1.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2.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四、媒體選擇與組合五、教學過程:(一)名樓導入同學們,我國的很多名勝古跡,都留下了文人騷客的詩詞歌賦。
比如我國古代的三大名樓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上面就銘刻了很多美文妙句。
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灝《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讓人回味無窮;而岳陽樓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傳唱不衰,《岳陽樓記》成為寫景狀物抒發真情的名篇。
今天,我們就來閱讀這一名篇,看看它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色,抒發了什麼樣的感情。
(二)多媒體示圖解題岳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台。
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台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樓賦詩。
1046年,范仲淹的摯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
當時,范仲淹亦被貶在鄧州作官。
滕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的岳陽樓寫記,並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圖》。
范仲淹依據此圖,憑著豐富的想像,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激勵我們要以天下為己任,樹立崇高的理想,擁有寬闊的胸懷。
(三)朗讀課文,對照注釋,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四)研習新課。
(五)分析文章最後一自然段是怎樣推出這個警句的?七、課堂小結本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並以此規箴友人。
文章先由敘事人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後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者意圖。
八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
(2)理解《岳阳楼记》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分析《岳阳楼记》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岳阳楼记》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岳阳楼记》。
(2)理解《岳阳楼记》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分析《岳阳楼记》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岳阳楼记》的深层次主题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及其生平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岳阳楼记》,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理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岳阳楼记》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忧国忧民、奋发向前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岳阳楼记》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岳阳楼记》。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岳阳楼记》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岳阳楼记》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岳阳楼记》主题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1)深入学习《岳阳楼记》中的名句,理解其内涵。
(2)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岳阳楼记》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影响。
2. 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解读《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八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岳阳楼记》全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了解岳阳楼的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岳阳楼记》的写作特色,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忧国忧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岳阳楼记》全文。
2.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岳阳楼记》的写作特色。
2. 领会作者忧国忧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写作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3.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背景、重点字词及写作特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岳阳楼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重点字词,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
4. 讲解分析:教师讲解课文背景、重点字词及写作特色。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精神品质,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重点字词的背诵情况。
关注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是否存在理解上的误区或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作业布置:1. 背诵《岳阳楼记》全文。
2. 熟记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八、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
九、课堂评价:1. 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重点字词的情况。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十、教学计划:本节课为《岳阳楼记》的第一课时,后续课程将继续深入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以及背后的历史背景。
教案:八年级语文岳阳楼记

教案:八年级语文《岳阳楼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岳阳楼记》的作者、背景及文章主旨。
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修辞手法。
熟练背诵课文,并能进行简单的文言文翻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掌握写作特色和修辞手法。
背诵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教学难点:文章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岳阳楼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背景。
介绍作者范仲淹及其创作《岳阳楼记》的背景。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教师指导学生关注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理解文章主旨。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修辞手法。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共同探讨文章的魅力。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分析文章的结构、情感、哲理等方面。
5.背诵课文学生集体背诵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运用。
6.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表达能力。
2.背诵能力:检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
3.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五、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
3.教学改进:针对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昔者庐江县有隐士,姓范名仲淹,字希文。
景佑中,为庆历四年,春,二月,丁丑,范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岳阳楼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岳阳楼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岳阳楼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名士范仲淹的背景及成就。
2.通过阅读《岳阳楼记》了解古代江南水乡的风景和历史文化。
3.学习毛泽东诗词《才鹤鸣》中对范仲淹的评价。
4.通过本文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古文《岳阳楼记》的内容。
2.学习掌握一些古词句的含义。
3.了解范仲淹的人物形象及诗词文章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Step1导入1.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提前了解范仲淹的生平事迹,为后续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播放范仲淹的简介视频,让学生对范仲淹的背景及成就有大致了解。
Step2阅读与理解1.全班朗读课文,了解全文结构。
2.分段阅读,学习掌握一些古词句的含义。
3.带领全班分析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
Step3诗词欣赏1.播放毛泽东诗词《才鹤鸣》,听完后谈论毛泽东的评价为何如此高,让学生思考诗词与文章之间的联系。
2.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一首诗歌赞美范仲淹,体现出范仲淹对唐代文化的重要贡献。
Step4拓展学习1.在课下为学生准备一些唐代诗歌和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
2.推荐学生去探访岳阳楼,了解岳阳楼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
Step5课堂总结1.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写作成果。
2.总结范仲淹的人物形象及他的诗词文章特点,让学生理解范仲淹对古代文化的贡献。
四、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究古文《岳阳楼记》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范仲淹的经历和成就。
2.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学生思考和思维。
3.互动式教学法:在课堂上采用诗歌、歌曲和图片等多种形式,增加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作业,全面了解学生对《岳阳楼记》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通过调查和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次学习的认识和体验。
八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岳阳楼记》的文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能够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忧国忧民、奋发向前的思想情怀。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岳阳楼记》的文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及其生平。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背景,即岳阳楼的历史和地理位置。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岳阳楼的现状。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结合课文,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岳阳楼记》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岳阳楼为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岳阳楼记》与其他文章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岳阳楼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关于岳阳楼的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岳阳楼的历史和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9、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 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13、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 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 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3、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 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 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第27课岳阳楼记
章、节
第六单元
课时
第3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教学
目标
1、理解文章层次结构,归 纳段意。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 述 的主要观点。
重点
难点
1、理解文章层次结构,归纳段意。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指导用书》相关练习。2、“研讨与练习”三。
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年月日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 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14、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巧妙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阐明“古仁人之心”内涵,显示“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 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提问: 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7、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
讨论并 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
一、复习导入:
检查三、四、五段背诵情况。
上节课我们已疏通文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研究课文。
二、正课
1、朗读课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三、小结:本文题为《岳 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2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 ,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10、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2、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