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数学运算技能》专习题讲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阅读《小学数学运算技能》专题讲座
余庄学校:代数学运算技能我想从三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计算教学的意义和要求;二是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归因;三是培养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计算教学的意义和要求
1、计算教学的意义
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
2
小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如果我们能从学生计算错误中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并从中分析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便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学生的计算能力才会更快提高。
小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大致是由知识和心理两个方面造成的。
1、知识方面的原因
任何数的计算都是与其相应的知识密切联系的。
如果概念不清、算理不明、口算不熟、笔算不准,计算时必定错误百出。
⑴概念不清,算理不明
数学知识是建立在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
如笔算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由“数位”、“个位”、“满十”、“前一位”、“进一”、“退位”等一系列数学概念组成的。
又如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是由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等组成的。
如果概念不熟,就无法依
据法则、定律、性质、公式等数学知识正确计算。
例1:300-256=54
3 0 0
-2 5 6
5 4
分析:这道题错在退位概念不清,影响对减法计算法则的全面掌握。
例2:2500÷400=6 (1)
分析:这道题反映了学生的数值概念比较模糊,应用“商不变性质”去计算除法时,对余数相应发生的道理缺乏理解。
例3: 426×105=6390
4 2 6
×
分析:
20
时,(右)2
如:20
=100÷100
=1
⑵情感比较脆弱
学生计算时,总贪快,因而,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过繁时,就会产生排斥心理,不耐烦。
导致审题不认真,也不再耐心去选择合理的算法。
这样,错误率必定升高。
⑶注意力不够稳定(大意)
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尤其对比较单调乏味的计算题容易产生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现象。
造成不应该出现的计算错误。
如连续出现几道加法题后面出现一道减法题,或连续几道乘法题后面出现一道除法题,学生仍然会按照前面的思路与方法进行计算,造成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⑷思维定势干扰
思维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可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作用则干扰新知识的学习。
不良的思维定势表现在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计算方面,则表现为原有的计算法则干扰新的计算法则、方法的掌握。
例如: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开始总有一些学生不是将小数点对齐,而是将小数的末位对齐,这就是受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影响而产生的负迁移作用。
以上种种造成计算错误的心理原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不管是何种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都要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要做到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
(三)培养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涉及多方面教学内容的系统工程,既要让学生掌握好与计算有关的数学概念与数学知识,又要通过有针对性、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练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
1
2
“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