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诚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1]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1]

贵诚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二零一零年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为保障贵诚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进一步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切实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根据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要求,结合煤矿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和我矿实际,特制定《贵诚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以提高我矿安全管理人员及全矿职工对重大危险源的辩识能力、安全管理能力、事故控制应变能力,并对重大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检测、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以控制和降低重大危险源的泄漏,从而控制和减少、消除事故的危害。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一、井田概况1、地理概况贵诚煤矿位于织金县城营合乡境内,距县城37.2km。

矿区划定范围为一不规则四边形,走向长1.21km,平均倾斜宽0。

86km,面积约1.043km2.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6º04′15″~106º04′59″;北纬26º28′16″~26º28′59″,有公路与县、乡公路和国道相连,交通较为方便矿区地形属云贵高原中低山丘陵浅切割地貌,最高点位于南部,标高1408.4m,最低点位于矿区东部附近,标高约1020m,相对高差约388.4m。

矿区内无河流,有一季节性小冲沟,流量不大,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矿区外东面有一条斯拉河,河床标高约900m,对矿井开采无影响。

2、地层与地质构造1)地层矿区内及附近地层出露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P3β)、龙潭组(P3l)、长兴组(P3c)、大隆组(P3d)、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及第四系(Q),兹简述如下:(1)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分布于工作区的南西部,出露面积较小。

由火山角砾岩、杂色凝灰岩,深灰色玄武岩等组成,具气孔状、流纹状、杏仁状构造,局部具粘土岩化、硅化、方解石化、黄铁矿化。

厚0—194m。

属喷发期上二叠世龙潭早期,与下伏中二叠统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及应急预案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及应急预案

定义和分类
煤矿重大危险源是指存在于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重 大事故发生的各种危险源。
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定,煤矿重大危险源主要分为两 大类:一类是可导致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等灾难性事故的 危险源,另一类是可导致透水、火灾等事故的危险源。
检测评估依据
煤矿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估应依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 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
2023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 监控及应急预案
目 录
• 概述 • 检测评估 • 监控措施 • 应急预案 • 应用实例
01
概述
目的和背景
煤矿重大危险源是煤矿事故的重要根源,需要进行有效的检 测、评估、监控和应急预案制定。
检测评估监控应急预案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准确评估、实时 监控煤矿重大危险源,并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以降低 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
应急指挥部
负责组织协调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制定 并实施应急处置方案,及时向总指挥汇 报应急处置进展情况。
后勤保障组
负责为应急处置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 如提供食品、水、医疗物资等。
应急预案内容
危险源辨识与评估
对应急预案所涉及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估,明确可能 发生的煤矿事故及其影响范围。
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预案所涉及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包括总指挥 、应急指挥部、应急救援队和后勤保障组等机构的组成 和职责。
05
应用实例
应用一:矿井水文地质检测评估
总结词
矿井水文地质检测评估是应用实例之一,对于煤矿安全生产 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矿井水文地质检测评估通过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检测、分 析、评估,有效预防和减少矿井水灾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 生命财产安全。检测评估内容包括矿井水文地质调查、钻探 、抽水试验、水质分析等。

矿井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矿井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XXXX有限责任公司一井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XXXX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三年一月十六日一、编制说明1、编制的依据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的规定及第六十九条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规定,结合本矿的生产实际进行编制的。

2、编制的目的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增加防范意识,能对各种灾害进行识别、评估与监控。

一旦发生突变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分析,并有组织及时积极的反应,把事故范围控制在最小,损失程度降到最低,提高抗灾自救的反应能力,保护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二、矿井概况XXXX有限责任公司一井,坐落在XX省XX市XX镇境内。

东距XX市45km,西距XX市25km,区内有XX~XX国防公路通过,矿区的南翼有XX~XX公路和XX~XX铁路通过,交通运输较方便。

井田范围内属丘陵地带,地表标高+150~+200m。

井田区域历史最高洪水位+140m,未发生过山体滑坡。

矿区中心地理座标:经度130°00′30″;纬度43°03′00″。

本地区气候近似大陆性气候,虽然距日本海较近,由于高阻隔,受海洋气候影响不大。

本地区气候变化较大,夏秋之际天气较热,最高气温29℃,最大降雨量205.3㎜,多东南风;冬季较冷,最低温度-28℃,多西北风,最大风速20m/s,结冻期约5个月,积雪较厚,冻结深度在1.5 m左右。

XX煤田形成于新生代早第三系,煤系地层为内陆凹陷沉积,井田内广泛发育第三系含煤沉积,煤系地层深度270-310m。

煤系地层共含14个煤层,井田内可采7个煤层,煤层平均厚度在1.2-2.85 m之间,倾角1-9°,属近水平中厚煤层。

可采煤层自上而下为14层、12层、10层、9层、3层。

煤层间距6-56 m,一般为20 m左右。

煤层顶、底板均为泥岩和粉砂岩,硬度小,易碎,遇水膨胀。

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属于二类易自燃,自然发火期为6个月。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一、重大危险源的识别矿井存在下列条件之一的为重大危险源(1)高瓦斯矿井(2)煤与瓦斯突出矿井(3)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有承压水或老空区、采空区积水危害的矿井(5)煤层自燃发火期≤6个月,属开采自燃单一煤层或近距离煤层的矿井(6)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级以上的矿井二、重大危险源分析1、煤尘爆炸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2011年对我矿4-2号和4-1号煤层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煤尘具有爆炸性,故煤尘爆炸是我矿的重大危险源。

2、煤层自燃发火期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2011年对我矿4-2号和4-1号煤层采样检验结果,自燃倾向性鉴定结果为Ⅱ类自燃煤层;根据根据2011年省能源局以吉能审批[2011]418号《关于2011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我矿自燃倾向性为Ⅱ类自燃煤层,煤层自燃发火期为6个月,故煤层自燃是我矿井重大危险源。

三、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1、自燃发火监控措施(一)、监测系统矿井在通整段安装 JSG-7型煤矿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采煤工作面设置CO及温度传感器。

对采煤工作面上隅角进行取样分析,连续监测O2、N2、CO、CH4、CO2、C2H4、C2H6、C2H2等气体含量及温度变化。

(二)、自然发火预测预报1、瓦检员每班对采区上隅角、采煤工作面砂帮进行CO检查和温度检查,通风段每周向矿上报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情况,发现有发火隐患要立即向调度室及有关领导报告报,并把检查的煤温、空温、CO 及CH4浓度,填写在自然发火观测站的记录板上。

2、通风技术员每天对该区进行发火隐患及温度的检查,发现有超过35O C以上的高温及时汇报,通风段及时进行消防火处理,杜绝自燃发火。

3、束管监测人员每天对该工作面上隅角进行取样分析,掌握采空区遗煤氧化情况,每天监测分析报表报总工程师审阅。

4、严格执行预测预报制度。

定期检查、分析整理监测日报,发现自燃发火指标超过或达到临界值等异常变化时,立即发出自燃发火预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1

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1

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概述
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工业,具有特殊的危险性。

为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必须全面有效地监测危险源,及时评估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监控和预防,同时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以减小事故发生时的损失。

监测评估措施
危险源监测
对于煤矿来说,危险源主要包括瓦斯、煤尘、火源等。

因此,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必须对煤矿进行瓦斯、粉尘等危险源的环境监测。

监测系统需要采用有关标准规范,选用合适的监测设备,并进行定期测试和维修。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对煤矿中可能引发危险事件的因素进行评估和预测,以确定各种
危险因素对人员及设备的影响程度和概率,并对发生时可能采取的措施进行预判。

评估前必须对现场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调查,但也需要考虑多种风险因素的交互影响。

监控措施
煤矿危险源的监控,主要依靠网络化监测系统和联合监测系统。

网络化监测系
统是指在煤矿中设置多个监测点,用网络连接起来,实现实时监测。

联合监测系统是指联合多个部门,对煤矿的安全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控制,从而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应急预案
煤矿的应急预案是在发生危险事件时的反应措施,是防范事故和减轻损失的关
键性保障。

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基于评估结果,合理设计难度、可行性,并定期开展演练。

应急预案内容包括指引消防、紧急疏散、事故报告等。

同时应还尽可能多地考虑其他事件可能性和应对措施。

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和应急预案必须全面、有效、合理地进行设计和实施。

只有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测和评估,才能提高煤矿的安全性,最终达到降低事故发生率和事故损失的目的。

重大危险源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

重大危险源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

重大危险源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
首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测评估是确保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在检测评估过程中,
需要对危险源的种类、规模、特性、周围环境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评估其对周围环
境和人员的潜在损害程度。

同时,还要评估现有的安全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确保
其能够及时、准确地发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采取适当的监控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测是及时发现隐患的关键。

监控手段
包括了传感器、监控设备、监控中心等。

通过这些监控手段,可以对危险源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当指标超过预设的安全范围时,监控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及时
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同时,还可以通过远程监控技术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实时了解危
险源的状态,及时进行处理,减少事故的发生。

最后,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是灾害发生时保障人员安全的关键措施。

应急救援预案应包含灾
害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流程、人员组织结构、救援资源调配方案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根据
不同类型的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制定相应的救援方案和应急演练计划,定期组
织应急演练,提高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此外,还应向周边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普及相
关的应急知识,提高大众的自救能力和应急意识。

总的来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测评估、采取监控措施和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是保障人员生
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只有全面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做好应急准备
工作,才能尽可能地减少事故的发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预案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预案

重庆能投渝新能源有限公司**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矿长: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机电副矿长:安全副总:编制:重庆*******有限公司**煤矿二〇一八年二月二十五日**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一、编制说明(一)编制的依据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的规定结合本矿生产实际进行编制。

(二)编制目的为了加强矿井安全管理,增强防范意识,能对各种灾害进行识别、评估与监控。

一旦发生突变事故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分析,并由组织的积极的反应,把事故范围控制在最小,损失程度降到最低,提高抗灾自救能力,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矿井慨况(一)基本情况重庆*********煤矿位于重庆市****镇,矿区处于***主城区东部,距区政府4km;地理位置为东经106º53ˊ20"05~106º54ˊ49"35,北纬28º56ˊ30"03~28º59ˊ12"33。

(二)开采条件**煤矿井田技术边界范围由62个拐点闭合圈定,包括**煤矿所有在用生产系统及其井巷(含***矿-100m大巷、水仓及主副井相应范围)。

开采标高为**m~**m,走向长**km,矿区面积**km²,工业广场在井田中央,将井田分为南北两翼。

矿井开采二叠系龙潭煤系,煤系地层含煤6层,可采煤层为K1、K3煤层,矿井储量***万吨,K1煤层平均煤厚**m,K3煤层平均煤厚***m(K3煤层为主采层),煤层倾角18°~90°。

矿井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K1、K3煤层均为突出煤层,矿井选取突出危险性较弱的K1煤层作为保护层,K3煤层为被保护层。

根据2011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对**煤矿煤层自燃倾向性的鉴定报告,**煤矿-350m水平的K1煤层、K3煤层均为自然发火煤层,发火期3-6个月。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应急救援预案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应急救援预案

检查内容与方法
检查内容
主要包括煤矿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状况、安全设施运行情况、安 全措施落实情况等方面。
检查方法
采用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和随机抽查等多种方式,确保检查工作的 全面覆盖。
检查流程
制定详细的检查流程,包括检查前的准备、实施检查、问题反馈和整 改落实等环节。
问题整改与反馈
问题整改
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 通知书,要求煤矿限期整改,并进行整改后 的复查。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 控应急救援预案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 • 监控方案与措施 • 应急救援预案 • 培训与演练 • 监督与检查 • 附则与附件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为了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降低重大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的顺利进行。
监控频次与记录
设定监控频次
根据不同环节和危险源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监控 频次,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建立监控记录
对监控数据进行实时记录,并建立档案,以便日后查 询和分析。
完善报警机制
针对不同危险源设定报警阈值,一旦数据异常立即触 发报警,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安全。
04
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预案编制原则与依据
附件内容说明及下载链接
要点一
附件内容说明
本预案的附件包括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应急救援 预案的相关技术文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
要点二
下载链接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应急救援预案的下载链接为 [http://example/plan.pdf](http://example/plan.pdf)。 请点击链接下载本预案的完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诚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贵诚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二零一零年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为保障贵诚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进一步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切实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根据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要求,结合煤矿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和我矿实际,特制定《贵诚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以提高我矿安全管理人员及全矿职工对重大危险源的辩识能力、安全管理能力、事故控[换行]制应变能力,并对重大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检测、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以控制和降低重大危险源的泄漏,从而控制和减少、消除事故的危害。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一、井田概况1、地理概况贵诚煤矿位于织金县城营合乡境内,距县城37.2km。

矿区划定范围为一不规则四边形,走向长1.21km,平均倾斜宽0.86km,面积约1.043km2。

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6º04′15″~106º04′59″;北纬26º28′16″~26º28′59″,有公路与县、乡公路和国道相连,交通较为方便矿区地形属云贵高原中低山丘陵浅切割地貌,最高点位于南部,标高1408.4m,最低点位于矿区东部附近,标高约1020m,相对高差约388.4m。

矿区内无河流,有一季节性小冲沟,流量不大,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矿区外东面有一条斯拉河,河床标高约900m,对矿井开采无影响。

2、地层与地质构造1)地层矿区内及附近地层出露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P3β)、龙潭组(P3l)、长兴组(P3c)、大隆组(P3d)、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及第四系(Q),兹简述如下:(1)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分布于工作区的南西部,出露面积较小。

由火山角砾岩、杂色凝灰岩,深灰色玄武岩等组成,具气孔状、流纹状、杏仁状构造,局部具粘土岩化、硅化、方解石化、黄铁矿化。

厚0—194m。

属喷发期上二叠世龙潭早期,与下伏中二叠统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

(2)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分布于工作区的中部,主要由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粉砂岩、细砂岩、硅质岩夹厚~薄层灰岩以及煤层等组成,含植物、腕足类化石。

本组底部普遍有一层厚度不大的富含黄铁矿、菱铁矿、菱锰矿等的粘土岩或含黄铁矿鲕状绿泥石岩、鲕状铝土岩等为区域性分层标志。

厚200—320m。

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呈假整合接触关系。

(3)上二叠统长兴组(P3c):分布于工作区的北西角,以海相沉积为主,由灰色中至厚层状燧石灰岩、泥灰岩、泥质粉砂岩及砂岩组成,距顶2m左右常夹一煤线或炭质泥岩,称1号煤。

该组地层厚一般15—30m。

产蜓科、腕足类化石。

与下伏龙潭组呈整合接触。

(4)上二叠统大隆组(P3d):分布于工作区的北西角,由灰色薄至中厚层硅质灰岩、钙质泥岩夹砂岩及斑脱岩化凝灰岩组合而成,产菊石等化石。

厚5——32m。

与下伏长兴组呈整合接触。

(5)下三叠统夜郎组(T1y):分布工作区的北西角,为滨海——亚浅海台地相碳酸盐与粘土岩沉积,由灰绿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泥质灰岩、泥灰岩,灰色厚层鲕状灰岩等组成。

含瓣鳃、头足、腕足、腹足等及植物类化石。

厚239—522m。

本组与下伏大隆组为假整合接触关系。

(6)第四系(Q),主要分布在沟谷及山坡低洼处,为冲积砂砾。

残坡积角砾亚粘土。

粘土层组成,一般厚0—5m,最大15米。

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

2)构造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次级构造单元黔北台隆之遵义断拱贵阳复杂构造区。

井田位于NNE向的老熊坡——化起复式背斜南端NW 翼上。

矿区总体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地层倾角10°—15°,一般倾角为14°。

区内末发现褶曲,在矿区北界约300米左右有一条近EW 向区域性断层,井下小断裂较发育,综上所述,本矿区总体为一倾向NW的单斜构造,倾角平缓,构造复杂程度可暂定为简单。

3、煤层矿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潭组,属晚二叠世龙潭期,以一套以泥岩至细粒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碳酸盐岩和煤层(煤线)组成,为浅海至滨海平原沼泽相的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岩系,一般厚200—320m,矿区内为315m左右。

全区可采煤层3层,为14、16、23号。

4、煤层开采技术条件(1)地温本矿井及邻近矿井无地温异常现象,无需采取措施。

(2)煤尘爆炸性与煤的自燃性本矿对M14、M16、M[换行]23号煤层作了煤尘爆炸和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鉴定报告》给出结果,火焰长度、岩粉量均为0。

故该区M14、M16、M23号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性。

该矿M14、M16号煤层自燃倾向为三类——不易自燃煤层。

该矿M23号煤层自燃倾向为二类——自燃煤层。

(3)煤与瓦斯危险性贵诚煤矿属低瓦斯矿井,鉴定时间:2010年12月。

鉴定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4)冲击地压矿井自建矿生产以来未发生过冲击地压。

(5)水文地质煤矿区位于云贵高原乌蒙山区,最高点海拨1408.4m,最低点在矿区南端,海拔标高1020米,最大相对高差388.4m。

属高原侵蚀地貌,属高原中低山地貌。

矿区位于乌江上源斯拉河流域,地表水体有流经矿区南缘的斯拉河及由北向南的雨源水溪,属长江水系。

区内井泉流量受大气降水制约,旱季小,雨季略大,一般仅供生活用水。

南东矿区边有斯拉河流经,加之地形为山坡,排泄条件好。

矿区煤层露头附近及周边没有河流、溪沟和其他水体。

区内地貌大体上可分三种类型:龙潭组(P3l)砂、泥岩分布地段呈缓坡—沟谷地貌,相对高差较小,一般40~80m;长兴组(P3c)及夜郎组第一至第二段(T1y1-2)灰岩夹砂泥岩分布地段多呈反倾向的陡坡;夜郎组第三段(T1y3)砂泥岩分布地段多呈顺向的缓坡。

二、矿井开采概况1、井田境界根据国土资源厅2007年5月发放《织金县营合乡贵诚煤矿采矿许可证》划定的矿区范围,贵诚煤矿共有4个拐点坐标圈定,其拐点坐标见下表:批准划定的矿区范围座标拐点编号直角坐标(m)XY1292955535606800229304503560800832930870356080004293086535606800矿区面积1.043km⊃;开采深度由1260米至1000米标高2、储量根据贵州金杉土地资源勘查开有限公司2007年5月编制的《织金县营合乡贵诚煤矿生产地质报告》。

圈算出地质资源量510.5万t,其中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12万t,预测的资源量(334)?198.5万t。

3、矿井开采情况(1)开拓方式贵诚煤矿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

(2)井口及工业广场位置选择:贵诚煤矿主斜井井口坐标X=2930280Y=35607468井口标高为+1195.7m,副斜井井口坐标X:2930315Y:35607484井口标高+1196.0m,风井井口坐标X:2930357Y:35607458井口标高+1213.9m,工业场地集中在主副口。

三、工业广场布置及地面主要建筑主工业广场主要设施有:机修房、办公室、职工宿舍、压风机房、变电所、瓦斯抽放站、污水处理站及澡堂等。

四、生产系统、辅助系统及其工艺、场所、设施、设备的概况(一)通风系统本矿井采用抽出式通风。

通风系统为中央并列式,副斜井进风、主斜井辅助进风,回风斜井回风。

[换行]通风线路1:主斜井→运输石门→1401运输顺槽→采面→1401回风顺槽→回风石门→回风斜井→引风道→地面。

通风线路1:副斜井→轨道石门→1401运输顺槽→采面→1401回风顺槽→回风石门→回风斜井→引风道→地面。

同时装备有主通风机在线监控系统,能随时对矿井通风能力及设备运转状况进行监控。

(二)瓦斯抽放系统根据贵州省能源局签发的黔能源发[2009]281号《关于毕节地区能源局《关于请求审批2009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报告》的批复》贵诚煤矿为低瓦斯矿井。

贵诚煤矿瓦斯抽放系统设计为地面固定式抽放系统,抽放泵站选择在风井口东北方向150米处。

抽放站由瓦斯泵房,配电室和值班室组成,所有建筑物采用不燃性材料建筑。

(三)矿井安全监测系统贵诚煤矿使用的是KJ95N型煤矿综合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系统具有对瓦斯、一氧化碳、风速、温度等环境参数的采集、显示和报警功能;具有对馈电状态、风机开停、风门开关、各种机电设备开停等生产参数的采集、显示、报警、控制功能。

根据我矿目前实际情况,共安设4台分站,其中在风井设置一处分站,在井底车场处设置1台,瓦斯抽放泵站设置1台,1401轨道石门处设置1台分站,配备的传感器有高低浓度瓦斯传感器、机电设备开停传感器、CO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风门开关传感器。

以上设备安装数量和功能均符合规程要求,并与织金县安监局、工业能源贸易局联网。

(四)矿井供电系统矿井两回10KV电源,一回路10kv电源的引自猫场35kV变电所,另一回路10kv电源引自织金35kV变电气所。

地面安装有400GF(660v)柴油发电机一台,400GF(380v)柴油发电机一台,矿井生产及生活用电可以得到保证。

(五)矿井排水系统矿井中央水仓现有主、副水仓各一个,位于副井底车场附近,矿井中央水仓现有主、副水仓各一个,位于副井底车场附近,井下中央泵房设置YB2315-2型矿用排水泵3台,该泵流量155m3/h,扬程210m,转速2974r/min,电机功率为132KW,按设计要求,3台水泵为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敷设Ф219*10mm排水管路2趟。

(六)矿井压风系统矿井压风系统设于工业广场中部,通过4寸压风管路通向井上下各用风地点。

工作方式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为了保证空压机的安全,配备了空压机自动保护装置,能实现自动报警和自动停机。

(七)矿井运输提升系统1、煤炭运输矿井主斜井和采区煤炭运输采用皮带输送机运输方式。

工作面原煤经1401运输顺槽、运输石门和主斜井中铺设的皮带输送机输送到地面[换行],转运到地面储煤场。

2、辅助运输矿井辅助运输方式选用轨道运输,副斜井采用一套地面绞车提升。

井下采用刮板运输机、转载机、强力胶带机、装载机等辅助运输系统,完全满足主副井的提升任务。

(八)生产工艺矿井采用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全部冒落法管理顶板。

炮采工作面为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齐梁齐柱支护顶板。

原煤运输采用刮板输送机、皮带输送机运输。

开拓掘进,采用打眼爆破落煤(岩),锚杆、锚网、锚索、喷浆支护。

准备巷道掘进采用炮掘、打眼爆破落煤(岩),11#矿用工字钢支架、锚杆配锚网等支护顶板。

人工或耙斗机出货,人力推车配合小绞车运输或刮板输送机跟随掘进工作面运输。

(九)矿井通讯系统生产调度交换系统选用数字程控调度交换机一套。

调度电话用户主要包括各主要生产科室,主、副井井口房,绞车房,主井生产系统,变电所,风机房,压风机房,瓦斯抽放泵房,以及井下中央泵房、采煤工作面、掘进头、主要设备硐室等和矿井生产有关的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