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公民基本义务的认识

合集下载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平等权利
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义务等
李明上学期间,刻苦学习,关心集体,多次被 评为“三好学生”。中学毕业后,他应征入伍,在 部队,他刻苦训练,对工作认真负责,曾荣立三等 功一次。复员后,他积极参加地方建设,业绩突出, 担任部门负责人。在区人大换届选举时,他当选为 区人大代表。在家里,他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培 养教育子女,他的家庭被评为五好家庭。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有哪些?
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有以下五类)
1、公民的平等权利;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
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辨一辨
公民的基本义务(有三类)
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 2、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
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和基本义务
在我国,公民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 同时也要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上述情境中哪些是公民的权利? 哪些是公民的义务?
你还能列举出我国公民享有的其他 权利和需要履行的其他义务吗?
1.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3、社会经济的权利----劳动者的休息权 4、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5、赡养父母的义务 6、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7、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1.什么是公民的权利与公民的义务? 公 是什么 2.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民 基本权利 3.内容 的 基本义务
权 利 统 和 义 一 务 关系
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某些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只想享受权利,不想 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 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 吗?为什么?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评价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评价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评述学号:********姓名:***班级:文1001—2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主要的、必不可少的权利。

公民的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根本责任。

(一)我国公民的八大基本权利:(1)政治权利和自由;(2)宗教信仰自由;(3)人身自由;(4)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权;(5)社会经济权利;(6)文化教育权利;(7)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的保护;(8)保护华侨、归侨和侨誉的权利和利益。

(二)我国公民的六大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6)其他义务。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1.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第一,享受权利的主体十分广泛。

第二,宪法确认并保障的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范围十分广泛。

2.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第一,实事求是,以我国现阶段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实际水平为基础,确定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内容。

具体说,就是:⑴客观上的确需要、又非确认不可的就坚决写进宪法。

⑵能够做到的,或者经努力可以逐步实现的,就根据能够做到的程度,作出实事求是的规定。

⑶从实际条件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做到的,宪法就不予以确认。

第二,规定法律和物质保障。

宪法在确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同时,也规定了一些具体措施来保障它们的实现。

3.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法律权利的享有和法律义务的履行,在本质上应当是平等的。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是在实质上的平等。

具体表现在:第一,公民在权利的享有上一律平等,也就是说:⑴公民不分民族、性别、出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职位高低,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一律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公民基本义务》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公民基本义务》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公民基本义务》教学分析导言:《公民基本义务》是一本重要的教材,它涵盖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和责任,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分析,探讨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以期为教师们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教学内容《公民基本义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守法、爱国、维护国家安全、参与劳动、珍爱环境等方面的义务。

这些基本义务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2. 公民的参与:教材还涵盖了公民参与政治、公共事务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材还介绍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干系,强调了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和互相关联,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进修《公民基本义务》这一内容:1. 讲解与讨论: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然后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和交流,增进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2. 观看视频与案例分析:可以选择相关视频和案例,让学生观看和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小组合作与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4. 实践与体验: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认识。

三、教学效果通过对《公民基本义务》的教学,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材内容涵盖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和责任,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应尽的责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认识。

2. 提高学生的法治认识:教材中涉及了守法、维护国家安全等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提高他们的法治认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第四课公民的义务-2020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和法治下册教材解读讲义

第四课公民的义务-2020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和法治下册教材解读讲义

第四课公民义务第1节公民基本义务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有:注:受教育和劳动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1.含义: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2.原因(1)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2)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3.具体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都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4.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该怎么做?(1)建设法治社会,我们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2)我们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5.举例:公民要爱护文物和名胜古迹的原因(1)我国的文物和名胜古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

(2)爱护文物和名胜古迹,不仅是个人良好文明素质的表现,而且是我们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表现。

(3)根据文物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刑法的规定,破坏文物或者名胜古迹的行为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二、维护国家利益(变题: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主要有哪些?)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1)重要性(原因)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2)做法(变题:公民应如何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始终做到认识不含糊,行动不动摇。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1)原因: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内容(3)维护国家安全义务的做法(措施)和意义①做法(措施)A.个人: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要求我们应该做到捍卫国家主权,与一切危害国家主权的行为作坚决斗争。

谈谈对我国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谈谈对我国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谈谈对我国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我国宪法中的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是指在法律保护下,每个公民所具有的一系列权利和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

以下是我对我国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1. 公民基本权利:我国宪法确保了公民的多项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

人身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等,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等,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财产权等,社会权利包括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等。

这些权利的保障旨在确保每个公民的个人尊严和自由,并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2. 公民基本义务:我国宪法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应当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包括守法、纳税、保卫祖国、参加劳动、尊重他人权利等。

守法是公民的首要义务,不仅包括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还包括遵循社会公德、道德规范和契约精神。

纳税义务是公民按照国家规定,按时足额地缴纳税款。

保卫祖国义务要求公民为维护国家安全、尊严和利益,积极参与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

参加劳动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通过劳动,个人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尊重他人权利义务体现了公民要建立和谐社会的责任,尊重他人的人权、民主权利和法律权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权利与义务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和相互配套的关系。

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有义务履行,这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确保社会各方面正常运作的前提条
件。

公民既要依法享有自身的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同建设美好的社会。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 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或以其他方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人身自由
(2)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人身权 (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 侵入公民的住宅。”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是指任何机关、组织或个人,非经法 律许可,不得强行侵入,搜查或查封住宅。 (4)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国家保护。
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权
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任 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 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国家机关或国家工作人员侵犯而遭到损失的 的时候,有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
四、人身自由
1、主要内容有: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它是指公民在法律的范围内,人身和行动完全受自己支配, 有不受非法拘捕、管制、搜查以及侵害的权利。
三、公民权利义务的平等性:
表现:1、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我国公民不论民族、各族、 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 况和居住期限,一律平等地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任何 公民都不得不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公民权利义务的平等性表现在,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 上一律平等。对公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平等地加以保护 对任何公民的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动,一律予以追究;处 理违法案件时适用同一法律标准。
五、宗教信仰自由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是指: (1)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 (3)在同一宗教内,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 (4)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 信教的自由。 3、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 宗教信仰问题有群众性、民族性、长期性、历史性、国际性 特点,又属于思想范畴的问题。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就是宗教信仰问题由公民个人自 由选择,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引言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它通过教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中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法。

二、为什么要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懂得自己应享有哪些权利,并明确自己应尽到哪些义务。

这样可以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向上、有责任感和正直品质的人格。

2. 培养法治精神和规则意识通过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规则,并且知晓违反规则所带来的后果。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遵守社会规范、尊重法律并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

三、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言论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等;2. 掌握公民的基本义务,如尊重他人权利、遵守法律等;3. 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案内容与实施方法1. 导入:引出公民的概念及其基本权利和义务(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好公民’?”以及“作为公民,我们应该享有哪些权利?应该履行哪些义务?”然后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2. 知识点讲解(10分钟)在这一部分,老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来向学生展示并解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例如:- 公民的基本权利:言论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等。

可使用具体案例进行说明,让学生更易理解。

- 公民的基本义务:尊重他人权利、遵守法律规定等。

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实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老师可以选择几个具体的情境进行实例分析,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情境进行讨论。

例如:- 如果你看到有人恶意破坏公共设施,你会怎么做?- 当你在网络上看到有人发布不良信息时,应该采取什么行动?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可以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交流,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社会和国家对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

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社会和国家对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

佛山援藏干部许晓珠事迹感动总理
许晓珠从广东省佛山来到西藏墨脱县,担任县委书 记、常务副县长。两年多时间,他14次进出墨脱,历经 生死考验,走遍全县七乡一镇,察民情、访民意、解民 难,人民日报 ( 2006-12-30 第06版 ) ,中央电视台新 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播出新闻专题,分别介绍许晓珠感人 事迹。 对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许晓珠同志的先进事迹 材料上批示:“援藏干部的模范,事迹感人。”自治区 党委书记张庆黎批示:“我是含着泪读完这份材料的, 许晓珠同志从祖国条件最好的广东省来到条件最差的墨 脱县,扑下身子干工作,满怀深情地为各族人民排忧解 难,令人感动,值得学习。”
探究平台
探究平台
2007年以来,台湾陈水扁当局制造了一连 串分裂祖国的闹剧,挑起岛内社会对立,制造 两岸关系紧张。受到了岛内民众的强烈反对, 陈水扁当局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 与法理,其谋求“台独”的野心难以得逞。
讨论: 1.“台独”野心为什么不能得逞? 2.你认为两岸统一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1、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 民族团结的义务
2、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 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 社会公德。
生活在线
冯海涛今年30岁,在国家某计算机研究院工 作。在一次社交活动中,他认识了A国的留学生 约翰逊,相交甚厚。约翰逊经常向他炫耀自己的 富有,冯海涛经常低三下四地向约翰逊索要一些 财物。还经常在约翰逊面前说一些对社会不满及 污辱国家领导人的话。后来,约翰逊让冯海涛帮 忙写计算机方面的论文,称如果论文水平高,被 选用的话,将给予高额回报。冯海涛于是将自己 研究院里一些教授写的发表在内部刊物上的论文 交给约翰逊。今年征兵工作开展以来,冯海涛故 意仿造了患有传染性疾病的病历,并在身上纹了 身,躲过了征兵的体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公民基本义务的认识
我国现行宪法第三十三条第3款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这一规定表明,我国公民既是享有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尽管从国家性质来说,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国家的富强昌盛是人民享有权利和自由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既是公民切身利益的需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因而是公民当然的责任。

公民基本义务是国家对公民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

因为相对于国家来说,公民的基本义务就是国家的权利,国家有权要求其公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做出一定行为或者不做出一定行为。

如果个别公民不履行义务或者不忠实地履行义务,国家和社会有权予以谴责、处分和制裁。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包括台湾省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共同意愿,也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二、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
宪法规定,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1)遵守宪法和法律。

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是保护人民、惩罚犯罪、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武器。

任何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是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

我们每个人都要增强法制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把宪法和法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目前,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贪赃枉法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逐步树立宪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和义务意识,自觉地遵守和维护宪法和法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
民。

(2)保守国家秘密。

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布或者不准公布的各种文件、资料、数字等信息。

根据我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三级,即绝密、机密、秘密。

保守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利益和安全的大事。

泄密行为直接危害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泄密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保守国家秘密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我们要有保密观念,要知道保密工作是件大事。

(3)爱护公共财产。

公共财产,包括全民财产和集体财产。

它是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源泉。

我们要从小养成厉行节约、避免浪费的好习惯,爱护社会公物,不损害公共财产;要勇于同一切非法侵犯公共财产的行为作斗争。

(4)遵守劳动纪律。

劳动纪律,是指劳动者在共同劳动中必须遵守的劳动秩序和劳动规则。

遵守劳动纪律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纪律观,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一个守纪律的好公民。

(5)遵守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亦称社会秩序,是指公共场所的活动规范。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必须遵守共同的社会生活规则。

包括: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产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生活秩序。

这些秩序是由法律或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的规章制度或者道德习惯等规范所确定的。

遵守公共秩序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在公共场所,我们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滋事影响秩序,要讲文明,有礼貌,积极维护公共秩序。

(6)尊重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社会的公共道德。

它与法律规范不同,是依靠社会舆论、习惯和教育等方法来维护的。

但道德和法律有一致之处。

一般来说,凡是道德不允许的,通常也是法律所禁止的。

我们要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公共道德观,自觉地遵守公共道德。

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国家安全包括:国家领土、主权不受侵犯;国家各项机密得以保守,社会秩序不被破坏。

国家的荣誉包括: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信誉不受破坏;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

国家的利益包括的范围很广,对外主要是指全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荣誉等方面的权利与利益;对内主要是相对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而言的国家利益。

维护
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全体公民的神圣职责。

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不崇洋媚外,积极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四、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
宪法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按照法律规定,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凡年满18周岁的,都有义务依法服兵役。

服兵役是公民的一项义务,也是光荣的职责。

五、依法纳税
宪法规定,公民有纳税的义务。

纳税是指纳税义务人按照法律规定,向税务部门按一定比例交纳税款。

税收是我国国家预算收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节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

作为国家财政收人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强制性,即纳税人必须履行纳税义务,否则,要受到法律制裁。

无偿性,即税收是国家单方面向纳税人征收的,是国家财政的一个重要来源,纳税人也无权要求返还。

固定性,即纳税人和税率都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

除了以上专门规定的五种义务外,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还包括在基本权利条文中规定的四种义务: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公民基本义务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履行的,作为一名公民,我们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小事做起,并且从思想意识上树立公民观念,这样才能更加有助于享有自己的公民权利,才能有助于祖国的社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