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东中考物理复习 专题十一 欧姆定律
初三物理知识点复习——欧姆定律知识讲解

欧姆定律【考纲要求】1.理解欧姆定律及简单计算。
2.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3.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知识结构】【知识梳理】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时, 导体中的电流踺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注意: ①这里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的, 不能说一个导体中的电流和另一导体上的电压成正比。
②不能反过来说, 电阻一定时, 电压跟电流成正比。
这里存在一个逻辑关系的问题, 电流、电压都是物体量, 有各自和物体, 物体 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这里的电压是原因, 电流是结果, 是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 导体中才有电流, 不是因为导体中通了电流才加了电压, 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2、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注意:①电流和电阻是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的, 不能说一个导体的电流与另一个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②不能反过来说, 电压不变时, 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我们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 即使导体中不通电流, 它的电阻也不会改变, 更不会顺为导体中电流的增大或减小而使它的电阻发生改变。
二、欧姆定律1.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U/R U 表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单位是伏特(V );R 表示这段导体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_______________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_______________ 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_______________电压分配于电阻的关系:_______________ 并联电路的特点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路之和:_______________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_______________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之和:_______________电流分配于电阻的关系:_______________ 欧姆定律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公式总结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公式总结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公式总结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公式总结
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都等于电源电压)
6.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物理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知识点

《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一、引言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对我们理解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电学领域,欧姆定律无疑是一个核心的知识点。
欧姆定律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开启了理解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的大门。
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电器到复杂的电子设备,欧姆定律都在默默地发挥着它的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欧姆定律?它又有哪些重要的应用呢?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欧姆定律的奥秘。
二、欧姆定律的定义欧姆定律是指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 I = U/R,其中 I 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U 表示电压,单位是伏特(V);R 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
三、欧姆定律的推导欧姆定律可以通过实验得出。
在电路中,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测量电流的变化;然后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测量电流的变化。
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可以发现,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设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U₁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 I₁;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 U₂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 I₂。
如果电阻 R 不变,则有:U₁/R = I₁,U₂/R = I₂。
两式相除可得:U₂/U₁ = I₂/I₁,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再设电压 U 不变,当电阻为 R₁时,电流为 I₁;当电阻变为 R₂时,电流为 I₂。
则有:U/R₁ = I₁,U/R₂ = I₂。
两式相除可得:R₂/R₁ = I₁/I₂,即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1. 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已知电压和电阻,求电流:根据 I = U/R,可直接计算出电流。
例如,一个电路中,电阻为10Ω,两端电压为 20V,则通过该电阻的电流为I = 20V/10Ω = 2A。
- 已知电流和电阻,求电压:由 U = IR,可计算出电压。
比如,一个电阻为5Ω 的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为 3A,则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 = 3A×5Ω = 15V。
九年级物理课程讲解欧姆定律

九年级物理课程讲解欧姆定律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欧姆定律,别看这个名字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它就像咱们生活中的一杯热水,简单又温暖。
想象一下,电流就像是水流一样,通过导线这条“河流”流动。
电流的大小,受电压和电阻的影响,就像水流的速度受到水龙头的开关和管道的粗细影响一样。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意思?欧姆定律的公式就是I = V/R,I代表电流,V代表电压,R代表电阻。
听到这儿,可能有同学会皱眉,别担心,咱们慢慢来,轻松理解它。
想象你在玩水枪,水压越高,水流得越快,对吧?电压就是这个水压,给电流提供“动力”。
如果水管很粗,水就流得快,这就是电阻低;如果水管细,水流得慢,那电阻就高。
记住了,这就像是电流在电路中流动的感觉,明白了吗?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这个道理,像是充电宝给手机充电,电压高了,手机就充得快,电阻小了,电流就流得顺畅。
再说说家庭用电,咱们的电器基本上都得遵循这个规律。
比如,微波炉工作时,需要较高的电压,这样才能产生足够的电流,把食物加热。
要是你把微波炉和冰箱插在同一个插座上,可能会发现电流不够,那冰箱就“罢工”了。
可见,家里的电器也在和电流、电压和电阻进行着一场“斗智斗勇”的游戏。
谁能想到,平常生活中还藏着这么多物理知识呢?说到这里,咱们再聊聊电阻。
电阻就像是那种让你在排队时慢慢走的队伍,大家都想快点到达终点,但有人就是慢。
电阻大,电流就小;电阻小,电流就大。
咱们的电线,越粗越好,能够让电流畅通无阻。
就像高速公路上,车越多,越拥堵,速度就慢;车少,开起来飞一般,特别爽。
电阻也会影响设备的效率,太高的电阻可能让电器发热,甚至烧坏。
听着是不是挺简单?好了,咱们再来聊聊生活中的小例子。
比如,拿着手机看视频,大家有没有发现,电池越来越低,充电器插上后,充电速度好像跟乌龟赛跑一样?这时候就要考虑电压和电阻的问题了。
电压不够,充电慢;电阻大,电流流不进来。
可怜的小手机呀,真希望它能多充会儿电,不然就得忍受无尽的黑屏时光了。
初中初三(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物理复习指导:欧姆定律

初中初三(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物理复习指导:欧姆定律知识,有助于沟通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
快一起来阅读中考物理重点难点吧。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两端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为:I=U/R,变形公式有:U=IR,R=U/I
2、欧姆定律使用注意:单位必须统一,电流用A,电压用V,电阻用Ω;不能理解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常规情况下是不变的。
3、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叫额定电流;但是生活中往往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叫实际电压,实际工作时的电流叫实际电流。
4、当电路出现短路现象(电路中电源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被接通的情况)时,根据I=U/R可知,因为电阻R很小,所以电流会很大,从而会导致火灾。
5、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串联:R=R1+R2+……+Rn(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阻值都大)
并联:1/R=1/R1+1/R2+……+1/R n(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阻值都小)
n个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则R总=nr;n个阻值为r的电阻并联则R总=r/n考试用书
第 1 页共1 页。
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Ohm's Law)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的基本电学定律。
在中考物理中,欧姆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学生需要理解和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相关问题。
欧姆定律表达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数量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等于电压(U)与电阻(R)之间的商,即I=U/R。
这个关系可以用一个三角形表示,称为“欧姆三角形”。
欧姆定律的公式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导和变形。
例如,可以通过代入欧姆定律公式求解电流、电压或电阻的值,例如U=IR或R=U/I。
另外,还可以通过变形计算电功率P=UI或U^2/R或I^2R。
在应用欧姆定律时,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和技巧。
首先,要注意单位。
电流用安培(A)表示,电压用伏特(V)表示,电阻用欧姆(Ω)表示。
其次,要注意电路中的元件的正负极性和连接方向,以正确地计算电流和电压。
此外,要注意并联和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计算方法,以及特殊电路中的变体,如电阻特性和灯泡的亮度等。
欧姆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来解决各种电路中的问题。
以下列举了一些中考物理中常见的欧姆定律应用:1.求解电路中的电流:通过已知电压和电阻值,可以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
例如,如果一个电压为12伏,电阻为3欧姆的电路中,可以计算出电流为4安培。
2.求解电路中的电压:通过已知电流和电阻值,可以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压。
例如,如果一个电流为2安培,电阻为5欧姆的电路中,可以计算出电压为10伏。
3.求解电路中的电阻:通过已知电流和电压值,可以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
例如,如果一个电流为3安培,电压为15伏的电路中,可以计算出电阻为5欧姆。
4.判断电路中是否开路或短路:如果在一个电路中测量到电压为零,那么可以判断该电路处于短路状态。
如果在一个电路中测量到电流为零,那么可以判断该电路处于开路状态。
5.判断电路中的电阻变化:如果在一个电路中改变电压或电流,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可以判断电路中的电阻是否发生了变化。
中考物理专项分类知识点讲解第11讲欧姆定律专题

第11讲欧姆定律专题欧姆定律是电学重要的基本规律,它反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的数量关系,课标对本板块的要求是:(1)通过探究,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2)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3)会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为此本讲安排了三节内容,其中,关于欧姆定律的计算和电阻的测量是重点,由于开关的不同状态及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导致电路中的电阻、电流、电压发生变化,由此形成了本板块的难点.中考常从以下方面考查:通过探究,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动态电路分析和电路故障的判断,伏安法测电匾以及适当的延伸等,这些内容多以填空题、选择题或实验探究题的方式出现.第1节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重点考点欧姆定律是通过“探究导体的电流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应注意以下考点:(1)公式I=U R说明导体中的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两个因素有关,其中,I、U、R必须对应于同一电路和同一时刻.(2)变形式R=UI说明电阻R的大小可以由UI计算得出,但与U、I无关,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由自身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由此提醒我们,物理公式中各量都有自身的物理含义,不能单独从数学角度理解.(3)串联电路具有分压作用,并联电路具有分流作用.中考常见题型中考一般会从两方面考查欧姆定律的应用.一是对欧姆定律及变形公式的理解和简单计算,一般不加生活背景,以纯知识性的题目出现在填空题或选择题中:二是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串并联的相关计算.例1 (2014.南京)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1=20Ω,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电流表示数是0.3 A;若再闭合开关S1,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2 A.则电源电压为_______V,R2的阻值为_______Ω.思路分析闭合S,断开S1时,电路为只有R1的简单电路,可知电源电压U=U1=I1R1=0.3 A×20 Ω=6 V;若再闭合S1时,两电阻并联,则U2=U=6 V,因为R1支路两端的电压没有变化,所以通过该支路的电流仍为0.3 A,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即为通过R2支路的电流,则I2=0.2 A,R2=226 0.2U VI A=30 Ω.答案:6 30小结: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灵活运用,关键是能判断出闭合开关S.时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即为通过R2支路的电流.每年的中招都有一个2分的这样的纯计算题目,以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例2(2013.鄂州)如图2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两电压表的示数随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图象如图2乙所示.根据图象的信息可知_______(填“a”或“b”)是电压表V2示数变化的图象,电源电压为_______V,电阻R1的阻值为_______Ω.思路分析先分析电路的连接情况和电表的作用: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V1测的是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的是滑动变阻器(左侧)两端的电压,因为R1是定值电阻,通过它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所以它对应的图象应是a,那么图象b应是电压表V2的变化图象,观察图象可知:当电流都是0.3 A(找出任一个电流相等的点,两图线对应的电压之和就是电源电压)时,U1=U2=3 V,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可知,电源电压为6V,由于R1是定值电阻,所以在图象a上任找一点,代入欧姆定律可知R1=UI=30.3VV=10Ω.答案:b 6 10小结:欧姆定律提示了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和比例关系,三个比例关系分别为:(1)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即1122IU I U =.(2)电流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它的电阻成正比,即1122U R U R =,该规律又可描述为:串联分压,电压的分配和电阻成正比,即电阻大的分压多.(3)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1122I R I R =.该规律又可描述为:并联分流,电流的分配和电阻成反比,即电阻大的分流小.图象可以很直观地呈现这种关系,学会从图象中找出特殊点是解决欧姆定律问题的一大技巧.第2节 动态电路中物理量的变化重点考点由于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或开关所处状态的不同,使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发生改变,这样的电路称之为动态电路,这类题目涉及电路的分析、电表位置的确定、欧姆定律的计算、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分配的规律等众多知识,因此同学们在分析过程中容易顾此失彼.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梳理一下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中考常见题型题目常联系生活实际,以尾气监控、超重监控、温度监控、风速监控、身高测量等为背景,考查该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的方式呈现.注意:如果题目中没有特别说明,可认为电源电压和定值电阻的阻值是不变的.例3 (2014.济宁)小梦为济宁市2014年5月份的体育测试设计了一个电子身高测量仪.图3所示的四个电路中,R 0是定值电阻,R 是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不变,滑片会随身高上下平移.能够实现身高越高,电压表或电流表示数越大的电路是( ).思路分析 图A 中两个电阻R 0和R 串联,电流表测量的是整个电路中的电流,当身高越高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小,电流表的示数越小.图B 中身高越高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越大,电压表测量的是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的规律知道,R 越大电压表的示数越大,符合题意,图B 与图C 中滑动变阻器的接法不同,图C 中身高越高,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越小,同理知道电压表的示数越小,图D 是并联电路,电流表测的是支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的特点知道,不论人的身高如何变化,电流表的示数都不会发生变化.选B .小结:分析这类问题依据的物理知识是:(1)无论串并联电路,部分电阻增大,总电阻随之增大,而电源电压不变,总电流与总电阻成反比.(2)分配关系:串联分压(电阻大的分压多),并联分流(电阻大的分流少).(3)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上的用电器互不影响,滑动变阻器只影响所在支路电流的变化,从而引起干路电流的变化.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维程序是:(1)识别电路的连接方式并确定电表位置.(2)判断部分电阻的变化.(3)判断总电阻及总电流的变化.(4)根据串并联电路的分压或分流特点进行局部判断.例4 如图4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 处于闭合状态,当开关S 1由闭合到断开时,电流表示数将_______,电压表示数将_______.(均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思路分析 当开关S 1闭合时,电灯L 被短路,电路如图5所示,电压表测的是电阻R 两端的电压(同时也是电源电压),电流表测的是通过电阻R 的电流.当开关S ,断开时,电灯L 和电阻R 串联,电路如图6所示,此时电压表测电阻R 两端的电压,它是总电压的一部分,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电流表测的是总电流,但跟S .闭合相比,这个电路的总电阻变大,总电压不变,故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答案:变小变小小结:本题引起电表示数变化的原因是开关处于不同状态,解决本题的突破口是弄清楚当开关处于不同状态时,电路的连接情况和电表的位置.第3节欧姆定律的探究及电阻的测量重点考点电学实验探究题的考查比较常规,有以下几方面:(1)选取器材及连接电路: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或计算出电表的量程和滑动变阻器的规格,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接入,且滑片要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表的量程和正负接线柱要正确.(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实现多次测量.(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怎样分析数据才能得出结论是近年来考试的侧重点,要注意结论成立的条件和物理量的顺序.(4)多次测量的目的有两个,如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多次测量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灯丝电阻是变化的,多次测量是为了观察在不同电压下,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难点是单表测电阻和创新型实验的探究与设计.中考常见题型中考常以“探究电流与电压或电阻的关系”“测小灯泡的电阻”和“测定值电阻的阻值”这三类题型,以实验探究的方式考查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常规的考查基础上,近几年又融入器材的选取、电路故障的处理、单表测电阻及如何分析数据才能得出结论等探究内容的考查.例5 用“伏安法”测电阻,小华实验时的电路如图7所示.(1)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置于滑动变阻器的_______(填“左”或“右”)端.(2)测量时,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4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7乙所示,则I=_______A,根据实验数据可得R X =_______Ω.小华在电路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除了保护电路外,还有_______.(3)如果身边只有一只电流表或电压表,利用一已知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开关、导线、电源等器材也可以测出未知电阻R X,请仿照表1中示例,设计出测量R X阻值的其他方法.思路分析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调到最大.由于测量的是定值电阻的阻值,所以,应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这正是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另一个目的.测电阻的原理是R=UI,即用电压表测出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未知电阻的电流,就能计算出未知电阻的阻值.当只有电流表时,我们应设法“借到”电压,怎样让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和已知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呢?只有组成并联电路,示例也证实了这一点.同样道理,当只有电压表时,我们可以组成串联电路,这样可以借助通过已知电阻的电流来计算未知电阻.答案:(1)左 (2)0.5 4.8 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以便多次测量求出平均值减小误差(3)如表2.小结:近年在考查常规的“伏安法”测电阻时,往往会增加“当某些器材缺损时,你如何重新设计电路测出电阻值”这样一问,以增加试题的开放性,考查创新性能力.。
中考专题-欧姆定律分类复习(全)

中考专题-欧姆定律分类复习知识点回顾: 一、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公式:I =R U ; 变形公式U =IR R =IU 3、正确理解欧姆定律(1)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1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的。
(同一性)○2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在、这里存在一个逻辑关系的问题,这里的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
(逻辑性)(2)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电流和电阻也是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的。
(同一性)○2同样不能说物体的电阻与通过他的电流成反比。
我们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电压或电流的大小而改变。
(逻辑)(3)R=U/I 表示某段导体的电阻值上等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其通过的电流的比值,这个比值R 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不能理解为R 与U 成正比,与I 成反比。
二、伏安法测电阻1、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1)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____________,从而改变电路中的_________,多测几组电压值和电流值,避免实验的偶然性;(2)________;4、实验步骤:(1)按电路图接好电路;(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记下三组对应的数据,分别填入表格中。
(3)根据记录求出三个对应的电阻值。
5、实验注意事项:(1)进行实物连接时开关应________,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它接入电路中的______。
(2)两表量程要选择合适,电流表与被测电阻___联,电压表与被测电阻______联;(3)用电器两端的电庄不能过高,测量时应从额定电压开始逐渐降低;(4)如果换用灯泡代替电阻,灯泡两端电压不同时,测出的电阻值受灯丝______影响而不同,这不是实验误差,因此测灯泡电阻时不能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